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反”对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中国光伏产品遭到欧美“双反”相关事件解读 PPT

欧洲方面的事件结果
多轮谈判
2013年8月 双方达成一 致
价格承诺
友好解决
解决方案的具体情况为
限定出口配 额 征收双反税 率 价格承诺
• 我国的企业能够向欧洲出口的 组件配额为7GW/年 • 超出配额的部分征收47.7%— 64.9%不等的双反税率 • 我国企业做出承诺,确保每瓦 不少于0.56欧元的产品价格
过度投资
牺牲环境
产能过剩
除少数几 家,大多 数是低技 术产品 从救星到 灾星 地方政府 动用公共 资源保护
低价扩展
部分存活 困难
5.美国方面的政治因素
2012年时值美国总统大选,这为美国产业界和政界 联手出击中国创造了绝佳时机。奥巴马政府通过对 华发起‚双反‛调查来迎合部分选民遏制中国的意 愿,从而以赢得选票。
解答 :中国企业在国际贸易和国 际投资的过程中应该如何应对贸 易与投资的壁垒?
应对策略
①熟悉资本输入国国内相关法律法令:
大量的投资贸易壁垒来自于多边或者双边协议的违 反,打擦边球等情况。 各国通过国内法规定禁止或者外资进入的领域,外 资进入的申报与审查,外资经营的税收,原材料与产品 的购销,外资的退出等。所以投资企业主动了解资本输
垒的预警机制,加快组织专业人员对技术贸易壁垒的研究力
度,积极收集国内外最新的技术贸易壁垒动态情况,并以此 建立专门的技术贸易壁垒数据库,以便适时做出相应的调整 对策和长久应对相似贸易壁垒。
⑤针对非关税壁垒:
禁止进口、配额管理、进出口许可证管理、通关环节 壁垒、进出口的国家垄断、歧视性政府采购政策、歧 视性国内税费、海关估价、数量型外汇管制、进口押 金管理、技术性贸易壁垒、动植物检验检疫措施、原 产地规则、补贴等。我国企业应该主动遵循WTO组织 的经营活动原则,不断完善各方面的工作,与各国积 极搞好贸易关系以及签订相关贸易协定,熟悉各国的 各类进出口业务管理和规定。
“双反”调查背景下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的对策探讨光伏产业龙头公司

“双反”调查背景下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的对策探讨光伏产业龙头公司上世纪后期,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世界常规能源供应短缺危机日益严重,价格大幅上涨。
根据能源权威机构的分析,按照现在已经探明的化石能源储量以及开采速度来计算,从2021年起,全球石油剩余可采年限为45.7年,天然气剩余可采年限为61.9年,煤炭剩余可采年限为230年。
能源问题制约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各国也无不积极地研发新兴能源。
越来越多的国家把焦点放在了无污染、分布广的太阳能上,发展光伏产业,实施“太阳计划”。
在太阳能领域科技的不断发展的推动下,中国光伏企业自1990年以后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并已形成四川、江苏、河北、江西、广东、内蒙古、宁夏等几个产业聚集区。
然而,我国光伏产业在蓬勃发展的同时,面临着“两头在外”和严峻的贸易保护争端的尴尬局面。
特别是自2021年美国对我国光伏产业展开“双反”调查以来,我国光伏企业的出口订单减少,呈现产能相对过剩、产品价格暴跌、企业利润下降的不利局面。
二、我国光伏产业及“双反”调查1.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现状。
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起步于1958年,直到2021年,产量也只有2MW左右。
进入新世纪,随着欧美太阳能市场需求的急剧放大,给我国光伏产业带来了发展机遇,使我国成为了全球主要的光伏设备及电池生产国和出口国。
仅以太阳能电池产量为例,2021年为50MW,2021年为200MW,2021年为400MW,2021年为1088MW,2021年为2GW,2021年达到4.01GW,2021年高达8GW,连续两年增幅达到100%。
在产业布局上,我国光伏产业已经形成了集聚态势,在长三角、环渤海、珠三角和中西部地区,已经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产业集群,以及无锡尚德、英利绿色能源、赛维LDK和常州天合光能等一些龙头企业。
但是,由于光伏产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尤其是提纯多晶硅技术工艺非常复杂。
目前该项核心技术主要掌握在美国、德国、日本的少数厂商手中,中国光伏产业缺乏核心技术支撑,仍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我国光伏产业遭遇“双反”调查现状及对策

我国光伏产业遭遇“双反”调查现状及对策[提要] 我国光伏产业海外频繁遭遇“双反”打击,出口额急剧下滑,整个行业全面亏损,行业洗牌加速。
在此背景下,我国政府应积极推进政治磋商,解决中欧光伏贸易争端;光伏企业应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提升内在核心竞争力,同时加快拓展国内市场,积极开发国际新兴市场。
关键词:光伏产业;“双反”调查;技术创新一、我国光伏产业遭受“双反”调查现状自2011年10月中旬以来,先是美国“双反”,再是欧盟跟进,最后连与我国光伏产品贸易额只有16亿元的印度也跟着加入了对华光伏产品“双反”的大军。
在美、欧、印三方围堵下,我国光伏产业举步维艰。
2011年10月19日,德国光伏巨头SolarWorld在美分公司联合6家美国光伏企业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和美国商务部提出申诉,要求对中国75家相关企业展开“双反”调查。
2011年10月19日和11月8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和美国商务部相继予以立案调查。
2011年12月2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裁定,从中国进口的晶体硅光伏电池及组件给美国相关产业造成了损害。
根据美国贸易救济政策程序,在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裁决后,美国商务部的”双反”调查将跟进。
2012年3月和5月,美国商务部分别宣布了对中国光伏产业的双反调查初裁结果:对中国输美太阳能电池征收2.9%~4.73%的反补贴税;对中国光伏电池及组件征收高达31.14%~249.96%的反倾销税。
2012年10月10日和11月7日,美国商务部和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分别作出终裁,对进口自中国的太阳能电池产品征收反倾销与反补贴关税;反倾销税率为18.32%~249.96%,反补贴税率为14.78%~15.97%。
同年12月初,美国商务部宣布,自2012年12月7日起对进口自中国的太阳能电池征收双反关税,预计为期五年。
2012年7月24日,SolarWorld公司又向欧盟正式提交申诉请求,称中国光伏企业接受非法补贴和从事倾销。
中国光伏产业遭美双反的原因和应对方法

中国光伏产业遭美“双反”的原因和应对方法一:美国初裁对中国光伏产品征反倾销税最高达250%拉锯了7个月的中国输美光伏产品双反调查,在美国东部时间本周四,也就是北京时间今天凌晨,有了初步裁定结果。
美方初步裁定中国太阳能光伏产品存在倾销行为,并将对这些产品征收30%以上,最高达250%的反倾销税。
这也是迄今为止,我国新能源行业被征收反倾销税最高的一次。
美国东部时间本周四下午,美国商务部初步裁定,中国的太阳能电池板和电池片制造商存在倾销。
因此,将对中国太阳能光伏企业征收31%到250%的惩罚性关税。
这一次的惩罚性关税将会叠加在美国商务部三月份宣布的5%以下的的反补贴税之上。
有专家表示,美国的行为违背了WTO自由贸易的精神,加剧了中美贸易摩擦,在给中国太阳能光伏制造商带来挑战的同时也会让处于美国太阳能产业下游企业的倒闭或陷入营运困境。
此次太阳能光伏产品纠纷起源于去年10月19日,德国太阳能世界工业公司的美国分公司联合其他6家生产商向美国商务部正式提出针对中国光伏产品的“双反”调查申请,美国商务部于去年11月8日正式立案。
此后美国商务部以案件特别复杂为由先后三次推迟初裁结果的发布。
有不少专家认为,美国商务部的此次裁决显然是受到了大选年因素的影响,是奥巴马企图通过强硬的对华贸易政策,来为自己拉选票的“政治秀”。
美国商务部本次关于中国太阳能光伏产品反倾销,以及今年三月对该类产品该补贴的裁决都是初步裁决。
最终的裁决结果预计在今年10月上旬公布。
不过专家表示,处在大选年的背景下,奥巴马政府对于中国贸易不断强硬的态度很难改变,因此预计最后的裁决结果与本次初裁不会有太大出入。
美国商务部光伏反倾销税一经公布,立即引起了资本市场上投资者的恐慌,中国在美上市光伏企业的股价也是应声下跌。
据统计,在美上市的中资太阳能概念股共有11只,今天全线下挫,无一幸免。
其中,晶澳太阳能跌幅最大,达15.32%;英利绿色能源跌13.04%,晶科能源跌10.9%,大全新能源、天合光能、昱辉阳光、阿特斯太阳能、赛维LDK、韩华新能源、尚德电力跌幅均超5%,中电光伏下跌4.38%。
2021欧美“双反”政策下我国光伏产业应对策略范文3

2021欧美“双反”政策下我国光伏产业应对策略范文 摘要 受金融危机和随后的主权债务危机的影响,2011年下半年全球光伏市场增速开始逐渐放缓,供需失衡造成了全球光伏产业内众多企业的经营困境以及破产倒闭的频繁发生.而欧美国家部分企业把问题归咎于中国出口的光伏产品存在大量的倾销和补贴行为,先后对中国光伏产品采取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美国在经过"双反"调查后,于2012年11月作出终裁,对于进口的中国相关光伏产品征收14.78%-15. 97%的反补贴税和18. 32%-249. 96%反倾销税.2013年6月6日,欧盟委员会也对外宣布将对进口的中国相关光伏产品征收临时性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 市场供需失衡加上欧美的"双反"措施的不利影响,2012年中国光伏产业的出口出现35%的大幅下滑,光伏企业的经营亏损持续扩大,行业内破产风险加剧.如何应对欧美光伏"双反"带来的贸易抑制和产业冲击是当前相关政府部门和行业监管者亟需解决的问题. 针对欧美光伏"双反"这一国际贸易中最新出现的问题,本文主要对国际贸易中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对于进口国和出口国的理论经济效应、欧美光伏"双反"对中国和欧美各自经济和相关产业带来的经济影响、国内光伏产业遭受欧美光伏"双反"的内在原因以及如何应对"双反"的建议和对策进行详细的研究和分析. 本文首先利用供需理论和国际贸易理论分析研究"双反"对出口国和进口国的经济影响进行分析,主要包括出口国的贸易限制效应、贸易偏转效应、贸易抑制效应和响应式反倾销四个方面以及进口国的贸易保护效应、产品价格价格效应和产业关联效应三种情况;接着简单描述了欧美光伏"双反"案情的发展路径并讨论了"双反"的合理性问题,再利用中国和欧美的光伏贸易数据以及企业经营数据等信息,基于之前的理论效应研究详细分析了光伏"双反"对中国和欧美双方产生的经济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利用产业生命周期理论、产业链价值理论、产业链分布以及基于GEM模型的层次分析法,从产业链结构、产业竞争力和产业发展环境三个角度,进一步探究国内光伏产业遭受欧美光伏"双反"的内在原因;根据之前研究结果,本文又从企业的经营角度和政府的长期规划发展的角度提出应对"双反"危机和促进产业合理有序发展的对策和建议以作借鉴参考. 最后,本文对所论述的内容进行了归纳总结,认为欧美光伏"双反"是双输的结果,不仅会对中国的光伏贸易出口产生严重的冲击,欧美光伏产业的上游和下游也会因为产业关联效应而受到损害;而国内光伏产业遭受欧美光伏"双反"的内在原因主要是光伏产业链的结构和分布不合理,归根结底是光伏产业的缺少长期有效的激励和监管政策;因此,对于眼下的欧美"双反"危机,国内需要企业和政府两个方面着手,强调企业经营模式的转变和核心技术能力的提高以及政府有效的长期产业规划、市场培育和监管政策的推行. 关键词:光伏;"双反";经济效应;产业链 Abstract Dueto the influence of the 2008 financial crisis and subsequent sovereign debtcrisis, in the second half of 2011, growth of photovoltaic industry began to slow down,and the imbalance of supply and demand caused many enterprises' in the photovoltaicindustry operation difficulties andfrequent collapses. However, some companies inEU and the United States blamed the condition on China's exports of photovoltaicproducts in which there are a lot of dumping and subsidies. After anti-dumping andcountervailing duty survey, the United States, in November 2012 made a finaldecision that it will impose countervailing duties of 14.78%-15.97% and 18.32%-249.96% anti-dumping duties on the imports of Chinese photovoltaic products. OnJune 6,2013, the EU commission also announced temporary anti-dumping duties andcountervailing duties will be imposed on the imported photovoltaic products fromChina. Dueto supply and demand imbalance in the market and the negative impact ofthe anti-dumping and countervailing measures by EU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2012China's photovoltaic industry exports fell sharply 35%, photovoltaic enterprise'soperating losses continue to expand, bankruptcy riskintensified in the industry. Howto deal with the trade restrain andindustry impact brought about by the anti-dumpingand countervailing measures is the current issue that relevant government departmentsand industry regulators need to solve. Tothe latest problem in international trade of the anti-dumping andcountervailing measures by EU and the United States, this article mainly makes andetailed analysis and research on the theoretical economic impact resulted from theanti-dumping and countervailing measures, the actual impact on economics andrelevant industries in China and EU and the United States of the anti-dumping andcountervailing measures, the internal causes of domestic photovoltaic industrysuffering from anti-dumping and countervailing measures by EU and the UnitedStates and the sugges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about how to effectively cope withthe anti-dumping and countervailing crisis and promote the healthy and orderlydevelopment of domestic PV industry. Thisarticle first uses the theory of supply and demand andinternational tradetheory to analyze economic impact on the import and export sides of anti-dumpingand countervailing measures, mainly including the trade restrictions effect, tradedeflection effect,and trade inhibition effect and responsive anti-dumping on exportingcountry as well as the trade protection effect,the product price effect and industrycorrelation effect on importing country;. And then it simply describes thedevelopment path of the anti-dumping and countervailing measures by EU and theUnited States and discusses the rationality of the case,then with trade data betweenChina and EU, the United States and business data of domestic PV corporations andother information, based on previous theoretical research it analyzes the economicimpact on China, EU and the United States resulted from anti-dumping andcountervailing measures. Then, this article with the theory of industry life cycle, thetheory of industry chain value, industry chain distribution and analytic hierarchyprocess based on the GEM model,and from three point of view of the industrialstructure, industrial competitivenessand industry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furtherexplores the internal causes of domestic photovoltaic industry suffering fromanti-dumping and countervailing measures by EU and the United States. According tothe previous research results, it put forwards countei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reference to deal with anti-dumping and countervailing crisis and promote areasonable and orderly development of domestic PV indust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enterprise operation and government's long-term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Last,this article makes summary for the previous research and analysis, thinkthat it is a double-lose results of the anti-dumping andcountervailing measures by EUand the United States which will not only lead to a serious impact on China's PVexports, but also harm the upstream and downstream of photovoltaic industry in EUand the United States because of industry correlation effect. And the internal causes ofthe domestic photovoltaic industry suffering from the anti-dumping andcountervailing measures by EU and the United States mainly attributes to theunreasonable structure and distribution of photovoltaic industry chain, a lack oflong-term incentive and regulatory policies in photovoltaic industry. Therefore, forthe current crisis of the anti-dumping and countervailing measures by EU and theUnited States, it is need to focus two aspects of enterprises and government,emphasizes the transformation of enterprise management mode and the improvementof core technical ability, the government's effective long-term industry planning,market cultivation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regulatory policies. KeyWords: photovoltaics anti-dumping and countervailing economic impactindustry chain 目录 第一章引言 第一节研究背景和意义 -、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主要概念和研究范围的界定说明 一、光伏产业 二、反倾销和反补贴 三、研究范围 第三节相关文献综述 -、反倾销的经济效应研究 二、反补贴的经济效应研究 第四节研究方法和框架 一、研究方法 二、研面架 第二章"双反"的经济效应分析 第一节出口国的经济效应分析 一、贸易限制效应 二、贸易偏转效应 三、贸易抑制效应 四、响应式反倾销 第二节进口国的经济效应分析 -、价格效应 二、贸易保护效应 三、消费效应 四、税收效应 五、产业关联效应 第三节小结 第三章欧美对我国光伏"双反"的影响 第一节欧美对我国光伏"双反"的概况 一、欧美对我国光伏"双反"的背景 二、欧美对华光伏"双反"的进展情况 三、欧美对华光伏"双反"的合理性分析 第二节光伏"双反"对中国的经济影响 一、贸易限制效应 二、贸易偏转效应 三、贸易抑制效应 四、响应式反倾销 第三节光伏"双反"对欧美的经济影响 一、贸易保护效应 二、产品价格效应 三、产业关联效应 第四节小结 第四章国内光伏产业遭受欧美"双反"的内在原因 第一节光伏产业链结构不合理 一、产业生命周期分析 二、光伏产业布局分啊析 三、产业链价值分析 第二节光伏产业竞争力不足 一、基于GEM模型的评价指标选取 二、光伏产业竞争力的AHP评估分析 第三节光伏产业发展环境的不完善 一、光伏产业发展战略不系统 二、光伏产业扶持政策不健全 三、光伏产业监管体系不明晰 第四节小结 第五章国内应对"双反"的对策和建议 第一节企业角度的对策 一、合理规避"双反" 二、开拓新兴市场 三、转变商业模式 四、提高产业核心技术 第二节政府角度的建议 一、加强政府磋商 二、加大行业监管力度,促进产业链结构调整 三、推动专业化生产和产业联合 四、扩大国内光伏市场 第三节小结 第六章结论 第一节主要研究结论 第二节研究的局限性。
欧美“双反”对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影响

欧美“双反”对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影响2019-08-03摘要:近⼏年,作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光伏企业却屡遭欧美的“双反”调查。
因此本⽂分析了欧美对我国光伏产业进⾏“双反”调查的原因及产⽣的影响,最后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以促进我国光伏产业乃⾄整个新能源产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光伏产业;欧美“双反”在过去的⼏年⾥,我国见证了光伏产业的迅速发展。
但是⾃2011年光伏产业辉煌不再,多次遭到国际市场各国家贸易保护的影响。
各国家对我国光伏企业实施经济制裁,涉及⾦额巨⼤,影响⼴泛。
我国光伏产业发展⾯临空前危机。
⼀、欧美对我国进⾏的“双反”措施概述2011年10⽉19⽇,由德国Solar World美国分公司Industries America Inc. 发起并联合了其它6家相对较⼩的公司,向美国商务部和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提出申请,希望美国政府⽴即进⾏反倾销、反补贴的调查。
次年10⽉10⽇,美国商务部对中国光伏产业做出最终裁决,将对中国的光伏企业征收18.32%—249.96%的反倾销税,同时征收14.78%—15.97%的反补贴税。
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也于11⽉8⽇做出终裁,认为从中国进⼝的晶硅电池、组件对美国相关产业造成了实质性的损害,将对其征收反倾销和反补贴税。
在美国的带领下,欧盟的贸易制裁也来了。
2012年9⽉25⽇,德国Solar World怂恿欧洲⾏业协会向欧盟委员会提出申诉,认为欧洲市场的光伏产品价格低于成本,存在倾销⾏为,且企业获得过多的政府补贴。
随后欧盟正式⽴案调查,并于8⽉27⽇披露终裁结果,反倾销和反补贴的合并税率为33.7%—64.9%。
⼆、欧美对我国光伏产业实⾏“双反”的原因分析:1. 我国光伏产品的出⼝规模⼤幅攀升我国光伏产业具有过度依赖国外市场的特点。
我国光伏产品出⼝额中欧美占⽐⼏乎达到了80%之多。
从上表可以看出,2011年11⽉美国国内光伏企业提起“双反”申诉前,中国出⼝美国的太阳能光伏电池⼤幅增长。
中国应对“双反”调查的对策建议

中国应对“双反”调查的对策建议一 统筹规划 加强国内光伏产业的整合困境亦是机会 危机亦是挑战。
在“双反”的压力下 如果光伏行业能够转变发展思路 实现产业升级 为整个行业寻求一条新的生机 从长远来看 又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光伏产业一路蓬勃发展 即使在全球金融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环境下 光伏行业仍然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业内人士初步估计 在2009年至2010年期间新增的产业投资预计超过1500亿人民币 并且现在仍然有很多地方将光伏产业作为重点发展对象。
据悉 2008年 中国的光伏企业还不到100家 不到四年的时间 现在至少有500多家。
2011年全球对光伏组件的需求量是20GW 而仅中国市场的光伏组件就达到35GW。
由此可见 我国光伏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数目众多 产能严重过剩 这必将会引起资源浪费 环境污染 甚至行业间恶性竞争。
因此 统筹规划 进行行业整合已迫在眉睫。
首先 在政府的引导下 以市场为主导加快推进跨地区、跨行业的兼并重组 支持有条件、有实力的企业并购落后企业和困难企业 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产业生产集中度。
重点扶持产业链完备、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知名度的骨干企业做优做强。
坚决淘汰落后产能、高消耗、重污染的劣势企业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促进资源高效配置和优化 其次 对各优势企业自身而言 也应注重强强联合 分工合作。
各自发挥自己的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 建立集产品研发、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产品加工制造、产品销售和售后服务等为一体的产业体系。
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光伏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促进光伏行业良性发展。
二 调整光伏产品市场布局 重点扩大国内消费市场从光伏产业发展之初 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原材料和市场都是“两头在外” 即产品的原材料来源和产成品的销售大部分处于国外市场 特别是国内产能销量大部分依赖国外市场。
而根据现在的市场形势来看 欧美市场光伏产品需求缩减已经是不可回避的事实 我们必须为目前过剩的产能和未来光伏产品的发展寻求新的出路。
“双反”调查背景下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的对策探讨

上世 纪后期 , 随着全 球经济 的发展, 世界常规 能源供 应短 2 1 年 , 0 1 从多晶硅 原材料 、 硅片到太 阳能 电池 片、 光伏组件 的价
缺危机 日益严重 , 价格大幅上涨。根据能源权威机构的分析, 按 格都 出现 了大幅 的下滑 ,国内光伏企业普遍 出现亏损 的现象 , 照现在 已经探 明的化石 能源储量 以及开采速度来计算 , 2 1 整个产业进入“ 从 00 寒冬 ” 时期。
随着 欧美 太阳能市场需求的急剧 放大, 给我 国光伏产 业带来 了
3 双反 ” .“ 对我 国光伏企业的影响 。() 1光伏产品市场竞争
发展机遇 , 使我 国成为 了全球主要 的光伏设备及 电池 生产 国和 力下降 , 进而影 响企业的盈利和发展 。自去年 以来 , 国光伏企 我 出口国。仅 以太阳能电池产量为例 ,0 4年为 5M ,0 5年为 业遭遇 了欧洲市 场低迷 、 20 0W 2 0 价格下滑 的残酷考验 , 根据我 国各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双反”对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摘要:近些年来,我国光伏产业迅猛发展并占据了相当一部分的海外市场。
与此同时,以美国为主的一些国家提出对我国光伏产业进行“双反”调查,这会对我国光伏产业带来很大的损失。
本文详细分析了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现状、“双反”带来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关键词:光伏产业;“双反”调查;影响;应对措施一、“双反”及我国光伏产业发展背景
(一)“双反”及“双反”调查的概念
“双反”是“反倾销税”与“反补贴税”的统称。
1、倾销与反倾销
倾销是指在正常贸易中,某个国家的出口经营者以低于国内相同产品的正常价格或平均价格甚至成本价格,将产品销售到别国市场,以击败竞争对手、抢夺市场,是不正当贸易手段。
反倾销是指对国外某种倾销商品采取的抵制措施,除对国外倾销商品征收一般进口税外,还会增收被称作“反倾销税”的附加税,使得国外这种商品不能在本国市场廉价出售。
2、补贴与反补贴
补贴是指产品出口国的政府或其国内的某些公共机构为产品出口商提供价格支持或者任何形式的财政资助。
反补贴是指,如果某一产品出口国对其要出口的产品给予财政资金上的或者公共性质的经济补贴,那么另一成员方对该产品采取限制进口的措施,包括承诺征收反补贴税以及一些临时措施。
“双反”调查是指同时对来自某一个或一些国家的某种产品进行反补贴以及反倾销的“双反”调查。
当产品在接受其出口国政府的补贴或者以“倾销价”进入某个国家的国内市场,并对该进口国国内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造成事实上的损害或者实质性威胁的情况下,世界贸易组织(WTO)会依据相关准则允许其成员国运用反倾销和反补贴等措施,借以恢复公平的国际贸易环境和正常的进出口秩序,保护其成员国国内相关产业的合法利益。
(二)我国光伏产业
1、什么是光伏产业
利用光伏效应,使太阳光照射到硅材料上从而产生电流直接进行发电,是最佳地利用太阳能的方式。
光伏产业是指,以开发应用硅材料而形成的产业链,包括太阳能电池及其组件的生产、高纯多晶硅原材料的生产以及相关设备的生产制造等。
2、光伏产业的优势
(1)首先,太阳能资源是永不枯竭的能源。
(2)相对风电站和水电站来说,太阳能的采集对地理位置的要求较低,且太阳能发电站的建立需要的成本和时间比二者都低。
(3)太阳能产业适用范围广,即使是一般的家庭也可以利用太阳能发电,如现在被普遍采用的太阳能热水器等。
(4)太阳能清洁、安全、可靠,被认为是最理想的绿色能源。
并且,相对水电、风电、核电来说,太阳能发电几乎没有任何污染。
现在,太阳能的开发利用成为世界发达国家能源革命的主要内容并进行了长
期规划,太阳能光伏技术迅速发展,光伏产业成为继IT、微电产业后又一爆发式发展产业。
3、我国光伏产业的现状及发展
我国的太阳能资源分布较均匀,国土光照充沛。
目前,中国被公认为是世界上经济崛起和发展最为迅速的经济体,我国已经形成了较完整的太阳能光伏产业链。
在我国的中西部地区、长三角、珠三角及环渤海等地区形成了特色不同的产业集群,并涌现了一批国内外知名光伏企业。
(1)我国光伏产业的潜在优势
中国历来有着丰富的太阳能资源。
在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面积达到108万平方公里,光照资源丰富。
此外,我国北方及沿海等许多地区的年日照量均高于2000小时,尤其是海南地区高达2400小时以上。
我国所具备的地理条件为光伏发电技术的广泛应用提供了良好的地理条件和资源来源。
最近几年,由于受到欧美国家巨大的市场需求的拉动,我国的太阳能光伏产业得以迅猛发展,增长速度达到每年增长40%以上,带动多晶硅制造企业的发展,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太阳能电池生产大国之一。
我国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国内外光伏产业产品制造成本的下降,促进光伏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应用。
有关资料显示,在1978年,一套太阳能光伏组件高达78美元/瓦,但到2010年时降到2美元/瓦以下。
此外,在我国政府的技术和资金的大力支持下,我国不断提高了光伏设备和原辅材料的国有化程度,并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
之前由发达国家垄断的多晶硅提纯技术通过我国的自行研发也已取得了重大突破,我国的光伏产品不仅价格低廉而且技术先进。
(2)我国光伏产业的海外市场
目前,由于全球能源短缺以及气候变化,国际上对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投资日益加大。
此外,美国颁布的新能源政策为我国的太阳能光伏企业提供了发展良机,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成为光伏电池的原始设备制造厂,并希望借此机会壮大自己的实力。
我国正逐渐成为国外光伏产业的生产基地。
我国的光伏产业崛起速度迅猛,但95%的市场分布在国外,绝大多数产品出口到外国市场,在国内应用有限。
2006年,我国太阳能电池的产量赶超美国,成为日本、德国后第三大生产国。
(3)我国光伏产业存在的隐患
虽然我国的光伏产业发展规模很大,但是,由于多晶硅提纯技术被国外大企业垄断,我国光伏产业的技术及其应用仍处在世界下游水平。
我国国内光伏电池的生产成本比一般发电的成本高出许多,光伏产业尚不能广泛普及。
此外,我国光伏产业的产业链的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使得整个产业的整体综合技术偏薄弱。
另外,由于国内的太阳能电池的应用市场规模小,太阳能光伏产业过度依赖出口。
这种发展模式会带来很大的行业风险,容易受到国际需求量和国际政策变化的影响。
如,2008年的金融危机及今年的欧盟经济危机,西方国家对光电产品的价格补贴进行了大规模削减,导致我国国内光伏企业的大量倒闭。
二、“双反”对我国光伏产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