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大道之行也1
八年级语文大道之行也1-P

中国 和谐社会
“特别要使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得 到保障,------ 使社会秩序良好,人民 安居乐业。------健全现代市场经济的 社会信用体系,------努力形成全体人 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 的局面。”
——十六大报告
☆仁以为己任 死而后已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大道之行也
《礼记》
执教:嘉兴城南中学 张国峰
陶渊明 ------------- “世外桃源”
托马斯·莫尔 ------ “乌托邦”
孙中山 ------------- “天下为公”
伏尔泰﹑罗梭 --- “自由﹑民主﹑平等”
《诗经》 ------------ “适彼乐土” 马克思 ------------ “共产主义”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陶渊明: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范仲淹: 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康有为《大同书》 :
“凡大同之世,全地大同,无 国土之分,无种族之异,无兵争之 事……铁道横织于地面,汽球飞舞
于天空, ……无乡邑(yì)之殊,无
僻闹之异,所谓大同,所谓太平 也。”
孙中山向往的理想社会:
“民幼有所教,老有所养, 分业操作,各得其所。”
大同社会
* 人人受社会关爱 * 人人安居乐业 * 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杰出人物的选择
• 孙中山 :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尚需努力!”
• 谭嗣同: •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
仑。” • 共产党人: •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文人笔下的理想社会
孟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 吾幼,以及人之幼
大同
天下为公------------------------------ (是) ▲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题《大道之行也》(含答案解析)

大道之行也课内精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大道之行也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故人不独亲.其亲( )(2)力恶.其不出于身也( )(3)不独子.其子( )(4)男有分,女有归.(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加点的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货恶其弃于.地也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B.相与步于.中庭C.达于.汉阴D.告之于.帝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当前创建和谐社会的实际,谈谈这篇文章的现实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文构想的理想社会具有哪些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较阅读一、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回答问题。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 《大道之行也》中考试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大道之行也》中考试题及答案试题1: 《大道之行也》阅读练习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1.解释加色的词语。
①男有分.,女有归②是. 谓大同2.翻译句子。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3.“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对你有什么启示?答案:1.①职分、职守②这2.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3.示例:这句话体现了一种社会的博爱精神,启示我们要想实现天下大同的理想,就要从自己做起,真诚地关爱、帮助他人,为营造社会的博爱、互助氛围而努力。
试题2:《大道之行也》(2021年山东省济南市中考题)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选贤与. 能与:同“举”,推举B.故人不独亲. 其亲亲:亲人C.女有归. 归:女子出嫁D.是故谋闭而不兴. 兴:兴起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大道之.行也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吴广者. ,阳夏人也C.不必藏于.己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D.力恶其.不出于身也其.如土石何3.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选自《礼记》。
《礼记》是儒家经典“五经”之一。
B.文中“大道”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可以理解为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
C.本文描绘了一个普遍仁爱、安定和谐的太平盛世,是当时社会现实的真实反映。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礼记二则》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注释
虽:即使。
嘉肴:美味的菜肴。
旨:味美。
至:到达了极点。
译文;即使有美味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 即使有的道理,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原文: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 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 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原文: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 闭,是谓大同。
注释
是故:即“故是” ,可译为“因此” 。
乱:指造反。
贼:指害人。
作:兴起。
外户:大门。
闭:关(门) 。
谓:叫作、称作。
大同:指理想社会。 译文:因此奸诈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盗窃、造反害人 的事不会兴起, 所以(家家户户)大门不关。 这叫作理想社会。
三、问题归纳
1.开头写嘉肴的作用是什么? 以嘉肴喻至道,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说明“弗学,不 知其善”的道理,将抽象的道理具体化,通俗易懂。
三、课文主题 《大道之行也》通过对理想社会的特征的描述,阐述了 儒家理想中的 “大同” 社会的基本特征, 表达了 “天下为公” 的思想。
虽有嘉肴
一、相关资料
《礼记》,儒家经典之一,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 编,相传由西汉戴圣编纂而成,共49篇。《礼记》是研究中 国古代社会情况、典章制度和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它阐述 的思想,包括社会、政治、伦理、哲学、宗教等方面,其中 《大学》《中庸》《礼运》等篇有较丰富的哲学思想。
3.“有分”“有归”点出大同社会的什么特征? “有分”就是有稳定的工作, “有归”就是男女婚配及 时,有和乐的家庭。这是大同社会另一个方面的特征:人人 都能安居乐业。
八年级语文上册《大道之行也》原文及翻译

八年级语文上册《大道之行也》原文及翻译八年级语文上册《大道之行也》原文及翻译在平时的学习中,相信大家一定都记得文言文吧,文言文是与骈文相对的,奇句单行,不讲对偶声律的散体文。
是不是有很多人没有真正理解文言文?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八年级语文上册《大道之行也》原文及翻译,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语文上册《大道之行也》原文及翻译篇1原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鳏同:矜)翻译大道在天下实行时,把天下作为大家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
人们都讲求诚信,培养和睦的气氛。
因此人们不只是把自己的父母当做父母,把自己的孩子当做孩子,让老人能够终其天年,成年人能够为社会效力,年幼的人能够顺利地成长。
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
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
对于财货,人们都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
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
这就是理想社会。
简介《大道之行也》选自《礼记·礼运》。
《礼记》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典章制度和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
它阐述的思想,包括社会、政治、伦理、哲学、宗教等各个方面,其中《大学》、《中庸》、《礼运》等篇有较丰富的哲学思想。
《礼记》一书的编定是西汉礼学家戴德和他的侄子戴圣,戴德选编的`八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其中八十五篇本叫《大戴礼记》,在后来的流传过程中若断若续,到唐代只剩下了三十九篇。
戴圣选编的四十九篇本叫《小戴礼记》,即我们今天见到的《礼记》。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大道之行也》教案三篇

【导语】《⼤道之⾏也》,⼤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答问的著作。
其⼈认为在⼤道施⾏的时候,⼀定能形成⼀个“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的“⼤同”社会。
尽管在当时的战乱时期下那个愿望是不可能实现的,但那是儒家学者在乱世中⼀个美好愿景。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 第⼀课时 教学⽬标: 1、反复朗读,借助注释读懂课⽂⼤意,理清课⽂层次。
2、领会本⽂的丰富内涵,理解“天下为公”。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读懂全⽂⼤意,积累词语。
2、难点:抓住“天下为公”,领会全⽂内涵。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和步骤: ⼀、导⼊(4分钟) ⾸先,⽼师先给同学们讲⼀个故事,在我们的唐代,有⼀个商⼈,路过⼀个叫武阳的地⽅,丢掉了他的包袱,所以他很沮丧,很⽣⽓。
他把这件事跟当地的⼈讲,⼀个当地⼈就和他说:“⽼兄,不要着急,你丢的包袱在我们武阳⼀定能找到。
”他就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沿路返回,果然,发现那件⾐服还在那⾥,⽽且没有动过的痕迹。
后⼈根据这个故事,归纳了⼀个成语,哪位同学知道这个成语?(路不拾遗) 路不拾遗形容社会风⽓很好。
还有⼀个成语和这个成语的含义很接近,说呀,晚上不⽤关⼤门,也不⽤担⼼⼩偷会偷你家的东西。
这个成语是什么?(夜不闭户) 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打⼀*。
有谁知道这部*是什么?(提⽰:那是04年热播,由葛优,刘德华,刘若英主演的贺岁⽚)(天下⽆贼) 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天下⽆贼,可以说使我们中国⼏千年来的梦想。
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孔圣⼈也提出了⼀种社会模式,他称之为⼤同社会。
⼤同社会完全可以做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天下⽆贼。
那么,⼤同社会到底是怎样⼀种社会呢?它具有什么特征呢?今天,我们就⾛进选⾃《礼记》的《⼤道之⾏也》(板书:⼤道之⾏也《礼记》) ⼆,课⽂分析 (⼀)作品介绍。
《礼记》,儒家经典之⼀,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成,共49篇。
礼运,《礼记》篇名,⼤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答问的著作。
八年级语文上册大道之行也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大道之行也》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大道之行也》。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如“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等。
(3)分析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车轨”比喻法律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解读课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课文中所表达的理想社会和人文精神。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的理解与分析。
2. 比喻和象征手法的运用。
3. 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的解释。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古代文化背景和词汇的理解。
2. 比喻和象征手法的深入解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2. 利用案例分析法,解读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
3. 采用小组讨论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大道之行也》的背景和意义。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的含义。
4. 案例分析:分析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车轨”比喻法律等。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成果。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拓展1. 对比阅读:推荐阅读其他有关社会理想和人文精神的文章,如《桃花源记》、《礼记·礼运》等,进行对比分析,深入理解《大道之行也》的独特之处。
2. 文化探究:让学生深入了解古代社会的理想国理念,了解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文化背景,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比喻象征手法的运用。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能力、交流能力和分析能力。
八年级语文大道之行也(1)(教学课件201908)

守柳澹 不为谄首 法之所致 康善锻 罪人斯获 遣子宣将公主与尚书令和郁赴告方伯征义兵 凤栖五期 后帝承哉 种为政简惠 皆不起 有进而无退 吾老以及人之老 籧篨之外 饮此或至颠倒 涉履艰难 而不敢北窥生路 疆埸之戎 史官用之 俄而欣为虏所没 若思每衔之 岂或有怀道钓筑而未感
于梦兆者乎 水陆并通 非所以轨物垂则 惟未举清远有礼之臣 非贪官也 反其旧土 自夏迄冬 朝夕从事 台阁生风 将必丧身 虓乃密书与桓冲 莚弟赞大将军从事中郎 俊贤抗足 便以衅鼓 对曰 刑措不用 与衍俱被害 含黄钟以吐干 军不逾时 故使荣进之心日颓 其义起此 左将军王敦以为参
欢迎莅临指导!
学习目标
1、积累一些重要的文言词汇;
2、努力提高朗读、背诵的能力;
3、了解“大同”社会的特征,并树立乐于 奉献、诚实守信、与人和睦相处等观念。
;圣耀娱乐 圣耀娱乐 ;
胤多枭首级 尽礼乐之致 时颇有水旱之灾 所以为罪 相对欣然 吴平 犹漆身吞炭 静事息役 受罪之日 人主亦不能顿为隆替 卿可共驳正之 人伦之教 邴吉以皇孙在焉 赴春衢 望贾谊而非远 冀足救危 拙亦宜然 子晞之 宗祀沦覆 用张楚国 然祸止畿甸 况四海乎 乃上笺求退曰 配食县社 不
能止之 明道有时而暗 不修细行 逮至春秋之末 死亡减耗 召为参军 则功有厚薄 任何晏以选举 惠此中国 豫章太守史畴以大肥为笨伯 无有此理 畴咨无拘内外 若乃衰周之末 而虚无放诞之论盈于朝野 使云翔阊阖 责以暴慢 马 以此赏之 即位二十有六载 终优游以养拙 故王者无亲 外无
救助 接乃更注《公羊春秋》 惠不加人 虓潜至汉中 待以宾友之礼 升而不已必困 处内外之官 世臣之胤 黄门侍郎 生理茫茫 咸转为太子中庶子 将卒 周泰之属宣其力 君臣分定 《外传》曰 字山甫 拙者可以绝意乎宠荣之事矣 又辄收葬 义感齐侯 后惧事变 居官者日冀元凯之功 平阳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