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C语言程序设计案例

关于C语言程序设计案例
关于C语言程序设计案例

关于C语言程序设计案例

关于“C语言程序设计案例”的考虑

一、案例的布局:

1. 本课程将以案例组织教学

2. 案例的分布考虑:

(1)初步认识C语言程序的案例

(2)初步认识C语言程序设计环境的案例

(3)在相应开发平台上调试一个C语言程序的案例

(4)顺序程序设计案例

(5)分支程序设计案例

(6)循环程序设计案例

(7)数组数据处理案例

(8)指针数据处理案例

(9)结构数据处理案例

(10)联合数据处理案例

(11)文件处理案例

(12)程序设计综合案例

3. 案例的系统化问题

(1)“初步认识C语言程序的案例”设计的系统考虑:

(a)通过这些简单案例使学生对“C语言程序”建立起最基本的认识,包括:C 语言程序的基本组成、C语言“语句”的基本描述特性、C语言程序的计算机执行概略、C语言程序中“注释”的特性、在C语言程序中安排“注释”的必要性、C 语言程序中“注释”的基本内容等

(b)通过这些简单案例使学生对C语言的“函数型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特征及其程序设计影响建立起一个最基本的认识

(c)使这些简单案例中的一些/主要案例可为后续教学活动中应用的案例程序所使用,由此为学生系统把握“模块化程序设计”技术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d)为学生进行专业化的程序设计训练、养成良好的“程序设计风格”确立基础(2)“初步认识C语言程序设计环境的案例”设计的系统考虑:

(a)通过引入案例使学生对C语言程序设计的VC环境建立起较深入地了解,为学生系统把握一般程序开发过程奠定基础

(b)通过引入案例使学生对一个程序中可能存在的“编译时”问题、“连接时”问题、“运行时”问题有着清楚地认识

(c)通过引入多个各具特色的案例使学生对相关问题的认识不断深化(3)“在相应开发平台上调试一个C语言程序的案例”设计的系统考虑:

(a)通过引入案例使学生对一个程序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如何确认程序中是否存在问题、在发现程序存在问题后如何定位问题所在位置以便改正之等几个相关问题有着一般性认识

(b)使学生系统了解“完成”一个程序的开发工作应当经过哪些基本步骤、每一步要达到的开发工作目标是什么、如何促成个步骤目标的实现

(c)使学生实际了解什么样的程序是“基本可用”的、“可用的”、“优质的”,怎样才能使程序达到一个期望的目标

(d)使学生一般性的了解“调试程序”的目的、意义、可能存在的问题及其处置策略(4)“顺序程序设计案例”设计的系统考虑:

(a)使学生深入了解计算机执行程序的过程及其与“顺序程序设计”间的关联

(b)使学生对基本的非“流程控制”语句有着一般性掌握

(c)使学生对程序中的输入输出组织有着一般性掌握

(d)使学生对“赋值”语句及其作用有着基础性把握

(e)使学生对“顺序结构”是程序的一般结构特征有着较深刻的认识

(f)使学生对C语言的“复合语句”和“分程序”有着一般性掌握

(g)使学生对C语言中“函数”的基本概念,了解函数的“定义”与“调用”及其在程序设计中的应用,可自行编写简单函数

(5)“分支程序设计案例”设计的系统考虑:

(a)通过引入案例使学生对一个C语言程序中可能存在的“简单分支”、“if- then – else 分支”和“多分支”结构及其与现实中信息处理需求间的关联有着较深刻的认识

(b)对“分支结构”相关的C语句及C语言程序结构有着基础性把握

(c)对“分支结构”所涉及到的“条件”及其C语言表达/描述有着基础性把握

(d)对“多分支”结构所涉及到的“状态变量”、“状态变量”的值定义及其与程序分支间的关联、“多分支”结构的C语言表达/描述特征有着一般性掌握

(6)“循环程序设计案例”设计的系统考虑:

(a)本部分仅讨论简单的“单层循环”,目的旨在使学生初步认识“循环结构”及其基本组成要素及其关联,初步了解“循环结构”与现实中信息处理需求间的关联以及循环的控制机制等,关于“循环结构”的进一步讨论放在后续的相关各部分

(b)使学生初步了解几种循环结构模式及其应用

(c)使学生对循环结构的计算机执行有着较深刻的认识

(d)使学生对“无限循环”(“死循环”)及其检测等有着一般性掌握

(7)“数组数据处理案例”设计的系统考虑:

(a)本部分主要讨论一维数组,对二维及多维数组仅作概略性讨论

(b)使学生对数组的存储器分配有着基础性把握,为学习指针奠定基础

(c)结合数组数据处理推介“++”与“- - ”运算

(d)使学生对C语言的“字符串”、“字符数组”及其与相应对象的关联有着基础性把握(8)“指针数据处理案例”设计的系统考虑:

(a)本部分仅对“指针”数据作简要讨论,旨在使学生对“指针”数据建立起基础性把握,为其在之后的程序设计学习奠定基础

(b)对于“指向指针的指针”、“指向函数的指针”等关于“指针”数据的复杂内容,出于多种考虑,将不作讨论

(c)使学生对“指针”数据及其与现实中信息处理需求间的关联有着基础性把握

(d)使学生对“指针”数据相关“间接处理数据”的程序设计/工作方式有着基础性把握(9)“结构数据处理案例”设计的系统考虑:

(a)使学生对“结构”数据及其与现实中信息处理需求间的关联有着基础性把握

(b)使学生对“结构”数据的程序设计特征、计算机中存储结构对象的基本策略等有着基础性把握

(c)使学生系统了解现实中信息处理问题中的“表格”、计算机系统中的“文件”/“数据库”、程序设计语言中的“结构”数据三者间的关联,为学生今后开发实用的数据处理系统软件奠定知识基础

(d)为后续引入“程序设计综合案例”、也为学生在本课程之后的“课程设计”和“实训”提供支持基础

(e)推介利用“ typedef ”说明“外部结构”类型、以确定的“结构”数据为中心、组织面向“结构”数据的系列“函数”、使之封装于指定的“.h”文件组成一个软件产品中的物理独立“组件”的模块化程序设计策略,为学生进一步深化对于程序设计相关方法技术的

认识、系统把握相关软件技术、提高自身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引导

(10)“联合数据处理案例”设计的系统考虑:

(a)本部分仅对“联合”数据作简要讨论,旨在使学生对“联合”数据及其在程序设计实践中的应用建立起基础性把握,为其在之后的程序设计学习奠定基础

(b)使学生对“联合”数据及其与现实中信息处理需求间的关联有着基础性把握

(c)通过案例使学生对于现实中的信息处理需求、计算机系统的信息处理支持基础、满足问题要求的计算机程序三者间的关系有着初步了解,为学生进一步深化对于程序设计相关方法技术的认识、系统把握相关软件技术、提高自身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引导(11)“文件处理案例”设计的系统考虑:

(a)本部分只考虑基于“字符流”的“文本文件”(也称“顺序文件”)和基于“二进制”的格式文件(也称“随机文件”)及其基本程序设计处理问题

(b)使学生对这两类文件的数据处理及相关基础性程序的设计有着基础性把握

(c)使学生对“创建文件”- “打开文件”- “读/写文件”- “关闭文件”的文件数据处理流程有着系统地把握

(d)使学生对文件操作可能导致的系统错误及其程序设计处置有着基础性把握,为学生今后开发实用的软件/程序奠定基础

(e)为后续引入“程序设计综合案例”、也为学生在本课程之后的“课程设计”和“实训”提供支持基础

(f)对于“顺序文件”,课程内容仅关注其一般程序处理流程和文件内容的成组读/写(对文件内容的“添加”、“删除”、“插入”等放在“课程设计”/“实训”环节完成)

(g)对于“随机文件”,课程内容仅关注其一般程序处理流程和文件内容的“记录定位”和“记录读/写”(对文件内容的“添加”、“删除”、“插入”等放在“课程设计”/“实训”环节完成)

(12)“程序设计综合案例”设计的系统考虑:

(a)安排一个面向普通高校的学生成绩信息处理系统作为结束本课程内容的综合性程序设计案例,实际是否讲授根据课程进度确定(如果在计划课时内腾不出相应时间则考虑将其安排到“课程设计”/“实训”环节中)

(b)该案例以“成绩单”数据为中心组织,程序中包含各种程序结构、“结构”数据及其应用、“文件”数据处理等

(c)出于课程内容的考虑,程序不提供可视化的人机交互接口

三、初步认识C语言程序的案例

1. 通过几个简单的C语言程序案例使学生了解:

(1)一个C语言程序是由多个C语言的“语句”组成的,从这一角度来看,一个C语言程序是一个由C语言的“语句”组成的“语句序列”,一个C语句一般以“;”(分号)结束

(2)一个C语言的“语句”通常占一行,“语句行”以“return”字符(“RETN”/“Enter”字符—在计算机键盘上)结束

(3)C语言(和其他任何编程用的高级语言一样)是一种由人们根据需要而设计的、高度形式化的语言,它的语法及语句组成等都是形式严格的、可机械性理解的(因此,人们需要通过学习才能理解并应用它,当然,这种学习并不困难)

(4)在整体上讲,C语言只有三种语句:“注释”性语句、“说明”性语句和“执行”性语句,其主体部分是“执行”性语句,人们学习C语言的语句主要是学习这类语句

(5)C语言的“注释”性语句仅有一条,即“注释语句”,是人们在编程时用来对程序的设计等给出说明,以便人们容易理解一个程序的“责任人”、“程序功能”、“编写时间”、设计构想等,它们是供“人”而非“计算机”阅读的

(6)C语言的“注释语句”在C语言程序中可占一个独立的“行”,也可和其它语句放在同一个语句“行”中

(7)C语言的“说明”性语句被用来指出将要出现在程序中稍后部分的一些“单词”的特性,由此使得计算机系统可以“无二义”地“理解”程序、正确地执行相应处理,同时也为计算机系统发现程序中可能存在的错误(主要是形式错误)提供支持

(8)C语言的“执行”性语句被用来要求计算机系统“执行”某项规定的操作,例如从键盘上输入一个/几个数据、将某个/几个数据显示/打印出来、进行某项“计算”并将结果保存到存储器中一个确定的“位置”等

(9)为了使计算机系统能够“读懂”程序,C语言(和其他任何编程用的高级语言一样)规定一些“单词”(或者固定配对的几个“单词”)、符号被固定“理解”,这样的“单词”(符号)是很少的,它们被称为C语言的“保留字”,例如“if”、“for”、“while”等

/* C 语言程序设计案例 1. 1 */

/* 编程:刘伏贵 */

/* 编程日期:2010.7.26 */

/* 程序功能:显示“Welcom to C ~” */

#include

void main(void)

{

printf(”Welcom to C ! \n”);

}

/* C 语言程序设计案例 1.2 */

/*编程:刘伏贵 */

/* 编程日期:2010.7.26 */

/* 程序功能: 求给定两个0, 100之间的整数的和与差*/

#include

void main(void)

{

int data1,data2;

int sum,diance;

prog1: printf(” 请输入第一个0, 100之间的整数: ”); scanf(”%i”,&data1);

if (data1 > 100 ?? data1 < 0 )

{ printf(”输入数据超出规定范围,请重新输入~ \n \n); goto prog1;

}

prog2: printf(” 请输入第二个0, 100之间的整数: ”); scanf(”%i”,&data1);

if (data2 > 100 ?? data2 < 0 )

{ printf(”输入数据超出规定范围,请重新输入~ \n \n”); goto prog2;

}

sum = data1 + data2;

diance = data1 – data2;

printf(”两数之和 = %d \n”,sum);

printf(”第一个数与第二个数之差 = %d \n”,diance);

}

/* C 语言程序设计案例 1.3 */

/*编程:刘伏贵 */

/* 编程日期:2010.7.26 */

/* 程序功能:求出一门课程的“期末总评”成绩 */

/* 说明:(1)一门课程的“期末总评”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构成*/ /* (2)“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均为百分制成绩 */ /* (3)结果“期末总评”成绩为百分制成绩 */

/* (4)“平时成绩”占“期末总评”成绩的30% */

/* (5)程序包含两个函数:main( )和qimozhonghe( ) */ /* (6) 函数qimozhonghe( )完成将“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转换为“期末总/* 评”成绩的功能 */

#include

int qimozhonghe( int pinshi, int qimokaoshi )

{

int jirguocheji;

if (pinshi > 100 ?? pinshi < 0 ) return -1;

if (qimokaoshi > 100 ?? qimokaoshi < 0 ) return -1;

jirguocheji = int(pinshi * 0.3 + qimokaoshi * 0.7 + 0.5);

return jirguocheji;

}

int qimozhonghe( int , int ); /*函数qimozhonghe( ) 的“函数原型”*/

void main(void)

{

int pinshichenji, qimokaoshichenji ;

int qimozhonghechenji;

printf(” 请输入 \” 平时成绩\” 和\” 期末考试成绩\” \n); proga: printf(”平时成绩= ”);

scanf(”%i”,& pi nshichenji);

if (pinshichenji > 100 ?? pinshichenji < 0 )

{ printf(”输入数据超出规定范围,请重新输入~ \n \n);

goto proga;

}

progb: printf(”期末考试成绩= ”);

scanf(”%i”,& qimokaoshichenji );

if (qimokaoshichenji > 100 ?? qimokaoshichenji < 0 )

{ printf(”输入数据超出规定范围,请重新输入~ \n \n);

goto progb;

}

qimozhonghechenji = int qimozhonghe( int pinshichenji, int qimokaoshichenji);

printf(” 期末总评成绩 = %d \n”, qimozhonghechenji);

}

/* C 语言程序设计案例 4.1 */

/*编程:刘伏贵 */

/* 编程日期:2010.7.29*/

/* 程序功能:

课程内容的单元划分—本课程的内容将被划分为以下几个单元:

1. 课程概要介绍

2. 初步了解C 语言程序

3. 了解VC环境并应用之调试C语言程序(4学时)

4. 顺序程序设计与C语言基础

5. 分支程序设计与C语言基础

6. 循环程序设计与C语言基础

7. 数组与C语言程序设计

8. 指针数据初步与C语言程序设计(4学时)

9. 结构数据与C语言程序设计

10. 联合数据概略与C语言程序设计(2学时)

11. 文件数据处理与C语言程序设计

各相关单元的课程安排为:

一、课程概要介绍

(一)教学目的—通过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C程序设计”课程学什么、为什么要学习这样一门课程、怎样才能学好这门课程等,为学生学好这门课程提供引导。考虑到本课程的授课对象是新生,这部分内容还将对如何正确进行大学学习及其与中小学学习间的差异等作简要讨论。

(二)教学重点—本部分的教学重点在于使学生了解:学习本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一门计算机编程语言、掌握基本的程序设计技能、具备开发计算机程序的基本能力;本课程包含两个教学环节—课堂教学环节和实验教学环节;学生基本程序设计技能的养成、开发计算机程序的基本能力的培养应当更为关注实验教学环节;通过课堂教学环节,可使学生系统化

地掌握C语言的基本特性;通过实验教学环节,可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程序设计技能。

二、初步了解C语言程序

(一)教学目的—通过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使学生基于案例对C语言程序建立起初步的了解:一个C语言程序由若干个“程序行”组成;一个C程序行以“回车/换行”字符结束;一个C程序行的内容为C语言的“语句”/“语句”的相对独立构成;一个C程序由一系列的C“语句”按照规定的格式组成;C语言包含三类语句:注释性语句、说明性语句和执行性语句,其主体部分是“执行”性语句,人们学习C语言的语句主要是学习这类语句;C语言的“注释”性语句仅有一条,即“注释语句”,是人们在编程时用来对程序的设计等给出说明,以便人们容易理解一个程序的“责任人”、“程序功能”、“编写时间”、设计构想等,它们是供“人”而非“计算机”阅读的;C语言的“说明”性语句被用来指出将要出现在程序中稍后部分的一些“单词”的特性,由此使得计算机系统可以“无二义”地“理解”程序、正确地执行相应处理,同时也为计算机系统发现程序中可能存在的错误(主要是形式错误)提供支持;C语言的“执行”性语句被用来要求计算机系统“执行”某项规定的操作,例如从键盘上输入一个/几个数据、将某个/几个数据显示/打印出来、进行某项“计算”并将结果保存到存储器中一个确定的“位置”等

(二)

三、了解VC环境并应用之调试C语言程序

本课程包含实验教学环节,该教学环节将基于VC++6.0 (简称VC)集成软件开发环境上进行,本部分将简要介绍VC环境并对在该环境下进行C语言程序调试作基础性讨论。

程序开发的目的是要得到一个“可用”的C程序。在确定需要解答的问题后,开发工作在整体上可被划分为两个步骤:

1. 程序设计—这使开发人员得到一个反映了其设计构想的C语言程序

2., 程序调试—使得到的C语言程序可在确定的开发/运行平台上编译–

连接–运行,以确认程序达到了预期的设计目标。由于程序只有通过“运行”才能发挥作用、才能确知程序的设计是否满足了实践的要求,因此,“程序调试”是开发程序不可或缺的环节。当调试发现程序的工作并不如设想的那样、甚至不能正确运行时,需要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正。

鉴于程序调试一方面是开发程序的必要环节;另一方面,调试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虽然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但程序设计中存在缺陷或者疏漏是最为重要的问题,因此,通常把这两项工作综合性地称作“程序设计”。这也就是说,“程序调试”其实是“程序设计”必须包含的一项重要工作。

当一个C语言程序的编制工作完成后,人们就要开始对它进行“程序调试”工作,在VC环境下,相关的工作过程包含以下基本步骤:

1. 将需要进行调试的C程序输入计算机,形成以“.c”为“文件后缀”的“源程序文件”(简称为“C源文件”)—完成这项工作有两种可行途径:

(1)应用Windows操作系统的“记事本”程序输入;

(2)应用VC 屏幕上的“文件”(File)菜单功能。

2. “编译”已形成的“C源文件” —产生“可重定位二进制文件”

3. “连接”已产生/获得的“可重定位二进制文件” —产生“可执行文件”

4. 在VC/Windows下执行“可执行文件”

四、顺序程序设计与C语言基础

这部分将讨论最简单的C程序—“顺序程序”—的程序设计问题。除了讨论“顺序程序设计”这一主题外,本部分还将对C语言的基本数据类型作基础性讨论,对“C预处理器”作简略讨论。同时,本部分还将简要讨论“函数”及其应用。

“顺序程序”—一个程序包含多个语句,如果该程序在计算机上执行时,计算机是顺序执行其所包含的各语句的且各语句都是“简单语句”(即无需检查“条件”的语句),这样的程序就称为“顺序程序”。

在程序设计实践中,以下事实是值得特别关注的:

(1)一个程序在整体上不能被归纳为“顺序程序”,但其中的某个/某些“程序片断”可具有“顺序程序”特征;

(2)一个程序中所包含的“说明性语句”可被认为是“顺序执行”的;

(3)一个程序可被划分为若干个“程序片断”(通常称作“结构”),相当于一篇文章中的“段落”,组成一个计算机程序的这些“段落”(“程序片断”)在现代程序设计技术中通常按照其组成特征分类为“顺序结构”、“分支结构”和“循环结构”三种“结构模式”(一些资料中也分别对应地称其“顺序程序”、“分支程序”和“循环程序”),其中的“顺序结构”(“顺序程序”)是基本的、普遍存在的。

在总体上讲,人们开发计算机程序是为了让计算机能够按照人们的要求对一些确定的“数据”进行所要求的一系列“处理”,由此产生人们的工作、生产或者生活所需的“信息”(因为计算机可以比人工快几个数量级的速度进行“数据处理”,而符合人们要求的“信息”在现代如同石油、电力、物资等一样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资源”)。

五、分支程序设计与C语言基础

本部分主要讨论C语言中的if语句、switch语句及以之为基础的“分支结构”(“分支程序”),讨论将从现实中的相关信息处理需求出发,以相应的程序案例为引导。本部分还将在讨论if结构时讨论C语言的“条件”/“逻辑表达

式”(鉴于课时等诸因素的考虑,课程内容不讨论“条件赋值语句”,留给学生在今后进一步的学习、实践中去深化理解);将在讨论switch结构时对相关的break

语句、“状态”及其描述等作简略讨论。C语言中的“复合语句”和“分程序”也将在讨论if结构时予以简略讨论。

六、循环程序设计与C语言基础

本部分主要讨论C语言中的for语句、while语句、dowhile语句及以之为基础的“循环结构”(“循环程序”),讨论将从现实中的相关信息处理需求出发,以相应的程序案例为引导。出于多方面的考虑(主要是考虑到与教学目标的关联),课程内容将不讨论continue语句。鉴于“顺序结构”、“分支结构”和“循环结构”均已讨论,本部分最后将对“结构程序设计”技术作一基础性讨论。

七、数组与C语言程序设计

本部分主要讨论简单的一维数组,对于多维数组仅简单提及。

八、指针数据初步与C语言程序设计

本部分将对指针数据及其程序设计应用作简要讨论。对于C语言所提供的“指向指针的指针”和“指向函数的指针”等关于“指针”数据的高级话题,课程内容将不予讨论,留待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实践过程中去自行深化。

九、结构数据与C语言程序设计

本部分将对C语言的“结构”数据进行较系统的讨论,这主要是考虑到现代计算机应用中“数据处理系统”应用的实际需要,同时,也考虑了其与本课程之后的“课程设计”与“实训”这两个教学环节的衔接问题。

十、联合数据概略与C语言程序设计

本部分仅通过一个简单的案例对C语言的“联合”数据作概略性的讨论。这主要是考虑到“联合”数据的复杂性、在软件开发实践中的较少应用以及课程的教学目标与授课对象等因素,留待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实践过程中对之自行深化。

十一、文件数据处理与C语言程序设计

本部分将对“顺序文件”和等长记录的“随机文件”及其程序设计处理进行基础性的讨论,使得学生在学完本课程后能够设计相应的C程序以处理常见的“文件”数据。在这里,将讨论多个案例,以求使学生对相关程序设计技术有着较好的把握,这样做也考虑了其与本课程之后的“课程设计”与“实训”这两个教学环节的衔接问题。

C程序设计的“授课计划”

一、课堂教学计划

通过“课堂教学”环节,使学生建立下列知识:

1. 为什么要学习“C程序设计”

2. 课程“C程序设计”学什么

3. 什么是“C语言”,它有哪些基本特性,它与“C程序设计”有着什么样的关联

4. 一个完整的C程序在形式上包含哪些基本组成部分,其与C语言的基本关联是什么

5.

二、实验教学计划

本课程的实验教学时数为 40 学时,2学时/次实验,共20次实验课。按单元安排为:

1. 了解VC环境并应用之调试C语言程序(2学时)

2. 顺序程序设计与C语言基础(2学时)

3. 分支程序设计与C语言基础(4学时)

4. 循环程序设计与C语言基础(4学时)

5. 数组与C语言程序设计(4学时)

6. 指针数据初步与C语言程序设计(2学时)

7. 结构数据与C语言程序设计(6学时)

8. 联合数据概略与C语言程序设计(2学时,含C预处理程序应用)

9. 文件数据处理与C语言程序设计(6学时)

10. C程序综合练习(8学时)

(一) 实验一“了解VC环境并应用之调试C语言程序” (2学时)

1. 教学目的—通过本次实验课,使学生了解:

(1)在Windows 操作系统下如何进入 VC++ 6.0

(2)在VC 的“文件”菜单的“新建”一个“.C”文件(目录:\班号\学号),以准备将一个C程序的程序代码输入计算机中—注意,在此后的实验中,该学生的所有实验程序都放在此目录中,以备教师检查

(3)输入实验用的C程序—学生应当对输入的程序进行仔细检查

(4)编译–连接—使用VC的“编译”/“构建”菜单,将C程序变换为计算机硬件可直接识别与运行的等价的“机器语言”形式的程序(程序保存在“文件后缀”为“.exe”、文件名与C源文件同名的“可执行文件”中)

(5)执行C程序对应的“可执行文件”—使用VC屏幕上的“~”菜单

2. 实验用C程序

(二)实验二“顺序程序设计与C语言基础”(2学时)

1. 教学目的—通过本次实验,使学生在“C语言算术运算基础”和“函数”及其应用两个方面建立起基于实践的基础性把握。进一步的,这可细化为:

(1)通过一些简单的C程序来深化对于C语言的“算术运算符”的理解—这同时也在倡导一种学习C育秧的方法:通过简单的小程序来试验地运用C语言的内容,以求基于实践来理解并把握之(C语言的许多内容,特别是“运算符”、“算符优先级”、“复合算符”、

“条件表达式”等,教师花费大量时间来讲授它们,其效果很差,不如由学生用一些简单程序试一试其特性,这样往往效果要好得多)

(2)通过实验(而不是依赖于课堂教学)建立起对C语言“赋值语句”的深刻理解

(3)了解C函数的定义与调用—在课程内容未讲授到“结构数据”相应内容之前,当实验程序包含多于一个的C函数时,相应的处理策略为:

(a)所有程序都放在一个“源文件”中

(b)被调函数的代码放在前面,主调函数的代码放在后面(如同“变量”的“先定义后使用”的原则一样—暂时将其作为一种规范)

2. 实验用C程序

(三)实验三“分支程序设计与C语言基础”实验(4学时)

1. 本次实验包含两个相对独立的内容:

(1)“if”、“if … else … ”型分支程序实验(2学时)

(2)“switch” 型分支程序实验(2学时)

2.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