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第六单元 第22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
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教案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教案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场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中国人民团结一心、浴血奋战的历史见证。
作为初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内容,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教案旨在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用的教学设计,帮助学生了解抗战的背景、起因,探讨胜利的重要因素,并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国家意识。
本文将对该教案进行分析和总结,探讨其教学价值与效果。
在教学的引入部分,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与抗战相关的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到抗战历史的话题中。
同时,可以通过提问,让学生思考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中国面临的困境,为后续内容做好铺垫。
在教学内容的呈现部分,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讨论、分组演练等,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抗战的具体起因和经过。
通过对南京大屠杀、淞沪会战等重要战役的介绍,可以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日本侵略者的残暴和中国人民的困境。
在讲解中,教师可以融入一些小故事,以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可感性,使学生更加印象深刻。
在教学的拓展部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抗战胜利的重要因素,并结合课堂讨论,提出一些问题,如何评价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贡献?如何评价国共合作对抗战胜利的作用?如何通过宣传和动员,凝聚全国人民战胜外敌的意志?通过这些问题的思考,可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在教学的巩固和拓展部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小组活动,如分角色讨论、小剧场表演等,让学生联系实际,将知识应用到具体的情境中去。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独立思考的作业,如写一篇小论文,谈谈你对抗战胜利的理解和评价等,用以反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通过上述的教学设计,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教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
其通过引入、呈现、拓展和巩固环节的设计,使学生在情感、认知和思维等各个方面都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
同时,通过课堂中的互动和讨论,学生的历史理解和思考能力将得到有效的培养。
初中历史八上第22课教案

初中历史八上第22课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了解抗日战争胜利的时间和意义。
- 掌握抗日战争中的主要战役和英雄人物。
- 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图表、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 运用多媒体手段,引导学生感受抗日战争的艰苦卓绝。
- 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仇恨侵略者的情感。
- 认识抗日战争胜利是全民族共同努力的结果,增强民族自豪感。
- 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
教学重点:抗日战争胜利的时间、意义和原因。
教学难点: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教学准备:教材、多媒体课件、图片、地图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教师简要回顾上一课的内容,引导学生了解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情况。
2. 提问:同学们知道抗日战争胜利的时间吗?胜利的意义又是什么呢?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抗日战争胜利的时间和意义。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讲解(20分钟)1. 教师讲解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强调这是全民族共同努力的结果。
2.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抗日战争中的主要战役和英雄人物,引导学生感受抗日战争的艰苦卓绝。
3. 教师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包括国共合作、全民族抗战、国际援助等。
四、小组讨论(15分钟)1. 教师提出讨论话题: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有哪些?2.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代表发言。
3. 教师总结讨论结果,强调抗日战争胜利是全民族共同努力的结果。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抗日战争胜利的时间、意义和原因。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点评并鼓励。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请学生结合教材,思考抗日战争胜利对中国的历史意义。
2. 学生撰写心得体会,字数不限。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展示、讨论等方式,使学生了解了抗日战争胜利的时间、意义和原因。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第22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一. 教材分析本课《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材的第22课。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中国的近代史,对中国的历史背景有了初步的了解。
本课主要讲述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历史意义,是学生对中国近代史的重要认识之一。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但是,对于抗日战争的细节和深层次原因可能还不够了解,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深化理解。
同时,学生可能对战争的历史事件比较感兴趣,需要引导他们关注战争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和历史意义。
三.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抗日战争的胜利过程,理解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国家荣誉感和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抗日战争的胜利过程和历史意义。
难点: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深远影响。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和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抗日战争的胜利过程和历史意义,通过分析战争中的具体事件,理解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深远影响。
六. 教学准备教材、多媒体教学设备、战争相关的历史图片和视频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抗日战争的宣传片,引导学生回顾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抗日战争的胜利过程,包括主要战役和重要历史事件,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抗日战争的胜利历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深远影响。
教师通过提问和引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4.巩固(5分钟)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通过分析战争中的具体事件,总结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深远影响。
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5.拓展(5分钟)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通过查找资料和思考,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对中国的历史意义,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课的主要内容进行小结,强调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激发学生的国家荣誉感和民族自豪感。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设计 第22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设计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一. 教材分析本课《抗日战争的胜利》是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的历史课程,主要讲述了抗日战争胜利的过程和意义。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文字和数据,展示了抗日战争的艰苦卓绝和伟大胜利,使学生了解抗日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关于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如抗日战争的背景、初期战局等。
但学生对于抗日战争的胜利过程和意义可能了解不深,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进一步丰富和拓展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抗日战争胜利的过程和意义,认识抗日战争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抗日战争胜利的过程和意义。
2.难点: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营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抗日战争胜利的过程和意义。
3.合作讨论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课件等教学资源。
2.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料。
3.教学设备:电脑、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资料,展示抗日战争的艰苦卓绝和伟大胜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引导学生回顾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呈现抗日战争胜利的过程,使学生了解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的伟大胜利。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总结抗日战争胜利的过程和意义,强调抗日战争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抗日战争胜利对 contemporary China 的启示,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22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优课教学设计_0

一、国共合作解国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课件展示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图片
师:是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在国难当头的时候,国共两党,放下恩怨,进行第二次合作,建立起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课件展示标题“一、国共合作解国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师:从此,中国人民抗战就有了主心骨。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引领之下,国民党正面战场和共产党敌后战场相互配合,粉碎了日军迅速灭亡中国的企图,但是我们也做出了重大牺牲。
师:很好,请坐。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领导下,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和共产党的敌后战场相互配合,都为抗战做出了重大的贡献。除了国共两个党派之外,全中国都投入到了这场战争中,所以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可以说是一次名副其实的全民族抗战。
二、父老齐声御敌寇——全民族抗战
课件展示标题“二、父老齐声御敌寇——全民族抗战”
点击课件,展示照片第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
师:同学们知道他是谁吗?这是中国军队在抗战期间牺牲的最高将领,不仅如此,他还是整个世界反法西斯阵营中牺牲的最高级别的将领。他生前曾对自己的部下说“中国之所以闹到今天这个地步,可以说是军人的罪恶,我们军人今天要想洗刷自己的罪恶,完成对国家的义务,就只有一条路,去死,早点死,早点光荣的死。”所以当他被敌人围攻的时候,即使他已经受了伤,但他仍然带兵坚守阵地,副官想给他包扎,被他喝令而去,继续杀敌,后来围攻的敌人越来越多,日军向张自忠将军杀去。有个叫藤冈的日本兵回忆起当时场景,藤冈说他端着刺刀向一个大个子军官冲去,没想到这个人竟然从血泊中猛然站起,眼睛死死盯着藤冈,他感到一种说不出的威严,竟然吓得愣在原地,这时从藤冈身后传来一声枪响,这颗子弹命中了张自忠将军的头部,将军的脸上微微出现了难受的表情,藤冈被惊醒了,狠下心来向张自忠将军刺去,将军再也支撑不住了,他高大的身躯像山体倒塌似的,轰然倒地,然后再也没能站起来。老师想请一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一下将军在殉国前写给部下的信。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22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教案 新人教版

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一、知识与能力了解全民族坚持抗战、中共七大、战略反攻和日本投降等基本史实,探究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伟大意义,培养学生依据史实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了解张自忠和左权的典型事迹,以及全国各界团结抗战的情况,说明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抗战,明确论从史出的基本观点;根据中共七大的背景和内容,分析中共七大的历史意义;将本课所学内容与之前学习的内容进行有机结合,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将抗日战争和之前学习的列强侵华战争进行对比,引导学生讨论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结合现实,冷静地剖析历史、正视历史,树立理性的爱国主义情感,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未来。
重点:中共七大;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与伟大意义。
难点: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与伟大意义。
【导入新课】1945年9月2日上午9时,标志着二战结束的日本投降签字仪式,在停泊在东京湾的密苏里号主甲板上举行。
经过八年的全民族抗战,中国军民终于迎来了抗日战争的历史性胜利。
中国军民是如何坚持抗战的?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与伟大意义是什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
【内容探究】一、全民族坚持抗战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说一说抗战相持阶段到来之后,日本采取了哪些措施?生:日军对国民党政府进行政治诱降,辅之以军事打击;加紧进攻敌后抗日根据地;加强对占领区的军事统治和经济掠夺。
师:日本侵略者政策的改变,对中国抗战有什么影响?生:在日本的诱降下,汪精卫公开叛国投敌,在南京建立了伪国民政府。
国民党顽固派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
师:面对出现了新的情况,中国共产党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坚持抗战,反对妥协,打退了国民党顽固派的破坏行动。
同时在各敌后抗日根据地掀起了大生产运动,打破了日、伪军的封锁。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抗日战争的经过和胜利的意义。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抗日战争的爆发、国共合作抗日的局面、抗日战争的胜利等方面。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经过和胜利的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对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于抗日战争的经过和胜利的意义可能了解不深,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抗日战争中的英雄人物和重大事件感兴趣,可以借此机会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抗日战争的经过和胜利的意义,掌握抗日战争中的重要事件和英雄人物。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抗日战争的经过和胜利的意义。
2.难点:抗日战争中的重要事件和英雄人物的评述。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抗日战争的经过和胜利的意义。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抗日战争中的重要事件和英雄人物,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和经过。
4.情感教育:通过讲述英雄人物的故事,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2.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图片、文字和动画等,辅助教学。
3.视频资料:准备相关视频资料,用于展示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和经过。
4.作业素材:准备相关作业素材,包括练习题和案例分析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引发学生对抗日战争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抗日战争的经过和胜利的意义。
第22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教案)-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教案二、新课讲授板块一:全民族坚持抗战1.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对华政策有何变化?为什么?广州、武汉沦陷后,日军因战线过长、兵力不足和国内资源紧张,遂改变策略。
(1)对国民党:政治诱降,辅之军事打击(2)对中共:加紧进攻敌后抗日根据地(3)对占领区:加强对占领区的军事统治和经济掠夺2.面对日本对华政策的变化,中国各阶层持怎样的态度?(1)国民党:①亲日派:汪精卫公开叛国,1940年成立南京伪国民政府②顽固派:1941年1月,制造“皖南事变”。
(2)共产党:坚持抗战,在敌后抗日根据地掀起大生产运动。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①1943年秋天,中央机关在枣园的书记处礼堂举行了纺线比赛。
②王震率359旅南泥湾开荒。
3.全民族抗战:各民族、各政党、各政治派别(求同存异,共同抗战)阅读课本105页第一段回答问题。
板块二:中共七大1.认真阅读课本105-106中共七大部分,完成表格2.日本投降视频3.日本投降的国际国内背景形势(1)国际:①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节节胜利,德国在欧洲败局已定;②日本在太平洋战争中遭到美国、英国的连续打击,节节败退,陷入困境;③美国投掷原子弹和苏联对日宣战(2)国内:中国军队对日寇发动全面反攻。
出示图片:(1)1945年8月,苏联对日宣战(2)1945年8月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投掷原子弹(3)1945年8月9日,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声明,号召中国人民的一切抗战力量举行全国规模的反攻。
4.日本投降的过程(1)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
(2)1945年9月2日,日本向盟国投降签字仪式在东京湾美国战舰“密苏里”号举行。
出示图片:板块四: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与伟大意义1.合作探究: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是什么?(1)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这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2)中国共产党以卓越的政治领导力和正确的战略策略,指引了中国抗战的前进方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
知道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
了解日本投降的史实;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历史意义。
知识与能力
了解全民族坚持抗战、中共七大、战略反攻和日本投降等基本史实,探究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伟大意义,培养学生依据史实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了解张自忠和左权的典型事迹,以及全国各界团结抗战的情况,说明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抗战,明确论从史出的基本观点;根据中共七大的背景和内容,分析中共七大的历史意义;将本课所学内容与之前学习的内容进行有机结合,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将抗日战争和之前学习的列强侵华战争进行对比,引导学生讨论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结合现实,冷静地剖析历史、正视历史,树立理性的爱国主义情感,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未来。
重点
中共七大,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难点
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从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者发动九一八事变开始到1945年日本投降,中国人民经历了长达14年抗战。
2015年9月3日,是中国第二个法定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也是首个决定放假的抗战胜利纪念日。
为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2015年3月国务院专门发布活动通知,活动的主题是“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并对纪念活动作出总体安排。
(展示相关图片、播放视频)
上述活动就是为了纪念抗日战争的胜利。
一、全民族坚持抗战
教师:(讲解)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以后,日军深感兵力不足,对国民政府实行政治诱降,加紧进攻敌后抗日根据地。
在日本侵略者的诱降下,国民党内亲日派头子汪精卫公开叛
国投敌,国民党顽固派不断制造反共“摩擦”,于1941年1月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
教师:(展示材料)请同学们探究皖南事变的原因。
周恩来为《新华日报》题写“为江南死国难者志哀!”“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的题词,对国民党顽固派进行了有力声讨。
学生:(探究、讨论)
教师:(讲解)面对日本侵略者大肆进攻敌后抗日根据地和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摩擦”,中国共产党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坚持抗战,并在各敌后抗日根据地掀起大生产运动,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打破日、伪军的封锁,坚持全民族抗战。
教师:(图片展示)
教师:(总结)中国全民族坚持抗战,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中华民族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
二、中共七大
教师:(展示材料)
材料一中共七大制定的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
材料二目前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有两个前途。
美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要使中国回到不独立、不自由、不富强的老状态里。
这是个黑暗的前途。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要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国家。
这是个光明的前途。
我们要努力争取实现光明的前途。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教师:中共七大何时、何地召开的?主要解决哪两个问题?这次会议的召开有何意义?
学生1: 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了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学生2:解决怎样夺取最后的胜利以及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问题
学生3:大会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教师:中共的七大为争取抗战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去看看抗战的最后胜利。
三、战略反攻和日本投降
教师:(展示材料)
材料一1944年到1945年初,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节节胜利,德国在欧洲败局已定,日本在太平洋战争中遭到美国的沉重打击,陷入困境。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领导根据地军民顽强抵抗,1944年到1945年初,八路军和新四军开始局部反攻,取得一系列胜利。
教师:结合材料回答,1944年到1945年初,抗战形势发生怎样的变化?
学生:(回答)
教师:1945年8月后,抗战形势又有怎样的发展?
学生:(思考、回答)
(1)美国向日本的广岛、长崎投掷两枚原子弹。
(2)苏联对日宣战,派遣苏联红军进攻驻中国东北日军。
(3)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大反攻。
教师:(展示图片)
教师:抗日战争取得了怎样的成果?
学生: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中国人民取得抗战的伟大胜利;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
教师:后来把9月3日作为抗战胜利纪念日。
四、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与伟大意义
1.胜利原因
教师:(展示材料)
1945年重庆谈判期间,中苏友好协会举办一次酒会,邀请国共双方代表及各报社记者参加。
席间,一位国民党方面的记者说:“我出个谜语给大家猜。
谜面是‘日本投降的原因’,谜底是‘我国古代一人名’。
”结果出现了几个谜底:“屈原”“苏武”“蒋干”“毛遂”“共工”。
教师:你知道上面谜底的意思吗?你认为哪一个原因最重要?请根据谜底的提示分析出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学生:(回答)
教师:屈原——指日本屈服于美国投下的两颗原子弹。
蒋干——蒋介石政府正面战场组织抗战的结果。
苏武——苏联红军出兵东北,一举击溃日本关东军。
毛遂——毛泽东领导的抗日武装坚持敌后抗战的结果。
共工——共产党、国民党、国际反法西斯力量等共同努力的结果。
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同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的支持,也是分不开的。
2.胜利意义
教师:(展示材料)
材料一从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反抗外国侵略的战争老是失败,像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这次,抗日战争可是取得了完全的胜利。
材料二日本不仅侵略中国,还发动了太平洋战争,侵略了亚洲许多国家,中国的抗日战争也支援了他们的反侵略战争。
材料三抗日战争的胜利来之不易: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一共伤亡3 500多万人,直接财产损失达1 000多亿美元……
教师:结合材料,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学生1:抗日战争的胜利,扭转了100多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屡败局面,洗刷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学生2: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支援了其他国家人民的斗争,具有世界意义。
学生3:中国人民为反抗法西斯的侵略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教师: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
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14年的浴血奋战,打败了穷凶极恶的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赢得了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这一伟大胜利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洗刷了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
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一、全民族坚持抗战
各民族、各政党、各政治派别
张自忠、左权
二、中共七大
1.内容
2.意义
三、战略反攻和日本投降
1945年8月15日,无条件投降
1945年9月2日,正式签署投降书
四、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与伟大意义
1.原因
2.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