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下教案

五年级数学下教案
五年级数学下教案

第一单元《图形的运动(二)》教案

第一课时《轴对称图形》

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5页。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在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中,经历确定轴对称图形以及有几条对称轴的过程。

(2)能用折纸等方法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知道简单图形有几条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2.问题解决与数学思考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增强动手实践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生活中对称图案的美,积极参与动手操作活动,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和愉快地学习体验。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难点: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教具学具

教学课件、铅笔、直尺、剪刀、印有平面图形的方格纸、镜子。

教学设计

—、复习引入

1.出示教材第1页的两幅图和课件中补充的图形,让学生一起欣赏各种各样的图案。

2.提问:这些图案漂亮吗?它们有什么特征?

过渡:对于这些轴对称图形,大家已经初步认识过,今天我们再来深入学习这些图形有什么特征和性质。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欣赏各种对称图案,引起对轴对称图形的回忆和对轴对称图形的特征的感性认识。

3.在日常生活中大家还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呢?

(课件出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设计意图:第一个层次是让学生通过感性认识轴对称图形,第二个层次是让学生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阶段。

二、自主动手,探求新知

1.课件出示例1中的六幅图形,问:下面图形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学生动手折一折,然后在小组内展示。

汇报交流:每组推选一名代表展示自己的折纸过程和结论。

小结:通过折纸的方法,我们可以得出以上图形均是轴对称图形,那么每个图形有几条对称轴呢?

小组讨论并汇报结果:第1题,出示“甲”、“王”两字,根据对称的特点判断这两个字是否是轴对称图形,然后每个小组写出10个这样的字。

第2题,小组合作,把镜子放在合适的位置(对称轴上),使镜子里分别出现图形的一半。

第3题,根据学习的方法确定并画出每个图形的对称轴,学生独立完成。

第4、5题,动手操作题,在操作中巩固。

3.通过例2探究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出示教材第4页的例2:

观察:这幅图画的是什么?这幅图有什么特点?

中间这一条直线表示什么?

点A与点A′在这幅图中是两个对应点,它们到对称轴的距离有什么特点?

你是怎么知道的?

点B与点B′呢?点C与点C′呢?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学生交流。

教师小结:轴对称图形不仅仅是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两半。而且对于一幅图中的任何两个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都是相等的。从而得出轴对称的性质,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对应点连线垂直于对称轴。我们可以用这个性质来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对称图形。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观察例题1感知并能够说明轴对称图形的特点,特别是对称点之间的关系,学生只有充分感知了,下一步才能够根据它们的特点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甚至自己能够设计出轴对称图形。

4.通过例题教学画对称图形。

刚才同学们经过探讨发现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现在我们再来看这棵树只画了一半,同学们能不能用所学的知识把这棵树画出来。

(1)讨论:要画出这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你想怎样画?先画什么?再画什么?每条线段都应该画多长?

(2)小结:要画出这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首先要抓住几个关键的对称点,然后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对应点连线垂直于对称轴)让学生用铅笔自己动手试画。

(3)全班汇报交流画的步骤和方法。

(4)教师演示画的全过程,并归纳总结画法。

设计意图:首先让学生说一说怎样才能够画出树的另一半,在学生充分交流的过程中,也是对轴对称图形理解更上一个层次的过程。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试画。试画完成后可以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在展示的过程中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三、方法应用

完成教材第5页的“练一练”。

(1)让学生判断把一张纸连续对折三次,画上一个图形,剪出的是什么图案。

(2)学生动手剪,培养学生进行空间想象,进一步体会轴对称变换的特点。

(3)如果学生想象对折四次剪出的图案有困难,教师可以让学生按书上的方法实际折一折、剪一剪,帮助学生进行想象。

设计意图:在学生动脑想了、动嘴说了完成后,再动手设计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图案,进一步引导学生感知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四、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平移现象》

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6~7页。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教学实例,感知平移现象。

2.问题解决与数学思考

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收集、感受自己身边“平移”的实例,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感知平移现象。

难点:正确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教具学具

学生准备彩笔;教师把第7页第1题的方格图放大在小黑板上。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1.谈话导人,让学生表演平移动作。

师:以前我们认识过生活中的平移现象,谁能做一个平移的动作?

学生演示,教师参与并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谈话导入,既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复习了平移的知识。

2.让学生看教材中的三幅图,说一说图中有什么,发现了哪些平移现象,然后鼓励学生说出生活中还有哪些平移现象。师:生活中有很多平移现象,请同学们打开教材,看第6页上面的三幅图,仔细看一看,图中有什么?你看到了哪些平移现象?

生1:左边图中有电梯和高楼,上下运行的电梯的运动是平移。

生2:中间图中有商场和手扶电梯,手扶电梯的运动也是平移。

生3:右边图中有火车,行进的火车也是做的平移运动。

师:你还能说出哪些生活中的平移现象?

学生举例说明。

设计意图:在看图和举例中丰富学生对平移现象的感受。

二、判断平移

1.课件出示第6页例4,提出:“判断图形A和图形B分别平移后可以得到哪个图形,在书上涂色”的要求。让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设计意图:给学生独立思考、判断的空间,用涂色的方式激发学习的兴趣,显示判断的结果。

2.交流展示涂色后的图形,重点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判断的,然后再说说是怎样平移的。

师:谁来给大家汇报一下你判断的结果?说一说你是怎样判断的。

学生展示涂色的图,交流判断的方法,如:

生1:因为图形平移后方向不变,所以A平移得到的应该是右边的第二个图形;B平移得到的是B正下方的图形。

生2:因为图形平移后方向不变,而A正下方的图形方向改变了,所以不会得到这个图,那就应该是另一个和A—样的图形。

师:很好,那谁来说一说图形A和图形B是怎样平移的?

学生会有不同的说法,如:

生1:图形A向右平移8个方格。

生2:图形B向下平移5个方格。

3.巩固练习:教材第6页“试一试”。

学生自主完成,集体评价。

设计意图:交流判断的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进一步建立平移的概念,发展空间观念。在判断图形平移的基础上,让学生经历自主尝试把图形按要求平移的过程。

三、平移图形

1.鼓励学生按第7页第1(1)题的要求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师:同学们已经能够判断方格纸上图形怎样平移了,如果给

出图形和平移的要求,你能画出平移后的图形吗?试一试!请同学们看第7页第1(1)题,按要求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2.交流画图方法和结果,要给学生充分表达不同做法的机会。教师可利用放大方格图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示范。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画的?

学生可能出现不同的做法。如:

生1:我是分别把图形里各个角的点向上平移3个方格,点在方格纸上,再把点好的这些点用线连起来。

生2:我是在原来的图上找到一个标准点,先把这个点向上平移3个方格,点在方格纸

上,然后以这个点的位置为起点,依次找到相邻的点。并画出图形的另一条边。

生3:我是把其中的一条边先向上平移3个方格,画出来,最后以这条边为标准,顺次画出整个图形。

……

设计意图:交流既是学生个性化画法的展示,更是互相学习的过程。通过教师示范,使学生掌握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平移的画图技能。

3.鼓励学生自主完成第(2)题,然后交流。

师:虽然同学们画图的方法不一样,但是都可以按照要求将图平移。现在请同学们将第二幅图向下平移8个方格。

学生画图,教师巡视,个别指导。然后交流学生画的方法。关注学习稍差的同学。

设计意图: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在方格纸上将图形平移的技巧。

四、课堂练习

1.“练一练”第2题,图形稍复杂,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画。

师:同学们做得不错,下面我们来看看“练一练”中的第2题,看方格纸上的图形,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生:有一只蹲着的小猫。

师:对。请你画出小猫向前走7个方格后的图形,看谁画得好。

学生画完后,全班交流。

2.“练一练”第3题,同桌合作完成。

学生试做,教师巡视。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

生:将①平移到右下角,②平移到左下角,③平移到右上角,④平移到左上角。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挑战困难、解决问题的勇气,提高学习兴趣,培养与人合作的学习习惯。

第三课时《旋转现象》

教学内容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8~11页。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了解顺时针、逆时针旋转的现象,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的图形旋转90°。

2.问题解决与数学思考

结合具体实例,在观察、判断、操作的活动中,经历认识简单图形旋转的过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探索图形旋转并用语言描述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和意识,体验成功的喜悦。

重点难点

重点:感知旋转现象。

难点:准确画出一个图形按一定方向旋转90°后的图形。

教具学具

电脑课件、方格纸、时钟等。

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电脑课件演示教材“喷头”旋转现象。

提问:

(1)这个“喷头”出现什么运动现象?(旋转现象)

(2)“喷头”在向什么方向旋转?(向左或向右)

教师讲解:“喷头”的旋转方向和表针的转动方向一致,叫做顺时针旋转。“喷头”的旋转方向和表针的转动方向相反,叫做逆时针旋转。

2.电脑课件演示“转椅”逆时针旋转90°的现象。

引导提问:

(1)这个“转椅”在做什么运动?(旋转)

(2)转椅在按什么方向旋转?(逆时针方向)

(3)转椅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多少度?(旋转90°)

(板书课题:旋转现象)

3.说一说,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旋转现象?(比如:风车转动,车轮转动,直升机螺旋桨转动等等)

二、组织活动,探索新知

1.教具演示。

(1)将分针沿顺时针方向拨90°。

提问:分针沿什么方向旋转?旋转多少度?(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2)将分针沿逆时针方向拨90°。

提问:分针沿什么方向旋转?旋转多少度?旋转90°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3)拨动时针。

提问:时针是怎么旋转的?(先顺时针方向旋转90°,再逆时针方向旋转90°)

提问:结果怎么样?(时针又回到原来的位置)

2.说一说。

课件出示例5:

(1)观察屏幕上的两组图形,了解图中有什么?

(2)根据要求,独立思考。

(3)交流:说一说是怎样判断的,图形是按什么方向旋转的。

3.练一练。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9页“练一练”第1、2题。

4.画一画。

出示例6:

在方格纸上画出三角形绕点A旋转90°后的图形。

A

90°)教师演示画出三角形向顺时针方向旋转90°的图形。

(1)先确定一条边,将这条边加粗。

(2)将这条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确定位置。

(3)以旋转后的这条边为基础,画三角形。

让学生尝试画出三角形向逆时针方向旋转90°的图形。

过程要求:

(1)在方格纸上画出原三角形。

(2)将三角形沿逆时针方向旋转90°,画出图形。

(3)与同学交流,说一说你是怎么画的。(旋转方向,旋转度数,画图的步骤与方法等)(4)利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画的图。

三、课堂小结

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对旋转现象的认识。(不要求学生概括旋转的特点,只要能说出旋转的方向、度数即可)

第四课时《欣赏与设计》

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2页。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结合欣赏与设计的图案的过程,体会平移、旋转与对称在图案中的应用。

2.问题解决与数学思考

通过参与收集、欣赏与设计图案的活动,使学生感受图案的美。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水平。

重点难点

重点:利用对称、平移和旋转设计图案。

难点:合理、巧妙利用对称、平移和旋转设计图案。

教具学具

电脑课件、方格纸和一些图案。

教学设计

一、欣赏图案

1.出示图案。

2.提问。

上面每幅图案是由哪个图形经过怎样的变换(平移、旋转或对称)得到的?

图1:由一片叶子经过旋转得到的。

图2:由一个圆环经过平移得到的。

图3:由一朵花经过平移得到的。

3.教师说明。

这些美丽的图案看起来很复杂,其实是由很简单的图形构成的。那么,这些图案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一个新的知识。

(板书课题:欣赏与设计)

二、设计图案

1.出示图案。

提问:你认为这个图案是怎样制成的?

2.引导制作。

画一个梯形。

(2)画出梯形的对称图形。

(3)画出将上图顺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

(4)接下来,你认为可以怎样制作?

这时,应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通过想象得出图形经过旋转而形成的图案。

比如,接着将图形中的一部分通过旋转得到新的图案。

3.尝试制作图案。

(1)在方格纸上画一个简单的图形。

(2(学生创作时,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创作情况,引导、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设计出漂亮的图案)

(3)利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作品,要给学生充分展示不同作品的机会。

三、课堂小结

让学生说一说你是如何运用对称、平移和旋转来设计图案,与同学交流,互相分享创作经验。

第二单元《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案 第一课时 《认识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

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3~15页。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认识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会读写假分数和带分数。 2.问题解决与数学思考

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认识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过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对分数知识的好奇心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 难点: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区别。

教具学具

电脑课件、水果(苹果)若干个、小刀等。

教学设计

一、旧知铺垫

1.什么叫分数?分数的分子、分母各表示什么? 如:

45

2.说出下列各分数的分数单位,包括几个这样的单位。

34 25 98 310 11100

3.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填一填。 3÷4=

(__)

(__)

8÷11=

(__)

(__)

( )÷( )=13

11 4.口答。

98是( )个91。 115是( )个11

1

4个

51是( )。 7个20

1是( )。 二、探索新知

1.认识真分数、假分数。

出示教材例1图形。(电脑课件显示) (1)要求学生用分数表示图中的涂色部分。 (2)比较两组分数,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 第(1)组的分数分子比分母小,分数值都比1小。

第(2)组的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相等),分数值都比1大或等于1。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各分数值与1比较,从而使学生看出真分数都比1小,假分数大于1或等于1)

(3)说明真分数、假分数的意义。

在学生认清真分数、假分数的区别后,可以由教师明确告知学生真分数、假分数的定义。 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比1小。

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1或等于1。 (4)请学生说出几个真分数和假分数。 如:真分数:

32 87 101 100

3

假分数:

35 23 715 44 9

9 2.认识带分数。(出示例2)(课件) (1)提出问题。

把5个苹果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几个?

(2)猜一猜:每人大约分到多少?(每人分到1个又多一些) (3)分一分,并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 ①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借助学具分一分。

②请一位学生上台演示:每人先分一个,把剩下的一个苹果 平均分成4份,每人再分

41个。这样每人一共分到1个苹果和4

1

个苹果。 (4)怎样用算式表示呢?用算式5÷4=

4

5

表示对吗? 一般结果都写成带分数形成,所以可以这样表示: 5÷4=4

1

1

(个) 明带分数的意义和读法。

一个整数(0除外)和一个真分数合成的数,叫做带分数。

4

11

读作:一又四分之一

整数部分 分数部分 3.试一试。

用分数表示图中的涂色部分。

(1)学生观察图形,说一说图(1)与图(2)有什么不同。 (2)分别用带分数和假分数表示。 (3)说一说用图表示“1”和“3

3

”时,有什么区别。 三、课堂小结

1. 说一说:什么是真分数?什么是假分数?什么是带分数? 它们的值与1比较,有什么不同?

2.带分数与假分数在画图表示时要注意什么?

第二课时 《假分数与带分数互化》

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6~17页。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使学生掌握整数化成假分数的方法,理解整数(0除外)可以化成分母是任意自然数(0除外)的假分数的道理。

问题解决与数学思考经历自主探索假分数和整数互化、假分数和带分数互化的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运用已有知识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重点难点

重点:假分数和整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互化。 难点:假分数和带分数的互化方法。

教具学具

电脑课件。

教学设计

一、旧知铺垫 1.说一说。

什么是真分数?什么是假分数?什么是带分数?它们的值的大小有什么特点?并举例说明。

2.填一填。 (1)

43里面有( )个41,7

5

里面有( )个71。

1里面有( )个

31,2里面有( )个5

1

。 (2)7÷8=

(__)(__) 8÷5=(__)

(__) 85=( )÷( ) 3

7

=( )÷( ) 二、探索新知 1.整数化成假分数。

(1)把1分别化成分母是2、5、8的假分数。

①学生独立完成,汇报结果。 1=

2

2 1=

5

5 1=

8

8 ②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结果有什么特点?(分子与分母相等) (2)把2分别化成分母是1、2的假分数。 ①学生独立思考,汇报结果。 2=

1

2 2=

2

4 ②说一说你是怎么化的。 如:2=

2

4

,1里面有2个21,2里面有4个21,分子应该是分母的2倍。

(3)把3、4、5……化成分母是3的假分数。 ①学生独立思考,汇报结果。 3=

3

9

4=

312 5=3

15 ②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结果有什么特点。 3里面有9个

3

1

,分子是分母的3倍。 4里面有12个

3

1

,分子是分母的4倍。 5里面有15个

3

1

,分子是分母的5倍。 (4)把3、4、5……化成分母是5的假分数。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 小结:整数(0除外)可以化成分母是任意自然数(0除外)的假分数。 2.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1)出示直线上的点。

( )( )

( ) ( )

( ) ( )

( )( )

(2)分别用假分数和带分数表示出以上各点。

56)(58) (512)(5

14)

(511

)(531) (522)(5

42) (3)观察各点上的假分数与带分数,说一说你有什么想法。

56=51

1 58=53

1 512=5

2

2

514=5

4

2 (4)议一议:怎样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①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交流,教师进行必要的指导。 ②归纳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 如:

58=8÷5=1······3 58=5

3

1 618=18÷6=3 6

18=3 (5)试一试,把

715、824、9

16、37

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3.试一试(第17页)

让学生根据题目要求独立完成,组内汇报交流。 三、课堂小结

说一说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学生可以用口头说明其中的要点) 如:将假分数化成带分数,即把分子除以分母,商是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余数是分子,分母不变。

四、作业布置

第17页“练一练”第1~4题

《分数大小比较》教案 第一课时 《分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8~19页。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了解公倍数,认识通分,会比较两个异分母分数的大小。 2.问题解决与数学思考

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自主解决问题、认识通分和比较两个异分母分数大小的过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比较异分母分数大小的过程中,感受通分的必要性,体验数学学习的价值。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通分的意义,正确地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 难点:探索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的方法。

教具学具

电脑课件。

教学设计

一、旧知铺垫

1.比较大小。在○里填上“>”“<”或“=”。

54○53 57○27 119○118 35○3

4 44○4

5 55○8

7 2.填一填。

53=10

)

( 81=24

)

( 97=)(21

说一说:你的根据是什么?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题。

(1)实物投影或课件呈现教材例题内容。 红红看全书的

21,亮亮看全书的3

2

,谁看得多呢?

(2)说一说

21表示什么?3

2

表示什么? 21表示把这本书平均分两份,看的部分占其中的1份。看3

2

表示把这本书平均分3份,看的部分占其中的2份。比一半多。

32>2

1

所以,亮亮看得多。 (3)还可以怎样比较呢? ①32与2

1

是异分母分数,不容易比较大小,怎么办呢?(可以化成同分母分数进行比较)

②可以化成什么样的同分母分数呢?根据什么? 让学生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得出:

21=3231??=63 32=2322??=6

4 64>63,所以32>2

1。 ③在这里“6”是什么数?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说明是2的倍数,也是3的倍数,叫做2和3的公倍数。 (4)通分的意义。

结合以上例子,教师明确说明通分的概念:把异分母的分数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的分数,叫做通分。

2.试一试。

先通分,再比较大小。

54和73 43和54 95和74 87和6

5 (1)学生尝试通分,并比较大小。 (2)说一说各组分数分别以什么为公分母。 三、课堂小结

说一说:什么叫做通分?根据什么进行通分?通分后分数什么不变,什么变了。(分数大小不变,分数单位变了)

第二课时 《最小公倍数》

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20~21页。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了解最小公倍数,学会用列举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2)会求两种特殊数的最小公倍数。 2.问题解决与数学思考

在异分母分数大小比较的活动中,经历认识最小公倍数的过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能积极主动参与数学活动,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提高对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难点: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教具学具

实物投影或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设计

—、旧知铺垫 先通分后比较大小。

32和43 53和43 74和97 65和5

4 1.学生进行通分,后比较大小。

2.说一说各组分数分别以什么数作公分母。 3.什么叫通分?通分后的分数什么不变,什么变了?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题2。

(1)出示教材例题,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做的。(通分后,比较分数大小,判断谁打字打得快)

(2)通分,汇报结果。

65=4645??=2420 43=6463??=24

18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1、班级概况 我校五年级三个班共有131(44+43+44)名学生,学生的基础参差 不齐,两级分化现象严重,特别是五年级二班,学习的主动性不够,作业、练习完成情况不好,虽然每个班都有几名基础扎实、思维活跃、善于思考的学生,但上学期平均成绩只有63.25分! 2、家庭及其他因素: 五年级是小学阶段的一个转折点,无论是课程的调整,还是身心的成长、个性特点的塑造都需要我们细心的去观察和发现,通过掌 握的材料加以分析,以便指导我们今后工作的开展。 二、教学内容: 图形的变换,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数学广角和综合应用等。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因数与倍数,在前面学习整数及其四则 运算的基础上教学初等数论的一些基础知识,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 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学习有关众数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知识。在学习平均数和中位数的基础上,本册教材教学众数。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都是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特征数。平均数作 为一组数据的代表,比较稳定、可靠,但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中位 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可靠性比较差,但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众 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也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 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向学生渗透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体会解 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 学的魅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 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行整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 行约分和通分。 2.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 3、5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 倍数。 3.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 单实际问题。 4.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5.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6.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单图形旋转90°;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 上设计图案。 7.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 据的不同特征。

鼎尖教案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一、填空。 1.5.1立方分米=( )立方厘米 120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 4.25毫升=( )立方厘米 8.6平方米=( )平方分米 25立方分米=( )立方米 70立方厘米=( )升 0.5升=( )毫升 500平方分米=( )平方米 1平方米=( )平方厘米 7.02立方米=( )立方分米 0.68立方分米=( )升=( )毫升 6立方分米260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 2.一个正方体棱长之和是36厘米,它的表面积是( )平方厘米。 3.一个长方体,长5厘米,宽5厘米,高是宽的2倍,这个长方体的棱长的和是( )厘米,表面积是( )平方厘米,体积是( )立方厘米。 4.一个长方体的长是6厘米,宽是5厘米,高是4厘米,它的体积是( )立方厘米。 5.一个长方体的底面积是18平方分米,体积是72立方分米,高是( )分米。 6.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6厘米、5厘米、4厘米,如果高增加1厘米,体积增加( )立方厘米。 7.一个可乐瓶的容积大约是600( )。 8.一间客厅的占地面积大约是50( )。 9.一个长7分米,宽5分米,高3分米的长方体放在桌面上,它占桌面的最小面积是( ),它的体积是( )。 10.用铁丝制作一个长、宽、高分别为8厘米、6厘米、5厘米的长方体框架,至少需要铁丝( )厘米。 11.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6分米,如果把它切成两个相同的长方体,每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 )平方分米。 二、选择。 1.棱长为a 的正方体的表面积是( )。 A.6a B.a 2 C.6a 3 D.6a 2 2.把一个长8厘米、宽6厘米、高4厘米的长方体切成两个长方体,下图中( )的切法增加的表面积最多。 A B C 3.把下面各种形状的硬纸板通过折叠,能围成一个正方体的是( )。 A B C D 4.一瓶墨水的净含量是60( )。 A .升 B.毫升 C.立方分米 5.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16厘米、10厘米和8厘米,如果它的长、宽、高同时缩小为原来的12 ,那么它的体积( )。 A .缩小为原来的14 B.扩大8倍 C.缩小为原来的18 D.扩大4倍 6.一个正方体,棱长5厘米,把它的棱长扩大为原来的2倍,它的表面积就扩大为原来的( )倍。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最新版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 教材分析 观察物体是“空间与几何”这一领域的内容,在不同学段有着不同的要求。本单元的内容属于第二学段,通过观察、拼摆较为抽象的几何形体,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让学生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形状。教材在编排上不仅设计了观察活动,而且设计了需要学生进行想象、猜测和推理进行探究的活动,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为之后正式学习投影和三视图的有关知识奠定感性认识和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观察物体的感性经验,并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已经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而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还要求学生学会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设计观察和拼搭等活动,为自己和学生准备好教具与学具。同时在进行观察和拼搭的活动中,要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交流。因为只有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才能真正经历观察、想象、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以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切不可让教师的演示或少数学生的活动和回答来代替每一位学生的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和亲自思考。要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理清思路,互相启发。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让学生经历观察和操作的过程,从中认识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形状是不同的,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物体形状。 数学思考:能根据已有的图形,用各种方法拼搭相应立体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问题解决:通过拼搭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 1.通过选取熟悉的环境和物体作为观察对象,联系生活经验,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小学五年级数学: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设计

新修订小学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Use pairs to determine position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小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内容】 教科书p15例1、“练一练”,练习三第1~3题。 【教材、学情分析】 例1教学列、行的含义以及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已经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的方法,教材分三个层次教学:一、帮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产生用数对表示位置的需要;二、教学列和行的含义和确定第几行与第几列的规则;三、教学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小军坐在第4列第3行,可以用数对表示为(4,3)”这句话表明了三点:一是“数对”指两个数,即列数与行数。二是在数对中先表示第几列,再表示第几行。这个顺序不能颠倒,它和直角坐标系中确定点的位置,先写出x轴上的数量,再写出y轴上的数量的次序是一致的,不会和中学里的数学知识发生矛盾。三是用数对确定位置有规定的书写格式,要用括号把列数与行数括起来,并在列数和行数之间写个逗号,把两个数隔开。

“练一练”在例题的情境中进行。以数对知识为重点,设计了“列、行位置→数对表示→列、行位置”的线索,把例1教学的各个知识组成系统的结构。第1题先在图中找出第2列第4行的位置,巩固列与行的知识;再用数对表示第2列第4行,进一步明确在数对中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巩固数对的知识。第2题通过在图中寻找(6,5)的位置,具体解释这个数对的含义,加强对数对的理解,体会它能清楚、简要地表示出物体的位置。例1的情境图中,每个学生的座位都可以用数对表示,确定各个人位置的数对都不相同。图中有6列、5行,任何一个列数不超过6、行数不超过5的数对都有一个学生的座位相对应。可以利用情境图的这些内涵,组织学生充分地“练一练”。 练习三第1~3题配合例1的教学,巩固列、行的知识,以及用数对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第2题四块装饰瓷砖的位置有同列不同行,不同列同行,列、行都不同三种情况,隐含了许多可以比较的内容,让学生在这些比较中,深入地体会数对。第3题花色地砖的规律是开放的,如这些地砖的位置都在奇数列,第2到第6行之间;这些地砖的排列是对称的,第7列或第4行可看作对称轴;这些地砖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图案,中心在(7,4)……让学生畅谈自己的发现,能让学生的形象思维充分展开。 【教学目标】

2020年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学期全册知识点教案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2020年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学期全册知识点教 案 目录 一、教学计划 二、课时备课 五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五年级数学成绩整体不够理想,少部分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学生的书写 状况较差,上课主动听讲、积极大胆发言的个性养成的不够好。从学生的思维 能力看,思维的主动性不突出,逻辑能力很差,发散能力较弱。学习困难的学 生占有少部分,他们的特点是:数学基础知识掌握不好,上课走神、不认真听讲、或者说根本就听不懂上课内容,缺乏学好数学的兴趣和信心。根据每个学 生的特点,要因地制宜,对他们进行个别辅导,课堂上安排一些简单的问题专 供他们回答,对有进步的学生进行及时表扬,树立起学习的信心,鼓励他们好 好学习,使后进赶先进,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内容包括:观察物体(三)、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图形的运动(三)、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折线统计图、数 学广角和综合与实践活动等。 本册修订后的教材,既有原实验教材的主要特点,又呈现出一些新的特色。 1.改进因数与倍数教学的编排,体现数学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培养学生 的数学素养 本册教材的编排既注意体现《标准》中关于因数与倍数教学与教材编排的 要求,同时注重体现近年来有关这部分内容教学改革的经验首先,将以往教材“因数与倍数”的教学内容分散编排,安排在本册的两个单元里教学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 的含义等,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这些重要的概念;在第四单元“分数的意 义和性质”中,结合约分教学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和求法,结合通分教学最小公 倍数的概念和求法其次,注意所涉及的数的范围在1~100的自然数内,避免 题目中的数目过大此外,在例题的安排、素材的选取、习题的设计等方面都采 取了新的措施。 2.改进熟悉分数的编排,注意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加强对分数意义的理 解 从本学期开始,学生将要系统地学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四则运算 同整数、小数知识一样,分数知识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是进一步学 习数学和其他学科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分数的概念比较难理解,计算起来也比较 复杂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本套教材仍然采用了以往教材的编排体系,把分数划分为两个阶段教学第一段安排在三年级上册,借助操作直观,使学生 对分数有初步的熟悉,虽然也出现了简单的分数大小比较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的初步概念,给学生积累一些感性知 识在系统认识了小数和初步认识了分数的基础上,本册将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 上升到理性认识,概括出分数的意义,比较完整地从分数的产生、分数与除法 的关系等方面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进而学习并理解与分数有关的基本概念,

鼎尖教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

一.填一填。(15分) 1. 最小的质数是(),最小的合数是(),最小的奇数是(),最小的偶数是()。 2.42的因数有()。100以内19的倍数有()。 3.如果四位数□674同时是2和3的倍数,那么□里可以填()。 4. 既有因数3,又是5的倍数的最大两位数是()。 5.一个自然数既是9的倍数,又是9的因数,这个数是()。 6.三个连续偶数之和是60,这三个数分别是()、()、()。 7.一个三位数,百位上的数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十位上的数既是偶数,又是质数,这个三位 数同时是2和5的倍数,那么,这个三位数是()。 8.两个质数的和是49,这两个质数分别是()和()。 二.对号入座。(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0分) 1.两个质数的和是()。 A.偶数 B.奇数 C.不能确定 2.按照()把大于1的自然数分为质数和合数。 A.是不是2的倍数 B.因数的个数 C.两种分类方法都不是 3.一个质数,它的最大因数是()。 A.奇数 B.合数 C.它本身 4.正方形的边长是质数,它的周长是()。 A.质数 B.合数 C. 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5.两个奇数的和()。 A.是奇数 B.是偶数 C.可能是奇数,也可能是偶数 6.如果□73是3的倍数,那么□里可能是()。 A.5,8 B.2,5 C.2,5,8 7. 全班有40个人,体育课分组做游戏,每组()人能刚好分完。 A.6 B.8 C.12 D.15 8.50以内既是4的倍数,又含有因数6的最大数是()。 A.12 B.24 C.36 D.48 9. a表示任意一个非0自然数,则2a+1表示()。 A.奇数 B.偶数 C.质数 D.合数 10.用2、5、5三个数字组成的三位数()。 A.一定同时是2、3、5的倍数B.一定是2的倍数 C.一定是3的倍数 D.一定是5的倍数 三.判一判。(10分) 1.一个数的因数一定比这个数的倍数小。()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下数学全册教案(含计划课时安排)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全册教案 学年度五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五年级数学成绩整体不够理想,少部分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学生的书写状况较差,上课主动听讲、积极大胆发言的个性养成的不够好。从学生的思维能力看,思维的主动性不突出,逻辑能力很差,发散能力较弱。学习困难的学生占有少部分,他们的特点是:数学基础知识掌握不好,上课走神、不认真听讲、或者说根本就听不懂上课内容,缺乏学好数学的兴趣和信心。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要因地制宜,对他们进行个别辅导,课堂上安排一些简单的问题专供他们回答,对有进步的学生进行及时表扬,树立起学习的信心,鼓励他们好好学习,使后进赶先进,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内容包括:观察物体(三)、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图形的运动(三)、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综合与实践活动等。 本册修订后的教材,既有原实验教材的主要特点,又呈现出一些新的特色。 1.改进因数与倍数教学的编排,体现数学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本册教材的编排既注意体现《标准》中关于因数与倍数教学与教材编排的要求,同时注重体现近年来有关这部分内容教学改革的经验首先,将以往教材“因数与倍数”的教学内容分散编排,安排在本册的两个单元里教学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的含义等,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这些重要的概念;在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中,结合约分教学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和求法,结合通分教学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和求法其次,注意所涉及的数的范围在1~100的自然数内,避免题目中的数目过大此外,在例题的安排、素材的选取、习题的设计等方面都采取了新的措施。 2.改进熟悉分数的编排,注意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加强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从本学期开始,学生将要系统地学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四则运算同整数、小数知识一样,分数知识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分数的概念比较难理解,计算起来也比较复杂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本套教材仍然采用了以往教材的编排体系,把分数划分为两个阶段教学第一段安排在三年级上册,借助操作直观,使学生对分数有初步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进度表

一、学生情况分析: 五年级年级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 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有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本班共有学生比较少,部分的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学习习惯较好,空间观念较强,上课时能积极思考,能够主动,创造性地进行学习。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基础知识差, 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自觉的完成学习任务,需要老师督促并辅导。针对这些情况,本学年在重点抓好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加强后进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指导工作,全面提高本班的整体成绩。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学内容包括,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观察物体,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等。 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小数乘法、小数除法和简易方程。小数的乘法和除法在实际生活中和数学学习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部分内容是在前面学习整数四则运算和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继续培养学生小数的四则运算能力。简易方程是小学阶段集中教学代数初步知识的单元,在这一单元里安排了用字母表示数、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等量关系进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内容,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观察物体和多边形的面积两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探索并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及公式之间的关系,渗透平移、旋转、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五年级数学下学期教学计划(最新整理)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工作计划 沙拉托中心小学王灵 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五四班共有学生44 人,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有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在课堂上大部分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与人合作等一般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同学之间会交流合作,但自主探讨能力不高。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基础知识差, 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自觉的完成学习任务,需要老师督促并辅导。从上学年的知识质量验收的情况看,学生存在明显的两极分化,后进生的面还是很大。 二、指导思想 以国家教育方针和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为指导方针,以《数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为依据,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为基本出发点,认真分析班级学生的数学学习现状,做到有的放矢,使学生学有所得,落实本册的教学目标。采用各种开放的现代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以适应新时期培养目标的要求。 三、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共编排了七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在“数与代数”领域中有因

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在“空间与图形”领域教学中有图形的变换、长方体和正方体。在“统计与概率”领域教学中有复式折线统计图,其中因数和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内容。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来教学,还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联系上述三个领域的教学内容编排3 次实践活动,教学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教材还编排了一些“你知道吗”, 介绍数学背景知识。编排一些思考题,作为弹性的教学内容。 教材编写时,考虑了高年级数学教学的知识量比中年级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我意识比中年级强。教材适当调整了编写体例,设置了例题、试一试、练一练、练习、整理与练习等栏目与版块。 四、教材特点: 1、优化编排结构,突出数学的文化特色,为培养学生的数感提供丰富素材。 2、计算教学内容的编排体现改革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4、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使学生的统计知识和统计观念得到进一步提升。

新人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初一数学知识点总结 (初一上学期) 代数初步知识 1、代数式:用运算符号“+ - × ÷ …… ”连接数及表示数的字母的式子称为代数式。 注意:用字母表示数有一定的限制,首先字母所取得数应保证它所在的式子有意义,其次字母所取得数还应使实际生活或生产有意义;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2、列代数式的几个注意事项: (1)数与字母相乘,或字母与字母相乘通常使用“· ” 乘,或省略不写。 (2)数与数相乘,仍应使用“×”乘,不用“· ”乘,也不能省略乘号。 (3)数与字母相乘时,一般在结果中把数写在字母前面,如a×5应写成5a 。 (4)在代数式中出现除法运算时,一般用分数线将被除式和除式联系,如3÷a 写成a 3的形式; (5)a 与b 的差写作a-b ,要注意字母顺序;若只说两数的差,当分别设两数为a 、b 时,则应分类,写做a-b 和b-a . 3、几个重要的代数式: (1)a 与b 的平方差是:a 2 -b 2 ; a 与b 差的平方是:(a-b )2 。 (2)若a 、b 、c 是正整数,则两位整数是:10a+b ;则三位整数是:100a+10b+c 。 (3)若m 、n 是整数,则被5除商m 余n 的数是:5m+n ;偶数是:2n ,奇数是:2n+1;三个连续整数是:n-1、n 、n+1。 (4)若b >0,则正数是:a 2 +b ,负数是:-a 2 -b ,非负数是:b 2 ,非正数是:-b 2 。 有理数 1、有理数: (1)凡能写成 a b (a 、b 都是整数且a≠0)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 不一定是负数,+a 也不一定是正数;p 不是有理数) (2)有理数中,1、0、-1是三个特殊的数,它们有自己的特性;这三个数把数轴上的数分成四个区域,这四个区域的数也有自己的特性。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材简解]:通过解答一个与长方形周长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初步感知“一一列举”的策略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作用。教材首先结合场景图,提出问题:王大叔用18根1米长的栅栏围成一个长方形的羊圈,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这有助于学生准确地理解题意,又有助于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展开对问题的分析和思考。 [目标预设]: 1、使学生经历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能通过有条理的列举分析有关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获得问题的答案。 2、体会有序思考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3、进一步发展运用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1、让学生体会策略的价值,并使学生能主动运用策略解决问题。 2、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策略带来的好处,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设计理念]:创设生活情境,借助生动的、有趣的生活信息,通过列表的过程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设计思路]:故事引入,激发兴趣——独立探索,寻找策略——相互交流,提取策略——自主比较,感悟策略——知识迁移,分层练习——拓展延伸,巩固升华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 师:你们知道“曹冲称象”的故事吗?谁来说一说(生讲故事),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你们知道什么策略吗?你在哪里见过或者使用过?能不能举例说明?(生回答)师小结那么在数学里,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有哪些呢?等学完了这节数学课我们再来说说。师板书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 [设计意图:运用故事引入,引导学生把“策略”与具体方法相联系,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感悟“策略”的含义,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自主探究,寻找策略 (一)教学例1: 1、出示例1(情景图)王大叔用18根1米长的栅栏围成一个长方形的羊圈,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 (1)收集信息,看例题,提问,从例题中你知道哪些数学信息? (2)提问王大叔一共有多少种围羊圈的方法? 如学生猜出几种答案,这时教师追问,是不是这几种呢?你有办法验证吗?同桌讨论。 如学生一时说不上来,教师追问,看来,同学们一下子说不出答案,你能用以前学过的方法把这些信息整理出来吗?同桌讨论。 2、同桌讨论 3、在讨论的基础上,尝试利用手上的学具操作解决来验证。 4、交流方法 (1)摆小棒,整理出长方形所有长与宽长度的可能性。 教师根据学生的摆法板书:如果长方形的宽是1米,长就是8米。 如果长方形的宽是2米,长就是7米。 如果长方形的宽是3米,长就是6米。 如果长方形的宽是4米,长就是5米。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小学五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班共有**名学生,其中男生**人,女生**人。多数孩子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较高,能从已有知识经验出发获取知识,但抽象思维水平不高,基础知识掌握不牢;经过四年多的学习,多数孩子在课堂上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与人合作等能力,但在合作中自主探讨能力不高;有相当一部分的孩子的基础差、习惯差,究其原因是经常上课走神,课后不做作业;需要时时刻刻地督促辅导。从上学年的质量检测情况看,学生存在明显的两极分化,本学期需要继续与这家长沟通,做好问题孩子的转化工作,争取更多人取得更大进步。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编排了八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在“数与代数”领域中有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在“空间与图形”领域教学中有图形的变换、长方体和正方体。在“统计与概率”领域教学中有复式折线统计图,其中因数和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内容。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来教学,还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联系上述三个领域的教学内容编排3次实践活动,教学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教材还编排了一些“你知道吗”,介绍数学背景知识。编排一些思考题,作为弹性的教学内容。 教材编写时,考虑了高年级数学教学的知识量比中年级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我意识比中年级强。教材适当调整了编写体例,设置了例题、试一试、练一练、练习、整理与练习等栏目与版块。 三、教学目标:

鼎尖教案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测试题综合

一、填空不困难,全对不简单。 1.把317 、524 、2 13 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 )<( )<( )。 2.写出3个分数单位相同,大小只差一个分数单位的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为( )、( )、 ( )。 3.1224 =12+2424+( ) =6÷( ) 4.把514 、37 、7 12 化成同分母分数,分母最小是( )。 5.焊接一个长、宽、高分别为50cm 、30cm 、20cm 的长方体框架,需要钢筋( )m 。 6.在分数10 a 中(a 不为0),当a ( )时,是真分数;当a ( )时,是假分数。 7.用4、5、7中的任意两个数或三个数组成一个最大的真分数是( ),最小的假分数是( ),最小的带分数是( )。 8.一个数的最大因数是15,这个数是( ),它有( )个因数,这个数的最小倍数是( )。 9.一个数,千位是最小的质数,百位是最小的奇数,个位是最小的合数,其余数位上的数字是0,这个数写作( )。 10.一个两位数同时能被2,5,3整除,这个两位数最大是( ),最小是( )。 11. 3500立方分米=( )立方米 0.8立方分米=( )立方厘米 83立方厘米=( )毫升 40升=( )毫升 12.如果275□4能被3整除,那么□里最小能填( ),最大能填( )。 13.把210分解质因数:( )。 14.在比10小的自然数中,相邻的两个数都是质数的是( )和( ),相邻的两个数都是合数的是( )和( )。 15.数据2,3,5,4,5,1,0的中位数是( ),众数是( )。 16.一个长方体,长、宽、高分别是4分米、2.4分米和3.5分米。如果把这个长方体放在地面上,最大占地面积是( )平方分米,最小占地面积是( )平方分米。这个长方体所占的空间是( )立方分米。 17.用棱长2厘米的小正方体木块拼成一个棱长4厘米的大正方体,至少需要( )个小正方体。 18.在下面的( )里填上适当的数。 35 =( )15 =12 ( ) 624 =12 ( ) =( )12 19.把0.7,910 ,0.25,43100 ,725 ,11 45 这六个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 ( ) 20. 4 5 千克表示把( )平均分成( )份,表示这样的4份,还表示把( )平均分成 ( )份,表示这样的( )份。 21.5个1 4 写成假分数是( ),化成带分数是( )。 22.指针从“1”绕点O 顺时针旋转60°后指向( )。 指针从“1”绕点O 顺时针旋转60°后指向( )。 二、判断。 1.轴对称图形必须有对称轴。 ( ) 2.物体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 ) 3.20的因数有6个。 ( )

2018年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任教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 任教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 任教学期___________________

1 观察物体(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经历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它的实物图有多种摆放方式。 2.通过观察,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 3.能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4.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培养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重点难点】 1.能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2.引导学生进行空间图形的平面和立体想象找出被遮挡住的小立方块。 【教学指导】 1.准备好必要的教具和学具。由于本单元有大量的观察和画图等活动。所以,除教具外,最好每个学生都准备一套相应的学具。老师可以结合实际,指导学生自制学具。并要求每位学生要备好直尺等画图工具。 2.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交流。只有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才能真正经历观察、想象、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以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因此,老师要切实组织好教学的每一个步骤,使活动有目的、有秩序的开展,要让所有的学生都真正地,实实在在地进行观察和操作。注意不要让老师的演示或少数学生的活动和回答来代替每一位学生的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和独立思考。活动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培养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教学中应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理清思路,互相启发。 【课时安排】

最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套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全册教学设计) 特别说明:本教案为最新人教版教材(新版)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 1 小数乘法 2 位置 3 小数除法 4 可能性 掷一掷 5 简易方程 6 多边形的面积 7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 8 总复习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新修订的课程标准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不仅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二、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五年级两个班共有学生85人,大部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浓厚,也有上进心,但个别同学由于接受知识的能力的差异有厌学情绪,所以学习态度还需不断端正。有少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等,对于学习数学有一定困难。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以提高成绩。 三、教材分析 教材内容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包括:小数乘法、位置、小数除法、可能性、掷一掷、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数学广角植树问题、补充内容(观察物体、图形的运动、鸡兔同笼、数字编码)。 (一)数与代数方面 本册教材安排了小数乘法,小数除法和简易方程。小数乘法和除法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继续培养学生小数的四则运算能力。简易方程中有用字母表示数、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等量关系进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内容,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在空间与图形方面 安排了位置,观察物体和多边形的面积三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并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及公式之间的关系,渗透平移、旋转、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三)在统计与概率方面 本册教材让学生学习有关可能性的知识。通过操作与实验,让学生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可能性的大小。 (四)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 教材一方面结合小数乘法和除法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五)综合实践方面 本册教材还安排了一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索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重点

五年级数学下册 期末A (西南师大) 鼎尖教案.doc

五年级数学下册 期末A (西南师大) 鼎尖教案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 直接写出得数。(4分) + = - = - = + = - = - = - = 1 - + = 二、填空。(12分) 1.5和8的最小公倍数是( ),把 - 通分,公分母是( ) 2.7和42的最大公因数是( ),最小公倍数是( )。 3. 里有( ) ,7 个 是( ), 相等于( )个 。 4. =( ) ( )=15 ( )= =( )填小数。 5.在括号里填最简分数。 15厘米=( )米。 25分=( )时。 300千克=( )吨。 6.在( )里填“>” “<” “=”。 ( ) ( ) ( ) ( ) ( ) 7.一个数,千位是最小的质数,百位是最小的奇数,个位是最小的合数,其余数位上的数字是0,这个数是( )。 8.一个三位数同时能被2,5,3整除,这个三位数最大是( ),最小是( ). 9.3500 = ( ) 0.8 = ( ) 83 = ( ) 40 = ( ) 10.在比10小的自然数中,相邻的两个数都是质数的是( )和 ( ),相邻的两个数都是合数的是( )和( )。 11. 用合适的分数表示图中的涂色部分。 12.列方程。(不解答)。 (1) 方程: (2)正方形边长x 米,周长200米。 方程: 三、选择题。(12分) 1.一根绳子对折两次,每段是全长的( )。 A. B. C. 2.下面分数中是最简分数的是( )。 A. B. C. 3.在一个长5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中画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面积是( )。 A .19.625平方厘米。 B.12.56平方厘米。 C.50.24平方厘米。 4.在下面数中同时是2、3、和5的倍数的数是( )。 A.60 B.105 C.110 5.方程 - X = 和4X= 4 的解分别是( )和( )。 A. X= B.X= 0 C. X= 1 D. X= 4 6.右图是由7个立方体叠加的几何体,从正面观察,可画出的平面图形是( )。 A B C D 7.在一个长方体的上面中心处挖出一个正方体的槽(如图).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体积和表面积都变小了。 B.体积变小,表面积变大了。 8.一根2米长的绳子,截下它的 后,还剩下它的( ) 。 A. X= B. X= m C. X= m 9.若A=5B( A 、B 都是非零的自然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 和B 的最大公因数是A. B.A 和B 的最小公倍数是B. C.A 能被B 整除,A 含有因数5. 四.判断题。(对的在括号里画“√”错的画“ ”)(9分) 1.把18分解质因数是:18 = 1 2 3 3 ( ) 学校 姓名 学号

2020年春季学期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2020年春季学期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 教材分析 观察物体是“空间与几何”这一领域的内容,在不同学段有着不同的要求。本单元的内容属于第二学段,通过观察、拼摆较为抽象的几何形体,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让学生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形状。教材在编排上不仅设计了观察活动,而且设计了需要学生进行想象、猜测和推理进行探究的活动,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为之后正式学习投影和三视图的有关知识奠定感性认识和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观察物体的感性经验,并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已经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而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还要求学生学会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设计观察和拼搭等活动,为自己和学生准备好教具与学具。同时在进行观察和拼搭的活动中,要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交流。因为只有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才能真正经历观察、想象、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以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切不可让教师的演示或少数学生的活动和回答来代替每一位学生的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和亲自思考。要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理清思路,互相启

发。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让学生经历观察和操作的过程,从中认识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形状是不同的,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物体形状。 数学思考:能根据已有的图形,用各种方法拼搭相应立体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问题解决:通过拼搭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 1.通过选取熟悉的环境和物体作为观察对象,联系生活经验,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2.通过合作交流,养成学生互助、合作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交流和表达能力。 课时划分:2课时 观察物体……………………1课时 练习二………………………1课时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xx学区校本教研 备课本 (一) 科目: 年级: 执教教师: 年度期

一、总体目标: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 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具体阐述如下: 二、学段目标:

第一单元备课说明

xx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数学教案

把3.5元看作35角 3.5元扩大10倍 3 5 ×3× 3 1 0. 5 元缩小到它的1/10 1 0 5 105角就等于10.5元 (5)买5个4.8元的风筝要多少元呢?会用这种方法算吗?P2做一做 2、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象这样的3.5元的几倍同学们会算了, 那不代表钱数的0.72×5你们会算吗?能不能将它转化为已学过的知 识来解答呢?(生试算,指名板演。) (1)生算完后,小组讨论计算过程,然后板书,并指名说是如何算的. (2)强调依照整数乘法用竖式计算。 (3)示范: 0. 7 2 扩大100倍 7 2 × 5 × 5 3.6 0 缩小到它的1/100 3 6 0 引导性提问: 0.72变成72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72×5算完了,再该怎么办? 为什么要缩小到它的1/100? (4) 回顾对于0.72×5,刚才是怎样进行计算的? 使学生得出:先把被乘数0.72扩大100倍变成72,被乘数0.72 扩大了100倍,积也随着扩大了100倍,要求原来的积,就把乘出来的 积360再缩小到它的1/100。(提示: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 将小数末尾 的0可以去掉) 注意:如果积的末尾有0,要先点上积的小数点,再把小数末尾的“0”去掉。 (5)小结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 计算 7 ×425×7 0.7×4 2.5×7 观察这2组题,想想与整数乘整数有什么不同? 怎样计算小数乘以整数? ① 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 ② 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 ③ 再看被乘数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三、运用 1、填空。 4. 5 ( ) 0 .7 4 ( ) × 3 × 3 × 2 × 2 ( ) 1 3 5 ( ) 1 4 8

小学五年级(上)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小数的乘法 第一课时小数乘以整数 教学内容:例1和例2、“做一做”,练习—第1~3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及算理。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3、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练习,渗透转化思想。 教学重点:小数乘以整数的算理及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确定小数乘以整数的积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尝试: 孩子们喜欢放风筝吗?今天我就带领大家一块去买风筝。 1、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及算理。 出示例1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得出: ⑴例1:风筝每个3.5元,买3个风筝多少元? (2)汇报结果:谁来汇报你的结果?你是怎样想的? 用加法计算:3.5+3.5+3.5=10.5元 3.5元=3元5角 3元×3=9元 5角×3=15角 9元+15角=10.5元用乘法计算:3.5×3=10.5元 理解3种方法,重点研究第三种算法及算理。 ⑶理解意义。为什么用3.5×3计算? 3.5×3表示什么? (4)初步理解算理。怎样算的? 把3.5元看作35角 3.5元扩大10倍 3 5角 × 3 × 3 1 0. 5 元 1 0 5角 缩小10倍 105角就等于10.5元

(6)买5个要多少元呢?会用这种方法算吗? 2、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象这样的3.5元的几倍同学们会算了,那不代表钱数的 0.72×5你们会算吗? ⑴生算完后,小组讨论计算过程。 板书: 0.72 × 5 (2)强调依照整数乘法用竖式计算。 (3)示范: 0. 7 2 扩大100倍 7 2 × 5 × 5 3. 6 0 3 6 0 缩小100倍 (4) 回顾对于0.72×5,刚才是怎样进行计算的? 使学生得出:先把被乘数0.72扩大100倍变成72,被乘数0.72扩大了100倍,积也随着扩大了100倍,要求原来的积,就把乘出来的积360再缩小100倍。 (5)练习 ①下面各数去掉小数点有什么变化? 0.34 3.5 0.201 5.02 ②把353缩小10倍是多少?缩小100倍呢?1000倍呢? (6)小结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 计算 7 ×4 0.7×4 25×7 2.5×7 观察这2组题,想想与整数乘整数有什么不同? 怎样计算小数乘以整数? ①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 ②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 ③再看被乘数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二、运用 1、填空。 4.5 ( ) 0 .7 4 ( ) × 3 × 3 × 2 × 2 ( ) 1 3 5 ( ) 1 4 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