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工业的区位选择

-第一节 工业的区位选择
-第一节 工业的区位选择

第一节工业的区位选择

一、单项选择题

倾斜的椰树是北太平洋岛屿的一大奇观,读图完成第1~2题。

1.从影响工业布局的主导因素考虑,椰子汁生产企业的区位导向是()

A.原料导向型B.动力导向型

C.技术导向型D.市场导向型

2.与椰子汁生产企业导向类型相同的一组是()

A.家具厂、印刷厂

B.啤酒厂、面粉厂

C.汽车制造厂、甘蔗制糖厂

D.乳制品厂、水产品加工厂

【答案】 1.A 2.D

【解析】水果罐头加工业、水产品加工业、乳制品厂等,原料不便于长距离运输,应接近原料产地。

(2012·湖南十二校联考)下图表示某些工业部门对区位因素(仅考

虑原料、能源、劳动力)的依赖程度,完成第3~4题。

3.图中①②③代表的工业部门可能分别是()

A.炼铝、服装加工、家具制造

B.炼铝、制糖、啤酒生产

C.汽车、造船、水泥生产

D.炼铜、奶制品加工、制鞋

4.下列城市中,发展以③为代表的工业部门的是()

A.攀枝花B.温州

C.北京D.贵阳

【答案】 3.D 4.B

【解析】第3题,由图可知,①对能源依赖最高,为有色金属冶炼等动力导向型工业;②对原料依赖最高,为农产品加工等原料导向型工业;③对劳动力依赖最强,为劳动力导向型工业。第4题,温州的服装、鞋帽等劳动力导向型工业发达。

5.下图是“工业区位模式图”,其中线段长短表示程度大小。

下列排序与甲、乙、丙、丁四图相符合的是()

A.甘蔗制糖、制鞋、微电子、啤酒

B.甘蔗制糖、微电子、制鞋、啤酒

C.甘蔗制糖、制鞋、啤酒、微电子

D.甘蔗制糖、啤酒、微电子、制鞋

【答案】 B

【解析】四图中工业区位的主导因素是甲为原料、B为技术、C为劳动力、D为市场。

读下列材料,分析完成下列6~7题。

材料2010年4月3日零时,首批22 000箱“5100西藏冰川矿泉水”(左图)运抵昆明,并被迅速送往旱灾最重的楚雄州南华县的村庄和学校,以解旱区民众的燃眉之急。

6.“和谐号动车组专用”的“5100西藏冰川矿泉水”布局在念青唐古拉山地区主要的区位因素是()

A.市场B.社会因素

C.水源D.劳动力

7.2010年4月16 ,投资六亿元的青岛啤酒(右图)落户石家庄,年产40万千升,青岛啤酒布局的原因是()

A.市场B.社会因素

C.资金D.劳动力

【答案】 6.C7.A

【解析】第6题,“5100西藏冰川矿泉水”水源地位于念青唐古拉山考虑的主要因素是水质。第7题,同为饮料企业,青岛啤酒落户石家庄主要考虑的是市场因素。

下图是“某地区土地利用现状示意图”,读图回答8~10题。

8.如果现状布局合理,则当地盛行风向可能是()

A.东南风B.东北风

C.南风D.西南风

9.如果要布局新的居住用地,较合理的地区是()

A.①B.②

C.③D.④

10.适宜在P点布局的是()

A.钢铁厂B.造纸厂

C.印染厂D.自来水厂

【答案】8.B9.D10.D

【解析】工业用地应布局在盛行风的下风向,住宅用地应布局在盛行风的上风向。P地位于河流上游,适宜布局自来水厂。

11.某外商欲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建集成电路生产厂,选择厂址时优先考虑的因素有()

①邻近原料地

②靠近市场

③有高素质的科技人员

④邻近机场和高速公路

A.①②③B.②④

C.③④D.①③④

【答案】 C

【解析】集成电路生产厂属技术导向型工业,人才和交通是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2012·山西太原高一检测)读某生产企业分布图,回答12~13题。

12.该生产企业最有可能是()

A.啤酒厂B.汽车厂

C.玩具制造厂D.精密仪表厂

13.影响该生产企业空间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市场B.能源

C.劳动力D.科技

【答案】12.A13.A

【解析】从图中人口密度与生产工厂产量分布判断,人口密度

越大的区域,该企业的生产量越大,因此确定影响该生产企业空间分布的主导因素是市场,最可能是啤酒厂。

(2011·天水高一检测)广东东莞本地人口约150万,外来人口约200万,其中港澳台同胞70万人,海外侨胞20万人。现在东莞地区集中了近3 000家外商投资为主的电脑外围设备中小企业,其中属海外华人华侨投资的占有很大比例。据此回答14~15题。

14.外商在东莞大量投资电脑外围设备生产企业的主要原因是()

A.科技人才集中B.工业惯性影响

C.有大量廉价劳动力D.环境优美清洁

15.在广东省内华人华侨投资比例大的主要原因是()

A.解决就业B.个人情感因素

C.利用自然资源D.利用科技优势

【答案】14.C15.B

【解析】第14题,电脑外围设备生产需劳动力数量多,东莞地区外来人口多,能够提供足够的劳动力。第15题,广东省是我国著名的侨乡,华人华侨投资比例大主要是由于个人偏好因素的影响。

二、综合题

16.下图为我国中部某城市示意图,根据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甲处应优先发展的大型工业企业是________厂,从影响工业布局的主导区位因素上看,该工业属于________导向型工业。

(2)图中乙处为服装、食品等轻工业为主的工业区,其主要区位优势是()

A.接近原料产地B.接近消费市场

C.运输便利D.科技发达

(3)该城市计划在丙处建一个以电子工业为主的新型工业园区,根据图中所提供的信息,简述在此处兴建电子工业园区的主要依据。

【答案】(1)炼铝动力(2)B

(3)接近大学城,科技力量较强;交通运输便利;距重工业区较远,污染小,环境条件好。

【解析】解答本题可抓住以下几点:

第(1)题,甲处有铝土矿与火电站且位于河流下游及与垂直于盛行风向的郊外。第(2)题,服装与食品等轻工业属污染小或无污染的

企业,且食品易腐烂变质。第(3)题,电子工业属技术导向型工业,需布局在靠近科研院所或高等院校且交通便利、环境优美之处。

17.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中饮料制造工业和人口密度的分布呈现________相关性,所以饮料制造工业属于________导向型工业。

(2)为什么饮料制造工业属于该类导向型工业?

(3)影响饮料制造工业的区位因素还有哪些?

【答案】(1)正市场

(2)产品不便于长距离运输,运输成本较高,若长距离运输会对饮料瓶造成损坏并且降低其质量。

(3)市场、交通、科技、劳动力等。

【解析】从图中的信息可知饮料制造工业和人口密度的分布呈现正相关性,所以饮料制造工业属于市场导向型工业,这和饮料尤其是瓶装饮料不便于长距离运输的特征有关。影响该工业的区位因素还

有市场、交通、科技、劳动力等。

18.下图中①是电子工业区,周围有众多的高等院校,②是石油化工区。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电子工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

(2)若在图中③处布局钢铁厂,是否合理?________,其理由是________。

(3)若在图中④处建自来水厂,是否合理?________,其量由是________。

(4)为了保护城市环境,处于石油化工区与主城区间的P带应设置________。

【答案】(1)知识、技术(2)不合理钢铁厂污染大气,应布局在盛行风向的下风向地带(3)合理河流上游,水质好(4)绿化带

2018地理高考作业:9-1 工业的区位选择 含解析

一、选择题 2014年,我国某企业在加里曼丹岛建立了境外产业合作集聚区。该集聚区从事农林种植与产品加工,并带动国内种植和养殖业、木材加工业、榨油类企业和建筑、设备、安装、水电等相关配套企业“走出去”。读下图回答1~2题。 1. 下列工业区位指向与该农林产品加工业相似的是( ) A. 现代钢铁工业 B.煤化学工业 C. 电解铝工业 D.微电子工业 2. 该企业“走出去”有利于 ①利用当地原料节省运费②降低劳动力成本③减轻加里曼丹岛生态环境压力④缓解我国就业紧张状况( ) A. ①② B.②③ C. ①③ D.②④ 1. B 【解析】该区域为热带雨林气候,森林资源丰富,所以农林产品加工业布局的主导因素为原料;现代钢铁工业布局的主导因素是市场和交通;煤化学工业布局的主导因素是煤炭资源;电解铝工业布局的主导因素是动力;微电子工业布局的主导因素是科学技术。 2. A 【解析】产业转移可以促进迁入地经济的发展,推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但有可能会增加对环境的压力;迁出地有利于产业结构的升级,改善

区域生态环境。企业“走出去”有利于充分利用当地的优势资源,降低生产的成本,而加大了迁入地的生态压力,减少了我国的就业岗位。 工业增加值率是工业增加值占同期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工业增加值率是一个地区工业企业盈利能力和发展水平的综合体现,其值越高,说明盈利能力越强。读下表回答3~4题。 工业增加值率的区域间和行业间分布表 3. 下面有关工业增加值率说法正确的是( ) A. 我国工业增加值率较发达国家低是因为我国市场竞争更激烈 B. 中西部工业增加值率较东部高是因为中西部工业发展水平更高 C. 东部工业增加值率较中西部低是因为东部技术导向型电子工业比例高 D. 中西部工业增加值率较东部高是因为中西部资源密集型产业比例更高 4. 为了有效提高我国工业增加值率,我国政府应该

工业的区位选择 - 教案

《工业的区位选择》教案 教学内容选择:新课标人教版地理必修二第四章第一节 一、课标分析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对本部分内容的要求是“分析工业区位要素,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本条标准同农业区位因素分析的要求基本相同。对于工业问题的学习,主要集中在区位问题上,通过工业区位学会用正确的地理思想思考工业问题。标准要求学生能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并能举例子分析。相较于农业部分内容的而言,只不过工业生产不论从部门来说,还是从布局来说,都更复杂些,因此,分析工业区位要素可以通过案例的方式学习。工业区位和农业区位的标准主要从地理环境对工业生产影响的角度学习人与环境的关系,两者在帮助学生认识区位因素方面有共同之处,因此,教师可统筹考虑这两内容的学习方式。 二、教材分析 工业的区位选择,位于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四章第一节,主要探讨工业的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区位是一个贯穿整个地理必修二的概念,它将各章节整合起来,研究人口、城市、交通、环境等因子都隐含着对劳动力、市场、交通、环境等区位因子的研究。工业的区位选择是第三章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的姐妹篇。而工业的特点使得它在区位的选择上比农业更加复杂与灵活,所以,它不仅是对农业区位选择的沿袭,更是对前面知识的深化,也是为后面知识的辅垫,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本节的工业区位理论在本章后面各节的学习中要反复应用,是理解各节内容的基础,所以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也是是本章的核心内容。 本节教材分为工业的区位因素和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两个部分。在第一部分中,介绍了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和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然后教材以举例的形式介绍了五种常见的工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在现实中,影响某种工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可能是一个或者少数几个,那么这类工业的区位选择以其主导因素为导向。因此,教学中不能将此内容绝对化,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第二部分中,教材用正文与案例、阅读相结合的形式说明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因素是不断变化的,其中科学技术是决定因素。然后教材从环境、政策、企业决策者的理念和心理因素几个方面进一步说明了区位选择变化的原因。

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公开课

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公开课 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 ,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目标 1. 了解影响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2. 掌握不同导向型工业的特点,会判断一些常见工业的区位指向类型。 3. 会分析环境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4. 理解工业区位选择的发展变化。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创设情境,结合钢铁生产过程,了解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 2.通 过反复讲和练,学会判断常见工业的区位指向类型。 3.通过鞍钢和宝钢案例对比综合分析,理解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加强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4.通过读图练习,掌握环境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用实例让学生感受到地理在生活中的用处,培养地理学习兴趣。 2.在分析 工业区位的过程中,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并建立科学的发展观、环境观。 教学重点: 1.理解原料、市场、动力、廉价劳动力和技术五大指向型工业的区位选择。 2.理解环境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3.分析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教学难点: 1.五大指向型工业的区位选择。 2.分析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区位因素。

课时:1课时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引入新课】我们的经济活动可以分为三大产业,即第一产业――农业、第二产业――工业和 建筑业,第三产业――服务业和流通部门。大家想想我们日常生活中,包括衣食住行等 方方面面的物质,主要是哪类产业提供的,(工业)工业与农业一样是国民经济最基础 的生产部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上一章我们了解到:不同地区由于发展农业的条件 不同,因此产生不同的农业地域类型,这是因地制宜的结果。而工业也一样,我们为什 么要投资创办工厂呢,就是为了盈利,而对于工业企业来说,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就是: 把工厂办在什么地方能够获得最大的利润呢。这就是所谓工业区位的选择,今天我们就 来探讨这个问题。 【讲授新课】 (环节一)主要的工业区位因素 师:工业生产的环节比农业生产要复杂的多,就拿钢铁厂来说。 (播放动画:钢铁生产过程)

(完整word版)第一节工业的区位选择导学案——高爱玲

第四章第一节工业的区位选择(第一课时)导学案 预习案:知识准备 1、工业是指。 2、工业的分类 ①按产品性质分为:轻工业、重工业。②按发展历史分为:传统工业、新兴工业。 ③按生产对象分为:采掘工业、加工工业。 3、工业相对于农业来说,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不大,在区位选择上将更加灵活,也更加复杂。 探究案: 一、工业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包括土地、_____、_______等。 (2)社会经济因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等。 (3)环境因素:大气、水、固体废弃物污染等 2.选址原则(经济利益方面):工厂应选择在具有明显________的地方,以花费最低的________获得________。 二、工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 [学生看书] 阅读教材,概括五种导向型工业的特点及相关部门,完成下表。 主要区位因素工业特点厂址选择要求有代表性的工业部门 导向型工业原料不便于运输 或运输原料的较高接近产地制糖工业、水产品加工业、水果罐 头加工业 导向型工业不便于长距离运输 或运输成本较高接近啤酒厂、汽水厂、家具厂、印刷厂、 石油加工厂、汽车制造厂等。 导向型工业需要消耗大量接近厂和站炼铝厂、有色金属冶炼、化学工业 等 导向型工业需要投入大量接近的地方服装工业、电子装配、包带、制伞、 制鞋。 导向型工业要求高接近 和发达地区飞机、集成电路、精密仪表、卫星、服装设计等 要想使某种工业合理布局,就得正确判断某种工业的主导的区位因素,而正确判断某种工业的主导的区位因素的前提就是了解这种工业类型的特点。 思路:工业类型的特点主导的区位因素工业合理布局 (分析)(识别)(遵循) 例1:“正确判断某一类型工业的主导区位因素”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 (1)读下面炼铝厂、制糖厂、电子装配厂和啤酒厂四种工业区位模式图,判断正确是()

工业的区位选择教案设计

《工业的区位选择》教案 教学容选择:新课标人教版地理必修二第四章第一节 一、课标分析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对本部分容的要“分析工业区位要素,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本条标准同农业区位因素分析的要求基本相同。对于工业问题的学习,主要集中在区位问题上,通过工业区位学会用正确的地理思想思考工业问题。标准要求学生能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并能举例子分析。相较于农业部分容的而言,只不过工业生产不论从部门来说,还是从布局来说,都更复杂些,因此,分析工业区位要素可以通过案例的方式学习。工业区位和农业区位的标准主要从地理环境对工业生产影响的角度学习人与环境的关系,两者在帮助学生认识区位因素方面有共同之处,因此,教师可统筹考虑这两容的学习方式。二、教材分析 工业的区位选择,位于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四章第一节,主要探讨工业的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区位是一个贯穿整个地理必修二的概念,它将各章节整合起来,研究人口、城市、交通、环境等因子都隐含着对劳动力、市场、交通、环境等区位因子的研究。工业的区位选择是第三章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的姐妹篇。而工业的特点使得它在区位的选择上比农业更加复杂与灵活,所以,它不仅是对农业区位选择的沿袭,更是对前面知识的深化,也是为后面知识的辅垫,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本节的工业区位理论在本章后面各节的学习中要反复应用,是理解各节容的基础,所以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也是是本章的核心容。 本节教材分为工业的区位因素和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两个部分。在第一部分中,介绍了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和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然后教材以举例的形式介绍了五种常见的工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在现实中,影响某种工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可能是一个或者少数几个,那么这类工业的区位选择以其主导因素为导向。因此,教学中不能将此容绝对化,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第二部分中,教材用正文与案例、阅读相结合的形式说明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因素是不断变化的,其中科学技术是决定因素。然后教材从环境、政策、企业决策者的理念和心理因素几个方面进一步说明了区位选择变化的原因。 三、学情分析 通过第三章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的学习,学生对区位的概念和农业的区位因素有了一定的认识,这些可以为本节的学习做好铺垫;另外,学生对身边的工业有一定的认识,这对理解本节容有一定的帮助。高中的学生对于事物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已经上升到了理性认识的高度,所以可以给出实例让学生自己思考总结,获得新知,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上来。 四、设计思路 本节要求学生结合实例理解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了解工业发展与区位的关系。教学中注重让学生进行思考、分析,师生共同探讨问题,充分调动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技能。为了学生更好地理解,在教学过程中,除了结合教材中的案例外,还应举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学生的思考分析,得出有用的信息,培养学生的思考分析能力;突出地理学科密切联系实际的优势,让学生从生活中学习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五、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结合实例掌握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 2. 学会分析工业的主导区位因素与工业的区位选择; 3. 理解主导区位因素变化对区位选择的影响;

高中地理《农业区位的选择》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二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农业是国民经济最主要的物质生产部门之一,它和工业、城市、人口等都是《必修二》的主要内容,《区位选择》是农业的第一节,是学习农业的基础。也是本章第二、第三节进一步分析世界典型的农业地域类型所必备的基础知识。本节涉及的区位论是人文地理的核心内容之一,而“农业的区位选择”是农业区位理论的主要内容,通过对农业区位的探究让学生了解农业的区位选择必须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来合理利用农业资源,体现农业生产的地域性特征;同时还阐述了农业区位选择的基本原理,揭示区位理论的基本学习和研究方法,为今后工业、交通等区位理论的学习奠定基础。 本教学设计从“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用教材去教而不是教教材”等理念出发,充分考虑新课标要求,通过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各种素材,完成对地理原理的学习,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授之予渔”;同时还选取本地的一些典型素材进行扩展分析,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在教学过程中设计课堂活动让学生参与到其中,体现新课改“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的新教育理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学情分析:我校高一学生地理基础知识薄弱,地理空间分析和思维能力比较差,但他们对感兴 趣的知识有较高的热情和探究的意愿,联系已有的地理知识来解决问题的习惯。农业生产活动 对我校学生是比较熟悉的一个内容,但学生没有充分探究过,并且内容也不是他们感兴趣的。 综合学生的这些认知特点、心理特点和知识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多谈感兴趣的现象,老师有意识的让学生们从自己所谈的现象中总结规律,对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可让学生自 主合作学习,共同讨论行成知识体系,从而锻炼学生的小组协作能力;对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可以从哲学高度讨论,与政治学科的学习形成学科综合,体现地理学习的综合性特征,对学生 进行世界观的熏陶。 课标分析: 课标要求:结合实例说明农业的区位因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区位的含义 (2)理解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布局与变化的影响选择的主要因素 (3)通过分析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

(完整版)工业的区位选择练习题

4.1 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很多,不同工业部门具有不同的区位指向.回答1—2题. 1.区位宜接近原料产地的是() A.葡萄酒厂、羊毛加工厂、水果罐头厂 B.服装加工厂、羊毛加工厂、水果罐头厂 C.造船厂、飞机制造厂、电子装配厂 D.钢铁厂、时装加工厂、家具厂 2.啤酒厂、家具厂、面包加工厂的区位属于() A.原材料导向型 B.技术导向型 C.劳动力导向型 D.市场导向型 3.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吸引的外商投资中,海外华人和华侨在自己家乡的投资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其主要原因是出于() A.解决就业 B.利用廉价劳动力 C.利用科技优势 D.个人偏好 4.20世纪50年代,我国在内地建设了一些大型工业基地,主要目的是() A.平衡东西部工业的分布 B.解决西部地区就业问题 C.国防安全的需要 D.建设内地,开发西部 5、影响下列四个工厂区位选择的一组主导因素依次是①飞机制造厂②电视机厂③印刷厂④水果罐头厂 () A.技术、劳力、市场、原料 B.劳力、技术、市场、原料 C.市场、技术、原料、劳力 D.原料、市场、技术、劳力 6.下列工厂,属于动力导向型工业的是() A.炼铁厂 B.炼铝厂 C.纺织厂 D.精密仪表厂 读四种因素对工业区位的影响程度图,据此回答7—8小题: 7、图中③所表示的工业部门可能是() A.采掘工业 B.钢铁工业 C.电视机装配工业 D.制糖工业 8、由于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在不断发生变化,③的位置移向⑤处,其原因最可能是() A.信息通信网络越来越通达

① ② ③ ④ 居民区 工业区 B.该工业生产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 C.政府的影响力加强 D.工业污染严重,被迫搬迁 下图为某城市的居民区和工业区布局规划图,从大气环境保护角度考虑,回答9—11题。 9、若该城市是我国北京,则布局比较合理的是 ( ) A ①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③④ 10、若该城市是印度的加尔各答,则布局比较合理是 ( ) A ①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③④ 11、若该城市是英国伦敦,则布局比较合理的是 ( ) A ①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③④ 12、近年来,在一些发达国家,厂商选择工厂区位时,已不再作为主要因素考虑的是 ( ) A.市场需要量 B.交通运输 C.劳动力素质 D.信息的通达性 13、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力不断增强的因素是 ( ) A.原料 B.交通运输 C.信息通信网络 D.劳动力数量 14、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我国强调大力推动内地工业的发展,其主要是考虑 ( ) A.为了加强国防建设 B.为了缩小内地与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 C.为了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 D.为了充分合理利用广阔的土地 15、日本工业集中在太平洋沿岸的三湾一海地带,其影响工业区位的重要因素是 ( ) A.原料 B.劳动力 C.技术力量 D.交通运输 16、下图四图式中,设C 为市场,M 1、M 2为原料供应地,假如生产1吨产品需要M 1提供1.5 吨原料,M 2提供0.5吨原料,从节省运费的角度考虑,工厂P 应设在 ( ) A.①图式中 B.②图式中 C.③图式中 D.④图式中 P P P P 1 1 11 2222 图5.49 C C 17、石油开采活动应 ( ) A 、接近于消费市场 B 、接近于原料地 C 、靠近交通便利地区 D 、接近于沿海地区

工业的区位选择(教案)教学内容

工业的区位选择(教案)

第四章工业的区位选择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②结合实例,分析某一工业的主导区位因素,判断工业的导向类型。 ③运用案例分析主要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④综合考虑经济、环境等因素,能够对工业区进行合理布局。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活动讨论辨析工业区位的主导因素,判断工业的导向类型。 ②通过比较鞍钢和宝钢的区位,分析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③在演示板上演示污染企业的布局,合理规划污染企业的厂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理解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以及对工业区的合理布局等,树立正确的发展观、环境观,增强环保意识、忧患意识和全球意识。 二、教学重点 1、辨析工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判断工业的导向类型。 2、分析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3、理解环境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合理布局污染型企业。 三、教学难点 1、正确判断某一工业的主导区位因素。 2、联系实际,具体分析工业区位布局的合理性。 四、教学方法 角色扮演法、案例分析法、合作探究法、读图分析法、归纳总结法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农业和工业都是国民经济最基础的物质生产部门,“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这一章作为必修2以及高考的重难点内容,需要我们完整掌握。 1、新课导入 首先,回顾一下工业生产过程:①明确工业布局需要注意的区位条件(工业投入);②明确工业三废的排放又会如何限制工业布局(工业产出)。 互动讨论: 假若你现在要创办一个工厂企业,请讨论告诉我:你所创办的企业名称?属于哪种导向型工业以及在全国选择建厂地点的时候需考虑哪些具体因素? 布局原则:切合实际、因地制宜(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图片展示,通过设问导入新课。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充满对本节知识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2、讲授新课 读图4.1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了解工业生产的投入要素和产出要素。从图示来看,土地、劳动力、原料等因素都会影响到工业的生产和分布,这些影响工业生产和分布的因素我们称之为工业区位因素。 读教材图4.2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这些因素当中,哪些是自然因素?那些是社会经济因素?思考工业生产一般过程中,投入什么?产出什么?了解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高中地理《工业的区位选择(1)(2)》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由于教材内容较简单,而学生的自学能力不强,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我提前编制自学导学案,让学生独立和合作学习课本的基本知识,我在课前抽样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确定教学重点、难点和教法。根据反馈情况我发现学生普遍不会做的是课后活动题,他们习惯了等老师念答案或讲解,再就是不能从根本上理解课文内容,不能和前面的融会贯通,这需要我讲解,其他问题不大。为了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我要求他们在课上多以分组合作的形式完成练习。课后活动是这样,拔高的能力题也是这样。为了提高他们的分析问题的能力我编制了一道大题(包含4 个小题),此题有难度,较综合,可将本节内容适当拔高,以便照顾学生能力较强的学生。为此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步骤: 壱、提前检查学生自学情况,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教学内容和方法。 弐、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完成学案上相对较难的问题,如 (4)、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哪些工业区位因素发生变化?补充完成空白处的内容。

参、总结本节内容:构建知识网络,形成知识体系,体现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 四、当堂练习:分两个层次,第一层次的题目较简单。第二层 次的较难。但是不论哪个层次的练习都要让学生独立或者合作 完成。第二层次“沙场练兵”的题目比较难,可在老师的指导 下完成。所有的题目都是为了增强学生运用本节课的知识解决 实际问题的能力,重在激发思维,拓展思路,培养智力和非 智力因素,培养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伍、课下作业:是本节课内容的课外延伸。 六、附:工业的区位选择自学导学案 工业区位选择自学导学案 莱芜凤城高级中学秦鹏昊 【学习目标】 1.结合实例,分析工业区位的变化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2.结合实例,运用工业区位因素为某种工业选择合理的区位。 3.运用工业区位因素,分析工业选址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能提出合理化建议。 【重、难点】运用工业区位因素分析某种工业的区位选择。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四章第1节工业的区位选择

第1节《工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课标分析】 1.课标要求: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2.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联系现实生活理解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和基本原理。应用案例分析主要工业区位的发展变化及其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分析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让学生通过一些案例,来了解影响工业区位选择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分析环境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树立工业发展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思想。通过了解当地工业发展的优势区位,为家乡的生产建设服务,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3.教学重难点 (1)重点:运用工业区位选择的基本原理对工厂进行合理的区位选择。 (2)难点:判断影响某个工厂区位的主导因素及其合理布局。 【教学过程】 【导入】 (课前作业)小组合作,作图分析你所在市区的工业布局情况。(学生展示,老师进行讲解并引出本节的知识点) 【新课讲授】 (上课之前,学生把学习目标展示到本组的黑板上面,在本节课结束后,小组的成员根据本节课所学知识去叙述学习目标的内容,成员有不会的小组长负责协调,进行课下辅导。)1.学生预习课文,分析影响工业分布的主要区位因素。学生完成学案 (学案模板,学案是提前发给学生去做的) 1.主要的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包括土地、水源、①________、能源等。 (2)社会经济因素:包括②________、政策、运输、劳动力等。 2.选址原则(主要考虑经济利益) 工厂应选择在具有明显优势条件的地方,以花费最低的③________________获得最高利润。 3.主导因素决定工业区位选择类型

工业区位选择的原则

工业区位选择的原则 工业区位选择是高中人文地理中的一个常考重点知识,在进行工业区位选择时,既要考虑社会经济效益,又要考虑环境效益。在复杂的城市环境中,如何将社会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有机地统一起来,使城市工业区位选择更为合理,是工业区位选择的核心问题。 一、从社会经济效益来看工业区位选择的原则 从社会经济效益入手,工业区位选择应该首先分析所给区域的资源分布情况,从发挥当地资源优势的角度选择应该发展的工业。 1、原料指向型工业:这类工业的特点是原料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或运输成本较高,如甜菜或甘蔗制糖厂、水产品加工厂、水果罐头厂等,区位选择时应靠近原料产地。 2、市场指向型工业:这类工业的特点是产品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或运输成本较高,如啤酒厂、家具厂、印刷厂等,区位选择时应靠近市场。 3、动力指向型工业:这类工业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区位选择时应靠近火电厂或水电站(即能源丰富的地方),如炼铝厂。 4、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这类工业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区位选择时应靠近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方,如普通服装、电子装配、制伞、制鞋等工业。 5、技术指向型工业:这类工业技术要求高,区位选择时应靠近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地区,如集成电路、卫星、飞机、精密仪表等工业。 一般情况下,解答工业区位的试题时,结合资源分布情况和工业区位指向类型即可判断出工业区位选择是否合理。但当影响区位的主要因素增多时,或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使主导因素出现动态变化而难以确定工业指向类型时,应考虑将工业布局在成本较低的区位上。 二、从环境经济效益来看工业区位选择的原则 工业在产出产品的同时,也产出“三废”(废气、废水、废渣)。这些废弃物排入环境,会造成环境污染,危害人体的身体健康。因此,工业在进行区位选择时还应当考虑环境效益。从环境效益入手,工业区位选择时应该考虑污染物的类型、污染程度、影响污染的因素和综合利用等方面。 1、根据污染物类型决定工业区位选择的原则 (1)污染大气的工业应考虑当地的风向:为了尽可能地减少工厂排出的烟尘、废气对居住区的污染,在常年盛行一种主导风向的地区,应将向大气排放有害物质的工业企业布局在盛行风向的下风向,将居住区布局在盛行风向的上风向;在盛行季风的地区,应将向大气排放有害物质的工业企业布局在与季风风向垂直的郊外;在常年盛行多种风向的地区,工业区要布局在当地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居住区在最小风频的下风向。同时还要考虑热力环流,有污染的企业应布局在热力环流下沉距离之外。 (2)污染水源的工业要考虑河流的流向:河流的流向决定着河流中污染物的传输方向,为了让广大居民能够饮用清洁水源,对水体有污染的工业企业(如印染厂、造纸厂、电镀厂等)的排污口应建在远离河流的上游及远离自来水厂的地方,布局在河流的下游。 (3)产生固体废弃物污染的工业应远离居民区和农田:固体废弃物的长期堆积会导致土壤与空气的污染,排放固体废弃物的工厂和固体废弃物处理厂,应

第一节 工业的区位选择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小学2、学科:地理 3.课时:1 4.学生课前准备: (一)预习课文,了解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因素。 (二)完成课后习题 二、教学课题 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和不同的工业指向类型,加强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形成协调的人地关系。 1、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和不同的工业指向类型 2、理解工业区位的发展变化 3、理解环境因素、政策、科学技术的等对工业区位的选择 4、加强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形成协调的人地关系 三、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有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工业区位因素”,主要分析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及根据主导因素确定工业的导向型。第二部分“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通过案例、活动等材料分析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情况及影响工业区位因素变化的原因。 【重难点】1、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 2、对工厂的合理布局 四、教学方法 情境讨论、自学探究、案例教学 1、工业生产的区位因素有哪些? 2、工业生产的主导因素如何确定? 五、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设置情境:一华侨要到山东投资,想要分别在山东建设一造船厂、钢铁厂和造纸厂,请你做咨询师,你知道要如何选址吗? 一、工业的区位选择 【教师】多媒体出示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图 【百度图片】 https://www.360docs.net/doc/7a4327212.html,/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E5%B7%A5%E4%B8 %9A%E7%94%9F%E4%BA%A7%E7%9A%84%E4%B8%80%E8%88%AC%E8%BF%87%E7%A8%8B&i e=utf-8&in=17269&cl=2&lm=-1&st=&pn=18&rn=1&di=284007065700&ln=1949&fr=&fm=&fmq= 1362442837593_R&i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pn18&-1& di284007065700&objURLhttp%3A%2F%https://www.360docs.net/doc/7a4327212.html,%2Fwzym%2F0217%2Fg10217%2Fg1dlf04 0.files%2Fimage003.jpg&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pjvi_z%26e3Bvwf1_z%26e3BvgAz dH3Fozy4AzdH3Fad80AzdH3F28ad80AzdH3F281sua9a_z%26e3Bip4&W262&H206&T10214&S6& TPjpg和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图【百度图片】 https://www.360docs.net/doc/7a4327212.html,/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E5%B7%A5%E4%B8 %9A%E7%94%9F%E4%BA%A7%E7%9A%84%E4%B8%80%E8%88%AC%E8%BF%87%E7%A8%8B&i

-第一节 工业的区位选择

第一节工业的区位选择 一、单项选择题 倾斜的椰树是北太平洋岛屿的一大奇观,读图完成第1~2题。 1.从影响工业布局的主导因素考虑,椰子汁生产企业的区位导向是() A.原料导向型B.动力导向型 C.技术导向型D.市场导向型 2.与椰子汁生产企业导向类型相同的一组是() A.家具厂、印刷厂 B.啤酒厂、面粉厂 C.汽车制造厂、甘蔗制糖厂 D.乳制品厂、水产品加工厂 【答案】 1.A 2.D 【解析】水果罐头加工业、水产品加工业、乳制品厂等,原料不便于长距离运输,应接近原料产地。 (2012·湖南十二校联考)下图表示某些工业部门对区位因素(仅考

虑原料、能源、劳动力)的依赖程度,完成第3~4题。 3.图中①②③代表的工业部门可能分别是() A.炼铝、服装加工、家具制造 B.炼铝、制糖、啤酒生产 C.汽车、造船、水泥生产 D.炼铜、奶制品加工、制鞋 4.下列城市中,发展以③为代表的工业部门的是() A.攀枝花B.温州 C.北京D.贵阳 【答案】 3.D 4.B 【解析】第3题,由图可知,①对能源依赖最高,为有色金属冶炼等动力导向型工业;②对原料依赖最高,为农产品加工等原料导向型工业;③对劳动力依赖最强,为劳动力导向型工业。第4题,温州的服装、鞋帽等劳动力导向型工业发达。 5.下图是“工业区位模式图”,其中线段长短表示程度大小。

下列排序与甲、乙、丙、丁四图相符合的是() A.甘蔗制糖、制鞋、微电子、啤酒 B.甘蔗制糖、微电子、制鞋、啤酒 C.甘蔗制糖、制鞋、啤酒、微电子 D.甘蔗制糖、啤酒、微电子、制鞋 【答案】 B 【解析】四图中工业区位的主导因素是甲为原料、B为技术、C为劳动力、D为市场。 读下列材料,分析完成下列6~7题。 材料2010年4月3日零时,首批22 000箱“5100西藏冰川矿泉水”(左图)运抵昆明,并被迅速送往旱灾最重的楚雄州南华县的村庄和学校,以解旱区民众的燃眉之急。

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第三章 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主要分析了影响农业区位的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通过各种活动的设计,使学生了解农业的区位选择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发展农业生产时,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才能充分合理地利用土地。 教材通过泰国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和澳大利亚牧场的对比,引出区位的概念以及农业不同区位选择的原因。 图是本单元核心原理的概念图,是本节教材内容的基础,教学过程中需反复运用,培养学生达到熟练应用的目的。 P43的三个活动的设计意图为帮助学生理解农业生产的布局、变化与区位因素的影响,以提高对学生探究能力和读图分析能力的培养。 P44案例1的运用在于说明农业的区位选择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通过对法国和西班牙两国的农业区位差异的比较,使学生学会进行地理区域比较的方法和思想。 农业地域的形成是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结果。教材中以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地域的形成过程为例来说明这一问题,充分利用教材中多图综合,分析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原因,同时训练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课标要求】: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2.理解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原因。 3.根据相关资料,运用农业区位理论,进行农业区位选择。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不同农业地域景观图的比较,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让学生掌握地理的综合分析方法。 2.利用图表分析法、比较法帮助学生理解农业生产的布局、变化与区位因素的影响。 3.通过法国和西班牙两国农业区位差异的对比让学生学会区域比较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思想,培养学生充分、合理利用资源,保护自然资源的观念? 2.通过对农业区位的学习,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和对地理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1.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 2.学会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分析和应用,明确农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对农业的区位选择产生影响。 3.学会运用所学的原理方法分析具体的案例。 【教学难点】: 1.正确应用农业区位理论、结合事例分析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 2.通过对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原因分析,培养读图分析能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搜集的资料和图片 【学情分析与学法指导】: 对城市学生来说,农业是他们日常生活中很少接触的事物,本节课教材中所展现的图片和材料,如湄南河的水稻种植业、澳大利亚牧场,对多数学生都是比较陌生的,为了使这节课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可以从乡土地理入手,根据课程标准,对教材知识进行整合,设计本节课。立足于学生活动和案例分析,着

工业的区位选择 教案

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工业的区位选择 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结合实例理解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因素 2.运用案例理解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3.经济因素、社会因素、环境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利用图表,分析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培养学生应用基础知识及图表分析能力 2.理论联系实际,利用本地工业发展情况,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调查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由环境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2.通过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观看待周围的事物 3.通过了解本地工业的发展,势力热爱家乡的信念 【教学重点】 1.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 2.运用工业区位选择的基本原理对工厂进行合理的区位选择 【教学难点】 判断影响某个工厂区位的主导因素及其合理布局 【教学方法】讨论法,案例教学法,讲授法,角色扮演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提到“工业”一词,大家可能觉得离我们的生活太遥远。其实,工业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教室里的课桌板凳以及我们身上穿的衣服等都是在工厂里面生产的。那么这些工业布局在哪里呢?它的布局又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解决的问题——工业的区位选择 一.工业的概念:工业是指从事自然资源的开采,对采掘品和农产品进行加工和再加工的物质生产部门。 二.工业区位因素 图片展示:图 4.1 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图,这些投入哪些属于自然要素,哪些

属于社会经济要素? 农业区位选择时要考虑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那么工业区位选择的时候要考虑哪些因素呢? 角色扮演:假设一位同学要创业建厂,那么建厂时应该考虑哪些因素呢?结合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 图片展示:图 4.2 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分析讲解并加入环境因素和个人偏好,把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分为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一般来说,决策者建厂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利益的最大化。从经济效益看,如果能把工厂建立在原料和动力充足、劳动力质优价廉、市场前景广阔的地方,那当然是最理想的。但现实生活中这样理想的场所很少,因此决策者往往考虑一种或者几种主要因素。 过渡:从经济效益考虑,影响成本最重要的因素,称为主导因素。不同的工业部门,其生产过程和生产特点不同,生产投入的要素不同,生产成本构成就不同。根据影响成本的主导因素不同,把工业区位选择分为5种不同的导向型工业 三.工业区位选择 经济效益影响工业的区位选择 展示:中国制糖工业分布图、中国饮料制造工业图、加拿大炼铝业分布图、香港20世纪70年代纺织、中国中关村及周边科研单位分布图,以及相关材料,分析得出5种导向性工业的主导因素、工业特点、区位选择原则、代表部门。 过渡:刚刚我们讨论的仅仅是从经济效益的角度选择区位。但是现代企业的发

高中地理《工业区位的选择》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工业生产过程的概念和主要的区位因素。 2、理解主要工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 3、掌握工业区位选择的思路和方法。 过程与方法 工业区位分析注重多要素综合分析和评价,突出对实际问题的区位分析,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案例分析法、对比法、材料分析法等,提高学生分析地理图表的能力,培养学生提取并加工有效 地理信息的能力。从而加强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用实例分析,激发学生形成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探究的兴趣;在学习中形成科学的环境观,初步树立人地协调的观念。 学情分析 本校学生学习能力中等,具有一定地小组合作和自学能力。 教学重点 1. 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 2. 掌握工业区位选择的思路和方法。 教学难点

判断影响某个工厂区位的主导因素及其合理布局。 教学过程 导入:东明县炼油厂、面粉厂、食品厂等工厂,在选址的时候会考虑哪些因素呢?下面就带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学习这一节内容。 一、工业区位因素 1、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 引导:首先让学生了解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看下图“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 理解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即是工业生产的投入与产出。工业的投入包括:原料、动力、劳动力(工人、技术人员)市场、交通运输、土地、水源、政策等,就是今天讲的第一个内容:工业的主要 区位因素。 2、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教师:课件展示图4、2 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在诸多的区位因素中,可初步划分为自然因素与社会经济因素。

生答:自然因素:土地、水源、原料 社会经济因素:劳动力、市场、动力、交通运输、科技、政策 设问:假如你是一个企业的决策者,在工厂的布局上你会考虑哪些因素呢? 生答:充足的原料、廉价的劳动力、广阔的市场 教师:理想的工业区位条件包括充足的原料、动力;质高价廉的劳动力;前景广阔的市场;便利的交通;优惠的政策等。 (总结过渡)教师:在现实生活中,理想的工业区位是很少甚至不可能有,所以决策者通常把工厂建在具有明显优势的地方,这就涉及到工业的主导区位因素,而不同的工业,主导区位因素是不同的,根据不同工业主导区位因素的不同,把工业分为不同的导向型。 3、五种导向型工业 活动:学生相互交流相关内容的课前预习情况,然后回答下列内容:

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片断教学 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晋江二中林建国 一、课标 1、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2、结合所学知识同,判断本地农业地域类型,并分析其形成条件 二、课标分解 1、了解农业区位的概念、农业的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2、理解农业地域的概念及成因 3、运用农业区位因素分析、评价某一地区的农业选择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从地理位置、自然和社会因素等方面,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 (2)掌握农业区位各因素及其影响 (3)掌握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区位原因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会从材料中收集提取信息,学习综合分析以解决问题的方法。 (2)对不同农业地域景观图分析比较,得出农业区位的影响因素; (3)尝试从本地农业生产实际出发,发现问题、分析情况。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影响的学习,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分析问题。 (2)认识影响农业区位的自然因素是可以改造的,从而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思想教育. 四、教学方法:本课内容和实际生活很贴切,对学生而言并不是很陌生,他们对农业问题其实有一定的认识,所以要充分运用活动、案例、图文进行形象、生动、直接的启发。教学方法以案例分析法和启发式讨论法,再辅以多媒体教学,一来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有问题可想;二来可以培养学生通过思考和与他人合作获取知识的能力,摒弃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本课的特点就在于运用案例、实例、图文进行形象、生动、直接的启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通过学生自己的思考,分析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同时通过学习,树立学生遵循自然规律,因地制宜,人地协调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五、教学设计思想 本教学内容有两部分,一为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二为农业地域的形成。我认为,第一部分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应使学生深刻认识各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以及当其中某些易变因素发生变化后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为达到这个目的,除了要向学生讲清各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影响外,更重要的是通过组织学生探究案例,深化学生对农业区位选择各因素及其影响的理解。就此,我以安溪茶业为例,让学生分析影响安溪茶业形成的区位因素。 教学过程:本课内容的实施分为三个阶段: 六、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及影响因素(2)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区位原因 2、难点:

高中地理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工业的区位选择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学习目标] 1.了解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理解工业区位因素对工业生产的影响。2.理解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规律及其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3.掌握工业区位选择的方法。 一、工业区位因素 1.工业生产过程 (1)投入:土地、劳动力、资金、能源、水源、原料、零部件。 (2)产出:产品及废气、废水、废渣等废弃物。 2.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包括土地、水源、原料等。 (2)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政策、运输、动力、劳动力、科技等。3.工业主导区位因素 (1)依据:影响成本的主导因素。 (2)类型:原料导向型、市场导向型、动力导向型、劳动力导向型、技术导向型。 二、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1.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1)工业区位因素作用的变化:市场需求的变化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工业区位因素以及各因素所起的作用在不断变化。 (2)科学技术因素的加强:交通和科技的发展降低了工业对原料、动力等区位因素的依赖程度。

(3)典例 ①世界:钢铁工业区位选择的三次变化——煤炭区位→铁矿区位→港口区位。 ②中国:鞍钢(靠近煤、铁产地)→宝钢(靠近市场)。 2.环境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类型特点区位选择 钢铁厂、电厂等污染空气工厂设置在居民区常年盛行风向的下风地带或垂直盛行风向的郊外 化工厂、造纸厂等污染水源污水排放口远离水源地及河流上游 水泥厂、化工厂等固体废弃物污 染 远离居民区和农田 3.社会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1)政策因素:在优惠政策的影响下,用地、交通、基础设施等区位因素都会发生有利于投资办厂的变化。 (2)决策者行为:企业决策者的理念和心理因素有时甚至会成为主导因素。 思考 家具厂属于市场导向型工业,但近几年一些著名家具企业却选址在林区,转变为原料导向型工业,这样的做法是否合理?是什么导致了家具厂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答案合理。随着家具制造技术的发展,家具多采用分散加工,集中组装的制作工艺,再加上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部分家具厂由市场导向型转变成了原料导向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