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体系架构教学提纲
移动互联网物联网课程大纲课程体系:《Web应用技术》大纲2019V2.0

1、选择全部元素、类选择、标签名、子代选择器设计 (20) 2、选择紧邻元素、id选择设计(10) 3、鼠标悬浮样式、伪类选择器设计(20) 4、背景图显示范围设计(20) 1、框模型样式设计(20) 2、CSS链接与列表与定位样式设计(30) 3、界面HTML文件设计(10) 1、网页可视区域设置(10) 2、内容根据浏览器视口的高度和宽度变化(20) 3、风扇加入animation动画,并匀速循环播放(20) 4、chrome浏览器开发者工具调试(10) 1、内部JavaScript获取当前时间(10) 2、内部JavaScript通过按钮动态切换图片(30) 3、外部JS文件功能设计(15)
1、网页DOM事件设计(20) 2、DOM节点创建实现Id列表增加(30) 3、DOM节点删除实现Id列表删除(30)
实践环境
PC机 PC机 PC机 PC机 PC机 PC机 PC机 PC机 PC机
PC机
1、网页DOM事件设计(20) 2、DOM节点创建实现Id列表增加(30) 3、DOM节点删除实现Id列表删除(3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应用技术
设计环境要 PC机Pentium处理器双核2GHz以上,内存4GB以上,Windows7 64位,xLab未来实验平台。 的具体方法求与步骤,引导学生从零开始,一步步掌握Web开发的全过程。 vaScript操控浏览器和文档、Web图表、Bootstrap框架、jQuery编程、通过智云平台综合运用Web前端开发能力。
2
2
1 、门禁远程控制程序设计
《移动网络系统构建与优化》教学大纲

《移动网络系统构建与优化》教学大纲课程编码:一、课程类型职业技术课二、学时与学分56学时,3学分。
三、适用专业网络系统管理四、课程的性质和目的1、课程性质:《移动网络系统构建与优化》是网络系统管理专业的专业课。
本课程讲述移动通信的一般原理与组网技术,是一门理论性和实用性很强的课程。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习了本课程之后,对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组网技术有较全面的了解和领会,应能应用移动通信的原理与技术分析阐释常见移动通信方式中信息传输的发送与接收原理,应能分析设计一些简单移动通信系统,为移动通信系统的管理维护、研究和开发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和技能。
2、课程目的:学生学习本课程之前,应先修电路理论、模拟电路、数字电路、信号与系统、现代通信技术等课程。
学习了本课程以后,在“识记”、“领会”、“分析应用”三个能力层次上,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和应用知识的能力的基本目标是:(1)识记:应能识记移动通信的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涵义,并能表述和判断其是与非。
(2)领会:在识记的基础上,能较全面的掌握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组网技术,能表述基本内容和基本道理,分析相关问题的区别与联系。
(3)分析应用:在领会的基础上,能应用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组网技术,阐释常见移动通信方式中信息传输的发送与接收原理,分析有关的技术过程和方法,分析有关的系统模型与结构,并能应用有关原理与技术设计简单移动通信网。
五、课程的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第一章移动通信简介基本内容:(1)移动通信的特点和分类(2)移动通信的工作方式(3)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4)移动通信系统的多址方式(5)组网技术(6)蜂窝网的应用(7)信道配置(8)信令(9)越区切换和位置管理基本要求:(1)了解移动通信的特点和分类;(2)了解移动通信的工作方式;(3)理解移动通信系统的多址方式;(4)理解信道配置方法;(5)理解信令;(6)理解越区切换和位置管理。
《《移动互联网开发》课程设计大纲》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移动互联网开发》课程设计大纲Training of Mobile Internet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课程代码:06460065学分:1.5周数:1.5 周(其中:讲课0学时;设计0学时;上机1.5周/30学时;答辩0学时)先修课程:计算机技术基础与C语言、通信软件开发基础适用专业:通信工程教材:无一、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说明课程设计在本科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定位与主要作用)《移动互联网开发》课程设计属于综合性的软件开发技能训练,是通信工程专业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之一。
本实践环节将学生2到3人分为一组,通过引导学生发掘日常生活中存在的移动应用需求,自行设计课题,并围绕需求分析、方案设计、技术路线、预期结果等内容对教师与全体同学进行汇报开题,通过开题后学生团队自行完成开发任务。
在进行移动应用开发中,学生将基于课程教学的Android基本开发与跨平台开发内容,选择开发工具与相关技术,综合运用UI设计、数据库、网络通信等知识。
通过本实践环节,学生们强化了软件项目开发中必备的团队协作意识,实现综合性的技能训练,提升了创新意识与工程能力。
(二)课程目标(需包括知识、能力与素质方面的内容)1、知识方面课程目标1.1:掌握Android开发环境的搭建与调试;课程目标1.2:掌握Axure原型工具的使用;课程目标1.3:掌握UI编程、Widgets使用、文件存取、数据库编程、网络与通信等知识的运用;课程目标1.4:掌握基于jQuery Mobile/Cordova开发跨平台应用的知识;课程目标1.5:掌握基于C#开发Webservice的知识;2、能力与素质方面课程目标2.1:能够利用Axure绘制原型,模拟预期结果;课程目标2.2:能够利用Android仿真器进行本地化的工程调试;课程目标2.3:能够根据项目需求,恰当选用开发工具和开发技术,并理解其局限性;(三)课程目标与专业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认证专业专业必修课程填写)本课程支撑专业培养计划中毕业要求指标点5-2、5-41.毕业要求5-2:能够恰当的使用计算机软硬件等信息技术工具,完成信息通信领域的工程项目的模拟与仿真。
移动互联网体系架构

移动互联网体系架构(总2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
--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
移动互联网,就是指互联网的技术、平台、商业模式和应用与移动通信技术结合并实践的活动的总称,包括移动终端、移动网络和应用服务三个要素。
下面从业务体系和技术体系来介绍移动互联网的架构。
移动互联网的业务体系
目前来说,移动互联网的业务体系主要包括三大类:
一是固定互联网的业务向移动终端的复制,从而实现移动互联网与固定互联网相似的业务体验,这是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基础;
二是移动通信业务的互联网化;
三是结合移动通信与互联网功能而进行的有别于固定互联网的业务创新,这是移动互联网业务发展方向,移动互联网的业务创新关键是如何将移动通信的网络能力与互联网的网络与应用能力进行聚合,从而创新出适合移动互联网的互联网业务。
移动互联网的技术体系
移动互联网作为当前空旷的融合发展领域,与广泛的技术和产业相关联,纵览当前互联网业务和技术的发展,主要涵盖六个技术领域:
(1)移动互联网关键应用服务平台技术(2)面向移动互联网的网络平台技术(3)移动智能终端软件平台技术
(4)移动智能终端硬件平台技术
(5)移动智能终端原材料元器件技术(6)移动互联网安全控制技术。
移动通信教学大纲

移动通信教学大纲移动通信教学大纲移动通信是当今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移动通信技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为了培养学生对移动通信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制定一份全面而系统的移动通信教学大纲是至关重要的。
一、教学目标移动通信教学大纲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对移动通信技术的全面理解。
这包括了解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
同时,教学大纲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他们能够独立进行移动通信设备的设置、维护和故障排除。
二、教学内容1. 移动通信技术概述- 移动通信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移动通信的应用领域和前景2. 移动通信系统结构- 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部分- 移动通信系统的层次结构和功能3. 移动通信网络- 移动通信网络的基本原理- 不同类型的移动通信网络的特点和应用4. 移动通信协议- 移动通信协议的分类和作用- 常见的移动通信协议及其特点5. 移动通信设备- 移动通信设备的种类和功能- 移动通信设备的设置和维护6. 移动通信安全- 移动通信安全的概念和重要性- 常见的移动通信安全威胁和防范措施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教学大纲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除了传统的课堂讲授和实验演示外,还可以引入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和项目实践等活动。
通过这些方法,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移动通信技术。
四、教学评估教学大纲应该明确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能力。
评估方式可以包括课堂测验、实验报告、项目作业和期末考试等。
通过这些评估,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加以解决,同时也可以对教学方法和内容进行调整和改进。
五、教学资源为了支持移动通信教学大纲的实施,需要提供相应的教学资源。
这包括教材、实验设备、模拟软件和网络资源等。
教学资源的选择应该与教学内容和目标相匹配,以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六、教学实施教学大纲的实施需要教师的积极参与和指导。
教师应该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教学安排和指导。
《移动互联网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移动互联网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移动互联网技术学时:48适用专业:物联网应用技术、网络工程开课学期:第五学期开课部门:物联网学院先修课程:操作系统,计算机基础考核要求:考试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张宏科主编,《移动互联网技术》,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年一、课程性质和任务本课程在介绍移动互联网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对移动互联网的关键技术,包括移动IPv4、移动IPv6、移动子网、移动互联网安全和多播以及切换管理等的工作机理、设计思路及实现方案作了全面而系统的讲解。
二、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学生通过对移动互联有网技术全面的理解和掌握,然后能够利用所学的移动互联网的关键技术,包括对移动IPv4、移动IPv6、移动子网、移动互联网安全和多播以及切换管理等的工作机理、设计思路及实现方案有全面而系统的了解。
四、课程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对于非网络专业的学生,应该降低课程的难度,尽量讲解的通俗易懂;对网络专业的学生,尽量补充课本以外的知识点,帮助学生们拓展物流的视野,夯实专业基本功。
五、课程教学内容(一)绪论1.教学基本内容:移动互联网的基本概念、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历史2.教学基本要求:了解基本概念和移动互联网发展史。
3.教学重点难点:基本概念(二)移动IPv4技术1.教学基本内容:移动IPv4技术概述、移动IPv4的工作原理、移动IPv4的基本概念、移动IPv4的工作过程、移动IPv4协议的设计与实现、总体设计方案、移动节点(MN)的设、外地代理(FA)的设计、家乡代理(HA)的设计。
2.教学基本要求:了解移动IPv4的工作原理,了解移动IPv4协议的设计与实现。
3.教学重点难点:移动IPv4的工作原理、移动IPv4协议的设计与实现、移动IPv4的工作过程。
4.教学建议:详细讲解(三)移动IPv6技术1.教学基本内容:移动IPv6技术概述,移动IPv6的工作过程,移动IPv6的基本工作原理,移动IPv6中的数据结构,移动IPv6协议的设计与实现,移动IPv6协议的总体设计方案、接口信息和路由表更新模块设计等。
《移动通信》课程教学大纲

《移动通信》课程教学大纲移动通信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章:移动通信基础知识
1.1 无线通信基本概念
1.2 移动通信系统发展历程
1.3 移动通信系统架构与组成
1.4 移动通信标准与规范
1.5 移动通信频谱分配与管理
第二章:无线信道与调制技术
2.1 无线信道特点与分类
2.2 移动通信信道传播模型
2.3 调制与解调技术
2.4 近场通信技术
第三章:移动通信系统网络结构
3.1 移动通信系统网络架构
3.2 移动通信系统中的信令与控制
3.3 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移动性管理第四章:移动通信协议与接口
4.1 GSM协议与接口
4.2 CDMA协议与接口
4.3 LTE协议与接口
4.4 5G协议与接口
第五章:移动通信网络优化与管理5.1 移动通信网络规划与优化
5.2 移动通信网络性能管理
5.3 移动通信网络故障排除与维护第六章:移动通信安全与隐私保护
6.1 移动通信安全机制
6.2 移动通信隐私保护技术
6.3 移动通信法律与政策
附件:
1、移动通信相关术语表
2、移动通信系统架构图
3、移动通信系统频谱分配图
法律名词及注释:
1、通信法:规定了与通信相关的法律法规,包括通信基础设施建设、通信服务管理、通信内容监管等内容。
2、信息安全法:对网络安全、信息处理和传输等方面进行了规范,并对相关的犯罪行为提出了相应的处罚和制裁。
3、隐私保护法:保护个人和组织的隐私权利,规定了个人信息的收集、存储、使用和披露等方面的限制和要求。
移动全网规划与建设课程标准编制提纲(2022版)

专业教育课程课程标准编制提纲(2022版)一、课程概要二、课程定位本课程是现代通信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在学习《通信原理》,《移动通信技术》等课程后,进一步学习移动全网关键技术,顶岗实习等课程的基础,旨在培养学生科技强国、文化自信、爱岗敬业、勇于创新的思想政治与职业素养。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本课程支撑学生掌握移动全网的基本理论,掌握对移动全网进行网络规划、网络配置、网络调试的方法,具有初步配置移动全网能力,能够利用仿真软件自带的调试工具进行业务调试优化。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独立完成网络规划调优与建设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胜任移动全网规划维护人员等岗位工作提供核心支撑。
三、课程目标(一)素质(思政)目标1.培养学生科技强国的信念2.增强学生对行业发展的自豪感3.培养学生严谨、细致、规范的职业素质;4.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表达沟通能力;5.培养学生软件调测的能力。
(二)知识目标1.理解移动全网建设的特点,了解移动基础原理及发展状况。
2.掌握移动概述及原理,包括移动组网模式,移动网络结构及网元功能,移动全网系统接口和协议。
3.了解移动新空口协议栈结构,掌握移动关键技术。
4.掌握移动无线接入网、核心网业务调试,数据配置,故障排除等。
5.掌握移动全网系统的调试工具,业务验证,包括漫游,切换,重选等。
6.掌握移动全网网络规划与开通配置。
7.掌握移动全网系统的覆盖规划,容量规划,网络配置,网络切片等。
8.掌握移动全网系统的业务开通验证及优化配置。
9.了解移动通信系统现状及移动网络的发展趋势。
(三)能力目标1、能进行移动全网的拓扑规划2、能进行移动全网的容量与站址规划3、能进行移动全网的设备配置4、能进行移动全网的数据配置5、具有移动全网数据配置的调优能力6、具有较强的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四、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主要阐述课程设计依据、原则、内容选择标准等课程设计理念与实施思路,不少于200字)本课程的内容依据《移动全网规划与建设》课程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全部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体现通信行业发展趋势,借鉴全国职业技能大赛通信专业的比赛内容,依托专业仿真软件还原真实工作场景,以移动全网网络规划与建设的全流程构建教学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移动互联网体系架构
移动互联网,就是指互联网的技术、平台、商业模式和应用与移动通信技术结合并实践的活动的总称,包括移动终端、移动网络和应用服务三个要素。
下面从业务体系和技术体系来介绍移动互联网的架构。
移动互联网的业务体系
目前来说,移动互联网的业务体系主要包括三大类:
一是固定互联网的业务向移动终端的复制,从而实现移动互联网与固定互联网相似的业务体验,这是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基础;
二是移动通信业务的互联网化;
三是结合移动通信与互联网功能而进行的有别于固定互联网的业务创新,这是移动互联网业务发展方向,移动互联网的业务创新关键是如何将移动通信的网络能力与互联网的网络与应用能力进行聚合,从而创新出适合移动互联网的互联网业务。
移动互联网的技术体系
移动互联网作为当前空旷的融合发展领域,与广泛的技术和产业相关联,纵览当前互联网业务和技术的发展,主要涵盖六个技术领域:
(1)移动互联网关键应用服务平台技术
(2)面向移动互联网的网络平台技术
(3)移动智能终端软件平台技术
(4)移动智能终端硬件平台技术
(5)移动智能终端原材料元器件技术
(6)移动互联网安全控制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