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发烧友关于耳机的驱动以及与随身听的搭配

合集下载

耳机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耳机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耳机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引言概述:耳机作为一种常见的音频输出设备,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它不仅可以提供高品质的音乐享受,还可以用于通话、语音识别等多种场景。

本文将详细介绍耳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耳机的工作原理。

一、耳机的结构1.1 耳机的外壳耳机的外壳通常由塑料、金属或者复合材料制成。

外壳的设计既要满足美观的要求,又要保证耳机的结构稳固。

同时,外壳还需要考虑人体工学,以便提供舒适的佩戴体验。

1.2 耳机的驱动单元耳机的驱动单元是耳机最核心的部分,它负责将电信号转化为声音。

常见的驱动单元包括动圈驱动单元、动铁驱动单元和电容驱动单元。

动圈驱动单元结构简单,价格较低,适合一般用户;动铁驱动单元音质更好,价格较高,适合高端用户;电容驱动单元音质更为细腻,适合专业音乐制作等领域。

1.3 耳机的连接线耳机的连接线通常由导线和外部护套组成。

导线需要具备良好的传导性能和耐用性,常见的导线材料有铜、银等。

外部护套则起到保护导线的作用,常见的护套材料有塑料、橡胶等。

二、耳机的工作原理2.1 电信号的转换当音频设备输出电信号时,耳机的驱动单元会将电信号转换为声音。

具体而言,动圈驱动单元通过电磁感应原理使得薄膜振动,从而产生声音;动铁驱动单元则是通过电流通过线圈产生磁场,使得铁片振动,从而产生声音;电容驱动单元则是通过电信号改变电容板间距,从而产生声音。

2.2 阻抗匹配耳机的阻抗匹配是为了保证耳机与音频设备之间的匹配性。

阻抗是电流通过的阻力,不同的耳机阻抗会对音频设备的输出产生不同的影响。

一般来说,耳机的阻抗应该与音频设备的输出阻抗相匹配,以获得最佳的音质和音量。

2.3 声音的输出当驱动单元将电信号转换为声音后,声音会通过耳机的耳塞或耳罩输出。

耳塞式耳机通过耳塞直接将声音传递到耳朵,而耳罩式耳机则通过耳罩将声音隔离,提供更好的音质和舒适度。

三、耳机的使用注意事项3.1 音量控制使用耳机时,应注意控制音量,避免长时间使用高音量对听力造成损伤。

电脑知识大全-5耳机-第六章 _如何为随身听选配最合适耳机

电脑知识大全-5耳机-第六章 _如何为随身听选配最合适耳机
人的感觉器官(听觉,触觉等等)都有相对感觉的特性..比如说:如果你的手是常温37度,放在20度的水里会觉得凉;如果你的手很冷,只有10度,那放在20度的水里会觉得热..就是这个道理..
听觉亦是如此..你在公车上开12格的音量听音乐和睡前躺在被窝里听12格音量的音乐,感觉上声音的大小是差别很大的..为什么?就是因为环境噪音使得你的耳朵觉得12格的音量"很小"..可是音乐本身并不因为你觉得小就真的小了..它客观上还是12格的声音响度..这时如果你将音量开到15甚或20,虽然感觉上和平时一样清晰了,但你的鼓膜要受多大的刺激?不用我说,找个没声音的清净旮旯再听听试试..保准吓你一跳,这个超级响的响度就是你在公车上摧残你的鼓膜的声音..
E100耳塞的机线材采用长1米的OFC无氧铜线,长短线式设计,为了保证高质量的音频传输,E100采用了业界公认的3.5mm立体声镀金直插头;同时为了方便用户的需求,E100耳塞延用了时下流行的迷你线式音量控制器。
E100的频应范围为20-20,000Hz,灵敏度亦达114dB。低音及高音都有不错的表现,而且一般的耳塞灵敏度只有100至105dB,因此音乐虫这款耳塞均有清晰的音质,加上优质的立体声并支持XBS音加强,TWINXBS技术使其拥有高质量的动态音频输出,声音细腻,动态强大,低音丰富,具有专业耳塞所拥有的高水准音质。
第六章 如何为随身听选配最合适耳机
随身听是一种便携的随身听音设备,即为随身的需要,各方面为随身而做的设计和改善就越来越多,比如体积、省电、操作性等。从体积上,无论从材质和技术上,现在的随身听都可以做的很小而结实。一部高档磁带随身听可以做的比一个磁带盒还小,一部CD随身听现在也可以做的只比一张CD盘宽几个毫米,厚度可以做到一点五厘米以下这种水平。MP3等数码随身听就更不用说了。再加上各种轻便坚固的材料的应用可以让随身听越来越轻巧了。各种高新技术的应用也可以让随身听越来越省电,各种操作也越来越人性化了。

什么是音质影响音质的因素

什么是音质影响音质的因素

什么是音质影响音质的因素音质的数值是由实际比特率决定的。

那么你对音质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什么是音质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音质的介绍在音响技术中它包含了三方面的内容:音量、音高和音色。

声音的音量(volume),即音频的强度和幅度;声音的音调,也称为音高(pitch),即音频的频率或每秒变化的次数;声音的音色(timbre),即音频泛音或谐波成分。

谈论某音响的音质好坏,主要是衡量声音的上述三方面是否达到一定的水准,即相对于某一频率或频段的音高是否具有一定的强度,并且在要求的频率范围内、同一音量下,各频点的幅度是否均匀、均衡、饱满,频率响应曲线是否平直,声音的音准是否准确,既忠实地呈现了音源频率或成分的原来面目,频率的畸变和相移又符合要求。

声音的泛音适中,谐波较丰富,听起来音色就优美动听。

音质的数值是由实际比特率决定的。

提升音质的方法音乐是人类的天性,从唱片机到CD、从MD到DVD音频,都显示了人们对音质的追求。

现在到MP3的年代,我们又应该怎样提升音乐享受呢?除了购买高质量的MP3随身听,使用出色的耳机或耳塞这些“硬”的方面之外,从“软”处着手,我们同样可以获得提升mp3的音质。

现今的MP3市场,可谓百花齐放,各大厂家竞争得异彩纷呈。

为了占得先机,分得市场最大份额,各个厂家,特别是那些有实力的厂家,各出奇招,外形方面,千奇百怪。

解码芯片:音质好坏的关键MP3本身采用的解码芯片是取决其音质好坏的关键。

质量上乘的解码芯片所表现出来的音质是那些比较差的难以比拟的。

优秀的MP3采用了市场高端的解码芯片,其质量性能自然非常出色。

所以这些MP3音质表现的口碑和市场反映也都非常的不错,业内倍加推崇,也曾经一度是MP3发烧友论证MP3音质好于MD的王牌武器。

当然,采用高端解码芯片的MP3音质表现并不是完全相同,有时甚至相差很远,其原因就在于MP3内部电路的设计,焊接的工艺,线路板材料,各个厂家之间的区别很大,特别是专业厂和一些杂牌厂家区别巨大,这些也是影响到解码芯片工作以及音质输出的关键。

耳机原理平衡式与单端式驱动技术对比

耳机原理平衡式与单端式驱动技术对比

耳机原理平衡式与单端式驱动技术对比平衡式与单端式耳机驱动技术的对比耳机作为一种常见的音频输出设备,其驱动技术对声音质量和表现力有着重要影响。

两种主流的耳机驱动技术分别是平衡式和单端式。

本文将对这两种驱动技术进行对比,从技术原理、声音表现以及适用场景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平衡式耳机驱动技术平衡式耳机驱动技术是一种通过使用多个驱动单元来实现音频信号的分配与驱动的技术。

它通常包括左、右声道分别配备一个动圈驱动单元,并配备一个负责中低频的动圈或动铁驱动单元。

虽然平衡式耳机相比单端式耳机复杂一些,但由于采用了独立的声道驱动,可以实现更好的声音分离和空间定位。

平衡式耳机驱动技术的优点之一是增加了信噪比和阻抗匹配度。

通过为每个声道分别提供驱动单元,可以减少声道间的干扰,提升信噪比。

此外,平衡式耳机驱动技术可以更好地适应不同耳机阻抗,提供更佳的驱动能力。

二、单端式耳机驱动技术单端式耳机驱动技术是一种传统的驱动方式,其特点是使用单个驱动单元来驱动两个声道的音频信号。

这种技术常被采用于大多数耳机产品中。

单端式耳机驱动技术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并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用户的需求。

然而,相比于平衡式驱动技术,单端式耳机在声音分离和空间定位方面的表现会稍有不足。

由于左右声道共用一个驱动单元,容易造成声音干扰和交叉。

同时,由于单端式耳机驱动技术的局限性,其驱动能力和阻抗匹配度相对较低。

三、平衡式与单端式耳机的比较1. 声音表现:平衡式耳机由于采用独立的声道驱动,能够更好地实现声音分离和空间定位,带来更具层次感和立体感的音质表现。

而单端式耳机则相对简单,声音分离和空间感较平衡式耳机稍有不足。

2. 驱动能力:平衡式耳机在驱动能力上相对较强,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阻抗的耳机,并提供更高的驱动电流。

而单端式耳机的驱动能力相对较低,对于一些耳机阻抗较高的情况可能无法达到理想的音质效果。

3. 适用场景:平衡式耳机适用于追求更高声音表现和音质的音乐发烧友,尤其是对声音分离和定位有较高需求的用户。

一些常见的HIFI耳机驱动特性分析表(新增耳机点评)

一些常见的HIFI耳机驱动特性分析表(新增耳机点评)

一些常见的HIFI耳机驱动特性分析表(新增耳机点评)多数耳机数据来源于东宇音响网站。

坛子里经常有网友问,某某耳机好推不好推,用某某器材能不能推好,能推到什么水平等等。

说实话,作为一个版主,虽然听过的耳机不算少,但是真的要把这些问题都回答上来不是很容易。

我以前曾经介绍过“隔山买牛”的方法,但是只是方法而已,对于多数网友的针对性问题,还是不能够完全解答。

最近稍微清闲一点,于是把一些常见的HIFI耳机的官方指标收集了一些,并通过这些指标进行了一些计算,对适合这些耳机的放大器的要求有一个比较粗略的概念。

对于耳机来说,功率匹配是个最基本的要求,当放大器和耳机的功率不能匹配时,就会产生非常严重的失真,极大地影响音质。

要注意的是放大器输出功率即使达到要求,也并不能说就一定能把耳机推好,除了功率因素外,放大器的很多指标都会影响到音质,例如信噪比、谐波失真、阻尼系数、相位失真、瞬态响应、通道间串扰等等。

满足功率要求对于耳机HIFI来说只是一个必需的起点,要真正达到好的效果,还有许多条件要满足。

本表并非是完整的,因为其阻抗指标是静态的,没有考虑到大多数耳机单元存在的感抗,这些感抗在很多时候都会左右系统的整体表现,因此这些计算结果只能作为一个粗略的参考。

如果计算感抗的话,要求还会再高一些,当然,如果连表中的要求都不能达到的话,那么说明放大器是不适合的。

放大器的平均功率是指等同于幅度不变的正弦波加载的情况,实际上没有任何音乐会是这样的情况,这个参数要说明的是该放大器在该阻抗的负载下,必须达到这样的输出功率,并且失真必须足够小。

这个功率是根据一般听音的平均声压来计算的,即85~95dB,这里为了保证完全满足,取上限。

功率储备要求是指放大器峰值输出功率,这里取平均功率的10倍,基本上能满足90%以上的节目。

如果要达到100%,功率储备还要再提高一些。

对于耳机这种小功率负载来说,由于对失真相当敏感,因此其峰值功率就应该是该放大器的额定不失真输出功率,并且这个不失真的范围要比音箱功率放大器要严苛得多。

耳机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耳机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耳机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引言概述:耳机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电子产品,它能够让我们享受到音乐、视频等多媒体内容,同时也可以用于通话和语音识别等功能。

耳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对于我们了解和选择耳机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耳机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常用的电子产品。

一、动圈耳机结构及工作原理1.1 驱动单元:动圈耳机的核心部件是驱动单元,它由磁铁、线圈和振膜组成。

当电流通过线圈时,会产生磁场,磁场与磁铁相互作用,使振膜产生振动,从而产生声音。

1.2 壳体:动圈耳机的壳体通常由塑料或金属材料制成,用于保护驱动单元和起到隔音的作用。

1.3 音频接口:动圈耳机的音频接口通常是3.5mm插头,用于连接音源设备。

二、动铁耳机结构及工作原理2.1 驱动单元:动铁耳机的驱动单元由铁氧体磁铁和线圈组成,线圈固定在铁氧体磁铁内部。

当电流通过线圈时,线圈会受到磁场的作用而产生振动,从而产生声音。

2.2 壳体:动铁耳机的壳体通常由塑料或金属材料制成,用于保护驱动单元和起到隔音的作用。

2.3 音频接口:动铁耳机的音频接口通常是2.5mm或3.5mm插头,用于连接音源设备。

三、电容耳机结构及工作原理3.1 驱动单元:电容耳机的驱动单元由两个金属板构成,中间夹有电介质。

当电流通过金属板时,金属板之间的电场会发生变化,从而产生声音。

3.2 壳体:电容耳机的壳体通常由塑料或金属材料制成,用于保护驱动单元和起到隔音的作用。

3.3 音频接口:电容耳机的音频接口通常是2.5mm或3.5mm插头,用于连接音源设备。

四、无线耳机结构及工作原理4.1 发射端:无线耳机的发射端通常由蓝牙芯片和天线组成,用于将音频信号传输给耳机。

4.2 接收端:无线耳机的接收端通常由蓝牙芯片、天线和驱动单元组成,用于接收并解码音频信号,并驱动驱动单元产生声音。

4.3 电池:无线耳机通常内置电池,用于提供电源供给。

五、降噪耳机结构及工作原理5.1 麦克风:降噪耳机内置麦克风,用于捕捉外界噪音。

耳机发烧经验

耳机发烧经验
MDR-Gxx系列:包括G51\G63\G72\G82等
著名的后挂设计,因为已经属于耳机范畴,所以声音比耳塞的声音要厚实了很多,但是高频都不是很好,整体声音听起来不够清晰。外形抢眼,和Q系列一样属于外形成分比较大的产品,而且阻抗略高于一般的耳塞,输出功率比较小的随身听可能会驱动上音量不够大。
E805还有个非常被所有使用者痛骂的缺点,就是因为单元口径过大而带来得佩带不舒适感:硬硬的塑料外壳,16mm的单元直径,佩戴时间长一点耳朵就会感觉发涨,甚至疼痛。不过它的灵敏度非常高,随便什么随身听都可以发出足够响度的声音。新生代的输出功率小的mp3和md随身听上能够完全发挥出来。作为入门级的耳塞,如果您对音质没什么过多要求的话,E805到是可以满足最基本的需求。
这两款耳塞因为其不错的声音素质,良好的制作工艺和外形,并不太高的价格,成为了除E805外的第二常见的耳塞,并且在一些SONY的纪念款随身听或者新款的高级机型上E838SP被作为了配机耳塞,比如EJ01、N10\E10、NE10等等。
MDR-E8X8系列:
E848是SONY标准级高档耳塞。耳塞导线是无氧铜,在外型设计上使用了入耳式(In-The-Ear)超轻设计,完全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原理。E848的声音整体中性,低音强劲并充满弹性,中高音圆润,音乐味浓,富有感染力,声音的层次感也不错,细节比较丰富;不足之处是中频距离感比较远,人声结像比较松散,个人感觉更适合听纯器乐和电声音乐。
MDR-E931:去年上市的新品,没有引起广大SONY支持者的关注,我个人认为是个不太成功的产品,声音档次与E838基本相同,只是改变了设计和线材以及包装。我自己觉得并不值得掏钱去买。
MDR-Qxx系列:其中包括Q22\Q33\Q55三种型号,Q系列是SONY街头时尚系列,最大的卖点就是外壳可以更换,并且通常都随耳机附赠一对彩壳,当然SONY还提供了另外多种颜色的彩壳可供选购,不过就是又要花钱买(SONY可真会骗钱,嘎嘎)。Q系列采用了独特的夹耳式设计,耳机线有特色,看上去应该是用细麻绳编织成的,摸上去感觉细腻。Q系列的音质个人感觉不怎么样,可能因为设计目的就是要求外形大于声音的原故,Q系列的高音还算过得去,但低频因为漏音的问题就比较差,整体解析模糊。而且对于眼镜一族,夹耳设计使用上有些别扭。

随身听多功能耳机

随身听多功能耳机

随身听多功能耳机
喻湘晖
【期刊名称】《电声技术》
【年(卷),期】1993(000)012
【摘要】本随身听多功能耳机可使随身听音响更具魅力,它除了放音外,还具有以下三个功能: 1.音量暂停众所周知,随身听在使用时,周围的其它声音很难被听见,使用者常需取下耳机或关掉腰间随身听以便听到外界的声音,过一会又要将耳机再戴上,这样很麻烦。

如图1,本耳机的暂停按钮(5)可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它位于多功能装置(4)上,当戴上耳机(6)时,它位于使用者胸前,只需抬手将它轻轻按住,就可迅速切断耳机中的声音,以便和外界交流。

松手后,耳机可继续工作。

【总页数】2页(P37-38)
【作者】喻湘晖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N643
【相关文献】
1.随身听耳机保护专家支招 [J], 龙源
2.随身听的好搭档:Sony XB40入耳式耳机 [J],
3.把随身听藏起来罗技无限脉动蓝牙立体声耳机 [J], 无
4.多功能概念耳机索尼“概念N”耳机 [J],
5.2014广州HIFI耳机与数字音频展随身听的热潮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耳机的驱动以及与随身听的搭配耳机和随身听是讲究搭配的。

在对各个常见品牌耳机有了初步认识以后,我们需要的是从中挑选适合自己和适合自己机器的耳机。

这里就涉及到一个耳机驱动能力的问题。

因为随身听的输出功率有限,并不是所有耳机都能驱动好的。

所谓驱动,简单点说就是耳机接在机器上放出声音。

驱动的好,耳机的声音特点、效果便可以充分发挥,而驱动的不好的耳机,不但音量会不正常,而且声音会变的很干瘪,耳机的素质因此无法体现出来。

对于一副耳机来说,有两个参数是反映它对驱动的要求的。

一个是灵敏度,另一个是阻抗。

两者相比而言。

前者尤为重要。

为了方便读者能够从数字上理解。

以下摘录一段网上对于灵敏度以及响度的计算方法。

“耳机灵敏度意思为:在1KHz频率下,用1V或1mw驱动耳机,而产生的声压强度。

他与其他频段、失真、定位等均无关,同样灵敏度的耳机,可能听感差很大。

有两种灵敏度标法,dB/Vrms 或dB/mw,以前一般用dB/mw,现在耳机大都用dB/Vrms灵敏度,两者有着根本的区别,不能相互比较。

dB/mw灵敏度就不多说了,说说dB/Vrms灵敏度。

100dB/Vrms的意思是:给耳机1Vrms ,1khz 的信号(正旋波),耳机能发出的声压强度为100dB。

当然数值越大就越响。

一般有足够驱动功率的音源或耳放,内阻很小,音量旋钮不变的情况下,耳机输出端电压固定,无论接上多大阻抗的耳机,耳机的电压是不变的,因此,某个耳机是否容易推响,与dB/Vrms为单位的灵敏度有关,与阻抗基本无关。

我大约估计:一般大功率cd、mp3,选灵敏度105dB/Vrms以上灵敏度的耳机才好推响,小功率的选115dB/Vrms以上。

要完全推好还要加几dB。

选CD、MP3配耳机可参考上述值。

再强调一下,推的响不响看dB/Vrms为单位的灵敏度时,可以不看阻抗。

将dB/mw换算成dB/Vrms:必须知道阻抗。

功率=电压平方/电阻,就能根据阻抗、mw,算出电压,然后换算成/1V的灵敏度。

需要注意的是,spl声压是20倍的log。

比如:100dB/mw灵敏度,32欧的耳机,求/Vrms灵敏度功率=电压平方/电阻,电压=开方(功率*电阻)=开方(0.001w*32欧)=开方(0.032)=0.179V,100dB/mw换算为了100dB/0.179Vrms=114.9dB/Vrms。

所有耳机都换算成dB/Vrms灵敏度,就可以比较了。

关于推导公式我还是写清楚吧,免得误解。

已知:灵敏度 A dB/mw,耳机阻抗R。

dB/V灵敏度=A+20lg (1/根号(0.001*R))=A+30-10lgR。

dB/V灵敏度=A+30-10lgR (A =dB/mw的灵敏度值;R=耳机阻抗,欧姆)”当然,以上的那段计算方法对于大多数用户来说是不必要的。

我们更多的希望从感性认识上加深对驱动的了解。

我们在这里讨论耳机的驱动,是有一个前提的,这个前提就是,我们手上的音源主要是随身听,包括CD随身听、MP3、MD。

这些机器的推力(就是输出功率,也就是“驱动力”)普遍不是很大。

普通闪存MP3推力在6+6mw以下,CD随身听一般为8+8mw左右,IRIVER的闪存MP3和其他各个品牌硬盘MP3输出功率要大一些,可以达到10+10mw以上,最多可以达到30+30mw,这里6+6、8+8等等指的是输出为双声道,每个声道6(或者8)毫瓦。

显而易见,推力越大的机器,可以驱动和搭配的耳机就越多。

对耳机来说,决定其对驱动要求的第一因素就是灵敏度,其次是阻抗和耳机单元的结构。

耳机自身振膜大小对效果就有影响,经过比较,相同参数振膜大小不同的耳机驱动起来有明显处的声强,而耳机的设计不0cm差异,振膜大的难以驱动,第二要考虑计算的得到的是振膜同区别也很大,入耳肯定好推,其次是耳塞和封闭式,往后是半封闭,最难的是耳挂和开放式。

其实阻抗对驱动的影响不大,除非600欧姆那种,否则就不是特别的明显,比如拜亚动力的耳机,97左右的灵敏度,大多是半开放和封闭设计,虽然是250欧姆,却比ak*和森海赛尔都容易驱动很多。

有一句很重要的结论要说明一下:对耳机而言,推得响不代表推得好。

因为耳机在推好的标准是耳机的音色和声音特点、声场效果等可以充分发挥,而不是发出很大的声音就说明推好了。

随便拿一个**随身听,都能使大部分耳机发出不小的声音,这只能说明推响了,但其声音质量才是鉴别是否推好的关键。

另外还有很多耳机在随身听上虽然可以发出很不错的声音,但是那远远不是这些耳机真正的实力。

所以下面我们系统地说一下一些常见的耳机和随身听的搭配情况。

这些搭配和听感笔者尽量遵从客观事实,但也难免带上比较多的主观因素,所以仅供读者参考。

实际选购的时候还是以自己的耳朵为准。

方便起见,我们以常见耳机为出发点来讨论。

对于很多无法与随身听搭配的耳机不做讨论。

本文旨在讨论驱动问题,尽量少涉及讨论不同耳机音质,后者将在后文里单独阐述。

以下讨论中,对于塞进耳朵的小耳机,笔者一律称之为耳塞,大的则称之为耳机。

1、森海塞尔MX300、400、500:这个MX系列都是森海的耳塞,森海当年也正是靠这个系列大举进入国内市场的。

其中的MX500更是大名鼎鼎。

虽然32欧的阻抗略显大了一点,但这三个耳塞都是高灵敏度的耳塞,很容易驱动,最初的老版MX500音质确实相当不错,想完全发挥它的音质优势的话,对驱动力要求还是比较高的。

但是森海在其后推出的新版(包括RC、RC-L、RC-S)里面,音质做了大量的缩水,对驱动力要求也降低了。

以至于普通闪存MP3驱动它也已经足够了。

MX350、450、550:这是MX300、400、500的后续系列耳塞。

依旧是高灵敏度,而且阻抗下降到16欧,更加容易驱动。

PX100、PX200:这是森海推出的可折叠便携耳机,也是很好驱动的。

但是用普通的闪存MP3就不容易推好了。

推荐搭配CD随身听或推力较大的MP3。

如各个品牌的硬盘MP3或者IRIVER、帝盟的闪存MP3。

HD4××系列:这是森海的中低端系列,这个系列对驱动力的要求和PX100、200差不多。

CD随身听和大推力的MP3都可以搞定它们。

顺便要说的是,用电脑声卡驱动也能得到不错的效果,看电影玩游戏效果尚可。

HD5××、HD6××系列:这个已经不是随身听可以搞定的耳机了,电脑声卡也搞不定它们的。

所以在此不做讨论了。

2、SONYSONY耳机的型号基本上都是MDR—×××的格式。

除了一些高端产品,SONY的耳机普遍对驱动力要求不高MDR-E×××系列:这个是最有名的耳塞系列,包括早期的2系列、5系列、4系列和现在的8系列。

这个系列的耳塞十分容易驱动。

几乎随便什么机器都可以推的不错。

MDR-EX××系列:同样是耳塞,入耳式的,非常好驱动。

MDR-A××系列:基本是运动型和可折叠的便携耳机,很好驱动MDR-Q××系列:这个系列都是耳挂,很好驱动。

MDR-V×××系列:假货最多的系列,这个系列定位是DJ使用的,对驱动力要求不低,其实这个系列的声音风格和定位并不适合搭配随身听,一定要搭配的话,推荐搭配CD随身听和硬盘MP3,大推力的闪存MP3并不是不可以,只是用的时候你会发现耗电惊人:)MDR-CD×××系列:SONY的一个注重音质的系列,早期的几款经典耳机都是这个系列里面的。

这个系列普遍用随身听是可以发出不错的声音的,但是想要全力发挥的话,随身听远远不够。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系列的音质主要体现在CD1000和以上的型号里面。

而几款低端型号,如CD180、CD280等等,音质并不好,而且假货多的没法说。

MDR-SA×××系列:这是为SACD打造的耳机。

BT的可以,其驱动问题本文不做讨论。

MDR-7506、7509:这两个是SONY的监听耳机,很多歌手在录音棚里面录音就是用的它们。

搭配CD随身听或者大推力MP3效果不错,但是有点可惜,不能完全发挥其声音优势。

3、美国歌德/爱丽丝这两个品牌出品的没有耳塞,都是耳机,虽然还是比较容易驱动的,但还是不推荐搭配普通闪存MP3使用。

SR40、SR60:很好驱动,推荐搭配CD随身听和大推力闪存MP3、硬盘MP3SR80、SR125、SR225、M1:虽然能在随身听上发出不错的声音,但往往无法全力发挥。

因为它们相对SR40、SR60来说对驱动力的要求更大,推荐搭配推力至少在10+10mw以上的CD随身听和硬盘MP3使用。

SR325、M2、RS1、Mpro:这些接在随身听上会有非常好的声音,但是可以说完全委屈了这几个耳机的素质。

不推荐与随身听搭配使用,如果要搭配的话建议另加随身耳放。

4、高斯美国高斯的耳机产品以耳挂和耳塞为主,均非常好驱动。

其高端耳机对驱动要求比较高。

The Plug:入耳式的耳塞,非常好驱动Spark Plug:前者的升级产品,很好驱动KSC35:经典耳挂之一,非常好驱动,但是用在小推力的闪存MP3上会比较费电KSC55、KSC75、KSC50,均是耳挂,很容易驱动SP、PP:可折叠的便携耳机,推荐搭配CD随身听和大推力闪存MP3、硬盘MP3使用。

5、铁三角日本铁三角的耳机和美国高斯一样,都是比较好驱动的。

其中一些中高端耳机对驱动要求比较高。

但考虑到搭配的是随身听,这些中高端产品不在我们讨论范围之内。

CM3、CM5、CM7、C601:均是耳塞,非常好驱动EM7、EM9、EW9:很容易驱动的耳挂ES5:铁三角近年来新品便携耳机,驱动容易。

6、拜亚(拜尔动力)德国的拜亚耳机虽然音质优秀,但普遍不好推。

DT131、DT231:对驱动力要求比较高,推荐搭配推力至少在10+10mw以上的CD随身听和硬盘MP3使用。

DTX×××系列:是拜亚DT×31系列的后续系列,虽然相对来说容易驱动了许多,但是还是推荐搭配硬盘MP3使用。

7、AKG奥地利的AKG耳机总的来说比拜亚的耳机还要难驱动。

但其某些便携耳机还是很好驱动的。

K55、K66、K70:AK*的入门级耳机,推荐搭配大推力的**随身听和硬盘MP3。

K26P:AK*近年刚刚推出的便携耳机,驱动容易,推荐搭配**随身听、大推力闪存MP3、硬盘MP3。

8、舒尔美国舒尔只出过4款入耳式耳塞。

分别是E2C、E3C、E4C、E5C,驱动容易,搭配CD随身听和大推力MP3均有上佳表现,但值得一提的是:其中高端的E3C、E4C、E5C在随身听上一般来说不能发挥全力。

(如搭配随身耳放将会大大提升效果)9、音特美美国音特美也只出过2款入耳式耳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