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研究进展
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研究与分析

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研究与分析摘要: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一种常见皮肤病,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多与病毒感染有关,临床症状常表现为瘙痒、感觉异常、刺痛等,机体的病理变化主要包括神经电生理改变、神经敏化等。
由于西药对其治疗效果有限,有研究提出可从中医角度出发进行临床研究。
中医针灸治疗为常用治疗手段,方式较多,包括针刺疗法、体针、耳针、艾灸法、刺络拔罐法等,通过临床研究发现,中医针灸治疗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小、费用低等优点,可为医疗机构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值得推广。
关键词:针灸疗法;带状疱疹;神经痛;临床研究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方法多,疗效好,副作用小,而且费用低。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 ,针灸可以激发机体内部的生理应激系统 ,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使机体痛阈提高 ,免疫功能加强 ,同时可以促进内源性阿片肽类物质的分泌 ,产生镇痛作用 ,针灸还可以使炎性灶的血管通透性降低 ,抑制炎性物质渗出 ,从而起到治疗作用。
另外,针灸可以调节血管的舒缩活动及皮肤温度的变化,在针刺时,外周血管呈舒张反应,改善了局部的血液循环,有利于致痛物质的加速清除和破坏。
通过以针刺为主的中医外治法辨证施治,疏通经络、调畅气血,避免了药物可能带来的副作用 ,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
所以针灸治疗带状疱疹皮疹消退后遗神经痛具有疗程短、疗效高的特点 ,同时避免了药物可能带来的副作用 ,能够迅速减轻患者的痛苦治愈率较高,复发率较低,安全无副作用。
可行性高,效果良好,可为医院带来较好的经济及社会效益,值得推广。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一种常见皮肤病,主要侵犯皮肤及脊神经后根 ,引起该神经感受区内疼痛 ,同时在相应的皮肤表面产生带状疱疹特有的节段性丘疱疹 ,以水泡多见。
该病好发于春秋季节 ,成人多见。
带状疱疹中医称之为缠腰火丹(《医宗金鉴》), 此症俗名“蛇串疮”、“蛇丹”。
有干、湿不同 ,红、黄之异 ,皆如累累珠形 ,干者色红赤 ,形如云片 ,上起风粟 , 作疼发热。
各种针灸疗法对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概况_张思彬

各种针灸疗法对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概况张思彬1,付于2(1.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300193;2.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300193)摘要:三叉神经痛是临床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特征是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痛,目前西药治疗药物卡马西平副作用较大,手术治疗虽可缓解患者病痛,但风险大,有复发可能,多数病人因畏惧心理难以接受。
针灸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能较快缓解患者病痛,具有操作方法简单,操作方式多样,无副作用等优点,不仅患者容易接受,医者也可根据中医辨证论治原则,从多种针灸方法中选择最佳、最适合病人病情的治疗方案,疗效较好,值得推广,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针灸治疗方法;综述中图分类号:R246.6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1719(2013)10-2168-02Overview of All Kinds of Acupuncture in Treatment of Trigeminal Neuralgia ZHANG Sibin 1,FU Yu 2(1.Tianji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ianjin 300193,China ;2.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Tianji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ianjin 300193,China )Abstract :Trigeminal neuralgia is the clinical common disease of the nervous system ,and is characterized by recurrent parox-ysmal pain in the facial trigeminal nerve distribution area.Currently western medicine carbamazepine has side effects.Althoughsurgical treatment can alleviate patients'pain ,the risk is big with relapse.Most patients fear to accept.Acupuncture as an effective treatment method ,can quickly relieve patients'pain and it is simple to be operated.There are few side effects.Not only patients are easy to accept ,the doctors also can choose the best and the most suitable treatment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of TCM.It has good curative effect ,and is worthy of promotion.Key words :trigeminal neuralgia ;acupuncture therapy ;review 收稿日期:2013-04-06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173414);天津市高校科技发展项目(20090220);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20101210120006)。
中医药、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研究概况

第 5期
华 夏 医 学
[]福 建中医学院学报 ,0 2 1 () 3 —9 J. 2 0 .2 4 :73 .
第2 O卷
通路 中配体 VE GF的影 响、 —B信 号途径 , NF K 为研究 的热 点信 号通路 。 而有关抗肿瘤 中草药 对与肿瘤 发生密切相关 的J s AK — S AT信 号转导途径 、 G — 途径 的研 究 尚未见相关 报道 。 T T Fp 研 究 中草药 对肿 瘤细胞 信号转 导通路 的影 响 , 利于 开发具 有 有 选择性 强 、 副作用小 、 毒 不受肿瘤 细胞产生多药 耐药性影 响等 优 点的抗肿瘤 新药物 。由于 细胞 内众多的信号 传递类似 于信 息高 速公路 , 有着错综 复杂的 网络联 系。因此 , 系统 阐述 中 要 草药 对肿瘤细 胞分子机理 的影响 , 还有 待于做更 深入 、 全面 更
[ ] 高冬 , 7 高永琳 , 自平 , 白花蛇 舌草对宫颈癌细胞钙 信号的影响 等.
K B的激活作用口] 癌症 ,0 0 1 (2 :1 91 1 . . 2 0 ,9 1 ) 1 0 —1 1 ( 收稿 日期 ; 0 7 7 6 2 0 一O —0 ) [ 责任编辑 邓德灵 王慧瑾]
[ 4 戴 书静 , 1] 王继峰 . 日 , 去 甲斑 蝥索增强 B l 4 4中bB 莫 根 等. e 70 一 cA
表 达和抑制 细胞增 殖的研 究口] 解剖学 报 ,0 1 3 2 : 5 — . 2 0 .2( ) 1 5
15 . 8
癌基 因的影响及与 P A 信号通 路的相 关性 口] 中 国中西 医结合 K .
N F ka a 2 pp B;c nto fo o e e i n a c rt e a y r s s o r lo n c g n ss a d c n e h r p e i—
针灸结合理疗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现代 医学则把三又神经痛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 ,前 者 指无 明显致病 因素而发生的三叉神经痛 ,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
及 中频脉冲电治疗 ) , 治疗 随访半年 。 结果 治愈 5 , 例 显效 8 , 例 好转 2 , 例 总有效率 8%。结论 针灸结合理疗治疗原发性 6
三叉神经痛疗效显著 。 【 关键词】针灸 ;理疗 ;三又神经痛
【 中图分类号】 751R 4 f R 4. 2 文献标识码】 ; A
凋节作用 , 改善局部的供血情况 , 使三叉神经系统的缺血得以改 善, 达到通则不痛的 目的 。
1 . 针灸疗法 .1 2
取穴 : 主穴 : 三叉神经特定穴、 风池 、 翳风 、 下关、
合谷、 内庭 , 1 第 支疼痛者加头维、 太阳、 阳白、 攒竹, 2 3 第 , 支疼痛 者加四白、 颧廖 、 迎香、 地仓 、 颊车、 承浆 、 听会。 操作方法 : 患者取仰 卧位 , 0 5 m X 0 m的无菌针灸针 , 取 . r 4m 2a 根据不同疼痛部位 , 进针 在 0 . .1 5 5寸之间, 得气后 , 连接 6 0 —1 电针治疗仪 , 85 1型 I 选取舒密
【 参考文献】
[ 1 自 ]戴 英. 实用内科学[ ]北京 : M. 人民卫生出版社 ,9 8 19 - 0 1 18 : 323. 9
颊疼痛部位 , 间隙 24 m,  ̄ e 微热量 , 每次 1ri, 次 /。 5 n 1 d a
1 . 中频脉 冲电治疗 .3 2 衬垫 , 2 用 个小 圆电极分别置于耳后乳 突区和面颊疼痛部位 , 电
中医药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60例

其症 状 为 阵 发 性 疼 痛 , 麻 木 不 仁 , 或
11 一般资料 .
眩晕 恶 心 , 头 晕 、 闷 、 烦 、 重 体 倦 , 淡 自腻 , 濡 滑 。 兼 胸 心 肢 苔 脉 治 宜 祛 风化 痰 。用 白附 子 1 、 蚕 1 g 全 蝎 9 、 夏 1 、 2g僵 2 、 半 g 2 g
胀 痛 如 裂 , 见 面红 目赤 , 可 口渴喜 饮 , 烦 , 便 秘 结 , 红 , 心 大 舌 苔 黄 厚 燥 , 滑数 。治 宜 清 胃 泻 火 、 痉 止 痛 。 用 当 归 1 、 脉 解 2g 黄
连 9g 生 地 2 、 皮 1 、 麻 9g 生 石 膏 3 、 母 1 、 、 0g 丹 0g 升 、 0g 知 2g 白芷 1 , 煎 服 , 日 2次 。 2 水 g 每
三 叉 神 经 痛 是 临 床 较 为 常 见 的神 经 系 统 疾 患 , 床 特 征 临 为 面部 三 叉 神 经 分 布 区 有 反 复 发作 的 阵发 性 剧 痛 , 刀 割 、 如 钻
刺 、 灼 或撕 裂样 。发 作 常 无 先 兆 , 严 格 限于 三 叉 神 经感 觉 火 且
g 白芷 9 , 麻 、 半 夏 各 1 , 辛 6g 钩 藤 2 , 决 明 , 天 g 制 2g 细 , 0g 石
径 35mm、 2 ~7 m 毫 针 针 刺 所 取 穴 位 。用 提 插 捻 转 . 长 5 5m
泻 法 , 据 病 情 留 针 1 ~3 n 较 重 者 可 酌 情 延 长 留 针 时 根 O 0mi,
间 , 要 时可 留针 1 , 日 1 h 7 一
显 , 触鼻翼、 部和舌 可以诱发 , 轻 颊 目前 病 因 尚 不 明 了 。若 单 独 长期 采 用 某 种 治 疗 方 法 , 数 患 者 易 复 发 或 出 现 不 同程 度 多 的 并发 症 , 如链 霉 索局 部 封 闭虽 然 能 抑 制 感 觉 神 经末 梢 、 解 缓 疼 痛 , 1a 复 发 率 达 3 %[ 祖 国 医 学 认 为 本 病 为 风 寒 但 的 6 。
探讨中医中药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观察

中医中药在治疗三叉神经痛方面具 有独特的优势和丰富的经验。
研究意义:探讨中医中药治疗三叉 神经痛的疗效,为临床提供更多有 效的治疗方法,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研究目的与方法
研究方法: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的三叉神经痛 患者,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分为试验组
和对照组。
观察指标包括疼痛程度、生活质量、不良反 应等;采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以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05
讨论与结论
疗效观察结果分析
01
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节神经系统,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
一项随机对照试验发现,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显著优于药物治
疗。
02
中药治疗
中药治疗三叉神经痛多采用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方法,如使用当归
、川芎等中药进行辨证施治。一项系统评价显示,中药治疗对于改善
辨证施治
中医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及舌脉 表现,将三叉神经痛分为不同证型 ,如肝阳上亢、瘀血阻络等,并制 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中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常用方剂及药理作用
01
02
03
方剂举例
如牵正散、桃红四物汤等 ,这些方剂具有祛风化痰 、活血化瘀等作用。
常用药物
如白附子、僵蚕、全蝎等 ,具有祛风通络、活血止 痛等功效。
研究不足之处与展望
样本量与质量
目前关于中医中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研究多数样本量较小,且质量参差不齐。未来需要开展更多高质量、大规模的临床 研究,以验证中医中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
缺乏标准化方案
目前中医中药治疗三叉神经痛尚未形成标准化方案,不同医生的治疗方法存在差异。未来需要制定一套标准化的治疗方案 ,以提高治疗效果的可重复性。
三叉神经中医治疗方法

三叉神经中医治疗方法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常见的神经性疼痛疾病,表现为面部一侧或双侧突发性、剧烈的疼痛,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
中医治疗三叉神经痛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其治疗方法多样,包括中药内服、针灸、拔罐、按摩等。
以下是中医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一些常见方法:1. 中药内服:中医认为三叉神经痛与肝风内动、血瘀阻络有关,因此治疗上多采用疏风活血、通络止痛的方法。
常用的中药有川芎、白芍、地龙、全蝎等。
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中医师会开具个性化的药方。
2. 针灸治疗:针灸是中医治疗三叉神经痛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如合谷、太冲、风池等,可以调节气血,缓解疼痛。
针灸治疗需要由经验丰富的中医师操作,以确保安全有效。
3. 拔罐疗法:拔罐是通过在特定部位放置罐子并造成局部负压,以达到通经活络、行气活血的目的。
拔罐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
4. 按摩疗法:通过按摩面部和颈部的穴位,如太阳穴、颊车穴、风池穴等,可以促进气血流通,缓解疼痛。
按摩治疗需要由专业的按摩师进行,以避免不当操作导致病情加重。
5. 饮食调理:中医还强调饮食调理在治疗三叉神经痛中的作用。
患者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生冷的食物,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绿豆、冬瓜、薏米等,以助于清热解毒、活血化瘀。
6. 生活调养: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避免熬夜、保持情绪稳定、适当进行体育锻炼等,都有助于缓解三叉神经痛的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治疗三叉神经痛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治疗,且治疗过程可能较长,需要患者有耐心和毅力。
同时,中医治疗应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可能需要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定期向医生反馈病情变化,以便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引火汤加味配合针刺治疗三叉神经痛验案二则

引火汤加味配合针刺治疗三叉神经痛验案二则发布时间:2023-01-05T06:13:45.318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2年12期作者:晁储然马福文刘昭纯[导读] 三叉神经痛号称“天下第一痛”,近10年来用清·陈士铎《辨证录》引火汤为主加减,配合针刺,针药结合,治疗20余例,除2例愈后复发,再治效差外,均获痊愈,今将2例治疗过程记录较全者,整理如下:晁储然马福文刘昭纯枣庄市峄城区中医院三叉神经痛号称“天下第一痛”,近10年来用清·陈士铎《辨证录》引火汤为主加减,配合针刺,针药结合,治疗20余例,除2例愈后复发,再治效差外,均获痊愈,今将2例治疗过程记录较全者,整理如下:案一:王某,男,67岁。
农民。
峄城区吴林乡人。
2013年10月4日初诊:阵发性左面颊部电灼样剧烈疼痛1年,加重30天,日发作20余次,持续数秒或数分钟自行缓解,西医诊为三叉神经痛,中西药物治疗罔效,信心丧失,欲求一死。
其子女甚孝,寄望于针灸。
年老清瘦,面色晦暗,语声有力,舌淡红,苔薄黄,脉细数。
西医诊断:三叉神经痛(原发性)。
中医诊断:面风痛,中医辨证:阴不制阳,龙雷之火上扰于面。
治疗原则:针药结合,滋阴潜阳,引火归元,柔肝缓急,通络止痛。
方用引火汤合芍药甘草汤、止痉散加味。
处方:熟地90g,天门冬30g,麦冬30g,巴戟天30g,茯苓15g,五味子6g,白芍100g,甘草20g,全蝎12g,蜈蚣4条,细辛12g,肉桂2g(后下)。
15剂,水煎服,两煎混合分3次温服,日一剂。
同时针刺患侧下关、牵正、翳风、完骨穴及第一颈椎横突尖结节处、合谷、太冲,日一次,留针30分钟,泻法以通经活络止痛。
2013年10月19日二诊:针药并施15天后,疼痛程度及次数均减过半。
嘱其休息,病家治病心切,坚持治疗,继以上法治之,15天后其病若失,休息3天。
2013年11月8日三诊:疼痛全除,然病家唯恐复发,继治10天以固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腰穴透阳 白穴 , 再沿阳 白穴透头维穴 ; 2支 : 第 以四白穴透
刺 颧穴, 沿颧穴透刺 下关穴, 再沿下 关穴透刺太阳穴, 沿太 阳穴透刺头 维穴; 3支 : 第 以承浆穴透刺地仓 穴, 沿地仓穴 透刺颊车穴, 再沿颊车穴透刺下关穴。 同时配以外关 、 合谷、
次为 1个疗程 , 共治疗 4个疗 程 , 总有 效率 8 .% 2 9 。莫凤 海[] 9采用一穴多针 治疗三叉神经痛 6 8例 , 下颌支痛者 上、 主穴 下关 , 3支共痛 者取下关 , 配上关及 太阳穴。在主穴上 直刺5 姗 , 0 在其周围刺入其余 4针, 均直刺 , 深度 4 ~0唧, O5
荫 仲 医 0 年 2卷 5 au uofC, 1V. . 2 0 第 3 第 期GaJm T 20o3o 1 n l M 0 1 N5 o o 2
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研究进展
段 洪 涛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 医院 灸部 , 针 天津 309 013
摘 要 综合近 1 0年有 关针 灸治疗三 叉神 经痛 的文 献, 通过对针 灸加 电针 、 针灸加穴位注射 、 针灸加 中药及综 合疗法等 4 个方面的归纳 , 出了 灸在治疗三又神经痛 中的重要作用 , 出以往研 究中存在的 问题及今后应努 突 针 并提
内肿瘤、 神经动脉瘤、 网膜 炎所致 。疼痛限于三叉神经分 蛛
布 区的 1 或 2支, 支, 以第 2 3 、 支最常见。现 代医学对三叉
上关及太阳穴采用 1 1 留针 4 穴 针。 O分钟 , l 每 O分钟将主
穴针提插捻转 1 。 日针 1 ,O天为 1 次 每 次 1 个疗程。治疗 2 个疗程后统计疗 效,8例全 部有 效。崔卫黎 1 以太 阳、 6 0 ] 下 关、 承浆 、 颧谬为主穴 , 颊车 、 迎香 、 白、 四 攒竹 、 三阴交、 太冲 为配穴 , 远端 穴位 用 电针 , 留针 6 O分钟 , 1次 / ,O次为 1 dl 个疗程 , 治疗 4 9例 , 总有效率 9 % 8 。王历菊[ u 针刺 患侧 头 维、 风池 , 头维 向下方的颌厌 、 悬颅、 厘透 刺, 悬 得气 后平补 平泻, 留针 3 O分钟 , 1 每 O分钟运针 1次; 风池 向鼻尖方 向 斜刺0 8寸, . 平补平泻。每 日或隔 日 1次, 9次为 1 个疗程 。 治疗 1 例 , 1 总有效率 8 . % 18 。林文坚[ ] 比观 察长 时间留 1对 。 针法和 常规留针 的疗效 。2组各 6 2例, 1支取太 阳、 第 阳
针 3小时。 对照组刺法相同, 留针 3 O分钟。 治疗组愈显率 为
9 .9 对照组为 6 .% 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刘来呀 n 526 , 29 , 用龙虎交战法配合耳穴贴压法治疗 2 6例。主穴 : 1 第 支取 阳 白、 维; 2支取太 阳、 头 第 四白、 醪 、 颧 下关 ; 3支取 下 第 关、 地仓 、 颊车、 承浆 。 配穴 : 合谷 、 三阴交 、 太冲、 足三里 。 耳 穴: 交感 、 门、 神 面颊 区。留针 3 0分钟, 次 / ,O次 1 1 d1 个疗 程, 总有效率 9 . % 2 3 。林兵宾等 [ ] “ 采用透刺 , 1 以鱼 三阴交; 2支取 下关、 第 颧髂 、 巨
修、 迎香、 合谷 、 三里、 阴交: 3 足 三 第 支取颊车 、 地仓 、 夹承 浆、 足三里、 阴交 。 中治疗组足三里 、 三 其 合谷、 三阴交 、 阳陵 泉得气后行补法 , 电针仪, 接 连续波, 其余穴位平补平泻, 留
力 的方 向 。
关键词 三又神经痛; 针灸疗法; 综述文献
中图分类号:2 6 8 R 4.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4 6 5 (00 0- 0 1 0 10 - 8 2 2 1) 5 0 7 - 3
三叉神经是感觉运动混合神经 , 三叉神经 的第 1 为 支 眼支, 2 第 支为上颌支, 3支为下颌支 。三叉神经痛 是在 第 三叉 神经分布区内出现发作性短暂的剧烈疼痛,可分为原 发性和继发性 2 。 类 原发性 的原 因尚不清 楚, 继发性多因脑
配阳白、 瞳子 、 下关 、 风池、 合谷、 太冲 。每 日针 1 , 次 每次持 续 2— 0分钟 , 03 脉冲强度 以引起患侧面肌 收缩及 患者能耐
受为宜。 连续 2 O次, 治疗 3 例, l 总有效率 8 . % 赵鸿[ 取 39 。 。 穴主穴 : 阿是穴、 迎香、 颧髂 、 牵正 ; 辅穴 : 竹、 阳、 攒 太 下关 、 地仓、 夹乘浆、 中脘、 天枢、 关元 、 合谷 。进针得气后, 将脉冲 电疗仪输 出 1 组与 阿是穴 、 香 2点连接 ; 迎 2组与颧髂 、 牵 正连 接 ; 与 中脘 、 3组 关元 连 接 , 留针 3 0分钟 , 有效 率达 10 。 0% 丁丽… 取太阳、 下关 、 颧髂 、 白、 四 地仓 、 颊车、 支沟、 合 谷( 对侧) 太冲、 、 内庭等穴 。针后太 阳、 下关穴一组及颧修 、 地仓穴一组加用 电针, 采用连续 波, 1次 / , d 每次 3 O分钟 , 1 O次为 1 个疗程 , 效率达 9 .% 有 7 9 。彭丽辉等… 取患侧下 关、 四白、 颊车、 阳、 太 合谷 , 治疗三叉神经痛 4 6例 , 总有效 率达 10 。李建兰等… 取太 阳透 下关穴、 0 % 下关、 下颊车、 风 池 、 陵泉 , 阳 治疗 原 发性 三叉 神 经痛 1 , 8例 总有 效 率 为
神经痛的治疗有药物、 神经 阻滞、 射频、 手术等方法 , 但具有
副作用、 常引起并发症及疼痛复发等 , 故不宜长期使用 。中 医针灸疗法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重要手段 。现将有关临床 研究及报道综述如下:
1 针 刺 及 电针 治 疗
7l
郭锦 I按部位取 穴 , 叉神经 第 1 ] 三 支痛 取太 阳、 头 维: 2支痛取 四白、 第 下关 、 颧谬 ; 3支痛取颊车、 第 承浆, 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