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犯罪心理形成 ppt课件

合集下载

犯罪心理学课件结构与成因二

犯罪心理学课件结构与成因二
一、犯罪心理结构的概念 1.定义:犯罪心理结构是指行为人在犯罪行
为实施前已经存在的、在犯罪行为实施时起支 配作用的畸变心理因素有机而稳定的总和,是 其发动犯罪行为的内部心理原因和根据。
2019/5/25
2
2.结构观内涵: 第一,它表明犯罪心理的存在状态. 第二,它能较好地反映犯罪心理的动
态变化. 第三,结构状态会呈现出多种表现方
主动的机会性犯罪:此种病人精神内部失去协调而 呈现出分裂症状。然而其感情、意志等活动还相当 活跃,其人格也未发生根本变化,与周围人也保持 相当的接触。易被妄想、幻想所趋势,或因突发的 冲动而犯动机不明的重大犯罪。如杀人、纵火等, 而犯罪后的态度异常冷静,此类犯罪往往是机会性 或一次性的。此类杀人犯往往在行为后3~4个月内 呈现明显的分裂症状。
式.
2019/5/25
3
补充:
日本犯罪学家安倍淳吉对犯罪作了具有层次结 构性的表述,提出“基本自我”、“中心自 我”、“边缘自我”、“犯罪自我”和“犯罪 行为深度”概念,强调了不同心理性格烙印在 发动犯罪行为的内部驱动及人格化作用。
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和卡特尔等提出的人格 特质论观点,认为人格心理结构是个人所具有 的“神经特性”和“反应倾向”.研究犯罪者 和正常人之间的人格差异。
④未分化型:最普遍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类型。主要表
现妄想、幻觉、思考错乱、古怪行为。
⑤残余型:此类精神分裂症患者多为以前发病过一次,
仍残留一些症状,并不明显。仍有情感流露的减少 与联想松弛等症状,且有社会退隐、怪癖行为出现。
2019/5/25
24
精神分裂症导致犯罪主要是杀人、纵火、伤害等等; 也有卖淫、盗窃、强奸类型犯罪。
犯罪人的心理状态(弥散状态和氛围) 犯罪心理结构中的潜意识(压抑的欲望和潜能 )

精品犯罪心理学PPT课件完整版

精品犯罪心理学PPT课件完整版

网络犯罪心理学
分析网络犯罪者的心理特征和行 为模式,研究网络环境中的犯罪
动机和决策过程。
犯罪心理学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跨学科融合
结合神经科学、遗传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理论和方法,深入研究 犯罪心理的复杂机制。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应用
利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预测和干预犯罪行为,提高犯罪 预防的效果。
个性化矫治与康复
判断证人证言可信度
运用心理学方法,分析证人证言的真 实性和可信度,为审判提供证据支持 。
犯罪心理学在矫正工作中的应用
制定个性化矫正方案
01
针对不同犯罪类型和个体心理特征,制定个性化的矫正方案,
提高矫正效果。
心理干预和治疗
02
通过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手段,帮助罪犯改变不良心理和行
为习惯,促进再社会化。
当代研究
当代犯罪心理学研究更加多元化和深入,涉及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等多个领域,同时注重实证研究和实践应用。
犯罪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观察法
通过观察犯罪人的言行举止、 情绪反应等,了解其心理特征
和犯罪行为的心理过程。
调查法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 集犯罪人的个人信息和背景资 料,分析其与犯罪行为的关系 。
预测再犯风险
03
运用犯罪心理学原理和方法,评估罪犯的再犯风险,为矫正工
作提供科学依据。
06
犯罪心理学的前沿研 究与展望
犯罪心理学的前沿研究领域
神经犯罪学
利用脑成像技术研究犯罪行为的 神经基础,探索犯罪倾向与大脑
结构和功能的关系。
基因与犯罪
研究基因对犯罪行为的影响,探 讨遗传因素在犯罪心理中的作用
发展阶段

犯罪心理的历程课件

犯罪心理的历程课件

犯罪人在犯罪过程中的心理
一、犯罪人在犯罪准备阶段的心理特点 二、犯罪人在作案过程中的心理特点
三、犯罪人在作案后的心理特点 四、犯罪人作案出逃心理及对策
第36页,共42页。
一部分犯罪人在犯罪后,为了销 赃和挥霍钱财,或为了逃避打击, 或为了其他目的,往往选择出逃。 由于各人的特点不同, 经验不同, 因而在这一过程中表现出的心理和 行为也有所不同。
第一小节 犯罪心理的 发展变化
第2页,共42页。
一、犯罪心理发展变化的阶段
•从情境与主体的相互关系上划分:被动型和主动型
•从主体与社会的关系上划分:因社会化缺陷而 犯罪的类型和因反社会态度而犯罪的类型
•以主体是否形成犯罪动力定型划分:偶发型和习 惯型
•以犯罪活动在主体生活中的地位划分:业余型 和职业型
第11页,共42页。
犯罪心理强化的阶段
•定型化阶段
–犯罪意识定型化、犯罪方向定型化、犯罪行为 定型化
•个性化阶段
–牢固的反社会意识、畸变的需要结构、典型 的犯罪性格,以及犯罪行为的习惯性、连续性、 类似性、狡诈性、残忍性
•职业化阶段
–犯罪集团(黑社会组织)
背包党
黄牛党
第12页,共42页。
四、犯罪心理的弱化
•犯罪心理形成后,经过实施犯罪活动,渡过 隐蔽作案或流窜作案的犯罪生涯,一般情况
下,其犯罪心理将不断得到巩固和加强。如 果得不到切实有效的控制,这种过程就会继 续得到发展。
第8页,共42页。
犯罪心理得到强化的原因
•犯罪体验的愉悦感所带来的正强化影响 (根据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榜样的示范作用(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 习理论) •惩罚的负效应:受处罚后,变本加厉

犯罪心理学讲义PPT课件

犯罪心理学讲义PPT课件

个体心理因素
人格特质
如冲动、攻击性、缺乏同理心等人格特 质,可能与犯罪行为的发生有关。
情绪因素
如愤怒、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可能 导致个体产生犯罪行为。
认知过程
犯罪者可能存在认知偏差,如扭曲的 道德观念、错误的价值观等,导致他 们无法正确判断是非。
心理创伤
如童年虐待、性侵犯等心理创伤可能 导致个体产生长期的心理问题,进而 增加犯罪风险。
统,提高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和效率。
虚拟现实技术在犯罪心理矫治中的应用
03
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创建模拟场景,帮助犯罪者进行心
理矫治和康复。
当前面临挑战及应对策略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在利用智能化技术时,需加强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措施,确保个 人信息和隐私不受侵犯。
伦理与法律问题
在应用智能化技术时,需遵守伦理规范和法律法规,确保技术的 合法性和正当性。
被告人心理状态评估的注 意事项
评估过程需遵循科学、客观、公正的原则, 确保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矫正阶段:个性化矫治方案设计
个性化矫治方案设计的意义
根据罪犯的心理特点和犯罪原因,设计个性化的矫治方案,提高矫治效果,降低再犯率 。
个性化矫治方案设计的原则
以罪犯为中心,综合考虑其犯罪原因、心理特点、社会背景等因素,制定针对性强、可 操作性强的矫治方案。
个性化矫治方案设计的实施步骤
包括前期准备、方案制定、实施过程监控和效果评估等步骤,确保矫治方案的顺利实施 和有效果。
未来发展趋势与挑
06

跨学科融合创新路径
神经科学与犯罪心理学
01
通过神经科学技术研究犯罪行为与大脑结构和功能关系,揭示
犯罪心理机制。

《犯罪心理学》课件

《犯罪心理学》课件
犯罪动机的分类
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犯罪动机进行不同的分类。例如,根据动机的性质,可以将犯罪 动机分为物质性动机、情绪性动机和道德性动机;根据动机的来源,可以将犯罪动机分为 内源性动机和外源性动机。
犯罪心理的形成过程
犯罪心理的概念
犯罪心理是指个体在实施犯罪行为时所持的心理状态和心理活动过程,包括犯罪动机、犯罪认知、犯罪情感和犯罪意 志等方面。
犯罪心理的分类
按照犯罪类型分类
根据不同的犯罪类型,可以将犯罪心理分为暴力型犯罪心理、财产型犯罪心理 、性犯罪心理等。不同类型的犯罪心理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形成机制。
按照犯罪主体分类
根据犯罪主体的不同,可以将犯罪心理分为青少年犯罪心理、成年人犯罪心理 和老年人犯罪心理等。不同年龄段的犯罪主体具有不同的心理特点和行为特征 。
科学方法的引入
20世纪初,随着心理学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 研究者开始运用科学方法研究犯罪心理。
跨学科研究
当代的犯罪心理学研究已经超越了单一学科的界 限,与神经科学、遗传学、社会学等领域产生了 交叉融合,为深入理解犯罪心理提供了更广阔的 视野。
PART 02
犯罪行为的心理机制
REPORTING
犯罪动机
犯罪心理学还关注犯罪行为的后果以及如何对犯罪人进行干预和矫治,以预防再 次犯罪。
犯罪心理学的研究目的
理解犯罪心理的形成机制
矫治与治疗
通过研究犯罪心理的形成过程,了解 犯罪行为的内在动因,为预防和干预 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心理干预和治疗手段,帮助犯罪 人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改变不良行为 模式,降低再次犯罪的风险。
毒品犯罪
总结词
毒品犯罪是指涉及毒品生产、贩卖、吸食等行为的犯罪。
详细描述

二章1节(1)犯罪心理学的心理学基础ppt课件

二章1节(1)犯罪心理学的心理学基础ppt课件

4
人体神经系统关系图:
脑干 脑 中枢 神经系统 小脑
延脑 脑桥 中脑 网状系统 视丘 下视丘
前脑
脊髓
神经系统 脊神经 植物性神 脑神经 经
边缘系统 大脑皮质
周围 神经系统
5
神经元略图
6
2. 心理现象是人脑的功能
7
8
• 当你开车抵达路口,见到红灯亮时,你会 立即刹车。从眼睛看到红灯亮起开始,到 用脚踩下刹车,其间经历不到一秒钟。而 在这极短的时间内,你却完成了一个心理 过程,或心理活动。
11
第一节:概述
• 上述从看见红灯到大脑运作,乃至刹车制 动的整个过程来看,期间包括生理和心理 两大作用: - 属生理作用的部分,是神经系统与各感觉 器官所产生的生理功能; - 属心理作用的部分,是由感觉器官与中枢 神经系统所产生的心理功能。
12
3. 心理现象受激素和遗传因素影响
激素影响 • 内分泌系统(Endocrine system)是由多 种内分泌腺(Endocrine gland)构成,受 自主神经系统的下视丘管制。 • 内分泌腺也称无管腺,不经由任何管 道,将其所分泌的化学物质,直接渗 透到血液之中。 • 内分泌腺所分泌的化学物质,称为激 素(Hormone)。
16
• 在现实中,我们见过熊猫,头脑中就有了熊猫的 映象,见过飞机、大炮,头脑中就有了飞机、大 炮的映象,即使是一些复杂的心理现象,如思维 活动和创造想象,同样源于客观现实。如人们创 造飞机、轮船离不开自然界中飞鸟和游鱼的启示, 气象预报是以大量的气象知识经验和天气变化规 律为基础的。神话中虚构的荒诞形象,不管怎样 离奇古怪,原始材料仍然来源于客观现实。人正 常的心理活动是离不开客观现实、离不开社会实 践活动的,大量的实例充分证实了这个问题。

犯罪心理的实质和基本特征PPT课件

犯罪心理的实质和基本特征PPT课件
2.心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 想象,犯罪人的认识特征见教材。
第30页/共32页
谢谢
第31页/共32页
感谢您的观看!
第32页/共32页
犯罪人的 认识特征
认识方法的偏激性
第9页/共32页
“聪明反被聪明误”
第三节 犯罪人的情绪情感及意志特征
学习要点提示 基础知识
第10页/共32页
第三节 犯罪人的情绪情感及意志特征
1.了解情绪情感的概念及分类。 2.掌握犯罪人情绪情感特征。 3.掌握犯罪人意志特征 。
第11页/共32页
第三节 犯罪人的情绪情感及意志特征 一、人的情绪与情感
特殊能力 能力
一般能力
气质:是个体心理活动的反应特征,即心理活动所表现出来的速度、 强度、稳定性、灵活性、指向性等方面的特征。
第25页/共32页
第五节 犯罪人的能力、气质和性格特征
第26页/共32页
第五节 犯罪人的能力、气质和性格特征
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与气质的关系
神经过程的基本特征 不平衡
高级神经活动类型 兴奋型
第五节 犯罪人的能力、气质和性格特征
学习要点提示 基础知识
第23页/共32页
第五节 犯罪人的能力、气质和性格特征
1.了解能力、气质和性格的概念。 2.掌握犯罪人能力、气质和性格的特点。
第24页/共32页
第五节 犯罪人的能力、气质和性格特征
一、能力、气质、性格概述
能力:是直接影响完成任务(活动)的速度(顺利性)和质量(效率) 的个人心理特征。
第12页/共32页
情绪、情感
心境
应激
激情
第三节 犯罪人的情绪情感及意志特征
态度体验
积极情感 消极情感

青少年犯罪心理分析及预防-PPT课件精选全文

青少年犯罪心理分析及预防-PPT课件精选全文

2024年8月27日
13
11
三、预防犯罪口诀
❖ 6、打架斗殴致伤残,一判就是七八年。 ❖ 孙某,17岁,旷课,不知道学习为什么,打
工修车,学驾照不想学,父母农民,要求不 严,买刀好玩,失手扎到身后同伙心脏致死, 8年刑。
2024年8月27日
12
结束语
❖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胡锦涛访美期间送给芝 加哥佩顿中学学生们三句话:“第一句话,知识是 开启未来的钥匙。第二句话,语言是沟通和交流的 桥梁。第三句话,青年是国家的未来、世界的希 望。”青少年能否健康成长,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 的长远利益,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百 年大计。所以,预防青少年犯罪是一项紧迫而艰巨 的任务,也是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一项系统工程。 只有大家一起积极努力,齐抓共管,我们才能还孩 子们一方净土,还祖国未来一个美好的希望!
❖ 2、受社会不良文化的影响。不健康的图书、报纸、音像出 版物、不良网站和网络信息,宣传着封建迷信、凶杀暴力、 淫秽色情的内容,这些低级、暴力、庸俗的文化侵蚀了青少 年的思想。
2024年8月27日
8
三、预防犯罪口诀
❖ 1、待业青年到处漂,这种朋友不可交; ❖ 李某,17岁, 小学, 酒店配菜, 天天一起
学,在自己家伙同他人轮奸打工女,判刑6年半。 ❖ 2、暴力性犯罪,大要案多,社会危害性极大。马
加爵,巴西杀30人少女。 ❖ 3、文化素质低,农民、无业人员占很大比例 ❖ 4、团伙犯罪案件较多。
2024年8月27日
3
一、青少年犯罪的特点
❖ 5、闲散人员和外来人口流窜作案较多。 ❖ 梁某,17岁, 初中, 盗窃,6年,福建打工做鞋底,
❖ 4、家长示范效应。有的家长整天吃喝玩乐,作风不正,行 为放荡,违法犯罪,孩子耳濡目染,养成不良习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 犯罪心理形成 ppt课件
第一节 西方学者个体犯罪原因论
一、生物学的犯罪原因论
主张:“生理是犯罪心理的基础”,一个人
犯罪是由于体型、体质和遗传素质等生物学因 素决定的。 这一学派是以龙勃罗梭的人类学理论为先导。 “天生犯罪人” 社会因素的作用有也属于偶然
20世纪后,形成了犯罪生物学派(biological school in criminology)
主要观点
1.犯罪行为是习得的 2.犯罪行为是通过与他人交往过程习得的 3.犯罪行为主要是在与个人关系密切的团体内
习得
(三)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 观察学习
家庭 副文化群的影响 符号示范
他认为早老性痴呆型犯罪的倾向最大,感性需 要旺盛,意志不坚定,自我控制力差,容易受 物欲影响而犯罪。(盗窃、诈骗、暴力犯罪)
性格急躁型大多是偶发犯,暴力犯罪为多,欺 诈其次,易悔恨犯罪,有改过自新的决心。
胡顿(Hooton),认为犯罪人具有生物学上的 缺陷,且大多来自遗传。
谢尔顿(Sheldon),少年犯中,中胚叶型多 余内胚叶型,外胚叶型很少。
二、精于人格显著偏离常态,因而使自
己感到烦恼,也引起社会麻烦。 主要特征;在感情、意志、欲求等方面表现异
于常人而显著偏畸。
(二)低能说
美国学者 Goddard提出 1912年他用智力测验对新泽西州的少年院的少
年进行测量,发现其中28~89%是低能者。
2.染色体异常说
XYY和XXY 1960s,有人发现暴力行为与XYY性染色体有
关。
一般认为,XYY型人,特点是身体高大,攻击 性强,易冲动,不能自制,初犯时间早。这种 人的犯罪比例是一般人的6倍。
XXY型的人,智力低劣,易受暗示,顺从被动, 犯罪的比例约为一般人的4倍。
(三)内分泌失调说 (四)物质代谢异常说
“无意识罪恶感的增长会使人们成为罪犯…… 所以罪恶感不是犯罪的结构,而是它的动机。”
无意识罪恶感
幼年期做过违禁之事:偷盗、欺骗、纵火 这类罪犯可称为——罪恶感所致的犯罪分子
(二)新精神分析学的观点
情绪障碍犯罪说
少年正常的欲求、欲望和冲突的现实受到妨碍 时,就会产生长期的、深刻的情绪不正常问题, 这就是情绪障碍。
现代生物学派的原因论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体型说
全称:体格类型犯罪学派 以人的生理结构作为人的犯罪心理发生的基础,
又被称为新龙勃罗梭主义学派或犯罪人类学派
德国精神病学家 克雷奇默尔 Kretschmer A 瘦长型(虚弱型) A、B属于 早老性痴呆型 B 斗士型(健壮型) C 矮胖型(肥胖型) C属于性格急躁型
家庭或其他社会关系中的安全感(安全欲求) 新的社会经验及冒险行为(对新经验的欲求) 从家庭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独立和自由的欲求) 占有财产的欲求
四、学习理论的犯罪原因论
(一)犯罪模仿论 塔尔德
(二) 不同接触论 萨瑟兰(Edwin Hardin
Sutherland,1883~1950)
三、精神分析学的犯罪原因论
(一)古典精神分析学的观点 无意识 前意识 意识 本我 自我 超我
自我有意识的部分也有无意识的部分 超我:自我典范和良心
无意识罪恶感
“一个人虽然已经把恶念压抑到潜意识之内, 自以为不再有这些恶念而深感欣慰,但是,他 虽然看不出这个罪恶的基础,却仍不免有罪恶 之感。”
(二)遗传说
遗传说认为,一个人犯罪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 故又称作犯罪遗传决定论学派。
1.双生子说(twin theory) 德国精神病学家朗格(lange)于1929年首先
进行了双生子研究。 他获得30对双生子资料,其中13对是同卵,
17对是异卵。 前者犯罪一致率76.92%,后者仅为11.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