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庭系统解剖生理共100页

合集下载

前庭器官解剖和超微结构

前庭器官解剖和超微结构

椭圆囊底部略增厚, 约4.22mm2,有感觉上 皮,呈椭圆形,名 椭圆囊斑。正常体 位时,与颅底几乎 平行,受前庭神经 椭圆囊支支配。
椭圆囊大小:6mm*5mm*3mm 向后与半规管五个开口相接,向前有椭圆球囊 管与球囊和前庭水管相接相接。
前庭器官组织学超微结构
球囊斑
球囊前上壁略增厚,
约2.7mm2,名球囊
膜半规管壶腹嵴
壶腹嵴底部由感觉上皮 细胞组成,呈马鞍形, 以便容纳更多的细胞, 感觉上皮由支持细胞和
毛细胞组成。
前庭器官组织学超微结构
膜半规管壶腹嵴 壶腹嵴顶为胶状物,是弹性 膜,由黏多糖和胶原蛋白构 成,毛细胞纤毛伸入其中,
但胶质中无耳石。 嵴顶比重与内淋巴液相同。
前庭器官组织学超微结构
膜半规管和壶腹嵴
膜半规管和壶腹嵴
毛细胞、壶腹帽、支持细胞、半月平面
前庭器官组织学超微结构
膜半规管和壶腹嵴
毛细胞、壶腹帽、支持细胞、半月平面
前庭器官组织学超微结构
膜半规管 膜半规管约为圆周的2/3
直径0.75mm-0.9mm 管厚约5㎛,壶腹嵴处厚为
30㎛-40㎛. 三个膜半规管互相垂直 三个膜壶腹,一个单脚,一
膜半规管 蜗管
内淋巴管 内淋巴囊 内淋巴液相通连
膜迷路
膜迷路外面观(右)
膜迷路
膜迷路组成 椭圆囊、球囊经过 椭圆球囊管与前庭 水管连接,通过颅 内的内淋巴囊,进 行内淋巴的代谢。
内淋巴液相通连
膜迷路内面观(右)
内淋巴管和内淋巴囊
内淋巴管,又称前庭水管, 位于岩锥的前庭小管内,连接椭 圆囊、球囊和颅内的内淋巴囊之 间,内含内淋巴,单向流入内淋 巴囊。
骨迷路
骨半规管 新生儿弯骨曲迷2路/3与环成形人骨大管小相同。 骨迷前路、不外随、颅后骨三的个增互大相而垂增直长。 管径0.8-1mm,壶腹部1.6-2mm

(精选课件)前庭系统

(精选课件)前庭系统
18
前庭中枢——大脑皮质
19
▪ 可以肯定的是,前庭神经核与大脑皮质之间存在有联系,但大脑皮 质的前庭代表区(即主管前庭平衡感觉的中枢)确切位置仍然不甚 明确。据认为猴的前庭代表区在中央后回后 部分头部皮肤代表区附 近。在刺激人听皮质前方的颞上回皮质时,病人常有眩晕等平衡失 常的感受。目前一般认为前庭皮层代表区可能为多区域的,但仍有 待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12
前庭中枢——脑干13源自141516
前庭中枢——小脑
17
▪ 小脑中的前庭中枢:小脑可以直接接受来自外周前庭感受器的神经 传入纤维,也可以接受来自前庭核复合体的次级传入纤维。小脑将 这些纤维传入的信息进一步整合、分析后,继续向上一级中枢或相 应的效应部位传导(如通过动眼神经核支配眼球的运动),并给予 前庭神经核或外周前庭以反馈性的调节。虽然小脑不是前庭反射必 须的,但当小脑切除后,前庭反射变得定位不准确且效率低下。
人的前庭系统可分为三部分:外周前庭系统、前庭中枢处理系统和运动输出系统。
1
外周前庭——前庭器官
外周前庭系统由前庭器官与前庭神经组成,它们传送有关 头的角速度、线加速度和相对于头的方向的重力线等信息 至中枢神经系统,尤其是前庭神经核复合体和小脑。中枢 神经系统对这些信号进行加工,并与其它感觉信息相组合 以判定头的位置和运动方向。
前庭系统是人体平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特殊的感受器,能够接受适宜的 刺激,经前庭神经把刺激信息传入到相应的脑干内的前庭神经核以及小脑,经过与其 他感觉信息(如视觉信息、其它本体觉信息)的整合、加工等处理后,再经多条神经 通路把这些信息传送到脑内更高层次的中枢,进行高层次的加工处理,甚至形成主观 意识,或经一定的神经通路传送到运动神经核(如眼动神经核、脊髓前角运动核等), 从而做出特异性和非特异性的功能反应。这些过程实际上都是高级的、复杂的神经反 射活动。

外周前庭系统解剖

外周前庭系统解剖

身体的平稳运动
椭圆囊斑
球囊斑
正文 前庭系统解剖与生理
位觉斑-耳石膜
位于球囊斑与椭圆囊斑内 耳石膜由耳石层、胶质层和终帽下网组成
正文
前庭系统解剖与生理
耳石
碳酸钙组成,比重大约2.7-2.9,平均厚度 1-30um; 囊斑的支持细胞分泌,由内淋巴液溶解、暗细胞吸收(椭圆囊)或内淋巴囊
消化(椭圆囊、球囊);
内淋?巴囊内淋?巴液的吸收器位于前庭的后上方为3个弓状弯曲的骨管互相成直角分别称外水平前上后半规管一端膨大名骨壶腹上半规管内端与后半规管上端合成一总骨脚外半规管内端为单脚面神经前庭系统解剖与生理正文骨迷路?上半规管前庭系统解剖与生理正文石来源于椭圆囊单脚单脚单脚后半规管转为水平半规管半规管的协同偶联正文前庭系统解剖与生理parnesls1agrawalskatlasbenignparoxysmalpositionalvertigobppv
重 力 力 力 = 浮 力 力 力
正文
前庭系统解剖与生理 ⻆角加速运动
壶腹嵴和嵴帽
正常状态下:嵴帽与壶腹膨大顶壁是粘连封闭的 病变状态下:如内耳出血、血-迷路屏障破坏、内耳炎症、
耳毒性药物,导致嵴帽损伤,出现嵴帽皱缩,出现间隙,引起 内淋巴液逃逸,引起VOR的反应减弱,温度试验反应的减弱。
正文
传出 传入
正文 前庭系统解剖与生理
壶腹嵴和嵴帽
壶腹嵴嵴帽比重与周围的液体相同
内 淋淋巴 液 重 力 力 力 = 浮 力 力 力
嵴帽并不对下面的壶腹嵴施加作用力,也不容易随着重力线的改
变而发生移动。
头的角加速力能造成嵴帽的移动,刺激壶腹嵴内的毛细胞。 三个半规管司理人体的成角运动及加、减速度运动中的平衡功能。

前庭系统医学课件

前庭系统医学课件

体格检查
神经系统检查
检查患者的神经系统,包括眼球 运动、头部运动等,有助于判断
病变的部位和严重程度。
听力查
检查患者的听力,包括听力测试、 耳镜检查等,有助于判断病变的部 位和病因。
平衡功能检查
检查患者的平衡功能,包括姿势稳 定性测试、步态分析等,有助于判 断病变的严重程度和对患者生活的 影响。
特殊检查
脑部解剖
大脑
控制思维、行为、感觉和运动的脑部分,包括额叶 、顶叶、颞叶和枕叶。
小脑
控制姿势和运动的脑部分,主要作用是维持身体平 衡和协调。
延脑
控制呼吸、心跳、消化等生命功能的脑部分。
脊髓解剖
01
02
03
04
颈椎
包括7个颈椎骨,支撑头部并 保护颈髓。
胸椎
腰椎
包括12个胸椎骨,支撑胸腔并 保护心肺等重要器官。
组成
前庭系统主要由前庭器官和前庭神经组成。前庭器官包括三个半 规管、椭圆囊和球囊,它们能够感知头部的运动和位置变化。前 庭神经则是将前庭器官的感觉信息传递到大脑的神经通路。
前庭系统的功能
01
维持平衡
前庭系统能够感知头部的运动和位置变化,通过神经 信号传递给身体其他部位,维持身体的平衡和稳定。
02
空间定向
针灸治疗
针灸可以刺激身体穴位,调节气血,改善前庭功 能。
视觉训练
通过特定的视觉训练,可以提高患者的平衡感和 视觉感知能力。
按摩治疗
按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减轻头 晕等症状。
手术治疗
半规管阻塞术
通过手术阻塞半规管,可 以减轻眩晕症状。
前庭神经切断术
切断前庭神经可以减轻眩 晕症状,但可能会影响患 者的平衡感。

前庭系统医学课件

前庭系统医学课件

姿势调整
避免刺激
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姿势调整,避免长时间保 持同一姿势,特别是头部姿势。
避免过度使用耳机、避免过度刺激视觉和听 觉等感官刺激。
注意事项
重视前庭疾病的症状
01
如果出现眩晕、平衡障碍、耳鸣、听力下降等前庭疾病的症状
,应及时就医。
避免自我诊断和滥用药物
02
不要根据网络或非专业人士的建议自行诊断和治疗前庭疾病,
进行头部影像学检查,如CT或MRI,以排 除其他颅内病变。
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使用抗眩晕药物、消炎药、营养神 经药物等,以缓解症状、促进康复 。
物理治疗
进行平衡训练、视觉训练等,以改 善前庭功能。
手术治疗
对于严重的病变,如耳石症、前庭 神经炎等,可以考虑手术治疗。
康复治疗
针对长期病变患者,进行康复治疗 ,包括心理疏导、平衡训练等,以 提高生活质量。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注意病情变化
03
定期进行前庭功能检查,注意病情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治疗
方案。
05
前庭系统疾病病例分享与讨论
病例一:梅尼埃病的诊断与治疗
总结词
梅尼埃病是一种以眩晕、听力下降、耳鸣为主要症状 的内耳疾病,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 和手术治疗。
详细描述
梅尼埃病是一种常见的内耳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 和日常活动产生严重影响。其典型症状包括眩晕、听 力下降和耳鸣。对于症状较轻的患者,医生会建议采 用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如减轻压力、减少盐分 摄入等。对于症状较严重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手术 治疗,如内淋巴囊减压术或前庭神经切断术等。在手 术后,大部分患者的症状可以得到缓解。

前庭系统解剖生理PPT学习课件

前庭系统解剖生理PPT学习课件
生理机制
前庭代偿:前庭神经系统在分子、细胞、 结构水平上重组;
前庭失代偿:在一定因素作用下重组失 败。
71
静态代偿特点
(Static Compensation )
• 在动物体上依赖于活动和视觉刺激形成 • 人体上通常自发形成 • 不管前庭是突然还是逐渐丧失都会产生 • 对稳定性损伤更有效
72
动态代偿特点
动眼神经核
53
眼外肌
54
眼动的三个轴向
55
眼动方向与眼外肌
56
旋转性眼动与眼外肌
57
眼外肌与眼动神经核
58
眼外肌与眼动神经核
59
眼动神经核-眼外肌
60
半规管-前庭核-眼动神经核-眼外肌
61
半规管-前庭核-眼动神经核-眼外肌
62
头绕垂直轴转动时
63
头绕纵轴(前后)滚转时
64
头绕横轴翻动(俯仰)时
LVN:外侧核
IVN:下核 前庭神经核接受的输入: 1.前庭感受器 2.脊髓 3.小脑、4.脑干
5.大脑皮层区
眼动输入
小脑输入
水平半规管 上半规管
后半规管 MVN:内侧核
.
皮层输入
前庭输入
颈本体感受器
29
前庭输出通路
输出纤维 起源于脑干内 外展神经核附近的核团
SVN:前庭上核 LVN:前庭外侧核 VI :外展神经核
3
前庭系统的构成
前庭感受器 前庭神经 前庭神经核 前庭神经通路
前庭中枢
4
前庭感受器
5
前庭迷路和感受器
前庭迷路
3对半规管: 水平、前、后
半规管的毛细胞为胶顶 所覆盖
2对囊: 椭圆囊和球状囊

前庭系统的功能解剖学PPT精选课件

前庭系统的功能解剖学PPT精选课件
3
前庭囊与耳蜗的发育过程 Developmental Process
4
半规管的胚胎发育 Developmental Process
5
骨迷路的两窗 Two Windows of Bony Labyrinth

蜗管外淋巴液的流动模式 Model of Perilymph Flows
7
基底膜的结构与频率特征 Structure & Frequance Selectivity
24
内淋巴管与囊 Endolymphatic Duct & Sac
内淋巴管,由椭圆囊与球囊集合形成的椭圆囊-球囊管延伸而来, 一端连接 膜迷路,另一端伸延至 脑膜 内,形成盲端性的囊端;
就前庭迷路而言,内淋巴管与囊端也属于膜迷路前庭之一部分, 在讨论前庭系统时,不应被忽视 。
内淋巴液从膜迷路沿内淋巴管朝向脑膜流动过程中,由细胞内液 转换成细胞外液,透过脑膜与脑脊液进行水电解质的 交换 ;
22
前庭的功能环境 Internal Fluid environment
内淋巴液; 血液供应;
23
内淋巴液 Endolymph
前庭感受器位于膜迷路内,沐浴在内淋巴构成的 液态环境 中; 内淋巴液的 离子成分 也为毛细胞的功能提供能了必要的代 谢环境; 前庭与耳蜗之间的功能分离性与内耳液的 流体动力学 特点 不无关系 。
2
前庭与耳蜗的结构特点 Anatomy Difference
骨迷路的 卵圆窗 与 圆 窗 的存在,决定了外淋巴液优先朝 向耳蜗方向的流动; 基底膜 自上而下的纤维长度递减,使得耳蜗拥有了细致的 频率共振特征; 仅有 500 Hz 以下 声音引发内耳液的流动才能够对前庭感受 器构成有效刺激 。

前庭神经系统解剖和生理

前庭神经系统解剖和生理

前庭神经系统解剖和生理眩晕和头晕神经病学医学网编排:玄之玄仅供学习交流,转载请注明出处!正常平衡功能的保持,有赖于完整的前庭觉、本体觉和视觉,以及他们在中枢神经内不断整合的功能。

任何一处病变或功能障碍都将引起平衡紊乱或影响前庭疾病的恢复!本文内容提要:●内耳迷路虽只属于平衡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大部分眩晕/头晕可能与它有关。

●每侧耳内,包含有三个半规管(水平、前、后)和两个耳石器(椭圆囊和球囊),前者感受头部的角加速度运动,后者感受包括重力作用在内的直线加速运动。

●大多数的半规管试验只检查水平平规管功能,后者仅占前庭迷路的五分之一。

●前庭神经上支包含来自上(前)半规管、水平(外)半规管和椭圆囊的传入神经纤维,前庭神经下支则包含来自下(后)半规管和球囊的传人神经纤维。

这种结构为前庭神经炎患者会出现水平半规管功能减退或后半规管BPPV(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提供了解释。

●供血动脉基本上是沿着神经支配径路走行的,因此血管病变会首先损及耳蜗或前庭。

除非出现终末动脉的选择性病变,这两个器官(及脑干) 常会同时受损。

●前庭神经存在背景性放电(前庭紧张度)。

这为一侧前庭病变后在没有任何头部运动的情况下,仍能引发眩晕提供了解释;也为患者仍能感受到头部向各个方向的运动提供了解释:向功能“正常”方向运动时背景放电增强,向功能“ 减低”方向运动时背景放电减弱。

由于前庭不同病变所引起的临床症状(头晕、眩晕、平衡障碍等大致相似,因此其诊断往往需要依赖前庭系统邻近结构受累的其他伴随症状。

所以,不仅要了解前庭器官的解剖结构,还要熟悉与前庭器官及其神经通路相邻近的解剖结构。

内耳迷路位于颞骨岩部内,包含骨迷路和膜迷路两部分。

膜迷路位于骨迷路内,而感知声音(耳蜗)和头部运动(前庭)的上皮组织则位于膜迷路中。

膜迷路中充满着内淋巴液,感觉性上皮组织被浸泡于内淋巴液中。

骨迷路和膜迷路之间充满着外淋巴液。

后部迷路包含半规管和耳石器,半规管感受头部的旋转加速运动,耳石器感受头部的重力和直线加速运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