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疲劳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

慢性疲劳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
慢性疲劳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

慢性疲劳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针灸学》)石学敏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年)、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中医内科学》(张伯礼、薛博瑜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和《中国推拿百科全书》(骆仲遥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的相关内容及其他相关文献研究。

(1)无明显脏器器质性病变,以虚损性疲劳为主;

(2)多以懈怠、劳倦、失眠健忘等为主要表现;

(3)多伴有脏腑、气血、阴阳亏虚的相关症状。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美国疾病控制中心1994年修订的“慢性疲劳综合征”诊断标准。

(1)通过临床评定的无法解释的持续或反复发作的慢性疲劳,这种疲劳是新发的或者有明确的发病时间,非先天性的,不是由于正在从事的劳动引起的,经过休息不能得到缓解,且患者的职业能力、受教育能力、社交能力及个人生活等各方面较患病前有实质性下降。

(2)下述的症状中同时出现4项或4项以上,且这些症状已经持续存在或反复发作6个月或更长的时间,但不应该早于疲劳:①短期记忆力或集中注意力的明显下降;-6②咽痛;③颈部或腋下淋巴结肿大压痛;④肌肉疼痛;⑤没有红肿的多关节的疼痛;⑥头痛,但其发作类型、方式及严重程度与以前不同;⑦睡眠后不能恢复精力;⑧运动后的疲劳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

(二)证候诊断

1.肝郁脾虚证:神疲乏力,四肢倦怠,不耐劳作,头部及周身窜通不适,抑郁寡欢,悲伤欲哭,或急躁易怒,情绪不宁,注意力不能集中,记忆力减退,胸胁满闷,喜出长气,头晕,低热,睡眠不实,纳食不香,腹部胀满,大便溏软或干稀不调,月经不调。舌胖苔白,脉弦缓无力等。

2.心脾两虚证:精神疲倦,四肢无力,劳则加重,神情忧郁,不耐思虑,思维混乱,注意力不能集中,心悸健忘,胸闷气短,多梦易醒,食欲不振,头晕头痛,身痛肢麻,面色不华。舌质淡,脉细弱等。

3.脾肾阳虚证:精神萎靡,面色苍白,肢软无力,腰膝冷痛,困倦嗜睡,懒言易汗,畏寒肢冷,食少便溏,

或遗精阳痿,性欲减退。舌质淡胖有齿痕,苔白,脉沉迟无力等。

4.肝肾阴虚证:形体虚弱,神疲无力,腰膝足跟酸痛,潮热盗汗,头晕头痛,耳鸣眼涩,心烦易怒,失眠健忘,口干咽痛,午后颧红,大便干结,遗精早泄,月经不调。舌红,少苔或无苔,脉弦细数等。

二、治疗方法

(一)推拿治疗

1.常规手法操作

头面部:患者取仰卧位,闭目。医者位于患者头侧。以一指禅偏锋推眼眶,分抹面额及头部;按揉百会穴、太阳穴,5分钟左右。

腰背部:患者取俯卧位,腰背部覆盖治疗巾,医者站于一侧,沿两侧膀胱经用滚法上下往返治疗5分钟左右;一指禅推法或按揉法施于肺俞、心俞、脾俞、肝俞、肾俞、命门等穴位;然后用右手食、中二指指腹循督脉经自大椎穴向长强穴轻抹三遍;后行捏脊法在背部膀胱经反复提捏多次,以皮肤略红,稍有温热为度;最后以擦法擦督脉、命门。

腹部:患者仰卧位,医者立于一侧,用手指按揉胸腹部任脉及胃经各约1分钟,然后以腹部为重点,沿顺时针方向揉腹、摩腹约3~5分钟,最后用一指禅推法或拇指点按膻中、中脘、天枢、气海、关元等穴位约5~8分钟。

四肢部:患者分别取仰卧位和俯卧位,覆治疗巾与上、下肢部,医者站于一侧,施滚法于四肢部,以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和足太阳膀胱经为主;配合一指禅推法或按揉法施于曲池、内关、合谷、神门、血海、伏兔、足三里、三阴交、太溪等穴位。

2.脊柱关节调整手法

根据病情需要,对颈、胸、腰骶椎出现小关节紊乱征象的患者,可施以脊柱关节调整推拿技术,尤其要重视枕寰枢、骶髂关节、颈胸交界处的脊柱调整。

(二)针灸治疗

1.针刺:辨证选用百会、印堂、大椎、膻中、气海、关元、内关、神门、血海、足三里、三阴交、行间、太溪等腧穴,气虚明显用温针灸,肝郁加太冲或期门,肾虚加肾俞或命门,脾虚加中脘或脾俞,头痛加太阳或风池等。用补法或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隔日1次。

2.灸法:循经灸督脉及背俞穴,分别选取大椎、至阳、心俞、膈俞、肝俞、脾俞、命门、肾俞等穴,用艾条循经按腧穴位置自上至下分别于各穴施回旋灸至局部皮肤发红,患者觉发热为止,各穴施术3~5分钟,隔日一

次。

3.拔罐疗法:沿背部督脉及膀胱经行拔罐治疗,每次5分钟,可酌情予以走罐及闪罐治疗。

(三)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肝郁脾虚证

治法:健脾益气,调肝解郁

推荐方药:逍遥散加减。柴胡、茯苓、当归、白芍、白术、薄荷、生姜、郁金、川楝子、厚朴、枳壳、甘草等。

中成药:逍遥丸等。

2.心脾两虚证

治法: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推荐方药:八珍汤加减。党参、茯苓、白术、甘草、川芎、当归、白芍、地黄等。

中成药:归脾丸、补中益气丸等。

3.脾肾阳虚证

治法:温中健脾,益肾壮阳。

推荐方药:右归丸加减。熟地黄、制附子、肉桂、山药、白术、山茱萸、菟丝子、鹿角胶、枸杞子、当归、杜仲、炙甘草等。

中成药:右归丸等。

4.肝肾阴虚证

治法:补益肝肾,滋阴清热。

推荐方药:知柏地黄汤加减。熟地、山萸肉、山药、泽泻、茯苓、丹皮、知母、黄柏、龟板、鳖甲、枸杞子等。

中成药:知柏地黄丸等。

(四)运动疗法

适当进行有氧训练,根据个人特性、工作环境和生活习惯选择,如快走、慢跑、骑车、太极拳、导引等。

(五)健康指导

1.披风喊,适寒温,尽量减少伤风感冒。

2.调饮食,戒烟酒,少食辛辣厚味生冷不洁之物。

3.慎起居,适劳逸,松弛有道,适当节制房事。

4.舒情志,少烦忧,积极的心理疏导有利于身体的康复。

三、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

疗效指数(尼莫地平法)=(治疗前临床症状积分–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治疗前临床症状积分×100%临床治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疗效指数≥95%;

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70%≤疗效指数<95%;

有效:临床针状、体征均有所好转,30%≤疗效指数<70%;

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疗效指数<30%。

(二)评价方法

1.评价时点

第一次治疗当天以及治疗14~21天,可选用“慢性疲劳综合征临床症状评分标准”或“疲劳评价量表”等进行评价。

2.评价量表

根据“疲劳评价量表”评价。疲劳量表即FS-14量表,是1992年由英国King’s College Hospital心理医学研究室编制。

评价方法:请仔细阅读每一条目后,根据最适合本人的情况选出“是”或“否”。除第10,13,14个条目为反向记分,即回答“是”记为0分,回答“否”记为1分;其他十一个条目都为正向记分,即回答“是”记为1分,回答“否”记为0分,计算出总分值。总分值越高反映疲劳程度越重。青年人首先要树雄心,立大志,其次就要决心作一个有用的人才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