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第二章第一节探究自由落体运动教材分析素材粤教版必修1
高中物理第二章第一节探究自由落体运动教材分析素材粤教版必修1

探究自由落体运动教材自由落体运动教材分析【学习任务分析】本节内容是对前几节运动学的知识和研究方法的应用和提升。
通过演示实验和学生合作实验,分析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明确重力加速度的意义,不仅使学生对自由落体运动规律有具体、深入的认识和规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而且使学生在独立获取物理知识、探究物理规律、解决物理问题等方面获得具体的成果,体验科学研究的方法,让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享受成功的愉悦,激发学习的热情和责任感。
本节教学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思考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实验原理和方法,特别是利用打点计时器记录运动轨迹和时间的方法及实验数据处理、结论得出、误差分析等实验方法。
本节教学的难点在于实验探究的思路、方法。
【学习者分析】学生前面已认识描述运动的基本物理量──位移、路程、速度、加速度,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并且通过对以上问题的研究,已体会到物理学研究问题的一些方法,如运用理想模型和数学方法(图象、公式),以及测加速度、处理实验数据等方法。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概括出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渗透物理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科学抽象能力。
2.通过学生的合作实验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领会科学探究方法(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分析实验数据、总结交流结论成果),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实质是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3.归纳出自由落体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会判别不同地点重力加速度的大小。
4.运用理想化方法,通过比较重力与空气阻力的大小,将实际问题转化为自由落体问题。
5.会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解决自由落体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热情,增强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的意识。
【教学过程设计】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方法,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科学探究能力,体现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这一特点,具体设计思路流程如右图。
虚线框内为探究过程。
应用1.闪光照片现代科学发展为我们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提供了更为科学的手段,请同学们看彩图,彩图是自由落体的小球的闪光照片按比例的缩小图。
【教育课件】粤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探究自由落体运动课件.ppt

解析:因为树叶的空气阻力相对于树叶的重力太大了,但 相对而言苹果的空气阻力比重力小很多,故 C 对,A、B 错.假 如地球上没有空气,则树叶和苹果都是自由落体运动,将同时 落地,故 D 错.
答案:C
记录自由落体运动轨迹 【实验目的】 探究自由落体运动运动规律. 【实验原理】 重物拖着纸带竖直下落时,如果打点计时器与纸带间阻力 和空气阻力比重力小得多,可近似认为重物仅在重力作用下运 动,根据打出的纸带能分析研究重物的运动规律. 【实验器材】 打点计时器、交流电源、纸带、复写纸、重物与铁夹、毫 米刻度尺、导线、铁架台.
C.它们的材料不同
D.它们受到的空气阻力不同
答案:D
3. 在用打点计时器记录纸带来研究物体的自由下落运动 时,为了提高实验的准确度,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整个装置应竖直 B.先用手托着重锤,然后释放让重锤下落 C.先放手再接通电源 D.纸带应平行于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 解析:为了减小阻力,应让整个装置竖直,纸带平行于打 点计时器的限位孔,实验时应先接通电源,再释放物体让其下 落,故 C 错误. 答案:C
它们下落的快慢程度是完全相同的,所以选项 A 是错误的. 答案:A
【触类旁通】 1.小鹏同学摇动苹果树,从同一高度一只苹果和一片树叶 同时从静止下落,他发现苹果先落地,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苹果和树叶都是自由落体运动 B.苹果和树叶的运动,都不能近似地看成自由落体运动 C.苹果的运动可以看成自由落体运动,树叶的运动则不能 看成自由落体运动 D.假如地球上没有空气,则树叶和苹果也不会同时落地
2.自由落体运动的两个特点 (1)初速度 v0=0. (2)只受重力作用. 注意:自由落体运动是理想化的运动,当空气阻力很小, 可以忽略不计时,物体的下落才可以看做自由落体运动. 3.性质: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高中物理第二章第一节探究自由落体运动教案2粤教版必修1

第1节探究自由落体运动本节教材分析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们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历史事实和科学方法;(2)正确认识自由落体运动,知道影响物体下落的因素,并明白自由落体运动是理想状态下的运动;(3)能用打点计时器得到落体运动的运动轨迹,并能通过分析纸带上记录的位移与时间等运动信息,获取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相关信息;(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及科学研究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落体运动的实验探究,初步学习使用变量控制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的兴趣,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及表达能力;(2)渗透物理方法的教育,在研究物理规律的过程中抽象出一种物理模型——自由落体。
(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4)通过史实,培养学生学会质疑的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认识自由落体运动及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教学难点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教学建议建议教师按照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过程和科学思维过程,使学生认识自由落体运动,通过演示、实验、分析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明确重力加速度的意义,使学生对自由落体运动规律有具体、深入的认识。
让学生自主进行实验探究,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得出初步结论,提出物体下落快慢与质量无关的设想;再进一步通过教师演示“牛顿管”实验进一步验证设想。
最后再由学生自主进行实验探究,利用打点计时器,记录自由落体运动的信息,定量地探究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新课导入设计导入一一.介绍名人1、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年),古希腊斯吉塔拉人,是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
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的老师。
格言:有人问:写一首好诗,是靠天才呢?还是靠艺术?我的看法是:苦学而没有丰富的天才,有天才而没有训练,都归无用;两者应该相互为用,相互结合。
(这告诉我们,天才也是通过汗水成就的)2、伽利略:伽利略·伽利雷(1564~1642)意大利天文学家、力学家、哲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出生于意大利的比萨城。
粤教版2.1探究自由落体运动PPT课件

自由落体的性质
03
CHAPTER
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自由落体的位移公式是描述物体下落位置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总结词
自由落体的位移公式为 (h = frac{1}{2}gt^2),其中 (h) 表示下落的位移,(g) 是重力加速度,(t) 是下落的时间。这个公式描述了物体在只受重力作用时,下落位置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计算物体的落地时间
测量原理
利用自由落体运动中物体下落的时间与距离的关系,通过测量距离来计算物体的落地时间。
所需工具
尺子、物体、重物。
操作步骤
将物体从一定高度释放,同时用尺子量出物体下落的距离,然后将重物从同一高度释放,记录下重物落地的时间。
数据处理
利用公式$t = sqrt{frac{2h}{g}}$计算物体的落地时间。
详细描述
自由落体的位移公式
总结词
自由落体的速度公式是描述物体下落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详细描述
自由落体的速度公式为 (v = gt),其中 (v) 表示下落的速度,(g) 是重力加速度,(t) 是下落的时间。这个公式描述了物体在只受重力作用时,下落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自由落的规律。
详细描述
自由落体的加速度公式为 (a = g),其中 (a) 表示下落的加速度,(g) 是重力加速度。这个公式描述了物体在只受重力作用时,下落加速度的规律。
自由落体的加速度公式
04
CHAPTER
自由落体运动实例
总结词:自然现象
详细描述:苹果从树上掉落到地面是生活中常见的自由落体运动实例。通过观察苹果落地,可以直观地理解自由落体的基本概念。
通过学习自由落体运动,我深入理解了重力加速度的概念,掌握了自由落体的规律和计算方法。
新粤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 第二章 第一节 探究自由落体运动.课件 (共18张PPT)

3.实验验证:探究牛顿管内羽毛和金属片下落 的情况.(实验演示)
(1)有空气时:羽毛和金属片 落的快
金属片比羽毛下
(2)真空时:羽毛和金属片 同时落到管底.
现象:金属片与羽毛同时落地
4.实验结论.
(1)有空气时,羽毛和金属片下落快慢不同,金属片下 落快,羽毛下落慢,说明空气阻力对羽毛的运动影响大.
(2)抽真空后,羽毛和金属片下落快慢相同,说明在没 有空气阻力影响的情况下,两物体下落时的运动情况完全 相同;即在真空中,任何物体从同一位置下落后的运动都 是相同的,和物体的大小、轻重、形状等都无关.
例1 在真空中,将羽毛和苹果同时从同一高度由静 止 释 放 , 并 拍 下 频 闪 照 片 , 下 列 频 闪 照 片 符 合 事 实 的C是 ()
纸带
实验探究:
夹子
• (1)自由落体运动的轨迹是
重物
一条直线,说明物体做自
由落体运动的方向是不变
的.(方向:竖直向下)
(2) 在任意连续相等的相邻时间间隔内位移增大说明 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的速度增大,具有加速度.
(3)物体下落的位移s和所用时间的平方t2成 正比,即s∝t2.
(4)相邻的、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差相 等,即
(1)一个人从20楼跳了下来却没有受伤,有可能 吗?
(2)带着降落伞和没有带降落伞两个运动有什么 不同?
(3)一片树叶(轻)和一块石头(重)一起下落, 到底谁下落的快?
质量是否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原因?
理论论证
伽利略 PK
1.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亚里士多德
物体下落的快慢由物体的重量决定,重的物体下 落较快, 轻的物体下落较慢.
第二章 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第一节 探究自由落体运动
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2.1 探究自由落体运动2-粤教版

【课题】探究自由落体运动
【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选自粤教版物理必修一《第二章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第一节探究自由落体运动》。
本节课安排在第二章第一节,是第二节“自由落
体运动规律”的学习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同时也是一个贴近日常
生活的实际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由生活走向物理,由物
理走向生活”的基本理念。
【学生情况分析】高一的学生具备初步的观察能力,有一定的生活经验。
学生已经学习过运动的相关概念,并且学会了使用打点计时器,具有一定的知识基础。
但是学生在下落运动的认识中往往存在“重的物体下落的快”的错误认识。
【教学目标】1. 认识自由落体运动,知道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
2.能用打点计时器得到落体运动信息并初步判断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
【教学重点】认识自由落体运动。
【教学难点】物体下落快慢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教学策略设计】兴趣导入——提出疑问——分组实验——演示实验(牛顿管)——建立概念——揭示实质——巩固知识——知识回顾
【教学用具】PPT课件,导学案,纸片,硬币,牛顿管,真空泵,打点计时器,纸带,重物,学生电源,导线。
【教学过程设计】(包括: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用。
新粤教版必修一物理2.1 探究自由落体运动课件1(11张PPT)

•
THE END 17、一个人如果不到最高峰,他就没有片刻的安宁,他也就不会感到生命的恬静和光荣。2021/3/82021/3/82021/3/82021/3/8
谢谢观看
。2021年3月8日星期一2021/3/82021/3/82021/3/8
• 1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2021年3月2021/3/82021/3/82021/3/83/8/2021
• 16、如果一个人不知道他要驶向哪头,那么任何风都不是顺风。2021/3/82021/3/8March 8, 2021
第二章 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第一节探究自由落体运动
落体运动的思考?
落体运动的思考?
你错了!
伽利略
物体下落过程中 的运动情况与 物体质量无关
落体运动的思考?
VS
古希腊最伟大的科学家 亚里士多德
物理学之父 伽利略
实验探究
硬币与纸片物体下落得快
纸团与纸片
轻重一样的物体下落快慢不同
• 10、人的志向通常和他们的能力成正比例。2021/3/82021/3/82021/3/83/8/2021 8:07:19 AM • 11、夫学须志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2021/3/82021/3/82021/3/8Mar-218-Mar-21 •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2021/3/82021/3/82021/3/8Monday, March 08, 2021 • 13、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2021/3/82021/3/82021/3/82021/3/83/8/2021
课堂小结:
1、对落体运动的思考: 亚里士多德:物体越重 下落越快 错误的 伽 利 略:物体下落过程中的运动情况与物
高中物理 2.2 自由落体运动教案 粤教版必修1

高中物理 2.2 自由落体运动教案粤教版必修11、《自由落体运动》教案一、教材分析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种具体情形。
此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也学习了讨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方法,对本课的学习,事实上是引导学生利用已有学问解决生活实际中的问题。
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既有利于稳固所学的学问,培育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探求规律的能力,还能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的教育。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于说明不同物体自由下落的加速度都是重力加速度g。
由于学生受日常阅历的影响,对重的物体下落快,轻的物体下落慢的印象很深,所以本节课做好试验十分重要。
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阅历出发,通过试验逐步提出问题〔设疑〕2、,让学生自己探究〔解疑〕,得出结论。
充分表达了物理是以试验为基础的学科,让学生体会科学推理和科学试验是揭示自然规律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把握并敏捷运用自由落体运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学问与能力〔1〕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理解是重力加速度,〔2〕把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3〕培育学生分析和综合、推理和推断等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看轻重不同物体在真空中的下落过程,实际测量重物自由下落的加速度等探究活动,让学生体会科学推理和科学试验是揭示自然规律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3、情感看法和世界观感受前人〔亚里士多德〕崇尚科学、勇于探究的人格魅力,培育学生3、严谨务实的科学看法。
促进学生形成科学思想和正确的世界观。
先通过观看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提出亚里士多德的理论和设疑“重物体比轻物体下落快吗?”,让学生通过分组试验及演示试验〔牛顿管〕解疑,理解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明确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
并得出做自由落体运动的不同物体,在同一地点从同一高度下落的快慢相同的结论。
接着引导学生探究“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怎样的运动呢?”,通过分组试验对自由落体运动进行讨论,得出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自由落体运动教材自由落体运动教材分析【学习任务分析】本节内容是对前几节运动学的知识和研究方法的应用和提升。
通过演示实验和学生合作实验,分析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明确重力加速度的意义,不仅使学生对自由落体运动规律有具体、深入的认识和规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而且使学生在独立获取物理知识、探究物理规律、解决物理问题等方面获得具体的成果,体验科学研究的方法,让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享受成功的愉悦,激发学习的热情和责任感。
本节教学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思考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实验原理和方法,特别是利用打点计时器记录运动轨迹和时间的方法及实验数据处理、结论得出、误差分析等实验方法。
本节教学的难点在于实验探究的思路、方法。
【学习者分析】学生前面已认识描述运动的基本物理量──位移、路程、速度、加速度,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并且通过对以上问题的研究,已体会到物理学研究问题的一些方法,如运用理想模型和数学方法(图象、公式),以及测加速度、处理实验数据等方法。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概括出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渗透物理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科学抽象能力。
2.通过学生的合作实验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领会科学探究方法(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分析实验数据、总结交流结论成果),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实质是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3.归纳出自由落体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会判别不同地点重力加速度的大小。
4.运用理想化方法,通过比较重力与空气阻力的大小,将实际问题转化为自由落体问题。
5.会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解决自由落体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热情,增强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的意识。
【教学过程设计】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方法,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科学探究能力,体现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这一特点,具体设计思路流程如右图。
虚线框内为探究过程。
应用1.闪光照片现代科学发展为我们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提供了更为科学的手段,请同学们看彩图,彩图是自由落体的小球的闪光照片按比例的缩小图。
(简介闪光照相)照片上相邻的球是相隔1/30秒的时间拍摄的,请大家用刻度尺测相邻的每两个球之间的距离S,在计算出相邻每两段的位移差,看是否是恒量?(生:(测量、计算)是恒量,说明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2.能否找出刚才纸带上所打的第一个点吗?(利用只要距第二个点约为2 mm的点)3.为了测出井口到井里水面的深度,身边没有尺子,但有一秒表,如何粗略测量其深度。
可让一个小石块从井口下落,若测得经2s钟听到石块落到水面的声音,求井口到水面的大约深。
(不计声音传播的时间)(19.6米)小结:从这题中可以看到应用自由落体运动规律,我们可以把长度测量问题转换为时间测量问题。
这是物理学研究中常用的测量转换方法。
4.(参见教科书44页做一做)测定反应时间:测人的反应时间,一个人从发现情况到采取相应行动经过的时间叫反应时间。
可以用下面方法测定:请一位同学用两个手指捏住木尺顶端,请你拳起一只手的手指在木尺的下部,作握尺的准备,但手的任何部位都不要碰到木尺,当看到那位同学放手时,你立即握木尺,测出木尺下降的高度,就可以用自由落体规律求出反应时间。
假设测得某人握住木尺时,木尺下降了20 cm,求该人的反应时间。
5.测量“傻瓜”照相机曝光时间(参见书44页做一做)总结:运动规律:公式:比萨斜塔的故事在伽利略的一生中,发生过许多被后世纪念和记载的事件,也许最流行的故事是1591年在比萨斜塔顶上进行的一项实验。
比萨城里有一座斜塔,拔地之后,却向一边斜去。
这塔建于1174年,开始还是直的,但建到三层时开始偏斜,只好停工。
过了94年后人们终不死心,又继续施工。
最后共修了八层,高54.5米,重14200多吨。
没想到这个偶然的施工错误,倒建造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名胜。
在伽利略之前,一切科学、哲学问题,全部包括在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的学说里。
后者可是一位古圣人,他的思想被奉为金科玉律。
当时,要是有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老师只消一句话:“这是亚里士多德说的”,问者便不敢再生怀疑。
而伽利略却与众不同,凡事,不但喜欢多想一想,还要去试一试。
他的父亲是一位数学家和音乐家,因家境贫寒,不让他再学不能赚钱的音乐和数学,而送他到比萨大学去学医。
可是,他学医不用功,却对数学、物理格外有心。
21岁那年,父亲见他这样不听话,一生气,再不给他学费,他只好退学。
但是,四年之后,因他的数学、物理方面自学的成就,伽利略被母校聘请回去任数学教授。
他一登上大学讲台,可不是像其他人那样照宣亚里士多德的教条,而是大力提倡观察和实验。
这在当时的学者看来,简直是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疯子。
1590年,25岁的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一个经典理论提出怀疑。
亚氏说,如果把两件东西从空中扔下,必定是重的先落地,轻的后落地。
伽利略却认为是同时落地。
这自然没有人信他的,于是他决心搞一次实验,让人们亲自看看。
年轻的伽利略宣布要进行一次试验,一群教授大为不满,便一起到校长面前告他的状。
校长转念一想,这样也好,让他当众出一次丑,也好杀杀他的傲气。
这时,早有一群喜欢新奇的学生,将他们的老师伽利略拥到塔下。
一会儿,伽利略便爬上斜塔七层的阳台。
塔下已是人头攒动,比萨大学的校长、教授、学生,还有许多看热闹的市民,将斜塔围了个水泄不通。
就在这时,也还是没有一个人相信伽利略会是对的。
人们正在疑惑,只见伽利略将身子从阳台上探出,左右双手各拿一个铁球,一个比另一个要重十倍。
当他两手同时撒开时,只见这两只球从空中落下,齐头并进,眨眼之间,“咣当”一声,同时落地。
塔下的人,一下子都懵了。
先是寂静了片刻,接着便嗡嗡地嚷作一团。
这时,伽利略从塔上走下来,校长和几个老教授立即将他围住说:“你一定是施了什么魔术,让两个球同时落地。
亚里士多德是绝对不会错的。
”伽利略说:“如若不信,我还可以上去重做一遍,这回你们可要注意看着。
”校长说:“不必做了,亚里士多德全是靠道理服人的。
重东西当然比轻东西落得快,这是公认的道理。
就算你的实验是真的,但它不符合道理,也是不能承认的。
”伽利略说:“好吧,既然你们不相信事实,一定要讲道理,我也可以来讲一讲。
就算重物下落比轻物快吧,我现在把这两个球绑在一起,从空中扔下,按照亚里士多德的道理,你们说说看,它落下时比重球快呢还是比重球慢?”校长不屑一答地说道:“当然比重球要快!因为它是重球加轻球,自然更重了。
”这时一个老教授忙将校长的衣袖扯了一下,挤上前来说:“当然比重球要慢。
它是重球加轻球,轻球接拉它,所以下落速度应是两球的平均值,介乎重球和轻球之间。
”伽利略这时才不慌不忙地说道:“可是世上只有一个亚里士多德啊,按照他的理论,怎么会得出两个不同的结果呢?”校长和教授们面面相觑,半天说不出话来。
一会儿才突然醒悟到,他们本是一起来对付伽利略的,怎么能在伽利略面前互相对立起来呢?校长的脸一下红到脖根,气急败坏地喊道:“你这是强辩,放肆!”这时围观的学生轰的一声大笑起来。
伽利略还是不动火,慢条斯理地说:“看来还是亚里士多德错了!物体从空中自由落下时不管轻重,都是同时落地,就是说物体无论轻重,它们的加速度是相同的。
”(后来测得是9.8m/s2)2019-2020学年高考物理模拟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对以下几位物理学家所做的科学贡献,叙述正确的是( )A .德布罗意认为任何一个运动的物体,小到电子、质子、中子,大到行星、太阳都有一种波与之相对应,这种波叫物质波B .爱因斯坦通过对黑体辐射现象的研究,提出了量子说C .卢瑟福通过a 粒子散射实验,发现了质子和中子,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D .贝克勒尔通过对氢原子光谱的分析,发现了天然放射现象2.如图所示,其中电流表A 的量程为0.6A ,表盘均匀划分为30个小格,每一小格表示0.02A ;R 1的阻值等于电流表内阻的12;R 2的阻值等于电流表内阻的4倍。
若用电流表A 的表盘刻度表示流过接线柱1的电流值,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将接线柱1、2接入电路时,每一小格表示0.04 AB .将接线柱1、2接入电路时,每一小格表示0.02 AC .将接线柱1、3接入电路时,每一小格表示0.06 AD .将接线柱1、3接入电路时,每一小格表示0.01 A3.中微子失踪之谜是一直困扰着科学家的问题,原来中微子在离开太阳向地球运动的过程中,发生“中微子振荡”转化为一个μ子和一个τ子。
科学家通过对中微子观察和理论分析,终于弄清了中微子失踪之谜,成为“2001年世界十大科技突破”之一。
若中微子在运动中只转化为一个μ子和一个τ子,并已知μ子的运动方向与中微子原来的方向一致,则τ子的运动方向( )A .一定与中微子方向一致B .一定与中微子方向相反C .可能与中微子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D .只能与中微子方向在同一直线上4.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12:10:1n n =,a 、b 两点间的电压为2202u =sin100V πt (),R 为可变电阻,P 为额定电流1A 、用铅锑合金制成的保险丝.为使保险丝中的电流不超过1A ,可变电阻R 连入电路的最小阻值是( )A.2.2ΩB.2.22ΩC.22ΩD.222Ω5.质谱仪是测量带电粒子的质量和分析同位素的重要工具.如图所示为质谱仪的原理示意图,现利用质谱仪对氢元素进行测量.让氢元素三种同位素的离子流从容器A下方的小孔s无初速度飘入电势差为U的加速电场.加速后垂直进入磁感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氢的三种同位素最后打在照相底片D上,形成a、b、c三条“质谱线”.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进入磁场时速度从大到小排列的顺序是氕、氘、氚B.进入磁场时动能从大到小排列的顺序是氕、氘、氚C.在磁场中运动时间由大到小排列的顺序是氕、氘、氚D.a、b、C三条“质谱线”依次排列的顺序是氕、氘、氚6.如图所示,固定在水平面上的光滑半球,球心O正上方固定一个小定滑轮,细绳一端拴一小球(可视为质点),小球置于半球面上的A点,另一端绕过定滑轮。
今缓慢拉绳使小球从A点滑向半球顶点未到顶点),在此过程中,小球对半球的压力大小N及细绳的拉力T大小的变化情况是()A.N不变,T变小B.N变小,T不变C.N变大,T变大D.N变大,T变小7.撑杆跳是一种技术性和观赏性都极高的运动项目。
如果把撑杆跳全过程分成四个阶段:a~b、b~c、c~d、d~e,如图所示,不计空气阻力,杆为轻杆,则对这四个阶段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a~b阶段:加速助跑,人和杆的总机械能增加B .b~c 阶段:杆弯曲、人上升,系统动能减少,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增加C .c~d 阶段:杆伸直、人上升,人的动能减少量等于重力势能增加量D .d~e 阶段:人过横杆后下落,重力所做的功等于人动能的增加量8.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R 表示电阻,L 表示线圈的自感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