新公共管理理论与新公共服务理论对我国政府改革的启示

新公共管理理论与新公共服务理论对我国政府改革的启示
新公共管理理论与新公共服务理论对我国政府改革的启示

【综合研究】

一、两种理论对政府理念的界定(一)新公共管理理论对政府角色的定位

新公共管理强调企业家精神,因此,在新公共管理领域,强调给予行政人员如同企业家所拥有的最大范围内的言论和行动的自由。从企业家的角度来看,新公共管理者的主要特征表现为高效,成本最优和面对市场失灵所作出的积极反应。新公共管理观点认为政府的责任就是对顾客提供选择,并且通过提供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功能对顾客所表达的个人偏好作出回应,同时,新公共管理的倡导者认为,责任应从公共的观点转到民营的观点。具体来看,新公共管理理论对政府角色的定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政府的管理职能应是掌舵而不是划桨。掌舵的人应该看到一切问题和可能性的全貌,并且能对资源的竞争性需求加以平衡。划桨的人聚精会神于一项使命并且把这件事做好。掌舵型组织机构需要发现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划桨型组织机构倾向于不顾任

何代价来保住

‘他们的’行事之道。”①因此,有效的政府并不是一个“实干”的政府,不是一个“执行”的政府,而是一个能够“治理”并且善于实行“治理”的政府。

2.政府服务应以顾客或市场为导向。新公共管理理论认为,政府的社会职责是根据顾客的需求向顾客提供服务。“市场不仅在私营部门存在,也在公共部门内部存在。当市场在公共部门出现时,我们通常称之为系统,如教育系统、职业训练系统和心理卫生系统等。如果我们把市场导向的思想应用到我们的公用系统上去,我们

就能取得伟大的成就。”②于是在新公共管理中,政府不再是凌驾于

社会之上的、封闭的官僚机构,而是负有责任的“企业家”,公民则是其“顾客”或“客户”。

3.政府应广泛采用授权或分权的方式进行管理。政府组织是典型的等级分明的集权结构,这种结构使得政府机构不能对新情况及时作出反应。

4.政府应广泛采用私营部门成功的管理手段和经验。新公共管理理论认为,政府应根据服务内容和性质的不同,采取相应的供给方式。

5.政府应在公共管理中引入竞争机制。新公共管理理论强调政府管理应广泛引进竞争机制,取消公共服务供给的垄断性,让更多的私营部门参与公共服务的供给。

6.政府应重视提供公共服务的效率、效果和质量。

7.政府应放松严格的行政规则,实施明确的绩效目标控制。8.公务员不必保持中立。新公共管理理论主张对部分高级公务员实行政治任命,让他们参与政策的制定过程并承担相应的责任,以保持他们的政治敏感性。

(二)新公共服务理论对政府角色的界定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产生的治理理论追求公共管理主体的多元化、公民参与、责任性、回应性、有效性、法制化等。而新公共服务则是在以往各种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真正的以公民为本位的政府运作模式。新公共服务提倡公共利益、公民权利、

民主程序、公平和公正、回应性等理念。它强调“公民优先”,在此基础上明确区分了“顾客满意”和“公民满意”原则,表达了一种对民主价值的全新关注。正如登哈特强调的

:“与新公共管理(它建立在诸如个人利益最大化之类经济观念之上)不同,新公共服务是建立在公共利益观念之上的,是建立在公共行政人员为公民服务

并确立全心全意为他们服务之上的。”

所谓“新公共服务”,指的是关于公共行政在以公民为中心的治理系统中所扮演的角色的一套理念。新公共服务理论认为,公共行政官员在其管理公共组织和执行公共政策时应该集中于承担为公民服务和向公民放权的职责,他们的工作重点既不应该是为政府这艘轮船掌舵,也不应该是为其划桨,而应该是建立一些明显具有完善整合力和回应力的公共机构。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基本观点④:

1.政府的职能是服务,而不是“掌舵”

2.公共利益是目标而非副产品

3.在思想上要具有战略性,在行动上要具有民主性

4.为公民服务,而不是为顾客服务

5.责任并不简单,重视人,而不是重视生产率

作者简介:金莲(1977-),女,内蒙古师范大学助教,研究方向: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

新公共管理理论与新公共服务理论对我国政府改革的启示

要:新公共管理与新公共服务是当代西方公共行政理论发展的两种代表性流派,其中新公共管理发展的比较早体系

也较完善,但是新公共服务着力于对新公共管理批判也存在较大的合理性,正在引起广泛关注。本文从新公共管理与新公共服务两种理论对政府角色的定位入手,并在评判两种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吸收两种理论的精华因子,探讨两种理论对我国政府改革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新公共管理;新公共服务;政府改革

金莲:新公共管理理论与新公共服务理论对我国政府改革的启示

132··

第08期2011年4月

企业研究

Business research

No.08

APR.2011

6.公民权和公共服务比企业家精神更重要

二、对两种理论的评价探悉

(一)二者对政府角色定位的肯定价值

1.新公共管理理论对政府角色定位的可取之处

新公共管理理论及其改革实践的贡献毋庸置疑。它以全新的改革理念和独特的经济学视角,重新审视了传统公共行政中许多被奉为经典的、不可移易的行政法则,提出了一些颇具创新和启示意义的新观念和新举措,拓宽了公共行政的研究视野和领域,其为改善政府绩效所做的积极的探索和努力也应给予充分的肯定。

新公共管理改变了传统公共模式下的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重新对政府职能及其与社会的关系进行定位:即政府不再是高高在上、

“自我服务”的官僚机构,政府公务人员应该是负责任的“企业经理和管理人员”,社会公众则是提供政府税收的“纳税人”和享受政府服务作为回报的“顾客”或“客户”,政府服务应以顾客为导向,应增强对社会公众需要的响应力。⑤

2.新公共服务对政府角色定位的可取之处

新公共服务直接缘起于对新公共管理的反思与批判。与新公共管理将关注焦点集中于政府体系自身的改革和完善不同,新公共服务理论集中于对政府与社会、与民众之间关系的宪政主义内涵的重构,主张将公民置于整个治理体系的中心位置,追求公共利益,奉行服务理念,凸显公民社会的公民权利、公民意识、公民身份和公民价值,强调民主对话沟通协商基础上的政府与社区、民众的合作信任和互动共治。

新公共服务则是一个开放和包容的理论体系。在新公共服务的价值体系内,不仅公平、正义、代表性、参与等宪政民主价值得到了复兴,而且新公共管理所倡导和追求的效率价值亦得到了尊重和肯定。新公共服务并不反对新公共管理对效率目标的追求,但主张在工具理性的效率目标之外加入更多的价值考量。

新公共服务则是在对新公共管理的反思和批判,并试图在承认新公共管理理论对于改进当代公共管理实践所具有的重要价值,摈弃新公共管理理论特别是企业家政府理论固有缺陷的基础上,提出和建立的一种更加关注民主价值和公共利益,以公民为中心的公共行政管理模式。⑥这对实现公共行政的公平、公正、民主等价值,体现公共行政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两种理论的缺陷

1.新公共管理承袭了现代经济学理论的“经济人”的人性假设,并以此为出发点进行公共部门的制度设计,这导致新公共管理势必与民主社会核心价值产生冲突,过分倚重经济和效率价值。

2.新公共服务对民主价值的过分强调,则会出现对经济和效率价值的忽视。因为新公共服务过分提倡民主价值,会出现低效率,不易操作的困难。它提出了民主治理、公共利益、公共服务等一系列概念,但没有提出实施这些概念的可行实施对策。

3.尽管新公共管理也强调服务行政,但其强烈的管理主义取向及对市场机制的不当崇拜所导致的公共行政基本价值偏颇,使其更多地是从成本效率的角度来对服务行政加以阐释和实践的。凸显和强化政府的服务职能,注重提升政府公共服务的效率,固然是服务型政府的重要内容之一,但却绝非全部。

三、两种理论对我国政府改革的启示

我们完全可以将新公共管理和新公共服务纳入这种多元行政观的思想图谱里。新公共管理的研究是基于一种管理的视角,而新公共服务关注公民权、公平、正义等民主价值,无疑是一种政治的研究途径,也就是说两者在多元的行政观下是可以共生的。以美国为例,不难发现其政府执政的精华实为自由、平等、民主与效率之间的平衡,这种平衡同样也反映在理论发展的历程中。新公共管理与新公共服务理论,代表的正是以效率为中心和强调民主价值两种不同的研究途径,这两者之间既存在对立又相互影响,在实践中,他们与法律研究途径一起合成了西方公共行政体制的品格构造与运作方式。⑦

我们应该在结合国情的基础上,建立一种基于理性官僚制的合理因素,充分吸收新公共管理和新公共服务的优秀因子,既体现效率、又体现民主的新型公共行政管理模式。

(一)新公共管理对我国政府改革的借鉴意义

1.转变观念,树立“公共管理”的理念

在公共管理模式下,政府和公民在同一水平面上进行开放式的交流,与公共管理部门一起对公共事务进行管理,从而实现公共管理价值所在。公民从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公共事务的管理参与开始,逐步形成对一定范围内公共事务进行权利的组织,以组织化的形式更为有效地参与到更为广泛的公共管理过程中。从政府方面来说,树立权力公共性理念是当务之急。政府必须认识到自己所掌握的公共权力是经由公民委托的权力,必须向公民负责,要更多考虑到公民需要,不能考虑提供只从政府的角度出发,要尽量将决策权下放到利益相关群体上,受公民的监督和制约。这就要求政府改变仰视型的信息管理和信息处理,扩充信息输入渠道,特别是在透明度方面需要加大信息公开的力度,包括公开政府机构的工作计划、人员管理、政策制定、法律条款、行政预算和公共开支的情况等等,让普通公民参与公共管理的渠道畅通无阻。

2.引入竞争机制,切实转换政府职能推动政府改革

当代西方新公共管理的一个基本精神就是充分认识市场机制,用市场的力量改造政府,改善政府绩效的有效手段便是引入竞争机制。只有通过适当引入竞争机制,在政府管理中注入一些市场的因素,用市场的力量来改造政府提高效率,实现由“管理”向“服务”的转变,明确其宗旨是为社会(市场、企业和公众)服务,提高效率和质量,使政府体制更灵活。我们应该在全面清理原有行政职能的基础上,再开放市场,引入竞争机制,政府可以行使这些行政职能,政府也可以通过市场手段,如承包、租赁、委托、代理、招标等将其外包给社会公共部门手里,激发社会活力,实现社会管理主体多元化。同时,政府利用法律手段对各种非政府部门进行管理。

实行公共产品“用者付费”制度,缩小公共领域范围,扩大私有领域范围。这样可以减少政府对公共产品的投资,不仅可以精简政府的组织机构,减少财政开支,还可以有效地提高政府的管理效率,形成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多元化的物质文化需要,产生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借鉴新公共管理中的“服务定位”理念,遏止官僚腐败

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限制政府权力,使政府能够控制其自身是一个永恒的挑战。新公共管理理论中“服务定位”的思想改变了原先行政体系的主体中心主义,这种顾客至上理念,是把公众的满意度作为追求的目标和评价的标准,以公共利益为中心,从而使腐败丧失了发生的根据。这对我国政府从源头上治理腐败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近年来,我国政府也在一些部门推行“政务超市”、“服务质量承诺”等制度,并取得一定的成效。但这些制度的实行存在

133

··

很大差异,有很多部门将此作为新闻炒作,停留在形式上而缺乏实际效果。⑧由此,我国要逐步重塑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实现政府的一个根本转变和官员的三个转变,即政府由全面管理向管理和为社会(市场、企业和公众)服务并重的转变;官员由“官僚”转变为“管理者”、由传统的“行政”向“管理和服务”转变、由老实“做官”向老实“做事”转变。同时通过加强监督机制,提高透明度,保证投诉渠道畅通、公共事物公开等方式,来遏止官僚腐败的发生。

(二)新公共服务对我国政府改革的借鉴意义

1.转变政府职能,推行服务行政

服务行政首先必须体现公共行政的公共性,使公民权、公共利益成为民主治理的核心。不然,就会出现“当我们急于掌舵时,也许我们正在淡忘谁拥有这条船”的错误⑨。服务行政必须重新审视政府的角色,将公民置于首位,强调的重点不是政府的掌舵与划桨的单一职能定位,而是要建立一个明显具有完整性和回应性的公共机构。这要求我们正确处理政府的“掌舵”和“服务”的关系,增强政府国家管理人员和普通公务员的“管理”和“服务”意识,重塑公共行政精神,建立服务型政府。

2.推行民主行政,深化政府改革

新公共服务理论从本质上看是一种关注民主价值和公共利益,以公民为核心的,迎合现代公民社会发展的一套治理体系,推行民主行政是其本质所在。我们在深化政府改革的同时要利用新公共服务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政府与公众的关系,改进管理方式,降低行政成本,如充分运用现代先进的管理技术与管理方法,实行电子政务等,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在重视效率的同时,也要重视公共行政管理中公平、公正、公民精神等民主价值,推行民主行政。

3.增强服务职能,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

我们要借鉴新公共服务理论对政府角色定位的理念实现从全能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政府职能包括四个方面: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在这个新型的政府模式中,我们除了要继续改进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方式外,还要更加重视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因为提供公共服务是服务型政府的重要职责,包括为各种市场主体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与平等竞争的条件,为社会提供安全和公共产品,为劳动者提供就业机会和社会保障服务等方面的内容。所以各级政府要把财力物力等公共资源更多地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倾斜,以便为人民提供更好的服务。

总之,新公共服务的理论尽管是对新公共管理理论进行反思和批判的基础上提出和建立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新公共服务的理论是对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全盘否定,从理论的视角来看,它本质上是对新公共管理理论的一种改进与突出,也是管理职能上的一次转变和细化。因此,我们在政府改革的过程中应该吸收借鉴两者的优秀因子,要结合两者对政府角色定位可借鉴之处以对我过的政府改革提供更新颖、明晰的思路。

注释:

①戴维·奥斯本,特德·盖布勒.改革政府[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P12

②同上,P288

③美)罗伯特·B·登哈特.公共组织理论[M].(第三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P207

④罗伯特·丹哈特等.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划桨[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P40

⑤曾维和.新公共服务与新公共管理:比较与借鉴[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08(4),P12

⑥王枫云.从新公共管理到新公共服务——

—西方公共新政理论的最新发展[J],行政论坛2006(1)P93

⑦许康,张成伟.论新公共服务与新公共管理[J]珠海行政学院学报2006(5)P42

⑧李雪梅.新公共管理对我国改革的启示[J],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2)P45

⑨罗伯特·丹哈特等.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划桨[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P21

参考文献:

[1]戴维·奥斯本,特德·盖布勒.改革政府[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

[2](美)罗伯特·B·登哈特.公共组织理论[M].(第三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3]罗伯特·丹哈特等.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划桨[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4]曾维和.新公共服务与新公共管理:比较与借鉴[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08(4)

[5]王枫云.从新公共管理到新公共服务——

—西方公共新政理论的最新发展[J],行政论坛2006(1)

[6]李雪梅.新公共管理对我国改革的启示[J],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2)

[7]许康,张成伟.论新公共服务与新公共管理[J]珠海行政学院学报2006(5)

[8]王宝成,杨代福.新公共管理视角下的我国行政改革之路.行政论坛,2003,(56)

[9]陈振明.评西方的“新公共管理范式”[J].中国社会科学,2000(6)

[10]丁煌.政府的职责:“服务”而非“掌舵”[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4(6)

[11]丁煌.西方企业家政府理论述评[J].国外社会科学,1996(6)

[12]陈振明,公共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

[13]周晓丽.新公共管理:反思、批判与超越—兼评新公共服务理论[J].公共管理学报2005(2)

金莲:新公共管理理论与新公共服务理论对我国政府改革的启示134

··

《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读书笔记

《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阅读报告 一、本书对我国公共管理的意义 《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一书的中文版是在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充满巨大机遇、变革和挑战的时代印行的。构成本书理论核心和实质的有两个主题:一是促进公共服务的尊严和价值;二是将民主、公民权和公共利益的价值观重新肯定为公共行政的卓越价值观。虽然,在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领域,并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行政准则,但以开放的思想对待国际的经验,通过比较、鉴别、有选择的吸收,发展中国自己的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理论,并积极致力于时间,却是非常必要的选择。 本书所提出的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公共利益至上的服务理念、为民执政的服务宗旨和民主参与的服务方式,对致力于行政体制改革、构建和谐社会的当今中国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是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构建和谐社会的最终落脚点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和谐发展,而这些与新公共服务理论所提倡的人本精神、责任意识和服务理念的基本内涵是相统一的,最终,我们需要的是一个服务于公共利益的政府,他们以尊重人的个性、确认人的价值、推进人的发展为使命,最终实现人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新公共服务”理论是在对新公共管理理论进行反思和批判的基础上提出和建立的,它本质上是对“新公共管理”理论的一种扬弃,它试图在承认“新公共管理”理论对于改进当代公共管理实践所具有的重要价值,同时在摈弃“新公共管理”理论,特别是“企业家政府”理论的固有缺陷的基础上,提出和建立一种更加关注民主价值和公共利益、更加适合现代公民社会发展和公共管理实践需要的新的理论选择。当前,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各国政府无不在一定程度上重新审视着自己的角色定位和行为方式,而实践中我们对政府“公共服务”的基本内涵和方式仍然存在着一定的认识误区,这就影响到我们对政府职能的正确认识和对政府角色的准确定位。“新公共服务”理论的理念和原则对于我们澄清创建“服务型政府”的理论认识,无疑是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的。 当然,就目前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国情而言,新公共服务理论在我国的实践应当有保留地应用,即服务并且掌舵。 二、本书的基本理论内涵

政府会计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https://www.360docs.net/doc/7a14033910.html, 政府会计论文题目 一、最新政府会计论文选题参考 1、基于防范财政风险视角的中国政府会计改革探讨 2、政府会计概念框架整体分析模型 3、我国政府会计准则体系的构建——基于我国政府环境和国际经验借鉴的研究 4、政府会计概念框架结构研究 5、美国的政府会计规范及其借鉴 6、权责发生制在我国政府财务会计中的应用——基于海南政府会计改革试点的案例分析 7、美国政府会计的原则和重大变化简介 8、政府会计的显著特征--兼谈政府会计教育 9、关于建立中国政府会计准则的研究报告 10、基于衍生职能界定的政府会计角色定位研究 11、中国政府会计权责发生制改革论析 12、改革预算会计和构建政府会计体系的思考 13、英、法非营利组织和政府会计准则考察报告 14、试论政府会计改革中会计基础选择问题 15、政府会计与企业会计:概念框架差异与启示——基于IPSASB与IASB最新研究成果的分析 16、英国政府会计管理与改革情况及对我国的启示 17、美国联邦政府会计难点热点问题及其启示--基于联邦政府审计报告的分析

https://www.360docs.net/doc/7a14033910.html, 18、供求矛盾、信息决策与政府会计改革——兼评我国公共领域的信息悖论 19、我国政府会计模式构建过程中主体界定问题初探 20、政府负债风险控制:影响政府会计改革的重要因素 二、政府会计论文题目大全 1、政府会计信息有用性及需求情况调查报告 2、政府会计中构建二元结构会计要素的研究 3、政府会计研究报告 4、政府绩效审计与政府会计改革的互动关系研究 5、政府会计确认基础与权责发生制预算改革的思考 6、论会计信息属性与政府会计监管 7、寻求政府会计改革的稳定形式 8、政府会计目标的国际比较 9、论我国政府会计权责发生制的应用问题 10、政府会计监管效果的经济学思考 11、政府会计改革的动力机制与分析模型——基于制度变迁的理论视角 12、经济危机催生政府会计权责发生制改革——基于中美政府会计改革动因的比较 13、公共受托责任、新公共管理与我国政府会计改革 14、政府会计核算基础变革的国际趋势及借鉴 15、新公共管理:基于绩效导向的政府会计系统 16、政府会计改革进程中的困惑和机遇解构 17、公共受托责任、新公共管理与我国政府会计改革

治理理论

治理理论(Theories of Governance) 作者介绍: 乔治·弗雷德里克森教授(1934-)是新公共行政学派的代表人物,曾任《公共行政理论与研究》杂志的主编,美国公共行政学会会长。1987年起出任堪萨斯大学埃德·斯滕尼特聘教授之职。此前,他还担任华盛顿大学校长十年,同时担任密苏里大学公共与社区服务学院院长,印第安纳大学公共与环境事务学院副院长等职。自1991年以来,弗雷德里克森一直担任《公共行政研究与理论》(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search and Thory)杂志的主编,并曾担任过美国公共行政学会的主席。1990年获美国公共行政学会和公共行政与公共事务学院全美联合会共同颁发的“杰出研究奖”。1992年获美国公共行政学会为公共行政专业研究作出杰出贡献的学者颁发的“德怀特·沃尔多奖”。 20世纪60年代后期,以弗雷德里克森为代表的新公共行政学理论(New Public Administration),发展了社会公平理论,认为经济和效率不是公共行政的核心价值,核心价值应是社会公平(social equity),主张将“效率至上”转为“公平至上”;强调公共行政组织变革的终极目标是建立民生行政之模型,强调公共行政的顾客导向。新公共行政学派对威尔逊以来的“政治—行政”二分法的观点进行了批评与唾弃。他们认为,建立在这种二分法基础之上的公共行政研究局限在一个非常狭窄的领域——执行政策上,把研究重点放在了政府机关预算、人事、编制等内部事务以及大量其他的所谓“中性”问题上,相反却很少重视与社会、政治密切相关的政策制定与政策分析等问题的研究,致使公共行政游离于社会现实之外,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问题、处理社会危机的需要。 新公共行政强调公共行政不能保持价值中立,应当承担起对社会的责任,不仅要关注以经济的、有效的方式为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更重要的是要把社会公平作为追求的价值目标。要实现社会公平,必须以设计出一种新的具有灵活性的组织体制,以取代呆板僵硬的官僚组织体制,这种新的组织设计必须实现两个目标:第一,顾客导向,即将公众的需求作为组织存在和发展的前提;第二,应变灵活,即组织结构弹性大,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迅速的回应,这种回应是评价现代政府组织结构与功能的重要指标。这样分权、权力下放、项目、组织发展、责任扩大、冲突、顾客至上、参与和沟通就成为新公共行政分析组织问题的一些基本概念。 一、背景:公共管理对于治理理论的需求 在20世纪大部分时间里,公共行政可以说是官僚机构、科层和问责的同义词。在20世纪最后25年间,由于赤字增加、经济滞涨、对于福利国家承诺中断的觉醒以及公众关于政府侵犯个人自由的共识等,工业化民主国家在政府目标和手段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新公共服务理论 讲义

一.背景 罗伯特?B?登哈特:现任美国亚利桑纳州立大学公共事务学院教授,美国国家公共行政研究院院士并且担任美国许多 州政府与地方政府在质量管理、战略规划与公共生产率等方面的咨询顾问。作为国际著名的公共行政学家,登哈特博士曾经担任美国公共行政学(ASPA)会长、中佛罗里达大学公共行政系主任、密苏里—哥伦比亚大学副校长以及密苏里州长的生产率咨询委员会主席,她还就是美国公共行政学会全国公共服务运动组织的创始人与第一任主席。登哈特博士,著述甚丰,迄今为止,已经出版了16本专著,其中有代表性的著作包括:《新公共服务》,《公共组织理论》等。 珍妮特?V?登哈特:现任美国亚利桑纳州立大学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她的教学与研究兴趣主要集中在组织理论,组织行为以及领导领域。 新公共服务理论的基本内涵 (一)“新公共服务”理论的含义 1、指关于公共行政在以公民为中心的治理系统中所扮演的角色的一套理念。 2、就是在对传统公公共行政理论与新公共行政理论进行反思与批判的基础上提出的。 3、主张用一种基于公民权、民主与为公共利益服务的新公共服务模式来替代当前的那些基于经济自我利益的主导行政模式。 4、就是对传统公公共行政理论与新公共行政理论的一种扬弃而非全盘否定。 (二)新公共服务理论的基本观点 1、服务于公民,而不就是服务于顾客 公共利益就是就共同利益进行对话的结果,而不就是个人自身利益的聚集。因此,公务员不就是要仅仅关注“顾客”的需求,而就是要注重关注于公民并且在公民之间建立信任与合作关系。 (1)传统公共行政与当事人服务 要么就是服务的直接攻击,要么就是对个人行为或社团行为的规制。当事人被认为迫切需要帮助并且政府中的那些人通过公共项目的事实来努力提供她们所需要的帮助。 (2)新公共管理与顾客满意与对公民的优质服务 ·为顾客提供与企业的最佳服务相同的服务,这就是国家绩效评理的一个目标,民主政府的底线就就是责任,而不就是利润或公民满意,而且顾客服务并没有为责任提供一个练好的代表性测量标准。 2、追求公共利益 公共行政官员必须促进建立一种集体的、共同的公共利益观念。这个目标不就是要找到由个人选择驱动的快速解决问题的方案,确切地说,它就是要创立共同的利益与共同的责任。 (1)传统公共行政与公共利益 ·在传统公共行政中,公共服务被认为就是一种价值中立的技术过程,而且行政官员的权威就就是专长的权威。公务员服务于公众利益的最佳途径无疑就就是着重关注中立、效率以及政治与行政的严格分离。公共利益就是有民选的政策制定者来界定的,尽管行政官员在执行立法政策中解决特殊利益团体之间的冲突时需要注意公共利益,但就是这种观念认为她们的裁量权应该受到限制。 (2)新公共管理与公共利益 当社会被视为一个市场的时候,那就假定个人对于商品、服务与政策具有相对固定的独立的偏好,市场模式因而就没有为我们提供任何谈论人们如何就公共利益的愿景或社会的本质而奋争的途径。人们被视为就是她们自己的利益的最佳裁判,公共利益如果真的存在的话,那么它只就是在(作为顾客时)的公民在一个类似于市场的场所做出的个人选择时的副产品。 (3)新公共服务与公共利益 ·新公共服务认为,政府应该鼓励公民关注更大的社区,鼓励公民致力于超越早期的利益的事情并且愿意为自己的邻里与社区中所发生的事情承担个人的责任。倡导行政官员在促进公民界定公共利益与按照公共利益行事时应该扮演一种积极的角色,新公共服务还否定公共利益能够被理解为个人自我利益的聚合,其目标就是要超越自身利益进而发现共同利益,公共丽音并且按照共同利益即公共利益行事。 ·政府的角色在于确保公共利益居于支配地位,确保公共问题的解决方案本身及其产生的过程都符合正义、公正与公平的民主规范。报政府就是为实现诸如公平与公正这种价值的工具,其最重要的含义之一就就是政府的目标从根本上不同于企业的目标,这些差异使得那种仅仅把市场机制与关于信任的假定用作一种自利算计的观点至少就是可疑的,尽管有许多特征可以将企业与政府区分开,但就是,政府增进公民权与服务于公共利益的责任则就是最重要

新公共管理理论

新公共管理理论 新公共管理思想以现代经济学和企业的管理理论与方法作为自身的理论基础,包括公共选择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和治理理论,主要强调的是市场与政府的协调。首先,新公共管理从现代经济学中获得诸多理论依据,如“理性人”的假设,即人的理性都是为自己的利益,有自身的需求,不可能以为处于政治市场就会变为“大公无私”的人,都希望以最小的付出获得最大利益,只要财政补贴这部分公共资金的支出能够有利于地区社会利益的增进,能够为整个社会创造出更多的社会福利,配置财政补贴就认为是有效率的,就是理性的。本文从该假设中能够得到绩效评价的依据;公共选择理论和交易成本理论认为政府应以市场和居民为导向的,形成一种“企业式的政府”模式,为社会公共的“顾客”提供较高的政府服务,政府的成本不再是依据各项规章制度,而是管理活动的产出以及绩效,从成本-效益分析中对政府绩效目标进行界定、测量和评估的依据等等。其次,新公共管理又从企业管理方法中消化吸收新的内容,引入了市场机制的概念。新公共管理理论认为,企业许多管理方式和手段都具有可行性,政府也可以拿来借用。例如,企业科学的组织管理形式能灵活地适应环境;对产出和结果的高度重视(对企业来说,产出就意味着利润,而要想实现自身利润的最大化就必须为企业的顾客和利益相关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同时尽可能地降低企业的成本),而不是只关心企业的投入、不重视企业的产出等等。新的公共管理认为,政府作为公共服务的提供者,负有公共受托责任,引入市场竞争机制,能够提高政府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企业所成功运用着的管理方法,如绩效管理模式、目标管理制度、组织发展方法等政府机构也可以进行借鉴,这些并非是企业所独有的,这些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也可以运用到公共管理中,以促进政府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政府财政补贴的的有效率使用是将其合理用于公共产品,为本地居民增加社会公共福利,例如改善地区生产或生活环境,用于医疗、教育、扶贫、基础设施、改善自然环境等多个方面,使本地的居民能够通过政府财政补贴政策获得实惠以提高地区的福利水平。但是,政府财政补贴资金在一定约束条件下配置给企业,企业对这部分公共资金的使用就应该产生一种公共利益,这种公共利益表现为促进增加固定资产投资扩建和促进研发经费的支出、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和长期发展、为本地居民提供更多就业机会以及提高本地区的形象,并提高长期的财政收

政府会计论文题目选题参考[精品文档]

政府会计论文题目 一、最新政府会计论文选题参考 1、基于防范财政风险视角的中国政府会计改革探讨 2、政府会计概念框架整体分析模型 3、我国政府会计准则体系的构建——基于我国政府环境和国际经验借鉴的研究 4、政府会计概念框架结构研究 5、美国的政府会计规范及其借鉴 6、权责发生制在我国政府财务会计中的应用——基于海南政府会计改革试点的案例分析 7、美国政府会计的原则和重大变化简介 8、政府会计的显著特征--兼谈政府会计教育 9、关于建立中国政府会计准则的研究报告 10、基于衍生职能界定的政府会计角色定位研究 11、中国政府会计权责发生制改革论析 12、改革预算会计和构建政府会计体系的思考 13、英、法非营利组织和政府会计准则考察报告 14、试论政府会计改革中会计基础选择问题 15、政府会计与企业会计:概念框架差异与启示——基于IPSASB与IASB最新研究成果的分析 16、英国政府会计管理与改革情况及对我国的启示 17、美国联邦政府会计难点热点问题及其启示--基于联邦政府审计报告的分析

18、供求矛盾、信息决策与政府会计改革——兼评我国公共领域的信息悖论 19、我国政府会计模式构建过程中主体界定问题初探 20、政府负债风险控制:影响政府会计改革的重要因素 二、政府会计论文题目大全 1、政府会计信息有用性及需求情况调查报告 2、政府会计中构建二元结构会计要素的研究 3、政府会计研究报告 4、政府绩效审计与政府会计改革的互动关系研究 5、政府会计确认基础与权责发生制预算改革的思考 6、论会计信息属性与政府会计监管 7、寻求政府会计改革的稳定形式 8、政府会计目标的国际比较 9、论我国政府会计权责发生制的应用问题 10、政府会计监管效果的经济学思考 11、政府会计改革的动力机制与分析模型——基于制度变迁的理论视角 12、经济危机催生政府会计权责发生制改革——基于中美政府会计改革动因的比较 13、公共受托责任、新公共管理与我国政府会计改革 14、政府会计核算基础变革的国际趋势及借鉴 15、新公共管理:基于绩效导向的政府会计系统 16、政府会计改革进程中的困惑和机遇解构 17、公共受托责任、新公共管理与我国政府会计改革

治理理论

陈振明版《公共管理学》之治理理论第一节治理理论20世纪90年代以来,治理及善治概念日益成为公共管理的核心概念,治理理论是在西方学术界日渐崛起的显学,而合作网络途径则是其在90年代中后期的新进展。 本节将主要从合作网络途径的角度,探讨作为公共管理的治理理论。 一、治理理论的实践基础自从有了人类社会,就有了处理群体生活的组织活动,就有了解决合作事务的具体实践。 公共管理就是这样一种实践活动,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史前国家产生以前。 早在国家产生前,原始人就以氏族、部落和部落联盟为单位管理集体生产和共同防卫等事务。 这是公共管理在人类历史上的原始形态。 步入阶级社会后,国家和政府成了管理公共事务的主要组织方式。 国家除了要履行政治统治只能,还要履行社会管理职能,以维持社会生产和生活的秩序。 在传统的农业社会里,由于社会生产力水平低,公共事务少且目标单一,国家的公共管理只能带有鲜明的政治色彩,从根本上服务于统治阶级的共同意志和长远利益。 同时,国家的公共管理职能也反映了社会的共同利益,对缓和社会矛盾和阶级冲突具有重要的作用。 正如恩格斯所说的: “政治统治到处都是以执行某种社会职能为基础,而且政治只有在它执行了它的这种社会职能时才能维持下去。 ”随着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过渡,尤其是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国家公共管理的范围日趋扩展,规模不断扩大,大量社会事务被纳入政府议程,公共管理逐渐淡化阶级通知的色彩,进而获得了相对政治通知的独立性。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为了适应公共管理的这种发展趋势,行政力迅速扩张,大量介入国家和社会事务,出现了行政国家现象。 建立在政治——行政二分法基础上的官僚行政成为这一时期管理公共事务组织工具。 它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纳入到官僚组织的管理范围,随着公共事务的增多,政府的管理只能随之增加,政府规模随之膨胀,大政府时代也就到来了。 20世纪70年代的福利国家是官僚行政鼎盛时期的重要标志。 20世纪70年代末,一场质疑官僚行政有效性的运动在西方各国蔓延开来,各国开始重新调整国家和社会、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关注国家的竞争力,政府的合法性和公共部门对公众的回应能力,更少的政府,更多的治理成为西方政府改革的共同特征。 一开始,人们提倡民营化,主张将市场机制引入公共服务,采用工商业的管理方式治理公共事务,重塑政府。 进入90年代后,全球化和分权化的社会趋势极大地改变了公共管理的生态环境,社会关系日益复杂多变,相互依存的程度不断加深,范围不断扩展,政府、工商界和市民社会之间的1合作正成为民族国家竞争力和国家繁荣的基本构成要素。 在这种背景下,片面依靠市场竞争机制来改造公共管理的做法捉襟见肘。 合作网络应运而生,开始成为治理公共事务的重要形式。 在网络中,各种行动者通力合作,共同应对全球化和分权化提出的挑战,一起处理共同关注的社会问题,使公共管理开始成为真正的社会联合行动。 正如瓦尔特所言: “作为治理的公共管理,遇到的主要挑战是处理网络状,即相互依存的环境。 公共管理因而是种网络管理。

多元治理的基本内涵包括

多元治理得基本内涵包括:一就是治理主体得多元性。主张除政府外,市场主体与社会主体等可以参与公共事务得管理与调节,其中市场主体主要包含企业、社会主体则就是指第三部门与公众。同时强调这些主体应在法制及制度框架内进行合法运作,积极参与公共事务管理,参与决策与共识得建构;二就是治理手段多样化。治理在依靠政府权威得同时,也可以依赖于市场化得手段,考虑新技术及工具得应运,治理手段应由以强制性为主向以平等对话、合作为主得多元化手段转变;三就是治理目标多元化,即一改传统得“善政”治理目标,转变为“善治”治理,具体来说,治理目标应由单纯追求效率向公共利益最大化得实现转变,以最终达成国家与公民社会间得互动与合作得关系。 显然,多元治理理论主站打破了国家与公民社会、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等传统两分法得思维模式,指出有效得管理得应该就是多元主体间得合作与互动得过程,以此试图建立起全新得公共事务管理新范式。具有如下特征、 (1)关注治理主体多元化格局,重视与关切来自私人或民间得力量。它主张除市场与政府外,还有来自社会得力量,如志愿性团体、非政府组织、社区等组织,它们亦可以参与维持秩序、政治、经济与社会事务得管理与调节。同时强调这些主体应在“法制及制度框架内合法运作,参与决策与共识得建构,积极参与共同管理"。 (2)关注治理主体多元化得同时,就政府得地位给予了重新定位。主张政府在管理网络中承担“长者”得身份,政府得职责不仅仅局限于最高绝对权威得行使,而就是肩负着建立指导参与共同管理得多元主体

间得共同准则、确立稳定行为主体得大方向得重 (3)主张以多元主体为核心,各种治理主体在协作得基础上相互拾遗补缺,通过多样化互动模式,形成政府主导下网络式得治理格局。同时,在多元治理得网络格局中,政府与来自市场与社会得主体间形成既独立运作而又相互依存得关系,实现责任、资源与权力得共同分享,形成合作伙伴式得主体关系。 在多元治理理论启示下,超限运输治理得主体不仅就是政府,而应引入市场主体与社会主体,这就包括私人部门(公路运输企业)、第三部门与公众等。至此,所谓得超限运输多元治理模式就是指政府、企业、第三部门与公共等多元主体为治理超限运输这一危害社会得公共问题而形成得治理结构得总与。(本文以下简称多元治理模式)。 历程回顾 (1)治理主体自由裁量权大 现行治理模式下,治理主体权力高度集中,呈自上而下单向运行、在具体运作上,政府集决策者与执行者于一体,就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处罚标准得自由裁量权过大。从公共管理学角度分析,在市场经济下,政府符合“经济人”得假设。因此,在这一模式下,执法人员滥用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权力寻租现象严重,为达到经济利益目得,无视法律严肃性,以罚代管、以权谋私、交钱放行等不规范行为更就是时有发生、(3)对企业、公众与第三部门等主体力量重视不够 现行治理模式,政府主体地位贯穿超限治理始终,除了承担着决策者与执行者角色,外,也就是治理成果得评价者与监督者。政府得这种绝对

新公共服务理论 讲义 (1)

一.背景 罗伯特?B?登哈特:现任美国亚利桑纳州立大学公共事务学院教授,美国国家公共行政研究院院士并且担任美国许多州政府和地方政府在质量管理、战略规划和公共生产率等方面的咨询顾问。作为国际着名的公共行政学家,登哈特博士曾经担任美国公共行政学(ASPA)会长、中佛罗里达大学公共行政系主任、密苏里—哥伦比亚大学副校长以及密苏里州长的生产率咨询委员会主席,他还是美国公共行政学会全国公共服务运动组织的创始人和第一任主席。登哈特博士,着述甚丰,迄今为止,已经出版了16本专着,其中有代表性的着作包括:《新公共服务》,《公共组织理论》等。 珍妮特?V?登哈特:现任美国亚利桑纳州立大学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她的教学和研究兴趣主要集中在组织理论,组织行为以及领导领域。 新公共服务理论的基本内涵 (一)“新公共服务”理论的含义 1、指关于公共行政在以公民为中心的治理系统中所扮演的角色的一套理念。 2、是在对传统公公共行政理论和新公共行政理论进行反思和批判的基础上提出的。 3、主张用一种基于公民权、民主和为公共利益服务的新公共服务模式来替代当前的那些基于经济自我利益的主导行政模式。 4、是对传统公公共行政理论和新公共行政理论的一种扬弃而非全盘否定。 (二)新公共服务理论的基本观点 1、服务于公民,而不是服务于顾客 公共利益是就共同利益进行对话的结果,而不是个人自身利益的聚集。因此,公务员不是要仅仅关注“顾客”的需求,而是要注重关注于公民并且在公民之间建立信任和合作关系。 (1)传统公共行政与当事人服务 要么是服务的直接攻击,要么是对个人行为或社团行为的规制。当事人被认为迫切需要帮助并且政府中的那些人通过公共项目的事实来努力提供他们所需要的帮助。 (2)新公共管理与顾客满意和对公民的优质服务 ·为顾客提供与企业的最佳服务相同的服务,这是国家绩效评理的一个目标,民主政府的底线就是责任,而不是利润或公民满意,而且顾客服务并没有为责任提供一个练好的代表性测量标准。 2、追求公共利益 公共行政官员必须促进建立一种集体的、共同的公共利益观念。这个目标不是要找到由个人选择驱动的快速解决问题的方案,确切地说,它是要创立共同的利益和共同的责任。 (1)传统公共行政与公共利益 ·在传统公共行政中,公共服务被认为是一种价值中立的技术过程,而且行政官员的权威就是专长的权威。公务员服务于公众利益的最佳途径无疑就是着重关注中立、效率以及政治与行政的严格分离。公共利益是有民选的政策制定者来界定的,尽管行政官员在执行立法政策中解决特殊利益团体之间的冲突时需要注意公共利益,但是这种观念认为他们的裁量权应该受到限制。 (2)新公共管理与公共利益 当社会被视为一个市场的时候,那就假定个人对于商品、服务和政策具有相对固定的独立的偏好,市场模式因而就没有为我们提供任何谈论人们如何就公共利益的愿景或社会的本质而奋争的途径。人们被视为是他们自己的利益的最佳裁判,公共利益如果真的存在的话,那么它只是在(作为顾客时)的公民在一个类似于市场的场所做出的个人选择时的副产品。 (3)新公共服务与公共利益 ·新公共服务认为,政府应该鼓励公民关注更大的社区,鼓励公民致力于超越早期的利益的事情并且愿意为自己的邻里和社区中所发生的事情承担个人的责任。倡导行政官员在促进公民界定公共利益和按照公共利益行事时应该扮演一种积极的角色,新公共服务还否定公共利益能够被理解为个人自我利益的聚合,其目标是要超越自身利益进而发现共同利益,公共丽音并且按照共同利益即公共利益行事。 ·政府的角色在于确保公共利益居于支配地位,确保公共问题的解决方案本身及其产生的过程都符合正义、公正和公平的民主规范。报政府是为实现诸如公平和公正这种价值的工具,其最重要的含义之一就是政府的目标从根本上不同于企业的目标,这些差异使得那种仅仅把市场机制和关于信任的假定用作一种自利算计的观点至少是可疑的,尽管有许多特征可以将企业和政府区分开,但是,政府增进公民权和服务于公共利益的责任则是最重要的差异之一,而且它也是新公共服务的一块基石。

政府会计改革的启示

HUNAN UNIVERSITY 论文 论文题目 :政府会计改革的启示姓名:邓鑫 学号:S141401309 专业班级:会计学术班 指导老师:张彪

政府会计改革的启示----会计核算基础的改革 摘要:本文从会计核算基础的视角分析了先进国家政府会计改革给我国政府会计改革带来的启示。首先,本文简要的分析了我国政府会计核算基础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然后介绍了一些国家政府会计改革的先进经验。最后,本文阐释了先进经验对我国政府会计改革启示。 关键词:权责发生制;收付实现制;会计核算基础 一、文献综述 阎达五(1994)、荆新(1994)等结合1994年预算会计改革,探讨了预算会计主体、会计目标和管理要求的特点,井提出以财务报告的目标来设计政府会计的核算方式和报告体系。2000年7月,财政部预算司和香港理工大学中国会计与金融研究中心联合成立的政府预算和会计权责发生制课题组,针对当前权责发生制政府会计和预算改革的国际趋势,结合中国预算会计环境的变化和现行预算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分别对政府会计转换权责发生制的成因、权责发生制政府会计与预算改革进程分析、权责发生制转换问题以及会计要素的确认等问题进行了研究。David Loweth(2001)认为,预算过程是政策制定者与管理者之间建立受托责任的关键,所以预算中计量和反映成本的方法会极大地影响对管理者的激励。Tom Allen(2002)认为,在政府财务报表中使用权责发生制对于使用者评估政府财务责任来说是必要的,但是收付实现制和修正的收付实现制预算会计和报告仍然能够提供有用的运营信息。 从总体上来说,国外政府会计研究成果较全面,而我国政府会计研究仅处于起步阶段。中西方会计学者都从会计目标、会计主体、会计核算基础等方面开展了研究,不少西方发达国家已形成了比较成熟健全的政府会计理论,这些理论在政府会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上发挥了巨大的指导作用。我国政府会计研究历史较短,因此相关研究相对滞后。随着社会环境的转变,政府会计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同时,我国政治、经济及文化背景有别于西方发达国家,不能

公共治理理论

公共治理理论 一、公共治理理论产生背景 1、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发生的社会、经济和管理危 机,推动了公共管理和公共行政理论研究的范式变革。 2、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政府公共管理的范围日趋扩展, 规模不断扩大,公共行政获得了相对独立于政治之外的地 位。 3、公民社会发展的需要。 4、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5、西方学者的努力和众多社会组织集团的迅速成长。 二、治理的含义 1、治理的基本含义: “治理”的基本含义是指在一个既定的范围内运用权威维持 秩序,满足公众的需要。治理的目的是在各种不同的制度关 系中运用权力去引导、控制和规范公民的各种活动,以最大 限度地增进公共利益。从政治学的角度看,治理是指政治管 理的过程,它包括政治权威的规范基础、处理政治事务的方 式和对公共资源的管理。它特别地关注在一个限定的领域内 维持社会秩序所需要的政治权威的作用和对行政权力的运 用。 2、罗茨(R.Rhodes)关于治理的六种不同定义: a.作为最小国家的管理活动的治理,它指的是国家削减公共 开支,以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大的效益; b.作为公司管理的治理,它指的是指导、控制和监督企业运 行的组织体制; c.作为新公共管理的治理,它指的是将市场的激励机制和私 人部门的管理手段引入政府的公共服务; d.作为善治的治理,它指的是强调效率、法治、责任的公共 服务体系; e.作为社会控制体系的治理,它指的是政府与民间、公共部 门与私人部门之间的合作与互动; f.作为自组织网络的治理,它指的是建立在信任与互利基础

上的社会协调网络。 3、格里·斯托克(Gerry Stoker)关于治理的五种观点 a.治理意味着一系列来自政府但又不限于政府的社会公共 机构和行为者。 b.治理意味着在为社会和经济问题寻求解决方案的过程中 存在着界限和责任方面的模糊性。 c.治理明确肯定了在涉及集体行为的各个社会公共机构之 间存在着权力依赖。 d.治理意味着参与者最终将形成一个自主的网络。 e.治理意味着办好事情的能力并不仅限于政府的权力,不 限于政府的发号施令或运用权威。 4、治理与统治的区别 a.本质性区别:治理虽然需要权威,但这个权威并非一定是 政府机关;而统治的权威则必定是政府。 b.主体的区别:统治的主体一定是社会的公共机构,而治理 的主体既可以是公共机构,也可以是私人机构,还可以是公 共机构和私人机构的合作。 c.权力向度的区别:治理的权力向度是多元的、相互的,统 治的权力向度是单一的、自上而下的。 三、公共治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1、治理的主体多元化 公共治理是由多元的公共管理主体组成的公共行动体系,包括有: a.政府部门(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其他公共权威)现实中 的政府具有复杂的结构,地方、中央和国际层面的政府及不 同部门构成了多层级、多中心的决策体制,众多权威交叠共 存是这一体制的主要特征。 b.非政府部门(私营部门、第三部门)治理的主体包括政府, 但又不限于政府。只要各种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行使的权力 得到公众的认可,这些部门就可能成为不同层面上的权力中 心,即可成为社会治理的主体。 2、主体间责任界限的模糊性 治理主体间的责任界限存在一定的模糊性。这与治理主体

新公共管理理论的主要理论基础——公共选择理论

新公共管理理论的主要理论基础——公共选择理论新公共管理的主要理论基石是公共选择理论。他不是一个独立的理论,而是许多理论的集合,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经济学家詹姆斯·布坎南,他是布莱克斯堡弗吉尼亚大学公共选择中心的教授,从1955年开始研究政治决策问题,20世纪60年代明确提出了公共选择的理论,与他人建立和公共选择协会,推动这一理论的发展与传播。布坎南在1972年出版了《公共选择理论:经济学在政治方面的应用》,比较完整的提出了自己的主张。 公共选择理论的理论基础有三个: 个人主义、经济理性、政治交易。 第一,个人主义,是指该理论应从个体的角度去寻找人的社会行为原因,个体行为的集合构成了集体行为。 第二,经济理性认为人的本性是理性的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公共选择理论提出,一般人所有的这种特性,政府官员在公务行为中也表现出来。 第三,政治交易是指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治是在解决利益冲突时的谈判和妥协的过程,具有交易的性质。 公共选择理论研究的主题是选民行为、政治官僚,以及政府官员们的行为,研究的核心问题是政府失败。 政府失败:指政府不能很好的满足个人对公共物品的需要,提供公共物品时存在巨大浪费。 政府失败的原因:

第一,由于政治家迎合短见,只代表少数人利益, 第二,信息不完全等原因造成的决策失误; 第三,由于对公共事务的垄断而缺乏竞争压力,以及没有降低成本的激励机制而导致的政府机构工作效率低下。 第四,政府官僚机构存在自我权力扩张的冲动,试图成为无所不为的政府,造成代替市场干预经济; 第五,政府权力寻租导致腐败。 基于这些弊端,公共选择理论主张改变政府职能,还权于市场,将对经济和大部分社会事务的管理建立在公共选择的基础之上。公共选择是一种社会机制,它通过集体行动和政治过程来决定资源在公共物品间的分配,八个人的选择转化为集体的选择。

我国政府会计报表合并问题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我国政府会计报表合并问题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建立我国权责发生制的政府综合报告制度的核心问题解决是政府会计合并财务报表的问题。本文结合我国的国情,对我国政府合并财务报表的主要合并范围和合并内容以及合并过程进行了简单的研究。 (一)主要结论 首先要注意的重点是,确定合并范围是政府合并财务报表的首要前提。世界各国政府合并财务报表合并范围的界定标准主要是“控制”概念和“信托责任”概念,分别对应于决策有用性和信托责任解除的需要。借鉴国际经验,根据我国财务报告的目标,确定政府合并财务报表范围的基准。《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政府的综合财务报告的目标是给财务内外部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关政府的持续经营、清偿负债、准确评估财务风险的信息。我国政府合并财务报表范围的基准应当同时采用“受托责任”和“控制”两个概念。 我国政府决定以“信托责任”的概念为基准,界定政府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政府代表人民,筹集、使用和管理公共资源,履行公共行政和公共服务事业的职能。这就要求政府依法、廉洁、勤勉、阳光、高效,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报告工作,接受公众和审计机关的问责和监督。政府可以通过全面的财务报告反映其履行职责的情况,以减轻信托责任。作为界定《国际公共部门会计准则》所倡导的合并范围的基准,“控制”概念旨在克服“所有权”概念的局限性,强调报告主体对被控制实体“权力和利益”两个要素的实际影响。为了充分如实反映政府财务状况,应当以“控制”概念作为确定合并范围的另一个标准。 (二)政策建议 我国政府合并财务报表的范围涉及各级各类行政机构和社会团体。我们需要考虑合并财务报表与政府财政之间是否存在关系。同时,我国地方各级政府应当编制包括所属机构、所属单位在内的综合性财务报告,但也属于中央政府。因此,应确定合并范围。还应考虑行政隶属关系。除此之外,我国政府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还应当把矿山、森林、河流和海洋等其他一系列公共资源考虑进来。由于公共部门的多样性和各种形式的政府资产的存在,政府会计合并准则可能无法完全涵盖合并范围,甚至与准则相冲突。这能够借鉴国内外学术研究经验,通过

治理理论和新公共管理

治理理论 编辑本段一、治理的定义 随着全球对公共治理的关注变得更为广泛和日益重要,对于这一概念的界定出现了多种说法,直到现在治理仍是一个相对模糊和复杂的概念。“治理”被定义为多种,如“在管理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权力的行使方式”,如“个人和机构,公共或私营,在管理公共事务上多种方式的的总和,如“确定如何行使权力,如何给予公民话语权,以及如何在公共利益上作出决策的惯例、制度和程序,这些定义有助于我们更加明确治理这一概念的内涵。然而,鉴于关系概念的性质,“治理”永远不可能被定义成一个具有普遍有效性的通用方式。 编辑本段二、治理理论的演化及主要特征 对治理的关注,是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发展和新公共管理不能有效解释当代公共决策的更加复杂和动态的过程而不断向前的。两个最早的表现是20世纪80年代初的“地方治理”和产生于80年代后期的“公司治理”运动。截至20世纪90年代,这些不同的概念整合成一个更广泛的概念“公共治理”,它把单独的公共机构的公司治理与政策网络联系起来,通常涵括了公共部门的各个层级。 治理的特征大部分学者比较趋同,概括起来如下: 1.治理主体的多元化。 2.主体间责任界限的模糊性。 3.主体间权力的互相依赖性和互动性。 4.自主自治的网络体系的建立。 5.政府作用范围及方式的重新界定。 总之,治理是一个内容丰富、包容性很强的概念。 编辑本段三、治理理论的失效 治理理论可以弥补国家和市场在调控和协调过程中的某些不足,但治理也不是万能的,它也内在地存在着许多局限。

Bob Jessop将治理理论的内在困境概括为四种两难选择。一是合作与竞争的矛盾,二是开放与封闭的矛盾,三是治理性与灵活性的矛盾,四是责任与效率的矛盾。 在90年代的发展问题的辩论中,“治理”概念之发挥核心作用最后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属于全球化和跨国组织的领域。这种治理理论或者说是全球治理理论削弱了国家主权和主权政府在国内和国际治理中的重要作 用,客观上有可能为强国和跨国公司干涉别国内政提供理论上的支持。所以,对于这一危险倾向,我们必须给予高度的警惕。 编辑本段四、当前治理理论的应用 针对如何克服治理的失效,不少学者和国际组织提出了“善治”(good governance)概念。“善治”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它的本质特征在于是政府与公民对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它强调政府与公民的良好合作以及公民的积极参与,实现管理的民主化。 善政被普遍认为是减缓贫困的一个关键因素(世界银行,2001)。西方学者Grindle认为,对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具有改革思想的公民,以及国际发展社会的学者和从业人员来说,善政不仅已经成为减少贫困的当务之急,也已成为发展的当务之急。在他的文章中,向我们展示了详细的善治议程。 从政治倾向上看,治理理论虽然主要是一种公共管理理论,但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倾向,这就决定了我们在借鉴治理理论时,必须有所鉴别。尽管如此,治理理论对我国的政府体制改革仍然具有极其重要的启示意义。 编辑本段五、治理理论对我国行政改革的启示 治理理论要想在中国实现其善治的目标,除去其本身理论的不足,同时还要受到我国现有国情的影响。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根深蒂固,官本位思想严重,全能政府色彩浓重,较少采取合作、互动的方式。同时,中国民间组织对政府的依赖性较强,政治参与意识和能力较弱。但是治理理论提出的“善治”模式,从某种角度讲可以成为中国政府改革的参照。 1.转变政府职能,树立有限、责任、法治、服务政府的观念。治理理论强调治理主体的多元化,但并不否定政府在公共事务治理中的主导地位和重要作用。 2.充分发挥党组织和人大、政协的整合、启蒙作用,增强治理能力。党的组织、人大、政协是我国政治体制中的一大特色。首先是党的角色和职能的转变,从行政主体的二元结构中撤出,专门从事对政府权力的控制、监督和调节。其次,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权力机关,我国这种议行合一的结构决定了人大是政府与公民社会之间的一座桥梁,既能整合民意,又能监督政府。再次,政协发挥着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的作用,其成员是我

国家治理_政府治理和社会治理的基本含义及其相互关系辨析_王浦劬

国家治理、政府治理和社会治理的 基本含义及其相互关系辨析 王浦劬 内容摘要:在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中,国家治理、政府治理和社会治理是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和总部署的关键性范畴。基于中国国情、政情、社情,准确理解和把握这些基本范畴的内在含义,辨析其间相互关系,是贯彻落实全面深化改革设计,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认识基础。为此,本文基于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理论和中国的国情,分析解释了国家治理、政府治理和社会治理的基本含义,在此基础上,分析阐发了其间的包容性关系、交集性关系和区别性联系。 关键词:国家治理;政府治理;社会治理;基本含义;相互联系 一、问题的提出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①。为此,国家治理体系及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将成为我国全面深化和推进改革历史进程的定向南针。 在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中,“治理”是关键性概念,从国家治理、政府治理、社会治理,到事业单位法人治理、公司法人治理、学校内部治理、社区治理,“治理”概念在《决定》中被明确直接提及24次之多。不过,从总体上来看,这些不同层次上的“治理”概念,主要涉及治理活动的三个基本概念,即国家治理、政府治理和社会治理。与此同时,国家治理现代化被确定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而政府治理和社会治理则成为《决定》所确定和阐发的重要改革内容。因此,国家治理、政府治理和社会治理及其相互关系,实是正确把握全面深化改革战略和内容的关键环节。 然而,国家治理、政府治理和社会治理作为21世纪初在我国学术界兴起的学术概念,其学术定义和内涵认识呈现多样性,迄今尚未形成普遍认同和共识。在全面深入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深刻历史进程中,基本认知的歧意却可能成为改革共识的思想困结,从而使得全面深化改革实践面临路径选择和实施方案 作者简介:王浦劬,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大学政治发展与政府管理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和吉林大学“国家治理协同创新中心”联合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政治学理论与方法、当代中国政治与治理。

论新公共服务理论与我国服务型政府的构建

综述 登哈特的新公共服务理论有着丰富的内涵,它传扬政府的“公共性”、“服务性”的本质,而非“掌舵”与效率,主张对“新公共管理”所倚的“政府再造”进行再造,从而回归政府的“公共服务”本质。新公共服务浪潮的兴起,对我国政府职能定位有深刻启示,建构现代服务型政府是我国行政制改革与政府职能转变的必然选择。 1新公共服务理论的基本原则 作为一种全新的现代公共行政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认为,公共行政官员在其管理公共组织和执行公共政策时应该集中于承担为公民服务和向公民放权的职责,他们的工作重点既不应该是为政府这艘航船掌舵,也不应该是为其划桨,而应该是建立一些明显具有完善整合力和回应力的公共机构。它一经提出,便迅速兴起并大有替代新公共管理理论之势,推动掀起了新一轮公共管理改革浪潮。 2以公共服务为中心的政府转型 提出以公共服务为中心的政府转型,目的是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有效发挥政府作用的途径,探索新的情况下政府改革的新路。以公共服务为中心的政府转型,既全面涉及各级政府公务员的观念转变,更直接触及了政府政府部门的利益调整,以及中央与地方的利益关系,因此这是一次深刻的“政府革命”。我们应当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发生,自觉地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实质地推进政府转型。 3关于服务型政府的几点原则性构想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各国掀起了一股行政改革的浪潮,其重要价值导向之一就是实现由过去“以公共权力为核心”的消极行政向“以公共服务为核心”的积极性征转变,服务型政府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普遍认同的理念。在我国,随着我国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建设“服务型政府”已成为了我国行政改革进程中的重要目标。 虽然“新公共服务”理论是登哈特基于西方的社会历史文化传统和典型美国式的民主价值理念和宪政体制的制度背景下提出来的,东西方在许多方面均存在着重大的差异。但如果我们摒弃意识形态上的偏见,以一种理性的态度来审视“新公共服务”理论。应该承认,“新公共服务”理论的价值观念和原则对于我们建设“服务型政府”具有极为现实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