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碘地方性甲状腺肿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碘与甲状腺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碘与甲状腺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对 维持 人体 的正 常生 长发 育发 挥 着 甲 状 腺 素 ,其余 6 9 9 9年 的 4 2 . 3 mg / k g [ 下 O g返 回细 胞 外 液 碘 碘 中位 数 由 1 目前 ,妊 娠 妇 女 已成 为碘 缺 乏 的 主
重 要作 用 。 碘 与 甲状 腺 、 脑 及 其 他 器 官 的 池 。 甲 状腺 内 以 甲状 腺 激 素 和碘 化 酪氨 降 到 2 0 0 5年 的 3 0 . 8 m g / k g E “ ] 。 代 谢 、功 能 改 变 和疾 病 的 关 系 一 直 被 广 酸 形 式 储 存 的 有 机 碘 高 达 8~ 1 0 mg , 每 泛 关 注 。碘 摄 人 量 与 甲状 腺 疾 病 的 关 系 天 甲状 腺 释 放 6 0 g 激 素 碘 ,甲状 腺 合 要 防 治人 群 。 因尿 碘 排 泄增 加 和 胎 儿 对 呈现 U字形 曲线 , 碘 缺 乏 或 过 多 均 对 健 成 1 0 0 g甲状 腺 素 需 要 碘 原 料 6 5 g , 碘 的 需 求 增加 ,使 妊娠 妇 女 对 甲状腺 激 康 造 成 不 利 影 响 …。 目前 , 关 于碘 缺 乏 与 外 源 性 甲状 腺 素 1 0 0 I . z g即可 以 重 建 甲 素 的 需求 量增 加 4 0 % ~5 0 % ,而 此 时 碘
地 方 性 甲状 腺 肿 是 一 种 世 界 性 的地
甲状 腺 疾 病 、 甲状 腺 癌 等 。 因 此 , 高 碘 对 群 的 碘 摄 入 量 处 于 安 全 范 围 _ 5 ] 。 我 国 营 方 病 . 分 布很 广 。 全 世 界地 方 性 甲状 腺 肿 甲 状 腺 疾 病 谱 的 影 响 引 起 了 广 泛 的 关 养 学 会 将 碘 的 可 耐 受 最 高 摄 人 量 定 为 患 者 约 占全 球 人 口的 1 5 . 8 %。 主 要 由于 注l 2 ] 。 作 者 就 碘 与 甲状 腺 疾 病 的关 系综 8 0 0

碘剂治疗1575例地方性甲状腺肿疗效分析

碘剂治疗1575例地方性甲状腺肿疗效分析

1 24 2 治疗剂量 : 7 4 .. . 对 ~1 岁儿童 1 次投服碘化 油 胶 丸 0 3g 1 ̄ 1 岁 以上 学 生服 0 4g2个月 后 . ,5 8 . ,
同样剂量投服第 2 。 次 12 43 注意事项 : .. 。 服药必须在午 饭后进行 , 吩咐
受 试对 象勿 咬碎 药 丸 温 开水 冲服 , 究 人员 当场 指 研
事地方 病、 传染病 、 核病 防治工作 。 结
12 5 资料处理 : .. 所有统计 数据 经过标 准化后 , 做
) 检验 。 (
维普资讯
国外医学医学地理分册 2 堡 9 2 结 果
筮 鲞箜 墨

13 ・ 4
其 中男生 85人 , 生 14 0 女 0 6人 , 女 患病 之 比为 1 男
1 22 疗效判定 .. 按 照《 陕西省 碘化 油治疗 甲状腺 肿 治疗 方案 》] L 6 中规定 的判定标准为 : 治愈 : 各度 甲状腺肿经过治疗 后 达 到正常 ; 有效 : 度 甲状 腺 肿 经 过 治 疗 后 , 各 甲肿
度 数有 所下 降或原 肿 大腺体 有 所缩 小 ; 无效 : 治疗 后
1 材料与方法
1 1 治疗 对 象 . 7 1 ~ 8岁在 校学 生 。
收稿 日期 :0 8—0 —2 20 4 9
导服药 , 并观察受试对象 1h 后方可离开 , 次服药 2
治 疗 1 个 月后 , 其 进行 疗效 判定 。 2 对
作者简介 : 魏换成 ( 9 9 , , 1 5 ~) 男 陕西岐 山人 , 主治医师 , 主要从
公司生产的“ 碘化油胶丸” (国药准字 H20 39 ) 0 04 3 , 每丸含碘量为 00 。 .5 g

海南地区地方性甲状腺肿的流行病学调查

海南地区地方性甲状腺肿的流行病学调查

海南地区地方性甲状腺肿的流行病学调查近年来,海南地区出现了一种特殊类型的甲状腺肿瘤,被称为“地方性甲状腺肿”。

这种疾病一度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许多专家学者纷纷前来调查研究。

本文将从流行病学的角度出发,探讨海南地区地方性甲状腺肿的发生情况以及影响因素。

一、概述地方性甲状腺肿是一种局部性的、慢性的、以甲状腺肿大为主要表现的病变,与地域因素关系密切。

据调查,我国是地方性甲状腺肿的高发地区之一,其中以海南地区的发病率最高。

该病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海南、福建、贵州、湖南六个省份。

二、海南地区地方性甲状腺肿的发病情况地方性甲状腺肿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该病的发病率与地区的氟化物含量、地质结构、食品、生活习惯等因素密切相关。

在海南地区,地方性甲状腺肿的发病率普遍较高,尤其是中南部地区,如海口、三亚、儋州等地,发病率更是居高不下。

三、影响因素1. 氟化物氟化物是地方性甲状腺肿的重要原因之一。

海南地区有些地方的饮用水中氟化物含量过高,严重超过了国家标准,成为该地区地方性甲状腺肿的主要危险因素。

水中过高的氟化物含量,会引起甲状腺功能紊乱,从而导致甲状腺肿瘤的发生。

2. 地质结构海南属于喀斯特地貌区,含镁、磷、铝等重金属元素较多。

这些重金属元素对甲状腺功能会造成影响,从而增加了甲状腺疾病的风险。

3. 食物研究表明,食物中缺碘或过多的碘都会导致甲状腺肿瘤的发生。

海南地区是一个热带地区,人们爱吃海鲜。

海鱼、虾、蟹等海产品中富含碘量,长期摄入过多会导致碘过量,引起甲状腺功能紊乱。

4. 生活习惯海南地区饮食日趋西化,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有所改变,习惯吃快餐、方便面等不健康的食物。

这些食物中含有盐、油、糖等高热量的成分,而且膳食纤维也非常少,长期食用易引起肥胖,增加甲状腺肿瘤的发生率。

四、预防与治疗针对地方性甲状腺肿在海南地区的高发情况,我们需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行预防与治疗。

以下几点值得我们注意:1. 调整饮食结构,多吃碘含量适宜的食物,如绿色蔬菜、海带、紫菜、虾皮等。

地方性甲状腺肿

地方性甲状腺肿
复和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04 地方性甲状腺肿的案例研 究
典型案例介绍
案例一
案例三
某山区农村,由于饮水中碘含量不足, 导致当地居民普遍存在甲状腺肿大问 题。
某偏远地区,由于交通不便,碘盐供 应不足,导致当地居民甲状腺肿大问 题突出。
案例二
某工业城市,由于环境污染严重,居 民饮食中碘摄入量不足,导致地方性 甲状腺肿的发病率较高。
症状
呼吸困难
由于甲状腺肿大压迫气管,导 致呼吸困难或气促。
声音嘶哑
甲状腺肿大压迫喉返神经,导 致声音嘶哑或发音困难。
甲状腺肿大
颈部出现明显的肿块或肿胀, 质地可能软或硬。
吞咽困难
甲状腺肿大可能压迫食管,导 致吞咽困难,尤其是在进食固 体食物时。
其他症状
乏力、心悸、肌肉无力、关节 疼痛等。
诊断方法
案例分析和讨论
案例一分析
该山区农村地处偏远,饮水中碘含量较低,导致居民碘摄入量不足, 从而引发甲状腺肿大。
案例二分析
该工业城市环境污染严重,土壤、水源中的有害物质可能影响碘的吸 收和利用,同时居民饮食结构单一也可能导致碘摄入量不足。
案例三分析
该偏远地区交通不便,碘盐供应不足,导致居民无法获得足够的碘, 从而引发甲状腺肿大。
监测和评估
定期开展甲状腺肿的监测和评估, 及时发现并采取干预措施。
康复和预后
定期复查
在治疗和预防过程中,定期进行 甲状腺功能和甲状腺形态的检查,
以评估治疗效果和预防效果。
调整生活方式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合理饮 食、适量运动等,有助于改善甲
状腺功能和提高康复效果。
心理支持
甲状腺肿患者可能存在心理压力, 提供心理支持和辅导对于促进康

高碘与甲状腺疾病

高碘与甲状腺疾病
11 0 个县 约 30 0 人 口u , 0 万 ] 已成 为影 响当地 经济 和 社会 发展 的公共卫 生 问题 。纵 观 国 内外 研究 资 料 , 高 碘 的流行范 围 、 甲状 腺疾 病 的关 系及 发 病 机理 已取 与 得重要 进展 。本文 就高碘 与 甲状腺疾病 的关 系及有 关
问题 加 以综述 。
与低 碘 甲状 腺肿 不 同 , 碘 甲状 腺 肿患 者 的 甲状 高
腺 一般呈 弥漫性 肿大 , 多系 1 度 肿大 , 42 表面 不光滑 , 质 地较坚 韧 ; 显微 镜 下 , 见 甲状 腺 滤腔 增 大 、 内充 可 腔 满胶 质 、 泡上 皮 呈扁 平 状 , 滤 为典 型 的胶 质样 改变 l 。 _ 4 ] 最新 研究结 果证 明 , 高碘 抑制 甲状 腺上 皮 细 胞 为钠 一 碘转 运体 ( S , NI ) 甲状腺 细胞 内碘减 少 , 3 T 合 成减 T 、4 少 , S 升高 , 腺增 生肥大 l 。也 有人认 为 是 由于 TH 甲状 8 ]
等 报道 , 饮水 碘 浓 度 在 2 0 0 % g L时 , 鼠 甲状 5 ~3 0 / 小 腺 肿大率 与碘剂 量呈 明显 的剂量反 应关 系_ 。 7 ]
1 省份报道 过高碘 甲状 腺肿 , 高碘 危 害 主要集 中 O个 而 在河 南 、 山东 、 河北 、 江苏 、 安徽 、 山西 6个省 份 , 涉及到

6 8・
江苏预防 医学 2 1 00年 ¨ 月第 2 卷第 6 1 期
J n s P e d N vmb r 2 1 , 1 1 N . i guJ rvMe , o e e, 00 Vo.2 , o 6 a

综 述 与 讲 座

高碘 与甲状腺疾病

碘131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进展

碘131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进展

碘 131 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进展摘要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是指体内产生甲状腺激素过多而引起的以神经、循环、消化等系统兴奋性增高和代谢亢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综合征,是内分泌科常见疾病之一。

针对此病,目前主要有三种疗法普遍采用,包括抗甲状腺药物(antithyroid drugs,ATD)、放射碘和手术疗法。

本篇文章结合当前临床病例分析研究,阐述了放射性核素碘 131 治疗甲亢的进展。

主要包括碘 131治疗甲亢的机制、优势和不足及碘 131 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碘131;治疗;甲亢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属于自身免疫病[1],由于循环中游离的甲状腺激素过多,而出现易激动、烦躁、心悸怕热、多汗、食欲亢进、乏力和手颤等一系列临床表现[2]。

较为严重者还可能发生心血管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并发症甚至甲状腺危象,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抗甲状腺药物(ATD)作为甲亢治疗的经典手段经常达不到预期效果,且治愈后停药一段时间后容易复发[3]。

手术治疗涉及到术前准备和并发症,因此,放射碘131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正逐渐成为临床治疗的主力。

1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病因复杂,除甲状腺本身的器质性改变如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Graves disease)、结节性毒性甲状腺肿和甲状腺自主高功能腺瘤(Plummer disease)等,还与患者心理压力大,睡眠时间短息息相关[2,4]。

相关研究表明,该病与甲状腺激素大量合成、储存和释放到血液循环有关,出现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代谢功能亢进等病理生理改变。

主要表现为心率加快、多汗、消瘦、易饥饿进而多食等高代谢症状[5]。

体格检查可发现眼球突出、甲状腺弥漫性对称性肿大,质实坚硬、触及震颤,听诊血管杂音等体征,病情进一步发展可能导致甲状腺毒性心脏病[6]、甲亢危象,肿大的甲状腺压迫气管神经导致声音嘶哑、吞咽困难甚至窒息,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目前临床上药物治疗甲亢疗程长,副作用大,导致病人依从性低,治疗效果不理想。

高碘地方性甲状腺肿研究进展

高碘地方性甲状腺肿研究进展

1980年,我国在河北省渤海湾海滨发现了高碘地方性甲状腺肿[1],1983年,于志恒在高碘甲状腺肿综述中作了较系统的论述[2]。

此后十几年来,在这个病的流行范围、临床与化验室检查、并发疾病、发病机理以及高碘对儿童智力影响等方面已取得重要进展。

现根据国内外主要文献进行综述。

1 流行病学1.1 国内:1983年之前,我国高碘地方性甲状腺肿(以下简称高碘地甲)仅见于河北与山东省的渤海湾海滨和新疆自治区的奎屯乌苏山前倾斜地带,其流行情况,在高碘甲状腺肿综述中已作了叙述。

1983年,河北省在较大范围内进行了高碘地甲的调查[3],证明在属平原地带的,保定地区的新城、雄县;廊房地区的永清、固安县以及邢台地区广宗和威县;山东省[4],亦在属于平原地带的梁山,德州等县低洼盐碱地区发现了高碘地甲病。

这些平原地区的高碘地甲病与滨海不同的是,由于浅层高碘水所致,而且基本以村为单位,散点式存在,不像渤海湾海滨那样可以乡连乡、县连县地形成大片的病区。

除去河北山东外,钱启东报告了位于内陆地区的山西省孝义县的高碘地甲病[5],病区处于盐碱低洼地带,系由于饮用浅层高碘水所致,水碘均值为533.8μg/l,尿碘中位数为 2 428.5μg/g.cr,甲状腺肿大率为32.54%(3 466人);刘德润报道[6],在山西省晋中盆地十来个县的部分乡镇中存在高碘地甲病。

1993年,王永臣等报告[7]在位于黄河下游的滩区—河南前台县发现高碘地甲病,源于饮用浅层高碘水,水碘均值为1 059.8μg/l,尿碘中位数为924.9μg/l,学生甲状腺肿大率为22.4%(367人);1994年,赵福生等报告[8],内蒙古土右旗发现了水源性高碘地甲病,水碘范围为380~1 757μg/l,尿碘中位数为1 151.7μg/g.cr,甲状腺肿大率为10.84%(2 712人)。

1997年,赵金扣等报告了江苏省丰县与沛县的高碘地甲病[9],同样源自浅层高碘水。

预防医学之地方性甲状腺肿.总结

预防医学之地方性甲状腺肿.总结

碘缺少病的现状研究作者:杨旋单位:泰山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2011 级医学查验一班纲要:碘是人体的必需微量元素之一,有“智力元素”之称。

科学家把碘缺少对人身体和智力发育造成的不良影响(病态)统称为碘缺少病。

关于胎儿和婴少儿 , 缺碘会影响的脑发育 , 惹起地方性克汀病。

而关于成人缺碘会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进而惹起地方性甲状腺肿。

我国在一些特定的地域仍旧存在有相当数目的地方性克汀病患者和地方性甲状腺肿患者 , 严重影响着这些地域人们的自己发展和当地的地域发展。

所以研究碘缺少病变得十分存心义。

重点词:碘元素,碘缺少,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方性克汀病正文:1碘在自然界的散布及存在形式1.1 碘在自然界散布宽泛,岩石、土壤、水、动植物和空气中都含有微量碘。

除海水外 , 碘在自然界的散布极不均衡。

自然环境中碘随水的流动而转移 , 河水中的碘来自土壤 , 跟着水流向下游流动 , 碘浓度有所增添 , 海水中的碘含量远高于河水 , 空气中的碘以大海上空含量最高。

【1】1.2 自然界中的碘根源主假如以碘酸钠NaIO3的形式存在于智利硝石矿中,在海水中碘的含量极少,但大海中的某些生物(如海藻、海带等)拥有选择性汲取和富集碘的能力,是碘的一个重要根源。

【 1】2.碘的生理功能碘与人类的健康息息有关。

成年人体内含有20-50mg 的碘,碘是保持人体甲状腺正常功能所必需的元素。

当人体缺碘时就会患甲状腺肿。

所以碘化物能够防备和治疗甲状腺肿大。

多食海带、海鱼等含碘丰富的食品,关于防治甲状腺肿大也很有效。

碘是人体的必需微量元素之一,有“智力元素”之称。

健康成人体内的碘的总量约为30mg(20~50mg),此中 70%~80%存在于甲状腺。

碘能够:2.1 .促使生物氧化,甲状腺素能促使三羧酸循环中的生物氧化,协调生物氧化和磷酸化的偶联、调理能量变换。

2.2 调理蛋白质合成和分解,当蛋白质摄入不足时,甲状腺素有促使蛋白质合成作用;当蛋白质摄入充分时,甲状腺素可促使蛋白质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碘地方性甲状腺肿研究进展1980年,我国在河北省渤海湾海滨发现了高碘地方性甲状腺肿,1983年,于志恒在高碘甲状腺肿综述中作了较系统的论述。

此后十几年来,在这个病的流行范围、临床与化验室检查、并发疾病、发病机理以及高碘对儿童智力影响等方面已取得重要进展。

现根据国内外主要文献进行综述。

1 流行病学1.1 国内:1983年之前,我国高碘地方性甲状腺肿(以下简称高碘地甲)仅见于河北与山东省的渤海湾海滨和新疆自治区的奎屯乌苏山前倾斜地带,其流行情况,在高碘甲状腺肿综述中已作了叙述。

1983年,河北省在较大范围内进行了高碘地甲的调查,证明在属平原地带的,保定地区的新城、雄县;廊房地区的永清、固安县以及邢台地区广宗和威县;山东省,亦在属于平原地带的梁山,德州等县低洼盐碱地区发现了高碘地甲病。

这些平原地区的高碘地甲病与滨海不同的是,由于浅层高碘水所致,而且基本以村为单位,散点式存在,不像渤海湾海滨那样可以乡连乡、县连县地形成大片的病区。

除去河北、山东外,钱启东报告了位于内陆地区的山西省孝义县的高碘地甲病,病区处于盐碱低洼地带,系由于饮用浅层高碘水所致,水碘均值为533.8μg/L,尿碘中位数为2 428.5μg/g.Cr,甲状腺肿大率为32.54%(3 466人);刘德润报道,在山西省晋中盆地十来个县的部分乡镇中存在高碘地甲病。

1993年,王永臣等报告在位于黄河下游的滩区—河南前台县发现高碘地甲病,源于饮用浅层高碘水,水碘均值为1 059.8μg/L,尿碘中位数为924.9μg/L,学生甲状腺肿大率为22.4%(367人);1994年,赵福生等报告,内蒙古土右旗发现了水源性高碘地甲病,水碘范围为380~1 757μg/L,尿碘中位数为1 151.7μg/g.Cr,甲状腺肿大率为10.84%(2 712人)。

1997年,赵金扣等报告了江苏省丰县与沛县的高碘地甲病,同样源自浅层高碘水。

丰县的华山乡,水碘范围为520~1 875μg/L,尿碘中位数为931.5μg/L,学生甲状腺肿大率为23.90%(197人);沛县的张家乡,水碘范围为397.0~6 403.3μg/L,学生甲状腺肿大率为15.50%(559人)。

这样从1979~1997年,我国已先后有河北、新疆、山东、山西、河南、内蒙古及江苏7个省和自治区发现了水源性高碘地甲病,水碘范围为228.8μg/L(黄骅县东高头)~6 403.0μg/L(沛县)尿碘范围为912.0μg/g.Cr 到2 780μg/g.Cr,甲状腺肿大率范围为16.2%~60.6%。

另外,安徽太和县亦存在高碘水地区,人群中尿碘亦高但尚未发现高碘地甲病。

1.2 国外:国外关于高碘地甲病的报告较少,日本是碘摄入量很高的国家。

60年龄Suzuki H曾报告北海道居民因食用昆布引发了高碘地甲病。

1993年Nagataki S报告,京都、北海道、东京、大阪与名古屋的大学生中,尿碘范围为739~3286μg/L,学生甲状腺肿大率为8.9%(935人)。

弥漫性甲状腺肿为7.2%,结节性甲状腺性肿为1.7%。

碘的主要来源是海藻类食品,如一碗海带鲜汤约含碘5mg,以海藻胶为原料制成之口香糖亦含碘不少。

美国本是个地方性甲状腺肿广泛流行的缺乏碘的国家,自20年代初即供碘盐,碘(KI)与盐的比例为1∶10000,但只限桌盐,且市场同时出售非碘盐。

但除碘盐外,在动物饲料,食品工艺,食品消毒,化学工业中广泛用碘,所以70年代Basket研究组估计,美国男性成人每日碘摄入量在500~1 000μg之间,并有加速上长的趋势。

根据在密芝安、肯塔基州等五个地区的调查:尿碘均值为452μg/g.Cr,甲状腺肿患病率为6.8%;但与过去不同的是:不是尿碘水平越低的人群中甲状腺肿患病率越高,而是尿碘水平越高的人群中甲腺肿患病率越高。

如密芝安州蒂肯西,尿碘为535±193μg/g.Cr。

甲肿患病率为9.8%;而佐治亚州萨凡那,尿碘为344±213μg/g.Cr,甲肿率只为4.4%;同时有甲状腺肿者尿碘均值也都高于无甲状腺肿的配对对照组。

这就提示美国现存的甲状腺肿可能主要是高碘甲状腺肿,是由碘盐和多种途径混入食物中的碘共同形成的。

在第三世界国家,Mecullagh等在新内亚用碘化油防治甲状腺肿研究时发现,患病率低的儿童中于注射碘化油后,甲状腺肿患病率增高,而且10岁以上的女性十分显著,在伊朗和伊拉克亦有用碘化物防治地甲病过程中学生甲状腺肿大率升高的报道。

2 高碘地甲病的临床表现2.1 甲状腺形态:高碘甲肿与缺碘甲肿在外观上几乎无任何不同,但触诊时高碘甲肿比较硬实一些。

解剖出的新鲜甲状腺:高碘者呈浅灰白色,触感韧实;而缺碘者外观鲜红,质地软,二者极易区别。

在光镜下,高碘甲肿的滤泡腔显著扩张,滤泡腔间的间隙狭小,毛细血管稀少,有的滤泡互相融合形成巨形滤泡,滤泡腔内充满浓厚深染的胶质。

滤泡上皮细胞呈单层,形状扁平、核小浓染,组织相属于胶质甲状腺肿。

在电镜下:则见扩大的滤泡腔内充满电子密度高的胶质。

上皮细胞扁而薄,细胞器成团存在。

胞核呈梭形,有的已破裂坏死,内质网扩大,线粒体减少。

基质不均匀,嵴有的清楚有的模糊。

细胞内溶酶体减少,有胶质滴。

滤泡上皮细胞游离细微绒毛即少又较短,细胞连接复合体少。

2.2 甲状腺激素:在我国高碘区进行的调查证明,血清T4、T3与TSH高碘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不同地区之结果大体一致。

在高碘地区从未出现过像缺碘地区那种T4低,T3高,TSH高的现象。

1991年,陈新华等在河北省渤海湾滨海高碘区的调查显示,高碘组与对照组相比较,血清T3,FT3,T4,FT4,TSH与rT3均无显著区别,但高碘各项激素水平高于或低于正常范围之百分比都高于对照组,特别是血清FT4与FT3升高的百分比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提示高碘使甲状腺激素之分泌发生了改变。

在动物实验中几乎都是高碘组血清T4高,低碘组血清T4低,而且从低碘到高碘有随碘摄入量增加血清T4水平也升高趋势,而且高碘组的血清T4都显著高于低碘组(P<0.01)。

血清T3则与T4相反,高碘组低于低碘组并有碘摄入量越高T3水平越低的趋势,但不像T3那样显著。

2.3 甲状腺吸131碘率与碘摄入量的关系:甲状腺吸131碘率与碘的摄入量成反比,所以我国各个高碘区甲状腺吸131碘率普遍很低,主要决定于尿碘水平。

如河北晋县,尿碘为130μg/g.Cr时,甲状腺吸131碘率为30.25%;东光尿碘197μg/g.Cr时,吸131碘率为24.28%;永清尿碘为496μg,吸碘率为12.86%;新城尿碘1 066μg,吸碘率为8.80%;广宗尿碘为1 472μg,吸碘率为6.60%,而江苏徐州碘为1 920~1 961μg/L时,吸碘率低到5.02%。

我国高碘地甲病区人群的尿碘都在1 000μg/g.Cr以上,所以甲状腺吸131碘率都在10%以下。

甲状腺吸131碘率的第二个特点是峰值前移。

1983年,杨英奎在山东高碘区已观察到甲状腺吸131碘率峰值前移。

1985年,陈新华在河北高碘区观察到,高碘组(456例)甲状腺吸131碘率峰值前移者为34.0%,而对照组峰值前移者只为1.75%,二者差异显著。

2.4 尿碘水平:尿碘是反映碘摄入量的基本指标,所以尿碘值是确定高碘甲状腺肿的必备指标。

医学界曾长期认为,甲状腺肿的基本原因是缺碘;流行病学调查更证实,碘摄入量越少甲状腺肿患病率就越高,碘摄入量与甲肿患病率成反比关系。

但自70年代末迄今我国已在7个省和自治区的高碘区,特别是河北、山东两省进行了大范围的尿碘调查,尿碘值范围为912~2 780μg/g.Cr,大多数尿碘值在1 000μg/g.Cr以上。

进入90年代,尿碘值改以μg/L进行表达:王永臣等在河南黄河下游滩区调查的尿碘中位数为924.9μg/L;赵金扣等在江苏丰县之调查尿碘为931.5μg/L,如果折合成每日尿碘值,或每克肌酐尿碘值亦都在1 000μg/L以上。

于志恒等根据在河北、贵州、山东三个省的缺碘、“适碘”、高碘地区的19个居民点49 130人口的调查中发现,水碘、尿碘水平与甲状腺肿患病率呈“U”函数关系:当尿碘低于50μg/g.Cr时,尿碘值与甲状腺肿患病率成反比关系,这是缺碘甲状腺肿的特征,“50μg/g.Cr”也正是国际公认的地方性甲状腺流行的起点;尿碘超过50μg/g.Cr到400μg/g.Cr,甲状腺肿患病率降至很低,但到尿碘超过500μg/g.Cr之后,随尿碘的增加,甲状腺肿患病率显示逐渐上升,即尿碘与甲状腺肿患病率成正比例关系,这正是高碘甲状腺肿的特征。

当尿碘达到800μg/g.Cr时甲状腺肿患病率为5%,这就是高碘地甲病的标准了。

这个研究揭示,尿碘水平和甲状腺肿患病率具有双相性;有下线与上限两个阈值,其范围是50~800μg/g.Cr,当尿碘低于50μg/g.Cr时,碘越少甲肿患病率越高,即通常所说缺碘甲状腺肿,而尿碘高于800μg/g.Cr时,尿碘越高则甲肿患病率越高,这就是高碘地甲病,而在缺碘地甲病起点与高碘地甲病起点亦即两个阈值之间,患病率在5%以下的甲状腺肿则属于散发性甲状腺肿。

这就比较完整地解释了碘和低碘甲肿,高碘甲肿以及散发性甲肿的关系。

2.5 高碘地甲病的自然消长:我国渤海湾的高碘地甲病是于70年代开发大港油田时给当地居民开凿深井水代替浅井水所造成的。

深井水比原来浅井水除去含碘多外查不出其它可致甲状腺肿的原因,而且在动物实验中不论用深井高碘水或加入等量KI的蒸馏水均可反复引起来亨鸡或小鼠的甲状腺肿。

这种甲状腺肿的消长趋势如何?于志恒等曾观察到,随着引用深井高碘水时间的延长,甲肿患病率增高。

如河北黄骅县张巨河大队的2 889名居民中,1978年饮用浅井水,水碘为34.5μg/L,甲肿率为2.83%,该年改饮深井高碘水后,到1979年检查时水碘为306.5μg/L,甲肿率升至9.87%;而到1981年,水碘为450μg/L,甲肿率则为19.8%。

杨英奎观察到,在山东省水碘值为1 200~1 430μg/L的几个居民点,随饮用高碘水时间的延长甲肿率有明显升高:如东留屯饮用高碘水一年甲肿率为13.5%,北鄂村饮高碘水3.5年,甲肿率为39.9%,河南村饮用高碘水13年,甲肿率为58.9%。

但1989年,林希庭在河北省黄骅县,对于志恒等1978年调查的高碘村进行了复查,在水碘基本未变的情况下,而居民甲肿率由28.36%下降至15.25%,该作者认为水源高碘区甲状腺肿可随着时间的延长人体适应性的增强能逐渐减弱。

但在这个工作中,深井水中的含碘量的确变动不大,可是尿碘则1978年的2 241.73μg/g.Cr降至1988年的1 327.07μg/g.Cr,这可能是1978年时当地点蟹虾等价钱很低,居民食用海产品多;而到1988年鱼蟹虾的价钱已经很贵,居民已很少食用海产品之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