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创新生态系统资源整合及其演化关系的案例研究_李恒毅
创新生态系统案例对比及转型升级路径

步转为生态化、有机 式的创新 生态 系统。基 于国际视 角,主动培 育与发展 创新 生态 系统 已陆续成 为世界 各 国抢 占科技 制 高点 ,
进 而提 升经济增长质量 的重要 突破 口。 中关村创新 生态 系统与硅谷创新 生态系统 虽在 重点发展领域 、人 才互动 网络 以及 社会服 务与基础设施 支撑体 系方面具 有相 似性 ,但 两者在 开放程 度、创新程度 、介入程 度以及体 系完善程度 四方面存在较 为明显的差 异。为促进 中关村创新 生态系统 的转型升级 ,应在人才 、知识 、创新 、产业 、政策领域加强与硅谷创新生 态系统的合作。
关键 词 :技 术创 新 ;创 新 范 式 ;创 新 生 态 ;经 济增 长 ;社 会 服 务 ;知 识 合 作
中图分类号 :F 2 7 3 . 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4 — 2 9 2 X( 2 0 1 7 ) 0 1 — 0 0 3 2 — 0 6
Tr a n s f o r ma t i o n Up g r a d i n g a n d Ca s e Co mp a r i s o n o f I n n o v a t i o n Ec o s y s t e m
技 术经济与管理研 究 2 0 1 7年 第 1 期
创新生态 系统 案例对 比及转 型升级路径
范 洁
( 南 阳理工学院 ,河南 南 阳 4 7 3 0 0 4 )
摘
要 :创新生 态系统研 究的逐 步兴起表 明 ,创新 范式 已开始新一轮 变革 、转换 与升 级 ,从 工程化、机械式的创新 体 系逐
2005年日本在创新25战略中创新生态系统案例对比及转型升级路径33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7年第1期科研院所原始创新主体中介机构技术市场创新服务主体大学原始创新主体中介机构人才市场创新服务主体信息流信息流金融机构市场创新投入主体中介机构服务协会等创新服务主体最终用户政府机构制度创新主体政策流资金流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工程技术中心人才流知识流市场因子经济因子科技因子社会文化因子政策法律因子资源环境因子销售产品资金及信息反馈影响管制领导技术回报促进回报投资回报进入退出合作合作研究回报人才回报投资研究回报成果回报成果经费成果经费图1创新生态系统背景下创新主体的定位及运作机制提出国家创新生态系统的概念认为政府政策基点应由技术政策陆续过渡为建立在生态系统概念上的创新政策
数字化背景下高校创业生态系统的创新演化机制

第15卷第1期V ol.15No.12024年2月CHUANGXIN YU CHUANGYE JIAOYU Feb. 2024数字化背景下高校创业生态系统的创新演化机制陈稼瑜1, 2,冯天楚1,方玉芝1,李文博1(1. 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浙江绍兴,311800;2. 中国大唐袜艺学院,浙江绍兴,311800)[摘要] 数字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和持续应用重构了高校创业生态系统。
为了剖析高校数字创业生态系统的创新演化机制,以浙江大学科技园为例,运用扎根理论开展质性分析,总结出高校数字创业生态系统创新演化的本质是固有系统根据环境变化需要持续追求数字化能力并动态获取竞争优势的过程。
研究表明:一是系统内的各类创业活动受到固有系统、平台发展战略、数字化基础能力、数字化应用能力、数字化发展能力5个维度的影响;二是系统的演化过程可以分为基础、共生、赋能、实现4个阶段,各阶段之间互相影响;三是数字化发展能力是高校创业生态系统数字化改革的最高阶能力,具备明显的自适应和预实践特征。
当平台运行战略和数字化基础能力共生融合时,会持续追求数字化应用赋能,来确保系统和模式能及时升级迭代。
[关键词] 高校数字创业生态系统;扎根理论;演化机制;共生;赋能[中图分类号] G40-05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24)01−0080−10数字技术的创新与应用正在重塑当下的高校创业生态。
借助数字化改革,高校与企业、政府及其他各类主体逐步形成了以互联网为基础、以技术创新为手段的高校数字创业生态系统,众多异质性利益主体在系统中信息交互、演化共生、融合发展,进而创造价值。
在创业活动中,与数字技术有关的新机会识别与利用过程丰富了传统创业的内涵,重构了创业资源获取过程,推动了数字创业生态系统在各地萌芽创建。
当下,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数字创业和产业转型已在多个不同领域进行[1−2],促使商业领域新模式和新业态持续涌现、产业组织和实体经济形态不断重塑。
技术扩散视角下的创新网络演化研究

技 术 扩 散 视 角 下 的 创 新 网络 演 化 研 究
李恒毅 岳 意定
摘要: 本 文从技术扩散 的“ 不稳定 期” 、 “ 过渡期” 和“ 稳定 期” 三个 阶段入 手 , 描 述 了萎 缩、 稳定 、 加 强、 动
态平衡 、 紧缩和动荡六种创 新源自络类型。在 此基础 上以“ 完全 突破 型” 、 “ 市 场突破 型” 和“ 技 术突 破型” 三种
作者简 介 : 李 恒毅 , 中南 大 学 商 学院 博 士 研 究 生 ;
岳 意定 , 中南大学商 学院教授 、 博士生导师。
< 东南学术} 2 o 1 4 年第 1 期
的方法研 究 了竞 争性 创新 网络 中技术 能力 的演 化模 型⑨。 基 于创新 网络 的研究 背景 、 研 究视 角 和研究 问题 的出发 点不 同 , 导致技 术 扩散概 念仍 没 有 个 明确 的定 义 。熊 彼特认 为 企业 在市 场利 益 驱动 下采 取 的互 相 学 习模仿 的行 为是 创新 扩 散 的_ 个解 释 ∞, R o g e r ( 1 9 8 3 ) 提 出 了技 术 创 新 扩 散 过 程 的 视 角概 念 @。J . C . Me t c a l f e ( 1 9 9 8 ) 认
一
为技 术创 新扩 散是 不 断尝试 选 择 的过程 , 其 中包 括各 个层 级 的主体 互相 选择 , 如顾 客对 企 业产
品的选择和企业对技术创新扩散的选择 , 这些选择得出的结果是低成本 、 高质量的产品赢得了 市场 , 高效 能 的技术 得 到 了企业 的青 睐 。 由于 技术 创新 网络 演化 研究 的复杂 性 , 要 整合 相关 研 究成 果 , 并 且要 针对 技术 创新 网络这 种特殊 网络形 态 的本质 寻 找一个 有力 的 切入 点 。否 则 , 由于 技 术 创新 网络 演 化 的复 杂 动态 过 程, 会 使研 究过 于 复杂 而 无 法人 手 。 因此本 文 以技 术 扩 散 视 角 , 对 创 新 网络 演化 过 程 进 行 分
如何进行创新创业的生态系统分析

生态系统构成分析
创新主体
包括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它们在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中发挥着 核心作用,通过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等方式推动创新创业发展。
创新资源
包括人才、技术、资金等,这些资源是创新创业的基石,它们的丰 富程度和配置效率直接影响创新创业的成效。
创新环境
包括政策环境、市场环境、文化环境等,这些环境因素对创新创业起 着重要的支撑和保障作用。
代表行业利益,促进行业 内外的交流与合作,推动 行业创新和发展。
专业服务机构
如法律咨询、会计审计、 市场营销等,为创新创业 提供专业化的服务支持。
03
创新创业生态系统
运行机制
创新驱动机制
技术创新
通过研发和技术创新,推 动新产品、新服务或新工 艺的出现,为创业提供技 术基础。
知识创新
通过学术研究、经验分享 等方式,产生新的知识和 思想,为创新创业提供智 力支持。
市场竞争力。
激发高校和科研机构创新活力
02
推动产学研深度化创新人才队伍建设
03
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创
业团队。
加强创业主体培育
降低创业门槛
简化创业流程和手续,降低创业成本和风险,激发社会创业热情 。
培育创业文化
案例研究法
案例研究概念
案例研究是一种通过对典型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和比较,从而得出一般性结论的研究方法 。
分析步骤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收集案例相关资料和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和比较;总结案例的 经验和教训,提出改进建议。
创新创业生态系统
05
优化策略
提升创新主体能力
增强企业创新能力
01
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提升
中国科技领域的创新生态系统分析

中国科技领域的创新生态系统分析科技创新一直被视为推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
随着中国日益崛起为全球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中国科技领域的创新生态系统也变得愈发复杂和多元。
本文将对中国科技领域的创新生态系统进行分析,探讨其组成要素以及相互关系。
一、产学研结合的创新网络中国科技领域的创新生态系统主要由产业、学术界和研究机构构成,它们通过紧密的产学研结合,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创新网络。
在这个网络中,产业界提供了市场需求、应用场景和投资资本,学术界负责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研究机构作为桥梁,连接产业和学术界,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
例如,在中国科技创新生态系统中,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充当了一个重要角色。
这些园区通常汇聚了大量的高新技术企业、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提供了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和资源支持。
在这些园区中,产业界与学术界形成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实现了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商业化。
二、政策支持的创新生态系统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通过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支持创新生态系统的发展。
其中,创新引领发展战略和专项资金是中国政府支持科技创新的重要手段之一。
政府将大量的资金投入到科技创新领域,用于支持创新企业、科研项目和技术转移。
此外,中国政府还建立了一系列科技创新示范区和孵化器,为创新企业提供良好的创新环境和扶持政策。
这些示范区和孵化器通常与高校、科研院所和产业界紧密合作,形成创新联盟,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商业化。
三、人才引进和培养的创新生态系统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核心要素之一。
为了提升科技创新的能力,中国推行了一系列人才引进和培养政策。
例如,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和千人计划,旨在吸引海内外优秀人才到中国从事科研和创新工作。
此外,中国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也加大了对科研人员的培养力度,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和创新实践。
一些高校通过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和科技园区的合作,提供了实践平台和资源支持,培养出一大批创新创业人才。
四、开放合作的创新生态系统中国科技领域的创新生态系统注重开放和合作。
数字经济对绿色创新的影响研究

数字经济对绿色创新的影响研究目录一、内容简述 (2)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2)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3)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5)1.4 论文结构安排 (6)二、数字经济与绿色创新的理论基础 (7)2.1 数字经济的概念界定 (8)2.2 绿色创新的定义及内涵 (10)2.3 数字经济与绿色创新的关联分析 (11)三、数字经济对绿色创新的影响机制 (12)3.1 数字技术推动绿色创新 (13)3.2 数据驱动的绿色创新模式 (14)3.3 数字经济下的绿色创新生态系统 (16)四、数字经济对绿色创新影响的实证分析 (17)4.1 指标体系构建与数据来源说明 (19)4.2 实证模型构建与变量选取 (20)4.3 实证结果分析 (21)4.4 结果讨论与政策建议 (22)五、数字经济背景下绿色创新的挑战与对策 (23)5.1 面临的主要挑战 (25)5.2 应对策略与建议 (26)5.3 政策实施效果评估 (27)六、结论与展望 (28)6.1 研究结论总结 (28)6.2 研究局限与未来展望 (30)一、内容简述本文档主要探讨数字经济对绿色创新的影响研究,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数字经济已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话题,绿色创新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正日益受到重视。
研究数字经济对绿色创新的影响,对于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首先介绍了数字经济的概念、特点和发展趋势,概述了绿色创新的内涵和重要性。
分析了数字经济对绿色创新的影响机制,包括数字技术的推动作用、数字经济的市场效应以及数字经济与绿色创新的融合创新等方面。
在此基础上,通过实证研究,探讨了数字经济对绿色创新的具体影响,包括提高绿色创新效率、促进绿色产业发展、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
提出了相关政策和建议,以推动数字经济与绿色创新的深度融合,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本文旨在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为政府决策、企业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
研究创新资源整合管理的效果与机制

研究创新资源整合管理的效果与机制创新资源整合管理的效果与机制创新已经成为了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然而,创新是需要多个领域的资源共同配合才能实现的。
因此,如何有效地整合和管理这些资源,成为了创新发展的关键。
本文将着重研究创新资源整合管理的效果与机制。
一、什么是创新资源整合管理创新资源整合管理是指通过科学的方法,将多个领域的创新资源尽可能地整合起来,形成相互协调、互相促进的创新系统,提高创新效率和创新质量的过程。
创新资源的整合包括科技、人才、资金、信息等多个方面。
二、创新资源整合管理的效果1、提高了创新发展的效率创新资源整合管理能够帮助企业或组织将各类创新资源有机结合起来,使得不同的创新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提供了一种协同创新的方式,提高了创新效率,节省了创新成本。
2、推动了企业或组织的转型升级创新资源整合管理可以使企业或组织在不同领域获得更多的优势资源,提高了企业或组织自身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从而推动了企业或组织向更高水平的转型升级,成为行业中的领军者。
3、促进了创新生态的形成创新资源整合管理能够有效地激发创新主体的创新活力,协调各种资源的开发创新,从而促进整个创新生态的形成。
形成良好的创新环境,使得更多优秀的创新资源得以涌现。
三、创新资源整合管理的机制1、创新联盟机制创新联盟是指由多家企业或机构一起组成的协作网络,通过资源的共享和合作,实现创新成果的优化和升级。
创新联盟可以通过技术、信息和人才等多方面的合作,为每个成员提供贡献和利益。
2、创新集成机制创新集成是指将多个不同领域的创新资源整合成为一个完整的创新产品,是创新资源整合的重要手段。
创新集成机制主要包括制造技术、标准化、平台化等。
3、创新孵化机制创新孵化是指将具有独特创新能力的企业或机构放入到一个特定的环境中,为其提供成长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创新孵化可以提供资源支持、良好的管理环境和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帮助。
四、结论创新资源整合管理在推动创新发展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军民融合企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协同机制研究

军民融合企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协同机制研究作者:李翔龙王庆金黄帅来源:《财经问题研究》2021年第12期摘要:本文在共生視角下研究军民融合企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的协同演化机制,分析政府干预下“学研机构—军民融合企业”的主从博弈策略,探讨“政企学研”组成的技术创新生态系统在独立生存合作、协同创新合作和联盟共存合作三个阶段的运作机理。
主要考虑两种政府干预情境:一种是针对一般技术创新,政府不进行补贴激励;另一种是针对高精尖技术创新,政府会对其进行补贴激励。
针对两种政府干预情境和三个演化阶段,采用主从博弈分别确定学研机构的技术创新程度和技术转移费用以及军民融合企业的边际收益。
研究表明:学研机构和军民融合企业采用成本分担机制共同进行技术研发,有助于提高技术创新程度;协同创新合作阶段的成本分担机制可使创新生态系统获得帕累托改进;在大部分情形下不存在使学研机构和军民融合企业都满意的创新成本分担契约;联盟共存合作阶段的利润共享机制可以消除创新生态系统的双重边际效应,获得帕累托最优。
关键词:军民融合;企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技术转移;协同创新中图分类号:F27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176X(2021)12-0133-11一、问题的提出军民融合的实质在于军民双方通过技术合作、标准衔接和知识产权共享的方式实现国家安全和社会经济的一体化发展,而开展军民之间技术融合创新一直都是世界各国国防科技发展战略的重点。
伴随着全球技术竞争的日趋激烈,单纯依靠军民融合,企业很难完全具备开展技术创新所需的全部资源要素。
创新生态系统是在企业无法实现单独创新的情况下为达成创新目标而形成的一套协同整合机制,其通过对创新生态系统内各创新主体创新成果的汇聚整合向客户提供有效的创新解决方案。
有关创新生态系统的研究视域主要从国家、区域、产业、企业四个层面展开,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创新生态系统的内涵特征[1]、运行机理[2]、要素构成和发展模式[3]等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技术创新生态系统资源整合及其演化关系的案例研究李恒毅,宋娟(中南大学商学院,湖南长沙410083)摘要:本文采用案例研究方法,以“有色金属钨及硬质合金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半导体照明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两个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为对象,分析组织资源、网络资源、系统资源的形成机理及其在系统构建过程中的作用。
研究结果表明:在系统构建过程中,组织资源、网络资源、系统资源是相互作用,共同演化的关系。
网络资源对系统资源、组织资源形成产生正向作用;系统资源对组织资源、网络资源形成产生正向作用;组织资源对网络资源、系统资源既有正向作用,也有负向作用。
关键词:创新生态系统;系统构建;演化;资源中图分类号:F27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9753(2014)06-0129-13收稿日期:2013-12-30修回日期:2014-04-20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371071);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130162120044);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委托项目(12WTA45);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1ZDB060);湖南省哲学社科基金(12YBB286);湖南省科技厅计划专项(2012RS4027)。
作者简介:李恒毅(1977-),男,湖南长沙人,中南大学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技术创新,复杂网络。
Integration and Evolution of Innovation Ecosystem Resources :A Case Study on China's Industry Technology Innovation Strategic AllianceLI Heng-yi ,SONG Juan(Business Schoo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83,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resource at the organization ,network and system level ,and the role of these resource on the system building by case study.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rganiza-tion resource ,network resource and system resource is cooperative evolution.The building of network resources and sys-tem resources have a positive effection on organization resources.The building of network resources and system resources have a positive effection on organization anization resource have both positive and negative effection on net-work resources and system resources.Key words :innovation ecosystem ;system building ;evolution ;resource一、引言新技术演进是一个复杂、动态、非线性的过程,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在这过程中,除了技术的研发,更为重要的是技术规则和市场应用等的建立,进而构建新技术创新生态系统[1-5],达到实现新兴技术的商业化的目的[6-9]。
正是由于新技术创新生态系统构建不完善,导致大量的新技术的研发并未实现其商业价值,新技术商业化率极低[6]。
新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的构建,仅凭单一企业921的力量无法实现,需要多个企业围绕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进行合作,将各自的资源进行整合和发展,形成新技术研发和应用相配套的支持结构。
近年来,围绕创新生态系统成员间的价值创造依赖性关系,成为新的研究热点[10],Ander(2006,2010)通过案例研究证明,创新已经不是单个企业可以完成的任务,需要与一系列伙伴的互补性的协同,才能真正为顾客创造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11-12]。
Rahul Kapoor(2013)采用纵向案例研究方法分析了创新生态系统中的协同和竞争行为[10]。
张利飞(2009)[13]、张运飞(2008,2009)[14-15]等认为在创新生态系统中,企业技术创新成功最终依赖于众多与之兼容配套的研发协作关系,分析了创新生态系统的风险构成,探讨了创新生态系统的治理机制[16-17]。
目前,对“创新生态系统”研究还处于初期[18],对于资源在创新生态系统的作用机理还缺乏深入研究,尤其是较少有研究从资源的角度分析创新生态系统构建过程[18-19]。
因此,本文采用案例研究方法,通过分析组织资源、网络资源、系统资源的形成机理,剖析组织资源、网络资源及系统资源之间的关系及其在系统构建过程中的作用,研究新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的形成。
二、文献研究资源观是解释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工具[20-21]。
Barney(1991)指出,企业资源包括能力、组织过程、企业属性、信息、知识等所有资产,这些资产被企业控制,并能使企业利用这些资产来实现战略目的[22]。
张永安(2009)根据创新资源在创新网络中的主要体现形式,将创新资源分成技术资源、人力资源与信息、知识资源三种类型[23]。
根据资源存在的方式,学者们将组织资源分成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两种类型,有形资源往往是可见的和能够量化的资源,包括资金、各种设备等[21]。
无形资源深深根植于企业的历史和非物质资产中,例如专利、知识、企业文化和企业声誉等。
当然,无形资源还可以进一步分为人力资源(技能)、知识和企业员工的激励、以企业员工所处工作环境为特征的结构资源(企业文化、路径和规则)、关系资源。
朱秀梅(2011)将企业资源将资源划分为知识资源和资产资源两类[24]。
本文认为组织资源包括有形和无形资产,这些资产具有战略价值,由企业所有和控制,通过特定的途径所产生和积累,不能离开企业而独立存在,是组织的竞争优势所在。
随着研究的深入,资源概念的研究已拓展到网络层次[25],企业不仅从合作伙伴获得所需资源,同时通过成员间的协同交互作用产生新的资源[26]。
Gulati(1999)对网络资源进行了定义,认为网络资源不仅仅存在于企业中,还是存在于企业间网络中,企业网络资源来源于从企业合作伙伴那获取的有价值的信息[27]。
Levie(2006)将网络资源定义为联盟伙伴间通过交互活动所转移的资源,包括合作伙伴的声誉、风险资本的获取、合作伙伴的技术能力的获取等[28]。
相互的信任,共同的文化,共享的预期,亲近性等特性,是网络层面非常有价值的资产,这些资产不能被网络成员单独拥有。
通过网络间的合作,企业不仅能获得合作伙伴所拥有的资源,同时也可从与合作伙伴的交互活动,产生新的资源中获益。
网络资源与组织资源不同,不是网络一建立便存在的,必须通过网络成员交互作用才能产生[19]。
创新生态系统演化过程中,需要多个不同资源进行流动[29-30]。
Jorg Musiolik(2012)对系统资源进行了定义,认为系统资源是技术创新系统中成员间的交互产生的[19]。
系统资源包含了系统层次的技术标准、技术相关的预期、技术的接受度和影响力、核心技术的专有规则等。
对于系统成员来说,不同资源其战略价值不同,但在新技术开发过程中具有战略价值,很难通过单一组织开发或形成,除非这些组织具有极强的影响力。
大量的实例表明,企业必须通过与其他企业建立合作网络来调整自身的行为,以建立和改变系统资源。
系统构建是成员通过密切的交互活动而建立起来的制度、组织结构等系统资源,包括创造和重构价值链[31]。
系统构建更多情况下是集体行为的结果,即组织通过双边或多边交互活动的结果[31]。
031本文在文献研究基础上,将系统构建过程中的资源分成组织、网络、系统3个层次。
其中,将组织控制的资源界定为组织资源,包括技术、资金、人才、政策、信息、企业的关系资源、声誉等。
将网络资源定义为网络建立后,网络成员共同开发的资源,网络成员为了实现其战略价值,通过合作所产生的网络资产,包括网络成员之间的信任、网络文化、对共同目标的理解和愿景、网络控制的特定模式、网络的声誉等。
系统资源是指为了支撑整个创新生态系统发展而有意识地构建所形成的,主要指企业在联盟过程中所形成的成果,包括在国际社会所取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政府提供决策咨询与支撑,为行业关键、共性技术的提高的贡献。
因此,在创新生态系统中,成员通过与其他组织的协同合作,使得其他成员可以利用该成员的资源[32],进而产生网络资源和系统资源,最终达到系统构建的目的。
三、研究设计创新生态系统是由多个成员间交互作用所产生的复杂系统,具有动态性、不确定性、非线性等特征。
对于这种复杂系统,如果通过问卷法,很难全面获取相关数据。
案例研究适合对现实中复杂而又具体的问题进行深入且全面考察,案例研究方法可以捕捉和追踪管理实践中涌现出来的新现象和新问题,如果设定理想的时间间隔,对案例进行深入剖析,将有助于反映该研究案例在不同时期的变化情况。
相对于实证研究方法,案例研究更适合应用于动态、具有涌现特征的复杂现象[33]。
案例研究可以对某些现象、事物进行描述和探索,为新理论构建奠定基础,或者对现存理论进行检验、发展和修改[34],与基于大样本数据的实证分析相比,案例研究具有获取详细、丰富、深入信息的优点[35],其中,多案例研究更利于理论的构建,其推导出来的结论往往被认为更具有说服力[36]。
(一)案例选取为了兼顾案例的典型性、可复制性、数据可获取性和研究便利性,本文选择“有色金属钨及硬质合金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半导体照明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作为案例研究对象。
“有色金属钨及硬质合金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半导体照明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国家试点成功典型,迄今为止,已在行业内外树立了良好的影响力,同时这两个创新生态系统是我国公认的研发、生产、销售平台,成员由产业链上中下游的核心企业组成,包含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能代表众多创新生态系统的形成过程,是我国创新生态系统具有代表性的案例。
Eisenhardt(1989)指出在案例研究的选择过程中,要选择突出的、极端的案例以便于比较,从而能够帮助扩展现有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