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地案例 华为“零缺陷”质量管理体系的演进历程

落地案例 华为“零缺陷”质量管理体系的演进历程
落地案例 华为“零缺陷”质量管理体系的演进历程

落地案例:华为“零缺陷”质量管理体系的演进历程

2016年3月29日,中国质量领域最高政府性荣誉“中国质量奖”颁奖仪式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华为公司获得了该奖项制造领域第一名的殊荣。中国内地的产品质量总体较弱,假冒伪劣盛行,而华为却一枝独秀,甚至成为了世界级的产品质量标杆,这其中的秘密是什么呢?本文系统梳理了华为“零缺陷”质量管理体系的演进历程,并深度解析了打造这套管理体系背后的真正原因。篇幅较长,读完收获颇丰。

在华为消费者BG手机质量与运营部长Mars的印象中,华为真正把质量作为核心战略,应该起于2000年的一次质量大会。而在此之前,华为是发展的初级阶段。华为在发展初级阶段,就明确了“以客户为中心”的唯一价值观。但质量如何帮助实现这个价值观,还没有受到公司足够的重视。

从2000年开始,华为已经走上了发展的快速通道,有了自己的完整的产品体系,而且开始了全球化的历程。华为仿佛被通信行业的车轮带动着,快速向前飞奔。那时候,Mars刚刚进入华为两年,还算是一个“新兵”。但公司的快速成长,带给像他这样的新员工巨大的自我成长机会。“公司在高速发展过程中,我们都忙着抢市场,尽可能多地获得订单。就在这时候,任正非(华为创始人兼总裁)亲自主持招开了一次质量反思大会。”

正是在这种高速增长中,质量问题突显,客户的抱怨声越来越大。以客户为中心的华为员工,倒是真的不吝惜时间与成本,一趟一趟飞到客户身边,去把坏了的产品换回来,通过售后服务去弥补质量带来的问题。但这就如同一个死循环,以客户为中心是华为的核心价值观,但产品质量不行,客户的订单越多,抱怨也就越多。

从客户那里换回来的坏设备的单板,以及一趟一趟来回飞的机票,被华为公司总裁任正非装裱在相框里,成为那一次质量大会的“奖品”。而这个“奖品”则成为很长一段时间大家办公桌上最重要的一个摆设,时时刺激着每一位当事人。

这次大会成为华为公司将质量定为核心战略的一个起点。但质量体系的建设,则是一个更漫长、曲折的过程。Mars在近二十年华为的工作经历中,在不同的部门历练过,也经历了华为质量体系构建的全过程。

改变:跟着客户成长起来的质量体系

2000年的华为,将目标锁定在IBM,要向IBM这家当时全球最大的IT企业学习管理。当年,引入IBM公司帮助华为构建集成产品开发IPD流程(Integrated

Product Development,即集成产品开发,是一套产品开发的模式、理念与方法——编者注)和集成供应链ISC体系(Internet Service Customer,即网络服务于客户,是一种最新的电子商务营销方法。ISC也是一种Intel的服务器管理软件——编者注)。

那时,印度软件开始快速崛起,任正非认为软件的质量控制必须要向印度学习。所以华为建立了印度研究所,将CMM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引入华为。

IPD+CMM是华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第一个阶段。IPD和CMM是全球通用的语言体系,这期间也是华为国际化业务大幅增长的时期,全球通用的语言使得客户可以理解华为的质量体系,并可以接受华为的产品与服务。

第一阶段帮助华为实现了基于流程来抓质量的过程。在生产过程中,由于人的不同会导致产品有很大的差异,而这套体系通过严格的业务流程来保证产品的一致性。

随着华为的业务在欧洲大面积开展,新的问题出现了:欧洲国家多,运营商多,标准也多。华为在为不同的运营商服务时,需要仔细了解每一家的标准,再将标准信息反回到国内的设计、开发、生产制造环节。欧洲的客户认定供应商质量好不好,是有一套详细的量化指标,比如接入的速度是多少,稳定运行时间是多少,等等。

在几年前,业界有新手机发布的时候,在不同的国家都要有不同的发布时间,原因在于每个国家用户的需求不同、政府监管要求不同、行业质量标准也不同。对于手机厂商就必须要针对不同国家做适配后再发布。经过多年的摸索,华为现在已经可以全球统一发布新款手机,而这完全基于这些年对于标准的摸索。

这是华为质量体系建设的第二个阶段,在这个磨练的过程中,华为渐渐意识到标准对于质量管理的作用。随着欧洲业务成长起来的,是华为自己的一套“集大成的质量标准“。在这个阶段,在流程基础上,强化了标准对于质量的要求,通过量化指标让产品得到客户的认可。

接下来,华为的开拓重点到了日本、韩国等市场,来自这些市场的客户的苛刻要求让华为对质量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在拓展欧美市场时,只要产品有一定的达标率就可以满足客户要求,就被定义为好产品。但是产品达标率到了日本就行不通,在日本客户看来,无论是百分之一、千分之一的缺陷,只要有缺陷就有改进的空间。

工匠精神,零缺陷,极致,这些词时时折磨着华为的员工。在流程和标准之外,质量还有更高的要求,这需要一个大的质量体系,更需要一个企业质量

文化的建设。只有将质量变成一种文化,深入到公司的每一个毛细血管,所有员工对质量有共同的认识,才可能向“零缺陷”推进。

2007年4月,华为公司70多名中高级管理者召开了质量高级研讨会,以克劳士比“质量四项基本原则”(质量的定义、质量系统、工作标准、质量衡量)为蓝本确立了华为的质量原则,这就是华为质量史上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会议后,克劳士比的著作《Quality Is Free》(质量免费)在华为大卖,主管送下属,会议当礼品,这本冷门书居然在华为公司热得不行。

这是华为质量体系的第三个阶段,从那个时候,开始引入克劳士比的零缺陷理论,做全员质量管理,构建质量文化,每一个人在工作的时候,都要做到没有瑕疵。

客户的需求在变,没有一套质量体系是可以一成不变的。完成了流程、标准、文化的纬度建设,华为又遇到了新问题:如何让客户更满意。此时,卡诺的质量观成为华为学习的新方向。

日本的卡诺博士(Noriaki Kano)定义了三个层次的用户需求:基本型需求、期望型需求和兴奋型需求,他是第一个将满意与不满意标准引入质量管理领域的质量管理大师。

基本型需求是顾客认为产品“必须有”的属性或功能,比如手机的通话功能。当其特性不充足时,顾客很不满意;当其特性充足时,客户无所谓满意不满意。期望型需求要求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比较优秀,但并不是“必须”的产品属性或服务行为,有些期望型需求连顾客都不太清楚,但是是他们希望得到的。兴奋型需求要求提供给顾客一些完全出乎意料的产品属性或服务行为,使顾客产生惊喜。当其特性不充足时,并且是无关紧要的特性,则顾客无所谓,当产品提供了这类需求中的服务时,顾客就会对产品非常满意,从而提高顾客的忠诚度。

围绕客户满意度,华为的质量建设进入第四个阶段:以客户为中心的闭环质量管理体系。这就要求要基础质量零缺陷之外,要更加重视用户的体验。也正因为这个以客户为中心的闭环质量管理体系,使得华为获得了“中国质量奖”。

无止境:零缺陷跟随客户导向而不断完善

从流程管理,到标准量化,而后是质量文化和零缺陷管理,再到后来的以客户体验为导向的闭环,华为质量管理体系是跟随客户的发展而逐渐完善,在这一过程中还特别借鉴了日本、德国的质量文化,与华为的实际相结合,建设尊重规则流程、一次把事情做对、持续改进的质量文化。

华为有着复杂的业务线条,质量体系也相当复杂,由文化与机制两部分相辅相成并且互为支撑,很难用一张完整的架构图来说明华为的质量体系。用Mars 的话说:质量不是独立的,是一种结果。要达成产品的质量,需要每一个人的工作质量去保证。如果只是一个独立的组织作为监管方去抓质量,肯定是抓不好的。

在这样的体系内,每一个人对于最终的质量都有贡献。质量与业务不是两张皮,而是融在产品开发、生产以及销售、服务的全过程中。“所以,华为的质量管理是融入在各个部门的工作流程中去开展的。”

在质量管理自身上,也需要创新的思想、工具、方法。华为花巨资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流程管理体系,涵盖了从消费者洞察、技术洞察、技术规划、产品规划、技术与产品开发、验证测试、制造交付、上市销售、服务维护等各个领域,并且有专门的队伍在做持续优化和改进。

华为2010年建立了一个特别的组织:客户满意与质量管理委员会(英文简称:CSQC)。这个组织作为一个虚拟化的组织存在于公司的各个层级当中。在公司层面,由公司的轮值CEO亲任CSQC的主任,而下面各个层级也都有相应的责任人。“这样,保证我们每一层级的组织对质量都有深刻的理解,知道客户的诉求,把客户最关心的东西变成我们改进的动力。”

这是一个按照公司管理层级而来的正向体系。在华为还有源于客户逆向管理质量的体系。

比如运营商BG,每年都会召开用户大会。在这个大会上,邀请全球100多个重要客户的CXO来到华为,用三天的时间、分不同主题进行研讨,研讨的目的就是请客户提意见,给华为梳理出一个需要改进的TOP工作表单。然后华为基于这个TOP清单,每一条与一个客户结对,并在内部建立一个质量改进团队,针对性解决主要问题。第二年的大会召开时,第一件事就是汇报上一年的TOP10改进状况,并让客户投票。

这个逆向管理是基于华为的“大质量观”。华为认为的质量不仅仅是大家普遍认识的耐用、不坏,而是一个大质量体系,包括基础质量和用户体验,不仅要把产品做好,还要持续不断地提升消费者的购买体验、使用体验、售后服务体验,把产品、零售、渠道、服务、端云协同等端到端每一个消费者能体验和感知的要素都做好。

一个源于管理层级的正向体系,一个源于客户的逆向体系,如何实现闭环?各层级的CSQC必须要定期审视自己所管辖范围的客户满意度,当然包括产品质量本身,也包括各个环节的体验,并且找到客户最为关切的问题,来制定重点改进的项目,保证客户关切的问题能够快速得到解决。同时,还要针对客户回

诉去举一反三,再不断改善质量管理体系,使得这一体系跟随客户的要求不断演进。

在全球,能以“零缺陷”为管理体系的企业并不多,而演进到以客户满意度为基础的大质量观的企业更是少见。克劳士比的“零缺陷”质量文化已经帮助华为在竞争中胜出,接下来能够让华为长远生存下去的是,如何以客户满意度为中心,持续改进的质量体系。

华为的价值观是以客户为中心,所以华为的质量观也与其他企业不同。“我们是从客户的角度看质量,所以满足客户需求的、用户期待的,都应该算做是质量,都是我们要持续改进的。”Mars说。

公司技术零缺陷,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

零缺陷观念意味着质量是完完全全地符合要求,而不是浪费时间去算计某个瑕疵的可能危害能否容忍,其核心就是“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并且是在所有环节上都要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

对于公司来讲,就是每一个层级都要把事情做对。华为认为这需要分层分解,全员参与:在公司层面需要有明确的目标牵引,在管理层要有明确的责任,在员工层面要有全体参与的意愿和能力。

在公司的最高层,每年轮值CEO都会设定质量目标,实行目标牵引。轮值CEO设定目标的原则是:如果质量没有做到业界最好,那么就把目标设为业界最好,尽快改进。如果已经达到业界最好,那每年还要以不低于20%的速度去改进。华为2001年就引入盖洛普每年对客户进行调查,并对质量打分,这个分数成为第二年设定目标的基数。

从管理层来讲,在不同的产品体系里每年都会对管理者做质量排名,排名靠后的主管要问责。这一规划每年都坚定执行,促进后进的主管,让每个主管都尽最大的力量往前跑,让管理层真正起到带头作用。

在员工层面,华为强调全员参与。全员参与有两个层面的问题要解决:一是意愿,二是能力。从意愿上,华为会设定考核目标,将质量作为员工考核的重要项目,同时也会设定很多奖项对质量方面表现突出的员工实施奖励。从能力上,公司引进很多先进的管理方式,员工都要经过必要的培训,为全体员工提供提高质量的方法和工具,以保证每一个人都有能力去参与。

做到零缺陷,除了对内部的每一个环节做到可控,还要对全价值链进行管理。一个企业不能独立地做好质量,以手机为例,有几百个器件、上千种上层物料,需要依赖整个产业链的高质量才能成就最终产品的高质量。有一次华为的手机摄像头出现问题,反复测试后发现是摄像头的胶水质量有问题。摄像头企业是华为的供应商,胶水企业是摄像头企业的供应商,上游的上游出一点点

小的问题,都会造成最后产品的问题,这就要求华为要把客户要求与期望准确传递到华为整个价值链,共同构建质量。

在对供应链的管理上,华为有三点做法:第一是选择价值观一致的供应商,并用严格的管理对他们进行监控。第二是优质优价,绝不以价格为竞争唯一条件。对每一个供应商都会有评价体系,而且是合作全过程的评价。这个分数将决定其在下一次招标中能否进入。这个评分体系分为ABCD档,当评分在D档的时候,就直接清除出供应商资源池,不会再被采用。第三点是华为自身也要做巨大的投资,在整个产线上建立自动化的质量拦截,一共设定五层防护网:包括元器件规格认证,元器件原材料分析,元器件单件测试,模块组件测试,整机测试。华为在生产线上做了五个堤坝,一层一层进行拦截,即使某些供应商的器件出现漂移,华为也能尽早发现并拦截。

观察质量成败在于文化

在华为人看来,创新要向美国企业学习,质量要向德国、日本的企业学习。在华为的大质量观形成过程中,与德国、日本企业的对标起到关键作用。

德国的特点是以质量标准为基础,以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为手段,融入产品实现全过程,致力于建设不依赖于人的产品生产质量控制体系。德国强调质量标准,特别关注规则、流程和管理体系的建设;德国有统一、齐备的行业标准,德国发布行业标准约90%被欧洲及其他国家作为范本或直接采用。德国的质量理论塑造了华为质量演进过程的前半段,是以流程、指标来严格规范的质量体系。

再看日本,特点则是以精益生产理论为核心,减少浪费和提升效率,认为质量不好是一种浪费,是高成本,强调减少浪费(包括提升质量)、提升效率、降低成本。与德国的“标准为先,建设不依赖人的质量管理系统”不同的是,日本高度关注“人”的因素,把员工的作用发挥到极致,强调员工自主、主动、持续改进,调动全体员工融入日常工作的“改善”,强调纪律、执行,持续不断地改善整个价值流。这也帮助华为慢慢形成“零缺陷”质量文化以及客户导向的质量闭环。

一个企业成为高质量的企业,华为认为根本是文化。工具、流程、方法、人员能力,是“术”;“道”是文化。任正非举过一个例子,法国波尔多产区只有名质红酒,从种子、土壤、种植……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文化,这就是产品文化,没有这种文化就不可能有好产品。

任正非在外界很少公开露面,但在内部的讲话却是很多。在以客户为中心这一永远不变的主题之外,任正非讲的最多的就是“质量文化”。

纵观全球质量管理科学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脱离生产的专职质检,第二阶段是基于数理统计的质量预测,第三阶段是基于系统工

程的全面质量管理,第四阶段是“零缺陷”质量文化。如今,华为以客户体验为中心的质量体系,或许会成为质量管理的第五个阶段。

从第四个阶段开始,质量管理从制度层面进化到文化层面。质量的保证,不能依赖于制度和第三方的监管,这样的质量会因人而异,也不可延续。而文化,即全员认同的质量文化,并体现在每一个人的工作中。

文化的形成是一个慢工程。近几十年的业界潮起潮落,不断有新的风口,但华为一直是一家很朴素的公司,提出了“脚踏实地,做挑战自我的长跑者”的口号。用任正非的说话,华为公司这只“乌龟”,没有别人跑得快,但坚持爬了28年,也爬到行业世界领先。任正非知道竞争会对慢跑型公司带来短期的冲击,但他要求公司上下一定不能有太大变化。比如,消费者行业变化大,将来也可能会碰到一些问题,所以华为一再强调终端要有战略耐性,要耐得住寂寞。扎扎实实把质量做好。

“文化的变革才是管理变革的根本。大质量管理体系需要介入到公司的思想建设、哲学建设、管理理论建设等方面,形成华为的质量文化。”华为消费者BG手机质量与运营部长Mars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说。

具体总结华为的质量文化,就是将“一次把事情做对”和“持续改进”有机结合起来,在“一次把事情做对”的基础上“持续改进”。不断反思,不断构建我们的体系,坚持不放过问题的意识,文化是根本的。

华为零缺陷质量管理体系的历程.docx

华为“零缺陷”质量管理体系历程 从流程管理,到标准量化,而后是质量文化和零缺陷管理,再到后来的以客户体验为导向 的闭环,华为质量管理体系是跟随客户的发展而逐渐完善,在这一过程中还特别借鉴了日本、德国的质量文化,与华为的实际相结合,建设尊重规则流程、一次把事情做对、持续改进的质量文化。 在华为消费者 BG 手机质量与运营部长 Mars 的印象中,华为真正把质量作为核心战略,应该起于 2000 年的一次质量大会。 1起点:呆死料大会 华为在发展初级阶段,就明确了“以客户为中心”的唯一价值观。但质量如何帮助实现这 个价值观,还没有受到公司足够的重视。 从2000 年开始,华为已经走上了发展的快速通道,有了自己的完整的产品体系,而且开 始了全球化的历程。华为仿佛被通信行业的车轮带动着,快速向前飞奔。 正是在这种高速增长中,质量问题突显,客户的抱怨声越来越大; 以客户为中心的华为员工,倒是真的不吝惜时间与成本,一趟一趟飞到客户身边,去把 坏了的产品换回来,通过售后服务去弥补质量带来的问题。 但这就如同一个死循环,以客户为中心是华为的核心价值观,但产品质量不行,客户的 订单越多,抱怨也就越多。 那时候, Mars 刚刚进入华为两年,还算是一个“新兵”。但公司的快速成长,带给像他这样的新员工巨大的自我成长机会。“公司在高速发展过程中,我们都忙着抢市场,尽可能多 地获得订单。就在这时候,任正非亲自主持召开了一次质量反思大会。” 从客户那里换回来的坏设备的单板,以及一趟一趟来回飞的机票,被华为公司总裁任正 非装裱在相框里,成为那一次质量大会的“奖品”。而这个“奖品”则成为很长一段时间大家办公桌上最重要的一个摆设,时时刺激着每一位当事人。 这次大会成为华为公司将质量定为核心战略的一个起点。但质量体系的建设,则是一个 更漫长、曲折的过程。 Mars 在近二十年华为的工作经历中,在不同的部门历练过,也经历了 华为质量体系构建的全过程。 02 跟着客户成长起来的质量体系 第一阶段,基于流程来抓质量 2000 年的华为,将目标锁定在IBM ,要向 IBM 这家当时全球最大的IT 企业学习管理。当年, IBM 公司帮助华为构建集成产品开发IPD 流程和集成供应链ISC 体系。 那时,印度软件开始快速崛起,任正非认为软件的质量控制必须要向印度学习。所以华 为建立了印度研究所,将 CMM 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引入华为。 IPD+CMM 是华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第一个阶段。IPD 和 CMM 是全球通用的语言体系,这期间也是华为国际化业务大幅增长的时期,全球通用的语言使得客户可以理解华为的质量 体系,并可以接受华为的产品与服务。 第一阶段帮助华为实现了基于流程来抓质量的过程。在生产过程中,由于人的不同会导 致产品有很大的差异,而这套体系通过严格的业务流程来保证产品的一致性。

华为狼性文化案例分析

“华为的狼性文化”案例分析 1.从华为的成长历程来看,华为的狼性文化在其创业初期打拼天下的时候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作为没有任何背景的民营企业,华为在一开始创业的时候就面临着与行业内国际性IT公司的抢肉战,如果没有敏锐的嗅觉、不屈不挠奋不顾身的进攻精神和群体奋斗的协作精神就很难有立足之地,也许刚出生就夭折了,因此狼文化在初期争夺市场、塑造企业形象、激发员工进取精神以及与利益共同体处理好关系(如利益共沾原则)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壮大,企业国际化程度的日益加深,华为在越来越多的事务中由于受到狼文化的影响而受到限制,使其前进的步伐放慢,华为狼文化的负面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因此笔者认为如果把华为狼文化起的作用分成十份的话,在创业初期时正面与反面之比起码是8:2,甚至更高,而现在呢,则已经变成6:4,甚至更低点,也就是说,狼文化的正面作用在下降,负面作用开始逐渐显露,但至今为止仍具有重要的正作用,但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全球一体化以及各国追求和谐发展的推进,如果不加以改进的话,其正面作用会继续下降。 2.优点:1)嗅觉敏锐,对市场反应非常灵敏,极具有危机意识; 2)不屈不挠、奋不顾身的进攻精神,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3)群体奋斗,营销能力极强,效率高; 4)令人望而生畏,减少潜在的竞争对手; 5)能够很好的激发员工的进取精神。 缺点:1)攻击性过强,使得难以营造和平的环境,甚至合作伙伴都不愿与其合作; 2)残忍冷酷,不折手段,让人觉得没有人情味; 3)贪婪,贪得无厌,只要有肉就去抢; 4)独断专行,文化刚性强,不具有柔性,难以兼容并包; 5)缺乏温情,忧患意识太强,员工压力过大却得不到排泄。 与中华民族大文化的关系:狼性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大文化的一种子文化,有其客观必然性,它是社会发展到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并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而改变。从水深火热的旧中国走出来的人们,经历了十 年浩劫之后,极需要建设百废待兴的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创业热情持续高涨,一批批地土狼们纷纷投 入到经济建设中去,他们培养了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下狼一样的精神,在那样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环境里为了生 存,他们必须这样,不屈不挠、群体奋斗、残忍冷酷,不达目的决不罢休,因此就产生了狼性企业文化,它是 中华民族大文化中进取、协作精神的集中体现,它来源于大文化,并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的演变。 3.首先,笔者认为狼性文化只是华为企业文化的表现形式,是其企业文化借以表现的载体,也就是说,狼性文化是表象而非本质,其本质是协作、配合、进取的精神,狼性文化只是其本质的外在表现形式。在创业初期狼 性文化作为其表现形式立下汗马功劳,为企业的不断壮大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当企业的外部环境以及发展 战略改变时,这种表现形式不能与其本质保持一致甚至相背离的时候,就需要改变其表现形式以与本质相一致,与企业的外部环境和战略相适应。换句话说,狼性文化与协作、配合、进取的精神并不是对等的,协作、配合、进取的精神也可以用其他方式来表现。 下面笔者分析狼性文化的不适应性: 1)外部环境分析 ①和谐发展:自从胡锦涛主席提出和谐社会之后,社会上刮起了一阵和谐风。在这样的环境下,华为接连出现了 胡新宇事件和张锐事件这样极不和谐的情况,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尽管这两起事件的发生有其自身原因,但还是影响了华为的形象,对华为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 ②社会需要人性化管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门越来越要求企业人性化管理,他 们要求在工作之余有丰富的精神生活,有自己的假期,有与家人在一起的时间等等,特别是外企人性化文化的不断渗透,人性化管理的呼声越来越高。 ③SA8000认证:是SocialAccoutability8000的英文简写,它涉及童工、强迫 劳动、健康与安全、歧视、惩戒性措施、工作时间、工资报酬、管理体系等内容,SA8000是全球第一个社

华为案例分析资料.doc

华为公司的案例分析 --全球化视角下中国先进制造模式动态演进研究 中国发展世界级先进制造企业面临两个方面的挑战: 一是拥有世界先进制造技术;二是构建全球先进制造模式。运用实地调研的研究方法, 对华为公司构建面向全球价值网络的先进制造模式动态演进的路径进行了实地调查。研究表明: 华为公司的制造模式经过“以产品开发为龙头” 、“集成产品开发的流程体系”、“价值链的模块化”、“全球价值网络的构建”, 即“点”、“线”、“面”、“网”四个阶段最后形成全球价值网络, 并由此带来华为公司竞争优势的不断增强。在总结华为公司经验的基础上, 提出了中国发展世界级先进制造模式的对策建议。 一、问题的提出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市场一体化和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制造业在全球范围内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制造业由垂直分工发展到水平分工, 并过渡到网络分工, 产业链被空前细分。通过这种方式, 世界先进制造企业将网络上各个环节的成本降至最低, 有效构建起了全球价值网络。全球价值网络是一种新型的先进制造模式, 同时也是一种经营策略和资源配置方式。通过构建全球价值网络, 制造企业能够跨越时空界限推动价值的创造、转移和实现, 形成持续的竞争优势, 增强竞争能力。因此, 揭示全球价值网络的形成机制, 研究其动态演进的路径对于提高制造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也是学术界研究的重要课题。 20 世纪90 年代, 国外对先进制造模式的研究逐渐过渡到价值网络阶段。Ghoshal & Bartlett 提出要将跨国企业看做一种包含总部和不同国家分支机构的全球网络组织。Bartness & Cerny认为跨国企业要通过营建全球能力网络构筑竞争优势。Moore & Carlos 认为大型制造公司应利用网络伙伴的力量来应对竞争。David 等指出世界先进制造企业正在通过有效地管理和经营网络、积极创造客户价值提升自己的全球竞争能力。Krist ien 等指出大多数跨国制造企业20%~ 50% 的资产都存在于战略联盟之中。Michael 认为价值网络有助于增强跨国先进制造公司的竞争优势。Wall 等明确指出跨国公司正通过构建全球价值网络构筑竞争优势。Noori 对大型跨国制造公司价值网络的构建和网络成员的调整问题进行了研究。 目前, 国内对先进制造模式构建和动态演进的研究仍停留在“点”、“线”、“面”的阶段, 对“ 网”较少涉及。“点”, 即以产品开发为龙头, 如呼江超认为应用先进制造模式加快企业新产品的开发和制造, 是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 邹元超认为今后先进制造模式必须实现零件标准化、部件标准化、产品模块化; 罗璟等认为在先进制造模式下要注重产品核心能力的培育。“线”, 是对先进生产经营和组织管理流程化, 如张曙提出了精简化生产的典型模式——独立制造岛; 李全喜等指出了在先进制造模式下供应链的质量管理的特点和实施方法。“面”, 是从模块化的角度来研究先进制造模式, 如李海舰等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模块化现象, 得出了有益的结论。 综上所述, 多数国外的研究主要关注价值网络对于本国先进制造企业赢得竞争优势的实践层面; 国内的研究对于面向全球价值网络的先进制造模式的构建和动态演进的研究较少涉及, 已有的研究也只是局部和简单的生产制造网络。随着由本地制造向全球制造的不断发展, 先进制造企业迫切须要建立适应全球化竞争的先进制造模式。国内对该领域的研究, 尚未见到大批量成熟的研究成果, 特别是面向全球价值网络的先进制造模式的演进路径研究,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更是匮乏。本文采用实地调研的方法, 以华为公司为案例, 重点研究其构建

千禧年对华为绩效管理案例分析

千禧年对华为绩效管理案例分析 绩效管理与考核是一家公司非常重要的管理职能,它对公司人才激励、发展与保留乃至公司业务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如何更加有效地实施绩效管理与考核,是每一家公司面临的难题。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在资源有限,流程、平台不健全的情况下有效实施绩效管理与考核就更加困难。 本系列文章旨在对谷歌、华为、联想、Netflix、Uber五家企业的绩效管理与考核进行详细的案例研究,为其他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提供借鉴和参考价值。这五家企业有中国的、有外国的,且规模不一、发展阶段不同,但它们在绩效管理与考核方面的做法却非常有代表性,且都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谷歌、华为、联想的绩效管理与考核体系比较成熟,被众多公司借鉴和学习;Netflix、Uber两家公司绩效管理与考核的做法非常具有独特性和创新性。 通过对谷歌、华为、联想、Netflix、Uber五家企业在绩效管理与绩效考核方面的做法进行研究和分析,至少在以下方面的做法是值得其他公司借鉴和参考的。比如,谷歌追求简单、高效而富于人性化的绩效管理与考核机制;华为系统、完善基于高贡献、高回报的绩效体系;联想基于职责的层层目标分解,强调员工与公司整体目标的一致性;Netflix是靠文化和价值观驱动的绩效管理体系;Uber基于行业和员工特性的针对性考核激励方式等。

五家企业在绩效管理与考核方面既存在共性又有较大的差异性,但均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其为公司管理效率提升、业务持续发展等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1、华为的绩效管理体系简介 华为经历了从绩效考核到绩效管理两个阶段的演进。在绩效考核阶段,考核内容以绩效为中心,以结果为导向,以提升员工的工作能力为目的。在绩效管理阶段,考核是其中一个环节。华为以目标为导向,使员工在目标的牵引下实现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激励。华为从对结果的关注转向对过程的管理和控制,从而提升公司整体的绩效水平。 华为的绩效管理演进之路分为四阶段: 第一阶段:1987年至1995年,华为处于建设阶段,企业管理还处于混沌的状态,没有绩效管理体系,是一块饼大家分着吃的状态。 第二阶段:1996年至1998年,华为处于业务的快速发展期,也是华为的管理规则初建期,其绩效管理以员工考核为主。 第三阶段:从1999年到2001年,华为的绩效管理体系日渐成熟,进入绩效考核阶段。 第四阶段:从2002年开始,华为进入了绩效管理阶段,以考核目标为导向,增加了对跨部门团队的考核,自我激励与自我约束机制逐步形成,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平得以提升。

华为的质量管理

华为的质量管理 从当前的市场竞争形势来看,质量已成为现代企业获取有利竞争地位、建立长远发展、使企业走向成功的最重要因素之一。这点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企业的认可,并纷纷提出自己提高质量的口号。 如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提出的“让质量上路”,福特公司的“质量是第一件工作”,摩托罗拉提出的“让顾客全面满意”等等。为了鼓励企业不断提高自己产品的质量,日本早在1951年就设置了国家质量奖——戴明奖,每年将此奖颁发给一家在其质量管理项目上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的电子类产品成功打进美国市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凭借它们产品的高质量。相比之下,我国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就是产品质量不高,往往是依靠着低成本所带来的价格上的优势参与国际竞争。在国外,我国的产品就是廉价、低劣的象征。这样不但不利于自己企业的形象,而且很容易招致他国的反倾销诉讼,从而影响我国企业全球化的发展。 树立超群的质量意识 在中国的众多企业中,华为绝对可以算得上是对质量管理比较重视的一个企业。在华为制定基本法时就提出:“我们的目标是以优异的产品、可靠的质量、优越的终生效能费用比和有效的服务,满足顾客日益增长的需要。质量是我们的自尊心。”任正非在讲话时也指出:“我们决不能为了降低成本,忽略质量,否则那是自杀,或杀人。搞死自己是自杀,把大家都搞死了,是杀人。” 虽然华为很重视质量的提高,但是在发展初期的时候,由于缺乏资金、受技术的劣势等因素的影响,华为的产品质量相对于思科、朗讯等那些国际主流企业制造的产品的质量来说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因此华为在发展中一面通过加强对服务的管理来弥补质量上的不足,另一方面积极努力建立自己的质量管理体系。 华为质量管理体系的运作方式,在其《基本法》中有明确的表述:“优越的性能和可靠的质量是产品竞争力的关键。我们认为质量形成于产品寿命周期的全过程,包括研究设计、中试、制造、分销、服务和使用的全过程。因此,必须使产品寿命周期全过程中影响产品质量的各种因素,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必须实行全流程的、全员参加的全面质量管理,使公司有能力持续提供符合质量标准和顾

华为企业文化案例分析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狼性文化案例分析 (一)公司简介 华为于1987年成立于中国深圳,全球第二大通讯设备供应商,全球第三大智能手机厂商,也是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解决方案供应商。华为的产品主要涉及通信网络中的交换网络、传输网络、无线及有线固定接入网络和数据通信网络及无线终端产品,为世界各地通信运营商及专业网络拥有者提供硬件设备、软件、服务和解决方案。目前,华为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已经应用于140多个国家,服务全球1/3的人口。全球排名前50名的电信运营商中,已有45家使用华为的产品和服务。 (二)企业文化的含义 企业文化主要指一个企业长期形成的并为全体员工认同的价值信念、行为规范以及行为方式。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统一的价值观使企业内成员在判断自己行为时具有统一的标准,并以此来选择自己的行为。企业文化需要经过一个长的时期才能形成。文化的形成与企业的经营有关,也与社会文化背景有关,文化在经营过程中逐渐积累,也可以通过教育、引导和灌输而使之得以传播和深入人心。一个公司的管理决定和影响企业文化,文化也反作用于公司的管理。文化由一种信念转化为一种行为就需要得到全体员工的认可。 (三)华为的“狼性”企业文化 华为非常崇尚“狼”,认为狼是企业学习的榜样,要向狼学习“狼性”,狼性永远不会过时。任正非说:发展中的企业犹如一只饥饿的野狼。狼有最显著的三大特性,一是敏锐的嗅觉,二是不屈不挠、奋不顾身、永不疲倦的进攻精神,三是群体奋斗、团队合作的意识。同样,一个企业要想扩张,要想在危难面前不被击垮,甚至逆势增长也必须具备狼的这三个特性。以下就是华为的狼性文化指导下的见证: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波及全球,中国也没能幸免。或多或少受到了一些影响。2009年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逐渐渗透到包括电信业在内的各个行业。很多企业因此倒闭。而华为却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奇迹。2008年华为的海外收入占总收入的75%,全年合同销售额达233亿美元,总收入增长速度之快让华为自己都难以置信。2009年华为全球销售收入1491亿元RMB(约合218亿美元),同比增长19%。营业利润率14.1%,净利润183亿元RMB,净利润率12.2%。2009年的净利润增幅超过100%。尽管08一年的国际金融危机让整体经济形势更加复杂,但华为的经营性现金流达到217亿元RMB,同比增长237%。能够在恶劣的经济形势下,仍然保有如此规模的现金流,是在令人惊叹。而如此成就的取得与华为以“狼文化”为主的企业文化的引导密不可分。 敏锐的嗅觉在华为表现的是对市场变化作出的快速反应和对危机的特别警觉。《华为的冬天》文章的作者是任正非,他说,冬天一定会来临。但只要我们做好了准备,有了厚实的棉衣,相信再冷的冬天,我们仍然感觉是暖洋洋的!只要大家有危机感,能够提前预防,采取措施,不断完善,相信我们能够走

任正非:华为的大质量管理体系

任正非:华为眼中的大质量管理体系 华为一年一度的质量工作汇报会已经结束, 会上华为总裁任正非 对过去华为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并提出建立大质量管理体系这一持续的发展规划,华为自创立伊始便秉承“质量为最重要的基础” 这一核心发展观念,也正是这一观念让华为在业界打下扎实的根基,加之其自主研发的创新精神,一举成为行业的领军企业, 稳固了其不可撼动的龙头地位.以下为任正非在会上的演讲内容: 二十年前我去阿联酋,当飞机降落时,西亚非洲司司长告诉我,下去就是中东的香港。当时我不相信,下去一看,然后就写了一 篇文章《资源是会枯竭的,唯有文化才能生生不息》。迪拜是没有一滴油的沙漠,现在比阿联酋还出名, 这就是文化造就沙漠上的井喷。 华为公司也要加强质量文化的建设。目前公司在质量问题上的认识,仍然聚焦在产品、技术、工程质量……这些领域,而我认为质量应该是一个更广泛的概念. 我们沿着现在的这条路, 要走向 新领域的研究,建立起大质量管理体系。

1华为眼中的大质量管理体系 首先,大质量管理体系需要介入到公司的思想建设、哲学建设、管理理论建设等方面,形成华为的质量文化。你们讲了很多“术”, 我想讲讲“道”。你们看,法国波尔多产区只有名质红酒,从种子、土壤、种植……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文化, 这就是产品文化,没有这种文化就不可能有好产品. 瑞士的钟表为什么能做到世界 第一?法国大革命时要杀掉那些有钱人和能干人,这些人都跑去 了瑞士,所以瑞士的钟表主要是在法语区,其中很多精密机件是 德语区的。我再讲一个例子.德国斯图加特工程院院长带我去参观一个德国工学院,大学一年级入学的学生,他们都在车间里面对着图纸做零件,把这些零件装到汽车上去跑,跑完回来再评价多少分。经过这一轮,再开始学习几何、理论力学、结构力学…… 等学科,所以德国制造的汽车永远是无敌天下. 每个人都愿意兢兢业业地做一些小事, 这就是德国、日本的质量 科学,没有这种文化就不可能有德国、日本这样的精密制造. 我 们为什么不能有这种文化?我们要借鉴日本和德国的先进文化, 最终形 成华为的质量文化。如果公司从上到下没有建立这种大质 量体系,你们所提出的严格要求则是不可靠的城墙,最终都会被隹翻.

华为的“狼性文化”

华为的“狼性文化”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1988年,专门从事通信网络技术及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与销售,致力于为电信运营商提供固定网、移动网、数据通信网和增值业务领域的网络解决方案,是中国电信市场的主要供应商之一,并已成功进入全球电信市场。华为从一个注册资产21000元,员工14人的小型民间企业发展到现在员工24000多人,其中外籍员工3400多人,销售额近500亿元人民币的跨国公司,被业界奉为“神话”。 华为作为中国民营企业,在短短的十几年内迅速发展扩大,固然得益于中国快速成长的电讯市场。但我们知道华为作为中国高科技企业领头羊的同时,也关注到华为独特的企业文化。公众在媒体中看到了华为不断增长的销售数字,也了解了《华为宪章》昭示的华为精神;许多公司在关注华为在国际市场寻找机会时,也知道华为的员工在大讨论“华为的红旗能打多久”。这不仅使我们要问:在华为公司的发展历程中,华为的文化到底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华为文化?任正非文化? 华为的创始人任正非像许多事业成功的大老板一样,言行低调,不事张扬。但许多见过他的人对他的评价却又令人回味——过目不忘。军人出身的任董事长外人看来的特点是作风干练,雷厉风行。但熟悉他的华为高层管理人员确是另一番描述:他涉猎广泛、具有战略思维头脑;性格坚定、目光敏锐;言谈逻辑严密、出口成章,极富有煽动性、鼓动性;但又不咄咄逼人……。不论对任正非个人特质评价如何,任作为华为当之无愧的领袖是无人质疑的。这也是我们了解华为文化先要了解任正非的由来。 《华为宪章》中有这样一段话:资源是会枯竭的,惟有文化是生生不息。在华为的企业文化中,最具特色的要数他们的“狼性文化”的核心理念。任正非认为,做企业就是要培养出一批狼。因为狼有生存下来的三大优势:一是有敏锐的嗅觉;二是不屈不挠,奋不顾身的进攻精神;三是群体奋斗。 敏锐的嗅觉在华为表现的是对市场的快速反馈和对危机的特别警觉。自喻为尖刀排排长任正非推行“不管过程,只重结果”的管理授权。为了实现企业对市场的快速扩张,在任调教下成长起来的这些“土狼”们发动了一轮又一轮的着凶猛进攻,攻城掠地,甚至不断占有和蚕食竞争对手的领地。但当企业的发展遇到困难时,华为的文化还能起到什么作用呢?2002年,华为的市场销售额为221亿元,尽管在电子百强中名列第七,但与前两年高速增长相比已是颓势明显,由此开始了华为的大裁员,到2003年,裁员继续扩展,超过员工总额的20%,华为上上下下弥漫着一种悲壮情绪。在此情景下,我们审视华为在发展历程中代表核心价值观的各种声音,其中《华为的红旗能抗多久》、《华为的冬天》、《活下去是企业的硬道理》、《迎接挑战、苦练内功,迎接春天的到来》等各种应对危机的文章和言论格外醒目,也使人感到,华为人还是对危机有充分认识的,但仅靠这些意识形态式的分析,我们还不能过早下断言。 勇往直前的进攻精神。任正非尊崇商场就是战场,指挥员下达命令进攻,其下属就要立刻冲锋陷阵,勇往无前,无论如何也要拿下阵地,这种狼性文化,使华为从管理层到各个团队成员保持对市场发展和客户需要的高度敏感性,保持对市场变化的快速反应和极强的行动能力,保持强大而坚定的信念并且在运转过程中表现出高效率的团队协同作战精神。正是这些凶悍的企业文化使华为成为连跨国巨头都寝食难安的一匹“土狼”。

华为的人力资源管理案例分析

华为的人力资源管理案例分析 一、华为简介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1988年,是由员工持股的高科技民营企业。华为从事通信网络技术与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与销售,专门为电信运营商提供光网络、固定网、移动网和增值业务领域的网络解决方案,是中国电信市场的主要供应商之一,并已成功进入全球电信市场。 二、华为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构成 1.华为的招聘之道——招聘七大原则 2. 薪酬制度 3.激励体系 4.知识型员工管理 知识型员工管理——内部创业,让员工做老板当留住优秀人才对于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意义,日益被社会充分认识并愈来愈成为企业战略决策重要内容的时候,满足员工的物质和生活需求,已成为招徕和留住人才的唯一法宝。深圳华为集团,为解决机构庞大和老员工问题,鼓励内部创业,将华为非核心业务与服务业务以内部创业方式社会化,通过提供一些资源给公司的优秀人才,帮助他们走出去创办企业。 内部创业是由一个企业内的、具有创业愿望和理想的员工发起,在组织支持下,由员工与企业共担风险、共享成果的激励形式。建立企业内部创业机制,从表面上看,好像是企业拿自己的资源来成全他人的美事,但实际上,内部创业不仅可以满足企业优秀员工想当老板的心态,使企业运作趋于安定,更可以凭借制度的授权,减轻企业负责人的工作负担,是一种可以让老板员工双赢的管理制度。 5.员工的培训与发展 6.独特的企业文化 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的构建本身就是一种人力资源管理上的突破,在华为十几年的发展中逐渐形成的企业文化无形中扮演着人力资源管理中越来越重要的一个角色。 1)华为“骂”文化骂,是一种警示、训戒,是一种宣泄,也许还是一种激励,也是负激励的一种。 Eg:曾经有一次,华为公司总裁任正非看了一篇质量低劣的报告,在上面批示了几个字:“臭、很臭、非常臭!”还有一次,前几年,华为有一位新员工刚到公司没几天,就给任正非写了一封“万言书”,论述公司的经营战略问题,任正非批复:“此人如果有精神病,建议送医院治疗;如果没病,建议辞退。” 2)华为的狼性文化 狼有三大特征:一是敏锐的嗅觉,二是不屈不挠、奋不顾身的进取精神,三是集体合作和团体奋斗的意识。”狼性的四大特点:“贪”“残”“野”“暴”;都应在团队文化中得以体现,那就是对工作、对事业要有“贪性”,无止境地去拼搏、探索;狼性的“残”用在工作中,便是指对待工作中的困难要一个个地、毫不留情地把它们克服掉、消灭掉;狼性文化的“野”,便指这种在工作中、事业开拓中不要命的拼搏精神;狼性文化中的“暴”则是指在工作的逆境中,要粗暴地对待一个又一个难关,不能对难关仁慈。狼性血脉已经渗透华为员工的每个细胞,流入了华为管理的各个环节。华为人,是一群眼睛泛着绿光的狼。他们疯狂掠夺人才,打造成一支巨大而高素质的战斗团队;他们“胜则举杯相庆,败则拼死相救”,团结起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头狼任正非是位极富传奇色彩的电信大佬,他的身上有着土狼、军人、硬汉、战略家等各种光怪陆离的色彩。 3)垫子文化 华为用垫子文化告诉每一个华为员工,只有加班起班,耐得住板凳磨的人才可能取得成就。这种垫子文化说的就是艰苦奋斗精神:艰苦奋斗是华为文化的魂,是华为文化的主旋律,华

案例:华为公司绩效管理实践

案例:华为公司绩效管理实践 (注:本案例内容来自张继辰《华为的绩效管理》的提炼,建议看原书) 一、公司背景 华为公司是一家民营科技公司,成立于上世纪80年代末。经过30多年发展,华为公司在企业经营取得的巨大成果,并且成为国内民营企业一面旗帜,可以说华为的一举一动皆收到国内许多企业的关注。那么又是什么支撑着企业的发展呢其HR副总说:“华为公司在向世界级企业迈进的过程中,卓有成效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是缔造华为一个个神话最有利的发动机和保障器。尤其是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三大基石之一的绩效管理(另外两个是任职资格和股权激励),更为企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现在我们就来看看华为公司是怎样将卓越的绩效管理转化成生产力的,而这也正是许多企业最有益的学习和借鉴。 二、中国华为公司企业文化 华为文化本质上是“蓝血绩效文化”,带有军事化与校园文化的组织文化特征,强调业绩导向与执行效果,将外部竞争压力转为内部竞争力,不断激活沉淀层,从而形成了华为“三高”的文化氛围——高压力、高绩效、高回报。在传递这种绩效压力同时,做到绩效管理面前人人平等,企业完全通过绩效来进行人才的选拔与任用。 二、华为的绩效管理 (一)抓绩效考重点 1.华为公司认为,员工工作不主动、不积极,是让管理者最为头疼的事情。正是因为基层员工缺乏积极主动的精神,态度消极、行动怠慢,难处业绩。只有科学的绩效管理才能调动员工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所以管理者一定要抓好绩效、重视考核。按照西方经济学和管理学的观点,绩效管理是对人性深刻理解和认同,顺应人性,是绩效管理的最终目的。 2.绩效考核的目的是改善绩效,而不是分清责任,当绩效出现问题的时候,着力点应放在如何改善绩效而不是划清责任上。 3.注意机制的建立,同时绩效管理要坚持引导和激励,通过有效的激励,将人性光亮一面放大,并真正的展现出来,体现在行动上就是积极性和主动性。关于这点,华为强调资本主义:(1)认为知识是高科技企业的核心和价值创造的

华为公司质量管理手册资料

质量管理手册HUAWEI QUALITY MANAGEMENT MANUAL

目录 第1章质量手册说明 (5) 第2章公司愿景、使命与战略 (6) 2.1愿景 (6) 2.2使命 (6) 2.3战略 (6) 第3章质量方针 (7) 第4章质量目标及策略 (8) 4.1质量管理体系愿景 (8) 4.2质量管理体系中长期目标和规划 (8) 4.3质量措施和方法 (8) 第5章体系架构 (10) 5.1质量管理业务总览 (10) 5.2质量管理组织架构 (11) 第6章综合质量管理 (13) 6.1客户满意管理 (13)

6.2领导重视和全员参与 (13) 6.3体系文件管理 (15) 6.4质量体系规划管理 (16) 6.5质量度量管理 (17) 6.6内部审核和外部审核 (19) 6.7管理评审 (20) 6.8员工培训 (21) 6.9关键资源管理 (23) 6.10持续改进 (24) 6.11客户财产管理 (26) 第7章产品实现过程质量管理 (27) 7.1产品需求管理 (27) 7.2市场管理 (28) 7.3销售管理 (29) 7.4产品开发 (29) 7.5供应链管理 (33) 7.6客户服务 (40) 第8章附录 (44) 8.1华为简介 (44) 8.2华为公司组织结构图 (44) 8.3TL9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条文与业务描述的关系对照表 (46)

8.4TL9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条文与功能系统的关系对照表 (48) 8.5质量手册参考的流程文件清单 (48) 8.6术语与缩略 (49) 8.7手册历史 (51)

华为文化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华为企业文化分析 华为的“狼性”企业文化 华为非常崇尚“狼”,认为狼是企业学习的榜样,要向狼学习“狼性”,狼性永远不会过时。任正非说:发展中的企业犹如一只饥饿的野狼。狼有最显著的三大特性,一是敏锐的嗅觉,二是不屈不挠、奋不顾身、永不疲倦的进攻精神,三是群体奋斗的意识。同样,一个企业要想扩张,也必须具备狼的这三个特性。 作为最重要的团队精神之一,华为的“狼性文化”可以用这样的几个词语来概括:学习,创新,获益,团结。用狼性文化来说,学习和创新代表敏锐的嗅觉,获益代表进攻精神,而团结就代表群体奋斗精神。 狼能够在比自己凶猛强壮的动物面前获得最终的胜利,原因只有一个:团结。即使再强大的动物恐怕也很难招架得了一群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的狼群的攻击。所以说,华为团队精神的核心就是互助。 华为打造自己的营销铁军五招 第一招:塑造“狼性”与“做实”企业文化 华为是一个巨大的集体,目前员工8.3万余人,其中研发人员占43%,而且素质非常之高,85%以上都是名牌大学的本科以上毕业生。 21年来,华为取得的业绩是骄人的,在中国企业史上可谓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例子。华为需要依赖一种精神把这样的一个巨大而高素质的团队团结起来,而且使企业充满活力。华为找到的因素就是团队精神——狼性。 华为团队精神的核心就是互助。华为非常崇尚“狼”,而狼有三种特性:其一,有良好的嗅觉;其二,反应敏捷;其三,发现猎物集体攻击。华为认为狼是企业学习的榜样,要向狼学习“狼性”,狼性永远不会过时。 华为的“狼性”不是天生的。现代社会把员工的团队合作精神的问题留给了企业,企业只有解决好了才能获得生存、发展的机会。华为对狼性的执着是外人难以理解的。 华为的管理模式是矩阵式管理模式,矩阵式管理要求企业内部的各个职能部门相互配合,通过互助网络,任何问题都能做出迅速的反应。不然就会暴露出矩阵式管理最大的弱点:多头管理,职责不清。而华为销售人员在相互配合方面效率之高让客户惊叹,让对手心寒,因为华为从签合同到实际供货只要四天的时间。 狼性是华为营销团队的团队精神,这种精神是很抽象的,而且也是很容易扭曲的,这就需要

华为公司绩效管理实践(全面、系统)

案例:华为公司绩效管理实践(注:本案例内容来自张继辰《华为的绩效管理》的提炼,建议看原书) 一、公司背景 华为公司是一家民营科技公司,成立于上世纪80年代末。经过30多年发展,华为公司在企业经营取得的巨大成果,并且成为国内民营企业一面旗帜,可以说华为的一举一动皆收到国内许多企业的关注。那么又是什么支撑着企业的发展呢?其HR副总说:“华为公司在向世界级企业迈进的过程中,卓有成效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是缔造华为一个个神话最有利的发动机和保障器。尤其是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三大基石之一的绩效管理(另外两个是任职资格和股权激励),更为企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现在我们就来看看华为公司是怎样将卓越的绩效管理转化成生产力的,而这也正是许多企业最有益的学习和借鉴。 二、中国华为公司企业文化 华为文化本质上是“蓝血绩效文化”,带有军事化与校园文化的组织文化特征,强调业绩导向与执行效果,将外部竞争压力转为内部竞争力,不断激活沉淀层,从而形成了华为“三高”的文化氛围——高压力、高绩效、高回报。在传递这种绩效压力同时,做到绩效管理面前人人平等,企业完全通过绩效来进行人才的选拔与任用。

二、华为的绩效管理 (一)抓绩效考重点 1.华为公司认为,员工工作不主动、不积极,是让管理者最为头疼的事情。正是因为基层员工缺乏积极主动的精神,态度消极、行动怠慢,难处业绩。只有科学的绩效管理才能调动员工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所以管理者一定要抓好绩效、重视考核。按照西方经济学和管理学的观点,绩效管理是对人性深刻理解和认同,顺应人性,是绩效管理的最终目的。 2.绩效考核的目的是改善绩效,而不是分清责任,当绩效出现问题的时候,着力点应放在如何改善绩效而不是划清责任上。 3.注意机制的建立,同时绩效管理要坚持引导和激励,通过有效的激励,将人性光亮一面放大,并真正的展现出来,体现在行动上就是积极性和主动性。关于这点,华为强调资本主义:(1)认为知识是高科技企业的核心和价值创造的主导要素;(2)主张给创造价值的知识劳动合理的汇报;(3)主张通过知识的资本化来实现知识的价值(如全员持股)。 4.关注绩效的牵引和导向作用。华为公司认为牵引员工不是文化中宣传的东西,而是在绩效评价中体现的东西。与此同时他们认为绩效考核的导向很重要,其决定员工的行为方

华为企业文化案例分析

华为企业文化案例分析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狼性文化案例分析 (一)公司简介 华为于1987年成立于中国深圳,全球第二大通讯设备供应商,全球第三大智能手机厂商,也是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解决方案供应商。华为的产品主要涉及通信网络中的交换网络、传输网络、无线及有线固定接入网络和数据通信网络及无线终端产品,为世界各地通信运营商及专业网络拥有者提供硬件设备、软件、服务和解决方案。目前,华为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已经应用于140多个国家,服务全球1/3的人口。全球排名前50名的电信运营商中,已有45家使用华为的产品和服务。 (二)企业文化的含义 企业文化主要指一个企业长期形成的并为全体员工认同的价值信念、行为规范以及行为方式。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统一的价值观使企业内成员在判断自己行为时具有统一的标准,并以此来选择自己的行为。企业文化需要经过一个长的时期才能形成。文化的形成与企业的经营有关,也与社会文化背景有关,文化在经营过程中逐渐积累,也可以通过教育、引导和灌输而使之得以传播和深入人心。一个公司的管理决定和影响企业文化,文化也反作用于公司的管理。文化由一种信念转化为一种行为就需要得到全体员工

如此成就的取得与华为以“狼文化”为主的企业文化的引导密不可分。 敏锐的嗅觉在华为表现的是对市场变化作出的快速反应和对危机的特别警觉。《华为的冬天》文章的作者是任正非,他说,冬天一定会来临。但只要我们做好了准备,有了厚实的棉衣,相信再冷的冬天,我们仍然感觉是暖洋洋的!只要大家有危机感,能够提前预防,采取措施,不断完善,相信我们能够走得更加远,做得更加好。从中可见,华为的迅速发展,这与华为人保持着高度的警惕和对市场的敏锐有着重要的关系。而且华为在任正非每隔三五年就阶段性地宣布冬天到来的警示中,频频取得接近50%的业绩增长,实力不断地增强,大大地超越同行业企业的增长速度。 勇往直前,永不疲倦是华为人的奋斗精神。任正非把国家的民族文化、政治文化融入到企业文化当中,把实现先辈的繁荣梦想,民族的振兴希望,时代的革新精神,作为华为人义不容辞的责任,铸造华为人的品格。从而使得员工有着乐于奉献的精神,并为着国家,企业的目标长期规划而不断努力着。这样,就把远大的追求与员工的切身利益有机地结合,把“造势与做实”紧密地结合。从根本上提高了员工们的积极性和效率,这对企业发展无疑是有利的。在这种大氛围下,

案例华为公司绩效管理实践全面系统

案例:华为公司绩效管理实践 (注:本案例内容来自张继辰《华为的绩效管理》的提炼,建议瞧原书) 一、公司背景 华为公司就是一家民营科技公司,成立于上世纪80年代末。经过30多年发展,华为公司在企业经营取得的巨大成果,并且成为国内民营企业一面旗帜,可以说华为的一举一动皆收到国内许多企业的关注。那么又就是什么支撑着企业的发展呢?其HR副总说:“华为公司在向世界级企业迈进的过程中,卓有成效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就是缔造华为一个个神话最有利的发动机与保障器。尤其就是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三大基石之一的绩效管理(另外两个就是任职资格与股权激励),更为企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现在我们就来瞧瞧华为公司就是怎样将卓越的绩效管理转化成生产力的,而这也正就是许多企业最有益的学习与借鉴。 二、中国华为公司企业文化 华为文化本质上就是“蓝血绩效文化”,带有军事化与校园文化的组织文化特征,强调业绩导向与执行效果,将外部竞争压力转为内部竞争力,不断激活沉淀层,从而形成了华为“三高”的文化氛围——高压力、高绩效、高回报。在传递这种绩效压力同时,做到绩效管理面前人人平等,企业完全通过绩效来进行人才的选拔与任用。 二、华为的绩效管理 (一)抓绩效考重点 1、华为公司认为,员工工作不主动、不积极,就是让管理者最为头疼的事情。正就是因为基层员工缺乏积极主动的精神,态度消极、行动怠慢,难处业绩。只有科学的绩效管理才能调动员工的工作主动性与积极性,所以管理者一定要抓好绩效、重视考核。按照西方经济学与管理学的观点,绩效管理就是对人性深刻理解与认同,顺应人性,就是绩效管理的最终目的。 2、绩效考核的目的就是改善绩效,而不就是分清责任,当绩效出现问题的时候,着力点应放在如何改善绩效而不就是划清责任上。 3、注意机制的建立,同时绩效管理要坚持引导与激励,通过有效的激励,将人性光亮一面放大,并真正的展现出来,体现在行动上就就是积极性与主动性。关于这点,华为强调资本主义:(1)认为知识就是高科技企业的核心与价值创造的主导

华为的狼性文化(案例分析)

华为的狼性文化(案例分析) 一、新狼——概述 (一)团队介绍 ●队名:新狼 ●口号:狼来啦 ●Log o: ●团队精神核心: 不是王者,胜似王者。狼从来不崇尚孤胆英雄,不张扬做事,在纷繁中保持镇静,将伙伴凝结成最强悍的力量。新狼,新生的力量! ●团队精神诠释: 谨慎、低调、自知、团结、真诚、专情一直是狼图腾得以薪火相传的精神支柱,是狼族得以巩固自身地位的必要武器。 勇猛,狼不是森林之王,但狼的霸气与勇猛是其他动物可望不可即的,而新生的狼更代表了一种年轻与无敌; 团结,狼从来不是一个人在战斗,狼是世界上将团队精神阐释得最极致的动物,狼从来不崇尚孤胆英雄,新狼团队将演绎一场狼的团队精神真人版; 真诚,狼与狐不同,狼是世界上最表里如一的动物,狡猾不是它们利用的伎俩,让敌人知道自己的刚猛是狼真诚的品质,新狼秉承始终如一,透明公正,怀揣一颗炙热的心。谨慎,狼是理智的,聪明的,新狼的团队合作,是鲜活想法与智慧的碰撞,加上理智的浇灌,凝结出最耀眼闪亮的结晶。

专情,狼的温情留给自己最亲近的人,新狼团队,不仅仅是一个为理想而勇往直前的战队,更是一个感受集体温暖的大家庭! (二)新狼团队对企业文化的理解 一个企业,很多因素可以促成成功,有些因素带有偶然和幸运的色彩,有些因素只能是短期因素而不能持久。但无论是如何成功的,企业都会面临一个无法摆脱的问题:如何保持并持续成功?如何在外部快速变化和内部不断变革的环境中维系企业健康持续的生命?面对同样的课题,不同的企业选择了不同的解决路径——战略重组、经营转型、组织变革、领导更换、人力资源开发、流程再造、质量管理……,但是,当我们在走上路径的时候,总是感到有一种无形的东西在牵引我们,直接影响我们的变革效率。这个无形的但却是坚实的组织力量就是企业文化,也就是我们说的“势”。正如文化管理学者奎因所说“流程再造、TQM、缩减编制在很多组织中失败的原因是组织仍保留着原来的文化,只是改变了技术或者程序,而没有在组织的发展方向、价值观和文化方面做根本性的改变”。 那么,什么是所谓的“企业文化”?对于企业这种以利润为最终目标的组织来说,它的文化就是经营者为了实现其经营意志着力塑造并在经营活动中体现的企业本质特征。企业文化包含五个要素:一是地域文化。不同的地方有可能产生不同的企业文化,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二是价值观,这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三是英雄人物,即企业的灵魂人物,“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什么样的领导就可能带出什么样的一帮下属。四是习俗与

华为人力资源激励机制案例分析

华为人力资源激励机制案例分析 一、案例背景分析(一)企业介绍 1、发展历程: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为)成立于1988年。 华为的全资股东是深圳市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华为控股是100%由员工持有的民营企业。 通过工会实行员工持股计划,员工持股计划参与人数为65,179人(截止2010年12月31日),全部由公司员工构成。 目前,华为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已经应用于140多个国家,服务全球1/3的人口。 截至2011年6月30日,华为员工人数已超过12万,其中,44%的员工专注于R&D。 2011年第一季,华为在全球移动通讯设备市场排名 第三。 2、企业发展阶段1989-1995,草创阶段1995―1998,基本法阶段1998-现在,管理细化阶段 3、公司主要高管董事长: 孙亚芳CEO: 任正非 4、企业文化民族文化、政治文化企业化双重利益驱动同甘共苦,荣辱与共: 团结协作、集体奋斗是华为企业文化之魂。

(二)人力资源系统 1、华为组织结构 2、华为人员组成。 依靠知识并运用知识进行工作的员工都可以称之为知识型员工。 3、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组织基础为人力资源委员会、行政与业务关系分离、懂业务的HR。 薪酬体系: HAY项目。 任职资格管理体系: 任职资格标准、任职资格评估和任职资格应用关键绩效指标体系职位族任职资格认证培训与发展业绩考核薪酬结构薪酬管理。 任职资格与职位相结合,为员工提供了任职通道。 公司任职通道为双向晋升通道。 员工培训体系: 上岗培训,岗中培训,下岗培训。 二、理论知识介绍(一)激励的定义组织通过设计适当的外部奖酬形式和工作环境,以一定的行为规范和惩罚性措施,借助信息沟通,来激发、引导、保持和规划组织成员的应为,以有效的实现组织及其成员个人目标的系统活动。 (二)经典激励理论依据内容不同,可以分为内容型、过程型、状态型、综合型等。 1、内容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