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全国百强中学新高考原创冲刺模拟试卷(四)历史
2020年高考历史冲刺模拟综合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1.有人在评述秦朝的政治变革时说:“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
当时没有一个人敢于想象皇帝的儿子们竟会跟平民一样,竟没有拥有土地,更没有拥有奴隶群。
”从文明传承发展的角度看,这种变革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促使中国古代政治()A.从中央与地方分权政治向上下等级从属文人政治转变B.从集体劳作井田经济向家庭经营小农经济转变C.从宗族血缘政治向中央集权官僚政治转变D.从特权贵族政治向民主平等政治转变2.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强调“政府有权也不可任性”“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指明了历代政府职能转变的方向,从秦汉起,中国政府体制的核心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政府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
隋唐解决“政府有权也不可任性”问题的独创性举措()A.提高了决策的周密程度B.丰富了官吏选拔的手段C.打破了世家对官场的垄断D.推动丞相制度走向解体3.春秋战国时诸子百家各自提出挽救时弊的主张:墨子主张国家应节俭;孟子强调划定土地疆界;商鞅主张开阡陌。
对于以上三位学者的主张,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立论相同,都站在统治者利益的立场思考问题B.立论不同,都为精耕细作的封建小农经济作考虑C.立论相同,都是基于维护农民阶层利益的立场D.立论不同,都成为当时统治阶级的治国方略4.《后汉书·蔡伦传》记载:“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
……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考古工作者也曾在新疆、陕西、甘肃、内蒙古等地的汉代遗址和墓葬中发现了西汉纸的残片。
研读上述材料而得出的结论应不包括()A.西汉时期已经发明造纸术B.东汉蔡伦改良了实用造纸术C.两汉是造纸术发明的重要阶段D.两汉时代,纸是唯一的文书用品5.近代前期中国人在几次灾难性战争失败的刺激下,重新评估自己的传统文明,有的人“由增入外界新形式新规制使之具有新意义”,有的人“厌恶固有文化中之若干缺陷,而从事批判与排除”。
2020届高考高三历史第二次模拟考试(四)(附答案)

2020届高考高三历史第二次模拟考试(四)(附答案)第Ⅰ卷本卷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孟子曰:“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
”据此可知,孟子()A.主张君主应该任人唯贤B.认为贵族政治开始崩溃C.主张重视国人选官意见D.认为军功爵制已经出现25.汉昭帝始元六年,有诏书使丞相、御史与所举贤良,文学语,问民间所疾苦,文学对曰:“……今郡国有盐、铁、酒榷,均输,与民争利。
散敦厚之朴,成贪鄙之化。
是以百姓就本者寡,趋末者众。
”据此可知,“文学”认为首先要解决的是()A.罢行盐铁官营B.实施重农抑高C.抑末利重仁义D.注重勤俭节约26.唐朝中后期,宰相杨炎改革赋税制度,实行“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的两税法,一年分夏秋两次征税以土地和财产的数量作为征税的主要依据。
两税法的实施()A.减轻了农民的赋税负担B.使赋税负担相对比较公平C.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D.使政府财政收入明显下降27.自宋元至明清,孙悟空的艺术形象变化如下表。
这突出反映了()时期宋元明清神通广大,追求个人享乐,从任性妄为到诚心向佛形象特点爱憎不鲜明A.佛教融入中国,影响艺术形象塑造B.商品经济发展,社会重视物质享受C.市民阶层扩大,个性解放要求增强D.儒家思想发展,封建伦理纲常加强28.清末著名诗人丘逢甲在《元夕无月》中沉痛地写道:“满城灯市荡春烟,宝月沉沉隔海天。
看到六鳌仙有泪,神山沦没已三年!三年此夕月无光,明月多应在故乡。
欲向海天寻月去,五更飞梦渡鲲洋。
”其中“神山沦没”事件()A.使清政府成为列强的工具B.加剧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C.刺激清政府学习军事技术D.开启了列强商品输出进程29.五四运动爆发时,孙中山马上作出反应,对运动给予极大声援和支持,具体表现有:发挥上海《民国日报》舆论宣传的导向作用;竭力营救被捕的爱国师生和工人;推动和指导五四运动在上海的展开;支持学生的爱国斗争,对五四运动给予肯定和赞许。
2020届全国百校联考新高考原创精准模拟考试(四)历史试卷

2020届全国百校联考新高考原创精准模拟考试(四)历史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48分)1.孟子提出天下“定于一”,荀子倡导“一天下,财万物,长养人民,兼利天下”,韩非子主张“一匡天下”。
这些主张反映了A. 儒家与法家的主张混同B. 国家统一在思想上的体现C. 主要学派实现了思想统一D. 古代大一统思想初步形成【答案】D【解析】【详解】概括材料可知,孟子、荀子、韩非子都主张实现国家统一,说明古代大一统思想开始初步形成,故D正确;儒家与法家的主张不同,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战国时期思想的发展,这一时期国家并未实现统一,故B项错误;该时期主要学派实现了思想争鸣,故C项错误。
2.在唐初以前,政府专设机构管理族谱编修,侧重追溯各家祖宗荣耀。
北宋开始,以儒士为主的普通家族积极编纂族谱,多记录当世族人荣耀。
这一变化反映了A. 宗法制强调血缘关系纽带B. 科举制度发展推动阶层流动C. 商品经济发展需要宗族认同D. 理学修身齐家理念成为主流【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在唐初以前,政府专设机构管理族谱编修”可知,唐初以前,族谱编修主要有政府专设相关机构组织,到北宋开始“以儒士为主的普通家族积极编纂族谱”可知,北宋时期家谱的修撰走向成熟,私家修谱流行,这与科举制度发展推动阶层流动,推动普通家族也积极编修家谱,故B选项正确;材料内容强调了唐朝前主要由政府组织编修族谱到北宋时期普通家族也积极编修家谱的变化,无法得出宗法制强调血缘关系为纽带,并且宗法分封制在春秋战国时期瓦解,故A选项错误;宗族认同与商品经济发展没有直接的关系,材料体现的变化不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故C选项错误;材料体现了编修族谱是与“追溯各家祖宗荣耀”“记录当世族人荣耀”有关,材料没有强调理学修身齐家理念成为主流,故D选项错误。
3.在《古今图书集成》所列烈女节妇中,唐代只有51人,宋代有267人,明代达到36000人,朱熹曾骂唐人为“龟唐”。
2020届全国百师联盟新高考原创精准预测试卷(四)历史

2020届全国百师联盟新高考原创精准预测试卷(四)历史★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考试范围:高考范围。
2、试题卷启封下发后,如果试题卷有缺页、漏印、重印、损坏或者个别字句印刷模糊不清等情况,应当立马报告监考老师,否则一切后果自负。
3、答题卡启封下发后,如果发现答题卡上出现字迹模糊、行列歪斜或缺印等现象,应当马上报告监考老师,否则一切后果自负。
4、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5、选择题的作答: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6、主观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7、保持答题卡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等。
8、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依序排列上交。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80分)1.1962年10月27日,发生了古巴导弹危机中最严重的事件,一架美国U—2飞机被击落,驾驶员当场毙命。
事发后,赫鲁晓夫紧急命令苏联驻古巴最高军事长官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肯尼迪则拒绝了美国部分强硬派军官提出的进行报复的要求。
这表明当时( )A.美苏两国实力相当B.美苏两国领导人已达成和解C.“冷战”重心仍在欧洲D.避免战争符合美苏两国利益2.阅读下图《二战后美苏(俄)核武器数量估算》。
据此可知( )A.核武器的出现加剧了对抗B.美苏(俄)核武器水平存在差距C.核武器平衡维系世界和平D.美苏(俄)关系从紧张走向缓和3.杜鲁门在其回忆录中承认,朝鲜是美国与共产主义进行“思想斗争的战场,美国在亚洲能否胜利就决定于这场斗争”。
2020年全国高考历史全真模拟试题第04卷(解析word版)

历史试题 第1页(共10页) 历史试题 第2页(共10页)………………○………………内………………○………………装………………○………………订………………○………………线………………○………………………………○………………外………………○………………装………………○………………订………………○………………线………………○………………… 学校: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绝密★启用前2020年全国高考历史全真模拟卷第04卷 文综历史卷(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 据文献记载,禹死后,“启即天子位”,“益(人名)干启位,启杀之”,又有“有扈氏不服,启伐之,大战于甘”。
这说明( ) A. 父子相传已成王位继承的定制 B. 当时中国政治制度发生了变革 C. 夏启通过战争手段获得了王位 D. 大禹禅让于启引发了社会动荡【答案】B【解析】禹死后传位于儿子启,引发了诸多势力不满,这恰恰说明夏初的传子制度并未牢固确立,而从夏朝王位继承来看,更多的是兄终弟及,故A 项错误;夏启取得王位并通过征服手段灭各种反对势力,这实现了由“公天下”到“家天下”的历史性转变,这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一大变革,故B 项正确;启是通过世袭继承王位,材料并未指出夏启是通过战争手段夺取王位,C 项错误;启是通过世袭继承王位,并非通过禅让方式,排除D 项。
2020年高考历史冲刺全真模拟卷(word版含解析)

2020高考历史冲刺全真模拟卷01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第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左传》中有大量的预言,但不再采用巫祝占卜的方式,而是以人物的品行来预言家族的兴衰,以统治者敬天保民的情况预言国家的治乱,这反映出当时A.修史缺乏严谨的态度B.宗教迷信思想的盛行C.国人人文思想的发展D.礼乐制度的影响深远25.下面是两幅汉代面像砖的图片。
突出反映出汉代A.集体协作劳动普遍化B.重视生产工具的运用C.农业与手工业相结合D.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26.唐代政府对重要管控的刀枪等的制造进行了严格的规定,但也默许民间合法制造允许私人拥有的武器。
不过民间武器制造必须“仍题工人姓名,然后听鬻之”。
唐代政府这些做法A.方便查询工人信息B.利于维护社会秩序C.加强管控特殊地区D.放松了对地方控制27.王阳明有诗云:“绵绵圣学已千年,两字良知是口传。
欲识浑沦无斧凿,须从规矩出方圆。
不离日用常行内,直造先天未画前。
”在此,王阳明A.强调继承古圣先贤的传统理念B.批判了程朱理学的格物致知C.主张弘扬蕴含于世俗中的善性D.阐发了清静无为的治国方略28.1923年,孙中山说:“盖俄国革命之能成功,全由党员之奋斗。
一方面党员奋斗,一方面又有兵力帮助,故能成功。
所以我请鲍君(共产国际代表)做吾党的训练员,使之训练吾党同志。
”这表明A.孙中山完全赞同鲍君的政治主张B.旧三民主义思想中掺入了新的精神C.中国“以俄为师"集中于军事领域D.孙中山思想的转变与俄国革命相关29.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中国共产党的根本任务是要稳步地促进相互联系的两个转变。
其中一个转变是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另一个转变则是A.由半殖民地向独立自主的转变B.由专制独裁向民主政治的转变C.由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D.由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转变30.截至2006年底,我国设立法学本科专业的高等院校已达603所,在校的法律专业本科生接近30万人。
山东省2020届新高考模拟试卷历史测试四(word无答案)

2020年山东省新高考模拟试卷(四)历史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号填写在相应位置,认真核对条形码的姓名、生号和座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指定位置上。
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商朝的“外服”主要是指一些慑于商王武力强大而服属于商王的时叛时服的异族邦;而在西周,(诸侯国)则成为周王朝在边疆有力的“屏藩”。
据此可知,与商朝相比,西周王朝()A.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序列B.强化了异族管理地方局面C.避免了地方权势的膨胀D.能有效控制王畿以外地区2、汉初,官方禁止商人“衣丝乘车”,但后来一些商人“假二千石(官员级别)舆服导从作倡乐,奢侈日甚”。
这反映出( )A.朝廷的抑商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B.休养生息造成消费观念的改变C.官员与商人的社会地位渐趋一致D.原有规制受到商业发展的挑战3、学者方克立在继承与反思我国传统文化体用观的基础上,提出学术研究需“马魂、中体、西用”之说,即“马学(马克思主义学说)”为精神指导原则,“中体”强调文化的民族主体性(不是精神指导原则),“西用”则强调对其他民族文化中一切有价值的文化资源的学习与借鉴。
对此理念理解最准确的是,学术研究要()A.坚持理论自信与民族自信B.具有面向世界的学术眼光C.传统文化是现代学术之源泉D.三学合一,重视综合创新()C.政府投资开办工厂D.国内农民起义的影响5、1882年轮船招商局召开股东代表大会,决定再招股100万两,仁和保险公司也乘势扩股1万股,计银50万两,上海机器织布局于1880年公布招股章程后,认股者源源而来。
2020届全国新高考原创精准仿真试卷(四)历史

2020届全国新高考原创精准仿真试卷(四)历史★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考试范围:高考范围。
2、试题卷启封下发后,如果试题卷有缺页、漏印、重印、损坏或者个别字句印刷模糊不清等情况,应当立马报告监考老师,否则一切后果自负。
3、答题卡启封下发后,如果发现答题卡上出现字迹模糊、行列歪斜或缺印等现象,应当马上报告监考老师,否则一切后果自负。
4、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5、选择题的作答: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6、主观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7、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修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8、保持答题卡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等。
9、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依序排列上交。
1.二里头文化遗址(公元前1800—1600年前后)发现有宫殿、居民区、制陶作坊、铸铜作坊、窖穴、墓葬等遗迹,出土了大量石器、陶器、玉器、铜器、骨角器及蚌器等遗物,其中的青铜爵是目前所知中国最早的青铜容器。
这说明二里头文化A. 属于文明时代B. 实行分封制度C. 形成早期国家D. 属于部落联盟【答案】A【解析】【详解】二里头文化,其年代约为距今3800~3500年,相当于古代文献中的夏、商王朝时期,属于文明时代,故A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分封制度、形成早期国家,排除BC;二里头文化相当于古代文献中的夏、商王朝时期,不是部落联盟,排除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届全国百强中学新高考原创冲刺模拟试卷(四)历史★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考试范围:高考范围。
2、试题卷启封下发后,如果试题卷有缺页、漏印、重印、损坏或者个别字句印刷模糊不清等情况,应当立马报告监考老师,否则一切后果自负。
3、答题卡启封下发后,如果发现答题卡上出现字迹模糊、行列歪斜或缺印等现象,应当马上报告监考老师,否则一切后果自负。
4、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5、选择题的作答: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6、主观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7、保持答题卡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等。
8、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依序排列上交。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1.西周时期,姓、氏分开,姓用来区分祖先,氏用来分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
秦汉以后,“氏”大多转化为“姓”,姓氏合而为一。
此后“氏”通常指女子娘家姓,称为“某氏”,男子反而不称“氏”。
这一变化反映(A)A.传统的分封制和宗法制崩溃B.女权社会为男权社会所取代C.秦汉的统一推动姓氏的演变D.秦汉时期婚姻习俗有所改变【解析】“氏”主要源于各级贵族的分封,反映西周时期实行的分封与宗法制。
秦汉以后,“氏”通常为女子娘家姓,说明“氏”失去了代表传统的社会基础,分封制和宗法制瓦解,A项正确。
西周和秦汉时期都是男权社会,B项错误。
C、D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2.中国古代的“乡里”发端于先秦,秦汉时期乡里体制渐趋成型,举凡地方赋役征派,狱讼治安、婚丧祭祀、选举教化等无不由其承担,被称为“治民之基”,由此可知,秦汉“乡里”(D)A.属于地方自治机关B.职官由中央直接任免C.属于社会经济组织D.履行宗法与行政职能【解析】“婚丧祭祀”等属于宗法,而“赋役征派,狱讼治安”等又属于行政职能,所以秦汉“乡里”既履行宗法又履行行政职能,D项正确。
秦汉实行中央集权制度,“乡里”并非自治机关,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郡县制只强调郡守与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免,故排除B。
C项说法片面,排除。
3.历史学家朱绍侯指出,东汉末年出现了这样一种现象:当大规模的自耕农举行起义时,豪强地主田庄中的农民并没有响应。
朱绍侯意在说明,东汉豪强庄园经济(B) A.有利于推广新的生产技术B.吸纳流民,维护社会稳定C.威胁中央集权,影响税收D.加剧土地兼并,激化矛盾【解析】“当大规模的自耕农举行起义时,豪强地主田庄中的农民并没有响应”说明庄园经济有利于防止农民叛乱,维护社会稳定,B项正确。
材料中没有涉及生产技术的信息,A 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不能看出东汉豪强庄园经济威胁中央集权,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土地兼并的信息,D项错误。
4.弗朗西斯·福山曾指出:“从隋朝开国的581年到12世纪的宋朝晚期,中国最普遍的政治发展之一是家族政府的逆转,中央集权得以复原到前汉的经典官僚机构。
”造成当时“家族政府的逆转”的主要原因是(C)A.国家政治统一的实现B.三省六部制的实施C.官员选拔制度的变化D.豪门望族势力壮大【解析】“从隋朝开国的581年到12世纪的宋朝晚期”是解题的关键,材料中“家族政府”指的是汉朝到隋之间的国家政权由世家大族所控制,隋唐时期,实行科举制,扩大了官员的来源,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因此出现了“逆转”及“中央集权得以复原到前汉的经典官僚机构”,故选C。
5.“五行八作”这一成语源起南宋,是都城对各行各业的民间泛指和传统俗称。
当时,市肆各种行业分别称为“团”“行”“市”“作分”等。
“团”“行”“市”多为商业,“作分”则是小手工业。
与该成语出现最有可能相关的是(B)A.宋朝奉行“工商皆本”政策,促进了城市商业、手工业的发展B.宋朝不抑兼并,破产自耕农迁往城市,促进城市工商业发展C.成语从侧面说明当时东京行业之多以及手工业的发达程度D.南宋推行抑商政策,只允许都城有五种商行和八种作坊存在【解析】宋朝没有奉行“工商皆本”政策,故A项错误。
根据材料可知,宋朝时期商业发达,城市经济繁荣,出现了“五行八作”的现象,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和宋朝时期不抑兼并政策有关,由于宋朝时期不抑兼并,导致土地兼并现象严重,所以导致破产自耕农迁往城市,从而促进城市工商业发展,故B项正确。
南宋都城为临安(今杭州),不是东京,故排除C。
“只允许都城有五种商行和八种作坊存在”说法绝对,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
6.《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十六讲》中说:中国古代天子传子,宰相传贤,权在宫中,能在府中。
这样的一种制度安排,其实并不失完美,但“宫府分离制”最终被“宫府合一制”所替代。
这一变化反映(C)A.中央集权趋势加强B.中枢机构行政效率相对下降C.政治开明程度降低D.对皇权的限制监督逐渐细化【解析】依据材料“宫府合一制”,结合所学可知,皇帝为了加强君主专制,不断削弱相权,直至明初废除丞相制度,造成政府完全被皇帝控制,专制制度空前强化,政治开明程度日益降低,故C项正确。
材料反映的是君主专制的加强,与中央集权无关,故A项错误。
宫府合一制有利于提高中枢机构行政效率,故B项错误。
宫府合一制加强了君主专制,故D 项错误。
7.据不完全统计,明代兴修水利工程达2270处,清代更是多达3234处。
此外,遇到灾荒,明清两朝还实行救灾赈灾、减免农业税等政策,帮助农民渡过饥荒。
由此可见,明清时期(D)A.社会保障体系较为完备B.水利工程事业发达C.重农抑商政策空前强化D.积极贯彻重农政策【解析】依据题干“明代兴修水利工程达2270处,清代更是多达3234处”“遇到灾荒,明清两朝还实行救灾赈灾、减免农业税等政策”可以看出中国古代政府对农业的重视,故D 项正确。
题干材料涉及的农业政策,不能说明社会保障体系较为完备,故A项错误。
B项不能全面反映材料内容,排除。
题干材料不能体现重农抑商政策空前强化,故C项错误。
8.乾隆年间,“(江南地区)约计州县田亩,百姓所自有者,不过十之二三,余皆绅衿商贾之产”。
该现象(D)A.反映了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B.说明了商业资本操控国计民生C.表明了自然经济已经开始瓦解D.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成长艰难【解析】题干没有涉及农产品商品化,故A项错误;“绅衿商贾”购买田产的钱不是商业资本,商业资本是指在流通领域内专门从事商品买卖,以获取商业利润为目的的资本,故B项错误;自然经济瓦解有两个标志,其一,家庭手工业破产,造成耕、织分离,其二,中国的生产、贸易服从于世界市场的需要,逐渐成为外国资本主义的原料供应地,题干没有反映这两点,故C项错误;“绅衿商贾”发财致富之后,并没有把大量的资本用于扩大再生产,而是用来买田置地,这样就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进一步成长,故D项正确。
9.咸丰以后,清廷极力向晋商摊派捐输,并给予捐输的晋商虚职官衔。
如1851年,晋商常家通过捐输获得“诰封武德佐骑尉”。
之后,常家捐输频繁,朝廷赏封不断。
清政府此举旨在(D)A.提高商人的社会地位B.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条件C.筹集洋务运动的资金D.填补战争赔款带来的国库空虚【解析】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因战争赔款导致国库空虚,晋商和清政府之间相互借力,晋商通过捐输为清政府提供财政支持,故选D项。
10.1912年3月,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从民主政治建立的程序来看,两个“临时”的提法从本质上体现了(B)A.革命党人在政治上的软弱性B.革命党人追求民主共和的精神C.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还不充分D.中华民国政权还缺乏人民支持【解析】临时政府是相对于正式政府而言的,根据宪法的原则,选举总统、成立一届政府需要召开国民大会。
当时的中国尚未统一,还无法召开国民大会,制定宪法,然后依据宪法选举总统,成立政府。
所以,当时的总统、政府都是临时的。
“临时”的提法体现了革命党人的民主共和精神,故B项正确。
11.下表展示的是民国初年统计的国内若干个地区的农村消费情况统计数据,由该表可以得出的主要结论是(D)A.北部地区的城市化水平较低B.中东部地区工业化程度较高C.经济发展受到自然环境影响D.自然经济解体存在不平衡性【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农村消费情况”,与城市化无关,故排除A项;材料中并未提及中东部地区的工业制造能力,故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涉及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的信息,故排除C项;材料中表达了从沿海到内地的农村消费情况,即北部农村自然经济依然占主导地位,而沿海地区自然经济解体程度更深,据此可判断出D项正确。
12.中国近代通行原则源于英法联军在中国制定并实行的《租界规程》中载明的条文:车辆超过时必须靠路左。
1945年左右蒋介石政府迫于美国的压力,把靠左通行改为靠右通行,并特地发布了近代中国第一部交通规则——《城市交通规则》。
这说明(B)A.近代中国人主动学习西方文明B.中国近代交通发展带有殖民色彩C.交通规则最早出现于甲午战争后D.中国近代交通规则发生根本变化【解析】中国近代交通规则先是源于英法联军制定的《租界规程》,后受制于美国作出了一些调整,这充分说明中国近代交通的发展带有明显的殖民色彩,故选B项。
A项错在“主动”,C项不符合史实,D项错在“根本”。
13.下图是刊登在《申报》上的某商品广告。
这则广告反映了(D)A.解放东北引发民众对中共的拥护 B.民众对民族战争胜利期待的心理C.国人抵制外货支持国货的时代感D.商品销售中蕴含爱国御侮的思想【解析】结合漫画中的“国人爱国,请用国货”和东北形势可知,此广告以爱国为角度提倡国民使用国货以抵抗日本的侵略,故D项正确。
14.《论新中国外交的形成及其主要特征》一文中说,从1952年开始酝酿,到1954年间基本形成了新的被称之为“和平统一战线政策”的对外政策,作为这项政策的两个重要目标———“扩大和平中立趋势”和“推广和平中立地带”,首先落实到中国的周边地区。
这一政策(C)A.清除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B.推动了新型区域合作组织建立C.意图超越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分歧D.体现了“一边倒”的外交策略【解析】依据题干材料“扩大和平中立趋势”“推广和平中立地带”“首先落实到中国的周边地区”可以看出反映的是中国在团结和平中立的国家,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分歧,故C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