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病原学检测与标本的正确留取

合集下载

临床微生物标本的采集与送检

临床微生物标本的采集与送检
3、每次领培养瓶不宜过多,以防过期,未使用的培养瓶亦应室温 保存(15-30℃),切勿放冰箱保存。
精选ppt
18
骨髓标本的微生物学检查
采集部位:骨髓穿刺法从髂骨采集标本。 采集时间:在用药前、发热初期或高热期
当骨髓炎时或长期使用抗菌药物患者,抽取骨髓培养阳性率远 高于血液培养
精选ppt
19
二、尿液标本的采集
精选ppt
25
尿液标本采集方法
4 、小儿收集包:对于无控制能力的小儿可应用收集 包收集尿液,这种装置由于很难避免会阴部菌群 污染产生假阳性,所以只有在检验结果为阴性时 才有意义。如果检验结果为阳性,应结合临床进 行分析,必要时可使用耻骨上膀胱穿刺或导尿法 留取尿液进行复查。
精选ppt
26
尿液标本采集方法
精选ppt
30
粪便标本的采集容器
一次性无菌便盒
精选ppt
31
粪便标本采集时间
1.采样原则 腹泻病人应在急性期采集 (3天以内),以提高检出率,亦最好在用 药之前。 2.沙门菌感染 肠热症在2周以后;胃肠炎 病人在急性期,早期采集新鲜粪便
精选ppt
32
粪便标本采集方法
自然排便采集法 自然排便后,挑取其脓血、粘液部分2-3g,液 状粪便取絮状物2-3ml,盛于灭菌容器内或保存液中送检
精选ppt
20
尿液标本的送检指征
1 有典型的尿路感染症状; 2 肉眼脓尿或血尿; 3 尿常规检查表现为白细胞和/或亚硝酸盐阳性; 4 不明原因的发热,无其他局部症状; 5 留置导尿管的病人出现发热; 6 膀胱排空功能受损; 7 泌尿系统疾病手术前。
精选ppt
21
尿液标本采集容器
无菌试管或无菌尿液标本留取容 器

常用临床病原学检测

常用临床病原学检测
AmpC酶的产生与抗生素诱导有关,三代头孢、克拉维酸、亚胺培南均为强诱导剂。
药物 AMP AMC TZP KZ COX CTX FEP ATM ETP FM
MIC(µg/ml) 敏感性
药物
MIC(µg/ml)
≥32
R
IPM
≤1
≥32
R
AK
16
≥128
R
GN
4
≥64
LOREM
R
IPSUM
DOTOLBOR
头孢泊肟≤17mm(或MIC≥8ug/ml)
确 头孢他啶≤22mm(或MIC≥2ug/ml) 证 头孢噻肟≤27mm(或MIC≥2ug/ml)
头孢曲松≤25mm(或MIC≥2ug/ml) 氨曲南≤27mm(或MIC≥2ug/ml)
头孢他啶/克拉 维酸-头孢他啶
和 头孢噻肟/克拉 维酸-头孢噻肟
初 头孢泊肟≤22mm(或MIC≥8ug/ml)
氨苄,美洛,替卡
• 头孢噻吩 肠杆菌科
拉定,氨苄,克罗
• 万古霉素s 所有
替考拉宁s
• 奈啶酸 肠杆菌科
所有FQs
报告结果方式
✓ 敏感(S)
▫ 用常规用量治疗有效 ▫ 常规用药时达到的平均血药浓度超过细菌的MIC
5倍以上。
✓ 耐药(R)
▫ 用常规用量治疗不能抑制细菌的生长 ▫ MIC高于药物在血、体液中可能达到的浓度
✓ MRSA对当前所有使用的b-内酰胺类药物均耐药(除具 有抗MRSA活性的新的头孢菌素外,如:头孢洛林)。
✓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罕见非mecA介导的苯唑西林耐药 机制,即mecA阴性但苯唑西林MIC是耐药( mecA ≥4 µg/ml)的菌株,应报告苯唑西林耐药。

医院感染病例病原学检测制度

医院感染病例病原学检测制度

医院感染病例病原学检测制度
一、对医院感染病原体分布及其抗感染药物的敏感性进行监测。

二、首诊医生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原则在未使用抗生素前,护士积极配合医师做好细菌培养标本的留取和送检工作。

三、医院感染病例及时送病原学检查。

四、正确掌握细菌培养标本的采集,标本采集后必须及时送检。

五、微生物室发现有同种菌感染达3例以上时,应及时通知感染管理科并协助进行病原学检测。

六、微生物室定期为临床提供耐药菌的趋势与抗菌药物敏感性报告。

医院常用化验标本正确采集与注意事项

医院常用化验标本正确采集与注意事项

痰液标本留取要求及注意事项
❖取清晨第一口痰为宜,留痰时先漱口, 后用力咯出气管深处痰液,入专用容器 内,送检(注意不要将唾液误为痰)
❖细菌培养时,用无菌容器留取后及时送 检
❖漂浮或浓集结核杆菌检查时,需留12~ 24小时痰液送检(确诊痰液用纸包裹焚 烧)
❖做24小时痰量和分层检查时,将痰吐在 专用盛器内,加防腐剂
尿常规检查注意事项
❖ 尿细菌培养留取中段尿液的方法 *男病人
1、用清水及肥皂清洁阴茎 2、用1:1000的新洁尔灭溶液泡洗阴茎或擦试 3、留中段尿液
*女病人
1、用清水及肥皂清洁外阴 2、用1:1000的新洁尔灭把手消毒 3、用1:1O00新洁尔灭棉球消毒尿道口 4、留中段尿液
*危重病人的尿培养,用导尿方法采集尿液,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避免引起的泌尿系感染
医院常用化验标本 正确采集与注意事项
常规化验意义
❖ 医院实验室较为普及、方便、实用、快速 的检验内容
❖ 检验医学快速发展和检验方法改进,对检 测标本的留取与收集有较高要求
❖ 医院各种标本采集和化验是诊断疾病的重 要手段之一
❖ 化验结果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疾病的诊断 、治疗及抢救
❖ 重视落实化验标本的正确采集与注意事项
血液标本采集时注意事项
❖ 止血和血栓检测等项目,需用抗凝静脉血血浆,采血 后轻轻摇匀,避免震荡
❖ 血清检测项目(如血糖,血脂等)受饮食及昼夜因素 影响,以清晨空腹血标本为宜
❖ 血清酶活性测定,如ACP活性等,在血中衰变较快, 0~4℃贮存活性减弱也不一,项目检测须及时而快速 送检
❖ 肌酸激酶等,受运动等因素影响较大,避免活动后采 血
❖ 采血时,部位应无冻疮、炎症、水肿、破损。对烧伤 病人,可选择皮肤完整处采血

标本采集、运送标准操作规程

标本采集、运送标准操作规程

4 7
血培养 淋球菌培养
立即 30分钟
1小时 30分钟
阳性结果3天以上,阴性结果7天 2天
8
真菌培养
1小时
2小时
3天后
细菌室项目检验周期表
9 解脲、人型支原体培养及药敏、衣原体培 养 1小时 2小时 2天后
11
一般涂片革兰氏染色
1小时
2小时
5小时
当天下午
12
涂片找抗酸杆菌
1小时
2小时
5小时
当天下午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查询申请医师,补足标本信息。
仅有申请单而无标本或无菌容器内无标本
与原送检部门联系,退回申请单,要求重送标本
标本外漏及明显受污染(如开塞) 标本收集不符合采集要求 样本混入消毒液 或防腐剂
与原送检部门联系,退回申请单,建议重送标本。 退回申请单,及时通知临床,告知正确收集方法,要求重送标本 退回申请单,及时通知临床,建议重送标本。
13
新型隐球菌墨汁染色
1小时
1小时
5小时
当天下午
• 注: 1. 细菌室正常上班时间为周一至周六
全天、周日上午;其他时间(包括中午、 夜班、周日下午、)常规培养请送急诊化 验室。 • 2.各类血清学检测周一至周五做;支原体、 衣原体检查周一至周六上午做,其余时间 标本一律不接收。 • 3. 空气培养、物表监测周六、周日不做, 于周一至周五打电话给细菌室告之数量。
【标准操作程序】
• 3. 粪便样本
养:
• 5.1采集指征: • 当腹泻患者出现以下任何一种情况时建议采集粪便标本,进行细菌培
粪便涂片镜检白细胞>5/HP 体温>38.5℃ 重症腹泻 血便或便中有脓液 未经抗菌药物治疗的持续性腹泻病人

临床微生物标本规范化采集和送检中国专家共识

临床微生物标本规范化采集和送检中国专家共识

临床微生物标本规范化采集和送检中国专家共识牵头专家:胡必杰、倪语星、马小军、肖永红编写专家(按首字母拼音排序):蔡绍曦、陈佰义、褚云卓、高晓东、顾兵、黄勋、李光辉、李卫光、刘思远、刘运喜、陆群、卢晓阳、吕媛、孙自镛、索瑶、汤灵玲、王辉、王明贵、王选锭、吴安华、徐英春、颜青、俞云松、战榕、张卫红、宗志勇中华预防医学会医院感染控制分会2017年1月目录总则 (3)第一节:血培养标本 (5)第二节:呼吸道标本 (8)第三节:尿液标本 (13)第四节:其它无菌体液标本 (15)第五节:胃肠道标本: (20)第六节:生殖道标本 (24)第七节:皮肤、软组织标本 (27)总则感染性疾病的正确诊治需要以正确的病原学检测作为指导,而正确的病原学检测其前提是采集和送检合格标本。

因此,必须规范微生物标本的采集和运送,避免因标本的不合格,产生错误的病原学检测结果而误导临床治疗。

一、微生物标本采集的基本原则1.在抗菌药物使用前采集标本。

临床疑似感染的患者,必须先采集微生物标本送检,再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2.无菌部位的标本更具有临床价值,有菌部位采集的标本需要清除正常菌群和定植细菌才有意义。

应尽量送检无菌部位的标本,尤其是血培养。

有菌部位标本应避免“正常菌群导致标本的污染”。

人体很多部位,如下呼吸道(痰液标本)、鼻窦、皮肤伤口等处的正常菌群极易污染标本。

因此,从这些部位采集标本,要尽可能降低这些部位正常菌群或定植细菌对标本污染的可能性。

有菌部位的标本不是最理想的微生物标本。

3.标本的标签和申请单信息要完整。

对于每一份标本,实验室都需要了解该患者和标本的详细信息以及医生的送检目的。

事实上,实验室对于标本所做的所有分析,都必须基于这些信息。

申请单的内容应包括:1)患者信息:姓名、性别、年龄、患者唯一编码(如住院号)等;2)申请科室或病区、申请医生;3)标本信息:标本类型、采集日期及时间、采集部位、采集方法;4)临床诊断;5)检测目的,尤其是一些特殊检测项目;6)是否已使用抗菌药物。

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规范

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规范
(3)最后用75%酒精脱碘,待酒精挥发 干燥后采血。
新生儿及对碘过敏的患者,只能用 75%酒精消毒60s,待穿刺部位酒精挥发干 燥后穿刺采血。
2.培养瓶消毒程序: (1)用75%酒精(不要用碘液消毒)消毒 血培养瓶橡皮塞,作用60秒。 (2)用无菌纱布或无菌棉签擦去橡皮塞 表面剩余的酒精,然后注入血液。
❖ 2. 有肉眼脓尿或血尿; ❖ 3. 尿常规检查白细胞或亚硝酸盐阳性; ❖ 4. 有不明原因的发热,无其他局部症状; ❖ 5. 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出现发热; ❖ 6. 膀胱排空功能受损; ❖ 7. 泌尿系统疾病手术前;
(二)尿培养标本采集方法
标本采集应在使用抗生素之前,避免消毒剂污染标本。
❖ 清洁中段尿 留取清晨清洁中段尿标本,先用肥皂 水仔细清洗会阴部,再用清水冲洗尿道口周围;将 前段尿排去,留取中段尿10ml左右于无菌容器内, 立即加盖送检,2h内接种。该方法简单、易行,是 最常用的尿标本收集方法,但是容易受到皮肤细菌 污染。
要求: ✓ 严格无菌操作,不允许在皮肤消毒后用手按
压静脉,除非带有无菌手套。 ✓ 不推荐采血和接种血培养瓶更换注射器针头,
采用真空采血装置能降低污染率。
(三)血培养标本采集和运送
1.采集时间
在使用抗菌药物之前
寒战和发烧开始出现2小时内,此时为采集血培养 标本进行病原菌培养的最佳时机。
疑似感染性心内膜炎或导管相关性感染时,患者 呈持续菌血症状态,需要在24小时内多次采集血培 养,以提高检出率
❖ 留置导尿管收集尿液:留置导尿患者应消毒导尿管上端外部 及尿管口,采取无菌操作方法,用注射器通过导尿管吸取尿 液。注意防止混入消毒剂,不能从尿液收集袋中采集尿液。 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常规尿培养没有临床意义,应在更换新 导尿管后抽取,导尿管留置时间延长易导致定植菌大量繁殖。

标本采集指南

标本采集指南

细胞体积偏高。 3.药物对检验的影响非常复杂,在采样检查 之前,以暂停各种药物为宜,如某种药物 不可停用,则应了解可能对检验结果产生 的影响。 4.体位影响血液循环,如由卧位改为站位, Hb、HCT、RBC等亦可增加。故采集标本 时要注意保持正确的体位和保持体位的一 致性。 5.时间,病人准备还应考虑病人的生物钟规 律,纤维蛋白原在经前期最高,故采血时
(十)静脉导管 1、从病人体内拔出静脉插管,用无菌技术剪去
导管体外部分。体内段导管立即置血琼脂 平板上作滚动涂布接种。不能作床边接种 者,将导管置含有少量生理盐水的无菌试 管内送检。 2、也可将剪下的导管体内段置肉汤增菌液或 用于血培养的培养液内,但不能区分导管 感染菌与少量的定植菌。
临检室标本采集规范及报告时间
现升高倾向。另外,禁食时间过长,则又可引 起部分测定值偏低,如C3、前白蛋白、转铁蛋 白等。在测定血肌酐时,还应禁肉食三天(由 于现在生活条件比效好,一般来说就是正常饮 食三天后采血),并不能饮咖啡、茶等,所以 在采集标本前,应让病人充分做好饮食上的准 备。
(二)药物
药物对检验可造成复杂的影响。药物不仅可以 改变某些物质在体内的代谢,同时也可干扰测 定过程中的化学反应,如维生素C就是一种可
3、采样前病灶局部应避免用抗菌药物或消毒 剂。
(五)粪便 1、排便后,挑取有脓血、粘液部分的粪便约 2-3克(液状粪便则取絮状物),成盛于 灭菌广口瓶或蜡纸盒送检。用棉拭挑取粪 便插入Cary-Blair运送培养基或pH7.0的磷 酸盐甘油中送检,可提高病原菌检出率。 2、对为易获取粪便者或婴幼儿,可用直肠拭 子(又称肛拭子)采集。将拭子前端用无
1. 晨尿为住院病人留尿的主要方法,早晨起 床 后收集第一次尿,用尿常规检验。 2. 随机尿多为门诊就诊病人的留尿检验方法。 3. 餐后尿为收集进餐后2h尿,主要用于了解 葡 萄糖代谢情况,用以筛查隐性糖尿病或轻 症 糖尿病。 4. 计时尿应于计时开始时排空尿液,然后于 规 定时间内至截止时间留尿,计时尿多用于 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病原学检测与标本的正确留取
痰液标本采集与运送
⏹痰液由气管、支气管和肺泡所分泌
⏹正常情况下分泌物甚少,呼吸道粘膜受刺激时,分泌物增多,但多为清晰、
水样,无临床意义。

⏹病理情况下痰量增多,呈不透明并有性状改变
采集目的
一般可用于普通细菌、分枝杆菌、真菌和军团菌的涂片或培养检测,经气管穿刺吸引物可用于厌氧菌的检测。

一般原则
1采集标本的最佳时机应在使用抗菌药物之前。

2宜采集清晨第二口痰液。

3对于普通细菌性肺炎,痰标本送检每天1次,连续2~3天。

不建议24小时内多次采样送检,除非痰液外观性状出现改变。

4怀疑分枝杆菌感染者,应连续收集3天清晨痰液送检。

采集方法
1、自然咳痰与雾化倒痰法:无痰或痰量极少者可用3%~5%氯化钠溶液5ml雾化吸入约5min后留取痰液。

如有可能,应在护理人员直视下留取清晨第二口痰。

嘱咐患者留取前摘去牙托,清洁口腔,如刷牙后反复用生理盐水漱口;深吸气后用力自气管深部咳出痰液,置无菌容器内。

应尽可能防止唾液及鼻咽部分泌物混入样品,不应用纸巾包裹痰液。

2、支气管镜法:鼻或口腔插入支气管镜。

常用采集方法有经支气管镜吸引、支
气管肺泡灌洗、防污染毛刷采样或防污染支气管肺泡灌洗等。

3、经人工气道吸引法:进行手卫生后将一次性吸痰管末端拆开,连接吸引器,
调节吸引器置适宜负压(成人:40.0~53.3kpa;小儿:<40.0kpa)。

将一次性吸痰管外包装取出,戴手套持吸痰管试吸生理盐水,检查管道是否通畅。

折叠一次性吸痰管末端,插入口腔或鼻腔或人工气道至适宜深度,放开吸痰管末端,轻柔、灵活、迅速地左右旋转上提吸痰管吸痰。

见吸痰管内有痰液吸出,即折叠一次性吸痰管退出,将一次性吸痰管与吸引器分离(使用人工呼吸机者,一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s,高浓度氧气1~2min)。

将痰液注入无菌容器(试管)内,如痰液粘稠可用一次性针筒向吸痰管末端注入少量生理盐水,将痰液冲入无菌容器(试管)内。

标本运送
⏹痰以深咳排出后,应装于有密封瓶盖的无菌塑料容器中,以免感染自己或他
人。

⏹标本应及时送检,室温≤3h。

⏹若不能及时处理,可选择运送培养基运送和保存标本,但不应≥48h。

⏹痰标本要求
白细胞(WBC)≥25/LPF。

⏹鳞状上皮细胞(SEC)<10/LPF。

⏹如不符合上述指标,通知临床重新采样。

血培养标本采集
血培养指征:
⏹患者出现寒战,体温超过38℃或低体温(≤36℃)
■怀疑血流感染时,尤其存在以下情况时,应抽血做细菌和真菌培养:医院内肺炎;留置中心静脉导管超过72h;感染性心内膜炎;骨髓炎;有严重基础疾病、免疫缺陷伴全身感染症状,临床医生怀疑有血流感染可能的其他情况。

⏹白细胞过多(≥10000/μl),并有核左移现象。

⏹中性粒细胞过少(≤1000/μl)。

采血时机:
一旦怀疑有血流感染可能,应立即采血做血培养
最好在抗菌药物治疗前或停用抗菌药物24h后,以寒战、发热时采集为宜。

采血流程:
消毒:1培养瓶消毒程序:用酒精消毒培养瓶橡皮塞,待干燥后使用。

2皮肤消毒程序:用安尔碘消毒液从穿刺点向外划圈消毒,至消毒区域直达5cm以上,待消毒液挥发干燥后(常须30s以上)穿刺采血。

静脉穿刺和培养瓶接种:采用负压血培养瓶,将患者静脉直接吸入血培养瓶,减少污染环节。

先注于厌氧培养瓶,
采血部位
⏹采血部位通常为肘静脉。

⏹对疑为细菌性骨髓炎或伤寒病人,在病灶或髂前(后)上棘处消毒后抽取骨
髓培养。

⏹疑似细菌性心内膜炎时,以肘动脉或股动脉采血为宜。

采血量:以培养基与血液之比10:1为宜,以稀释血液中的抗菌药物、抗体等杀菌物质。

采血量过少会明显降低阳性率。

成人每次每培养瓶采血8~10ml,婴幼儿每次每培养瓶采血2ml。

需要采集多少份血培养?
每名患者应至少采集2份血培养,最好为3份(CLSI规定采集2~3份血培养)。

在一名败血症患者初期诊断时,绝不能只采集1份血培养(CLSI强调了此观点)。

注意:1“份”是指一次静脉穿刺。

运送要求
■所有标本采集后都应立即送往实验室,最好在2h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