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高中作文教学
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心得

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心得在多年的高中语文教学过程,我深刻认识到;要想让学生解决“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这个问题,不仅在于指导他们观察和积累,更重要的是如何引导他们对生活深入的理解,思考和感受。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和所在。
一个成功的语文教师要有意强化学生独立认知活动的作用,并效力扩大这种活动的兴趣,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并帮助他们掌握进行认知活动的方法。
于是我在教学实践中力争做到多思考如何指导学生学习这种方法,力争搞好“教”与今后“不用教”的关系,我注意仿学,钱梦龙先生教学生的“六步自读法”。
认读,品读,审题,发问,质疑,评析的阅读方法,使之从阅读方法上,提高作文水平。
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深感到;文章是客观事物在头脑中的反映,如果学生头脑中缺乏这种“反映”机制,不具备“反映”机制,不具备“反映”能力,那再多的客观景物也只能是过眼烟云。
平常,学生们春游,劳动,集体活动,做了许多有意义的事,但是在写作时结果却难尽人意,写进文章的春化秋实只是一堆僵尸的景观,缺乏内在的神韵,索然无味,如我曾以“春”“夏”“秋”“冬”为题,让学生作文,结果篇篇似曾相识,翻不出新意。
因而,我下了决心,要解决好学生习作“无米下锅”的问题。
我注意引导他们把“米”拿来,为我所有,引导他们自觉主动地分析探索事物本质,并结合自己的知识,经验和体会,触类旁通,使之升华为写作的动机和表现的内容。
但是,如何培养学生的感受能力?我充分地认识到让学生充分认识感受生活的重要性。
文章学基本原理告诉我们:“写好文章首先要解决的是由物到意色认识矛盾,其次是由意到文的表达矛盾。
”纵观古今,古人挥斥风月也好,与花鸟共忧乐也好,不全在风月花鸟有情缘,首因个人感受不同而为之。
“花间蝴蝶成双时”尽是梁祝的忠贞之情;“城春草木深”则是杜甫的国破之悲同是“萧瑟秋风今不是,换了人间”。
时代不同,感受不同,诗的内涵也就不同。
浅谈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体会

高中作文教学的点滴体会

下文艺 演 }, 二演员们婀 娜翩跹 的舞姿 ; 扪下集市 琳 琅满 目 浅 出 , 题 材 _挖 掘 内涵 , 行 艺 术 加 _ 。 给 学 生 足 够 的时 间 从 j 二 进 T 的 繁 华 ; 下 “ 仡 香 里 说 十 年 ” 喜 悦 ; 下 春 L可花 争 艳 的 去思 考 , 清 理 , 感悟 。把 精 粹 沉 淀 , 灵 感 升华 。如 给 学 生 扪 稻 的 拍 1 去 去 让 斗观 ; 1 夏夜流萤 点点的灵动 ,秋风秋 雨愁 煞人” : “ 的凄 凉 , 冬雪 们 听《 渔舟 唱晚》 的音乐 时 , 教师除 了引导学生 欣赏旋 律的优 圣洁九 比的高雅 ; 拍下 清 早喷薄 的晨雾 , 傍晚如 血的残阳 …… 美外 ,还要引导他 们展开想象 的翅膀 ;想 象出一幅生动的画 只要真正投入 自然的怀抱 , 充分利用 眼睛的摄像功能 , 作文会 而 : 斜 阳里 , 光 粼 粼 的 江 而 』 , 民满 载 而 归 的情 景 。 光 在 波 二渔 不 因 生 活 而 美 丽 。 因 此 , 写 《 的 同 学 》 , 干脆 叫 上 几 个 同 想 象精彩的画面 , 在 我 时 我 还鼓励他们 用 自己的语言去想像一 篇作文 ; 学一讲 台让大家观察 。同学们 当场对人物 的外貌 特征给予描 或根 据一些符号去想像 ;或根据 一面段文字去想象 ……有 了 t 学 写 绘 , 样 人 物 的外 貌 特 征 就 个 性 十 足 地 跃 然 纸 上 了 。 引导 他 原 汁 原 咪 的生 活 素 材 , 会 了 丌 拓 创 新 的手 法 , 出 真 情 洋 溢 这 再
高中语文作文教学

浅谈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摘要:新课标提出了新的更高层次的要求。
作为指导者,首先应当树立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阶段性全局观念,既要辩证分析学生通过初中阶段所进行的一系列作文训练而达到的水准,又要用发展的眼光来指导高中语文作文教学。
这就要求无论在指导思想方面,还是在具体实践操作方面,都应有周密的计划性、严密的科学性。
本文就高中作文教学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关键词:高中语文作文引导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素质的重要方面,更是高考考查的重要内容。
但是,长期以来,在作文教学中还存在着严重不均衡现象。
有的教师重视课堂教学而忽视作文教学;在作文教学中,草率命题不加思考,重写作轻批改;脱离实际的盲目指导,单一乏味的精批细改等;更有甚者,将作文教学放任自流,一个学期只写四五篇甚至一篇不写。
这些现象严重影响了学生对作文课的兴趣,致使作文课像在应付差事,学生的写作水平得不到提高。
一、当指挥,帮学生寻到路径高中作文的写作目标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写作水平,逐步提高要求。
高一,侧重训练记叙文,先让学生练习简单的记叙文,再练习复杂的记叙文,记人记叙文与记事记叙文分开训练。
周记就配合记叙文,把训练目标确定为:语言描写、行动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环境描写,同时学习顺叙、倒叙、插叙、设置悬念、层层铺垫、先扬后抑等。
一个一个目标分开练习,逐条到位。
高二,上学期侧重训练议论文,立论、驳论分开练习,周记中适当练习议论性散文,并学习论证结构的总分式、层进式、并列式与对照式。
高三,开始文体自选的材料作文练习,但要求学生注明所写的是什么文体,以强化文体意识,并进行综合技巧训练。
每一次作文,确定一到两个主要训练目标,讲评时就主要针对写作目标进行讲评。
学生有所侧重的练习,教师有所侧重的讲评,从实际操作中来看,效果还是比较理想的。
二、充导游,引学生找到水源首先,引导学生去开掘作文的第一水源--生活。
教师要教会学生以平常的心态投入到貌似平凡的生活中体验真情。
高中作文教学的体会

谈高中作文教学的体会作文难教,这是语文教师最有感受的一点,尤其是在当前愈演愈烈的课程改革中,作文教学就显得更重要了。
《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对作文教学有这样的要求:提倡自由作文,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写作,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
如何做到这一点,在实践中笔者总结了一些看法。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改进作文教学方法在新形势下,语文教师要树立大语文观念,拓开思路,广开门路,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师在教学中要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
针对不同类型的作文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同时要改变过去那种以分析代替写作、以模式代替创新的教学思路。
利用各种现代教学手段。
尽量让学生更形象、更客观地去感受身边的生活,引导学生思考生活,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否定那种向文章套用现成模式而忽视从生活中提炼、取舍、改造的方式,让学生懂得从生活中收集素材,学会按中心组织材料。
当今社会是一个创新的社会,而创新的根本在于思维的开拓。
教师要采取多种方法提供给学生听、说、读、写的机会,鼓励学生说和写。
作文教学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为目的,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并逐渐变学生写作的暂时兴趣为长期兴趣,变要学生写作文为学生自己要写作文。
二、引导学生从社会生活中汲取写作素材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生活有多大,语文就有多大。
学生之所以害怕作文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无话可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导致这种现状的一个根本原因就是学生缺乏对生活、社会的观察和认识。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
观察身边的事物、观察社会的各种现象,将写作走出课堂,走向广阔的社会。
例如在课下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叩问心灵、了解别人、走进社会,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扩展他们的认识视野,为其写作作充分的准备。
这样。
写作教学就摆脱了课堂的“小写作”,走进了语文的“大创作”。
如前段时间我们开展了“寻找成功的足迹”为主题的活动,让学生通过采访身边的人,掌握丰富的材料,思考成功的因素,最后形成传记;翻阅父母的老照片,对父母作一次细致的观察,与父母来一番真诚的交流……这让学生笔下的叙述性散文融入了真情,让口中的朗诵增添了几许感动。
对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几点看法

内蒙古 呼 伦 贝尔 扎兰 屯市 第 二 中学 司 静
培养 高 中学生 听 、说 、读 、写 的语 文综合 能力 ,是 高 中语 文教 学 的首 要任 务 。练就 学生 扎 实 的写作 功夫 ,也 是教 学 中不 断探 索 的一 项重 要课 题 。指导 者 ,在 指导 思想 方面 ,还 是在 具 体实 践 操作 方面 ,都 应 有周 密 的计划 性 、严密 的科 学性 、训 练 力度 的强化 性 , 行 文运 笔 的深 广性及 灵 活性 。 把握练 习 内容 。分块收 集 习作素材 古 人说 “ 无一 物 不可 以人 文 ” , “ 遵 四时 以叹逝 ,瞻 万物 而 思 纷” ,能 收集 并写 出文章 的事 物可 谓浩 如烟 海 ,写作 信息 无 可 限量 。文 章所 反映 的主 旨 ,由于经过 艰 苦 的选材 过程 及思 维 方 面 的沉淀 ,通 过 “ 笼 天地 于形 内 ,挫万 物于 笔端 ” 的人为 创 造 活动 之后 ,如 此无 限量 的写作 信 息 ,却 必然 不 同程 度地受 到不 同 时代基 调 ,阶级 色 彩 ,社会 道 德意识 ,民情 风俗 观念 , 集 个 人而 成 的群体 粗线 条 情感 喜恶 的 规范 和影 响。 这样 ,在 特 定 的 时代 或 时期 ,就 把 无 形 的 写作 信 息无 意 识 地 纳入 或 宽 或 窄 ,或深 或 浅 ,或长 或 短 ,或浓 或淡 ,或 急或 缓 的创作 主渠 道 中。这 些创 作主 流 ,虽 也呈 现 出纵横 交错 ,繁 杂纷 呈 的特 点 , 但一 定 程度 上却 粗 线条 地 、清 晰地 凸现 出 了短期 内不 易变 更 的 题材 集 中意 识 。准 确把 握这 些有 形题 材 ,以此 设置 习作 达 标规 程并 明确达 标原 则 ,在 实践 操作 中使 之具 体 化 ,就 会 减少 作文 教学 中的盲 目性 和 随意 性 ,使 作文 教学 日趋 合理 化 ,制度 化 和 成熟 化 ,体 现 出作文 教学 的科 学 性。 二 、 拟 题 功 底 。增 添 作 品 亮 色 阅卷 中 ,改 卷 人对 没有文 题 的作 文是 深恶 痛绝 的。 而没有 个新 颖 ,别 致 的文题 ,读者 对 于整篇 文 章 ,从 心理 上说 ,一 开 始 就有 一种 慵懒 ,困倦 的情 绪 。文题 拟得 好 ,对 一个 有一定 学 养 ,训 练扎 实 的高 中学 生来 说 ,文章 已成 功 了大半 。 比较 下 面一组 同一题 材不 同文题 的拟定 ,即可看 出一些端 倪 。 题 材 :热爱家 乡 文题 :A戒 的家乡B. 托起 黑 太阳的地 方 同是 写我 的家 乡一 一一 块 产煤 的地 方。两 文都 写煤 矿 工人 为 了家 乡 ,祖 国人 民的 幸福 生 活在 暗无 天 日,充满 险情 的 矿井 中不 辞辛 劳 ,默 默奉 献 的生 活实 况后 ,发 肺腑 之言 而成 文 ,抒 写 了一 曲赞 美煤矿 工人 的颂歌 。但 比较文题 ,B 显然 更胜一 筹 。 如何 拟题 ,使 之更 具 丰富 的美 感 效应 呢? 1 . 抓关 键 句拟定文 章 题 目 有 的文 章 ,在 确 定材 料后 ,文题 的确立 一 时难 以定夺 。而 作 品 中人物 的某 句 话或 作者 直 抒胸 臆 的语言 ,在 文 中有 紧扣 主 题 、画龙 点 睛、深 化主 题 的作 用 ,对 内容而 言颇 具提 纲 挈领 的 核 心效 应 ,便 可适 当考 虑以之 为 文章 题 目。8 o 圭 F 代 中期 , 《 送 你 一 只金凤 凰 》问世 。作 者反 映 的是 随着党 的政策 好转 ,人 民 生 活 日益 富足 的社 会现 实 。作 者把 如 此宏 大 的主题 放在 一件 极 小 的 家庭 生 活矛盾 中来 深 化 。家景 不好 的莲 姑 向狭 隘 自私 的桂 嫂 借 春花牌 自行 车一用 ,在 自行 车 出小毛病 之 后 ,桂嫂 扬言 要 莲 姑赔 偿 损失 费 ;文 中有 莲姑 一句 气话 “ 秋 收 结束 ,我 送你 一 只金 凤凰 。 ”一句 平淡 的话 ,被作 者 别具 匠心 地用 来做 题 目, 却 显 得极 有深 意 ,把党 的正确 领 导下 ,人 民 日渐走 上幸 福之 路 的主题 深刻 反 映出来。 2 . 用材 料来拟 定文题 名家 作 名文 ,离不 开想 象 和联想 两 种心 理活 动过程 。指导 学生 巧 妙运 用联 想 习作 ,是 高 中作文 教学 的 一项重 要 内容 。高 中大 部 分学 生常 写 出因 思路 堵塞 、视 野不 广而 就事 论事 、就 事 写 事 、 写 完 了事 的 文 章 。 这 些 联 想 不 丰 , 味 道 不 足 , 干 巴 ,瘦 弱 的赢 弱体 文章 ,有如 先天 气血 不足 ,后 天有 失调 养 的少 年 , 蔫瘪 而 列丝 毫生 气 。这 是指 导者 的心 头 大忌 。而联 想却 加 强 了 众多 事 物间 的联 系 ,使 众多 事物 抱 紧成 团 ,让 材料 内部 体 现 出的类 比性 及 对 比度 ,我 们 从积 极修 辞 的角 度 ,可 审视 到这 种类 比性 及对 比度给 文章带 来 浓厚 的和 强 烈的 美感效 应 。如余 秋雨 《 腊 梅 》这 篇散 文 ,文 中体现 了某 医 院护 士小姐 们 凭着 高 尚的敬业 精 神 , 以极 富 生活 情趣 的具体 活 动一 一 雨 中护 花 ,雪 夜护 花 ,雪 地数 花等 感 人至 深 的情 节 ,拨 开了 弥漫在 众 多身 患 绝症 的病人 心灵 天空 上 的厚 实 阴云 ,使 他 们在 朵朵含 笑 绽放 的 腊 梅花 下 重新激 起 了对 生命 的强 烈渴 求 。最后 全都 病愈 出院 。 文 章具 有 较强 的艺术 感 染力 的原 因之 一 ,就是 把基 础 材料 ( 病 人 在护 士 小姐 的精 心护 理下 病愈 出 院 )与 联想 材 料 (梅花不 屈 从 于 恶势 力 ,与风雪 相 抗争 的高洁 可喜 之性 情 ),通 过联想 结 合 在一 起 ,紧 扣住 材料 之 间 的类 比性 ,围绕联 想 材料 来 拟定 文 题 。这样 拟题 ,从 内容 上讲 ,可 以加重 加 厚作 品 内涵 ,使主 题 得 以较大 幅度 的 凸现 ;从修 辞角度 上说 ,这 种具 有类 比性材 料 的反 复叠 加 ,本 质上 对 主题 就有鲜 明的强 调作 用 。此 类 文题 的 设置 ,因为 它在 形式 上 隐含 了基础 材料 ,读 者 对文章 的内容 及 主 旨的把 握 就带 有较 大 的模 糊性 。也正 是 这种 模糊性 ,使文 题 本 身 具有 较大 信 息 张 力 的 同 时也 为读 者 了 解 全 文 主 旨设 下 悬 念 。而从 读 者欣 赏作 品 的角 度来说 ,其 思 维过 程 为 :文题一 一 联 想材料 —— 基 础材 料— — 主题 。这一 过 程与 作 者的 创作思 维 过 程恰好 相反 。作者 看 到文 题后 ,最 先关 注 的是 联想 材料 、基 础 材料 ,进而 涉及基 础 材料 ;读 者在 对文 题 、联 想材 料 、基 础 材 料进 行 分析感 悟之 后 ,才 能 叩响 文章主 题 之 门。也 就是说 , 读 者思 维 过程要 历 经一 段漫 长 曲折 的路途 。从 这 个意 义上说 , 围绕 联 想 材 料 拟 定文 题 ,可 以使 主 题得 到 深 化 ,增 添 作 品 亮 色。 三、转 未知 入已知 领域 .娴熟 运笔 前 文 强调 了平时 收 集素材 的 重要性 ,并 提 出成块 状 收集 整 理素 材 的方法 ,形成 有形 的 战时军 需 。但 由于 近几年 高 考命 题
高中作文教学的几点体会

廖 永 龙
水平的重要手段 ,把课外的写作看作是辅助手段;对课内作 文花时间多 ,用心多 ,精心计划 ,精心批改 ,而对课外作 文,则任其 自由发展 。我对这种做法是持反对态度的。因为 课 内作文 虽然对 于培 养学 生在 规定 的时 间 内按 照一定 的要 求 作文的能力很有效 ,从应试这个角度讲 ,不失为一条可行 的 路子 ,但 学生在 整个 写作 过程 中始终 是被 动 的 ,思想 受 到 限 制 ,思维受 到 限制 ,因而 很难 有佳作 出现 。况 且高 中作 文教 学不仅仅是为了应付高考 ,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生在 课 外将 自己一 时 的感 悟 , 点 滴 随 想用 语 言 文 字 的形 式 再 现 出来 , 既 能使 学 生感 到 有 内容 可 写, 又能 提 高他 们 的写 作 水 平 。事实证 明, 学 生 的 课 外 习作 中 往 往 比课 内 作 文 质 量 更 高, 内容更充 实 。
二 、注重课 外素 材 的积 累 首先努力丰富学生课外作文的内容, 我经常通过 自己的写 作实践引导他们学会从 日常生活 中发现写作的触发点, 关注
国 内外焦点 问题 , 从 生活 中找素材 , 提醒他们要特别关 注 自 己, 要 以敏 感 的心 去体 察 生 活 中的 每一 个 微小 的变化 , 更 要 对 自己内心的微妙变化时时刻刻予以关注, 因为文章都是心灵 的产 物 。而这 些 在 课 内作 文 中不 可能 都 一 一 涉及 到 , 引 导 学
三、 注重锤 炼作 文语 言
动笔写作前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方式 的总体设计。它是作文 过 程 中的一 种创 造性 的复 杂 的思维活 动 。具体 来是说 文 章构 思 就是 对 映在头 脑 中的材料 作进 一步 的扩 充 、延伸 、分 解 、 组 装, 使之有 序化 最优 化 。 如有学生在写 《 我的妈妈 》时, 巧妙地运用了对 比的写作 手法, 把妈 妈 5 年 来 为这个 家 日夜 操 劳的变 化 写 了 出来 。他这 样 写5 年前 的妈 妈:“ 那 时妈妈 在一 家公 司做 文员 , 每 天打 扮得 漂漂 亮亮的: 1 . 6 3 米 的个 头 , 圆 圆 的脸 蛋 、披 肩 长 发 , 化 个 淡 妆, 人十分精神。”5 年后 的妈妈则变成: “ 瘦弱的身躯, 瘦削 的脸 成天 露 出疲 惫 的神 情 , 人整 天 忙 个不 停 , 就 像一 个 上 了发 条 的时钟 。 ”我们 先 不 说 这个 作 文 整体 水 平 高 不 高, 单 看 作 者 的 构思 是成 功 的 。 因为这 更 能 反 映出 妈妈 5 年来 为 这个 家 做出的贡献, 同时也表达了孩子对妈妈的爱。 教育家叶圣 陶先生说: “ 文章要 自己改, 学生学会了 自改 的本 领, 才能把 文章写好 。” 《 语文课 程标准 》也 明确要 求: “ 能独立修改 自己的文章, 结合所学语文知识, 多写多改, 养
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体会

主题深刻反映出来。
2 . 2 材 料来 拟定 文题
名 家作名文 ,离不开想象和联想两种心理活动过程。指导学 生巧
妙运用联想习作 , 是 高中作文教学的一项重要 内容 。高中大部分 学生 事 、写完了事的文
1把握练习 内容 古人 说 “ 无 一物不 可以人文 ” , “ 遵 四时以叹逝 ,瞻万物而思 纷” ,能收集并写出文章 的事物可谓浩如娴海 , 写作信息无可限量。 文章所反映的主 旨,由于经过艰苦的选材过程 及思维方面的沉淀 ,通 过 “ 笼天地于形内 , 挫万物于笔端”的人为创造活动之后 ,如此无限 量 的写作信息 ,却必然不同程度地受到不同时代基调 , 阶级色彩 ,社 会道德意识 ,民情风俗 观念 ,集个人而成的群体粗线 条情感喜恶的规 范和影响 。这样 ,在特定的时代或时期 ,就把无形 的写作信息无意识 地纳入或宽或窄 ,或深或浅,或长或短 ,或浓或淡 ,或急或缓的创作 主渠道 中。这些创作主流 , 虽也呈现 出纵横交错 ,繁杂纷呈 的特点 , 但一定程度上却粗线条地 、 清 晰地 凸现 出了短期内不易变更 的题材集 中意识 。准确把握这些有形题材 ,以此设置习作达标规程并 明确达标 原则 ,在实践操作中使之具体化,就会减少作文教学中的盲 目 性和随 意性 ,使作文教学 日趋合理化 ,制度化和成熟化 ,体现出作文教学 的 科学性。 2拟题功底 阅卷 中,改卷人对 没有文题 的作文是深恶痛绝的。而没有一个新 颖, . 别致 的文题 ,读者对于整篇文章 , 从心理 说 ,一开始就有一种 慵懒 ,闲倦 的情绪 。文题拟得好 ,对一个有一定学养 ,训练扎实 的高 中学生来说 , 文章 已成功 了大半。比较 下面一组 同一题材不同文题 的 拟定,即可看出一 端倪 。 题材 :热爱家乡 文题 :A . 我 的家乡 B . 托起黑太阳的地方 同是写我的家乡——一块产煤 的地方 。两文都写煤矿工人为了家 乡,祖国人民的幸福生 活在暗无天 日,充满险情 的矿井 中不辞辛劳 , 默默奉献的生活实况后 , 发肺腑之言而成文 , 抒写 了一 曲赞美煤矿工 人的颂歌 。但比较文题 ,B 显然更胜一筹。如何拟题 , 使之更具丰富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悟高中作文教学
发表时间:2013-07-05T14:34:02.653Z 来源:《教育研究·教研版》2013年6月上供稿作者:王荟琳[导读] 转入新领域,娴熟运笔
王荟琳
培养高中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综合能力,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
重视 “写”在整个语文综合能力构架中的支柱作用,指导学生热爱习作,练就学生扎实的写作功夫,在高考中写出写啥像啥的作品,使之获取较高分值,历来是同行们在教学中不断探索的一项重要课题。
作为指导者,首先应当树立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阶段性全局观念。
既要辩证分析学生通过初中阶段所进行的一系列作文训练而达到的水准,又要用发展的眼光来指导高中语文作文教学;这就要求我们无论在指导思想方面,还是在具体实践操作方面,都应有周密的计划性、严密的科学性、训练力度的强化性,行文运笔的深广性及灵活性。
1 把握内容,收集习作素材
古人说“无一物不可以入文”,“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能收集并写出文章的事物可谓浩如烟海,写作信息无可限量。
文章所反映的主旨,由于经过艰苦的选材过程及思维方面的沉淀,通过“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的人为创造活动之后,如此无限量的写作信息,却必然不同程度地受到不同时代基调,阶级色彩,社会道德意识,民情风俗观念,集个人而成的群体粗线条情感喜恶的规范和影响。
这样,在特定的时代或时期,就把无形的写作信息无意识地纳入或宽或窄,或深或浅,或长或短,或浓或淡,或急或缓的创作主渠道中。
这些创作主流,虽也呈现出纵横交错,繁杂纷呈的特点,但一定程度上却粗线条地、清晰地凸现出了短期内不易变更的题材集中意识。
准确把握这些有形题材,以此设置习作达标规程并明确达标原则,在实践操作中使之具体化,就会减少作文教学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使作文教学日趋合理化,制度化和成熟化,体现出作文教学的科学性。
2 拟题功底,增添作品亮色
2.1 抓关键句,拟定文章题目。
有的文章,在确定材料后,文题的确立一时难以定夺。
而作品中人物的某句话或作者直抒胸臆的语言,在文中有紧扣主题、画龙点睛、深化主题的作用,对内容而言颇具提纲挈领的核心效应,便可适当考虑以之为文章题目。
80 年代中期,《送你一只金凤凰》问世。
作者反映的是随着党的政策好转,人民生活日益富足的社会现实。
作者把如此宏大的主题放在一件极小的家庭生活矛盾中来深化。
家景不好的莲姑向狭隘自私的桂嫂借春花牌自行车一用,在自行车出小毛病之后,桂嫂扬言要莲姑赔偿损失费;文中有莲姑一句气话“秋收结束,我送你一只金凤凰。
”一句平淡的话,被作者别具匠心地用来做题目,却显得极有深意,把党的正确领导下,人民日渐走上幸福之路的主题深刻反映出来。
2.2 以材料来拟定文题。
名家作名文,离不开想象和联想两种心理活动过程。
指导学生巧妙运用联想习作,是高中作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高中大部分学生常写出因思路堵塞、视野不广而就事论事、就事写事、写完了事的文章。
这些联想不丰,味道不足,干巴,瘦弱的羸弱体文章,这是指导者的心头大忌。
而联想却加强了众多事物间的联系,使众多事物抱紧成团,让材料内部体现出较强的类比性及对比度,我们从积极修辞的角度,可审视到这种类比性及对比度给文章带来浓厚的和强烈的美感效应。
如余秋雨《腊梅》这篇散文,文中体现了某医院护士小姐们凭着高尚的敬业精神,以极富生活情趣的具体活动———雨中护花,雪夜护花,雪地数花等感人至深的情节,拨开了弥漫在众多身患绝症的病人心灵天空上的厚实阴云,使他们在朵朵含笑绽放的腊梅花下重新激起了对生命的强烈渴求。
最后全都病愈出院。
文章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的原因之一,就是把基础材料(病人在护士小姐的精心护理下病愈出院)与联想材料(梅花不屈从于恶势力,与风雪相抗争的高洁可喜之性情),通过联想结合在一起,紧扣住材料之间的类比性,围绕联想材料来拟定文题。
这样拟题,从内容上讲,可以加重加厚作品内涵,使主题得以较大幅度的凸现;从修辞角度上说,这种具有类比性材料的反复叠加,本质上对主题就有鲜明的强调作用。
此类文题的设置,因为它在形式上隐含了基础材料,读者对文章的内容及主旨的把握就带有较大的模糊性。
也正是这种模糊性,使文题本身具有较大信息张力的同时也为读者了解全文主旨设下悬念。
而从读者欣赏作品的角度来说,其思维过程为:文题———联想材料———基础材料———主题。
这一过程与作者的创作思维过程恰好相反。
作者看到文题后,最先关注的是联想材料、基础材料,进而涉及基础材料;读者在对文题、联想材料、基础材料进行分析感悟之后,才能叩响文章主题之门。
也就是说,读者思维过程要历经一段漫长曲折的路途。
从这个意义上说,围绕联想材料拟定文题,可以使主题得到深化,增添作品亮色。
3 转入新领域,娴熟运笔
前文强调了平时收集素材的重要性,并提出成块状收集整理素材的方法,形成有形的战时军需。
但由于近几年高考命题走向有远离现实生活热点,命题内容呈现多向化走势的特点,学生往往望题兴叹,无所适从,硬着头皮苦作,其效果不言而喻。
笔者认为,作文命题的形式和内容是无形的,虽然我们加强平时积累,一定程度上让学生形成块状的知识结构体系,但面对几乎没有规律的命题形式和内容,平时的积累就变得格外疲软。
此时,转未知入已领域,娴熟运笔,由“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是作文成功的关键所在。
面对陌生的命题范围,难以下笔,这是现实,也是必然,但我们可在不超出命题范围的情况下巧妙转换拟题,并在文中充斥进我们熟悉的素材,娴熟运笔,写成文章。
作者单位:河南省息县第一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