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患者护理常规

合集下载

脑出血护理常规

脑出血护理常规

脑出血护理常规(一)术前护理1.评估和观察要点(1)病情评估:评估病人的健康史,本次发病的特点及经过。

评估病人的生命体征、意识、瞳孔、肌力及感觉运动情况,病人的症状及体征等。

(2)安全评估:评估患者有无头痛、头晕等症状,评估患者年龄、精神状况及自理能力。

(3)疾病认知:了解患者及家属对疾病和手术的认知程度,评估患者及家属的配合程度。

(4)心理状况:了解病人及家属对疾病的认识,治疗及预后有无信心。

是否有不良情绪反应。

家庭经济承受能力2.护理要点(1)术前检查:令常规检查:血、尿常规,生化全项,APTT+PT,HBsAg,HIV,HCV,梅毒抗体,心电图,胸部X光片。

令专科检查:影像学检查:头颅CT神经外科专科检查:包括瞳孔对光反射,GCS评分、神经反射等令注意事项: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术前检查的目的、方法,积极协助其完成各项检查;告知患者静脉抽血前需要禁食水6小时以上;留取尿标本时,应取晨起、空腹、首次、中段尿液。

(2)术前准备:1)过敏试验:询问患者过敏史,遵医嘱做抗生素皮肤过敏试验,记录结果。

皮敏试验阳性者,应在病历、床头卡和患者一览表名牌上注明,并及时通知医生。

2)皮肤准备:由责任护士根据医嘱为患者剃头,范围为全颅毛发。

3)专科护理:①生命体征监测: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监测病情变化及神经功能状态,尤其是对神志、瞳孔、脉搏、呼吸改变的观察尤为重要。

②防止脑疝的发生:尽快采用脱水剂,立即给予20%甘露醇250ml静脉滴注或推注,或速尿20mg加50%葡萄澹注射液20ml静脉推注,保证用药速度和时间,保持用药最佳效果,同时注意观察用药前后意识状态,了解颅内压变化的指征。

③保持呼吸通畅:及时充分吸氧及时彻底清除口腔及呼吸道内呕吐物及分泌物,舌后坠者拉出舌头并置患者侧卧位,同时抬高床头15-20cm,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给予持续性鼻塞吸氧,氧流量4-6L∕mi11o(二)术后护理1.评估和观察要点(I)手术交接:患者安返病房后,责任护士与麻醉护土严格交班,了解患者的麻醉方式、术中病情变化、生命体征、出血量、意识恢复状态、皮肤完整性。

脑出血护理

脑出血护理

脑出血护理【一般护理】1.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床头抬高l50~300,保持环境安静。

避免各种刺激。

2.翻身时动作轻柔,尽量避免移动,必须更换体位及治疗,护理时,动作要轻,翻身角度不宜太大。

3.病情危重者发病24~48小时内禁食,72小时仍不能自口进食者,可行鼻饲流质饮食。

4.急性期每小时测体温1次,如有高热,可于头、腋窝、腹股沟等处放置冰袋进行物理降温。

5.观察呕吐物及大便的颜色及性质,及时留取标本,以防消化道出血。

6.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出气管、口腔分泌物及呕吐物,如呼吸道分泌物量多、不易吸出时,准备气管切开用品。

如有肺炎时,及时做痰培养及抗生素敏感试验。

7.注意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准确记录入量,及时留取血标本,查钾、钠、氯、二氧化碳结合力、尿素氮等,了解结果,及时提供医师参考。

8.昏迷者按昏迷护理常规。

【心理护理】1.有些脑出血病人经过治疗,虽脱离了危险,但却留下了偏瘫、失语等后遗症,心理上也会发生变化。

有的害怕病治不好,死神会随时降临;有的悲观失望,认为自己成了残废人,人生的意义也就到此结束;还有的认为自己的衣、食、住、行都不能自理,已成为社会及家庭中多余的人和包袱。

凡此心理障碍,不仅会影响药物治疗效果,也不利于康复训练的实施,因此,应积极进行心理护理。

2.稳定病人的情绪,避免一切忧愁、悲伤、烦恼等不良刺激,护士及家属应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主动地帮助病人洗脸、喂饭、洗澡、处理大小便等。

事事处处关心爱护,不得有任何不耐烦的表现,不讲任何伤情感的话,使病人心情舒畅,不孤独,树立继续生活的勇气。

3.要积极进行心理疏导,脑出血的病人神志清醒后,即可给病人讲解脑出血的有关知识,让病人了解本病多由高血压和动脉硬化引起,故不能急躁,不要坐起,要安心养病,按时用药,不要屏气用力,很好配合医师治疗。

通过心理疏导,多数病人都会面对现实,看到希望,争取好的结局,大大加速病情恢复。

4.应注意保持安静、整洁、采光照明充足、布置合理、良好舒适的治疗环境,这样可有助于稳定情绪,促进心理康复。

高血压脑出血护理常规

高血压脑出血护理常规

高血压脑出血护理常规护理常规一、患者情况评估1.病史采集:包括家族史、个人病史、既往治疗情况等。

2.神经系统评估:包括神经症状、体征,如意识状态、瞳孔大小和反应、肢体活动度等。

3.生命体征监测:包括血压、心率、呼吸频率、体温等。

二、床旁护理1.保持安静环境:减少噪音、保持光线适中,提供舒适的休息环境。

2.定期测量生命体征:监测血压、心率、呼吸频率等变化,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3.注重口腔护理:定期清洁口腔,保持口腔卫生,防止感染。

4.促进体位转换:定期帮助患者进行体位转换,防止压疮和肺部并发症。

5.定期翻身:定期帮助患者翻身,保持肢体活动,防止血栓形成。

6.观察排尿排便:密切观察患者的排尿排便情况,防止尿潴留和便秘。

7.督促患者进行康复锻炼: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指导患者进行适度的锻炼。

三、药物管理1.定时给药:根据医嘱合理给药,严格控制药物的剂量和频率。

2.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后是否出现不良反应,及时告知医生。

3.定期复查化验指标:监测患者的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及时调整药物治疗方案。

4.提醒患者按时用药:给患者提醒用药的重要性,并告知合理的用药方法。

四、协助患者康复1.提供营养饮食: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提供低盐、低脂、高纤维的饮食,保障营养需求。

2.心理支持: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提供积极的心理支持,帮助其积极应对疾病。

3.康复训练:根据患者的康复需求,合理规划康复训练计划,帮助患者恢复功能。

附件:无法律名词及注释:1.高血压脑出血:指高血压患者因脑动脉破裂导致脑内出血的疾病。

2.瞳孔大小和反应:指观察瞳孔的大小和对光的反应情况,来判断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

3.体位转换:指帮助患者改变体位,如从卧位转为坐位或站位,以减少压力和促进血液循环。

4.压疮:长时间压迫引起组织缺血缺氧而造成的损伤。

5.血栓形成:指血液在血管内凝结形成血栓的过程。

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常规ppt课件

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常规ppt课件
⒊给予吸氧,防止脑缺氧。
⒋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发现问题 及时处理。
9/18/2006
⒍病情较轻者, 选择清淡食物, 少食多餐,进食不要过急,以免 引起呛咳; 昏迷或吞咽困难者, 应给予鼻饲流质;有上消化道出 血者,禁食。
⒎做好皮肤护理,预防褥疮。预 防压疮:使用气垫床,骨突出部 分加用海绵垫,保持床单位整洁、 平整。每1~2h翻身一次。
⒏在恢复期到复杂,逐
诊断要点
50岁以上高血压患者 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时突然发病 迅速出现局灶定位症状和全脑症状 头颅CT或MRI呈现高密度影像
治疗要点
治疗原则 防止再出血;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 压;
治疗要点
控制血压 随颅内压下降血压亦降低。 血压高于220/120mmHg时行降压处理。 常用硫酸镁、速尿等(作用缓和)。
脑出血患者护理常 规
临床表现
临床特点 多见于50岁以上有高血压病史者; 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时发病多无前驱 症状; 起病较急,症状于数分钟至数小时达 高峰;
临床表现
基底节区(内囊)出血 轻型: 壳核出血量 < 30ml或丘脑数毫升
出血 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同
向偏盲 双眼球不能向病灶对侧同向凝视
临床表现
小脑出血 轻者眩晕、频繁呕吐、枕部剧烈疼痛 和平 衡障碍但无肢体瘫痪(常见临床特 点)。 重者发病时或发病后12-24小时内出
临床表现
脑叶出血 顶叶出血最常见。 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及血性脑脊 液(出 血破入珠网膜下腔)。 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失语、偏盲等
临床表现
脑室出血 轻者头痛、呕吐、脑膜刺激 征,多无意识障碍及局灶症状。 重者立即昏迷、频繁呕吐、瞳孔呈针 尖样缩 小之后散大、高热、深大呼吸、四肢

脑出血护理常规

脑出血护理常规

脑出血护理常规1、按神经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尽量减少对病员的搬动和刺激,绝对卧床休息四周,兴奋躁动者可给予短效的镇静剂,使病员保持安静,以防再次出血.必要时加床栏,昏迷者按昏迷病员护理常规。

3、严密观察意识、瞳孔、血压和生命体征的变化。

如瞳孔两侧不等、双侧瞳孔散大、考虑脑疝的发生,有心脏病者应数心率。

如有血压、体温骤降、骤升,心率加快、过慢,和出现脑疝迹象者,应及时报告医生,进行抢救并加强护理。

4、每2小时翻身、拍背、吸痰一次(应先吸痰,后翻身,以免痰液堵塞支气、管引起肺不张,甚至呼吸骤停。

如痰液过多,应随时吸除以防肺炎的发生。

如有舌后坠,可置入咽导管,以解除上呼吸道的机械性梗阻。

如气管内分泌物多而深在,且不易咳出或吸出者,应及早作气管切开的准备,如有呼吸衰竭迹象时,即报告医生,做好人工呼吸的抢救准备。

5、对昏迷或吞咽困难者,可进行鼻饲并按鼻饲护理常规进行操作和护理。

每日口腔护理3次,加强对胃部应激性溃疡出血的监护。

当病情好转或意识恢复后,鼓励病员进食。

6、本病往往有不同程度的脑水肿和心、肺、肾脏器的功能紊乱,早期又常需进行高渗性脱水治疗,如入量一时过多,就会加重脑水肿和心肺等脏器的功能障碍;过少又不能满足正常循环和代谢的需要,应准确而及时地记录和计算每日液体出入量。

7、对有意识障碍或严重偏瘫者,定时翻身,加强皮肤护理,以防发生褥疮。

瘫痪者应保持肢体功能位置,并于早期进行被动运动和按摩,康复期后鼓励病人主动锻炼,以预防瘫痪肢体的挛缩畸形、关节的强直、疼痛并可促进其功能的恢复。

8、加强大小便的护理。

有尿潴留者,留置导尿管并预防尿路感染的发生。

便秘者应定期给予通便药物,必要时低压灌肠,以免排便用力引起颅内高压的发生而再次出血。

9、急性期一般有颅内压增高,可用呋塞米、甘露醇等脱水剂治疗,每日1~4次,交替使用,使用期间应严密观察水电解质平衡。

10、注意早期消化道并发症,观察大便的性状、质量,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高血压脑出血护理常规

高血压脑出血护理常规

高血压脑出血护理常规术前护理1、执行外科手术前护理常规、2、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瞳孔、肌力及肌张力、感觉功能。

3、评估患者有无进行性颅内压增高及脑疝症状。

4、保持病室环境安静,避免患者情绪激动等不良刺激。

绝对卧床休息,抬高床头15-30°,利于静脉回流。

5、脑出血昏迷患者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以防止呕吐物反流至气管造成窒息或吸入性肺炎,给予氧气吸入,改善脑缺氧,减轻脑水肿。

6、遵医嘱静脉输注脱水药物。

7、有尿潴留或不能自行排尿的患者,应留置导尿,便秘者,应用缓泻剂或开塞露。

术后护理1、执行外科手术后护理常规。

2、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特别是意识及瞳孔的变化。

颅内出血是术后最危险的并发症,多发生在术后24-48小时内,当患者意识障碍继续加重,同时脉搏缓慢,血压升高,要考虑颅内再次出血的可能,应及时通知医生。

3、保持患者出入量平衡,以免入量过多,加重脑水肿。

遵医嘱按时使用脱水剂和激素,维持水、电解质的平衡。

监测颅内压变化,及时处理咳嗽、便秘、躁动等使颅内压升高的因素,避免诱发脑疝。

4、有吞咽障碍患者应鼻饲流质,防止进食时误吸,导致窒息或肺部感染。

对肢体处于无力或偏瘫患者要加强生活护理防止坠床、跌倒或碰伤。

5、术后患者常出现偏瘫和失语,加强患者的肢体功能锻炼和语言训练,保持肢体处于功能位并及时进行肢体被动或主动功能锻炼。

6、脑出血患者要注意避免导致再出血的诱发因素,高血压患者特别注意气候变化,规律服药,保持情绪稳定,将血压控制在适当水平。

医院神经内科脑出血护理常规

医院神经内科脑出血护理常规

医院神经内科脑出血护理常规神经内科脑出血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急症,严重程度较高,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严重威胁。

为了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和术后恢复,医院在神经内科脑出血护理中有一系列的常规措施。

一、病情监测与评估对于神经内科脑出血患者,首要任务是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护士要做到全天候监测,包括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神经功能、瞳孔大小和反应等。

特别要注意监测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和体温等指标的变化,瞳孔和意识状态的变化。

二、维持稳定的血压脑出血时,由于脑组织的破坏和出血,会导致颅内压增高,进而引起脑缺血、缺氧。

为了保证脑血流的供应,必须保持患者的血压在一定范围内。

常规护理中,护士会不断监测患者的血压、脉搏和呼吸情况,及时向医生汇报,配合医生调整降压治疗。

三、保持呼吸道通畅神经内科脑出血患者在脑组织的破坏和出血的同时,可能会导致呼吸中枢功能受损,出现呼吸困难甚至呼吸骤停。

因此,护士要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及时处理和解决呼吸道问题。

另外,在缺氧危象期,可以给予患者吸氧治疗。

四、监测神经功能和瞳孔状态神经内科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导致肢体麻木、功能障碍等症状。

护士要通过观察患者肢体活动、触觉及疼痛反应来评估神经功能恢复情况。

同时,护士还要每日监测患者的瞳孔大小和反应,以及眼球的活动范围,及时发现和处理患者的瞳孔异常。

五、营养和水电解质平衡神经内科脑出血患者在疾病的过程中,由于食欲不振、吞咽困难或嚼咬困难等原因,常常会导致营养不良。

因此,护士要合理调整患者的饮食,保证患者摄入足够的营养。

另外,护士还要监测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情况,及时补充和调整患者的液体和电解质。

六、预防并发症在神经内科脑出血护理中,护士还要积极采取措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常见的并发症包括脑水肿、颅内感染、肺部感染、尿潴留等。

护士可以通过监测患者的体征、观察病情变化,以及提供合理的康复护理措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护理常规脑出血护理常规重症患者一般护理常规

护理常规脑出血护理常规重症患者一般护理常规

护理常规脑出血护理常规重症患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脑出血患者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因为脑出血是一种严重的疾病,病情较为复杂,对患者的生命造成了威胁。

以下是关于脑出血患者的常规护理措施。

1.安全护理:脑出血患者往往处于昏迷状态,需要将床栏抬高并加固,防止患者自行离床或摔倒。

同时,要保持环境整洁、无障碍物,避免患者被物体撞伤。

2.神经功能观察:及时观察和记录患者的意识状态、瞳孔变化、肢体活动情况、呼吸情况等。

对于昏迷患者,还需要连续监测血压、心率、呼吸的生命体征。

3.心理支持:脑出血患者往往因疾病的严重性、生活突然发生的改变等原因,会出现情绪波动、焦虑或抑郁等心理问题。

护士需要与患者和家人建立良好的沟通,并提供及时的心理支持。

4.保持呼吸道通畅:患者常会出现吞咽肌无力,导致呼吸道分泌物滞留,增加呼吸道感染的风险。

护士应及时进行口腔护理,并辅助患者清除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5.饮食护理:脑出血患者在病情稳定后可口服少量流质饮食,逐渐过渡到半流质和软食。

护士应根据患者的食欲和吞咽功能,合理安排饮食,并注意观察患者是否有吞咽困难。

6.皮肤护理:长期卧床的脑出血患者容易出现压疮,护士需要定时翻身和更换体位,并给予皮肤保护,如适时按摩和保持皮肤的清洁干燥。

7.预防并发症:脑出血后常伴有高血压、脑水肿、感染等并发症,护士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体温、神经功能等指标,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8.康复护理:在病情稳定后,患者需要进行康复训练,包括肌力训练、平衡训练、言语和语言康复等。

护士需要配合康复医师,制定合理的康复护理计划,并指导患者进行训练。

9.定期复查和及时处理异常:脑出血患者需要定期进行头颅CT检查和血常规等检查,以了解病情变化。

护士需要及时处理发现的异常,并向医生报告。

在护理脑出血患者过程中,护士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与家属保持沟通,提供安全、舒适的护理环境,尽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协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以促进患者的康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出血患者护理常规
【概念】
脑出血又称脑溢血,是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出血,可为多种原因引起,但临床上大多数病人多源于高血压、动脉硬化。

此病发病急骤,常在活动中发病,与情绪激动、饮酒、过于劳累、用力排便等诱因有关,临床表现:重症脑出血表现为剧烈头痛、呕吐、面色潮红、昏迷、尿便失禁。

如脑室出血,出现肢体强直、抽搐、瞳孔散大或不等大、偏瘫、凝视麻痹、失语甚至脑软化等后遗症。

【护理评估】
1、病情评估
(1)生命体征。

注意高热程度及呼吸深度与节律变化。

(2)头痛、呕吐、意识障碍、肢体瘫痪、失语、瞳孔变化等症状。

(3)有无合并脑水肿及消化道出血症状。

2、心理状况。

3、自理能力。

【护理措施】
1、按神经内科病人一般护理常规执行。

2、按上述评估中所列各项观察病情。

3、急性期须卧床休息,减少搬动,更换体位时应保护头部且避免震动,做好护理基础。

4、保持环境安静,避免各种刺激。

5、加强对神经功能的监护,包括意识、瞳孔、肢体运动、感觉等变化及语言反应,并做好记录。

发现异常应及时向医生报告,迅速处理。

6、及时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必要给予氧气吸入,并备好气管切开所需用物。

7、高热者,按高热病人护理要点执行。

8、对躁动不安者,应加强安全护理,必要时按医嘱给予镇静药。

9、意识障碍者,按意识障碍病人护理指南执行。

10、瘫痪者,按瘫痪病人护理要点执行。

11、便秘者,可按医嘱应用缓泻剂或开塞露,嘱病人排便时切勿用力。

12、行脑室引流这,按脑室引流病人护理要点执行。

13、不能进食者,按医嘱给予静脉补充液体及电解质或给予鼻饲饮食。

14、进行鼻饲前应抽吸胃液,若发现胃液呈咖啡色,或解黑大便时,要警惕消化道出血的发生,应及时向医生报告并给予处理。

15、按医嘱执行控制脑水肿,预防或控制感染,以及对症处理等治疗。

应正确掌握用药方法。

16、准确填写护理记录单上各项内容。

17、病情平稳后,应尽早进行瘫痪肢体功能锻炼和语言训练。

恢复期,应按分级护理要点鼓励逐渐增加活动范围,血压较高及心脏病者活动量不宜过大。

18、给病人关心与安慰,讲解本病的基础知识,使之保持情绪稳定,积极配合治疗。

19、需手术者应按医嘱做好转至外科的工作。

【健康指导】
1、积极治疗原发病,如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等病因。

2、避免情绪激动、过度兴奋、劳累、脑力紧张活动、用力排便等,以减少发病诱因。

3、指导家人帮助做好各种基础护理、进行瘫痪肢体功能锻炼和语言训练的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