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2017年中国全国-统计数据

2008-2017年中国全国-统计数据

2008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

下载说明:请下载该文档,下载完成后,请输入链接直接下载。百度云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7a17323807.html,/s/1hq1QJM8 (由于文库上传不了统计年鉴的格式,请见谅!) 备注:每一个年份需要下载一次。(根据国家发布的版本,2008年及08年以后都有excel 版本和网页版本) 我会根据收到的财富值给您压缩密码。 数据年份: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01年—2013年。 2013年部分内容展示: 6-1 国家主要科技计划中央财政拨款 Appropriation for S&T by Central Government in the Main Programs of S&T 单位:万元(10 000 yuan) 项目Item 200 1 2005 2006 2007 2008 200 9 201 2011 201 2 863计划863 Program 731 53 3986 27.8 6 379 501 444 416. 1 559 200 51 15 00 511 500 5115 00 551 500 基础研究计划Basic Research Program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und 159 835 2701 28 362 014 433 096 535 851 64 26 97 103 810 9 1404 342. 8 170 000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 National Key Basic Research 600 00 1000 00 978 92 129 263 150 415 18 99 76 271 813 3092 44.5 267 819 展计划(973计划) Program of China 国家重大科学研究 National Major Scientific 375 26.9 5 353 18 395 85 70 02 4 128 187 1407 55.5 132 181 计划 Research Program of China 科技支撑计划/科技Key Technologies R&D Program 105 340 1624 40 288 790 542 337 506 556 50 00 00 500 000 5500 00 642 555 攻关计划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统计分析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 来源: 国家统计局 中国总人口达13.397亿人 10年增加7390万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1号)今日发布。此次人口普查登记的全国总人口为1339724852人。比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10年增加7390万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0.57%,比1990年到2000年年均1.07%的长率下降了0.5个百分点。 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标准时间是2010年11月1日零时。所谓人口普查的标准时间,就是规定一个时间点,无论普查员入户登记在哪一天进行,登记的人口及其各种特征都是反映那个时间点上的情况。根据上述规定,不管普查员在哪天进行入户登记,普查对象所申报的都应该是2010年11月1日零时的情况。通过这个标准时间,所有普查员普查登记完成后,经过汇总就可以得到2010年11月1日全国人口的总数和各种人口状况的数据。 以下是数据详情: 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在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目前已圆满完成人口普查任务。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总人口

全国总人口为1370536875人。其中: 普查登记的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3]共1339724852人。 香港特别行政区人口为7097600人。 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口为552300人。 台湾地区人口为23162123人。 二、人口增长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1265825048人相比,十年共增加73899804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率为0.57%。 三、家庭户人口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家庭户[7]401517330户,家庭户人口为1244608395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0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44人减少0.34人。 四、性别构成

2017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3-国内

中国国内科技论文产出状况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Statistical Data of Chinese S&T Papers (3) 2017 中国国内科技论文产出状况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2017年10月31日

2017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

中国国内科技论文产出状况 目录 一、《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收录论文情况-1- 二、国内论文学科分布状况-1- 三、国内论文地区分布状况-2- 四、国内论文的机构分布-2- 五、国际合著情况-3- 六、社会科学领域论文分布情况-4- 七、各地区论文、专利数与R&D经费对照-5- 八、各类机构产出论文的影响-6-

2017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

中国国内科技论文产出状况 - 1 - 一、《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收录论文情况 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是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在1987年建立的, 收录我国各学科重要科技期刊,即“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2016年CSTPCD收录自然科学领域期刊的期刊有2008种,它们共发表我国作者作为第 一作者的论文49.42万篇;收录社会科学领域期刊的期刊有395种,它们共发表我国作者作 为第一作者的论文6.71万篇 二、国内论文学科分布状况 2 农学183770 3 地学153775 4 电子、通信与自动控制120533 5 中医学111388 6 计算技术102686 7 环境科学97571 8 生物学97184 9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76054 10 基础医学68235 2 计算技术29799 3 电子、通信与自动控制25108 4 中医学21727 5 农学21203 6 基础医学17311 7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16100 8 环境科学14922 9 生物学14217 10 地学14068

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成都市数据统计

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成都 市数据统计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成都市数据统计成都市: 全市常住人口:人 户籍人口:人 常住人口家庭户:4547109户 家庭户人口:人 平均每户人口:人 学历: 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程度的人口约:2341572人 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人口约:2353250人 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约:4946832人 具有小学程度的人口约:3407433人 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年龄(全市常住人口中): 0~14岁人口约:1536850人,占% 15~64岁人口约:人,占%

65岁及以上人口约:1364348人,占%高新区: 常住人口:553425人 户籍人口:327193人 常住人口家庭:47938户 家庭户人口:395147人 平均每个家庭户人口:人 青羊区: 常住人口:828140 人 户籍人口:561471人 常住人口家庭:268822户 家庭户人口:684020人 平均每个家庭户人口:人 武侯区: 常住人口:1083806人

户籍人口:812114人 常住人口家庭:304162户家庭户人口:人 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人锦江区: 常住人口:690422人 户籍人口:420705人 常住人口家庭:224578户家庭户人口:588710人 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人金牛区: 常住人口:1200776人 户籍人口:710030人 常住人口家庭:409518户家庭户人口:1052506人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Statistical Data of Chinese S&T Papers 2008 - 1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 2008 自1987年以来,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一直承担着中国科技人员在国内外发表论文数量和影响的统计分析工作,每年定期公布中国科技论文发表趋势和状况。 本统计报告包括我国发表的国际论文数量、国际论文被引用情况、国内发表论文数量、国内论文被引用情况、我国各学科领域论文分布和影响、我国各地区论文分布和影响、我国重要机构论文分布和影响、我国国际合著论文情况、我国高影响科技论文情况和我国科技期刊有关指标的统计分析。 目录 第一部分:中国科技论文概况.................................................................................... - 4 -第二部分:中国国际科技论文产出状况 ..................................................................... - 7 -1.《科学引文索引》(SCI)收录中国论文情况 ........................................................ - 8 - 2. 中国科技论文的国际被引用情况 .............................................................................. - 9 - 3. 《工程索引》(Ei)收录中国论文情况 ................................................................. - 10 - 4.《科学技术会议录》(ISTP)收录中国论文情况 ................................................... - 10 -5.国际科技论文总数 ................................................................................................... - 11 - 6. 美国《医学索引》(Index Medicus/Medline)收录中国论文情况...................... - 12 - 7. 国际合著论文情况 .................................................................................................... - 12 -8.《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收录中国论文情况 ............................................ - 14 -9.国际论文的学科分布 ............................................................................................... - 16 - - 2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一览表

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07年版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目录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一览表) 合计:1723种 计算机应用小型内燃机与摩托车ACTA BIOCHIMICA ET BIOPHYSICA SINICA ACTA MATHEMA TICA SCIENTIA 计算机应用研究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计算机与应用化学心肺血管病杂志ACTA MATHEMA TICA SINICA ENGLISH SERIES ACTA MECHANICA SINICA 计算技术与自动化心理学报 ACTA METALLURGICA SINICA 计算力学学报心血管病进展 ACTA PHARMACOLOGICA SINCA 计算数学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ANALYSIS IN THEORY AND 计算物理心脏杂志APPLICA TIONS ASLAN JOURMAL OF ANDROLOGY 继电器新技术新工艺CELL RESEARCH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新建筑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医学版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CHEMICAL RESEARCH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CHINA OCEAN ENGINEERING 家畜生态学报新疆地质CHINA PARTICUOLOGY 检验医学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建筑材料学报新疆农业科学CHINESE ANNALS OF MA THEMATICS SERIES B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建筑机械新疆石油地质CHINESE JOURNAL OF 建筑机械化新乡医学院学报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 建筑技术新型炭材料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建筑结构信号处理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CHINESE JOURNAL OF 建筑结构学报信息记录材料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建筑科学信息与控制CHINESE JOURNAL OF POL YMER SCIENCE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徐州医学院学报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建筑学报畜牧兽医学报JOURNAL CHINESE PHYSICS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畜牧兽医学报CHINESE PHYSICS LETTERS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畜牧与兽医CHINESE QUARTERLY JOURNAL OF 江苏工业学院学报血栓与止血学MA THEMATICS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循环医学COMMUNICATIONS IN THEORETICAL PHYSICS

我国科技统计数据

中国科技统计数据(2010) 1 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 R&D Expenditure 1-1 全国 R&D 经费支出(2004~2009) Gross Domestic Expenditure on R&D 全国 R&D 经费支出(1999~2009) Gross Domestic Expenditure on R&D 1 冦法

冦法 2 1-2 全国 R&D 经费支出按来源和执行部门分(2009) GERD by source of funds and sector of performance 亿元 100 million yuan 执行部门 Performance sectors 经费来源 Source of funds 合计 Total 企业 Business 研究机构 Research institutes 高等学校 Higher education 其他事业 单位 Others 合计 Total 5802.1 4248.6 995.9 468.2 89.4

全国 R&D 经费支出按来源和执行部门分(2009) GERD by source of funds and by sector of performance 按经费来源分 By source of funds 按执行部门分 By sector of performance 3 冦法

冦法 4 1-3 全国 R&D 经费支出按活动类型分(2009) GERD by type of activity

1-4 高技术产业 R&D 经费支出及其与工业总产值之比(2009) High-technology industry expenditure on R&D and as a percentage of gross industrial output 高技术产业R&D 经费支出及其与工业总产值之比(2009) 5 冦法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人口属性数据)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 一、总人口 全国总人口为1370536875人。其中: 普查登记的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3]共1339724852人。 香港特别行政区人口[4]为7097600人。 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口[5]为552300人。 台湾地区人口[6]为23162123人。 二、人口增长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1265825048人相比,十年共增加73899804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率为0.57%。 三、家庭户人口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家庭户[7]401517330户,家庭户人口为1244608395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0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44人减少0.34人。 四、性别构成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男性人口为686852572人,占51.27%;女性人口为652872280人,占48.73%。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6.74下降为105.20。 五、年龄构成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0-14岁人口为222459737人,占16.60%;15-59岁人口为939616410人,占70.14%;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7648705人,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8831709人,占8.87%。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6.29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的比重上升3.36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9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91个百分点。 六、民族构成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汉族人口为1225932641人,占91.51%;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13792211人,占8.49%。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66537177人,增长5.74%;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7362627人,增长6.92%。 七、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

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成都市数据统计

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成都市数据统计 成都市: 全市常住人口:14047625人 户籍人口:11426985人 常住人口家庭户:4547109户 家庭户人口:12354454人 平均每户人口:2.72人 学历: 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程度的人口约:2341572人 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人口约:2353250人 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约:4946832人 具有小学程度的人口约:3407433人 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年龄(全市常住人口中): 0~14岁人口约:1536850人,占10.94% 15~64岁人口约:11146427人,占79.35% 65岁及以上人口约:1364348人,占9.71% 高新区: 常住人口:553425人

户籍人口:327193人 常住人口家庭:47938户 家庭户人口:395147人 平均每个家庭户人口:2.67人 青羊区: 常住人口:828140 人 户籍人口:561471人 常住人口家庭:268822户 家庭户人口:684020人 平均每个家庭户人口:2.54人 武侯区: 常住人口:1083806人 户籍人口:812114人 常住人口家庭:304162户 家庭户人口:人 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2.68人 锦江区: 常住人口:690422人 户籍人口:420705人

常住人口家庭:224578户 家庭户人口:588710人 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2.62人 金牛区: 常住人口:1200776人 户籍人口:710030人 常住人口家庭:409518户 家庭户人口:1052506人 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2.57人 成华区: 常住人口:938785人 户籍人口:641275人 常住人口家庭:322754户 家庭户人口:854817人 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2.65人

2020年中国科技地位预测和估计

2020年中国科技地位预测和估计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马峥/俞征鹿/苏成/胡志宇/佟贺丰/秦涛/潘云涛/王 艳/武夷山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0373055) 原载《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年第3期 「内容提要」 文章通过对过去20年世界各国科研投入和产出的数据进行分析,寻找出各国的研发人员、研发经费、科技论文和专利等数据变动的统计规律,并依此对2020年中国的科技地位进行预测和估计。预测结果反映出,2020年中国科技投入将居世界前列;科技产出数量有所增长,但与美国、日本和德国等科技强国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一、引言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要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为确保实现这个目标,科技部提出在21世纪前50年科技发展实现三步走战略。其中第二步是:在2020年前后,跻身世界科技大国行列,形成强大自主创新能力,科技整体水平达到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 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曾介绍过国外学者的一种看法,根据对科技投入、科技产出以及科技对社会的影响来计算,世界各国的科技实力大致分为以下5类:第1类为科技强国,目前只有美国够格,其一国研发经费就占世界研发经费总数的1/3强;第2类为科技大国,如日本、法国、德国、英国等,其中日、德分别是排在世界第2和第3位的科技大国;第3类为中等科技大国,如加拿大、意大利、俄罗斯、荷兰、澳大利亚、西班牙、瑞典、韩国、瑞士、芬兰、挪威、丹麦、比利时、奥地利等,俄罗斯已经由昔日的科技大国沦落为中等科技大国,并有向科技发展中国家继续下滑的趋势;第4类为"科技发展中国家",如印度、中国、巴西等国;第5类为"科技欠发达国家"(或者称"科技弱国"),以大部分非洲国家为代表。 如果按照这个分类方法,我国现在仍处于"科技发展中国家"的地位。经过不到20年的发展,能否跻身科技大国的行列,仍是个有待考证的问题。据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学院(IMD )发布的《国际竞争力报告》(简称《洛桑报告》),最近几年我国的国际科技竞争力是在逐年下降的,这种趋势也给我们实现科技发展三步走的战略带来了难度。 我国的中长期科技规划正在进行中,这次中长期规划期正好与全面建设小康

历年世界各国GDP排名 中国GDP总值、世界排名、人口及外汇储备统计数据

历年世界各国GDP排名中国GDP总值、世界排名、人口及外汇储备统计数据 (一)中国GDP总值、世界排名、人口及外汇储备统计数据 1949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X位:179.56亿美元(50年国家外汇储备:1.57亿美元)人口5.42亿 1952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X位:276亿美元[679亿](外汇储备:1.08亿美元)人口5.75亿 1962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X位:467亿美元[1149.3亿](外汇储备:0.81亿美元)人口6.73亿 1970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13位:916亿美元[2252.7亿](外汇储备:0.88亿美元)人口8.30亿 1978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15位:2683亿美元(国家外汇储备:1.67亿美元)人口9.63亿 1980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7位:3332亿美元(国家外汇储备:-12.96亿美元)人口9.87亿 1990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10位:3638亿美元(国家外汇储备:110.93亿美元)人口11.43亿 1995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7位:6913亿美元(国家外汇储备:735.97亿美元)人口12.11亿 2000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6位:10801亿美元(国家外汇储备:1655.74亿美元)人口12.67亿

2001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6位:11592亿美元(国家外汇储备:2121.65亿美元)人口12.76亿 2002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6位:12371亿美元(国家外汇储备:2864.07亿美元)人口12.85亿 2003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7位:14099亿美元(国家外汇储备:4032.51亿美元)人口12.92亿 2004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6位:19787亿美元(国家外汇储备:6099.32亿美元)人口12.99亿 2005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5位:22564亿美元(国家外汇储备:8189亿美元)人口13.09亿 2006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4位:26448亿美元(国家外汇储备:10663亿美元)人口13.10亿 2007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3位:29330亿美元/预测(汇率按7.8计算)(国家外汇储备:12020亿 (二)历年世界各国GDP排名 1970——2009世界GDP排名1970年世界各国(地区)GDP总值排名(除苏联外,按当时汇率) 01----美国--------1,0255亿美元 02----日本----------2068亿美元 03----西德----------2037亿美元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2015_国际

中国国际科技论文产出状况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 Statistical Data of Chinese S&T Papers 2015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2015年度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 目录 中国国际科技论文产出状况- 1 -一、中国国际科技论文产出状况-2-1.《科学引文索引》(SCI)收录中国论文情况-3-2.中国国际科技论文的被引用情况-4-3.《工程索引》(E I)收录中国论文情况-7-4.《科技会议录引文索引》(CPCI-S)收录中国论文情况-8-5.S COPUS数据库收录中国科技论文情况-9-6.美国《医学索引》(I NDEX M EDICUS/M EDLINE)收录中国论文情况-9-7.国际合著论文情况-10-8.基金或项目资助产出的国际论文-14-9.《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收录中国论文情况-15-10.国际科技论文的学科分布-17-11.国际论文的地区分布-21-12.国际论文作者单位的机构类型分布-22-13.国际高影响力论文情况-24-14.各类机构产出论文的影响-27- 二、表现不俗的中国论文-32- 三、2014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41- 四、专利产出相关统计-43-附件:2014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48-

中国国际科技论文产出状况

- 1 - 中国国际科技论文产出状况 中国国际科技论文产出状况

- 2 - 2015年度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 一、中国国际科技论文产出状况 本统计报告的国际论文数据主要取自国际上颇具影响的文献数据库:《科学引文索引》(SCI) 、《工程索引》(Ei)和《科技会议录引文索引》(CPCI-S,原ISTP)。自2005年起,增加了对美国《医学索引》(MEDLINE)和《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收录论文的统计与分析。2011年起增加了对Scopus数据库的统计。 SCI数据库,收录经过严格遴选的、世界权威的、高影响力的学术期刊,具有独特的引文索引功能,一般认为主要反映基础研究状况。下文中凡未特别注明,”国际论文”即指SCI数据库收录的论文; Ei数据库,较全面地覆盖了工程、应用科学相关研究领域的主要期刊,是全世界最早的工程文摘来源。下文中“Ei论文”指:Ei Compendex数据库收录的期刊论文; CPCI-S数据库汇集了自然科学、医学、农业科学和工程技术等多个领域每年全世界出版的会议文献的80-90%,是期刊论文的重要补充,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科学前沿和最新研究动向; Scopus数据库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的文摘和引文数据库,涵盖由5000多家出版商出版发行的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卫生保健科学、社会科学等方面的21,000多种科技文献; MEDLINE收录文献反映了全球生物医学领域较高水平的研究成果; SSCI收录论文覆盖社会科学领域,在学科交叉和融合日益突显的今天,针对SSCI论文的统计分析对于自然科学与工程研究人员也是很有意义的。

2015年度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7a17323807.html, 2015年度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 作者: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来源:《科学》2016年第06期 2015年度中国科技人员在国内外发表论文数量和引文情况的统计分析工作已完成。国际 论文数据主要采用国际权威检索数据库:科学引文索引(SCI)、工程索引(EI)、科学会议录引文索引(CPCI-S,原ISTP)、《医学索引》(MEDLINE)、《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以及全球最大的文摘和引文数据库Scopus。 国内论文数据采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1987年建立的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该数据库2015年收录2 358种中国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的科技期刊。 卓越科技论文 中国卓越科技论文,由中国科研人员发表在国际、国内的论文共同组成。国际部分提取各学科领域内被引次数超过均值的论文,即在每个学科领域内,按统计年度的论文被引用次数世界均值画一条线,高于均线的论文入选,它们发表后的影响超过其所在学科的一般水平。国内部分选取发表在近5年CSTPCD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上,且论文“累计被引用时序指标”超越本学科期望值的高影响力论文。卓越论文之前称为“表现不俗论文”。 2015年,中国作者为第一作者的论文中卓越论文数为96 262篇,占论文总数的36.3%, 较2014年增加2.4%。卓越国际论文按文献类型分,96%是原创论文,4%是述评类文章。 化学、生物学、临床医学、物理学、材料科学、基础医学、地学、计算技术、环境科学、电子通信等10个学科表现不俗的论文数量最多。动力电气、天文学、能源技术、安全科学技术、化工、环境科学和测绘等7个学科卓越论文达到50%以上。 国际论文发表情况 主要反映基础研究状况的SCI收录中国科技论文29.68万篇,比前一年增加1.4%,占世界总数的16.3%。按论文数排序,我国连续七年排在世界第2位,排在世界前5位的是美国、中国、英国、德国和日本。美国排名第一,论文数量为48.86万篇,占世界份额的26.9%。 反映工程科学研究情况的EI收录期刊论文中,中国论文为21.73万篇,占世界论文总数的32.0%,较2014年提高0.4%,仍居世界第一。排在世界前5位的是中国、美国、德国、日本和印度。 CPCI-S 2015年收录世界重要会议论文46.72万篇,其中中国作者论文7.12万篇,居世界第2位。排在世界前5位的是美国、中国、德国、英国和日本。2015年,中国科技人员共参加了在80个国家(地区)召开的1329个国际会议,我国科技人员发表国际会议论文数最多的

从主要数据看中国科技创新面临的挑战

从主要数据看中国科技创新面临的挑战 过去10年是我国科技创新能力飞速提升的10年,特别是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纲要颁布实施以来,我国整体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在科技资源投入、科研绩效以及科技支撑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科技发展实现了重要跃升。当前,我国科技创新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既要抓住重大的发展机遇,也要应对复杂而严峻的挑战。我们需要认真分析研判,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积极应对挑战,贯彻落实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各项任务。 国家综合创新能力建设进入攻坚阶段,科技投入产出质量有待提升 运用指数评价方法对国家整体创新能力进行综合测度和排位是国际上普遍采用的方法。世界经济论坛《全球竞争力报告》显示,中国的国家创新能力排名由2001年的世界第61位上升至2010年的第29位。欧洲工商管理学院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从2007年起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也显示,2011年中国的排名是第29位。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发布的《国家创新指数2011》报告显示,在占世界研发经费支出98%的40个主要国家中,中国国家创新指数排名已经从2000年的第38位上升至2010年的第20位。上述研究虽结果有所差异,但基本结论一致,即过去10年间,中国的国家整体创新能力迅速增强,与创新型国家的差距正在缩小。 但是,《全球竞争力报告》显示中国的创新能力世界排名由2009年的第28位下降至2010年的第29位;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测算的国家创新指数中国排名在2009年也下降了1位。这种波动说明国家创新能力是在不断变化的,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世界各国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我国更不能松懈。从创新投入看,“十一五”期间我国的R&D/GDP年均提高0.07个百分点,远低于0.13的预期增速;从国际上看,欧盟(15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The key magazine of China technology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出版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又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学科范畴主要为自然科学领域,是目前国内比较公认的科技统计源期刊目录。受科技部委托,权威性名列国内首位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自1987 年开始从事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工作,自行研制了“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并利用该数据库的数据,每年对中国科研产出状况进行各种分类统计和分析,以年度研究报告和新闻发布会的形式定期向社会公布统计分析结果,公开出版《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年度研究报告、《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为政府管理部门和广大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和研究人员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和决策支持。“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选择的期刊称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又称“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的选取经过了严格的同行评议和定量评价,是中国各学科领域中较重要的、能反映本学科发展水平的科技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每年进行遴选和调整。 统计源期刊的选刊标准有17项,它们是:(1)总被引频次;(2)影响因子;(3)年指标;(4)自引率;(5)他引率;(6)普赖斯指数;(7)引用半衰期;(8)被引半衰期;(9)老化系数;(10)来源文献量;(11)参考文献量;(12)平均引用率;(13)平均作者数;(14)地区分布数;(15)机构数;(16)国际论文比;(17)基金论文比.影响因子是指某一刊物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总次数与

该刊前两年发表论文总数的比值.通常,期刊影响因子越大,说明它的学术影响力和作用也越大。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统计局)

统计局:中国人口近13.4亿10年增7390万 2011-04-28 10:37:00 来源: 中国经济网(北京) 有20173人参与手机看新闻 转发到微博(138) 中国经济网北京4月28日讯国家统计局今日发布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数据显示,全国总人口为1339724852人。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390万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0.57%,比1990年到200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1.07%下降0.5个百分点。数据表明,十年来我国人口增长处于低生育水平阶段。以下为公报全文。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1](第1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2011年4月28日 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在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目前已圆满完成人口普查任务。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总人口 全国总人口为1370536875人。其中: 普查登记的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3]共1339724852人。 香港特别行政区人口[4]为7097600人。 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口[5]为552300人。 台湾地区人口[6]为23162123人。 二、人口增长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1265825048人相比,十年共增加73899804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率为0.57%。 三、家庭户人口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家庭户[7]401517330户,家庭户人口为1244608395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0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44人减少0.34人。 四、性别构成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男性人口为686852572人,占51.27%;女性人口为652872280人,占48.73%。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6.74下降为105.20。 五、年龄构成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0-14岁人口为222459737人,占16.60%;15-59岁人口为939616410人,占70.14%;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7648705人,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8831709人,占8.87%。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6.29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的比重上升3.36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9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91个百分点。 六、民族构成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汉族人口为1225932641人,占91.51%;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13792211人,占8.49%。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66537177人,增长5.74%;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7362627人,增长6.92%。 七、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19636790人;具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87985979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519656445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358764003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3611人上升为8930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由11146人上升为14032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由33961人上升为38788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由35701人下降为26779人。

中信所——2016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中国国内科技论文产出状况

中国国內科技论文产出状况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Statistical Data of Chinese S&T Papers (3) 2016 中国国內科技论文产出状况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2016年10月12日

2016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

中国国內科技论文产出状况 目录 一、《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收录论文情况-1- 二、国内论文学科分布状况-1- 三、国内论文地区分布状况-2- 四、国内论文的机构分布-2- 五、国际合著情况-3- 六、社会科学领域论文分布情况-4- 七、各地区论文、专利数与R&D经费对照-5- 八、各类机构产出论文的影响-6-

2016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

- 1 - 中国国內科技论文产出状况 一、《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收录论文情况 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是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在1987年建立的, 收录我国各学科重要科技期刊,即“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2015年CSTPCD收录2358种中国自然科学领域和社会科学领域的科技期刊,它们共发 表以我国作者为第一作者的论文56.95万篇。2015年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 收录中国科技人员与其他国家(地区)作者合著论文5228篇。 二、国内论文学科分布状况 2 农学132123 3 地学100551 4 电子、通讯与自动控制97102 5 计算技术88200 6 中医学84984 7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67599 8 环境66987 9 生物学62455 10 基础医学60551 2 计算技术32145 3 电子、通讯与自动控制26138 4 农学22160 5 中医学20788 6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18225 7 基础医学17952 8 环境科学14785 9 冶金、金属学13987 10 地学13889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1号)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1](第1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2011年4月28日 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在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目前已圆满完成人口普查任务。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总人口 全国总人口为1 370 536 875人。其中: 普查登记的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3]共1 339 724 852人。 香港特别行政区人口[4]为7 097 600人。 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口[5]为552 300人。 台湾地区人口[6]为23 162 123人。 二、人口增长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1 265 825 048人相比,十年共增加73 899 804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率为0.57%。 三、家庭户人口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家庭户[7]401 517 330户,家庭户人口为1 244 608 395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0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44人减少0.34人。 四、性别构成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男性人口为686 852 572人,占51.27%;女性人口为652 872 280人,占48.73%。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6.74下降为105.20。 五、年龄构成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0~14岁人口为222 459 737人,占16.60%;15~59岁人口为939 616 410人,占70.14%;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7 648 705人,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8 831 709人,占8.87%。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6.29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的比重上升3.36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9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91个百分点。 六、民族构成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汉族人口为1 225 932 641人,占91.51%;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13 792 211人,占8.49%。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66 537 177人,增长5.74%;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7 362 627人,增长6.92%。 七、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19 636 790人;具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87 985 979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519 656 445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