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中药内服联用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分析
针灸联合卡马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中西医结合研究·针灸联合卡马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王 艳1,曾 强2(1.泸州市龙马潭区中医医院,四川 泸州 646000;2.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四川 泸州 646000)[摘要]目的:探讨用针灸疗法联合卡马西平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进行治疗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在某医院接受诊治的72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将这72例患者分为对照组(n=36)和观察组(n=36)。
对两组患者均使用卡马西平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对观察组患者进行针灸治疗。
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生活质量量表的评分。
结果:接受治疗前,两组患者VAS的评分相比,t=0.129,P=0.898。
接受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及生活质量量表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
接受治疗1周、2周及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VAS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
结论:用针灸疗法联合卡马西平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较好,可有效地改善其生活质量。
[关键词]针灸;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卡马西平;生活质量[中图分类号]R745.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7629-(2021)8-0173-02Effects of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carbamazepine on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primary trigeminal neuralgiaWANG Yan1,ZENG Qiang2(1.Luzhou Longmatan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Luzhou 646000, Sichuan, China;2. Affiliated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Medicine, Southwest Medical University, Luzhou, Sichuan 64600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carbamazepine on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with primary trigeminal neuralgia. METHODS: A total of 72 patients with primary trigeminal neuralgia who received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in a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9 to January 2020 were selected as the subjects. The 72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n=36) and observation group (n=36). Patients in both groups were treated with carbamazepine, and on this basis,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acupuncture treatment. Then, the total response rate, 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 and quality of life scal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Before treatment, the VAS scores of 2 groups were compared, t=0.129, P=0.898. After receiving treatment,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and quality of life scale scores of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 (P < 0.05). After 1 week, 2 weeks and 1 month of treatment, VAS scores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carbamazepine has a good clinical effect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primary trigeminal neuralgia and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ir quality of life.[Key words]acupuncture; Primary trigeminal neuralgia; Carbamazepine; The quality of life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指在三叉神经分布的区域内出现阵发性、短暂性的电击样剧烈面部疼痛。
各种针灸疗法对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概况_张思彬

各种针灸疗法对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概况张思彬1,付于2(1.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300193;2.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300193)摘要:三叉神经痛是临床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特征是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痛,目前西药治疗药物卡马西平副作用较大,手术治疗虽可缓解患者病痛,但风险大,有复发可能,多数病人因畏惧心理难以接受。
针灸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能较快缓解患者病痛,具有操作方法简单,操作方式多样,无副作用等优点,不仅患者容易接受,医者也可根据中医辨证论治原则,从多种针灸方法中选择最佳、最适合病人病情的治疗方案,疗效较好,值得推广,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针灸治疗方法;综述中图分类号:R246.6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1719(2013)10-2168-02Overview of All Kinds of Acupuncture in Treatment of Trigeminal Neuralgia ZHANG Sibin 1,FU Yu 2(1.Tianji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ianjin 300193,China ;2.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Tianji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ianjin 300193,China )Abstract :Trigeminal neuralgia is the clinical common disease of the nervous system ,and is characterized by recurrent parox-ysmal pain in the facial trigeminal nerve distribution area.Currently western medicine carbamazepine has side effects.Althoughsurgical treatment can alleviate patients'pain ,the risk is big with relapse.Most patients fear to accept.Acupuncture as an effective treatment method ,can quickly relieve patients'pain and it is simple to be operated.There are few side effects.Not only patients are easy to accept ,the doctors also can choose the best and the most suitable treatment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of TCM.It has good curative effect ,and is worthy of promotion.Key words :trigeminal neuralgia ;acupuncture therapy ;review 收稿日期:2013-04-06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173414);天津市高校科技发展项目(20090220);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20101210120006)。
综合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2 1 年 8月 01
4 9
肝 汤加 减 : 胆草 1g 栀 子 1 g 黄 芩 1g 生 地黄 1 g 柴 胡 1 g 激 , 龙 5, 0, 0, 5, 0, 以加 强针 感 , 留针 3 0分 , 但颜 面 有些 穴位 宜浅 刺 。急性 发作期 僵 蚕 6 , 黄 6 , 花 1g 白芍 1g地龙 6 , g大 g菊 5, 5, g 甘草 6。 g 宜每 日 1 , 次 缓解 后 隔 日一 次 , 直至 控 制疼 痛为 止 。
参考 文献
【】 永 烈 , l 赵 史海 霞. 近年 来针 灸 治疗 颅脑 损 伤 的研 究概 况. 肃 中 甘 医学院 学报 , 0 , ( : — 0 2 21 3 4 5 . 0 9 )7 【] 涛, 群 . 灸 现代 研 究 与 临床 . 京 : 国 医药 科技 出版 社 . 2张 杭 针 北 中
颅内高压和脑水肿之间的恶性循环。 同时高压氧的治疗能抑制血 上 海 针 志 ,9 091:2 1 9 ,()1 . 小 板及 红细胞 的 聚集 , 降低 血液 黏 度 , 少 血栓 形成 , 减 改善脑 微循 f] , 福 林 , 晓 炜, 重型 颅 脑损 伤 患 者术 后行 高 压氧辅 助 9马捷 徐 唐 等. 环, 进而改善脑缺血。③高压氧可增加 网状激活系统和脑干等部 治疗 的疗效观 察 . 中国临床 医学, 0 , ( :1— 1. 2 51 233 34 0 2)
探讨中医中药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观察

中医中药在治疗三叉神经痛方面具 有独特的优势和丰富的经验。
研究意义:探讨中医中药治疗三叉 神经痛的疗效,为临床提供更多有 效的治疗方法,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研究目的与方法
研究方法: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的三叉神经痛 患者,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分为试验组
和对照组。
观察指标包括疼痛程度、生活质量、不良反 应等;采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以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05
讨论与结论
疗效观察结果分析
01
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节神经系统,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
一项随机对照试验发现,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显著优于药物治
疗。
02
中药治疗
中药治疗三叉神经痛多采用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方法,如使用当归
、川芎等中药进行辨证施治。一项系统评价显示,中药治疗对于改善
辨证施治
中医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及舌脉 表现,将三叉神经痛分为不同证型 ,如肝阳上亢、瘀血阻络等,并制 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中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常用方剂及药理作用
01
02
03
方剂举例
如牵正散、桃红四物汤等 ,这些方剂具有祛风化痰 、活血化瘀等作用。
常用药物
如白附子、僵蚕、全蝎等 ,具有祛风通络、活血止 痛等功效。
研究不足之处与展望
样本量与质量
目前关于中医中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研究多数样本量较小,且质量参差不齐。未来需要开展更多高质量、大规模的临床 研究,以验证中医中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
缺乏标准化方案
目前中医中药治疗三叉神经痛尚未形成标准化方案,不同医生的治疗方法存在差异。未来需要制定一套标准化的治疗方案 ,以提高治疗效果的可重复性。
中医药治疗老年人三叉神经痛的临床分析

中医药治疗老年人三叉神经痛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份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72例老年三叉神经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患者,给予观察组患者采取中医辨证分型后采取中药进行对症治疗,对照组采取口服卡马西平进行治疗,观察分析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有效率为88.9%,对照组治疗的有效率为44.4%,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中医药治疗老年人三叉神经痛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通过中医辨证分型进行老年三叉神经痛患者的辨证分型,并且采取中药进行对症治疗,疗效显著,具有临床推广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老年三叉神经痛;中医治疗;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效果【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1-0322-02中医和中药是我国的国粹之一,中医药具有成本低,治疗效果好,安全无副作用的显著优势,采用中医药治疗老年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效果是其他药物不可取代的,研究人员认为,治疗老年三叉神经痛的根本在于疏通患者的面部静脉,从而达到长期止痛的效果,选择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份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72例老年三叉神经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索分析中医药治疗老年人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份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72例老年三叉神经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所选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2岁(年龄范围为60岁到76岁不等),病程范围为3个月到8年之间,其中男性老年三叉神经痛患者38例,女性老年三叉神经痛患者34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患者,将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性别比率和年龄分布等一般资料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1.2.1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方法给与对照组患者采用口服卡马西平进行治疗,首次服用剂量为0.1g,每日3次,针对服药后疼痛未得到改善的患者需要增加药量直到起效为止,最大值为1g。
三叉神经中医治疗方法

三叉神经中医治疗方法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常见的神经性疼痛疾病,表现为面部一侧或双侧突发性、剧烈的疼痛,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
中医治疗三叉神经痛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其治疗方法多样,包括中药内服、针灸、拔罐、按摩等。
以下是中医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一些常见方法:1. 中药内服:中医认为三叉神经痛与肝风内动、血瘀阻络有关,因此治疗上多采用疏风活血、通络止痛的方法。
常用的中药有川芎、白芍、地龙、全蝎等。
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中医师会开具个性化的药方。
2. 针灸治疗:针灸是中医治疗三叉神经痛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如合谷、太冲、风池等,可以调节气血,缓解疼痛。
针灸治疗需要由经验丰富的中医师操作,以确保安全有效。
3. 拔罐疗法:拔罐是通过在特定部位放置罐子并造成局部负压,以达到通经活络、行气活血的目的。
拔罐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
4. 按摩疗法:通过按摩面部和颈部的穴位,如太阳穴、颊车穴、风池穴等,可以促进气血流通,缓解疼痛。
按摩治疗需要由专业的按摩师进行,以避免不当操作导致病情加重。
5. 饮食调理:中医还强调饮食调理在治疗三叉神经痛中的作用。
患者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生冷的食物,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绿豆、冬瓜、薏米等,以助于清热解毒、活血化瘀。
6. 生活调养: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避免熬夜、保持情绪稳定、适当进行体育锻炼等,都有助于缓解三叉神经痛的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治疗三叉神经痛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治疗,且治疗过程可能较长,需要患者有耐心和毅力。
同时,中医治疗应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可能需要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定期向医生反馈病情变化,以便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引火汤加味配合针刺治疗三叉神经痛验案二则

引火汤加味配合针刺治疗三叉神经痛验案二则发布时间:2023-01-05T06:13:45.318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2年12期作者:晁储然马福文刘昭纯[导读] 三叉神经痛号称“天下第一痛”,近10年来用清·陈士铎《辨证录》引火汤为主加减,配合针刺,针药结合,治疗20余例,除2例愈后复发,再治效差外,均获痊愈,今将2例治疗过程记录较全者,整理如下:晁储然马福文刘昭纯枣庄市峄城区中医院三叉神经痛号称“天下第一痛”,近10年来用清·陈士铎《辨证录》引火汤为主加减,配合针刺,针药结合,治疗20余例,除2例愈后复发,再治效差外,均获痊愈,今将2例治疗过程记录较全者,整理如下:案一:王某,男,67岁。
农民。
峄城区吴林乡人。
2013年10月4日初诊:阵发性左面颊部电灼样剧烈疼痛1年,加重30天,日发作20余次,持续数秒或数分钟自行缓解,西医诊为三叉神经痛,中西药物治疗罔效,信心丧失,欲求一死。
其子女甚孝,寄望于针灸。
年老清瘦,面色晦暗,语声有力,舌淡红,苔薄黄,脉细数。
西医诊断:三叉神经痛(原发性)。
中医诊断:面风痛,中医辨证:阴不制阳,龙雷之火上扰于面。
治疗原则:针药结合,滋阴潜阳,引火归元,柔肝缓急,通络止痛。
方用引火汤合芍药甘草汤、止痉散加味。
处方:熟地90g,天门冬30g,麦冬30g,巴戟天30g,茯苓15g,五味子6g,白芍100g,甘草20g,全蝎12g,蜈蚣4条,细辛12g,肉桂2g(后下)。
15剂,水煎服,两煎混合分3次温服,日一剂。
同时针刺患侧下关、牵正、翳风、完骨穴及第一颈椎横突尖结节处、合谷、太冲,日一次,留针30分钟,泻法以通经活络止痛。
2013年10月19日二诊:针药并施15天后,疼痛程度及次数均减过半。
嘱其休息,病家治病心切,坚持治疗,继以上法治之,15天后其病若失,休息3天。
2013年11月8日三诊:疼痛全除,然病家唯恐复发,继治10天以固之。
中医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观察

中医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观察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常见的面部疾病,主要表现为剧痛和痛觉异常。
传统中医认为,三叉神经痛是因为患者体内的气血运行不畅,湿气内停,导致病症出现。
中医治疗三叉神经痛主要通过调理气血,祛除湿气来缓解疼痛。
本观察旨在了解中医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
观察对象为2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包括男女各半,年龄在40-70岁之间。
所有患者均接受中医治疗,并分别接受了5次、10次和20次的治疗。
治疗过程中,记录患者的疼痛状况和改善情况,以评估中医治疗的疗效。
治疗方案为中药内服和外治相结合。
内服药以祛湿活血、理气止痛为主,方剂包括桂附地黄汤、白虎汤等。
外治药物以温和散寒为主,用于局部疼痛部位的贴敷和按摩。
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调整。
同时,要求患者避免寒冷刺激和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治疗前,所有患者均有明显的三叉神经痛症状,包括剧痛、面部抽搐、疼痛区域麻木等。
治疗后,经过5次治疗,有13例患者的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表明中医治疗对于三叉神经痛有显著的疗效。
经过10次治疗,所有患者的疼痛症状都明显减轻,包括面部抽搐和麻木感。
经过20次治疗,19例患者的疼痛症状完全消失,仅有1例患者仍有轻微的疼痛感,但比起治疗前有明显改善。
此外,观察发现,中医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与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有关。
病情较轻的患者疗效较好,病情较重的患者需要进行更多的治疗才能达到缓解或治愈的效果。
同时,年龄对治疗效果也有一定的影响,年轻患者的疗效较好,老年患者需要更长时间的治疗。
总结来说,中医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是显著的。
通过调理气血、祛除湿气,中医可以缓解三叉神经痛患者的疼痛状况,改善其生活质量。
然而,本观察研究仅仅是初步的观察结果,还需要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来证实中医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和机制。
同时,由于样本容量较小,还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容量来更全面地评估中医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灸、中药内服联用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分析
摘要目的探究针灸与中药内服联用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
方法10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
对照组采用针灸治疗,观察组则给予针灸、中药内服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视觉模拟评分(V AS)。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8.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V A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V AS评分为(3.3±1.2)分,与对照组的(5.4±0.9)分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针灸、中药内服联用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确切,能够改善症状,减轻疼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针灸;中药;疗效对比
三叉神经痛在临床上十分常见,指的是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出现短暂性的剧痛,每次发作时间在数秒到数分钟之间,疼痛强度剧烈。
患者有灼烧样、电击样、针刺样或刀割样疼痛,严重者每天甚至可发作数十次,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了极大影响。
此类疾病多见于中老年群体,有文献统计40岁以上患者占总数的80%左右[1]。
目前西医对于三叉神经痛尚缺乏特效疗法,常见治疗方案包括口服药物、封闭注射、手术切断、射频热凝以及微血管减压术等,但均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复发率较高。
在中医治疗方案中,针灸和中药内服均应用较多,也取得了一定成果,但针灸、中药是否应当联用临床尚存在争议。
为了进一步了解单纯针灸治疗,和针灸、中药内服联用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对比,作者进行了相关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10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入院后根据住院编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
观察组男27例,女23例,平均年龄(51.1±11.2)岁,单侧疼痛47例,双侧疼痛3例;对照组男28例,女22例,平均年龄(5
2.1±10.9)岁,单侧疼痛47例,双侧疼痛3例。
两组患者均具有典型的三叉神经痛病史,临床表现为颜面部的阵发性剧痛,进食、说话、洗脸等行为均能诱发疼痛。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对照组单纯采用针灸治疗,取穴包括完骨、颅息、瘈脉、听宫、颧髎、眶下穴、扳机点、合谷穴等穴位,对于额支疼痛的患者,取加阳白、攒竹、太阳穴位;上颌支疼痛的患者取下关、上迎香、迎香穴位;下颌支疼痛的患者取颊车、地仓、夹承浆穴位,除合谷外,均取患侧穴位进针,患者取仰卧位,穴位皮肤消毒后进针。
得气后用平补平泻法处理1 min,20 min后起针,3次/周,4周为1个疗程。
观察组采用针灸、中药内服联用方案,针灸治疗方法与对照组相同,中药采用自拟祛风定痛汤,主要方药组成包括红花20 g、桃仁15 g、川芎15 g、羌活15 g、全蝎12 g、僵蚕12 g、蜈蚣9 g、石膏20 g、黄芩15 g、板蓝根12 g、延胡索12 g,水煎500 ml,1剂/d,分早晚2次顿服,
4周为1个疗程。
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2] 对两组患者的疗效及疼痛程度进行统计对比。
疗效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相关标准,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减少>70%为显效;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减少30%~70%为有效;中医症状积分减少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V AS评分分别为(3.3±1.2)分和(5.4±0.9)分,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三叉神经痛在临床上十分常见,指的是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出现短暂性的剧痛,每次发作时间在数秒到数分钟之间,三叉神经痛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的三叉神经痛目前临床尚未阐明相关机理。
但多数学者认为此类疾病并发单一因素致病,很可能与细菌、病毒感染、环境、遗传等因素有关,脑血管硬化以及脱髓鞘疾病也会引发三叉神经痛。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三叉神经根的炎性病变会导致蛛网膜粘连性增厚,三叉神经、周围血管和蛛网膜相粘附,对三叉神经根形成了一定的压力,并且蛛网膜会随着脑波动有节律的起伏,牵动三叉神经引发疼痛。
在祖国医学中,三叉神经痛可归类为“头风”、“面痛”的范畴,历代医家对于此类疾病均有较多论述,认为该病主要是风、火、痰、瘀、虚治病,其中风邪、火邪最为常见,患者病久则多痰、兼虚,体弱则兼瘀,而究其根本本病多是由风而起,因此在治疗原则上当以祛风为主[3]。
在中医学理论中,毒邪泛指机体内不存在的有害物质,或原本是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但超過了机体需求而形成危害。
《素问·六微旨大论》中有云:“亢则害,承乃制,制则生化”,指出若机体承制失常则亢盛为害,即是毒邪,在疾病状态下,机体的气血运行失常,导致毒邪难以及时排出,在体内蕴积而危害健康,因此在祛风的同时,也应当注意定痛、解毒的治疗[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