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要有理有据

议论要有理有据
议论要有理有据

议论要有理有据

【训练目标】:作文训练的重点落在规范的议论文写作上,特别是议论文写作的格式和文体的鲜明特点的引导上,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议论文写作技巧,能完成800字左右的议论文。【训练重点】:

1、能提出正确、新颖、有个人见解和针对性的论点

2、学习选取准确、典型、新鲜、有说服力的论据

【训练模式】:

首先考生必须在作文中一定要体现“亲疏”与“差异”的区别,如果考生所写只是“感情与理智”“情感与判断”等不涉及“亲疏关系”导致“认知差异”内容的,就没有吻合题意。“亲疏”二字可以说是题眼。

另外,从《智子疑邻》的故事明显带有倾向性,即以情感判断事物是错误的,一般学生会否定这种因“感情亲疏”导致的思维模式,如现实中的任人惟亲、以亲疏关系判断一切等等;但应当注意试题中说了一句“但是,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希望求新、想得高分的考生应该肯定“感情亲疏”对认知的积极意义,如“情人眼里出西施”、亲近之情引导审美意识等等。这种立意虽然难度大,但也有很多实证。要让学生在自己的文章中明确

地表露出自己对“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关系呢?“的看法。

3、下面是一篇高考优秀作文,可以说也是一篇规范的议论文:

勿为情所障目

古人云: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在茫茫人世中浮沉的我们,有时总不免对事物产生错误或肤浅的认知,然而有谁想过,蒙蔽我们真实的双眼的,也许就是每个人都具有的“情”呢?

以情障目,不见泰山!

3、文章点评:

本文应该是一篇很规范的议论文,从题目和行文来看:作者提出了明确而又有现实针对性的观点:我们必须做到理智、清醒地对待自己的感情,勿以情障目,勿以亲疏论英雄!围绕着“勿以情障目”作者从反面“以情障目,不见泰山!”和正面“不为情所障,则得有真知灼见。”通过选取典型的事例运用正反对比论证的方式阐述“情近,则信任、亲近;情疏,则怀疑,冷淡。”是错误的,而“必须做到理智、清醒地对待自己的感情,勿以情障目,勿以亲疏论英雄!”才是正确的处理感情亲疏和有正确认知的做法。

作者能够提出如此明确的观点在于对所给的材料有准确的把握和深入的思考。行文所运用的

论据是非常具有说服力的:既有正面的事例——林觉民不为夫妻之情所障;毛泽东不为儿女情所障;彭德怀不为亲属家人情所障;鲁迅能脱出“人情”的枷锁;也有反面的事例——周幽王为情丢失了周朝的大好河山;唐明皇为情所障于是杨国忠无能无德亦可平步青云,唐王朝的衰败也由此而起;吴三桂情动之下开关卖国的劣迹,愤激至死的屈原,惨死风波的岳飞;这些事例形成鲜明的对比,有力地论证了作者的观点,同时作者大量借用和化用“名言警句”和古典诗歌,也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同时体现了作者平时的积累和很强的语言运用和驾御能力,从议论文的“议论要有理有据”的角度来看,本文都是一篇上乘之作,都可以成为我们学习和借鉴的样板。

典型:有代表性和说服力,不是个别特殊情况。不是普通人是名人就更有典型性!

新鲜材料从何而来?一是从生活中积累,二是从阅读中积累(特别是从课本中来!)。

下面举一个选择可靠、典型论据的例子:

论点:专注精神是事业成功的根本。

论据:历史上留下许多事业成功者的佳话。王羲之练书法入了迷,总是情不自禁地用手指画衣襟,久而久之,画破了衣襟。巴尔扎克写《欧也妮.葛朗台》入了迷,对突然进屋的人大叫:“是你害死了他!”至于阿基米德的专注,简直将生死置之度外,罗马士兵的宝剑指向他的鼻尖时他还沉浸在一道几何题的证明之中,当宝剑砍向他的时候,他发自肺腑

的呼喊是“我还没做完”,而不是“快来人啊,救命啊”。

三个材料都典型可靠,从适当的角度切入原材料,并异中求同,点明了材料与所证明论点之间的关系。而且行文高度概括、简洁、衔接自然。

思考题

根据论据选择的标准,从论据与论点内在关系出发,分析下面两则论据的问题出在哪里?

1、有的同学论述“机遇促使成才”的观点时说:“成才要靠机遇,没有机遇不能成才。陈景润若没有被华罗庚发现的机遇,他能成为数学家吗?”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