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视图还原几何体的方法
2020新课标Ⅱ年高考数学总复习专题立体几何分项练习含解析理8

专题10 立体几何一.基础题组1. 【2013课标全国Ⅱ,理4】已知m,n为异面直线,m⊥平面α,n⊥平面β.直线l满足l ⊥m,l⊥n,lα,lβ,则( ).A.α∥β且l∥αB.α⊥β且l⊥βC.α与β相交,且交线垂直于lD.α与β相交,且交线平行于l【答案】:D【解析】因为m⊥α,l⊥m,lα,所以l∥α.同理可得l∥β.又因为m,n为异面直线,所以α与β相交,且l平行于它们的交线.故选D.2. 【2012全国,理4】已知正四棱柱ABCD-A1B1C1D1中,AB=2,122CC ,E为CC1的中点,则直线AC1与平面BED的距离为( )A.2 B.3 C.2 D.1【答案】 D又△AC C1为等腰直角三角形,∴CH=2.∴HM=1.3. 【2011新课标,理6】在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中,正视图和俯视图如下图所示,则相应的侧视图可以为( )(正视图)(俯视图)【答案】D 【解析】4. 【2006全国2,理4】过球的一条半径的中点,作垂直于该半径的平面,则所得截面的面积与球的表面积的比为 A.163B.169 C.83 D.329【答案】:A5. 【2006全国2,理7】如图,平面α⊥平面β,A ∈α,B ∈β,AB 与两平面α,β所成的角分别为4π和6π.过A ,B 分别作两平面交线的垂线,垂足为A ′,B ′,则AB ∶A ′B ′等于 A.2∶1B.3∶1C.3∶2D.4∶3【答案】:A6. 【2005全国3,理4】设三棱柱ABC —A 1B 1C 1的体积为V ,P 、Q 分别是侧棱AA 1、CC 1上的点,且PA=QC 1,则四棱锥B —APQC 的体积为( ) A .16VB .14VC .13VD .12V【答案】C【解析】连接11,BA BC ,在侧面平行四边形11AAC C 中,∵1PA QC =, ∴ 四边形APQC 的面积1S =四边形11PQA C 的面积2S , 记B 到面11AAC C 的距离为h ,∴113B APQC V S h -=,11213B PQAC V S h -=, ∴11B APQC B PQA C V V --=,∵11113B A B C V V -=,∴11233B APQC B PQA C V V V V V --+=-=,∴3B APQC V V -=. 7. 【2005全国2,理2】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P 、Q 、R 分别是AB 、AD 、11B C 的中点.那么,正方体的过P 、Q 、R 的截面图形是( )(A) 三角形 (B) 四边形(C) 五边形(D) 六边形【答案】D8. 【2015高考新课标2,理6】一个正方体被一个平面截去一部分后,剩余部分的三视图如右图,则截去部分体积与剩余部分体积的比值为( ) A .81 B .71 C .61 D .51【答案】D【解析】由三视图得,在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截去四面体111A A B D -,如图所示,,设正方体棱【考点定位】三视图.9. 【2017课标II ,理4】如图,网格纸上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粗实线画出的是某几何体的三视图,该几何体由一平面将一圆柱截去一部分后所得,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A .90πB .63πC .42πD .36π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由题意,该几何体是一个组合体,下半部分是一个底面半径为3,高为4的圆柱,其体积213436V =π⨯⨯=π,上半部分是一个底面半径为3,高为6的圆柱的一半,其体积221(36)272V =⨯π⨯⨯=π,故该组合体的体积12362763V V V =+=π+π=π.故选B .【考点】 三视图、组合体的体积【名师点睛】在由三视图还原为空间几何体的实际形状时,要从三个视图综合考虑,根据三视图的规则,空间几何体的可见轮廓线在三视图中为实线,不可见轮廓线在三视图中为虚线.在还原空间几何体实际形状时,一般是以正视图和俯视图为主,结合侧视图进行综合考虑.求解以三视图为载体的空间几何体的体积的关键是由三视图确定直观图的形状以及直观图中线面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利用相应体积公式求解.二.能力题组1. 【2014新课标,理6】如图,网格纸上正方形小格的边长为1(表示1cm),图中粗线画出的是某零件的三视图,该零件由一个底面半径为3cm,高为6cm的圆柱体毛坯切削得到,则切削掉部分的体积与原来毛坯体积的比值为()A. 1727 B.59 C.1027D.13【答案】C2. 【2010全国2,理9】已知正四棱锥S—ABCD中,SA=3它的高为( )A.3.2 D.3【答案】:C3. 【2011新课标,理15】已知矩形ABCD的顶点都在半径为4的球O的球面上,且AB=6,BC =23,则棱锥OABCD的体积为__________.【答案】83【解析】4. 【2015高考新课标2,理9】已知A,B是球O的球面上两点,∠AOB=90,C为该球面上的动点,若三棱锥O-ABC体积的最大值为36,则球O的表面积为( )A.36π B.64π C.144π D.256π【答案】C【解析】如图所示,当点C 位于垂直于面AOB 的直径端点时,三棱锥O ABC -的体积最大,设球O 的半径为R ,此时2311136326O ABC C AOB V V R R R --==⨯⨯==,故6R =,则球O 的表面积为24144SR ππ==,故选C .BOAC【考点定位】外接球表面积和椎体的体积.5. 【2016高考新课标2理数】如图是由圆柱与圆锥组合而成的几何体的三视图,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A )20(B )24(C )28(D )32【答案】C【考点】三视图,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 【名师点睛】由三视图还原几何体的方法:6.【2016高考新课标2理数】α,β是两个平面,m,n是两条直线,有下列四个命题:①如果m⊥n,m⊥α,n∥β,那么α⊥β.②如果m⊥α,n∥α,那么m⊥n.③如果α∥β,m⊂α,那么m∥β.④如果m∥n,α∥β,那么m与α所成的角和n与β所成的角相等.其中正确的命题有 .(填写所有正确命题的编号)【答案】②③④【考点】空间中的线面关系【名师点睛】求解本题时应注意在空间中考虑线、面位置关系.7.【2017课标II,理10】已知直三棱柱111ABC A B C-中,120ABC∠=︒,2AB=,11BC CC==,则异面直线1AB与1BC所成角的余弦值为A.3B.15C.10D.3【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如图所示,补成直四棱柱1111ABCD A B C D-,则所求角为21111,2,21221cos603,5 BC D BC BD C D AB∠==+-⨯⨯⨯︒===Q,易得22211C D BD BC=+,因此111210cos55BCBC DC D∠===,故选C.【考点】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余弦定理、补形的应用【名师点睛】平移法是求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常用方法,其基本思路是通过平移直线,把异面问题化归为共面问题来解决,具体步骤如下:①平移:平移异面直线中的一条或两条,作出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②认定:证明作出的角就是所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③计算:求该角的值,常利用解三角形;④取舍:由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取值范围是(0,]2,当所作的角为钝角时,应取它的补角作为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要特别注意异面直线之间所成角的范围. 三.拔高题组1. 【2014新课标,理11】直三棱柱ABC-A 1B 1C 1中,∠BCA=90°,M ,N 分别是A 1B 1,A 1C 1的中点,BC=CA=CC 1,则BM 与AN 所成的角的余弦值为( )A. 110B. 25C. 30D.2【答案】C2. 【2013课标全国Ⅱ,理7】一个四面体的顶点在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 中的坐标分别是(1,0,1),(1,1,0),(0,1,1),(0,0,0),画该四面体三视图中的正视图时,以zOx 平面为投影面,则得到的正视图可以为( ).【答案】:A3. 【2010全国2,理11】与正方体ABCD—A1B1C1D1的三条棱AB、CC1、A1D1所在直线的距离相等的点( )A.有且只有1个 B.有且只有2个C.有且只有3个 D.有无数个【答案】:D【解析】经验证线段B1D上的点B,D,中点,四等分点均满足题意,故由排除法知应有无数个点.4. 【2005全国2,理12】将半径为1的4个钢球完全装入形状为正四面体的容器里.这个正四面体的高的最小值为()326+(B)262(C)2644326+【答案】C【解析】由题意知,底面放三个钢球,上再落一个钢球时体积最小,于是把钢球的球心连接,则又可得到一个棱长为2的小正四面体,26,且由正四面体的性质可知:正四面体的中心到底面的距离是高的14,且小正四面体的中心和正四面体容器的中心应该是重合的,∴小正四面体的中心到底面的距离是26164⨯=,正四面体的中心到底面的距离是61+(1即小钢球的半径),所以可知正四棱锥的高的最小值为626(1)44+⨯=+,故选 C . 5. 【2012全国,理16】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底面边长和侧棱长都相等,∠BAA 1=∠CAA 1=60°,则异面直线AB 1与BC 1所成角的余弦值为__________.【答案】:666. 【2010全国2,理16】已知球O 的半径为4,圆M 与圆N 为该球的两个小圆,AB 为圆M 与圆N 的公共弦,AB =4,若OM =ON =3,则两圆圆心的距离MN =________.【答案】:3【解析】:∵|OM |=|ON |=3,∴圆M 与圆N 2243-7.取AB 中点C ,连结MC 、NC ,则MC ⊥AB ,NC ⊥AB , |MC |=|NC |22(7)2-3,易知OM 、CN 共面且OM ⊥MC ,ON ⊥NC ,|OC |223(3)+3,sin ∠OCM 233 ∴|MN |=2|MC |·sin∠OCM =33=3.7. 【2005全国2,理20】(本小题满分12分)如图,四棱锥P ABCD=,E、F分-中,底面ABCD为矩形,PD⊥底面ABCD,AD PD别为CD、PB的中点.(Ⅰ) 求证:EF⊥平面PAB;(Ⅱ) 设2=,求AC与平面AEF所成的角的大小.AB BC∵PB、FA为平面PAB内的相交直线∴EF⊥平面PAB方法二以D为坐标原点,DA的长为单位,建立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
3.3 第2课时 由三视图还原几何体

第2课时由三视图还原几何体知识要点由三视图还原几何体②由三视图确定几何体的形状,求几何体的侧面积或体积:先借助三视图确定几何体的形状,再明确相应的线段长,最后根据数据运用相应公式进行计算(教材P109例4变式)一物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画出该物体形状.分析:根据此几何体的俯视图是圆环,主视图和左视图均是等腰梯形可知该几何体为实心圆台,然后作出图形即可.方法点拨:由三视图判断几何体的知识,由几何体的俯视图可确定该几何体的主视图和左视图,在复原图形时要仔细分析.一个几何体,是由许多规格相同的小正方体堆积而成的,其主视图、左视图如图所示,要摆成这样的图形,最少需用________个小正方体.分析:根据主视图、左视图是分别从物体正面、左面看,所得到的图形,结合本题进行分析即可.根据三视图可得第二层有2个小正方体,根据主视图和左视图可得第一层最少有5个小正方体.方法点拨:由三视图判断几何体由多少个立方体组成时,先由俯视图判断底面的行列组成;再从主视图判断每列的高度(有几个立方体),并在俯视图中按照左、中、右的顺序用数字标出来;然后由左视图判断行的高度,在俯视图中按照上、中、下的顺序用数字标出来;最后把俯视图中的数字加起来.如图是某工件的三视图,其中圆的半径是10cm,等腰三角形的高是30cm,则此工件的体积是()A.1500πcm3B.500πcm3C.1000πcm3D.2000πcm3分析:由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是圆锥,底面半径和高已知.方法点拨:依据三视图“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的原则,正确识别几何体,再进行有关计算.参考答案:要点归纳知识要点:前面上面左侧面典例导学例1解:如图所示.例27例3 C。
几何体的三视图还原

正四棱台
主
左
俯
主视图
左视图
俯视图
主 左 俯 主视图 左视图 俯视图
正六棱柱
主
左
俯
主视图
左视图
俯视图
圆台
主
左
俯
主视图
左视图
俯视图
由三视图想象实物模型
笔筒
下面是组合图形的三视图,请描述物体形状.
由三视图想象实物模型
热水瓶
由三视图还原成实物图
螺丝钉
2 下面所给的三视图表示什么几何体?
左视图
正四棱锥 例:下面的三视图表示的几何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是什么?
练习:还原实物图:
三棱柱
三棱柱
练习:还原实物图:
俯视图
左视图
六棱柱
主视图
答案:一个四棱柱和一个球组成的简单组合体。 主视图 左视图 俯视图 例1:
主视图
俯视图
左视图
例2:
答案:一个四棱柱和一个圆柱体组成的简单组合体。
长方体
主
左
俯
主视图
左视图
俯视图
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还原
基本几何体的三视图
从上面看
从左面看
从正面看
主视图
左视图
俯视图
正视图——光线从几何体的前面向后面正投影,得到的投影图(从正面看到的图)
左视图——
俯视图——
三视图之间的投影规律
长对正
高平齐
宽相等
三视图能反映物体真实的形状和长、宽、高.
正视图
俯视图
把每个视图分解为基本图形(如三角形、圆等)
结合对应部分的三视图,想象对应的基本几何体
结合虚实线,概括组合体. 如何把组合体的三视图还原成几何体的实形?
论三视图还原几何体技巧

论三视图还原几何体技巧作者:马柳芳来源:《新课程·中学》2017年第05期摘要:三视图是新课改新增加的一个知识点,也是近几年高考的热点,主要考查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对于空间想象力较弱的学生来说,由三视图还原几何体是个大难点。
关键词:三视图;还原步骤;长方体;拉升三视图是历届全国卷高考题中必考的知识点,利用三视图求几何体表面积或体积的题型居多,其本质就是由三视图还原几何体。
如何还原几何体是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大部分考生因为没有掌握好还原方法,而高考失分,尤为可惜。
本文将介绍一种还原技巧,以便考生能轻松突破三视图这类题型。
技巧:用长方体还原棱锥、棱柱等几何体。
学生需掌握理解三视图的要领“九字真言”——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
“长对正”指的是俯视图要和正视图的长一样;“高平齐”说的是正视图和侧视图的高一致,而这里的高也正好是这个几何体的高;“宽相等”则是俯视图的宽和侧视图的宽相等。
还原三步骤:1.画好一个长(正)方体,在长(正)方体的底部画出俯视图。
2.根据正视图和侧视图对应垂直关系和节点,由“长对正,宽相等”确定俯视图中对应点垂直拉升线条。
拉升长度则由“高平齐”确定。
3.将垂直拉升线段的点结合正侧视图及俯视图连线,隐去辅助线条即可得到还原的几何体。
(具体操作见以下两个实例)例1还原过程如下:1.先画一个长方体,然后把俯视图三角形画在长方体底面,如图1;2.由正视图长的两个端点确定了B、D点不动,A、C两点不确定,如图2;3.再由侧视图确定了A点不动,而C点,则拉升到C′位置,如图3;4.ABCDC′各顶点连线,有些实线改为虚线即可,如图4。
例2还原过程如下:1.先画一个正方体,然后把俯视图三角形画在长方体底面,如图5;2.由正视图长的两个端点确定了C点拉升到C′(C点舍),A、B两点不确定,如图6;3.再由侧视图确定了A点拉升到A′点(A点舍),而B点,则拉升线段到B′位置,如图7;4.将A′B′C′B各顶点连线,有些实线改为虚线即可,如图8。
太原高考数学王康民老师怎样把三视图又快又准还原成几何体

高考在考查三视图方面出题有两个方向,一是给出三视图及相关数据,求几何体的体积、表面积、内切球体积或外接球体积等;二是给出几何体,确定其中一个视图的图形.由于第二点比较简单,所以高考中考查的较少.高考中对给出三视图求相关体积、面积等题型考查较多,一般以小题形式出现,分值为5分,该类型题的本质是考查三视图还原几何体,所以能快速准确的将三视图还原几何体,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王康民老师给大家介绍几种快速还原几何体的方法.先来复习一下三视图的相关知识:位置主在上,俯在下,左在右大小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虚实看的见的为实线,看不见的为虚线我来介绍两种快速又好用的三视图还原方法.当然,我默认大家已经掌握了基本几何体的三视图形状,这一点很重要,没有掌握的同学请麻利的自己去翻课本或者小册子.一.升点升线法1.升点法题目特征:当主视图和侧视图的顶部都是点时,采用升点法.如:还原如图所示的三视图的直观图.分析:观察三视图知主视图和侧视图的顶部都是点,则该图形可由俯视图的一个点升高形成,升的高度为主、侧视图的高2.用斜二测法画出俯视图,如下图所示:再根据其主视图为直角三角形,且直角在左侧,所以确定上升的点只能是点A,上升高度为2,三视图还原为下图所示.方法总结主、侧视图顶为点,上升点法1、俯视画图;2、主、侧找最高点;3、在俯视图上将找到的点上升(上升高度为主视图的高)2.升线法当主视图和侧视图的顶部为一点一线时,采用升线法.如:分析观察三视图知主视图和侧视图的顶部为一点一线,则该图形可由俯视图的一条线升高形成,升的高度为主、侧视图的高.用斜二测法画出俯视图,如下图所示.根据其主视图为正方形,左视图为直角三角形,且顶点在其左侧,所以确定上升的直线为线段AB,上升高度为主视图的高,如下图(左)所示.连接上顶点和下底面对应点,三视图还原为上图(右)所示.方法总结主、侧视图顶为一点一线,以点为基准升线.1、俯视画图;2、主、侧找升高线;3、升高直线(上升高度为主视图的高),连接对应点即可二.长方体中找点找面法我们所学的立体图形中,有锥、柱、台、球及组合体,像柱体和球的三视图还原就靠你自己了,简单到我都不想说.好,那就不说吧.我们通过研究锥体和台体的三视图还原来介绍这种方法.1.锥体的三视图还原锥体的三视图的特点是三个视图中有两个三角形.也就是说,我们在看到三视图的时候,如果其中有两个是三角形,我们能确定其为锥体.并且你要去还原它的主观图,这两个三角形就是关键!如:三视图如图所示.分析:首先三视图中有三个三角形,所以可以确定该几何体是一个椎体.俯视图就是该椎体的底面,大家要知道,一个椎体,如果底面确定了,再确定了顶点,则这个锥体就确定了.这个顶点是由主视图和侧视图的上顶点确定的,确定这个点是关键.第一步,我们取三个视图的长、宽、高分别为长、宽、高做出一个长方体,本题画出的正好是一个正方体,如图1所示.图1 图2 图3第二步:把主视图放到立方体正对着我们的这个面上,如图2所示.主视图的上顶点为图2中的顶点A,但该点不一定是锥体的顶点,由于主视图是由正前方看过去的,所以锥体的顶点应该在直线AA1上;再把侧视图放到立方体的右侧面上,如图3所示(注意侧视图是从左往右看的,不要画反了哦)侧视图的上顶点为图3中的顶点B,同理,锥体的顶点应该在直线AB上.所以直线AA1与直线AB的交点A即为锥体的顶点.第三步:将俯视图画在立方体中,由确定的底面和顶点,连接顶点与底面的各个顶点,锥体就确定了,如下图所示.直观图还原完成.步骤:1.三视图中有两个视图为三角形,确定该几何体为锥体,剩下的视图为该锥体的底面.2.将主视图和侧视图画在对应的立方体中,根据各自上顶点的投影线找其交点,确定锥体的顶点.3.俯视图作为底面,连接各顶点,锥体便还原出来了.方法:两个三角形→锥体.1、确定底面;2、确定顶点(主、侧视图上顶点的投影线交点).3、各顶点连线.【变式训练】三视图如图所示,还原几何体的主观图.【提示】将侧视图作为锥体的底面,利用主视图和俯视图寻找顶点即可.【答案】如下图所示.2.台体的三视图还原台的特点是三视图中有两个梯形,剩下的视图作为台的下底面,还原时找上底面是关键。
高中三视图的解题技巧

People who have never failed may not have succeeded either.(页眉可删)高中三视图的解题技巧空间立体几何的三视图是高中数学新课程的新增内容之一,也是近几年全国各地高考的热点内容,那你知道高中三视图有什么解题技巧吗?下面是整理的高中三视图的解题技巧的相关内容,仅供参考。
高中三视图的解题技巧【1】一、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还原规律复杂的几何体是由简单几何体组合而成的,简单几何的分类:柱体(圆柱和棱柱);椎体(圆锥和棱锥);台体(圆台和棱台);球体.要掌握复杂几何体的三视图还原,先要搞清楚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还原规律,一般情况下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还原有如下规律:1. 三视图中如果其中两个视图是矩形(不要管内部的细节,只要外轮廓线为矩形就称该视图为矩形)那么该空间几何体为柱体.当第三个试图为圆时,该空间几何体为圆柱,否则为棱柱.2. 三视图中如果其中两个视图是三角形(不要管内部的细节,只要外轮廓线为矩形就称该视图为三角形)那么该空间几何体为锥体,当第三个试图为圆时,该空间几何体为圆锥,否则为棱锥.3. 三视图中如果其中两个视图是梯形(不要管内部的细节,只要外轮廓线为矩形就称该视图为梯形)那么该空间几何体为台体.当第三个试图两个同心圆时,该空间几何体为圆台,否则为棱台.二、叠加式组合体的三视图还原方法组合体的组合形式可分为三种:叠加式、切割式、综合式.切割式与综合式在高中阶段见到的不是很多,这里只对高中阶段出现较多的叠加式组合体的三视图还原方法进行论述.既然组合体是由简单几何体组合而成的,那么就可以“化整为零”,把组合体的三视图划分为一个个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再分别根据这些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按照上面论述的简单几何体三视图的还原规律把它们还原成简单几何体,再“积零为整",把这些简单几何体组合在一起就得了组合体的三视图.这样就将复杂的三视图问题转化成最基本的'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还原问题来解决了,大大降低了对空间想象能力的要求,这一方法的难点在于如何把组合体的三视图划分为一个个简单几何体的三试图,该方法的具体过程如下:1. 分线框.一般从主视图入手,将主视图划分成一个个线框(一般是封闭的线框,但有时也可不完全封闭),这些线框就是组成组合体的一个个简单几何体的主视图.2. 对投影.在俯视图和左视图上把主视图中每个线框对应的投影找出来,主要是根据“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和"三视图所反映的组合体各部分的方位”来找.3. 识形体.根据每一部分的三视图,逐个想象出每一部分所对应的几何体4. 合起来,想整体. 每一部分的形状确定后,再根据各部分的相对位置关系组合成整个组合体的形状.相关阅读-高中三视图规则【2】主俯长对正、主左高平齐、俯左宽相等即:主视图和俯视图的长要相等主视图和左视图的高要相等左视图和俯视图的宽要相等。
由三视图还原几何体斜二测画法

俯
侧视图
侧
正
不同的几何体可能有某一两个视图相同 所以我们只有通过全部三个视图才能 全面准确的反映一个几何体的特征。
四棱柱
侧视图
正视图
例4、根据三视图判断几何体 俯
侧
俯视图
正
三棱柱
组合体:上面一个圆柱,下面一个四棱柱
二、直观图
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通常是在平行投影下 画出的空间图形,常用斜二测画法画直观 图
一、由三视图还原几何体
例1
根据三视图判断几何体
正视图 俯视图
侧视图
圆柱
正视图
侧视图
圆锥
· 俯视图
例2、根据三视图判断几何体
例3 根据三视图判断几何体
正视图 侧视图
俯
俯视图
正视图 侧视图
俯
俯视图
探究: 在例2中,若只给出正,侧视图, 那么它除了是圆台外,还可能是什么几何体?
正四棱台 俯视图
正视图
A.上面为棱台,下面为棱柱 B.上面为圆台,下面为棱柱 C.上面为圆台,下面为圆柱 D.上面为棱台,下面为圆柱
2.下图所示为平面图形水平放置的直观图,则此 平面图形的原图形可能是下图中的( )
A
B放置的图形的斜二测直观 图是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斜边长为1,那么原
平面图形的面积是______
C.相等不平行
D.既不平行也不相等
2.下列几种说法正确的个数是( B )
①相等的角在直观图中对应的角仍然相等; ②相等的线段在直观图中对应的线段仍然相等; ③平行的线段在直观图中对应的线段仍然平行; ④线段的中点在直观图中仍然是线段的中点. A.1 B.2 C.3 D.4
3.如图,正方形O′A′B′C′的边长为1cm,它是水 平放置的一个平面图形的直观图,则原图的周长
三视图学习诀窍

。
强化 3。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 那么此几何体的侧面积(单位:cm2)为 ( A.48 B.64 C.80 D.120
)
强化 4。 若正三棱锥的正视图与俯视图如图所示(单位:cm), cm . 则它的侧视图的面积为
2
3
正 视 图
1
俯 视 图
3
例二. (2009 辽宁卷理) 下图是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尺寸的长度单位 为 m) 。 m 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3
点评: 考诀窍:三视图规则---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 看清长、宽、高三度数据 【解析】 : 这是一个三棱锥,高为 2, 底面三角形一边为 4,这边上的高为 3,
1 体积等于 6 ×2×4×3=4
三视图教学经验
讲清楚以下三点:
一、三视图的概念 二、三视图的规律
三、还原几何体绝招
例一. 一个几何体的正视图和侧视图都是边长为 2 的 正三角形,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 表面积为_______________.
正视图
侧视图
俯视图
点评: 考概念:正视图不是侧面,而是截面。 【解析】 : 原几何体为正四棱锥。 误区:误认为侧棱长是 2,错误结果: 4 4 关键:看清斜高为 2 表面积:12
三视图还原直观图规律:
三棱锥的俯视图
顶点在底面射影 落在底面内部
有一个侧面 垂直底面
一个侧棱垂直底影 落在底面内部
有一侧面与底面垂直
一个侧棱垂直底面
强化 1. 已知某几何体的三视如图 1, 则这个几何体是 ( ) A.三棱锥 C.四棱柱
B.四棱锥 D.四棱台
强化 2。 (2010 年 16) 如图,网格纸的小正方形的边长是 1, 在其上用粗线画出了某多面体的三视图, 则这个多面体最长的一条棱的长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视图还原——xyz 定位法
一、首先要掌握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
正方体、长方体、三棱柱、四棱柱、三棱锥、四棱锥、圆柱、圆锥、圆台和球的三视图分别是什么要熟悉掌握。
二、掌握简单组合体的组合形式。
简单组合体主要有拼接和挖去两种形式。
三、三视图之间的关系。
几何体的长:正视图、俯视图的长;
几何体的宽:俯视图的高、侧视图的长;
几何体的高:正视图、侧视图的高。
(口诀:主俯定长,俯左定宽,主左定高)(下面)
左视左侧(后面)正视左侧
(左面)正视右侧
(右面)左视右侧(前面)
(下面)
四、清楚三视图各个线段说表示几何体位置,如上图所表示。
五、由三视图画出直观图的步骤和思考方法。
1、组合类题型,往往很简单,基本可以通过简单想象直接还原;
2、有两个视角为三角形,为椎体特征。
选择底面还原(求体积可不用还原);
3、凡是想不出来的,可用xyz 坐标定位法还原。
前面
俯视左侧
(左面)
【类型一】:(三线交汇)
例2:
【类型二】:
例3:
连接这五个点的四棱锥,不满足俯视图。
而顶点又必须在这五点交点中,
所以当点数超过4个,可能不需要全部连接,
则这些点有所取舍。
第一法:俯视图看到的面不可以为上面四个点构成的整个四边形,而是中间有一条折痕,故只能说左半边三角形乡下折。
即舍弃前面左上方的点。
故得,
第二:唯一法:正视图看,已标记下面的点必不可少;从俯视图看,上面有3个点必不可少;故只能舍弃前面左上方的点。
第三:口诀:实线两端的点保留,虚线两端的点待定。
从俯视图一看,便知道答案了。
取舍关键:墙角点是取舍的备选。
练习
【类型三】:(八点齐飞,直观图不唯一)
例4
此题八点齐飞,通过类型二中的第三取舍法,我们很容易就能还原出来。
答案:
然而,我们发现这个三视图也可以看成,是上图中的三棱锥与另外一个三棱锥组合而成。
如下图所示:M为顶点的三棱锥(四种)与上图的组合。
同理,还有其他两种形式,此处就不一一画图了。
由此得出,上题中的三视图至少有5种不同的直观图。
【三视图题目几点技巧】
1,部分椎体求体积,直接用公式(可以不还原)
2,斜二测画法与原图面积比例为定值(可以不还原)
3,三视图中,和视线垂直的线段,长度不变。
【反思】
对棱相等的四面体求体积,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放回长方体中。
【课后练习一】【课后练习二】
3
3
2
正视图侧视图
俯视图
图1
【拓展】三视图中的小正方体计数问题
口诀:主俯看列,俯左看行,主左看层。
一、结果唯一的计数
例1.在一仓库里堆放着若干个相同的正方体货箱,仓库管理员将这堆货箱的三视图画了出来,如图所示,则这堆正方体货箱共有()。
A.9箱B.10箱C.11箱D.12箱
二、结果不唯一的计数
例2.如图2,是由若干个(大于8个)大小相同的正方体组成的一个几何体的主视图和俯视图,则这个几何体的左视图不可能是()。
三、根据两种视图确定计数范围
例3.如图,是由一些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组成的简单几何体的主视图和俯视图,若组成这个几何体的小正方体的块数为n,则n的所有可能的值之和为。
例(2011天津高考)10.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右图所示(单位:m),则该几
m
何体的体积为__________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