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战术互联网体系架构分析与研究

合集下载

美国陆军战术通信网络建设的最新发展_张国斌

美国陆军战术通信网络建设的最新发展_张国斌

美国陆军战术作战人员信息网(WIN-T)是美国陆军战术通信网的主干网,能够提供语音、视频和数据通信以及任务指挥能力,可用于为各种军事行动提供支持。

一般来说,地面部队通信由两部分组成。

在最低层,是战术电台,通常为甚高频(VHF)电台,主要提供单兵与指挥部之间的视距通信,其特点是高机动性和便携性,但带宽较小。

在其之上,通常是相对来说静态的视距区域通信系统,用于提供高宽带网络,将各指挥部连接起来,对于该网络,只有有限的机动用户能够接入。

美国陆军的WIN-T 便是这样一种通信网络,但随着其“增量”2型系统列装部队,美国陆军战术通信网络水平也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美国陆军对WIN-T“增量”2型的后续作战试验与鉴定2是和网络集成与鉴定(NIE)15.1联合开展的,完成的时间是2014年10月至11月初,地点是得克萨斯州的布利斯堡和新墨西哥州的白沙导弹靶场,这一试验活动共持续了19天,覆盖了3 000多平方英里。

试验的结果将为该系统能否进入批量生产决策提供支持。

WIN-T“增量”1最初是在2004年部署的,当时被称为联合网络节点(JNN),作为一种过渡解决方案,该系统旨在为最低到营级提供停止间的高性能通信能力。

2007年该系统被改命为WIN-T “增量”1,当时该系统已明显能够提供WIN-T 所需的部分能力。

2012年,该系统完成了对陆军现役部队、预备役部队和国民警卫队的部署。

通用动力C4系统公司是主承包商。

WIN-T“增量”1有三种传输网络节点,用于提供高速广域网络,实现安全语音、视频和数据交换。

战术网络中心节点(THN)为师指挥部提供支持;联合网络节点为旅级指挥部提供支持;营指挥所节点(BnCPN)为营级指挥部提供支持。

还有一种节点,称为地区网络中心节点(RHN),这是一种固定设施,相当于三套战术网络中心节点,用于为战区级作战提供支持。

“增量”1的一个关键部分是拖车载装的卫星传输终端(STT),该终端与联合网络节点和营指挥所节点共同使用。

作战部队对美国陆军综合战术网络的看法

作战部队对美国陆军综合战术网络的看法

作战部队对美国陆军综合战术网络的看法作战团体对美国陆军的战术网络给予了积极评价,并指出尽管不完善,但比以前提高了十倍。

(Pvt。

头等舱James Crowley /美国陆军)美国陆军项目官员对现代化战术网络的技术和利益持开放态度。

第82空降师司令吉姆·明格斯少将在10月举行的美国陆军年度大会上对记者说:“这不是最完美的网络,但比我们现在拥有的网络好10倍。

”第82装甲部队中的许多单位已经从美国陆军所谓的综合战术网络(ITN)的开始方面进行了测试,但是第82机载师第3旅战斗队将是美国陆军中第一个获得装备以扩展系统规模的完整旅达到旅的大小。

对于Mingus而言,ITN不仅为士兵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态势感知,而且易于使用和操作。

Mingus说:“当我们谈论第82届班长时,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主要是在用地图和指南针导航。

综合战术网络将改变我们的行动方式。

”当第508降落伞步兵团第1营最初在联合待命训练中心将装备进行轮换时,Mingus说他们在整个轮换中都具有空前的态势感知能力。

而且,他们只有两个星期的时间就可以运行该系统,并且能够运行该系统(现在美军正在阿富汗使用ITN)。

Mingus指出,与过去对他来说功能最强大的系统不同,它可以快速配置网络。

他说:“过去,一个营要跳进去进行一次行动的配置,实际上需要18到24个小时。

他们必须摆脱这一点。

从实际的角度来看,这是在说几个小时,而不是18到24个小时,以便能够配置该网络进行操作。

”从运营商的角度来看,另一大“游戏规则改变者”是该网络的安全但未分类的功能,由于系统将利用NSA级加密,从而减少了分类需求,从而在美军与联盟伙伴之间建立了更好的信息共享。

“当你走出秘密领域,你在一个安全但不保密的环境中进行端到端加密时,它给你的网络的灵活性与我们所拥有的网络相比,是一个游戏变革者,”明格斯说。

在其他网络和现代化工作的基础上,Mingus称赞了美国陆军通用作战环境的一个组成部分:指挥所计算环境。

刍议美军下一代高级战术互联网体系结构发展研究

刍议美军下一代高级战术互联网体系结构发展研究

【 关键 词 】 美军 ; 高级战术互联 网; 研究 【 中图分 类号 】 T P 3 9 3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 0 0 6 — 4 2 2 2 ( 2 0 1 5 ) 1 4 — 0 2 1 4 - 0 1
通 信 是 进 行 数 字化 战 场 的 关键 性 因素 , 因此 为 了适 应 当 代 数 字 化 战 场 的 需要 ,美 军 开 始 积 极投 入 到 战 术 互 联 网 的建
常 关键 的 能 力 , 从 而使 网络 连 接 的 不 间断 成 为 可 能 战 术 互 联 网能 够 将 主 要 的通 信 系统 通 过 网 关 紧密 联 系在

起, 为 它 们提 供 许 多 通 信 线 路 , 使 得 诸 多 系统 能 够 组 成 一 个
的 需要 。 士兵 们 依 靠需 要很 多的 信 息设 备 , 例如成像、 视频等 ,
2 WI N — T的特 点
WI N — T可 以提 供 一 个 综合 的业 务 网络 ,通 过 和 陆 地 等 作 战 指挥 系统 的合 并 . WI N — T能够 让 军 队拥 有 优 先 权 . 从 而将 作 战 能 力 全部 集 中 , 而 不是 仅 仅 集 结 陆军 部 队 。WI N — T具 有 相 对 较 高 的 可 靠性 .因 为 它 能 够 在 网络 内随 意 两个 用 户 间形 成 许 多种 无 线 通路 , 这 样 既 可 以 拥 有 直 达 通路 。 也可以拥有迂回
5 结 语
WI N — T 可 以将 地 面 作 战 人 员和 指 挥 人 员 一起 与 全球 信 息
栅 格 科 学 合 理 的 连接 在 一起 , 这 是 一 种 骨 干 式 的 通 信 网络 。 这

美国海军计算机网络防御体系分析及启示.doc

美国海军计算机网络防御体系分析及启示.doc

美国海军计算机网络防御体系分析及启示2011-02-26网络战研究会会议论文集(2010)李健摘要:美军认为,计算机网络防御(CND)是真正实现网络战斗力、有效完成作战任务的必要条件。

本文对美国海军计算机网络纵深防御概念、体系结构、建设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美国海军计算机网络防御防御体系网络安全任务安全1.前言如今的美军运行在一个以网络为中心的环境中,并实现了在信息方面所具有的优势。

美军依赖网络进行指挥和控制、通信、情报、作战和后勤保障。

因此,美国国防部认为“网络空间”对“掌控全球范围内的军事行动至关重要”[1]在这个空间之中,电子和电磁频谱是人们借以行动的介质,使用效果如何则有赖于他们利用的手段方式。

[2],而美国国防部大约超过700万台设备在全球65个国家1500多个基地的15000个网络、21个卫星和20000个商业线路,传输非密、秘密和机密的信息[3]。

国家和军方信息设施之间的联系则更为紧密,包括因特网、电子通信网、计算机系统等。

图1显示了网络空间的连接状态。

据美国国防部披露,其国防系统每小时可能受到25万次非授权探测,每天次数达600万次。

应该说,因美军网络结构的特殊性与网络应用的广泛性[4],使其军方承受着比其他国家军用网络更多网络安全威胁。

鉴于网络系统的复杂性和脆弱性,美军更加强调积极的计算机网络防御(Computer Network Defense,简称CND)能力,全方位优化网络安全措施,构建纵深防御体系。

以下我们以美国海军为例[5],对美军现行计算机网络防御体系进行分析。

图1,网络空间(Cyberspace)连接示意图2.美军计算机网络防御(CND)的定义计算机网络战(Computer Network Defense,简称CND)是被广泛定义的网络空间(Cyberspace)[6]和网络空间战(cyberspace ope rations)[7]的要素之一(其逻辑关系图见图2所示),是信息战(IO)与网络空间(Cyberspace)的交叉部分(见图3所示)。

美军战术互联网模拟与运用方法研究_王国民 (1)

美军战术互联网模拟与运用方法研究_王国民 (1)

2013年第06期,第46卷 通 信 技 术 Vol.46,No.06,2013 总第258期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No.258,Totally美军战术互联网模拟与运用方法研究王国民, 丁兆忠, 夏兴宇(中国人民解放军63893部队,河南 洛阳 471000)【摘 要】战术互联网是美国陆军通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为战术通信与指挥控制系统提供可靠的、无缝的、安全的通信链路和通用数据通信平台。

在我军通信对抗训练领域,模拟美军战术互联网并为受训部队提供“靶标”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分析美军战术互联网体系结构与运用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美军战术互联网“精简式”与“典型式”的构建方法,深入研究了模拟战术互联网的运用方法。

对提升基地训练中的蓝军扮演能力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形成通信对抗部队的实战能力。

【关键词】战术互联网;模拟方法;通信系统【中图分类号】TN97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0802(2013)06-0069-03 Simul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U.S. Tactical InternetWANG Guo-min, DING Zhao-zhong, XIA Xing-yu(PLA Unit 63893, Luoyang Henan 471000, China)【Abstract】Tactical internet,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U.S. army communication system, could provide reliable, seamless, safe communication links and general data communication platform for army tactical command and control system. In the communication countermeasure training domain, to simulate U.S. tactical internet and provide drone for training-receive forces becomes an urgent task. Based on analysis of U.S. tactical internet structure and operation mode, the “condensed mode” and “typical mode” of U.S. tactical internet construction are given, and the operation methods of simulated tactical network studied in detail. All this could improve the simulation capability of blue army and help communication countermeasure force develop actual-combat ability.【Key words】tactical internet;simulation method;communication system0 引言作为军事训练转型中出现的新型专职扮演作战对手信息力量的部队—电子蓝军,其建设的一个基本要求是面向对手,基于能力。

美国陆军网络空间作战部队组织结构发展解析

美国陆军网络空间作战部队组织结构发展解析

伴随着美军全球信息栅格系统的高速发展,基于信息技术系统作战的概念研究不断走向深入,最终美军作战理论将网络空间确立为一种与陆、海、空、天并列的作战域。

在这种背景下,美国陆军将网络空间力量建设作为推进陆军现代化进程的关键因素,决心按照正规军事化组织的标准和结构高质量建设网络作战部队。

自陆军网络司令部于2010年成立以来,美美国陆军网络空间作战部队组织结构发展解析武获山. All Rights Reserved.2005年美国陆军网络空间力量组织结构2016.12军 事 纵 横地区中心地区中心作战支持地区中心地区中心作战支持地区中心地区中心作战支持地区中心地区中心作战支持地区中心地区中心作战支持网络空间力量建设的组织结构进行了详细说明,将陆军网络作战体系组织架构划分为三个层次:在第一个层面,在陆军太空和导弹防御司令部/陆军战略司令部的指挥下,作为陆军网络作战行动唯一的领导机构,陆军全球网络行动和安全中心负责态势感知和指挥协成立陆军网络司令部随着美军对于网络空间依赖程度的加深,控制和削弱网络威胁持续成为美军关注的重点任务,组建独立负责网络空间作战指挥机构的呼声在美军内部日益高涨。

在2008年“扬基鹿弹行动”的直接推动下,美军决定结束军种单位独立分散发展网络作战能力的局面,通过并、撤、转、改等措施对相关机构进行结构重组,成立全面负责网络空间作战调工作,在美军联合部队网络力量体系中,该机构发挥军种全球网络作战与安全中心的功能。

在第二个层面,战区网络行动和安全中心是各作战司令部的支持元素,负责“指导网络作战行动,管理和防御属于陆军管辖的全球信息栅格元素”。

战区内各地区网络行动和安全中心构成了陆军网络作战体系的第三个层面。

此外,陆军计算机应急响应分队是应对网络突发事件的处置力量,在紧急情况下可以接受全球网络作战特遣部队的战术控制,每个战区网络行动和安全中心也都建立了计算机应急响应分队。

全球网络作战特遣部队全球网络作战特遣部队陆军计算机应急响应分队陆军网络企业技术司令部/第9信号司令部战区网络行动和安全中心亚太地区太平洋司令部欧洲司令部南方司令部中央司令部美国本土战区网络行动和安全中心欧洲地区战区网络行动和安全中心南方战区网络行动和安全中心中东地区战区网络行动和安全中心本土地区陆军太空和导弹防御司令部/陆军战略司令部作战 控制作战 控制战术 控制直接管理行政管理的联合指挥机构,美国陆军网络力量组织建设也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美海军部队网的体系架构分析

美海军部队网的体系架构分析

美海军部队网的体系架构分析作者:朱淼来源:《信息安全与技术》2013年第10期【摘要】为了应对新的、复杂多变的信息化作战形式与环境,美军在《21世纪海上力量》构想中提出建设必要的“联合能力”——部队网。

本文系统阐述部队网的定义及体系结构,具体分析其系统工程的主要构成,并结合实际应用情况,提出几点意见建议。

【关键词】部队网;体系架构;建议1 引言为了应对新的、复杂多变的信息化作战形式与环境,美军在《21世纪海上力量》构想中提出建设必要的“联合能力”——部队网。

“部队网”作为海上力量建设并行的支柱性作战概念,其定义为:提供海上基地、海上打击和海上盾牌成功实施所需要的网络,使海军和海军陆战队灵活应对新的挑战,并不断引入新的概念和技术进行持续改进。

部队网是信息时代海战的作战构想和体系框架,它将作战人员、传感器、指挥与控制、平台和武器进行一体化集成,形成一支网络化、分布式的作战力量,从而灵活应对从海底到空间、从海上到陆地的各种冲突。

2 体系结构部队网信息体系结构被看作是功能层之间的边界,在一定时间内这一边界应该保持不变,从而确保边界周边的各方都能独立发展。

因此,构建部队网是定义“边界”的过程,它们属于不变量,与选中的工业标准相结合,并在网络控制系统调节下,将确保部队网随着技术的进步不断发展。

边界层可使各作战系统通用功能之间的接口标准化,以便实现互操作和信息共享。

应当建立边界的还包括传感器/智能网、指挥与控制网、火控网、显示器和数据库之间,具体如图1所示。

根据网络和信息集成网络中心清单进行设计,并且通过功能模型和灵敏度分析检验的方案建立的边界层,将为部队网信息体系结构提供坚实的基础,之后可以设计网络控制系统,使其能够根据任务的优先顺序以及可用容量和性能,确定信息通过边界层的路径,并加以调节。

根据构想,任何指挥与控制系统均能访问各个传感器,并且能够通过回路中的人员指挥任何火控系统。

通过共享的公共边界层可以在相关的领域表现出来多重梯次。

美军网络中心战建设与应用研究

美军网络中心战建设与应用研究

美军网络中心战建设与应用研究摘要:本文主要是对美军通过联网化的传感器、指挥决策系统以及武器发射平台建设的网络中心战以及应用进行分析研究,美军通过网络中心战实现了各作战要素之间高度共享战场态势,增强了部队的作战能效。

研究分析美军网络中心战建设与应用情况,对中国军队网络中心战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网络中心战、态势感知、联合作战为提高军队在信息时代的作战能力,美军通过完善的网络链接整合各种武装力量,增强信息共享、战术协同、信息质量。

为各作战单位提供战场态势共享,高度同步联合任务部队,提高战场态势感知能力,全面提升美军作战部队完成任务的能力,缩短战斗时间、减少伤亡以及无辜受害者。

一、网络中心战概念及特点1.1网络中心战网络中心战是随着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产生的战争理论。

是军队对信息时代发展在战略高度上的一个反应。

网络中心战从广义上定义为综合运用一支全部或者部分网络化的部队所能利用的战略、战术、技术、程序和编制,去创造决定性的作战优势。

1.2网络中心战特点网络中心战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网络化的部队强有力的改善了信息共享。

2)高度的信息共享协作增强了信息质量,提高了共享态势感知能力。

3)增强了军队机动性和火力打击精度以及反应速度。

4)部队可以分散在更广阔的战场空间,协调一致的行动。

网络中心战的这些特点能为所有参战指挥官提供实时信息,使其能准确理解、认知其所处战场战术态势,并在上级指挥官的意图引导下高效行动。

二、美军网络中心战建设状况及应用随着高科技军事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时代军队作战理论的核心,成为各国军队研究的重点,美军信息时代作战理论也在不断的创新,美国国防部于2001年提交了《网络中心战报告》,美军网络中心战理论正式确立。

美国军队转型办公室、副国防部长办公室以及网络和信息综合机构,从2002年便开始对网络中心战的概念框架进行初始化构建研究,2003年美国军队转型办公室启动了“网络中心作战概念框架”项目,研究网络中心战对军事行动的影响,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军战术互联网体系架构分析与研究
发表时间:2019-01-22T14:09:18.793Z 来源:《知识-力量》2019年3月下作者:吴思洁
[导读] 战术互联网(TI)是美军现役战场通信网络,是以无线通信和互联网技术为基础,将战术电台、交换路由设备和信息终端等互联而成的,面向美军数字化战场的一体化战役/战术通信系统。

(陆军工程大学通信士官学校)
摘要:战术互联网(TI)是美军现役战场通信网络,是以无线通信和互联网技术为基础,将战术电台、交换路由设备和信息终端等互联而成的,面向美军数字化战场的一体化战役/战术通信系统。

以美军战术互联网的架构为基础,研究了上层战场地域通信网和下层战术电台互联网的组成,分析了战术互联网中最典型的网络互连设备,并从网络互联的角度阐述了各子系统的功能特性和其在战术互联网中的主要应用。

关键词:战术互联网;移动用户设备;单信道地面与机载通信系统;增强型位置定位报告系统;近代数字电台
引言
美军战术互联网分为上层的战场地域通信网和下层的战术电台互联网。

上层战场地域通信网属于军师战术通信网络,主要连接旅级以上的作战指挥单元;下层战术电台互联网属于旅和旅以下战术电台互联网,主要用于连接旅和旅以下作战单元[1]。

从美军战术互联网部署来看,典型的军级战役部署覆盖范围约为35 000平方公里,在军和师级主要部署移动用户设备(MSE)和战术分组网(TPN)。

TPN可为军级覆盖范围内的 2000个IP数据用户提供有线局域网服务,对于军级覆盖范围内的移动用户,MSE可通过无线接入单元RAU为其提供接入服务[2]。

1 战场地域通信网——军师级战术互联网
美军军师级战术互联网由移动用户设备(MSE)构成,MSE是美军便携式战术广域通信系统,部署在军师级,为每个军所包含的5个师所在的37500平方公里范围内的用户提供电路交换话音、传真和分组数据服务。

MSE的用户设备包括电话、传真(FAX)和数据终端(DATA)。

(1)系统组成
MSE由节点中心(NC)、大型用户节点(LEN)、小型用户节点(SEN)和无线入口单元(RAU)组成,在师级部署下,4个节点中心(NC)组成MSE的干线节点,传输设备主要为微波接力机。

每个NC节点上可根据作战需求部署一个LEN节点和一个SEN节点,通常作为旅级或营级的作战指挥中心(TOC),NC节点与LEN节点和SEN节点间均通过微波接力机实现互联。

(2)通信体制
根据用户和业务类型的不同,MSE采用三种通信交换体制,包括电路交换体制、分组交换体制和ATM交换体制。

电路交换体制主要应用于固定用户话音业务,用户包括有线数字非安全话音终端(DNVT)、移动无线电话终端(MSRT)和数字安全话音终端(DSVT)。

分组交换体制用于MSE的分组数据交换网(MPN),也称为战术分组网(TPN)。

TPN叠加在MSE干线节点间的微波链路之上,为接入到网络中的分组交换用户提供话音、数据交换能力(16~64 kb/s)。

ATM交换体制采用异步传输模式交换机实现高速数据交换,能端接宽带光纤和同步光纤网无线电,以及战术数字无线电和数字传输群网络接口。

2 战术电台互联网——旅和旅以下战术互联网
美军旅和旅以下战术电台互联网主要由近代数字电台(NTDR)、增强型位置定位报告系统(EPLRS)和单信道地面和机载无线电系统(SINCGARS)构成。

2.1 近代数字电台(NTDR)
NTDR 系统是美军中第1个采用开放式架构的网络,采用商用模块和标准内部总线设计,是美军排至旅级通信网络的骨干。

NTDR 工作在UHF频段,采用直接序列扩频、数据加密及纠错编码,与现有无线电系统兼容,能处理高达 288 k/s 的数据,具有视频会议能力,能较迅速地传输语音、数据和图像。

2.2 增强型位置定位报告系统(EPLRS)
(1)系统组成及编配
EPLRS 是美军第一个大规模装备的扩频通信系统,由网控站(NCS)、用户电台(RS)和用于定位的坐标电台组成。

主要部署在美军旅营级,是美军下层战互网的骨干网络,可与其他战术电台网互联互通。

(2)网络管理
EPLRS 为同步组网,采用 TDMA 技术,网内每个电台保持与网控站(NCS)的时间基准,NCS 负责维护全网的时间同步、路由维护和资源分配。

EPLRS 通过建立永久虚电路(PVC)性质的需求线为各主机提供通信服务,根据业务需求的不同,需求线主要分为双工需求线、组地址需求线、点对点需求线、多源组(MSG)需求线和 CSMA 需求线。

需求线由 NCS在网络开通之前进行预规划,在网络开通之后,若用户向 NCS 提出申请,NCS也可动态的对需求线资源进行重新规划与分配[3]。

2.3 单信道地面和机载无线电系统(SINCGARS)
SINCGARS 电台替代了美军原有的 AN/PRC-77 型和 AN/VRC-12 型单信道电台,其核心是单兵背负式跳频收发信机。

SINCGARS 将传统战术 VHF的频段从早期的 30~76 M 拓展到88 M,将频率步进由50 kHz调整到25 kHz,采用16 kb/s CVSD数字话音调制方式,增加了可用信道的数量。

SINCGARS大的革命在于集成了通信安全模块(COMSEC)和跳频通信来抗干扰,跳频速率在每秒100跳以上[5]。

3 战术互联网的互联互通
为达到战场态势感知和无缝连接的目的,美军采用了战术多网网关(TMG)和互联网控制器(INC)实现战术互联网中各子系统的互联互通[4]。

3.1 战术多网网关(TMG)
TMG 是一种商用模块化路由器,它为旅和旅以下战术互联网的网间互联提供互联网寻由和网关功能,如 MSE、 EPLRS、SINCGARS、局域网路由器及陆军作战指挥系统之间的互联。

TMG使用 TCP/IP 协议提供基于网际的 IP 寻址,外部路由使用边界网关协议(BGP-4),系统内部路由使用 OSPF 协议,能支持动态或静态寻由。

3.2 互联网控制器(INC)
INC是一个软件控制的通信处理器,用于连接路由器与电台模块,实现无线子网内的路由控制与 IP 报文的转发。

在战术互联网中,各通信车内部通过集线器互连成一个有线局域网,通信车与通信车之间通过路由器和互联网控制器接入无线信道,实现各子网之间的互联互通。

4 结语
21世纪初期至今,美军经历了由传统的通信网络向基于商用网络通信协议的多技术融合体系架构转变的革命,经过调整并适应军用架构的民用通信网络使得美军的无线通信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日益革新,未来美军战场通信网必将向多维度的立体空间通信网络发展。

参考文献
[1]万永乐,张剑.战术互联网建模与仿真[J].通信技术,2002(10): 49-53.
[2]PAUL S. Communications Networks for the Force XXI Digitized Battlefield[J].Mobile Networks and Applications,1999(04):139-155.
[3]薛泉林.国外战术电台的发展概况及其动向[J]. 通信技术, 1984(Z1):127-13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