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ZT 医学放射工作人员放射防护培训规范

GBZT 医学放射工作人员放射防护培训规范
GBZT 医学放射工作人员放射防护培训规范

T 149-2015 医学放射工作人员放射防护培训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医学放射工作人员放射防护培训的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医学放射工作人员的放射防护培训。

2 培训对象

从事电离辐射医学应用的放射工作人员,包括从事医用X射线诊断、介入放射学、核医学和放射治疗等工作的人员。

从事与电离辐射医学应用工作的医疗、科研、教学单位中的相关专业人员、见(实)习人员及有关管理人员等。

3 培训目的与要求

培训目的对医学放射工作人员的培训可达到如下目的:

a) 了解有关放射防护法规和标准的主要内容;

b) 掌握放射防护基本原则和方法;

c) 掌握控制工作人员和患者、受检者以及公众所受照射剂量的

原理和方法,以及有关放射防护设施与放射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方法;

d) 了解可能发生的异常照射及其应急措施。

培训要求

上岗前的培训医学放射工作人员上岗前应当接受放射防护知识和有关法律知识的培训,并经考核合格方可参加相应的工作。

培训时间不少于4d。

在岗期间的培训各类医学放射工作人员在岗期间应定期

接受再培训,两次培训的时间间隔不超过2a,每次培训时间不少于2d。

实习前的培训医学院校学生进入与放射工作有关的专业实习前,应接受放射防护基本知识的培训。

4 培训内容

放射防护培训的内容和深度以及培训的频度和时间,应与放射防护培训对象的职责和责任相称,与其工作性质和条件相适应。可参照附录A 和附录B分别给出的培训内容提纲和培训课程举例加以选择。

在医学放射工作人员的放射防护培训中应强调受检者与患者的防护,医疗照射的正当性判断和最优化分析应列为放射防护培训的重要内容。

接触医用非密封放射性物质的工作人员的放射防护培训内容应包括内照射防护和放射性废物处理知识。

X射线诊断、介入放射学、核医学和放射治疗的质量保证,应列为相应医学放射工作人员的放射防护培训内容。

放射防护培训内容应适时更新。

5 培训方式

放射防护培训应根据培训对象的具体情况及其工作性质采取相应方式,例如课堂教学、远程教学、现场实习和个人自学等。充分利用各种音像教材培训。

课堂教学和远程教学可以放射防护基础知识和相关法律、法

规、标准为主,较系统讲授共同性内容;也可以某方面专题为内容举办培训班。

现场实习以实际操作为主,侧重培养学员放射防护技能。

个人学习应由所在单位负责组织并安排,选择合适教材,提出统一要求。

6 考核

放射防护基本知识应列为医学放射工作人员的业务考核的内容。

新参加医学放射工作的人员,应经过当地卫生行政部门认可的放射防护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

每两年应对在岗的医学放射工作人员进行一次放射防护知识与技能的考核。

应将每次培训情况及考核结果记录在《放射工作人员证》中。

7 培训工作的实施

从事电离辐射医学应用的医疗、科研、教学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应对本单位的放射防护培训负责,从组织上落实放射防护培训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并定期核查培训效果。

各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放射防护培训机构应负责督促并协助各有关单位做好放射防护培训工作,同时建立一支能够胜任放射防护培训的教学与考核任务的师资队伍。

放射防护培训教学人员应熟知放射防护法律法规和标准,不仅要有较好的理论素质,而且要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

对医学放射工作人员的放射防护培训应有档案记录。培训档案的记录内容应当包括每次培训的教学人员和课程名称、培训时间和地点、参加人员简况、考试或考核的内容和成绩等资料。培训档案的保存时间依档案类别而定。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可供选择的放射防护培训内容提纲

基础类:

a) 原子核结构和放射性衰变;

b) 电离辐射的特点及其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c) 电离辐射的量和单位;

d) 天然与人工电离辐射源;

e) 放射生物学基础;

f) 放射性物质的吸收、代谢与促排;

g) 辐射测量与仪器设备;

h) 个人监测;

i) 场所防护监测;

j) 放射事故及其处理;

k) 放射损伤防治;

l) 放射性废物处置;

m) 表面放射性污染的去除。

法规标准类:

a) 放射防护法规;

b) 放射防护标准;

c) 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管理。

防护知识类:

a) 放射防护的目的和任务;

b) 放射防护原则;

c) 职业照射及其防护;

d) 医疗照射的质量保证与患者防护;

e) 外照射的防护措施;

f) 内照射的防护措施;

g) 安全操作技术;

h) 电离辐射医学应用新进展、放射防护新知识、新技术。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各类医学应用的放射防护培训专题课程举例

医用X 射线诊断医用X射线诊断设备工作原理,X射线诊断技术的发展,X 射线诊断设备的防护性能及其监测方法,医用X射线诊断放射卫生防护标准及有关防护管理法规,附加防护设备与辅助防护用品,工作人员的防护,受检者的防护,X射线诊断的质量保证,特殊类型X射线检查的防护,事故预防及处理。

核医学放射性药物,放射性核素发生器,放射性物质的开瓶与分装,放射性物质的运输和保存,放射性废物处理,内照射防护,外照射防护,工作人员和受检者与患者的防护,防护监测,内照射剂量估算,核医学和介入放射学的质量保证,介入放射学设备的工作原理、防护设备和防护用品、防护性能及其检测方法,附加防护设备与辅助

防护用品,污染的预防和清除,事故预防及处理。有关的放射卫生防护标准和管理法规。

放射治疗放射治疗源,放射治疗设备工作原理,放射治疗设备的防护性能及其监测方法,放射治疗的物理学和放射生物学基础,肿瘤放疗定位技术,肿瘤放射治疗剂量,放射治疗的质量保证,有关防护标准与防护管理法规,工作人员的防护,患者的防护,事故预防及处理。

介入放射学介入放射学的质量保证及其设备的工作原理,防护设备和防护用品、防护性能及其检测方法,附加防护设备与辅助防护用品,工作人员和受检者与患者的防护,防护监测,针对介入放射学中辐射剂量的过程优化,事故预防及处理。有关的放射卫生防护标准和管理法规。

放射科学习计划

中医院放射科2012年学习计划放射科为培养人才,提高业务素质开展业务学习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操作为主,另外举办专题讲座,以助知识更新。科内进行定期或不定期专业专题讲课,建立业务学习记录。2013年学习计划如下: 1月份:学习放射科各项规章制度 2月份:学习放射科技术操作规范和图像质量评价 3月份:学习放射科诊断报告书写规范 4月份:学习放射科辐射防护知识和安全事故条例 5月份:学习放射科三基训练 6月份:学习危重病人的紧急处理和操作流程 7月份:学习重点病例随访 8月份:学习疑难病讨论 9月份:学习x线机与ct机发展历程 10月份:学习特殊造影检查 11月份:五官科的摄片要求和报告书写 12月份:静脉肾盂造影的注意事项与流程篇二:2013年放射科教育培训计划 2013年放射科教育培训计划 1、加强辐射知识、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认真贯彻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和环保监管部门相关文件精神,不断提高辐射安全防护意识和自身预防放射损伤的能力。 2、加强对医院内部管理制度的学习。 3、如本年度拟招聘的工作人员到位,及时安排新上岗人员参加岗前培训,争取尽快形成工作能力。 4、切实加强对专业知识的自我学习,认真开展“三基三严”训练。 5、熟悉掌握各类应急预案,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寻找不足,不断完善各项制度,认真分析可能发生的科内事故,做好事故应急准备工作。篇三:2015年放射科工作计划文库 2015年xxx医院放射科 工作计划 2014年我放射科在医院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放射科设施得到了很大改善,我们要以此为契机,凝聚人心,以新思路、新观念、新举措增强工作的生机与活力,加强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巩固并壮大人才队伍,实现放射科的又好又快发展。为切实加强科室建设,保证我科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需求,特结合我院发展的实际需要与科室的具体情况,制定2015年工作计划如下: 一、重点打造数字化pacs系统下的信息化影像科室:2014年经院领导批示同意,我科室将引进多台诊断终端系统和大屏教学led屏幕。我科室将以此为契机,重点打造全科联网的信息化数字化pacs诊断系统,通过dr、ct、造影系统的联网,达到患者疾病的综合诊断、横向对比,提高我科室诊断的精度和准确率,惠及临床及广大患者。并且通过安装大屏led 教学屏幕,打造读片会诊室,诚邀临床科室对疑难病例进行讨论,提高我科医生技师的学术能力和临床沟通协调能力。通过完善完备pacs系统的建设及应用,利用新系统、新设备机器开展新项目,提高科室科研学术水平。 二、重点增加引进人才的可能性,加强科室梯队建设。由于我科近年来种种因素的影响下,使得连续两年取得执业资格的住 院医师目前为零人。主治医师和科主任几乎全员参与一线值班,使得科研无法展开,科研立项为零。因此加强科室人才的培养和人才梯队建设成为科室未来发展的成败关键。为此我科未来将加大人才引进,加强对年轻医师的培养,保证其顺利取得相关执业资格,使得放射科的人才梯队构成合理,解放科室骨干力量,使其能够得到重点培养,完成放射科业务工作承接,将骨干力量置于日常科室质量控制上。同时解放学科带头人,使其能带动全科的科研工作。进而实现提高科室整体业务水平,夯实科室基础业务,

放射工作人员培训考核试题

放射工作人员培训考核试题 姓名:科室:成绩: 一、填空题 1.《放射诊疗管理规定》于年月日以部长令第46号发布,于年月日起正式施行。 2.某医院开展普通X射线机影像诊断、X射线CT影像诊断和DSA介入放射诊疗工作,其放射诊疗许可应当向申请办理。 3.放射诊疗工作按照诊疗风险和技术难易程度分为、、和四类管理。 4.医疗机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和标准,对放射诊疗工作人员进行的健康检查,定期进行,放射诊疗工作人员应当按照有关规定配戴。并分别建立个人剂量、职业健康管理和教育培训档案。 5.放射诊疗工作人员对患者和受检者进行医疗照射时,应当遵守和的原则,有明确的医疗目的,严格控制。

6.剂量计应佩带在,一般在左胸前;当辐射主要来自人体背面时,剂量计应佩带在。 7.放射诊疗工作,是指 的活动。 8.个人剂量监测周期一般为月,最长不超过月。 9.X线受检者在X线诊断中所受的医疗照射,必须遵循和原则,以使受检者确有正当理由需要接受的照射,保持在可以合理达到的最低水平。 10.《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于年月日经卫生部部务会议论通过,自年月日起施行。 二、选择题 1.最大的人工电离辐射照射来源是。 A、核能发电 B、医疗照射 C、核武器试验 2.放射工作人员所受职业照射的年剂量限值是。 A、50mSv B、20mSv C、连续5年平均20mSv

3.在放射防护领域常见的以下单位中,不属于法定计量单位的是。 A、Bq(贝可); B、rem(雷姆); C、C/kg(库伦/千克) 4.下列属于放射性疾病。 A、外照射急性放射病 B、外照射亚急性放射病 C、内照射放射病5.电离辐射诱发的恶性肿瘤有。 A、白血病 B、甲状腺癌 C、鼻咽癌 6.放射工作人员主要接触下列射线。 A、α、β射线 B、γ、X射线 C、中子 7.接触了放射性物质。 A、不一定患放射病 B、就患放射病 8.医用X射线属于何种辐射。 A、人工辐射 B、天然辐射 9.在岗期间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白细胞数低于下列值者,应减少射线接触。 A、3.5×109 /L B、4.0×109 /L C、4.5×109 /L

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制度

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制度 一.放射工作人员是指在我门诊部从事放射职业活动中受到电离辐射照射的人员。 二.放射工作人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1. 年满18 周岁。 2. 经职业健康检查,符合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要求。 3.放射防护和有关法律知识培训考核合格。 4.遵守放射防护法规和规章制度,接受职业健康监护和个人剂量监测管理。 5.持有《放射工作人员证》。 三.放射防护和有关法律知识培训。 1.放射工作人员上岗前应当接受培训、考核合格方可参加相应的工作。 2.放射工作人员两次培训的时间不超过 2 年,每次培训时间不少于 2 天。 3.门诊部按照规定的期限妥善保存培训档案。培训档案应当包括每次培训的课程名称、培训时间、考试或考核成绩等资料。 4.门诊部安排放射工作人员参加统一的培训和考核,每次培训的情况均记录在《放射工作人员证》中。 四.个人剂量监测管理: 1. 个人剂量监测同期一般为 90 天,定期送往疾控中心监测,

并将监测结果通知个人。 2. 门诊部终生保存个人剂量监测档案。 3. 放射工作人员可查阅,复印本人的个人剂量监测档案。 五.放射工作人员进入放射工作场所,应正确佩载个人剂量计。 六.职业健康管理 1.放射工作人员上岗前应当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健康检查,符合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标准的,方可参加相应的放射工作。 2。放射工作人员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两次检查的时间隔不应超过 2 年,必要时可增加临时性检查。 3.放射工作人员脱离放射工作岗位时,门诊部应当对其行离前的职业健康检查。 4.对参加应急处理或者受到事故照射的放射工作人员,门诊部应当及时组织健康检查或者医疗救治,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进行医学随访观察。 5.门诊部安排放射工作人员在省疾控中心统一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6.门诊部在收到职业健康检查报告的 7 日内,如实告知放射工作健康检查中发现不宜继续从事放射工作的人员,应当及时调离放射工作岗位,并妥善安置;对需要复查和医学随访观察的放射工作人员,应当及时予以安排。 7.门诊部不得安排怀孕的妇女参与应急处理和有可能造成职业性内照射的工作。哺乳期妇女在其哺乳期间应避免接受职业性内照

GBZT 149-2015 医学放射工作人员放射防护培训规范

3.GBZ/T 149-2015 医学放射工作人员放射防护培训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医学放射工作人员放射防护培训的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医学放射工作人员的放射防护培训。 2 培训对象 2.1 从事电离辐射医学应用的放射工作人员,包括从事医用X 射线诊断、介入放射学、核医学和放射治疗等工作的人员。 2.2 从事与电离辐射医学应用工作的医疗、科研、教学单位中 的相关专业人员、见(实)习人员及有关管理人员等。 3 培训目的与要求 3.1 培训目的对医学放射工作人员的培训可达到如下目的: a) 了解有关放射防护法规和标准的主要内容; b) 掌握放射防护基本原则和方法; c) 掌握控制工作人员和患者、受检者以及公众所受照射剂量的 原理和方法,以及有关放射防护设施与放射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方法; d) 了解可能发生的异常照射及其应急措施。 3.2 培训要求 3.2.1 上岗前的培训医学放射工作人员上岗前应当接受放射 防护知识和有关法律知识的培训,并经考核合格方可参加相应的工作。培训时间不少于4d。 3.2.2 在岗期间的培训各类医学放射工作人员在岗期间应

定期接受再培训,两次培训的时间间隔不超过2a,每次培训时间不少于2d。 3.2.3 实习前的培训医学院校学生进入与放射工作有关的专业实习前,应接受放射防护基本知识的培训。 4 培训内容 4.1 放射防护培训的内容和深度以及培训的频度和时间,应与放射防护培训对象的职责和责任相称,与其工作性质和条件相适应。可参照附录A 和附录B分别给出的培训内容提纲和培训课程举例加以选择。 4.2 在医学放射工作人员的放射防护培训中应强调受检者与患者的防护,医疗照射的正当性判断和最优化分析应列为放射防护培训的重要内容。 4.3 接触医用非密封放射性物质的工作人员的放射防护培训内容应包括内照射防护和放射性废物处理知识。 4.4 X射线诊断、介入放射学、核医学和放射治疗的质量保证,应列为相应医学放射工作人员的放射防护培训内容。 4.5 放射防护培训内容应适时更新。 5 培训方式 5.1 放射防护培训应根据培训对象的具体情况及其工作性质采取相应方式,例如课堂教学、远程教学、现场实习和个人自学等。充分利用各种音像教材培训。 5.2 课堂教学和远程教学可以放射防护基础知识和相关法律、

新员工放射科培训

新员工放射防护器材及个人防护用品使用培训规定;防护培训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医学放射工作人员对放射安; 1、对患者的防护放射科诊疗场所必须配备工作人员和; 2、对陪人家属的防护操作人员在检查前应关闭检查室; 3、要按照医疗照射正当化和辐射保护最优化原则严格; 4、备操作规程,工作熟练、细致、准确避免失误,确保影; 5、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放射科工作人员工作期间应;一个季度为一个 新员工放射防护器材及个人防护用品使用培训规定 防护培训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医学放射工作人员对放射安全重要性的认识,增强防护意识,掌握防护技术,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必要的照射,避免事故发生,保障工作人员、受检者与患者以及公众的健康与安全,确保电离辐射的医学应用获取最佳效益。 1、对患者的防护放射科诊疗场所必须配备工作人员和受检者防护用品,如铅衣、铅围脖、铅围裙、铅帽子等。在放射检查时,尽量缩小照射野,且对临近照射野的敏感器官和组织进行屏蔽防护。如进行胸部检查时,应该给患者佩戴铅围脖对甲状腺进行遮挡防护,盆腔用

铅围裙或铅衣进行遮挡防护;进行腹部、盆腔检查时,给患者戴上铅帽、铅围脖,胸部也要铅衣遮盖;进行颅脑检查时,颈部包括以下部位都要进行遮挡防护。 2、对陪人家属的防护操作人员在检查前应关闭检查室门窗,防止漏射线对他人的损伤,无关人员不准进入检查室。对于确实因病情需要,如不能配合的儿童或成人患者必须陪同查者,应给予必要的防护用品做好周密防护,如给陪同人员穿上铅衣,带上铅围脖铅帽等保护其敏感部位和腺体,且陪同人员应该尽量远离X线球管。 3、要按照医疗照射正当化和辐射保护最优化原则严格执行各种放射设 备操作规程,工作熟练、细致、准确避免失误,确保影像质量,在不影响诊断的前提下,尽量采用高电压、低电流和小的照射以减少不必要的辐射。避免重复射。如果发现机器有异常辐射应立即关机、切断电源,并立即向科主任回报。对育龄妇女的腹部及婴幼儿的检查,应严格掌握适应症。对孕妇,特别是受孕后8-15周的育龄妇女,非特殊需要不得进行下腹部检查。 5、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放射科工作人员工作期间应佩戴个人剂量仪,对于均匀的辐射场,射线主要来自于前方时,剂量仪一般佩戴于左胸前。 一个季度为一个监测周期,每个放射人员都建立有个人剂量监测档

放射工作人员法规及防护知识培训试题(答案)

放射工作人员法规及防护知识培训试题 工作单位:__________岗位_______姓名_______评分_______ 一、名词解释(10分每题5分) X线检查的正当化原则:合理应用X射线检查。 X线检查的最优化原则:任何必要的照射应保持在可以合理达到的尽可能低的水平。 二、填空(60分每题5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自2002年5月1日起施行。 2、“职业病防治法”规定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按国务院卫生行政部的规定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劳动者。 3、职业病是指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4、《放射诊疗管理规定》中的放射诊疗工作,是指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射线装置进行临床医学诊断、治疗和健康检查的活动。 5、新建、改建、扩建放射工作场所的放射防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放射诊疗许可证》与《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同时校验。 6、医用诊断X射线机房的总体布局遵循合理、安全、卫生的原则。 7、医用诊断X射线机房应有足够的使用面积,单管头200毫安X机房面积不应小于24平方米;双管头面积不应小于36平方米。 8、根据国家《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医用射线诊断卫生防护标准》规定,放射工作人员连续五年内平均年有效剂量20毫希伏特。

9、为了防止受检者非检查部位受到不必要的照射应做到限制照射野、屏蔽防护、体位防护。 10、根据卫生部四十六号令《放射诊疗管理规定》,放射诊疗工作按诊疗风险和技术难易程度分为:放射治疗、核医学、介入放射学、射线影像诊断四类管理。 11、辐射所致的显现在受照者本人身上有害效应称为躯体效应;辐射所致的影响到受照者后代的有害效应称为遗传效应。 12、放射工作单位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对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管理和职业健康管理的规定 三、问答题:(每题10分) 1、外照射防护的基本方法与措施? 时间、距离、屏蔽防护。 2、放射工作人员应当具备哪些基本条件?(一)年满18周岁,经职业健康检查,符合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要求;(二)具备放射卫生防护和有关法律知识;(三)遵守放射防护法规和规章制度,接受职业健康监护和个人剂量监测管理。 3、医疗机构开展放射诊疗工作,应具备的基本条件?(一)具有经核准登记的医学影像科诊疗科目;(二)具有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的放射诊疗场所和配套 设施;(三)具有质量控制与安全防护专(兼)职管理人员和管理制度,并配备 必要的防护用品和监测仪器;(四)产生放射性废气、废液、固体废物的,具有 确保放射性废气、废液、固体废物达标排放的处理能力或者可行的处理方案;(五)具有放射事件应急处理预案。

放射科业务学习计划

放射科业务学习计划 中医院放射科xx年学习计划放射科为培养人才,提高业务素质开展业务学习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操作为主,另外举办专题讲座,以助知识更新。科内进行定期或不定期专业专题讲课,建立业务学习记录。xx年学习计划如下: 1月份:学习放射科各项规章制度 2月份:学习放射科技术操作规范和图像质量评价 3月份:学习放射科诊断报告书写规范 4月份:学习放射科辐射防护知识和安全事故条例 5月份:学习放射科三基训练 6月份:学习危重病人的紧急处理和操作流程 7月份:学习重点病例随访 8月份:学习疑难病讨论 9月份:学习x线机与ct机发展历程 10月份:学习特殊造影检查

11月份:五官科的摄片要求和报告书写 12月份:静脉肾盂造影的注意事项与流程 中医院放射科xx年学习计划放射科为培养人才,提高业务素质开展业务学习基本理论, 基本知识,基本操作为主,另外举办专题讲座,以助知识更新。科内进行定期或不定期专业 专题讲课,建立业务学习记录。xx年学习计划如下: 1月份:学习放射科各项规章制度 2月份:学习放射科技术操作规范和图像质量评价 3月份:学习放射科诊断报告书写规 范 4月份:学习放射科辐射防护知识和安全事故条例 5月份:学习放射科三基训练 6月份:学习危重病人的紧急处理和操作流程 7月份:学习重点病例随访 8月份:学习疑难病讨论

9月份:学习x线机与ct机发展历程 10月份:学习特殊造影检查 11月份:五官科的摄片要求和报告书写 12月份:静脉肾盂造影的注意事项与流程篇二:xx年放射科教育培训计划 xx年放射科教育培训计划 1、加强辐射知识、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认真贯彻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和环保监管部门相 关文件精神,不断提高辐射安全防护意识和自身预防放射损伤的能力。 2、加强对医院内部管理制度的学习。 3、如本年度拟招聘的工作人员到位,及时安排新上岗人员参加岗前培训,争取尽快形成 工作能力。 4、切实加强对专业知识的自我学习,认真开展“三基三严”训练。 5、熟悉掌握各类应急预案,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寻找不足,不断完善各项制度,认真分

放射工作人员培训资料

放射工作人员培训资料之一 第一章X线产生和性质 一、X线的产生 1、要有一个电子源,能根据需要随时提供足够数量的电子这些电子在电场作用下奔向阳级,便形成电流。 2、要有一个能经受高速电子撞击而产生X线的靶。 3、要有高速电子流,获得高速电子流需具备两个条件,其一是有一个高电压产生的强电场。其二是有一个真空度较高的空间,以使电子在运动中不受气体分子的阻挡而降低能量,也能保护灯丝不致固氧化而被烧毁。 X线产生过程是含少量气体的电离,或是利用热灯丝发射电子产生电子源,当加压于阴阳两级间两端时;以垂直阴级面方向飞去而或为阴级射线,阳级承受阴级射线的撞击而产生X线。 二、X线本质特征 X线的本质是一种电磁波,它的波长很短大约与原子间距为同一数量级,介于紫外线与γ射之间,电磁辐射中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等由于光子能量小,不引起物质电离称为非电离辐射,而紫外线、X线和γ射线由于光子能量大,能使物质产生电离,故称为电离辐射。 X线与其它电磁波一样具有波动和微粒的双重性、波动性主要表现在以一定的波长和频率在空间传播。微粒性主要表现为以光子的形式在辐射和吸收时具有能量、质量和动量。X线还具有反射、干涉、衍射等现象。 三、X线特征 1、物理效应 ①穿透性。X线的波长短、光子能量大,故穿透物质能力强。X线穿透性不但与X线波长有关还与物质性质、结构有关。一般高原了序数物质、密度大,吸收X线多、穿透差、人体骨中钙(原子序数20)较高,属于不透性组织各种软组织(肌肉、软骨,结缔组织以及体液原子组成其密度与不相近,属于中性透过性组织脂肪组织,排列稀疏,密度比软组织小,空腔器官含有气体排列稀疏密度更小,透过性好。 ②荧光作用。当X线照射到某些物质(如钙酸鲺、铂氰钡、银激活的硫化锌镉等)能激发出可见的荧光,荧光屏,影象增强器就是根据这一特性制作的。 ③电离作用。具有足够能量的X线光子不仅能击脱物质原子的轨道电子产生一次电离,脱离原子的电子又与其它原子碰撞,还会产生二次电离。 ④热作用。物质吸收X线能量最终大部分都将变成热能,使物质温度升高。 ⑤干涉、衍射、反射、折射作用。 2、化学效应 ①感光作用与可见光一样,具有光化作用,可使照像乳剂感光。 ②着色作用。某些物质线X线照射后,其结晶体脱水渐渐改变颜色。 ③生物效应。X线是电离辐射,生物细胞特别是增殖性强的细胞,经一定量X线照射后可以产生抑制、损伤,甚至死亡。利用这一作用,可在放射治疗中充分利用,正常组织也有一定损伤作用,必须注意防护。 第二章X线对人体的危害 辐射损伤是一定量的电离辐射作用于机体后受照机体所产生的病理性反应,一次大剂量照射导致急性放射病,主要发生于事故性照射。X线工作者在防护条件不好的情况下,长时间受到小剂量连续性照射会引起慢性全身性放射损伤。 辐射损伤概述 一、影响辐射损伤的因素 1、辐射性质,辐射性质辐射种类不同,能量也不同,在物质中穿行距离和电离作用的密度不同,造成的相对生物效应有差异。 2、X线剂量及剂量率,大剂量短期照射所致的生物效应严重。

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及补贴国家相关文件

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及补贴国家相关文件 (2) 医疗卫生津贴试行办法 (9) 天津《关于发放从事特殊岗位人员保健津贴的实施办法 (11)

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及补贴国家相关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 第55 号 《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已于2007年3月23日经卫生部部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以发布,自 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 二OO七年六月三日 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保障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与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以下简称《职业病防治法》)和《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放射工作单位及其放射工作人员,应当遵守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放射工作单位,是指开展下列活动的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 (一)放射性同位素(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和放射源)的生产、使用、运输、贮存和废弃处理; (二)射线装置的生产、使用和维修; (三)核燃料循环中的铀矿开采、铀矿水冶、铀的浓缩和转化、燃料制造、反应堆运行、燃料后处理和核 燃料循环中的研究活动; (四)放射性同位素、射线装置和放射工作场所的辐射监测; (五)卫生部规定的与电离辐射有关的其他活动。

本办法所称放射工作人员,是指在放射工作单位从事放射职业活动中受到电离辐射照射的人员。 第三条卫生部主管全国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的监督管理。 第四条放射工作单位应当采取有效措施,使本单位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的管理符合本办法和有关标准 及规范的要求。 第二章从业条件与培训 第五条放射工作人员应当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一)年满18周岁; (二)经职业健康检查,符合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要求; (三)放射防护和有关法律知识培训考核合格; (四)遵守放射防护法规和规章制度,接受职业健康监护和个人剂量监测管理; (五)持有《放射工作人员证》。 第六条放射工作人员上岗前,放射工作单位负责向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为其申请 办理《放射工作人员证》。 开展放射诊疗工作的医疗机构,向为其发放《放射诊疗许可证》的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办理《放射工作人员 证》。 开展本办法第二条第二款第(三)项所列活动以及非医用加速器运行、辐照加工、射线探伤和油田测井等活动的放射工作单位,向所在地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办理《放射工作人员证》。 其他放射工作单位办理《放射工作人员证》的规定,由所在地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确定。 《放射工作人员证》的格式由卫生部统一制定。 第七条放射工作人员上岗前应当接受放射防护和有关法律知识培训,考核合格方可参加相应的工作。培 训时间不少于4天。 第八条放射工作单位应当定期组织本单位的放射工作人员接受放射防护和有关法律知识培训。放射工作人员两次培训的时间间隔不超过2年,每次培训时间不少于2天。

放射科人员培训计划

放射科人员培训计划 为了提高工作质量,更好的为病人服务,特制订本计划: 一、培训目的 通过系统的分阶段、分层次培训,使职工在掌握本岗位操作技能的基础上,致力提高员工的业务能力、管理服务水平和综合文化素养,强化服务意识,热爱本职工作,从而造就一支品质优良、专业技技术过硬、服务热情周到的员工队伍。 二、培训的内容和方式 1.由科主任组织,科室全体成员参加,每月组织一次业务培训。2.结合院内工作情况不定期的派出科室员工外出进修学习,并要求书写笔记、心得体会,以便回来后大家共同学习,交流经验。3.积极参加上级医疗机构组织的业务培训。 4.积极学习“三基”基础知识,每月考核一次,考试不合格者,给予两次补考机会,补考不合格者和年度考核鉴定不合格者给予待聘。

XX县妇幼保健院X年X月X日

放射科技术师训练计划 一、放射科新进技术人员训练流程 ↓暗房特殊检查 ↓↓ R1 骨质疏松 ↓↓ CT 登记室、档案室注上述训练日期各一星期为限为期为二个月 二、各room训练内容及目地 1) 暗房 1. 熟悉底片冲洗过程 2. 底片规格及放置位置 3. 药水更变及补充程序 4. 洗片机清洗作业 5. COPY机复制过程及秒数条件 2) R1及ER工作内容 R1—Chest、KUB、IVP、Bone、Spine、Skull、Extermity ER—负责急诊病患之一切摄影训练目的 1. 熟悉照相姿势及条件 2. 机械维修及清洁 3. IVP检查流程注IVP检查流程病人上Table ↓第一张plain view 14×17 film ↓注射显影剂由护士或医师施行 ↓上压迫带 ↓ 5min后照第二张12×10 film ↓ 15min后解除压迫带立刻照第三张14×17film ↓将三张x光片交给医师判断 三、CT工作内容及目的 1. 病人资料输入 2. 了解各检查部位操作内容 3. 注射显影剂之准备事项及同意书填写 4. 拍片方式及底片补充 5. 除Brain、sinus外其他之部位於scan前请医师决定scan方式完成后再请医师看片决定检查是否可以结束 四、特殊摄影检查项目 一胃与肠放射线学检查 1. Esopharography 2. UGI

放射工作人员放射防护培训制度

放射工作人员放射防护培训制度 一、防护培训对象: 1、凡从事电离辐射医学应用工作的一切人员均为放射防护培训对象。 2、医用诊断X射线工作者、核医学工作者、放射治疗工作者等职业放射工作人员必须具备放射防护知识;从事电离辐射医学应用工作的相关人员(含专业人员、见习人员、管理人员)也必须接受放射防护知识的一般培训。 二、培训单位、内容及方式: 1、放射防护培训由有技术能力的有资格单位承担。有资格单位会同我院共同负责培训计划的制定,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的要求实施培训和考核。 2、培训内容和深度应根据培训对象、工作性质和条件确定。 3、培训方式可采用异地或本单位课堂教学、现场实习和个人学习等。 三、岗前、转岗和在岗培训: 1、放射工作人员上岗前由所在科室领导推荐,由设备处统一安排放射防护培训,经考核合格后参加相应的工作。上岗前的

培训时间5-7天。 2、辐射工作人员调换工作岗位时由于岗位不同,必须补充相应的安全培训。 3、各类放射工作人员在岗期间按有关规定每2-3年接受一次再培训。再培训时间不少于3天。 四、考核: 1、放射卫生防护基本知识应列为医学放射工作人员业务考核的内容。 2、新参加医学放射工作的工作人员,必须取得经所属卫生行政部门认可的放射防护培训合格证书后才可上岗。 3、每三年左右对应医学放射工作人员进行一次放射防护知识与技能的考核。 五、管理: 1、我院设备处具体负责组织本院放射工作人员接受放射防护培训,落实培训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2、医院为培训提供必要的专项经费和时间,建立并按照规定的期限妥善保存培训档案。培训档案包括各次培训中的课程名称及培训时间、考试或考核成绩等资料。

(整理)放射工作人员培训资料之二

放射工作人员培训资料之二 放射卫生及其防护 一、放射损伤 (一)放射性同位素 同位素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同位素的原子核不会自发地衰变,能够稳定地存在,这类同位素称为稳定性同位素;另一类同位素的原子核能自发地衰变而转变为另一种元素 的原子核,同时放射出射线,这类同位素称为放射性同位素。 (二)射线装置 射线装置是指X射线机、加速器和中子发生器等。这种装置的特点是:当装置运行时就有射线产生,装置停止运行后就不存在辐射现象。 (三)主要应用 随着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的开发和利用以及国民 经济的迅速发展,电离辐射已广泛地应用地工业、农业、医学、国防等领域。 1、在工业方面的应用 (1)同位素仪表。同位素仪表就是利用电离辐射的独特性质对产品质量实现自动监测的一种计量计。 (2)石油地质中的应用。石油工业部门广泛采用中子测井技术来勘探石油和天然气。 2、在农业方面的应用 (1)辐射育种。利用放射性核素发出的射线照射农作物的种子、植株或其他器官,使农作物自身发生基因突变,产生遗传变异,经过几代的选择和培育,可获得具有高产、早熟、抗病虫害、抗倒伏等优良特性的新品种。

(2)辐照食品。辐照食品是利用电离辐射照射食品, 使其产生物理、化学、生物学及生理学等变化,以达到对其杀虫、杀菌、抑制发芽和延缓成熟等作用。 (3)放射性核素浸种。利用射线刺激种子导致增产的 一种辐射技术。 3、在医学方面的应用 (1)在诊断和医疗中的应用。主要是医用诊断X射线 的应用和核素显像和功能测定,核素治疗以及放射治疗。 (2)在治疗中的应用 核素治疗、放射治疗。 (四)放射损伤 辐射有害效应分为确定性效应和随机性效应两种。 1、确定性效应 确定性效应是指那些几率和严重程度都随剂量变化而 变化的效应,这种效应存在剂量阈值。一般来说,身体的多数器官和组织功能并不因损失少量细胞有时甚至是大量的 细胞而受到影响,但是为某一组织中损失的细胞数量足够大,而这些细胞又足够重要,那么将会出现可以观察到的损伤,反映出来的是组织功能的增值丧失。当射线剂量很小的时候,产生这种危害的概率为零,但当剂量高于某一水平(阈值)时,概率迅速增加到100%,超过阈值以后,危害的严重性 也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大,这种效应称为确定性效应,因为只要剂量足够大,它就一定会发生。 2、随机性效应 随机性效应是指发生几率(而非严重程度)与剂量大小无关的效应。对于这类效应,从防护的观点认为不存在剂量阈值。就是说,即使很小的剂量,也有导致随机性效应发生的危险。 随机性效应的发生是因为受照射的细胞没有被杀死而 是发生了改变,从改变了的、但仍存活的体细胞繁殖出来的细胞克隆经过较长而且是各不相同的延迟(称为潜伏期)以

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计划

中南医院辐射安全与防护专业知识人员培训计划为了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不断完善放射相关人员的放射防护和相关法律法规的知识结构,保障医护人员、病人和公众的身心健康,特制定本培训计划: —、培训对象 医院与放射直接或刊幢接触的专业技术人员 二、培训原则 外出培训与在院培训相结合、个别培训与全员培训相结合及理论培训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原则. 三、培训目的 通过培训提高专业人员的辐射安全综合素质,尤其是防护专业素质,不断完善知识结构,促进学科建设与发展,保障医护人髓.病人和公众的身心健康. 四、培训内容 按辐射安全和放射防护专业娶求,结合工作买际,重点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使用有害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放射性污染事件管理规定》、《放射诊疗管理规定》、《放射安全工作培训手册》等法律法规、专业防护知识和技能. 五、组织管理 医院放射防护领导小组负责医院辐射安全和防护专业知识培训工作:在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实施培训计划. 六、培训方法 以集中授课为主、结合各专业的特点,开展科室范围内的学习讨论等形式,并将培训纳入在职继续教育的管理考核中。 七、培训时间 按照医院《培训管理办法》中的相关规定与要求,每年相关人员不少于2次的集中培训学习。每年分期分批地派出人员参加上级主管部分举办的辐射安全培训班,并以点代面,在院内普及辐射安全知识。 八、授课人员 1.医务处负责人 2.相关科室负责人 3.外出参加培训人 4.卫生监督及环保局管理人员

放射工作人员放射防护学习和培训制度

放射工作人员放射防护学习和培训制度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放射工作人员放射防护学习和培训制度 一、培训对象 从事电离辐射医学应用工作的一切人员均为放射防护培训的对象。 二、基本要求 1、放射工作人员上岗前应当接受由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放射防护和有关法律知识培训,考核合格方可参加相应的工作。培训时间不少于4天。上岗后应当定期参加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放射工作人员接受放射防护和有关法律知识培训。放射工作人员两次培训的时间间隔不超过2年,每次培训时间不少于2天。 2、放射工作单位应当建立并按照规定的期限妥善保存培训档案。培训档案应当包括每次培训的课程名称、培训时间、考试或考核成绩等资料。 3、放射防护及有关法律知识培训应当由符合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条件的单位承担,培训单位可会同放射工作单位共同制定培训计划,并按照培训计划和有关规范或标准实施和考核。 4、放射工作单位应当将每次培训的情况及时记录在《放射工作人员证》中。 5、放射科主任负责放射工作人员培训事宜。 三、培训方式 1、防护培训应根据培训对象的具体情况及其工作性质采取相应方式,例如课堂教学、现场实习和个人学习等。并注意充分利用各种声像教材。培训时间长短视实际情况酌定。 2、课堂教学可以基础知识为主,较系统讲授共同性内容;也可以某方面专题为内容举办培训班。 3、个人学习应由所在单位负责组织并选择合适教材,提出统一要求,各人自行安排。 四、培训内容 1、防护培训内容和深度应根据培训对象、工作性质和条件确定。 2、在医学放射工作人员的防护培训中应强调受检者与患者的防护,医疗照射的正当性判断和最优化分析必须列为防护培训的重要内容。

最新放射工作人员培训试题库

最新放射工作人员培训试题库 电离辐射基础(卫生部教材第1章:电离辐射与职业照射)1、电离辐射一般可分为直接电离辐射和间接电离辐射。2、请列举三种带电粒子:正电子、负电子、α粒子、(质子、重离子)。3、α射线的穿透能力强,其电离本领很弱。()4、β射线是高速运动的电子流,它的电离作用较小,贯穿本领较大。(√)5、 X射线和γ射线均属于不带电粒子。(√)6、对于射线的穿透能力,下列排列正确的是:(A) A、α<β<γ<中子 B、α< γ<β<中子 C、β<α<γ<中子 D、中子<β<γ<α7、根据辐射作用于人体的方式分为外照射、内照射、放射性核素体表污染和复合照射。8、放射性核素进入人体内部后沉积的器官称为靶器官。()9、吸收剂量的专用单位是Gy,有效剂量的专用单位是Sv。 10、下列哪种辐射的辐射权重因子不是1:(D) A、X射线 B、β射线 C、γ射线 D、中子

11、职业照射是指放射工作人员在其工作过程中所受的所有照射。() 12、卫生部令第55号指出,放射工作人员是指在放射工作单位职业活动中受到电离辐射的人员。(√) 13、下列哪个领域的放射工作人员是最大的职业受照群体:(B) A、核燃料循环 B、医学应用 C、工业应用 D、天然源 14、简述电离辐射作用于人体的方式。答:电离辐射作用于人体的方式有以下几种,(1)外照射:辐射源位于人体外对人体造成损伤,可以是全身受照,也可以是局部受照。(2)内照射:指进入人体内的放射性核素作为辐射源对人体的照射。有的放射性同位素可以比较均匀地分布于全身,引起全身性损伤;有的同位素则选择性分布于个别器官,造成局部损伤。(3)放射性核素外污染:放射性核素沾附于人体表面,对局部构成外照射,同时也可经过体表吸收进入血液构成内照射。(4)辐射照射:以上三种中的两种以上同时存在。第二章放射生物学基础(卫生部教材第2章:电离辐射的健康效应)1、辐射敏感性是指细胞、组织、机体或任何生物对辐射作用的相对敏感程度。(√)2、下列哪类组织或器官不属于辐射高度敏感:(D)

放射工作人员和受检者防护标准及措施

放射工作人员和受检者防护标准及措施

XX人民医院 XDYY/GL-FS-2014 放射工作人员和受检者防护标准及措施 2014版 2014年1月26日发布 2014年2月1日实施

目录 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GB4792—84) (3) 放射科岗前防护培训 (11) 放射科受检查者的防护原则 (12) X线透视检查时应采取的保护措施 (14) X线检查中对患者的防护 (15) 放射科医生的温馨提示 (16) 受检者须知 (20) 婴幼儿、妊娠期女性X线检查告知书 (21)

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GB4792—84) 1.引言 1.1本标准的宗旨是;保障放射工作人员和公众及其后代的健康与安全,并提高放射防护措施的效益;在此基础上促进我国放射工作的发展。 1.2从上述宗旨出发,对电离辐射源的使用必须将其产生的照射给予适当限制,从而防止发生对健康有害的非随机效应,并将随机性损害效应的发生率降低到认为可以接受的水平。 1.3本标准适用范围 1.3.1使用电离辐射源或产生电离辐射的一切实践活动。1.3.2对放射工作人员和公众接受电离辐射照射需加控制的一切实践活动。 1.4在1.3所列范围内进行与防护有关的设计、监督、管理时,必须遵从以下基本原则。 1.4.1实践的正当化:产生电离辐射照射的任何实践要经过论证,或确认该项实践是值得进行的,其所致的电离辐射危害同社会和个人从中获得的利益相比是可以接受的,如果拟议中的实践不能带来超过代价(包括健康损害代价和防护费用的代价)的净

利益,就不应当引进该项实践。 1.4.2放射防护最优化:应当避免一切不必要的照射;以放射防护最优化为原则,以期用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净利益,从而使一切必要的照射保持在可以合理达到的最低水平。 1.4.3个人剂量的限制:个人所受照射的剂量当量不应超过规定的限值。 1.5凡从事放射工作的单位均应设立专职防护机构或专职人员负责放射防护工作,按有关规定上报防护监测数据或资料,并接受该地区放射卫生防护部门的监督和指导。 1.6对从事放射工作的人员应加强安全和放射防护知识的教育,并定期进行考核,使他们自觉遵守有关放射防护的各种标准和规定,有效地进行防护并防止事故的发生。新参加工作的人员要经过放射防护部门的考核,领取合格证后才可以从事放射工作。1.7各省、市、自治区及有关部门,可根据本标准的原则和要求,结合各地区各部门的特点,制订相应的实施办法或实施细则。2.放射工作人员的剂量限值 2.1放射工作人员的年剂量当量是指一年工作期间所受外照射的剂量当量与这一年内摄入放射性核素所产生的待积剂量当量二者的总和,但不包括天然本底照射和医疗照射。 2.2对放射工作人员进行剂量限制要考虑随机性效应和非随机性效应。同时满足以下两种限值: 2.2.1为了防止有害的非随机效应,任一器官或组织所受的年

放射工作人员放射防护学习和培训制度

v1.0 可编辑可修改 1 放射工作人员放射防护学习和培训制度 一、培训对象 从事电离辐射医学应用工作的一切人员均为放射防护培训的对象。 二、基本要求 1、放射工作人员上岗前应当接受由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放射防护和有关法律知识培训,考核合格方可参加相应的工作。培训时间不少于4天。上岗后应当定期参加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放射工作人员接受放射防护和有关法律知识培训。放射工作人员两次培训的时间间隔不超过2年,每次培训时间不少于2天。 2、放射工作单位应当建立并按照规定的期限妥善保存培训档案。培训档案应当包括每次培训的课程名称、培训时间、考试或考核成绩等资料。 3、放射防护及有关法律知识培训应当由符合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条件的单位承担,培训单位可会同放射工作单位共同制定培训计划,并按照培训计划和有关规范或标准实施和考核。 4、放射工作单位应当将每次培训的情况及时记录在《放射工作人员证》中。 5、放射科主任负责放射工作人员培训事宜。 三、培训方式 1、防护培训应根据培训对象的具体情况及其工作性质采取相应方式,例如课堂教学、现场实习和个人学习等。并注意充分利用各种声像教材。培训时间长短视实际情况酌定。 2、课堂教学可以基础知识为主,较系统讲授共同性内容;也可以某方面专题为内容举办培训班。 3、个人学习应由所在单位负责组织并选择合适教材,提出统一要求,各人自行安排。 四、培训内容 1、防护培训内容和深度应根据培训对象、工作性质和条件确定。 2、在医学放射工作人员的防护培训中应强调受检者与患者的防护,医疗照射的正当性判断和最优化分析必须列为防护培训的重要内容。 3、X线诊断和放射治疗的质量保证,列入相应医学放射工作人员的防护培训课程。

放射工作人员培训考核试题资料讲解

放射工作人员培训考 核试题

放射工作人员考核试题 姓名:科室:成绩: 一、填空题 1.《放射诊疗管理规定》于年月 日以部长令第46号发布,于年月 日起正式施行。 2.某医院开展普通X射线机影像诊断、X射线CT影像诊断和DSA介入放射诊疗工作,其放射诊疗许可应当向 申请办理。 3.放射诊疗工作按照诊疗风险和技术难易程度分为、、 和四类管理。 4.医疗机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和标准,对放射诊疗工作人员进行 的健康检查,定期进行,放射诊疗工作人员应当按照有关规定配 戴。并分别建立个人剂量、职业健康管理和教育培训档案。 5.放射诊疗工作人员对患者和受检者进行医疗照射时,应当遵守和的原则,有明确的医疗目的,严格控制。6.剂量计应佩带在,一般在左胸前;当辐射主要来自人体背面时,剂量计应佩带 在。

7.放射诊疗工作,是指 的活动。 8.个人剂量监测周期一般为月,最长不超过月。 9.X线受检者在X线诊断中所受的医疗照射,必须遵循 和原则,以使受检者确有正当理由需要接受的照射,保持在可以合理达到的最低水平。 10.《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于年月 日经卫生部部务会议论通过,自年月日 起施行。 二、选择题 1.最大的人工电离辐射照射来源是。 A、核能发电 B、医疗照射 C、核武器试验 2.放射工作人员所受职业照射的年剂量限值 是。 A、50mSv B、20mSv C、连续5年平均20mSv 3.在放射防护领域常见的以下单位中,不属于法定计量单位的 是。 A、Bq(贝可); B、rem(雷姆); C、C/kg(库伦/千克) 4.下列属于放射性疾病。 A、外照射急性放射病 B、外照射亚急性放射病 C、内照射放射病5.电离辐射诱发的恶性肿瘤有。 A、白血病 B、甲状腺癌 C、鼻咽癌

放射工作人员培训试题

赤峰市2014年放射工作人员培训试题 单位得分 一、单选题(每题2.5分) 1、医疗机构开展放射诊疗工作,应当取得由()发放的《放射诊疗许可证》。A:卫生行政部门B: 环境保护行政部门C: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D: 技术监督部门 2、医疗机构使用不具备相应资质的人员从事放射诊疗工作的,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可以处以罚款,罚款款不超过() A:1000元B:2000元C:5000元D:10000元 3、下面辐射为电离辐射的是() A:红外线B: 微波C: x射线D:紫外线 4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工作的实施由()负责 A.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 B.省级以上环保部门 C.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技术单位 D.省级以上技术监督部门 5、国家有关法规规定医疗机构必须为放射工作人员建立() A.人事档案 B.健康档案 C.工人档案 D.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及个人剂量档案 6、对妊娠者的辐射防护重点应着重在()周内。 A:1—10周B: 2—14周C: 8—15周D: 10—20周 7、医疗机构使用医用电子开展放射治疗工作,应当向()申请办理《放射诊疗许可证》。 A. 自治区卫生厅 B. 市卫生局 C. 市环保局 D.市安监局

8、医疗机构未按规定对放射工作人员进行个人剂量监测,健康检查,建立个人 剂量和健康档案的,卫生行政部门可给予()以下罚款 A. 1万元 B. 2万元 C.五千元 D.八千元 9.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CT)机房面积应不小于() A、36平米; B、24平米; C、16平米; D、30平米; 10、职业照射剂量限值(5年内平均)( ) A:50mSv/a B:20mSv/a C:150mSv/a D:500mSv/a 11、公众照射剂量限值(有效剂量)() A:1 mSv/a B: 5 mSv/a C:15 mSv/a D:50 mSv/a 12、医用诊断X射线摄影机房中有用线束朝向的墙壁防护铅当量应不小于()A:2mmpb B:1mmpb C:0.5mmpb D:3mmpb 13、国家标准规定医用诊断X射线机房面积,单管头200mA应不小于()A: 36平米B:24平米C:16平米D:40平米 14、医疗机构未取得《放射诊疗许可证》开展放射诊疗工作,由卫生行政部门给 予警告,并可处()元以下罚款。 A:10000 B:5000 C:3000 D:4000 15、医疗机构使用放射影像技术进行健康普查,应当经哪个部门批准:()A:公安部门B:环境保护部门 C:卫生行政部门D: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16、《放射诊疗管理规定》要求:不得将核素显像检查和x射线胸部检查列入下列哪些人群的常规检查项目() A:育龄妇女B:孕妇C:残疾人D:婴幼儿及少年儿童 17 、原子序数大于()的元素只有放射性同位素。 A:80 B: 81 C: 82 D: 8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