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园地【教案】]三下语文园地六教案

合集下载

三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

三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

三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本课的生字词,能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创设法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积极性、创造性,使他们主动的、积极的去学习。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阅读《语文园地六》,使学生理解和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语文”的含义,学会用恰当的语言和态度去描述语文学习的过程。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让学生分享自己学习语文的经历,引导他们思考语文学习的
重要性。

2. 学习新课:
(1)自读课文,了解故事大意。

(2)教师讲解生字词,学生跟读并记忆。

(3)分角色朗读课文,感受故事情节。

(4)小组讨论:你们身边有哪些有特点的语文学习方法?它们有什么特点?
(5)全班分享:邀请几组同学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3. 深入理解:
(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要学好语文?我们应该如何学好语文?
(2)学生自由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年级下语文园地六精品教案

三年级下语文园地六精品教案

《语文园地六》教学方案【教学目标】1.能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总结理解难懂句子的方法。

2.学习一组与海岛、港口有关的词语,认识“旭、屿”等6个生字,并能根据词语想象画面。

3.认识汉语一词多义的语言现象。

4.能仿照例子,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

5.朗读和背诵三句关于“改过”的名言。

【教学过程】一、学习“交流平台”1.复习导入: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三上学过的理解难懂词语的方法有哪些吗?预设: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借助画面、查字词典、近义词替换……2.比较发现:同学们有没有发现,理解难懂句子和理解难懂词语之间,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呢?(1)先小组交流,后全班讨论。

(2)预设:我发现,理解难懂的句子和理解难懂的词语,方法比较相近。

3.提问:理解难懂的句子具体有哪些方法?(1)请同学们回顾本单元课文,找出课文中难懂的句子,读一读,并说出可以运用什么方法理解句子;或者结合以往的阅读经验,想一想还可以运用什么方法理解句子。

(2)小组交流,每组说一种方法。

预设1:结合生活经验,我理解了《剃头大师》里“这一会儿痛一会儿痒的,跟受刑一样”这句话,因为我也有过这样的经历。

预设2:联系上下文,我知道了“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原来是在写小孩子们的样子。

预设3:理解难懂的句子,还可以查查资料。

例如《剃头大师》中“老师傅习惯用一把老掉牙的推剪”中“老掉牙的推剪”是什么样子的呢?我查资料后理解了这种老式推剪的不好使。

预设4:借助画面也是好办法。

例如《肥皂泡》中“五色的浮光,在那轻清透明的球面上乱转”,这句话中的“五色浮光”“轻清透明”,我是通过看肥皂泡的画面来理解的。

预设5:还可以向别人请教,我经常请教老师、同学、长辈来解决难懂的句子。

预设6:有的文章是在一定的时代背景下写的,结合文章的写作背景和时代背景,能更好地理解句子。

小结:理解难懂的句子,可以釆用结合生活经验、联系上下文、查找资料、借助画面、向别人请教、联系作者的生活背景等办法。

人教版部编本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本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本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了解《语文园地六》中的主要内容;2.掌握相关词汇的拼音和意思;3.学习并理解课文中的重点知识点;4.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课本:人教版部编本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六》;2.教学课件:包括课文、图片、词汇表等;3.音频设备:用于播放课文录音。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并与本节课内容进行铺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课文•教师给学生播放课文的录音,同时呈现课文内容在课件上,让学生能够听读找茬。

3. 讲解重难点•教师针对课文中的重点句子、重要词汇进行详细解释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并记忆。

4. 听力训练•教师播放课文录音,要求学生仔细倾听,并回答相关问题,提升学生的听力能力。

5. 朗读训练•教师与学生一起进行课文朗读,注意发音、语音语调的准确性,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6. 写作训练•教师以课文中的内容为基础,设计写作练习题目,要求学生写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7. 综合训练•教师出示词汇表,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填写相应的拼音和意思,帮助学生巩固并扩展词汇量。

8.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帮助学生梳理重点知识点,强化记忆和理解。

四、板书设计人教版部编本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语文园地六》中的主要内容;2. 掌握相关词汇的拼音和意思;3. 学习并理解课文中的重点知识点;4. 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2. 学习课文3. 讲解重难点4. 听力训练5. 朗读训练6. 写作训练7. 综合训练8. 课堂小结五、教学反思本节课中,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不仅了解了《语文园地六》的主要内容,还掌握了相关词汇的拼音和意思。

通过听力、朗读、写作和综合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然而,教师在讲解重难点时可能需要更加耐心和细致,以确保学生能够充分理解。

三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

三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

三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巩固本单元所学的知识点,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2. 通过练习和活动,增强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和记忆。

3.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巩固和应用本单元的语言知识。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可以通过回顾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然后引入课题《语文园地六》。

(二)基础知识复习
1. 让学生复习本单元的重点词语和句子,进行口头或书面的练习。

2. 引导学生总结本单元的主题和学习要点,加深理解和记忆。

(三)口语交际
1. 设定一个主题,如“我的假期生活”,让学生分组进行交流讨论。

2. 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全班分享,其他同学可以提问和评论。

(四)阅读理解
1. 分析一篇典型的文章,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和结构,掌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 组织学生进行阅读实践,提供一些有难度的阅读材料,让他们独立完成。

(五)习作指导
1. 提供一份写作题目,如“我最喜欢的小动物”,引导学生进行构思和准备。

2. 学生开始写作,教师巡视并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六)拓展延伸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多表达,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七)课堂小结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要不断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同时也要积极开拓视野,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

以上就是一个关于《语文园地六》的教案设计,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语文园地六》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语文园地六》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语文园地六》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材《语文园地六》,主要内容包括:阅读理解《秋天的雨》,语文园地实践活动,以及生字词学习和书写练习。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秋天的雨》,感受秋天的美好,理解文章的主旨,培养对自然美的热爱。

2. 通过语文园地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3. 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词,培养学生的书写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秋天的雨》文章主旨的理解,生字词的正确书写。

教学重点: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创新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语文课本、练习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秋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秋天的特点,激发学生对秋天的兴趣。

2. 阅读理解:《秋天的雨》a. 学生自读,理解文章大意。

b. 老师提问,检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

c. 讲解文章的主旨,引导学生感受秋天的美好。

3. 生字词学习:a. 学生自学生字词,老师指导读音和书写。

b. 老师示范书写,学生跟随练习。

c. 学生互相交流,展示自己的书写成果。

4. 语文园地实践活动:a. 学生分组,进行秋天的主题活动。

b. 各组展示成果,互相评价,老师点评。

六、板书设计1. 《语文园地六》2. 内容:a. 《秋天的雨》主旨:感受秋天,珍惜美好时光。

b. 生字词:正确书写,加强记忆。

c. 语文园地:实践活动,展示成果。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抄写本课生字词,每个写五遍。

b. 仿写《秋天的雨》,描述自己眼中的秋天。

2. 答案:a. 生字词:略。

b. 仿写文章: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感受,发挥想象,描述秋天。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及时纠正错误,提高书写能力。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秋天,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积累更多关于秋天的诗句和故事。

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六教案7篇

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六教案7篇

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六教案7篇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六教案篇1【课型】复习【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目标】1、认识“宽、穷、贱、减”等9个认读字,积累几组意思相反的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诗歌。

【教学重点】认识9个生字,会正确朗读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理解“贵贱”的意思,以及我的发现中词语的词性。

【教学方法】讲授发、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小朋友,想去那牛羊成群的大草原游玩吗?瞧,草原到了,你们看到了什么?又听到了什么?(学生交流草原的景象。

)2、我们来到这美丽的大草原,那就赶快去参加有趣的活动吧!?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边欣赏草原的风光片,边倾听悠扬的草原之歌,使学生感到仿佛来到草原中,为以下的几个活动的展开打下了扎实的情感铺垫。

〉(二)、游戏(我的发现)1、第一个活动草丛寻宝,赶快到草丛中去找一找。

你们找到了什么?(学生到草丛中寻找,交流并把找到的词语贴到黑板上。

)2、找到的宝贝是两个字词语的,请赶快贴上去。

谁愿意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读这些词语呢?(学生读找到的词语)3、能为这些词语分别找找朋友?(举例:照相)为什么?齐读4、其实这些宝贝我是语文园地三我的发现中找到的,请大家打开语文书翻到54页,读读这六组词语,想想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自由读六组词语)5、学生交流发现成果。

(发现加了一个字后意思就不一样了,)交流完后贴一帖。

6、一起读读这六组词语,瞧,我们祖国的文字多奇妙呀!加了一个字意思就完全不同了。

(学生齐读)7、在你的词语库中还有这样的词语吗?赶快想想!比比哪组在规定时间里写的多.开始。

(请每一组派一个代表看看其他组是怎么写的)?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在宽松、民主、愉悦的氛围中进行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发现词语的规律。

而且采用小组比赛更有助于培养团结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三)、游戏(日积月累中的读读认认)1、大家的词汇量可真丰富,看来,这些词语中藏着的秘密就是宝贝呀!瞧,连牛羊们也想来凑热闹和我们交朋友,你能交到几个朋友呢?请你读读日积月累中的读读认认(出示9个生字)来,用你喜欢的.方法来读读记记生字。

《语文园地六》教案

《语文园地六》教案

《语文园地六》教案教案:《语文园地六》一、教学内容1. 生字词学习:学习本单元的生字词,掌握字词的正确书写和用法。

2. 课文阅读:学习课文《语文园地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3. 语言运用:学习本单元的语言表达,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4. 作文训练:以“我的理想”为主题,进行写作训练。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书写和理解本单元的生字词。

2. 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3. 学生能够运用本单元的语言表达,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4. 学生能够通过作文训练,表达自己的理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生字词的学习和理解,课文的朗读和理解。

难点: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作文的写作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课文阅读材料。

学具:学生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与学生互动,引起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我的理想”这个主题。

2. 生字词学习(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本单元的生字词,让学生朗读并书写,确保学生能够正确掌握。

3. 课文阅读(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回答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4. 语言运用(10分钟)教师提出与本单元相关的话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5. 作文训练(10分钟)教师给出作文题目“我的理想”,引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指导学生如何表达自己的理想。

6.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我的理想1. 生字词学习生字词列表2. 课文阅读课文内容概括3. 语言运用话题讨论4. 作文训练作文题目:我的理想七、作业设计1. 生字词抄写和默写。

2. 课文阅读理解题目。

3. 语言运用练习。

4. 作文《我的理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生字词学习(编号3)1. 生字词的选择:教师应选择本节课的重点生字词进行教学,确保学生能够掌握并正确运用。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六优质教案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六优质教案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六优质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并运用园地六中的新词汇,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通过阅读理解文章的主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分享,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理解并尊重不同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内容1. 词汇学习:教授园地六中的新词汇,并通过例句让学生理解词汇的意义和用法。

2. 课文阅读:阅读园地六中的文章,分析文章结构,理解文章主旨。

3. 写作练习: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4. 拓展阅读:推荐相关的阅读材料,增加学生的阅读量。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新词汇的掌握和运用,课文的阅读理解。

2. 难点:文章结构的分析和写作技巧的运用。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教学视频。

2. 学具:笔记本,文具,课文材料。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引入本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词汇教学:通过PPT展示新词汇,并用例句解释词汇的意义和用法。

3. 课文阅读:让学生分组阅读课文,然后一起讨论文章的主旨和结构。

4. 写作练习:根据课文内容,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教师提供反馈和建议。

5. 拓展阅读:推荐相关的阅读材料,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阅读。

板书设计- 词汇:列出本课的新词汇,并用彩色粉笔突出重点词汇。

- 课文结构:用图表形式展示课文的结构,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组织。

- 写作技巧:列出写作技巧的关键点,并提供相关的例子。

作业设计1. 词汇练习:让学生用新学的词汇造句,巩固词汇的运用。

2. 阅读理解:设计相关的阅读理解题目,检验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 写作任务: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写作,提高写作能力。

课后反思通过本课的教学,教师应反思教学效果,包括学生对新词汇的掌握情况,对课文的理解程度,以及写作能力的提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园地【教案】]三下语文园地六教案语文园地▶教学目标1.交流本单元课文中关于体会课文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2.能用排比句式从不同方面描述一种情景,从不同角度把事物的特点写具体;能用对比的手法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

3.积累记背古诗《游子吟》。

▶教学重点 1.交流本单元课文中关于体会课文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2.积累记背古诗《游子吟》。

▶教学难点能用排比句式从不同方面描述一种情景,从不同角度把事物的特点写具体;能用对比的手法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

▶教学策略1.交流平台借助教材中4位小伙伴的话,回顾本单元学过的4篇课文,总结归纳关于体会课文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2.词句段运用自读例句,引导学生发现例句在句式、表达方法上的特点,在仿写中加以运用。

3.日积月累多种形式地朗读,直至熟读成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交流本单元课文中关于体会课文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2.能用排比句式从不同方面描述一种情景,从不同角度把事物的特点写具体。

▶教学过程板块一学习交流,习得方法 1.回顾单元语文要素: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2.梳理阅读方法。

(1)教师引导: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是怎么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的?课件出示l 我在读《月是故乡明》时,把自己想象成文中的主人公,体会到了作者对故乡的怀乡之情。

l 我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把自己体会到的感情表达出来,加深了对课文思想感情的体会。

l 读到《月是故乡明》中“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这句话,我能直接感受到作者对故乡深深的怀念之情。

l 读《祖父的园子》时,我从课文对园子里的花朵、鸟儿、虫子等事物的描述中,体会到了字里行间蕴含着的对祖父和园子深沉的爱与怀念。

(2)指导梳理:小伙伴用了哪些方法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3.回顾课文中学到的方法。

(1)课件出示。

课件出示读下面的诗句,说说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趣。

l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l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l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指名学生读,老师归纳:第1课《古诗三首》都是运用想象来体会诗人对儿童的喜爱与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

(2)课件出示《祖父的园子》第16自然段。

指名学生读,学生归纳:读第2课《祖父的园子》时,从课文对园子里的花朵、鸟儿、虫子等事物的描述中,体会到了字里行间蕴含着的对祖父和园子深沉的爱与怀念。

(3)课件出示。

课件出示l 但是,看到它们,我立刻就会想到故乡苇坑上面和水中的那个小月亮。

对比之下,我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无论如何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

不管我离开我的故乡多少远,我的心立刻就飞回去了。

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l 然而,每逢这样的良辰美景,我想到的却仍然是故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

l 月是故乡明,我什么时候能够再看到我故乡里的月亮啊!指名学生读,学生归纳:读到第3课《月是故乡明》中“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这句话,能直接感受到作者对故乡深深的怀念之情。

把自己想象成文中的主人公,也能体会到作者对故乡的怀乡之情。

(4)课件出示《梅花魂》第13自然段。

指名学生读,学生归纳:读第4课《梅花魂》,通过有感情地朗诵外祖父赞美梅花精神的这段话,把自己体会到的感情表达出来,加深对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的体会。

4.全班交流汇报。

5.本单元的重点是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交流平台告诉我们体会课文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有很多,除了以上4种方法外,你还学会了什么方法?(同桌互相交流) 6.教师总结:体会课文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有很多,只要大家用情朗读,从字里行间慢慢体会,把自己想象成文中的主人公就一定能体会到作者心里想要表达的情感。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交流的兴趣,让学生畅所欲言。

读交流平台,明确交流的主题,围绕交流主题回顾本单元课文学过的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让学生在交流中进行思想的碰撞,掌握体会课文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板块二句段运用,学习表达1.读中悟写。

课件出示l 太阳光芒四射,亮得使人睁不开眼睛,亮得蚯蚓不敢钻出地面来,蝙蝠不敢从黑暗的地方飞出来。

l 八月,天多热。

鸡热得耷拉着翅膀,狗热得吐出舌头,蝉热得不知如何是好。

(1)指名学生读,想象句中描写的情景。

(2)引导发现:这两个句子在表达上有什么共同特点?(3)小组讨论。

(4)全班交流。

预设:①围绕一个中心词写。

②采用排比句式。

③从几个不同方面来写同一情景。

④从不同角度把事物的特点写具体。

2.仿说练习。

观察这两个排比句,它们有什么特点?(指名学生回答) 3.教师小结:写排比句,就是把三个或者三个以上结构相似、意义相关、语气一致的句子排列在一起。

因此,排比句一定是三个或者三个以上的句子组成的,而且每个分句都有一部分字词相同。

课件出示选下面一种情景仿照着说一说。

冷静暗慢吵快 4.我们以“冷”这种情景为例,要有三个相同的句式,要有一部分字词相同。

课件出示l 八月,天多热。

鸡热得耷拉着翅膀,狗热得吐出舌头,蝉热得不知如何是好。

l ___________。

冷得___________,冷得____________,冷得___________。

5.指名学生用“冷”这种情景说排比句。

(学生自由发挥) 6.请同学们在剩下的5种情景中选一种情景说一个排比句。

先同桌相互说一说。

(同桌交流)7.全班交流汇报。

(指名学生说排比句)8.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会了运用排比句说一种情景。

希望同学们今后能学以致用,在自己的习作中恰当使用排比句。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读例句,想象句子描写的情景,使学生了解排比句。

抓住排比句的特点,以“冷”这种情景为例仿说一个排比句,再放手让学生用剩下的5种情景说排比句,体现由扶到放的过程。

第2课时▶课时目标 1.能用对比的手法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

2.积累记背古诗《游子吟》。

▶教学过程板块一聚焦表达,学会运用 1.自由读下面的语句,想一想它们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课件出示l 在平沙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

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美妙绝伦的,我都非常喜欢。

但是,看到它们,我立刻就会想到故乡苇坑上面和水中的那个小月亮。

对比之下,我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无论如何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

l 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l 虽然姑爹小船上盖的只是破旧的篷,远比不上绍兴的乌篷船精致,但姑爹的小渔船仍然是那么亲切,那么难忘…… l 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2.全班齐读,同桌之间互相交流这4段话在表达上的特点。

(同桌自由交流)3.指名学生回答。

(这4段话都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这段话除了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还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排比) 4.第一段话的仿写最难,要运用对比和排比的手法。

课件出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比之下,_________,无论如何比不上__________。

同桌之间互相交流并照样子说一说。

(同桌自由交流) 5.把交流好的句子写在语文练习本上。

(学生自由练写,老师相机指导) 6.全班展示写得好的句子。

课件出示在奶奶家吃饭也好,在外婆家吃饭也好,在酒店吃饭也好。

对比之下,我觉得这些饭菜,无论如何比不上我妈妈做的饭菜香。

7.请同学们再选择剩下3句话中的一句,照样子写一写。

课件出示l ____________,也比不上________________。

l 虽然_____________,远比不上______________,但________________。

l __________________再没有________________,——也不再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在语文练习本上自由练写对比句。

(老师相机指导)8.同桌互相交流写好的对比句,听取同桌意见并修改写得不够好的地方。

(学生自由交流并修改)9.展台上展示写得很好的对比句。

(指名学生上台展示)10.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会了写对比句。

希望同学们今后能学以致用,在自己的习作中恰当地使用对比句。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读例句,观察语句在表达上的特点,让学生了解对比句,以第1句话为例仿写一个对比句,再放手让学生仿照剩下的3句话写对比句,体现由扶到放的过程。

板块二熟读成诵,积累古诗1.谈话导入诗题。

俗话说,儿行千里母担忧,儿子出门在外,最牵挂儿子的就是母亲。

下面我们就跟随唐代诗人孟郊去感受那平凡而又伟大的母爱。

板书古诗题目,齐读古诗题目。

(板书:游子吟)2.理解诗题。

“游子”是指出门在外远游的人,游子吟是指出门在外的游子有感而发写下的感叹。

这首诗写的是长年出门在外的孟郊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3.师范读古诗。

(课件出示《游子吟》及节奏划分) 4.学生自由朗读古诗。

5.回顾学习古诗的方法。

学习古诗的方法有哪些?(解题目、知诗人、明诗意、入诗境、悟诗情)6.学生运用学习古诗的方法自学古诗。

7.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自学古诗的情况。

8.全班交流汇报自学情况,老师相机指导。

9.老师在配乐中诵读古诗,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随着诗文中的情景展开想象。

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情景?(指名学生回答)10.学生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11.同桌间比赛朗诵古诗。

12.学生背诵古诗,积累古诗。

【设计意图】以读为主,自读自悟。

汇报交流自学成果,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指导朗诵,让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诵古诗。

熟读成诵,背诵古诗以达到积累的目的。

▶作业设计见“状元成才路”系列丛书《创优作业100分》或《状元作业本》对应课时作业。

▶教学反思1.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中我始终注重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

通过学生自读“交流平台”,自主交流表达,教师根据学情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真正做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锻炼他们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2.渗透学法的指导。

学法的指导贯穿教学始终。

在“词句段运用”的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认识排比句、对比句,发现排比句和对比句的特点,最后练习写排比句、对比句。

教学古诗《游子吟》时,指导学生运用之前学过的学习古诗的方法自学《游子吟》。

教师教给学生方法,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真正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实现“授人以渔”的目标。

3.重视“语用”的训练。

把握“词句段运用”的特点,挖掘课文中的句子,让学生在朗读、品味、讨论、探究和仿写多个环节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体会出写排比句和对比句的方法。

老师不仅要重视语文园地中的“词句段运用”的训练,还要重视平时阅读教学中“语用”的训练。

本节课注重学生“语用”的训练,关注学生对排比句和对比句的表达,努力实现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