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内营养的护理规范
2024年版肠内营养护理规范

2024年版肠内营养护理规范一、前言肠内营养是指通过胃肠道提供营养素,以满足患者营养需求的营养支持方式。
肠内营养具有安全、有效、经济和符合生理特点等优点,是临床营养支持的首选方法。
为了规范肠内营养的护理工作,提高护理质量,制定本规范。
二、肠内营养的适应症和禁忌症适应症1. 胃肠道功能正常,但无法正常摄入足够营养的患者,如昏迷、重症肌无力、消化道肿瘤等。
2. 胃肠道功能不良,但可以耐受肠内营养的患者,如重症胰腺炎、短肠综合征等。
3. 需要营养支持的患者,如创伤、感染、手术后等。
禁忌症1. 胃肠道功能完全丧失的患者,如胃肠道穿孔、梗阻等。
2. 严重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的患者。
3. 严重感染、败血症等全身状况危重的患者。
4. 对肠内营养制剂成分过敏的患者。
三、肠内营养的护理流程1. 营养评估1. 收集患者的基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体重、身高、疾病诊断等。
2. 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包括体重、体质指数(BMI)、蛋白质代谢指标等。
3. 评估患者的胃肠道功能,包括食欲、呕吐、腹泻等。
2. 营养配方制定1. 根据患者的营养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肠内营养配方。
2. 选择合适的肠内营养制剂,如整蛋白型、短肽型、氨基酸型等。
3. 调整营养配方,以满足患者特殊的营养需求,如高蛋白、高脂肪等。
3. 营养输注1. 选择合适的输注途径,如口服、鼻饲、经皮内镜胃造瘘(PEG)等。
2. 输注速度从慢到快,逐渐增加,以避免胃肠道不耐受。
3. 监测患者的耐受情况,如胃肠道症状、血糖水平等。
4. 营养监测与评估1. 定期监测患者的营养状况,如体重、BMI、蛋白质代谢指标等。
2. 观察患者的胃肠道症状,如食欲、呕吐、腹泻等。
3. 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和营养需求,调整肠内营养配方和输注速度。
四、肠内营养的并发症护理1. 胃肠道并发症1. 恶心、呕吐:观察患者的呕吐物性质,必要时减慢输注速度或暂停输注。
2. 腹泻:观察患者的粪便性质,调整营养制剂的温度和浓度,必要时暂停输注。
全新出版的肠内营养护理规范

全新出版的肠内营养护理规范简介本文档旨在介绍全新出版的肠内营养护理规范,为医护人员提供指导和参考。
肠内营养是一种通过肠道摄入营养物质来维持患者营养需求的方法,对于无法通过口服摄入足够营养或无法经过静脉输入营养的患者尤为重要。
重要性肠内营养护理规范的制定和遵守对于患者的康复和治疗过程至关重要。
通过正确的肠内营养护理,可以保证患者获得足够的营养,提高免疫力,促进伤口愈合,减少感染风险,并最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规范内容全新出版的肠内营养护理规范包含以下主要内容:1. 适应症和禁忌症:明确了哪些患者适合接受肠内营养,以及哪些情况下不适合进行肠内营养护理。
2. 营养评估:介绍了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营养评估的方法和指标,以确定患者的营养需求。
3. 肠内营养方案:提供了根据患者的特定需求制定肠内营养方案的指导原则,包括营养成分的选择和摄入量的计算。
4. 操作步骤:详细描述了进行肠内营养护理的操作步骤,包括饮食准备、管道插入和管道护理等。
5. 监测和评估:介绍了对肠内营养护理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估的方法和指标,以及相应的调整措施。
6. 预防和处理并发症:指导医护人员在肠内营养护理过程中预防和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感染、肠梗阻等。
7. 家庭护理指导:提供了患者及其家属在家庭环境中进行肠内营养护理的指导原则和注意事项。
实施建议为了正确实施肠内营养护理规范,医护人员应注意以下建议:- 在开始肠内营养护理前,进行全面的营养评估,了解患者的营养需求。
- 根据患者的特定情况和需求,制定合理的肠内营养方案。
- 在进行肠内营养护理时,严格按照操作步骤进行,确保操作的安全和有效性。
- 定期监测和评估患者的肠内营养护理效果,并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 教育患者及其家属正确理解和实施肠内营养护理,并提供必要的家庭护理指导。
结论全新出版的肠内营养护理规范对于提高患者的营养状态、促进康复和预防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遵守该规范,并在实施过程中注意相关建议,医护人员能够提供高质量的肠内营养护理,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
肠内营养护理常规

肠内营养护理常规肠内营养护理是指通过肠内途径给予患者营养支持的护理措施。
它通过肠道消化和吸收功能来提供充足的营养,减少肠外营养的需要。
肠内营养护理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营养状况,增强免疫力,促进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下面是肠内营养护理的常规措施。
1.全面评估:护士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患者的营养状况、肠道功能、肠道吸收能力、疾病状态和合并症等。
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对制定合理的肠内营养护理方案至关重要。
2.选择合适的配方:根据患者的营养需求和特殊情况选择适宜的肠内营养配方。
一般情况下,应选择高营养密度、低渗透压、易于消化和吸收的配方。
根据需要,可以选择不同种类的配方,例如低糖配方、低脂配方、高蛋白配方等。
3.导管选择与置入:根据患者的肠道功能和疾病状态选择合适的肠内导管。
常用的肠内导管有鼻饲管、胃饲管和空肠置管等。
护士需要掌握导管的选择原则和正确的置入方法,确保导管的安全和有效。
4.导管护理:护士需要定期检查和清洁肠内导管,检查导管是否有堵塞、移位或感染等情况。
为了保持导管的通畅,护士需要定期冲洗导管,遵循护理操作的各项规范。
5.监测营养状况:护士需要监测患者的体重、血常规、电解质、肝肾功能等指标,评估肠内营养的效果。
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肠内营养配方和计量,以满足患者的营养需求。
6.配合其他治疗:肠内营养护理通常是患者治疗的一部分,护士需要与其他医疗人员密切配合,调整治疗方案。
护士需要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进展,及时做出相应的护理干预。
7.宣教与心理支持:肠内营养护理涉及患者和家属对护理操作的理解和配合。
护士需要对患者和家属进行营养知识和操作技巧的宣教,帮助他们理解和接受肠内营养护理。
此外,护士还需要给予患者和家属心理支持,减轻他们的焦虑和压力。
8.并发症预防与处理:肠内营养护理可能出现一些并发症,如导管脱落、腹胀、腹泻等。
护士需要及时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变化,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同时,护士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并发症的预防,如适当调整配方、控制液体摄入等。
2024年版肠内营养护理规范

2024年版肠内营养护理规范引言本文档旨在制定2024年版肠内营养护理规范,以促进患者在接受肠内营养治疗过程中的安全和有效性。
本规范适用于所有医疗机构和医疗人员,旨在提供一套简单且没有法律复杂性的肠内营养护理策略。
目标- 确保患者获得适当的肠内营养支持,并最大程度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提供给医疗人员一个参考框架,以便他们能够根据最新的标准和指南进行肠内营养护理。
规范内容1. 患者评估- 在确定是否需要肠内营养治疗之前,必须进行全面的患者评估,包括但不限于患者的营养状况、肠道功能、疾病特点和预期治疗期限。
- 根据患者的评估结果,确定肠内营养的适应症和最适合的营养配方。
2. 营养配方选择- 根据患者的特定需求,选择适当的营养配方。
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疾病特点和预期治疗期限等因素。
- 营养配方的选择应基于最新的营养治疗指南和临床证据。
3. 肠内导管插入- 在进行肠内导管插入之前,医疗人员必须接受专业培训,以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在插入肠内导管之前,必须进行适当的消毒和穿刺部位准备,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 在插入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和导管固定的原则。
4. 肠内营养管理- 在开始肠内营养治疗后,必须进行定期的患者监测和评估,以确保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
- 医疗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的肠内营养接受情况、营养摄入量、液体平衡和营养相关并发症的出现。
- 患者的肠内营养方案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营养需求进行定期调整。
5.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医疗人员应密切关注并发症的预防和早期识别,如肠梗阻、感染、电解质紊乱等。
- 在出现并发症时,医疗人员应及时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并与专业团队协作处理。
6. 患者教育和营养支持- 医疗人员应向患者和家属提供关于肠内营养治疗的相关信息和教育,包括治疗目的、操作技巧和并发症预防等。
- 医疗人员应提供适当的心理支持和营养咨询,以帮助患者更好地适应肠内营养治疗。
结论本文档提供了2024年版肠内营养护理规范的基本内容,旨在为医疗机构和医疗人员提供简单且没有法律复杂性的肠内营养护理策略。
肠内营养的护理-PPT课件全文

高血糖的护理及治疗
高血 糖
• 高血糖的原因
• 危重病人机体处于高代谢状态 • 营养液滴速过快 • 胰岛素抵抗…
ICU患者即使无糖尿病史,在应激情况下 也常伴有高血糖,并且难以控制
高血糖的护理及治疗
• 加强血糖的监测 • 营养液用肠内营养泵持续匀速输入 • 严格控制血糖在目标血糖4.4~7.8 mmol/L
范围内 • 注意防治低血糖(定义为<2.3mmol/L)
1. 赵学英, 阙呈立, 邓兰芬. ICU患者的血糖控制及护理进展. 中华护理杂志,2008, 43卷(1)
肠内全营养治疗是疾病治疗的基础 1 全面、均衡,符合生理; 2 维护胃肠道功能; 3 保护肝脏功能; 4 提高机体免疫力; 5 降低高分解代谢; 6 经济又安全。
1 全面、均衡,符合生理:
1 提供足够的能量;
2 提供安全、平衡、完全的营养素和
微营养素;
3 提供正常生理所需的多种膳食纤维
4
和谷氨酰胺; 营养物质经门静脉系统吸收,有利于
肠内营养的护理
适用人群
胃肠道功能尚好的患者: 1. 急、慢性胰腺炎 2. 肠瘘 3. 大型胃肠手术患者 4. 肝移植、肝外伤、肝硬化 5. 短肠综合征 7. 溃疡性结肠炎 8. 脑损伤
临床治疗,从肠内全营养治疗开始 1 全面、均衡,符合生理; 2 维护胃肠道功能; 3 保护肝脏功能; 4 提高机体免疫力; 5 降低高分解代谢; 6 经济又安全。
肠内营养的护理原则
--管道护理
• 妥善固定管道,防止导管移位、脱出
• 胃造口及空肠造口处的敷料应每隔 2-3日更换1次
• 定期冲洗管道,连续输注营养液时,应 每4-6小时用无菌水冲洗喂养管1次。每日 输注完毕,应用无菌水冲洗管道。
肠内营养护理最新操作规范

肠内营养护理最新操作规范1. 引言肠内营养护理是一种通过肠道给予患者所需营养的方法,广泛应用于医疗机构中。
为了确保肠内营养护理的安全和有效性,制定一份操作规范是非常重要的。
2. 操作准备在进行肠内营养护理之前,需要进行以下准备工作:- 患者评估:评估患者的肠道功能、营养需求和适应症,确保肠内营养护理适用于该患者。
- 医嘱确认:确认医生已经下达了进行肠内营养护理的医嘱,并明确所需营养成分和剂量。
- 设备准备:准备好所需的肠内营养管、营养液和输注泵等设备,并确保其清洁和完好无损。
3. 操作步骤3.1 插管操作1. 患者准备:确保患者处于适当的体位,通常为半卧位或仰卧位。
2. 管道选择: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肠内营养管,如胃管或空肠管。
3. 滴管插入:采用无菌操作,将肠内营养管插入患者口腔,通过食管插入到胃或空肠。
确保插管过程中患者感到舒适,避免损伤黏膜。
4. 定位确认:通过X光或其他适当方法,确认肠内营养管的准确位置,避免误导管。
5. 固定固定:将肠内营养管固定在患者体表,确保管道稳固不易脱落。
3.2 营养液输注1. 营养液准备:按照医嘱要求,准备合适的肠内营养液,并确保其质量和安全性。
2. 输注装置选择:选择适当的输注泵或滴注装置,确保输注速度和压力控制在安全范围内。
3. 连接管路:将肠内营养管与输注装置连接,并确保连接处密封可靠,避免漏液或感染风险。
4. 输注监测:定期检查输注装置的运行情况,避免堵塞或漏液等问题。
同时监测患者的反应和耐受情况。
4. 操作注意事项为确保肠内营养护理的安全和有效性,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避免感染风险。
- 定期检查肠内营养管的通畅性和位置,防止误导管或脱落。
- 注意患者的营养需求和适应症,及时调整营养液成分和剂量。
- 定期监测患者的营养状态和相关指标,评估肠内营养护理的效果。
- 尽可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如感染、腹胀等。
5. 总结肠内营养护理是一项重要的医疗护理工作,需要严格遵守最新的操作规范。
成人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中华护理学会团体标准

成人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中华护理学会团体标准成人肠内营养支持是指通过肠道给予营养物质,以维持机体代谢和生理功能的支持性治疗。
该类治疗可以通过鼻胃管、鼻空肠管、胃造瘘管、空肠造瘘管等多种方式进行。
但是,成人肠内营养支持涉及多种护理问题,需要专业护理人员进行全面的护理管理和监护。
本文主要介绍了成人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管理规范和注意事项,旨在为护士提供参考。
2. 护理管理规范2.1 评估患者的肠内营养支持需求在确定使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之前,需要对患者的营养状况和肠道功能进行全面评估。
具体包括患者的身高、体重、营养状况、肠道功能、肠壁完整性等。
2.2 选择合适的肠内营养支持方式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肠内营养支持方式。
在选择肠内营养支持方式时,需要考虑患者的肠道功能、营养需求、肠道病变等因素。
2.3 确定营养制剂的营养成分和投放速度根据患者的营养需求和肠道功能,确定营养制剂的营养成分和投放速度。
在营养制剂的制备和投放过程中,需要遵循严格的操作规范,确保制剂的营养成分和投放速度的准确性。
2.4 监测患者的营养状况和肠道反应在肠内营养支持过程中,需要定期监测患者的营养状况和肠道反应。
具体包括患者的体重、营养素水平、肠道排空情况等指标。
如果出现营养不良或肠道反应,需要及时调整治疗计划。
2.5 预防和处理肠内营养支持相关并发症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可能出现多种并发症,如胃肠道出血、感染、电解质紊乱等。
护理人员需要通过规范的操作、严密的监测和及时的护理措施来预防和处理这些并发症。
3. 注意事项3.1 保持肠内营养支持管的通畅肠内营养支持管的通畅对于治疗效果至关重要,护理人员需要定期清洗和插拔管道,以确保其通畅性。
另外,在插拔管道时需要注意操作规范,避免引起感染和损伤。
3.2 饮食和肠内营养支持的协调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期间,患者可能需要额外的口服营养补充。
为了避免饮食和肠内营养支持之间的冲突,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饮食进行合理的安排和监督。
全新修订的肠内营养护理规范

全新修订的肠内营养护理规范1. 总则1.1 修订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肠内营养护理质量,确保患者安全,提高患者满意度,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案规范(试行)》、世界卫生组织(WHO)《患者安全》以及我国相关法律法规,我们对原有肠内营养护理规范进行了全新修订。
1.2 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各级医疗机构从事肠内营养护理工作的护理人员。
2. 肠内营养护理基本要求2.1 护理人员要求2.1.1 资质要求从事肠内营养护理工作的护理人员应具备护士执业资格,具备一定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
2.1.2 培训要求护理人员应定期参加肠内营养护理相关的培训和学习,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2.2 患者评估2.2.1 一般情况评估包括年龄、性别、体重、身高、营养状况等。
2.2.2 疾病状况评估包括原发病、并发症、胃肠道功能状况等。
2.2.3 心理状况评估了解患者及家属对肠内营养的认识和态度,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教育。
2.3 营养配方制定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肠内营养配方,必要时请营养师参与。
2.4 肠内营养制剂的选择根据患者病情和营养需求,选择合适的肠内营养制剂。
2.5 肠内营养的给予方式2.5.1 口服适用于病情较轻、胃肠道功能良好的患者。
2.5.2 鼻饲适用于病情较重、胃肠道功能不良的患者。
2.5.3 经胃/肠造瘘口给予适用于胃肠道功能丧失或胃肠道功能不良的患者。
2.6 监测和评估2.6.1 一般监测包括体重、身高、营养状况等。
2.6.2 胃肠道功能监测包括胃肠道症状、胃肠道出血、感染等。
2.6.3 营养状况监测包括血浆蛋白、转铁蛋白、白蛋白等指标。
2.7 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2.7.1 预防措施合理选择肠内营养制剂,注意营养液的温度、速度和浓度,避免过度喂养。
2.7.2 处理方法一旦发生并发症,应及时处理,必要时请相关科室协助。
3. 附则本规范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原有肠内营养护理规范同时废止。
各级医疗机构应根据本规范制定相应的肠内营养护理制度,并严格执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肠内营养的护理规范
日期 2018-2-22
临床带教者:沈莹
参与人员:
临床带教经过:
沈莹:大家早上好,目前我们正好有一位需要长期肠内营养的病人,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肠内营养的护理规范。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位病人,这位病人我们为其选择的是鼻胃管进行喂养,胃管放置后应经抽吸、x线检查等证实其在消化道内,肠内营养时需在管道上粘贴“肠内营养”的标识以区别静脉输液,防止差错出现事故。
肠内营养制剂是根据病人的病情来进行调整的,配置营养液的溶液需清洁、消毒后使用,超过24h的肠内营养液不可继续使用。
为了防止胃管的滑出呢,我们应该妥善的固定,必须使用高举平台的方法固定,防止导管压迫病人皮肤,每天我们需观察皮肤、咽喉部黏膜是否压迫,顺便还要观察口腔的情况,如果病人不能自行刷牙,我们需给病人做口腔护理一天两次。
李巧:像这类长期鼻饲的病人,胃管堵住了我们该怎么办?
沈莹:在连续饲食时,至少每隔4h用30ml温开水脉冲式冲管一次;药物及鼻饲前后应以30ml温开水冲洗管饲,以减少堵管和药物腐蚀管壁的危险;一
旦发现堵管,应及时用20ml注射器抽温开水反复冲洗,也可将胰酶溶于
5%碳酸氢钠后冲管,鼻饲管注射器需标明有效期,有效时间为24h。
为了防止腹泻,我们应遵循浓度由低到高,容量由少到多、速度由慢到快的原则;建议使用可调节温度的加热器;保证营养液的恒定温度接近体温,禁止使用不能调节温度的加热器。
张生娟:在肠内营养的时候我们需要给于什么体位呢?一直给肠内营养,会不会出现胃储留的一个情况?
沈莹:鼻饲前应抬高床头 30°,并在鼻饲后半小时内仍保持半卧位,低流速、匀速、恒温喂养方式迸行鼻饲;意识障碍患者,尤其是神志不清或GCS
评分< 9分者以及老年患者鼻饲前翻身,并吸尽呼吸道分泌物;危重患者检查有无腹胀、反流等误吸危险因素,听诊胃肠蠕动1次/4h;测得胃内残留量> 150mI,应延缓肠内营养使用。
肠内营养前需回抽残留量,如果超过 200ml,应需要暂停肠内营养,鼻饲过程中每4h需要听诊肠鸣音,观察病人有无腹胀、腹泻等喂养并发症。
罗力:这些营养液会不会影响病人的血糖情况呢?
沈莹:肠内营养的患者,尤其是危重患者,我们应密切监测血糖的波动,目标血糖应控制在6,1-10mmol/L,对于血糖波动比较大的病人,需要定期监测病人的血糖水平。
欢迎您的下载,
资料仅供参考!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