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与脑出血
阿司匹林的作用及用途

阿司匹林的作用及用途阿司匹林是人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药物,有心脏病的患者,每天口服1片阿司匹林,能够预防心梗。
但临床调查显示,口服阿司匹林也会增加脑出血及胃出血风险,针对已经发生过中风或者心脏病的群体,阿司匹林好处大于风险。
但经过多年的临床研究,医生思考是否每个人都能服用阿司匹林,针对阿司匹林的用途进行分析,还需思考阿司匹林的作用,以免乱服药。
一、阿司匹林是什么阿司匹林是西药名,包括胶囊及散剂、片剂,在临床上属于解热镇痛及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能达到缓解疼痛及抑制血栓的效果,阿司匹林肠溶胶囊及肠溶片在临床上为甲类药物,阿司匹林片及阿司匹林肠溶缓释片属于乙类药物,阿司匹林散剂及泡腾片属于丙类药物。
二、阿司匹林适应症及作用阿司匹林片在血小板聚集及改善动脉硬化上有一定效果,能缓解暂时性脑缺血及中风。
阿司匹林肠溶胶囊能抑制血小板聚集,以免患者血管内形成血栓,可预防心梗及人工心脏瓣膜、手术后血栓,也能在不稳定心绞痛中治疗。
阿司匹林肠溶片主要作用便是抵抗血栓,针对心梗、心房颤动、人工心脏瓣膜等疾病具有一定效果。
阿司匹林肠溶缓释片针对普通感冒引发的发热及中度疼痛具有一定效果,比如,患者发生头痛及牙痛、肌肉痛、神经痛均能使用阿司匹林。
二、阿司匹林使用后的不良反应部分患者在使用阿司匹林过程中可能会引发不良反应,比如,患者在大量用药后发生呕吐及腹部不适感,患者血药浓度高,则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
常见的反应包括恶心、上腹不适、呕吐、疼痛、胃肠道反应等,患者在停药后不良反应会消失。
长期及大量口服药物会引发胃肠道出血及溃疡。
也有患者发生中枢神经反应,引发可逆性耳鸣、听力降低等反应,患者在多口服一个疗程用药时,不良反应发生较为明显。
有些患者会发生过敏反应,临床常见反应是休克、荨麻疹及血管神经水肿等,部分易感染的患者,在口服药物后容易发生呼吸困难,病情严重患者导致死亡。
患者过量使用阿司匹林后,让血药浓度超过250ug/ml时会发生肝肾功能损害,这种损害往往是可逆性的,患者在停药后可恢复正常。
阿司匹林预防脑出血后遗症患者脑缺血的疗效观察

阿司匹林预防脑出血后遗症患者脑缺血的疗效观察丁云桥【摘要】目的探讨脑出血后遗症患者应用阿司匹林药物预防脑缺血事件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取自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于大连港医院神经内科收住院治疗的脑出血后遗症患者60例,试验组与对照组均应用信封法随机分组,对照组30例,应用常规降脂、降压治疗方案,试验组30例,应用阿司匹林治疗方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脑缺血事件发生率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后短暂性脑缺血TIA及脑梗死等脑缺血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脑出血后遗症患者在预防脑缺血的治疗中应用阿司匹林药物,可有效降低脑血液动力学高凝状态,抑制血小板释放及聚集形成血栓,预防栓子脱落诱发的脑组织缺血、脑梗死发生率,改善脑组织血液循环,临床疗效优异,值得临床推广.【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年(卷),期】2018(016)010【总页数】2页(P12,14)【关键词】脑出血后遗症;TIA;脑梗死;阿司匹林【作者】丁云桥【作者单位】大连港医院神经内科,辽宁大连11601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33脑出血为临床常见的严重性脑血管疾病,由于脑组织不可逆损害后恢复较差,治疗后多数患者仍有不同程度后遗症表现[1]。
临床常见反复发作的短暂性脑组织缺血性疾病及脑梗死,严重者遗留偏瘫、全身瘫痪等功能障碍疾病[2]。
临床试验证实,脑出血后遗症患者机体血流动力学表现为高凝状态,极易发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及脑梗死,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3]。
传统治疗主要以降血脂、降压药物为主,稳定脑组织血液动力学水平、缓解脑组织缺血缺氧状态,但无法抑制血栓形成,预后临床效果不理想。
目前临床主要应用阿司匹林预防脑出血后遗症患者脑缺血事件发生率,通过抑制血小板释放及凝聚能力,预防血栓形成及栓子脱落。
我院对脑出血后遗症患者应用阿司匹林药物治疗,有效降低脑缺血事件发生率,取得理想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脑梗死患者,一定要留意这四点

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脑梗死患者,一定要留意这四点提起来阿司匹林,想必大家并不陌生。
作为一种经典的非甾体抗炎药物,除了具有解热镇痛抗炎作用外,小剂量的阿司匹林还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因而被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
然而,任何药物的使用过程中都不可避免的伴随着副作用的发生,阿司匹林也不例外。
阿司匹林使用过程中会诱发恶心、呕吐、胃溃疡、出血等。
那么,对于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做到这四点,远离副作用。
一、服药时间要用对目前市场上,阿司匹林有三种最常见的剂型,分别为阿司匹林片、肠溶片和泡腾片。
三种剂型的服药时间各不相同。
其中,平片由于胃肠道黏膜的刺激作用放在餐中或者餐后服用效果更加。
而肠溶片外面包裹一层耐酸包衣,建议在空腹或者餐前半小时服用,效果更佳。
而泡腾片需要用温开水冲开服用,也建议饭后服用。
二、避免饮酒这主要是由于酒精也会损伤胃黏膜,而阿司匹林作为非甾体抗炎药,对胃肠道黏膜也会有直接的损害。
服用阿司匹林的同时饮酒,会加重胃肠道副作用的发生,严重的甚至会导致胃肠道出血。
三、控制好血压很多脑梗死患者担心服用阿司匹林后,会发生脑出血。
实际上,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因为导致脑出血的真正原因是血压未得到控制。
而阿司匹林的血小板抑制作用,会加重脑出血。
因此,服药期间,建议将血压控制在160mmHg以下。
四、定期检查阿司匹林对血小板的抑制作用,会导致出血风险增加,此外,还会影响血小板计数等。
因此,阿司匹林服用期间,要定期监测血常规、粪便常规、凝血功能等。
除此之外,小剂量阿司匹林还会抑制尿酸的排泄,导致尿酸水平增高,应当定期监测血尿酸水平。
长期口服阿司匹林对脑出血手术的影响

搞好 ,让培训 工作卓有成效 ,关键 是要做 到以下几点 :第一 ,充 多关 心职工 的冷 暖 ,提 升职工 的幸福 指数 ,并在 制度上进行 完
分 了解 医院 的战 略 目标 ,分 析现有人 员 的主要 差距 ,然后设 计 善 ,通过人文关爱职工 、尊 重职工 ,调动他们 的工 作 自觉性和积
围大 ;④少 数病例是双侧 大脑半球 、小脑 、脑 干均有 出血灶 ;⑤
1.3 辅助 检查 4例 凝 血酶 原时 间 (PT)、凝 血酶 时 间 难 以控制的高颅压 ;⑥脑 干功能衰竭 。
(1Tr)、部分活化凝血活酶 时间(APTT)、纤维 蛋 白(FIB)均正 常 ,
广义的抗凝药物包括抗血小板 药物 、抗凝血 药物以及纤维
作者 简介 :高龙 ,男 ,48岁 ,本科 ,毕业于 山西 医科大 学,副主任 医 蛋 白溶解药物 ,其各 自代 表药物分别 为阿司匹林 、华法令 、尿激
师 。E—maiI:ga0longqbb@ "163. ̄OITI
酶等 。它们主要 的药物不 良反应是出血 , (下转第 955页)
基层 医学论坛 2011年第 15卷 lO月上旬刊
生主管部门力争实现五大重点 改革 (分别是推进基本 医疗保 障 准就能够享受到 高档次 的医疗 服务 ,并 在精 打细算的基础上 ,
制度建设 、初 步建立基本药 物制度 、健全基 层医疗 卫生服务体 筹 资融资大力引进新设备 ,提高服务水平 。
系 、促进基本公 共医疗卫生 服务逐步 均等化 、推进公 立 医院改
得提升的给予奖励 ,全面提升职工综合素质 。
干实事 、出实绩的职工队伍 ,在大量的 日常医疗工作 中,充 分展
2.4 要扶 植重点专科 ,打造学科 品牌 对于大型综合 医 示 每一名职工 的才华 与风采 ,充分体现 医务工作 者“服务患者 ,
阿司匹林安全用,4个提醒要牢记

用药之道·选药指南家庭医药 2014.05 40编辑/李宇杰 jtyy6728@阿司匹林安全用,4个提醒要牢记□ 副主任药师 马亚平阿司匹林问世至今已逾百年,挽救了成千上万的生命。
它同青霉素、安定共同被誉为世界3大经典药物,堪称药物史上的奇迹。
阿司匹林曾经主要是解热镇痛药,而随着它在心血管领域的广泛应用,尤其是在预防心血管疾病方面的重要作用,发展空间更广阔。
当然,它也并非十全十美,要安全有效地服用阿司匹林,有不少学问患者不可不知。
对患者来说,下面4个用药提醒需要牢记——提醒1:脑手术前,停药至少1个月刘大爷71岁,曾因冠心病置入冠脉支架9年,术后常规服用阿司匹林(80毫克/天)。
上个月,他因颅内肿瘤需手术入院。
术前血小板计数、凝血相、肝肾功能检查均正常。
停药10天后在全身麻醉下接受开颅肿瘤切除术。
术后第3天,患者神清语利,四肢活动好。
术后第4天,患者突然陷入昏迷,右侧瞳孔散大,CT检查显示右脑有出血(量约60毫升),立即行血肿清除术,术后患者神志恢复,血小板计数正常,但凝血功能受损。
术后第7天,患者突发心梗,死亡。
【用药提醒】以往的研究大都注重于服用阿司匹林的剂量和时间与脑出血的关系,而对阿司匹林诱发术后颅内出血的危险很少研究。
其实,择期手术可以选择术前停用阿司匹林,进而有效防范脑出血。
国内报道,3例患者术前均服用阿司匹林,出、凝血时间和血小板计数虽然正常,但术前均未行血小板功能检查,并且术前没有给予足够重视。
术后虽检查血小板计数正常,但因血小板功能受影响,从而发生凝血功能障碍,考虑为阿司匹林影响血小板功能,诱发颅内出血。
本例患者情况与之类似。
因此,对于常规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特别是高龄患者,应尽可能推迟手术时间,一般需停服阿司匹林1个月以上,同时应行血小板功能检查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编者注:它是因血小板聚集等引起的微血栓)检查,以明确凝血功能是否正常,再择期手术。
需要特别指出,80岁以上老人,脑血管常出现淀粉样变性(通过尸检发现,60岁老人中该病发生率为8%,而80岁则超过60%)。
阿司匹林的正确服法 阿司匹林用药的7个细节

阿司匹林的正确服法阿司匹林用药的7个细节目前,为预防各种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发生,临床上有许多中老年人都需要长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
一、阿司匹林药效男女有别阿司匹林药效,男女有别:帮女性预防中风,为男人保护心脏。
阿司匹林能大大减低男性心脏病和中风发生卒的双重效果,但对45岁—65岁的中年女性而言,阿司匹林能帮助女性预防中风,却不能起到预防心脏病的作用。
只有那些超过65岁的女性,阿司匹林才有明显的双重预防效果。
服用后发生中风和心脏病的风险可分别降低30%和34%。
绝经期前,没有高血压、糖尿病或血脂异常的女性,无需服用阿司匹林。
二、阿司匹林的应用剂量急性心肌梗死发作早期:尽快嚼服300毫克阿司匹林,可使患者死亡风险减少23%;如果能与早期溶栓药合用,可使死亡率下降40%~50%。
病情稳定后,患者应长期坚持服用阿司匹林,每日75~150毫克。
65岁以下的心房颤动患者:如果无器质性心脏病,无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为了预防脑卒中,可以服用阿司匹林,剂量为每日300毫克。
而对于有器质性心脏病或有上述高血压等危险因素者,阿司匹林的有效性不如新型口服抗凝药,并且可导致较多的出血副作用。
三、高血压患者服用阿司匹林的时机阿司匹林的副作用主要是引起出血。
对于有活动性溃疡病的患者,可引起病情加重甚至消化道出血。
高血压患者应在通过使用降血压药物,使血压下降至140/90mmHg 以下时,再开始使用阿司匹林。
否则,如果血压未得到控制时使用阿司匹林,可能增加脑出血的风险。
四、阿司匹林肠溶片是餐前还是餐后服肠溶阿司匹林有一层耐酸的包衣,保护它顺利通过胃内酸性环境不被溶解,到达小肠碱性环境缓慢释放吸收,减少胃肠道不良反应。
如在餐中或餐后服,阿司匹林会与食物中碱性物质混合延长胃内停留时间,释放阿司匹林药物会产生胃肠道副作用。
空腹服用可缩短胃内停留时间,顺利到达吸收部位小肠,建议阿司匹林肠溶片最好在空腹服用,但是前提条件是选用肠包衣好的肠溶阿司匹林片。
阿司匹林预防脑出血后遗症患者脑缺血的临床分析

阿司匹林预防脑出血后遗症患者脑缺血的临床分析张博;张国锋;王桂英;周雷贵【期刊名称】《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年(卷),期】2015(18)20【摘要】目的:探讨阿司匹林对预防脑出血后遗症患者发生脑缺血事件的效果。
方法102例脑出血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1例。
对照组予以常规防治,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阿司匹林,比较2组脑缺血事件以及脑出血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脑缺血事件发生率为11.7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7.25%(P<0.05);观察组脑出血率为1.96%,与对照组的3.92%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为7.84%,对照组无不良反应,但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5)。
结论阿司匹林应用于脑出血后遗症患者能够有效降低脑缺血事件发生率,不增加脑出血再发率,是一种安全可行的预防药物,值得推广应用。
【总页数】2页(P108-109)【作者】张博;张国锋;王桂英;周雷贵【作者单位】河北新乐市医院康复科新乐 050700;河北新乐市医院康复科新乐050700;河北新乐市医院康复科新乐 050700;河北新乐市医院康复科新乐0507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34【相关文献】1.瑞舒伐他汀钙联合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预防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脑梗死的效果及对血脂、血小板的影响 [J], 潘文良;陶琴芳2.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临床分析 [J], 王小宁;周帆3.阿司匹林预防脑出血后遗症患者脑缺血的疗效观察 [J], 丁云桥4.脑出血后遗症患者应用阿司匹林预防脑缺血事件的初步研究 [J], 邵自强;赵雪梅;焦劲松;薛爽;汪仁斌5.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临床分析 [J], 王小宁;周帆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对脑出血患者凝血功能与生存状况的影响

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电子版)2019年4月第9卷第2期Chin J Brain Dis Rehabil (Electronic Edition),Apr.2019,Vol.9,No.2·短篇论著·脑出血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主要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往往会因为情绪波动或用力费劲时突然发病,发病前期具有较高的致死率,与此同时大部分幸存者也往往伴随着一定程度的认知障碍或残疾,患者致残率较高[1⁃3]。
2012年美国卒中协会/美国心脏协会提出阿司匹林可以作为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的药物,现已经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的防治工作中[4⁃5]。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DOI:10.3877/cma.j.issn.2095⁃123X.2019.02.010基金项目: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指令性课题(20170214)作者单位:065000廊坊,廊坊爱德堡医院神经外科通信作者:靳洪波,Email :1278543031@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对脑出血患者凝血功能与生存状况的影响李春虎靳洪波郑全乐张家瑞周顺义张同乐【摘要】目的探究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对脑出血患者凝血功能以及其生存状况的影响。
方法选取廊坊爱德堡医院神经外科自2010年9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95例脑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研究期间是否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
试验组患者发病之前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对照组患者未服用阿司匹林。
患者均于发病8h 内抽取静脉血进行血液检查,探究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进行评分,并对比2组患者术后持续出血情况、血肿体积增大以及死亡率。
结果试验组患者血小板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试验组的凝血酶时间、活化凝血酶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试验组患者术后出血的发生率、血肿增大面积、死亡率以及NIHSS 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流行病学循证报告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桑灏 1020110112任课教师:李觉张丽娟一、临床病例患者,男性,79岁。
因“突发右侧肢体无力15小时”入院。
2010年10月22日0点左右患者发现右侧肢体无力,行走欠佳,无明显头痛、头晕,无恶心、呕吐,无进食困难,自服天丹通络胶囊后觉症状稍有改善,上午8点来我院急诊,查头颅CT示“两侧大脑深部多发腔梗灶,边界欠清,最大径约10mm,以左基底节区明显”,予疏血通改善循环,醒脑静改善脑功能,患者病情稳定。
为进一步诊治,故拟“脑梗塞”收治入院。
患者发病以来,二便尚正常,夜眠可,近期体重无明显下降。
头颅CT未见高密度病灶。
既往:有高血压史,规则服药。
否认糖尿病、冠心病、房颤史。
不嗜烟酒。
年轻时有肛瘘手术史(具体不详),3年前有右下肢骨折手术史,有置入物,行走基本如常。
体检:BP130/90mmHg。
神清,口齿稍欠清,双瞳等大等圆,φ2.5mm,对光反射(+),右鼻唇沟稍浅,伸舌居中。
颈软,四肢肌张力正常,右侧肢体肌力50-,左侧肢体肌力50,腱反射对称,双侧病理征(-),针刺觉对称,右手指鼻欠佳。
二、临床问题1.给病人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是否会诱发病人脑出血?该病人能否应用阿司匹林?2.伴高血压的老年病人脑梗塞后存活率?三.文献证据检索(一)检索词:脑梗塞(cerebral infarction)、脑出血(cerebral hemorrhage)、阿司匹林(aspirin)、副作用(adverse effect)检索策略:”erebral infarction”and”cerebral hemorrhage”and”aspirin”and”adverse effect”The Cochrane library:1篇1.Aspirin and risk of hemorrhagic stroke: a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PubMed clinic Queries:相关文献12篇;符合文献:4篇1.Chen ZM, Sandercock P, Pan HC, Counsell C, Collins R, Liu LS, Xie JX,Warlow C, Peto RIndications for early aspirin use in acute ischemic stroke : A combined analysis of 40 000 randomized patients from the chinese acute stroke trial and the international stroke trial. On behalf of the CAST and IST collaborative groups. Aspirin use and incident stroke in the cardiovascular health study. CHS Collaborative Research Grou p.Stroke. 2000 Jun;31(6):1240-9.2.Maggioni AP, Franzosi MG, Santoro E, White H, Van de Werf F, TognoniG The risk of stroke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fterthrombolytic and antithrombotic treatment. Gruppo Italiano per lo Studio della Sopravvivenza nell'Infarto Miocardico II (GISSI-2), and The International Study Group. N Engl J Med. 1992 Jul 2;327(1):1-6.3.Shinohara Y, Nishimaru K, Sawada T, Terashi A, Handa S, Hirai S, HayashiK, Tohgi H, Fukuuchi Y, Uchiyama S, Yamaguchi T, Kobayashi S, Kondo K, Otomo E, Gotoh F; S-ACCESS Study Group. Sarpogrelate-Aspirin Comparative Clinical Study for Efficacy and Safety in Secondary Prevention of Cerebral Infarction (S-ACCESS):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aspirin-controlled trial. Stroke. 2008 Jun;39(6):1827-33. Epub 2008 Apr 3.4.Kronmal RA, Hart RG, Manolio TA, Talbert RL, Beauchamp NJ, NewmanA.Aspirin use and incident stroke in the cardiovascular health study. CHSCollaborative Research Group. N Engl J Med. 1992 Jul 2;327(1):1-6. NGC: 查的14篇指南,选取其中2篇指南1. Aspirin for the prevention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U.S. PreventiveServices Task Force recommendation statement. 1996 (revised 2009)2. Diagnosis and initial treatment of ischemic. 2001 Oct (revised 2009 Jun).(二)检索词:脑梗塞(cerebral infarction)、存活率(survival)The Cochrane Library检索策略:"cerebral infarction in Keywords and survival in Keywords in 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共得相关文献:Cochrane Reviews [0] | Other Reviews [1]| Clinical Trials [44]| Methods Studies [0] | Technology Assessments [0] | Economic Evaluations [2]| Cochrane Groups [0]符合文献:共3篇1.Rønning OM, Guldvog B . Stroke units versus general medical wards, I:twelve- and eighteen-month survival: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
19982.Anderson CS, Jamrozik KD, Broadhurst RJ, Stewart-Wynne EG .Predicting survival for 1 year among different subtypes of stroke.Results from the Perth Community Stroke Study. 19943.Eriksson SE . Differences in the outcome of patients with TIA versusminor stroke. 1992PubMed Clinic Queries检索策略:(cerebral infarction and survival) AND systematic[sb]Limits Activated: Male, Clinical Trial, Meta-Analysis, Practice Guideline,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English, Aged: 65+ years, published in the last 3 years共得相关文献:All (60) Review (19)Free Full Text (19)符合文献:共3篇1.Fagard RH, Celis H, Thijs L, Staessen JA, Clement DL, De Buyzere ML, De Bacquer DA. Daytime and nighttime blood pressure as predictors of death and cause-specific cardiovascular events in hypertension.Hypertension. 2008 Jan;51(1):55-61. Epub 2007 Nov 26.四.证据评价(一)The Cochrane library:1.Aspirin and risk of hemorrhagic stroke: a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证据等级:Ⅰa(同质RCT:16)证据内容:(1)阿司匹林治疗对心梗和缺血性发作能别减少万分之37和万分之39(95%IC:107-167,P<0.01; 95%IC=17-61; P<0.01)(2)阿司匹林会增加出血性卒中的发生(万分之12)(95%IC=5-20,P<0.01)PubMed clinic Queries:1. Indications for early aspirin use in acute ischemic stroke : A combined analysis of 40 000 randomized patients from the chinese acute stroke trial and the international stroke trial. On behalf of the CAST and IST collaborative groups. Aspirin use and incident stroke in the cardiovascular health study. CHS Collaborative Research Grou p.证据等级:Ⅱa(同质性前瞻性队列研究:2)证据内容:(1)阿司匹林组与对照组相比增加了2‰的出血性卒中和从首次梗塞转化为出血事件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