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上机习题及答案

数据库上机习题及答案
数据库上机习题及答案

数据库及应用复习题

一、设计题

有一个[学生课程]数据库,数据库中包括三个表:

学生表Student由学号(Sno)、姓名(Sname)、性别(Ssex)、年龄(Sage)、所在系(Sdept)五个属性组成,记为:Student(Sno,Sname,Ssex,Sage,Sdept),Sno为关键字。

课程表Course由课程号(Cno)、课程名(Cname)、先修课号(Cpno)、学分(Ccredit)四个属性组成,记为:Course(Cno,Cname,Cpno,Ccredit)Cno为关键字。

成绩表SG由学号(Sno)、课程号(Cno)、成绩(Grade)三个属性组成,记为:SG(Sno,Cno,Grade)(SNO,CNO)为关键字。

用SQL语言实现下列功能:

1.建立学生表Student,其中学号属性不能为空,并且其值是唯一的。

2.向Student表增加“入学时间(Scome)”列,其数据类型为日期型。

3.查询选修了3号课程的学生的学号及其成绩,查询结果按分数的降序排列。4.查询学习1号课程的学生最高分数、平均成绩。

5.查询与“李洋”在同一个系学习的学生。

6.将计算机系全体学生的成绩置零。

7.删除学号为05019的学生记录。

8.删除计算机系所有学生的成绩记录。

1.

CREATETABLE Student

(Sno CHAR(5)NOT NULL UNIQUE,

Sname CHAR(20),

Ssex CHAR(2),

Sage INT,

Sdept CHAR(15))

2.

ALTER TABLE Student ADD Scome DATETIME

3.

SELECT Sno,Grade

FROM SG

WHERE Cno='3'

ORDER BY Grade DESC

4.

SELECT MAX(Grade),AVG(Grade)

FROM SC

WHERE Cno='1'

5.

SELECT Sno,Sname,Sdept

FROM Student

WHERE Sdept IN

(SELECT Sdept FROM Student

WHERE Sname='李洋')

6.UPDATE SG

SET Grade=0

WHERE Sno in

(SELECT Sno FROM Student

WHERE Sdept='计算机系')

7.DELETE FROM Student

WHERE Sno='05019'

8.DELETE FROM SG

WHERE Sno in

(SELECT Sno FROM Student

WHERE Sdept='计算机系')

二、设计题

现有关系数据库如下:

数据库名:教师数据库

教师表(编号char(6),姓名,性别,民族,职称,身份证号)

课程表(课号char(6),名称)

任课表(ID,教师编号,课号,课时数)

用SQL语言实现下列功能的sql语句代码:

1.创建上述三表的建库、建表代码(14分);

要求使用:主键(教师表.编号,课程表.课号)、外键(任课表.教师编号,任课表.课号)、默认(民族)、非空(民族,姓名)、唯一(身份证号)、检查(性别、课时数),自动编号(ID)

2.将下列课程信息添加到课程表的代码(6分)

课号课程名称

100001SQL Server数据库

100002数据结构

100003VB程序设计

修改课号为100003的课程名称:Visual Basic程序设计

删除课号为100003的课程信息

3.写出创建[任课表视图](教师编号,姓名,课号,课程名称,课时数)的代

码;(4分)

4.写出创建[某门课任课教师]内嵌表值函数以及检索的代码;(6分)

检索:所有代'SQL Server数据库'这门课程的老师姓名;

5.写出创建[统计课时数]:输出最大课时数、最低课时数、平均课时的存储

过程以及执行代码;(6分)

6.写出创建:计算某教师代课总课时,并将值返回的存储过程以及执行代码。

(6分)

执行:计算“郭老师”的总课时。(6分)

7.检索有一门或一门以上课程课时数大于90的所有教师的信息,包括编号、

姓名。(4分)

8.建一个规则,并将其绑定到教师表的职称列上,规定取值为('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之一。(4分)

1.

create database[教师数据库]--(2分)

use[教师数据库]

go

create table教师表--(6分)

([编号]char(6)primary key,

[姓名]nchar(4)not null,

[性别]nchar(1)check([性别]in('男','女')),

[民族]nchar(8)default'汉族'not null,

[职称]nchar(12),

[身份证号]char(18)unique

)

create table课程表--(2分)

([课号]char(6)primary key,

[名称]char(40)not null

)

create table任课表--(4分)

(ID IDENTITY(1,1),

[教师编号]char(6)references学生表(学号),

[课号]char(6)references课程表(课号),

[课时数]integer check([课时数]between0and200)

)

2.

insert课程表values('100001','SQL Server数据库')

insert课程表values('100002','数据结构')

insert课程表values('100003','VB程序设计')

update课程表set名称='Visual Basic程序设计'where课号='100003'

delete课程表where课号='100003'

3.

create view[任课表视图]as

select教师编号,姓名,课号,课程名称,课时数from教师表,任课表

where教师表.编号=任课表.教师编号

4.

create function[某门课任课教师](@课程名varchar(15))

returns table as

return(select课程名称,课时数,教师姓名=姓名from任课表视图

where课程名=@课程名)

go

select*from[某门课任课教师]('SQL Server数据库')

5.

create procedure[统计课时数]

as

select最大课时数=max(课时),最小课时数=min(课时),平均课时数=avg(课时)from任课表

go

execute[统计课时]

6.

create procedure[统计课时]

@教师名nchar(16),

as

begin

declare@总课时int

select@总课时=sum(课时)from任课表视图

where姓名=@教师名

end

go

execute[统计课时]'郭老师'

7.

select编号,姓名from教师表

where编号in(select distinct教师编号from任课表where课时数>=90)

8.

create rule zhicheng_rule

as@zhicheng in('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

go

sp_bindrule zhicheng_rule,'教师表.职称'

三、设计题(共50分)

现有关系数据库如下:

数据库名:医院数据库

医生表(编号,姓名,性别,出生日期,职称)

病人表(编号,姓名,性别,民族,身份证号)

病历表(ID,病人编号,医生编号,病历描述)

用SQL语言实现下列功能的sql语句代码:

1.创建上述三表的建库、建表代码;

要求使用:主键(师医生表.编号,病人表.课号)、外键(病历表.医生编号,病历表.病人课号)、非空(职称,姓名)、检查(性别),自动编号(ID)(16分)

2.将下列医生信息添加到医生表的代码

编号姓名性别出生日期职称

100001杜医生男1963-5-18副主任医师

100002郭医生女1950-7-26副主任医师

100003刘医生男1973-9-18医师

修改编号为100002的医生职称为‘主任医师’

删除编号为100003的医生信息(8分)

3.写出创建:医疗表视图(医生编号,姓名,病人姓名,病历)的代码;(4分)

4.写出所有病人编号、姓名、病历、以及病人所对应的医生编号的查询语句;

(4分)

7.写出创建:输出某医生(根据医生编号即可)看病人数存储过程以及执

行过程(要求输入医生姓名的参数,输出病人数)(6分)。

8.写出查询1970年以前出生的医生(4分)。

7.检索有病人的医生信息。(4分)

8.创建一个默认,并将其绑定到医生表的成绩职称列上,默认值为“医师”。

(4分)

1.

create database[医院数据库]

use[医院数据库]

go

create table医生表

([编号]char(6)primary key,

[姓名]nchar(4)not null,

[性别]nchar(1)check([性别]in('男','女')),

[出生日期]datetime,

[职称]char(18)not null

)

create table病人表

([课号]char(6)primary key,

[姓名]nchar(4)not null,

[性别]nchar(1)check([性别]in('男','女')),

[民族]nchar(10),

[身份证号]char(18)not null

)

create table病历表

(ID IDENTITY(1,1),

[病人编号]char(6)references病人表(学号),

[医生编号]char(6)references医生表(编号),

[病历描述]varchar(1000)

)

2.

insert医生表values('100001','杜医生','男','1963-5-18','副主任医师')

insert医生表values('100002','郭医生','女','1950-7-26','副主任医师')

insert医生表values('100003','刘医生','男','1973-9-18','医师')

update医生表set职称='主任医师'where编号='100002'

delete医生表where编号='100003'

3.

create view[医疗表视图]as

select br.姓名,ys.姓名,yl.病历from病人表as br join医疗表as yl

on br.编号yl.病人编号

join医生表as ys

on yl.医生编号=ys.编号

4.

Select br.编号,br.姓名,br.病历,yl.医生编号

from病人表br left join医疗表yl

on br.编号=yl.病人编号

5.

create procedure[某医生看病人数]

@医生编号nchar(16),@人数int output

as

select@人数=count(病人编号)

from病人表

where医生编号=@医生编号

go

declare@TOTAL int

execute[某医生看病人数]'100001',@TOTAL

6

select*from医生表where出生日期<'1970-01-01'

9.

select编号,姓名,性别,出生日期,职称from医生表

where编号in(select医生编号from医疗表)

8.

create default zhicheng AS'医师'

go

exec sp_bindefault'zhicheng','医生表.职称'

四、设计题(共50分)

现有关系数据库如下:

数据库名:学生选课数据库

学生表(学号,姓名,性别,年龄,专业)

课程表(课程号,课程名,学分,先行课程号)

选课表(ID,学号,课程号,分数)

用SQL语言实现下列功能的sql语句代码:

1.创建数据库[学生选课数据库]代码(2分);

2.创建[课程表]代码(2分);

课程表(课程号char(6),课程名,学分,先行课程号)

要求使用:主键(课程号)、非空(课程名,学分)

3.创建[学生表]代码(6分);

学生表(学号char(6),姓名,性别,年龄,专业)

要求使用:主键(学号)、非空(姓名,专业)、检查(性别)

4.创建[选课表]代码(4分);

选课表(ID,学号,课号,分数)

要求使用:外键(选课表.学号,选课表.课程号)、检查(分数),自动编号(ID) 5.将下列课程信息添加到课程表的代码(8分)

课程号课程名学分先行课程号

100001C语言2

100002数据结构2100001

100003数据库原理2

修改课程号为100003的课程名:SQL数据库

删除课程号为100002的课程信息

6.写出创建:选课表视图(学号,姓名,课程号,课程名,学分,分数)的代

码;(4分)

7.写出创建:某门课程成绩内嵌表值函数以及检索的代码;(6分)

检索:所有修SQL数据库这门学生的成绩;

8.写出创建:某门课程高低均分计算某门课程成绩最高分、最低分、平均

分存储过程以及执行的代码;(6分)

执行:所有修SQL数据库这门学生的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

9.检索姓张的女同学的情况:姓名、学号、专业。(2分)

10.检索有一门或一门以上课程成绩小于60分的所有学生的信息,包括学号、

姓名。(4分)

1.

create database[学生选课数据库]

go

use[学生选课数据库]

go

2.

create table学生表

([学号]char(6)primary key,

[姓名]nchar(4)not null,

[性别]nchar(1)check([性别]in('男','女')),

[年龄]numeric(2),

[专业]char(18)not null

)

3.

create table课程表

([课程号]char(6)primary key,

[课程名]char(40)not null,

[学分]numeric(2)not null,

[先行课程号]char(6)

)

4.

create table选课表

(ID IDENTITY(1,1),

[学号]char(6)references学生表(学号),

[课程号]char(6)references课程表(课程号),

[分数]integer check([分数]between0and100)

)

5.

insert课程表values('100001','C语言',2)

insert课程表values('100002','数据结构',2,'100001')

insert课程表values('100003','数据库原理',2)

update课程表set课程名='SQL数据库'where课程号='100003'

delete课程表where课程号='100002'

6.create view[选课表视图]as

select选课表.学号,姓名,选课表.课程号,课程名,学分,分数

from选课表,学生表,课程表

where选课表.学号=学生表.学号

and选课表.课程号=课程表.课程号

--或

create view[选课表视图]as

select选课表.学号,姓名,选课表.课程号,课程名,学分,分数

from选课表join学生表on选课表.学号=学生表.学号

join课程表on选课表.课程号=课程表.课程号

7.

create function[某门课程成绩](@课程名varchar(40))

returns table as

return(select学号,姓名,课程名,学分,分数from选课表视图

where课程名=@课程名)

go

select*from[某门课程成绩]('SQL数据库')

8.

create procedure[某门课程高低均分]

@课程名varchar(40)as

select课程名,最高分=max(分数)、最低分=min(分数)、平均分=avg(分数)

from选课表视图

where课程名=@课程名

go

execute[某门课程高低均分]'SQL数据库'

9.

select姓名,学号,专业from学生表

where姓名like'张%'and性别='女'

10.

select学号,姓名,专业from学生表where学号in

(select distinct学号from选课表where分数<60)

数据库习题与答案

一.选择题: 1、数据库分析与设计中,其设计对象称客观世界的( ) A、逻辑对象 B、目标对象 C、实体对象 D、需求对象 答案:B (150) 2、数据库物理设计完成后,进入数据库实施阶段,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实施阶段的工作就是 ( ) A、建立库结构 B、扩充功能 C、加载数据 D、系统调试 答案:B (150) 3、通常用以下的顺序来完成数据库的设计工作( ) A、概念设计、物理设计、逻辑设计 B、逻辑设计、概念设计、物理设计 C、概念设计、逻辑设计、物理设计 D、物理设计、逻辑设计、概念设计 答案:C (150) 4、在数据库设计中,在概念设计阶段可用E-R方法,其设计出的图称为( ) A、实物示意图 B、实用概念图 C、实体表示图 D、实体联系图 答案:D (153) 5、 E-R图就是数据库设计的工具之一,它适用于建立数据库的( ) A、概念模型 B、逻辑模型 C、结构模型 D、物理模型 答案:A (155) 6、在关系数据库设计中,完成设计关系模式的任务就是属于( ) A、需求分析阶段 B、概念设计阶段 C、逻辑设计阶段 D、物理设计阶段 答案:C (157) 7、数据库逻辑设计的主要任务就是( ) A、建立E-R图与说明书 B、创建数据库说明 C、建立数据流图 D、把数据送入数据库 答案:B (158) 二.填空题 1、数据库概念设计就是在数据需求分析基础上进行的,其目的就是分析数据间的内在语义 关联,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数据的______________。 答案:抽象模型(152) 2、数据库的逻辑设计的基本方法就是将E-R图转换成指定RDBMS中的______________, 此外还包括关系的规范化以及性能调整,最后就是约束条件设置。 答案:关系模式(156) 3、数据库的逻辑设计的基本方法就是将E-R图转换成指定RDBMS中的关系模式,此外还 包括______________以及性能调整,最后就是约束条件设置。 答案:关系的规范化(156) 4、数据库的逻辑设计的基本方法就是将E-R图转换成指定RDBMS中的关系模式,此外还

数据库SQL实验题目

实验一数据定义操作 实验目的 1.掌握数据库和表的基础知识 2.掌握使用创建数据库和表的方法 3.掌握数据库和表的修改、查看、删除等基本操作方法 实验内容和要求 一、数据库的创建 在开始菜单中,启动SQl Server 程序中的“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在对象资源管理器窗口中,右键单击“数据库”,选择“新建数据库”,创建成绩管理数据库Grademanager,要求如下表所示: Grademanager数据库参数表 参数参数值参数参数值 存储的数据文件路 径 D:\db\ 存储的日志文件路径D:\db\ 数据文件初始大小5MB 日志文件初始大小2MB 数据文件最大值20MB 日志文件最大值15MB 数据文件增长量原来10% 日志文件增长量2MB 二、表的创建、查看、修改和删除 1.表的创建 在Grademanager数据库中,右键单击“表”,选择“新建表”命令,创建如下表所示的表:(1)Student表的表结构 字段名称数据类型长度精度小数位数是否允许 Null值 说明 Sno Char 10 0 0 否学号,主码 Sname Varchar 8 0 0 是姓名 Ssex Char 2 0 0 是性别,取值:男或女 Sbirthday Date 8 0 0 是出生日期 Sdept Char 16 0 0 是系名 Speciality Varchar 20 0 0 是专业名 特别注意: 为属性Ssex设置约束,需选中属性Ssex行,然后单击菜单中的“表设计器”,选择“CHECK 约束”命令,然后按照图1进行设置。

图1 设置性别的约束 (2)Course表(课程名称表)的表结构 字段名称数据类型长度精度小数位数是否允许Null值说明 Cno Char 5 0 0 否课程号,主码Cname Varchar 20 0 0 否课程名 (3)SC表(成绩表)的表结构 字段名称数据类 型 长 度 精 度 小数位 数 是否允许Null值说明 Sno Char 10 0 0 否学号,外码 Cno Char 5 0 0 否课程号,外码 Degree Decimal 5 5 1 是成绩,0~100之间 特别注意: ①为属性Degree 约束,可参照属性Ssex进行设置,“CHECK约束对话框”中的表达式为Degree>=1 And Degree<=100 ②为SC表设置外键Sno和Cno的方法: 右键单击表SC,选择“设计”命令,然后选择菜单“表设计器”中的“关系”命令,打开“外键关系”窗口,选择“添加”按钮,然后单击“表和列规范”后的按钮,按照图2进行设置,即可将SC表中的Cno属性设置为外键。按照相同的方法,将属性Sno也设置为外键。

数据库应用试卷及答案

; 数据库及应用(B卷) 一、选择题(从备选答案中选1 个正确的答案,每题2分、共24分) 1.支持所有用户建立、存储数据库的软件系统是。 A.数据库系统 B.数据库管理系统 C.应用程序 D.操作系统2.DB的三级模式结构中最接近外部存储器的是。 A.子模式 B.外模式 C.概念模式 D.内模式 3.在关系模式R中,函数依赖X→Y的语义是。 A.在R的某一关系中,若两个元组的X值相等,则Y值也相等: B.在R的每一关系中,若两个元组的X值相等,则Y值也相等 C.在R的某一关系中,Y值应与X值相等 D.在R的每一关系中,Y值应与X值相等 4. DBA是________的简称。 A.系统分析员 B.应用程序员 C.数据库管理员 D.数据录入员 5. _____是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的有组织,可共享的数据集合. A.数据库管理系统B.数据库系统 C.数据库D.文件组织6.数据库系统的核心是。 《 A. 数据库 B. 数据库管理系统 C. 数据模型 D. 软件工具 7.客观存在并可相互区别的事物叫________。 A.码 B.属性 C.实体 D. 实体集8.数据库的完整性是指数据的_____和_____。 (1)正确性(2)合法性(3)不被非法存取 (4)相容性 (5)不被恶意破坏 A. (1)和(3) B. (2)和(5) C. (1)和(4) D. (2)和(4) 9.一组具有相同数据类型的值的集合称为________。 \ A.关系 B.属性 C.分量 D.域 10.以下______封锁违反两段锁协议。 A.Slock A … Slock B … Xlock C …… Unlock A … Unlock B … Unlock C B.Slock A … Slock B … Xlock C …… Unlock C … Unlock B … Unlock A C.Slock A … Slock B … Xlock C …… Unlock B … Unlock C … Unloc k A D.Slock A …Unlock A …Slock B … Xlock C …… Unlock B … Unlock C 11. “日志”文件用于保存________。

数据库试题和答案

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 1.对于现实世界中事物的特征,在实体-联系模型中使用() A)属性描述B)关键字描述C)二维表格描述D)实体描述 2.把实体-联系模型转换为关系模型时,实体之间多对多联系在关系模型中是通过()A)建立新的属性来实现B)建立新的关键字来实现 C)建立新的关系来实现D)建立新的实体来实现 3.专门的关系运算不包括下列中的() A)联接运算(两个关系横向连接)B)选择运算(从行抽取) C)投影运算(从列抽取)D)交运算 4.对关系S和关系R进行集合运算,结果中既包含S中元组也包含R中元组,这种集合运算称为 A)并运算B)交运算C)差运算D)积运算 5.在数据库设计中,将ER图转换成关系数据模型的过程属于() A)需求分析阶段B)逻辑设计阶段 C)概念设计阶段D)物理设计阶段 6.对于关系数据库,任何二元关系模式最高都可以达到范式。 A)1NF B)2NF C)3NF D)BCNF 7.在概念设计阶段,最常使用的数据模型是() A)对象模型B)物理模型C)逻辑模型D)实体联系模型 8.下面有关索引的描述正确的是() A)创建非聚集索引以后,原来的数据库表文件中记录的物理顺序将被改变(不被改

变) B)索引与数据库表的数据存储在一个文件中(创建一个新的文件) C)创建非聚集索引是创建一个指向数据库表文件记录的指针构成的文件 D)使用索引并不能加快对表的查询操作(能加快) 9.关系R1和R2,经过关系运算得到结果是S,则S 是 A)一个关系B)一个表单C)一个数据库D)一个数组 10.子模式是用户与数据库的接口之一,它对应于数据库的 A)外模式B)概念模式C)内模式D)存储模式 11.已知关系R(A,B,C,D,E)及其上的函数相关性集合,F={A→B,E→A,CE→D},该关系的候选关键字是 A)AE B)BE C)CE D)DE 12.设有关系R(A,B,C,D)及其上的函数相关性集合F={B→A,BC→D},那么关系R最高是A)第一范式的B)第二范式的C)第三范式的D)BCNF范式的13.如果学生表STUDENT是使用下面的SQL语句创建的CREATE TABLE STUDENT(SNO CHAR(4) PRIMARY KEY NOT NULL,SN CHAR(8),SEX CHAR(2),AGE DECIMAL(2) CHECK(AGE>15 AND AGE<30)) 下面的SQL语句中不可以正确执行的是 A)INSERT INTO STUDENT(SNO,SEX,AGE) valueS ("S9","男",17) B)INSERT INTO STUDENT(SNO,SEX,AGE) valueS ("李安琦","男",20) C)INSERT INTO STUDENT(SEX,AGE) valueS ("男",20) D)INSERT INTO STUDENT(SNO,SN) valueS ("S9","安琦") 14.设有部门和职员两个实体,每个职员只能属于一个部门,一个部门可以有多名职员。

全国计算机三级数据库技术上机试题100道

1.【考点分析】本题考查对4位整数的排序。考查的知识点主要包括:数组元素的排序算法,if判断语句和逻辑表达式,以及求余算术运算。 【解题思路】此题属于4位数排序问题。本题需主要解决3个问题:问题1如何取4位数的后3位进行比较;问题2如何按照题目要求的条件(按照每个数的后3位的大小进行降序排列,如果后3位相等,则按照原始4位数的大小进行升序排列)排序;问题3如何将排完序的前10个数存到数组bb中去。 本题的解题思路为:使用双循环对数组按条件进行排序,然后将排完序的前10个数存到数组bb中。对于问题1可以通过算术运算的取余运算实现(aa[i]%1000);问题2通过包含if判断语句的起泡排序法就可以实现。 【参考答案】 void jsSort() { int i,j; /*定义循环控制变量*/ int temp; /*定义数据交换时的暂存变量*/ for(i=0;i<199;i++) /*用选择法对数组进行排序*/ for(j=i+1;j<200;j++) { if(aa[i]%1000aa[j]) /*则要按原4位数的值进行升序排序*/ { temp=aa[i]; aa[i]=aa[j]; aa[j]=temp; } } for(i=0;i<10;i++) /*将排序后的前10个数存入数组b中*/ bb[i]=aa[i]; } 【易错提示】取4位数后三位的算法,if判断语句中逻辑表达式的比较运算符。 2.【考点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包括:C语言循环结构,if判断语句和逻辑表达式,以及分解多位整数的算术运算。 【解题思路】分析题干,本题除给出条件"SIX+SIX+SIX = NINE+NINE"之外,还可得出2个隐含的条件:条件1:SIX和NINE分别是3位和4位的正整数;条件2:SIX的十位数字等于NINE的百位数字,NINE的千位数字和十位数字相等。 本题解题思路:通过嵌套的循环结构可以遍历到所有的3位和4位数,对于每一个3位数及4位数的组合进行题设条件(SIX+SIX+SIX = NINE+NINE)的判断,满足条件的对其分解得到各数位的数字,再进一步判断各位数字是否满足本题隐含的条件(条件1及条件2),如果满足则个数加1,并将该3位数及4位数添加到和值中。 【参考答案】 void countValue() { int i,j; int s2; int n2,n3,n4; for(i=100;i<1000;i++)

数据库考题及答案参考

一、填空和选择 1.数据库管理产生和发展的三个阶段Page: 6 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数据库系统阶段 2.视图的概念page 118 视图是从一个或几个基本表(虚表),视图一经定义,就可以和基本表一样被查询,被删除,也可以在一个视图之上在定义新的视图,但对视图的更新操作则有一定的限制 3.关系模型的三类完整性约束page 30 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和用户定义性的完整性 4.关系运算运算中的两种特殊符号%百分号,_ 下划线page 96 5.四类数据逻辑模型page 18 逻辑模型主要包括:层次模型/网状模型(格式化模型)、关系模型、面向对象模型、对象关系模型 6.关系模型的三个组成部分page 338 数据结构、关系操作、数据完整性 7.数据字典包含的五个组成部分page 207 数据项、数据结构、数据流、数据存储、处理过程5个部分;其中数据项是数据的最小组成单位,若干数据项可以组成一个数据结构,数据字典通过对数据项和数据结构的定义来描述数据流,数据存储的逻辑内容 8.两种数据操作类型page 12 概念模型一信息模型;(按用户的观点来对数据和信息建模,用于数据库设计) 逻辑模型(按计算机系统的观点对数据建模,主要用于DBMS的实现) 9.数据库系统和文化系统的区别page 7~9 数据库系统实现整体数据的结构化,这事数据库的主要特征之一,也是数据库系统与文件系统的本质区别 Page6的表也可以参照! 10.数据库设计过程的六个阶段(注意ER图转换)page 201 需求分析、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物理结构设计、数据库实施、数据库运行和维护 11.关系模型的几个概念page 28 关系模型是目前最重要的一种数据模型。关系数据库系统采用关系模型作为数据组织方式 关系:relation 一个关系对应通常说的一张表 元组tuple: 表中的一行,即一个元组

数据库试题及答案_

笔试样卷一 参考答案 一、简答题(25分) 1.数据库阶段数据管理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解释DB、DBMS、DBS三个概念? 3.什么是物理数据独立性和逻辑数据独立性? 4.试说明DBMS的主要功能? 5.在ER模型转换为关系模型时,联系类型要根据不同的情况作不同的处理,试说明之。 二、计算题(20分) 1.设有关系R和S R: S: A B C A B C 3 6 7 3 4 5 2 5 7 7 2 3 7 3 4 4 4 3 列表计算R∪S、R-S、R×S、π 3,2(S)、δ B<5 (R)。(5分) 2.设有三个关系 S (SNO, SNAME, AGE, SEX, SDEPT) SC (SNO, CNO, GRANDE) C (CNO, CNAME, CDEPT, TNAME) 试用关系代数表达式表示下列查询

(1)检索LIU老师所授课程的课程号、课程名 (2)检索年龄大于23岁的男学生的学号和姓名 (3)检索学号为S3的学生所学课程的课程名和认课教师姓名 (4)检索WANG同学不学的课程的课程号 (5)检索至少选修了两门课程的学生的学号(10分) 三、设有三个基本表(45分) S (SNO, SNAME, AGE, SEX, SDEPT) SC (SNO, CNO, GRANDE) C (CNO, CNAME, CDEPT, TNAME) 1.试用T-SQL的查询语句表达下列查询 (1)检索LIU老师所授课程的课程号、课程名 (2)检索年龄大于23岁的男学生的学号和姓名 (3)检索学号为S3的学生所学课程的课程名和认课教师姓名 (4)检索WANG同学不学的课程的课程号 (5)检索至少选修了两门课程的学生的学号(10分) 2.试用T-SQL的查询语句表达下列查询 (1)统计有学生选修的课程的门数 (2)求选修C4课程的学生的年龄 (3)求LIU老师所授课程的每门课程的学生的平均成绩 (4)统计每门课程的学生选修人数 (5)求年龄大于所有女同学年龄的男学生的姓名和年龄(10分)3.试用T-SQL更新语句完成下列更新操作 (1)往表S中插入一个学生资料(‘S9’, ‘WU’, 18)

(完整版)数据库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数据库系统概述 选择题 1实体-联系模型中,属性是指(C) A.客观存在的事物 B.事物的具体描述 C.事物的某一特征 D.某一具体事件 2对于现实世界中事物的特征,在E-R模型中使用(A) A属性描述B关键字描述C二维表格描述D实体描述 3假设一个书店用这样一组属性描述图书(书号,书名,作者,出版社,出版日期),可以作为“键”的属性是(A) A书号B书名C作者D出版社 4一名作家与他所出版过的书籍之间的联系类型是(B) A一对一B一对多C多对多D都不是 5若无法确定哪个属性为某实体的键,则(A) A该实体没有键B必须增加一个属性作为该实体的键C取一个外关键字作为实体的键D该实体的所有属性构成键 填空题 1对于现实世界中事物的特征在E-R模型中使用属性进行描述 2确定属性的两条基本原则是不可分和无关联 3在描述实体集的所有属性中,可以唯一的标识每个实体的属性称为键 4实体集之间联系的三种类型分别是1:1 、1:n 、和m:n 5数据的完整性是指数据的正确性、有效性、相容性、和一致性 简答题 一、简述数据库的设计步骤 答:1需求分析:对需要使用数据库系统来进行管理的现实世界中对象的业务流程、业务规则和所涉及的数据进行调查、分析和研究,充分理解现实世界中的实际问题和需求。 分析的策略:自下而上——静态需求、自上而下——动态需求 2数据库概念设计:数据库概念设计是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建立概念数据模型,用概念模型描述实际问题所涉及的数据及数据之间的联系。 3数据库逻辑设计:数据库逻辑设计是根据概念数据模型建立逻辑数据模型,逻辑数据模型是一种面向数据库系统的数据模型。 4数据库实现:依据关系模型,在数据库管理系统环境中建立数据库。 二、数据库的功能 答:1提供数据定义语言,允许使用者建立新的数据库并建立数据的逻辑结构 2提供数据查询语言 3提供数据操纵语言 4支持大量数据存储 5控制并发访问 三、数据库的特点 答:1数据结构化。2数据高度共享、低冗余度、易扩充3数据独立4数据由数据库管理系统统一管理和控制:(1)数据安全性(2)数据完整性(3)并发控制(4)数据库恢复 第二章关系模型和关系数据库 选择题 1把E-R模型转换为关系模型时,A实体(“一”方)和B实体(“多”方)之间一对多联系在关系模型中是通过(A)来实现的

数据库上机实验题目和答案

试用SQL的查询语句表达下列查询: 1.检索王丽同学所学课程的课程号和课程名。 select Cno ,Cname from c where Cno in (select cno from sc where sno in (select sno from s where sname='王丽' )) 2.检索年龄大于23岁的男学生的学号和姓名。 select sno,sname from s where sex='男' and age>23 3.检索‘c01’课程中一门课程的女学生姓名 select sname from s where sex='女' and sno in (select sno from sc where cno='c01') 4.检索s01同学不学的课程的课程号。 select cno from c where cno not in (select cno from sc where sno ='s01') 5.检索至少选修两门课程的学生学号。 select sc.sno from s,sc where s.sno=sc.sno group by sc.sno having count(https://www.360docs.net/doc/7a14116001.html,o)>=2 6.每个学生选修的课程门数。 解法一: select so.sno sno,https://www.360docs.net/doc/7a14116001.html,ount,s.sname from(select sc.sno sno,count(sc.sno) ccount from sc,s where s.sno=sc.sno group by sc.sno ) so,s where s.sno=so.sno 解法二: select sc.sno sno,s.sname,count(sc.sno) ccount from sc,s where s.sno=sc.sno group by sc.sno,sname

数据库习题及答案,第三版

2004-200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D 2002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试题一、选择题(15分,每空1分): 1.数据库系统中,物理数据独立性(physical data independence)是指____。 A.数据库与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相互独立 B.应用程序与DBMS的相互独立 C.应用程序与存储在磁盘上数据库的物理模式是相互独立的 D.应用程序与数据库中数据的逻辑结构相互独立 2.数据库系统的特点是____、数据独立、减少数据冗余、避免数据不一致和加强了数据保护。 A.数据共享B.数据存储 C.数据应用D.数据保密 3.数据库管理系统能实现对数据库中数据的查询、插入、修改和删除等操作的数据库语言称为____。 A.数据定义语言(DDL)B.数据管理语言 C.数据操纵语言(DML)D.数据控制语言 4.在关系代数的专门关系运算中,从表中取出满足条件的属性的操作称为①;从表中选出满足某种条件的元组的操作称为②;将两个关系中具有共同属性值的元组连接到一起构成新表的操作称为③。 A.选择B.投影C.连接D.扫描 5.关系模型中,一个候选码____。 A.可由多个任意属性组成 B.至多由一个属性组成 C.可由一个或多个其值能唯一标识该关系模式中任何元组的属性组成 D.必须由多个属性组成 6.SQL语言是____语言。 A.层次数据库B.网络数据库 C.关系数据库D.非数据库 7.数据库中只存放视图的________。 A.操作B.对应的数据 C.定义D.限制 8.关系数据库规范化是为解决关系数据库中____问题而引人的。 A.数据冗余B.提高查询速度 C.减少数据操作的复杂性D.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9.数据库管理系统通常提供授权功能来控制不同用户访问数据的权限,这主要是为了实现数据库的________。 A.可靠性B.一致性C.完整性D.安全性 10.若事务T对数据对象A加上S锁,则________。

数据库上机习题及答案

数据库及应用复习题 一、设计题 有一个[学生课程]数据库,数据库中包括三个表: 学生表Student由学号(Sno)、姓名(Sname)、性别(Ssex)、年龄(Sage)、所在系(Sdept)五个属性组成,记为: Student(Sno,Sname,Ssex,Sage,Sdept) ,Sno 为关键字。 课程表Course由课程号(Cno)、课程名(Cname)、先修课号(Cpno)、学分(Ccredit)四个属性组成,记为:Course(Cno,Cname,Cpno,Ccredit) Cno为关键字。 成绩表SG由学号(Sno)、课程号(Cno)、成绩(Grade)三个属性组成,记为:SG(Sno,Cno,Grade) (SNO, CNO)为关键字。 用SQL语言实现下列功能: 1.建立学生表Student,其中学号属性不能为空,并且其值是唯一的。 2.向Student表增加“入学时间(Scome)”列,其数据类型为日期型。 3.查询选修了3号课程的学生的学号及其成绩,查询结果按分数的降序排列。4.查询学习1号课程的学生最高分数、平均成绩。 5.查询与“李洋”在同一个系学习的学生。 6.将计算机系全体学生的成绩置零。 7.删除学号为05019的学生记录。 8.删除计算机系所有学生的成绩记录。 1. CREATETABLE Student (Sno CHAR(5) NOT NULL UNIQUE, Sname CHAR(20), Ssex CHAR(2), Sage INT, Sdept CHAR(15)) 2. ALTER TABLE Student ADD Scome DATETIME 3. SELECT Sno, Grade FROM SG WHERE Cno='3' ORDER BY Grade DESC 4. SELECT MAX(Grade), AVG(Grade) FROM SC WHERE Cno='1' 5. SELECT Sno, Sname, Sdept FROM Student WHERE Sdept IN

数据库习题与答案

数据库习题与答案

一.选择题: 1.数据库分析与设计中,其设计对象称客观世界的() A.逻辑对象 B.目标对象 C.实体对象 D.需求对象 答案:B (150) 2. 数据库物理设计完成后,进入数据库实施阶 段,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实施阶段的工作是() A.建立库结构 B.扩充功能 C.加载数据 D.系统调试 答案:B (150) 3. 通常用以下的顺序来完成数据库的设计工作() A.概念设计、物理设计、逻辑设计 B.逻辑设计、概念设计、物理设计 C.概念设计、逻辑设计、物理设计 D.物理设计、逻辑设计、概念设计 答案:C (150) 4. 在数据库设计中,在概念设计阶段可用E-R 方法,其设计出的图称为() A.实物示意图 B.实用概念图 C.

实体表示图 D.实体联系图 答案:D (153) 5. E-R图是数据库设计的工具之一,它适用于建立数据库的() A.概念模型 B.逻辑模型 C.结构模型 D.物理模型 答案:A (155) 6.在关系数据库设计中,完成设计关系模式的任务是属于() A.需求分析阶段 B.概念设计阶段 C.逻辑设计阶段 D.物理设计阶段 答案:C (157) 7. 数据库逻辑设计的主要任务是() A.建立E-R图和说明书 B.创建数据库说明 C.建立数据流图 D.把数据送入数据库 答案:B (158) 二.填空题

1.数据库概念设计是在数据需求分析基础上进 行的,其目的是分析数据间的内在语义关联,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数据的______________。 答案:抽象模型(152) 2.数据库的逻辑设计的基本方法是将E-R图转 换成指定RDBMS中的______________,此外还包括关系的规范化以及性能调整,最后是约束条件设置。 答案:关系模式(156) 3.数据库的逻辑设计的基本方法是将E-R图转 换成指定RDBMS中的关系模式,此外还包括______________以及性能调整,最后是约束条件设置。 答案:关系的规范化(156) 4.数据库的逻辑设计的基本方法是将E-R图转 换成指定RDBMS中的关系模式,此外还包括关系的规范化以及______________,最后是约束条件设置。 答案:性能调整(156) 5.数据库的逻辑设计的基本方法是将E-R图转 换成指定RDBMS中的关系模式,此外还包

数据库上机题目

上机时间7-18周周四上午3、4节 实验第一部分数据库操作 一:熟悉ACCESS环境(不用提交) 下面的实验要在七周内完成 实验1 建立学生、课程及成绩表,录入部分数据,并设计验证实体、参照及用户自定义完整性。 实验第二部分SQL语句VB数据库访问技术 二:SQL语句及VB数据库访问技术(要提交) 下面的SQL语句要求在“学生成绩管理”数据库进行测试。 下面的实验要在八至十二周内完成,要求提交纸质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包括:实验题目、SQL语句及查询结果的截图(查询的名称为自己的学号加姓名)。 【实验2_1】查询学生基本信息表中的所有信息。 SQL语句如下: 【实验2_2】在学生基本信息表中查询学生的学号、姓名、性别和族别信息。 SQL语句如下: 【实验2_3】从学生基本信息表中查询学生由哪些民族构成。 学生的族别有多行重复,要快速查询学生的民族构成,实际上就是对相同值的族别只需要显示一行,可使用DISTINCT关键字实现。 【实验2_4】从成绩表中查询学生成绩。 SQL语句如下: 【实验2_5】从相关表中查询每一位学生的学号、姓名、课程名称、成绩。 【实验2_6】在课程信息表中查找“Delphi程序设计”课程的任课老师。 【实验2_7】查询少数民族学生的基本情况。 【实验2_8】检索1985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女生基本信息。 【实验2_9】查询每位同学的课程门数、总成绩、平均成绩。 【实验2_10】从学生基本信息表中统计各民族学生人数。 【实验2_11】从学生基本信息表中统计汉族学生的人数。 【实验2_12】显示平均成绩大于等于80分以上的学生情况。

【实验2_13】查询学生成绩并将显示的结果按成绩升序排序。 SQL语句如下: 【实验2_14】查询1985年出生的学生基本信息。 【实验2_15】查询不及格学生成绩信息。 查询不及格学生成绩信息,也就是查询0—59之间的学生成绩,可用BETWEEN关键字表示为:WHERE 成绩BETWEEN 0 AND 59。 【实验2_16】查询课程编号为002、003、007的课程编号、课程名称、任课教师和上课时间。 【实验2_17】检索所有姓刘的学生基本信息。 【实验2_18】检索包含“技术”两字的课程信息。 【实验2_19】查询第2 个字为“丽”的学生信息。 【实验2_20】查询课程信息表中教师未定的课程信息。 【实验2_21】统计成绩表中各门课程的学生人数、总成绩、平均成绩。 【实验2_22】检索单科成绩高于全班平均分的学生成绩信息。 【实验2_23】使用左外连接检索学生成绩信息(学号,姓名,课程名称)。 【实验2_24】使用右外连接检索学生成绩信息(学号,姓名,课程名称)。 【实验2_25】查找同名同姓的学生信息。 【实验2_26】在VB中设计针对“课程信息表”的基本编辑窗体,需要附运行界面及源程序代码。 实验第三部分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 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作为本课程课程设计考查内容,需要在18周之前提交纸质课程设计报告(主要是系统开发侧重于实施环节的报告)及数据库应用系统。系统开发可以两人(不能超过两人)一组,系统名称可自行拟定。

数据库期末试题(附答案)

《数据库原理》课程考试模拟题四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本题共16分,每小题1分) 1. 在数据库中,下列说法()是不正确的。 A.数据库中没有数据冗余 B.数据库具有较高的数据独立性 C.数据库能为各种用户共享 D.数据库加强了数据保护 2. 按照传统的数据模型分类,数据库系统可以分为( )三种类型。 A.大型、中型和小型 B.西文、中文和兼容 C.层次、网状和关系 D.数据、图形和多媒体 3. 在数据库的三级模式结构中,( )是用户与数据库系统的接口,是用户用到的那部分数据的描述。 A.外模式 B.内模式 C.存储模式 D.模式 4. 下面选项中不是关系的基本特征的是( )。 A. 不同的列应有不同的数据类型 B. 不同的列应有不同的列名 C. 没有行序和列序 D. 没有重复元组 5. SQL语言具有两种使用方式,分别称为交互式SQL和( )。 A.提示式SQL B.多用户SQL C.嵌入式SQL D.解释式SQL 6. 设关系模式R(ABCD),F是R上成立的FD集,F={A→B,B→C},则(BD)+为( )。 A.BCD B.BC C.ABC D.C 7. E-R图是数据库设计的工具之一,它适用于建立数据库的( )。 A.概念模型 B.逻辑模型 C.结构模型 D.物理模型 8. 若关系模式R(ABCD)已属于3NF,下列说法中( )是正确的。 A.它一定消除了插入和删除异常 B.仍存在一定的插入和删除异常 C.一定属于BCNF D.A和C都是 9. 解决并发操作带来的数据不一致性普遍采用( )。 A.封锁技术 B.恢复技术 C.存取控制技术 D.协商 10. 数据库管理系统通常提供授权功能来控制不同用户访问数据的权限,这主要是为了实现数据库的( )。 A.可靠性 B.一致性 C.完整性 D.安全性 11. 一个事务一旦完成全部操作后,它对数据库的所有更新应永久地反映在数据库中,不会丢失。这是指事务的( ) 。 A. 原子性 B. 一致性 C. 隔离性 D. 持久性 12. 在数据库中,软件错误属于( )。 A. 事务故障 B. 系统故障 C. 介质故障 D. 活锁 13. 在通常情况下,下面的关系中不可以作为关系数据库的关系是( )。 A.R1(学生号,学生名,性别) B.R2(学生号,学生名,班级号) C.R3(学生号,学生名,宿舍号) D.R4(学生号,学生名,简历) 14. 有12个实体类型,并且它们之间存在着15个不同的二元联系,其中4个是1:1联系类型,5个是1:N

数据库试题及答案汇编

《数据库技术与应用》样题 一、选择题( 共 30 分,1--20 每小题 1 分,21—25 每小题 2 分。下列各题 A )、B)、 C)、D)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 1 在 SQL Server 中,关于视图的正确叙述是 A)视图与数据库表相同,用来存储数据B)视图不能同数据库表进行连接操作 C)在视图上不能进行更新操作D)视图是从一个或多个数据库表导出的虚拟表 2 SQL 是那几个英文单词的缩写 A)Standard Query LanguageB)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 C) Select Query LanguageD)以上都不是 3 不属于 SQL Server 系统全局变量的是()。 A 、@@ErrorB 、@@ConnectionC 、@@Fetch_StatusD 、@Records 4 下面描述错误的是() A 、每个数据文件中有且只有一个主数据文件 B 、日志文件可以存在于任意文件组中 C 、主数据文件默认为 primary 文件组 D 、文件组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数据库文件组织 5 SQL Server 数据库文件有三类,其中主数据文件的后缀为( ) A 、.mdfB 、.ldfC 、.ndfD 、.idf 6、下面标识符不合法的是( ) A 、[my delete]B 、_mybaseC 、$moneyD 、trigger1 7 下面字符串能与通配符表达式[ABC]%a 进行匹配的是() A 、BCDEFB 、A_BCDC 、ABC_aD 、A% 8、下面对索引的相关描述正确的是()列值唯一的列适合间索引 A 、经常被查询的列不适合建索引B 、列值惟一的列适合建索引 C 、有很多重复值的列适合建索引D 、是外键或主键的列不适合建索引 9、在“连接”组中有两种连接认证方式,其中在( )方式下,需要客户端应用程序连接 时提供登录时需要的用户标识和密码。 A 、Windows 身份验证B 、SQL Server 身份验证 C 、以超级用户身份登录时D 、其他方式登录时 10、索引是在基本表的列上建立的一种数据库对象,它同基本表分开存储,使用它能够加快 数据的( )速度。 A 、插入B 、修改C 、删除D 、查询 在where 子句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列应尽量创建索引 11、以下哪种情况应尽量创建索引( ) A 、在 Where 子句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列B 、具有很多 NULL 值的列 C 、记录较少的基本表D 、需要更新频繁的基本表 12、域完整性用于保证给定字段中数据的有效性,它要求表中指定列的数据具有正确的数据 类型、格式和有效的( )。 A 、数据值B 、数据长度C 、取值范围D 、以上都不是 13 以下不属于表之间定义关系的是 A)一对一关系B) 一对多关系C) 多对多关系D) 少对多关系 14 目前数据库有三种基本的数据模型是 ________ 。 A 、 层次模型、网络模型、关系模型B 、对象模型、网络模型、关系模型 网络模型、对象模型、层次模型D 、层次模型、关系模型、对象模型 15 从“产品”表里查询出价格高于产品名称为“海天酱油”的产品的记录,此 SQL 语句为 A 、SELECT * FROM 产品WHERE 价格>海天酱油

数据库sql习题与答案

/* Question 1:Find the titles of all movies directed by Steven Spielberg. select title from movie where director='Steven Spielberg' Question 2:Find all years that have a movie that received a rating of 4 or 5, and sort them in increasing order. select distinct year from movie,rating where movie.mid=rating.mid and stars in (4,5) order by year Question 3:Find the titles of all movies that have no ratings select title from movie where mID in ( select mid from Movie except select mid from rating

) select title from movie except select title from movie,rating where movie.mid=rating.mid Question 4:Some reviewers didn't provide a date with their rating. Find the names of all reviewers who have ratings with a NULL value for the date. select name from reviewer,rating where reviewer.rid=rating.rid and ratingdate is null Question 5:Write a query to return the ratings data in a more readable format: reviewer name, movie title, stars, and ratingDate. Also, sort the data, first by reviewer name, then by movie title, and lastly by number of stars. select name,title,stars,ratingdate from movie,rating,reviewer

大学数据库复习题及答案整理

数据库原理 第一章 1. 单个用户使用的数据视图的描述称为(A)(2001年10月全国卷) A. 外模式 B. 概念模式 C. 内模式 D. 存储模式 2. 子模式DDL用来描述(B)(2001年10月全国卷) A. 数据库的总体逻辑结构 B. 数据库的局部逻辑结构 C. 数据库的物理存储结构 D. 数据库的概念结构 3. 在DBS中,DBMS和OS之间的关系是(B)(2001年10月全国卷) A. 相互调用 B. DBMS调用OS C. OS调用DBMS D. 并发运行 4.数据库物理存储方式的描述称为( B)(2003年1月全国卷) A.外模式 B.内模式 C.概念模式 D.逻辑模式 5.在下面给出的内容中,不属于DBA职责的是( C)(2003年1月全国卷) A.定义概念模式 B.修改模式结构 C.编写应用程序 D.编写完整性规则 6.在数据库三级模式间引入二级映象的主要作用是(A )(2003年1月全国卷) A.提高数据与程序的独立性 B.提高数据与程序的安全性 C.保持数据与程序的一致性 D.提高数据与程序的可移植性 7.DB、DBMS和DBS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B)(2003年1月全国卷) A.DB包括DBMS和DBS B.DBS包括DB和DBMS C.DBMS包括DB和DBS D.不能相互包括 8.DBS中“第三级存储器”是指( B)(2002年10月全国卷) A.磁盘和磁带 B.磁带和光盘 C.光盘和磁盘 D.快闪存和磁盘 9.位于用户和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是(C) A.DBS B.DB C.DBMS D.MIS 10.数据库系统中的数据模型通常由(A)三部分组成 A、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和完整性约束 B、数据定义、数据操作和安全性约束 C、数据结构、数据管理和数据保护 D、数据定义、数据管理和运行控制 12.数据库技术的三级模式中,数据的全局逻辑结构用(C)来描述 A、子模式 B、用户模式 C、模式 D、存储模式 13.用户涉及的逻辑结构用(D)描述

数据库上机考试试题及答案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 、 SQL 中局部变量可以不声明就使用 B 、 SQL 中全局变量必须先声明再使用 C 、 SQL 中所有变量都必须先声明后使用 D 、 SQL 中只有局部变量先声明后使用;全局变量是由系统提供的用户不能自己建立。 2.哪个关键字用于测试跟随的子查询中的行是否存在( B )。 A.MOV B.EXISTS C.UNION D.HAVING 3 .下列哪些语句用于创建存储过程( A )? A、CREATE PROCEDURE B、CREATE TABLE C、DROP PROCEDURE D、其他 5.在SQL中,SELECT语句的“SELECT DISTINCT”表示查询结果中 ( C )。 A.属性名都不相同 B.去掉了重复的列 C.行都不相同 D.属性值都不相同 语言集数据查询、数据操作、数据定义和数据控制功能于一体,语句INSERT、DELETE、UPDATA实现下列哪类功___A_____。 A. 数据查询 B. 数据操纵 C. 数据定义 D. 数据控制 Server 2000 采用的身份验证模式有( D )。 (A)仅Windows身份验证模式 (B)仅SQL Server身份验证模式 (C)仅混合模式 (D)Windows身份验证模式和混合模式 Server 2000 企业版可以安装在操作系统上。( C ) (A)Microsoft Windows 98 (B)Microsoft Windows 2000 Professional (C)Microsoft Windows 2000 Server (D)Microsoft Windows XP Server是一个( C )的数据库系统。 (A)网状型(B)层次型 (C)关系型(D)以上都不是 语言中,删除一个视图的命令是( B )。 A. DELETE B. DROP C. CLEAR D. REMOVE 语言中,删除记录的命令是( A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