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阴两虚的朋友,了解一下生脉饮吧!

气阴两虚的朋友,了解一下生脉饮吧!
气阴两虚的朋友,了解一下生脉饮吧!

气阴两虚的朋友,了解一下生脉饮吧!

春天天气变暖,气温不断回升,相对于“猫冬”的冬季,现在大家都增加了活动量,这时候天气变热,大自然的气机也在上升,我们人体的气机也是随着上升外越,毛孔开张,凑理不再密闭,这样我们出的汗就变多了。

而气虚的朋友,本身就元气不足,体表的固摄之力不够,在这个气机上浮、阳气外越的季节里,就更是动辄出汗了。汗出得多了,津液自然受伤,所以,这个季节,气虚之人,很容易变成气阴两虚的情况,会出现汗多神疲,体倦乏力,气短懒言,咽干口渴,舌干红少苔,脉虚数的情况。

中医认为,肺主皮毛,暑伤肺气,卫外失固,津液外泄,故汗多;肺主气,肺气受损,故气短懒言、神疲乏力;阴伤而津液不足以上承,则咽干口渴。舌干红少苔,脉虚数或虚细,乃气阴两伤之象。咳嗽日久伤肺,气阴不足者,亦可见上述征象,治宜益气养阴生津。

那么,这种气阴两虚的朋友,此时该怎么办呢?

我们给大家介绍一个能够帮我们摆脱气阴两虚的中成药,那就是生脉饮。

生脉饮在古代医家的书里叫做生脉散,或者是生脉汤,这个方子的组成是人参、麦冬、五味子三味药,一般认为是出自张元素的《医学启源》一书,后来张元素的学生,金元四大

家之一的李东垣在《内外伤辨惑论》里面记载了此方,这个方子也因此而大大地得以传播,所以也可以说李东垣也是这个方子的创立者之一。这个方子,是治疗气阴两虚证的常用方剂,方中人参补肺气,生津液,为君;麦门冬养阴清肺而生津,为臣;五味子敛肺止渴、止汗,为佐。三药合用,共成补肺益气,养阴生津之功。后世这个方子应用十分广泛,在清宫里面,打乾隆开始,皇帝们是都服用人参的,其中乾隆服用得非常的多,有的年头,乾隆几乎是每天都服用,据乾隆朝《上用人参底簿》记载:“自乾隆六十二年十二月初一始,至乾隆六十四年正月初三止,皇帝共进人参三百五十九次,四等人参三十七两九钱。”这样算来,他每日约进人参三克之多!但是一般人服用人参就上火,为什么乾隆这么服用人参,却不上火呢?

原来,乾隆服用人参是有讲究的,他用的方子就是:生脉散。就是人参、麦冬、五味子三味药,其中麦冬的清凉,克制了人参的热性,所以药性平和,有的时候,就去掉五味子,剩下人参和麦冬两味药,这叫参麦散。这个生脉散的作用,是益气生津,敛阴止汗,治疗温热、暑热,耗气伤阴证;汗多神疲,体倦乏力,气短懒言,咽干口渴,舌干红少苦,脉虚数;久咳伤肺,气阴两虚证;干咳少痰,短气自汗,口干舌燥等气阴两虚之症。

方中人参甘温,益元气,补肺气,生津液,是为君药。麦门

冬甘寒养阴清热,润肺生津,用以为臣。人参、麦冬合用,则益气养阴之功益彰。五味子酸温,敛肺止汗,生津止渴,为佐药。三药合用,一补一润一敛,益气养阴,生津止渴,敛阴止汗,使气复津生,汗止阴存,气充脉复,故名“生脉”。李东垣在《内外伤辨》中说:

“圣人立法,夏月宜补者,补天真元气,非补热火也,夏食寒者是也。故以人参之甘补气,麦门冬苦寒泻热,补水之源,五味子之酸,清肃燥金,名曰生脉散。孙真人云:五月常服五味子,以补五脏之气,亦此意也。”

他的老师张元素在《医学启源》中说生脉散能“补肺中元气不足”。

清代医家汪昂在《汤头歌诀》祛暑之剂篇中记载生脉散:“麦味与人参,保肺清心治暑淫。气少汗多兼口渴,病危脉绝急煎斟。人参五分八分,五味子九粒。人参大补肺气,麦冬甘寒润肺,五味酸收敛肺,并能泻火生津。盖心主脉,肺朝百脉,补肺清心,则气充而脉复。将死脉绝者服之,能令复生。夏月火旺烁金,尤宜服之。”

他又在《医方集解》中记录:

“人参甘温,大补肺气为君;麦冬止汗,润肺滋水,清心泻热为臣,五味酸温,敛肺生津,收耗散之气为佐。盖心主脉,肺朝百脉,补肺清心,则元气充而脉复,故曰生脉也。夏月炎暑,火旺克金,当以保肺为主,清晨服此,能益气而祛暑

也。”

后世的医家,对此方应用甚多,比如温病大家吴鞠通,遇到温病后期,气阴两虚的时候,也会用到此方,他在《温病条辨》中解释:

“汗多而脉散大,其为阳气发泄太甚,内虚不可留恋可知。生脉散酸甘化阴,守阴所以留阳,阳留,汗自止也。以人参为君,所以补肺中元气也。” 综合看来,本方所治为温热、暑热之邪,耗气伤阴,或久咳伤肺,气阴两虚之证。一般情况下,在古代此方多用于夏季,暑热伤人之时,但是,我们用药要灵活,不能拘泥,有这种情况,就要用这种药。比如现代人禀赋薄弱,劳作少,气虚者多,一到春天,天气一热,这种气阴两虚之人就开始难受了,当然就可以使用此方。此时人们热蒸汗泄,最易耗气伤津,导致气阴两伤之证。因为生脉饮是个广为传播的方剂,所以现在我们在任意一家药店里,基本都可以找到生脉饮口服液这个中成药。

但是现在生脉饮口服液有两种,一种是用人参来制作的,一般是红参,药性较强,治疗效果比较好,适合在症状严重时服用;另外一种是党参方的,会在药盒上会标注,药力相对红参方的平缓,可以作为日常保健服用,一般在春天,我推荐的是党参方。

如果气阴两虚比较严重,我也推荐大家自己熬,可以用人参三克、麦冬三克、五味子七枚熬水,代茶饮。有的朋友会问:

玉屏风散也是治疗自汗的,和生脉散有何区别呢?

玉屏风散的组成是:黄芪、白术、防风,作用在脾肺,和体表,药物皆属阳性,没有滋阴润燥的作用,对于怕冷,自汗不断的气虚之人,效果较好;生脉散的作用在心肺,除了补气,还有滋阴生津的作用,对于津液同时损伤者效果较好,所以,生脉散的患者,会有口干口渴,身体燥热,舌边红,脉虚数的情况,这与玉屏风散的怕风怕冷,舌质淡白是不同的。看到这篇文章的朋友,如果您觉得自己就是劳神过度、气阴两虚、爱出汗,就要立即行动起来了:运动,食疗,生脉饮,总有一款适合你,配合使用效果更好哦!

阴虚、气虚和气阴两虚证型患者对参麦注射液主观反应比较(一)

阴虚、气虚和气阴两虚证型患者对参麦注射液主观反应比较(一) 【关键词】参麦注射液;阴虚;气虚;气阴两虚;主观反应参麦注射液系纯中药制剂,具有益气固脱、养阴生津、生脉功效,临床用于治疗气阴两虚型之休克、冠心病、病毒性心肌炎、慢性肺心病、粒细胞减少症。因其原药材为具有益气功效的人参和具有养阴作用的麦冬,故笔者观察了阴虚、气虚和气阴两虚三类不同中医证型人群对参麦注射液的主观反应(主观疗效及主观不良反应),进而从主观反应方面评估参麦注射液的中医适应症。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入选标准 ①根据中医虚证辨证参考标准1],辨证为阴虚(包括以阴虚为主的兼证阴虚)、气虚(包括以气虚为主的兼证气虚)及气阴两虚证。②有与原发病发生转归相关联的中、重程度的非特异性难受感和有突出的原发病症状,且能自我评价。其中,难受感可以是全身的、不定位的,也可以是局部的、可定位的。对难受感严重程度的判断,类比L.A.Zadeh定义的五元素语言变量规则。患者形容难受感的修饰词:类似“很”、“极”、“相当”级别的判断为重度,类似“比较”级别的判断为中度,类似“有点”、“稍微”级别的判断为轻度。 1.2排除标准 ①挟实证;②有非特异性难受感但程度轻或与原发病无关联;③对症状不能自我评价; ④既往有药物过敏史。 1.3一般资料 2009年6月-2010年9月,共选择符合标准的受试者187例,均为本院内二科住院患者,原发病以脑血管疾病和脑血管疾病伴心血管疾病为主。根据“使不平衡指数最小”的原则分组,组间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衡可比,详见表1。 表1187例患者分组及一般情况 组别例数性别(例)年龄(—x±s,岁) 主观反应程度(例) 男女中度重度 阴虚组83463766.4±14.635429 气虚组68383062.8±12.404523 气阴两虚组36211563.0±17.742313 1.4治疗方法 参麦注射液:10mL/支,正大青春宝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0905233-10072827。用法和用量: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参麦注射液20~60mL,静脉滴注,滴注速度30滴/min左右,每日1次。疗程:治疗1周时评定主观疗效,评定不差者延长疗程继续使用以巩固疗效;每日随时评价不良反应,确定有不良反应者,即时停药。 1.5主观反应 1.5.1主观疗效评定以非特异性难受感为主要指标,原发病症状为关联指标。主要指标为主观疗效评价指标,关联指标只用于评价样本的有效性。比照一维自报测痛法2]由患者自评定。评定标准:非特异性难受感或减轻八成及八成以上评定为“优”;减轻五成及五成以上和八成以下评定为“良”;减轻三成及三成以上和五成以下评定为“可”;减轻三成以下、未减轻或加重均评定为“差”。主要指标与关联指标相背离者为无效样本,对各观察组样本均按标准逐一选择,因而,没有无效样本。 1.5.2主观不良反应评价与主观疗效的评定一致,对主观不良反应的评价只用主观指标,未用客观指标。不良反应的因果关联性评价参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6级标准3]。将关联性为肯定、很可能和可能的评定为不良反应。 1.6统计学方法

中医内科学笔记(证候+方药)

第一章肺系疾病 第一节感冒 1、风寒束表证: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 2、风热犯表证: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 3、暑湿伤表证:新加香薷饮加减 4、气虚感冒:参苏饮 5、阴虚感冒:加减葳蕤汤 第二节咳嗽 (1)外感咳嗽 1、风寒袭肺证:三拗汤合止嗽散 2、风热犯肺证:桑菊饮 3、风燥伤肺证:桑杏汤;凉燥用杏苏散 (2)内伤咳嗽 1、痰湿蕴肺证: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 2、痰热郁肺证:清金化痰汤 3、肝火犯肺证:加减泻白散合黛蛤散 4、肺阴亏耗证:沙参麦冬汤 第三节哮证 (1)发作期: 1、冷哮证:射干麻黄汤;小青龙汤 2、热哮期:定喘汤或越婢加半夏汤; (2)缓解期: 1、肺脾气虚证:六君子汤 2、肺肾两虚证: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 第四节喘证 (1)实喘 1、风寒壅肺证:麻黄汤合华盖散; 2、表寒肺热证:麻杏石甘汤 3、痰热郁肺证:桑白皮汤 4、痰浊阻肺证: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5、肺气郁痹证:五磨饮子 (2)虚喘 1、肺气虚耗证:生脉散合补肺汤; 2、肾虚不纳证: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 3、正虚喘脱证:参附汤送黑锡丹、配合蛤蚧散 第五节肺痈 1、初期:银翘散 2、成痈期:千金苇茎汤合如金解毒散 3、溃脓期:加味桔梗汤 4、恢复期:沙参清肺汤或桔梗杏仁煎 第六节肺痨 1、肺阴亏损证:月华丸 2、虚火灼肺证:百合固金汤合秦芄鳖甲散 3、气阴耗伤证:保真汤或参苓白术散 4、阴阳两虚证:补天大造丸 第七节肺胀 1、痰浊壅肺证:苏子降气汤合三子养亲汤 2、痰热郁肺证:越婢加半夏汤或桑白皮汤 3、痰蒙神窍证:涤痰汤;另服安宫牛黄丸或至宝丹 4、肺肾气虚证:平喘固本汤合补肺汤 5、阳虚水泛证:真武汤合五苓散 第二章心系疾病 第一节心悸 1、心虚胆怯证:安神定志丸; 2、心血不足证:归脾汤 3、阴虚火旺证:天王补心丹合朱砂安神丸; 4、心阳不振证:桂甘龙牡汤合参附汤 5、水饮凌心证:苓桂术甘汤; 6、瘀阻心脉证:桃仁红花煎合桂甘龙牡汤 7、痰火扰心证:黄连温胆汤 第二节胸痹 1、心血瘀阻证:血府逐瘀汤; 2、气滞心胸证:柴胡疏肝散 3、痰浊闭阻证:瓜蒌薤白半夏汤合涤痰汤 4、寒凝心脉证:枳实薤白桂枝汤合当归四逆汤; 5、气阴两虚证:生脉散合人参养荣汤 6、心肾阳虚证:参附汤合右归饮 7、心肾阴虚证:天王补心丹合炙甘草汤 第三节不寐 (1)实证 1、肝火扰心证:龙胆泻肝汤 2、痰热扰心证:黄连温胆汤; (2)虚证 1、心肾不交证:六味地黄丸合交泰丸 2、心脾两虚证:归脾汤; 3、心胆气虚证:安神定志丸合酸枣仁汤; 第四节癫狂 (1)癫证 1、痰气郁结证:逍遥散合顺气导痰汤 2、心脾两虚证:养心汤合越鞠丸; (2)狂证 1、痰火扰神证:生铁落饮; 2、痰热瘀结证:癫狂梦醒汤 3、火盛阴伤证:二阴煎合琥珀养心丹 第五节痫证 1、风痰闭阻证:定痫丸 2、痰火扰神证:龙胆泻肝汤合涤痰汤; 3、瘀阻脑络证:通窍活血汤 4、心脾两虚证:六君子汤合归脾汤 5、心肾亏虚证:左归丸合天王补心丹; 第三章脾胃系病证 第一节胃痛 1、寒邪客胃证:良附丸 2、饮食伤胃证:保和丸; 3、肝气犯胃证:柴胡疏肝散 4、湿热伤中证:清中汤 5、瘀血停胃证:失笑散合丹参饮; 6、胃阴亏耗证: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 7、脾胃虚寒证:黄芪建中汤; 第三节呕吐 (1)实证: 1、外邪犯胃证:藿香正气散; 2、食滞内停证:保和丸; 3、痰饮内阻证:小半夏汤合苓桂术甘汤; 3、肝气犯胃证:四七汤(半夏厚朴汤合左金丸)(2)虚证: 1、脾胃气虚证:香砂六君子 2、脾胃阳虚证:理中汤; 3、胃阴不足证:麦门冬汤 第六章腹痛 1、寒邪内阻证:良附丸合正气天香散; 2、饮食积滞证:枳实导滞丸 3、肝郁气滞证:柴胡疏肝散 4、湿热壅滞证:大承气汤 5、瘀血内停证:少腹逐瘀汤 6、中虚脏寒证:小建中汤; 第七章泄泻 (1)暴泻: 1、寒湿内盛证:藿香正气散; 2、湿热伤中证:葛根芩连汤; 3、食滞肠胃证:保和丸; (二)久泻: 1、脾胃虚弱证:参苓白术散; 2、肾阳虚衰证:四神丸; 3、肝气乘脾证:痛泻要方 第八章痢疾

气阴两虚型消渴病中医饮食治疗方案的临床研究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Journal of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13年11月第30卷第6期November2013,Vol.30,No.6 消渴病是因饮食不节和情志失调等引起的以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或尿有甜味为特征的病证。西医学中的糖尿病与本病证基本一致。祖国医学认为消渴病的病机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进而伤气损阳,而见气阴两伤或阴阳俱虚,甚则表现肾阳衰微危候。其中,气阴两虚型表现在临床上最为常见,约占80%左右[1]。消渴病患病率逐年升高,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不合理膳食及热量摄入是诱发消渴病的重要因素之一,饮食疗法是治疗消渴病最基本的疗法[2]。科学合理的饮食能够有效控制血糖,减少或延缓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本研究以中医药性理论为指导,将谷薯等四大类主食以及常见副食、蔬菜等进行性味分类,将现代营养学总热量的计算方法融入中医理论,探索性研究出针对气阴两虚消渴病患者的中医饮食治疗方案,并进行统计分析,取得良好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收治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部,证属气阴两虚型的消渴病患者,共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病例随机分为中医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0例。 1.2病例选择标准 1.2.1诊断标准采用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专家咨询报告(WHO/NCD/NCS99.2)与国际糖尿病联盟亚太区委员会(IDF-WPR)公布的糖尿病诊断标准[3],辨证分型按照2002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消渴病(糖尿病)的中医证候诊断标准[4]。 1.2.2纳入标准(1)符合西医诊断标准及中医辨证标准者;(2)20岁≤年龄≤70岁;(3)能坚持基础治疗,并能坚持配合饮食方案的实施者。1.2.3排除标准(1)不符合西医诊断标准、中医辨证标准和纳入标准者;(2)不能配合治疗,合并严重的心、肝、肾疾病患者;(3)不能经口正常摄食及精神病患者。 1.3治疗方法 1.3.1对照组给予糖尿病的常规治疗与护理,按常规的饮食治疗方案实施,糖尿病饮食要根据患 气阴两虚型消渴病中医饮食治疗方案的临床研究 金真1,陈杏梅1,王保华1,蚁淳2 (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东广州510405; 2.广州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广东广州510006) 摘要:【目的】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针对气阴两虚型消渴患者的饮食宜忌,建立气阴两虚型消渴病的中医饮食治疗方案,探讨该方案对消渴病患者的影响效果。【方法】将60例气阴两虚型消渴病患者随机分为中医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予糖尿病基础治疗及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的饮食治疗方案,中医治疗组采用中医饮食治疗方案进行护理干预90d。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及生存质量的变化。【结果】(1)治疗后2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中医治疗组的下降作用有优于对照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中医治疗组的生存质量(DSQL)特异性量表4个方面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而对照组仅糖尿病对社会关系的影响、治疗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2个方面评分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中医治疗组在生理功能、心理/精神、对患者的影响等3个方面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饮食治疗方案能有效降低气阴两虚型消渴病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提高临床疗效,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气阴两虚;消渴病;中医饮食治疗 中图分类号:R255.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3213(2013)06-0796-04 收稿日期:2013-07-05 作者简介:金真(1972-),女,副主任护师;E-mail:962100668@qq.com 基金项目: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课题(编号:20111227);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十二·五”重点专科组长单位 796

-肺癌中医辨证 (2)

肺癌中医辨证 肺癌又称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是由于正气内虚、邪毒外侵引起的,以痰浊内聚,气滞血瘀,蕴结于肺,以致肺失宣发与肃降为基本病机,以咳嗽、咯血、胸痛、发热、气急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恶性疾病。ksR老中医在线 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居全部肿瘤的第1或第2位,且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男女之比约为5:1。ksR老中医在线 早期肺癌采用手术治疗是获得治愈和远期疗效的可靠 手段,但疗效仍不够满意。放疗和化疗对部分患者近期有效,但毒副反应大,复发转移率高,多数仅有姑息效果。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互相取长补短,充分发挥各种治疗方法在疾病各阶段中的作用。做到在提高机体免疫力的前提下,最大限度抑制或消灭癌细胞。中西医结合治疗可起到提高疗效或减毒增效的作用,以改善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ksR老中医在线 本病类属于中医学的“肺积”、“痞癖”、“咳嗽”、“咯血”、“胸痛”等范畴。如《素问·奇病论》说:“病胁下满气上逆,……病名曰息积,此不妨于食。”《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说:“肺脉……微急为肺寒热,怠惰,咳唾血,引腰背胸。”《素问·玉机真藏论》说:“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气满,喘息不便,

内痛引肩项,身热脱肉破胭。”《难经·论五脏积病》说:“肺之积曰息贲。……久不已,令人洒浙寒热,喘热,发肺壅。”以上这些描述与肺癌的主要临床表现有类似之处。宋代一些方书载有治疗咳嗽见血,胸闷胸痛,面黄体瘦等肺癌常见证候的方药。金元·李东垣治疗肺积的息贲丸,所治之证颇似肺癌症状。明·张景岳《景岳全书·虚损》说:“劳嗽,声哑,声不能出或喘息气促者,此肺脏败也,必死。”这同晚期肺癌的临床表现相同,并明确指出预后不良。《杂病源流犀烛·积聚症瘕痃癖痞源流》所提到的“邪积胸中,阻塞气道,气不宣通,为痰,为食,为血,皆得与正相搏,邪既胜,正不得而制之,遂结成形而有块”,则说明了肺中积块的产生与正虚邪侵,气机不通,痰血搏结有关,对于后世研究肺癌的发病和治疗,均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ksR老中医在线 肺癌是中西医学共同的疾病名称,西医学对肺癌按组织学分类,分为鳞状上皮细胞癌、小细胞癌、腺癌、大细胞癌等,其中以鳞状上皮细胞癌多见。由于肿瘤部位的不同,临床常分为中央型肺癌和周围型肺癌,以中央型肺癌常见。ksR 老中医在线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肺部其他原发性恶性肿瘤、肺转移性肿瘤等,可参照本节进行辨证论治。ksR老中医在线 【病因病机】ksR老中医在线 迄今为止,肺癌的病因尚未完全明了。但根据患者的起

气阴两虚的症状

气阴两虚的症状 气阴两虚是指身体气虚和阴虚的一种表现,身体出现气虚和阴虚不仅十分损伤身体健康,同时还会容易导致一些身体疾病,而身体出现气阴两虚最为明显的症状表现为出现口臭,或者是舌头舌苔变厚,或者是变白,面色皮肤显得比较苍白,失眠多梦等,需要及时调理。 ★气阴两虚的症状 胃脘痞满,食后尤甚,食欲不振,面色苍白,心烦不舒,或有恶心呕吐,口干咽燥,目涩无泪,神疲乏力,头晕肢乏,手足心热,小便淡黄,大便干燥;舌红、苔少,边有齿印,脉细数。 ★气阴两虚怎么食补 1、气阴两虚吃什么 秋冬养阴,秋季以养肺阴为主。肺虚分两种:肺气虚、肺阴虚。 肺气虚主要表现为气短、懒言、喘促、痰液清稀、畏寒自汗、咳声及语言低微、易感冒、活动或劳累后症状加重、面色淡白、舌淡、脉弱,多因久病咳嗽耗气伤肺及其他脏腑病变影响及肺所

致。 肺阴虚主要表现为形体消瘦、口燥咽干、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声音嘶哑、午后潮热、颧红、五心烦热、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多因久病劳损,久咳耗伤肺阴,或邪热耗伤肺阴所致。有些老人上述两种症状都有,即气阴两虚。 肺气虚可选用生晒参10克,核桃仁50克,生姜15克,大枣10枚水煎饮用一日一剂。 肺阴虚可用玉竹、沙参各25克,鸭肉200克,加调料焖煮一小时以上后食用,一日一剂。也可用甲鱼一只,川贝母10克,加调料煮熟后食用,一日一剂。也可用百合20克,花生米50克,梨100克,猪肺200克,加调料煮熟后食用。服上三方的同时,可多吃些蜂蜜、银耳、胡萝卜、梨等。 2、益气养阴的食疗方法 1、人参百合粥 材料:人参3克,百合1—25克,粳米50克,冰糖适量。

做法:先将人参研末;百合剥皮去须,洗净切碎;后共与粳米 同入沙锅,加水适量,以文火煮粥,待粥将熟时,加入冰糖,搅匀稍 煮片刻即可。每日早、晚温热服食。 功效:益气滋阴、润肺安神。适合气阴两虚所致的心悸气短、烦渴神疲、久病形瘦、失眠健忘、心神不宁、食欲不振、久咳声低、干咳少痰,以及神经衰弱、癔病、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 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百日咳等而属气阴亏虚者。 2、黄芪膏 材料:黄芪100克,蜂蜜500克。 做法:准备黄芪100克,洗净切碎,加水煎煮至汤汁浓稠,然 后关火去渣,加入蜂蜜500克,用文火煎熬至膏状,每天两次,每 次1匙。 功效:此膏有补肺益气、清热润燥的功效,最适合肺气阴两虚、稍感风寒就咳喘不止的人服用。 3、气阴两虚的常见证型

g夏少农治疗气阴两虚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经验

夏少农治疗气阴两虚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经验 宗 长 根 (上海市黄浦区中心医院中医外科,上海市九江路150号,200002) [关键词]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气阴两虚;中医药疗法;夏少农 夏少农(1918~1998),浙江德清人,出生于中医世家,从事科研、临床教学50余年,1980年被确定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笔者有幸从师10余年,体会到先生不仅辨证论治的理论及经验丰富,而且用药自成风格。现将先生多年论治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的辨证治疗经验介绍于下。 1 病因病机 甲亢是由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女性多见,年龄以20~40岁为多。典型表现有高代谢症候群(心悸乏力、形体消瘦、急躁易怒、怕热多汗等)、甲状腺肿及眼征。甲亢在中医学中属瘿、瘿气范畴。临床上治疗方法大多选用化痰软坚破结之品。然本病初起多实,病理因素有气滞、肝火、痰凝和血瘀,而以气滞为先,多因肝气郁结,郁久则灼伤津液,炼液为痰,痰气互结;若久病则多属虚,也主要是阴虚。故近年来治疗甲亢多重气滞痰凝及阴虚之证,而治疗采用理气化痰、软坚养阴的方法。 2 辨证特点 先生在多年临床中,发现甲亢属气阴两伤者并不少见,且运用益气养阴方法每多见效,即《内经》所谓“少火生气,壮火食气”、“阳生阴长”之说,确具指导意义。外科虽以实热及阴虚内热者多见,但气虚每每兼或有之,因热邪不仅伤阴而且耗气,同时阴津之滋长又赖元气之充裕,且病情迁移日久者,多有气虚,此即《内经》“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之义。因此,气阴两伤在甲亢中甚为常见,治疗应标本兼顾或以益气养阴治本为主。 先生认为,临床若用海藻玉壶汤此类含碘较高的化痰软坚等方药治甲亢,在短期内虽可见效,但到后期病情多致反复且更加严重。现代医学认为,甲亢系甲状腺分泌甲状腺素过多所致,而高碘类药物正是甲亢诱发因素之一,所以效果不佳。临床所见,甲亢患者多兼有气阴两虚之证,气虚则乏力,表不固则汗出;阴虚生内热则口干怕热;水不制火而心火旺盛则心悸、急躁;水不涵木而肝风内生则肢端震颤;肝火上逆熬煎津液为痰,痰气凝结于颈则见“瘿”;痰聚于目则眼球突出;热蓄于胃则消谷善饥;且多见舌红少苔、脉细数,亦说明阴虚内热。“壮火食气”,病至后期必将导致气更不足,故治以益气养阴为主,佐以疏气化痰。待中气振作则精神充沛,阴分不虚,阳自不亢,诸症即可消解,痰化气畅则眼突自然转平,“瘿”亦能消失。 同时,先生也深刻体会到“阳中生阴”、“阳生阴长”、“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的临床意义。认为阳气充足则阳生阴长就可气化为阴,故单纯养阴、阴不复者必加以补气之品。甲亢患者虽多见阴虚之证,治疗也多以养阴药为多,但根据以上理论,先生于养阴药中重用一味黄芪,以取“阳生阴长”、“气阴互补”之妙。 先生生前致力于益气养阴法治疗甲亢的研究,继而根据此理论创制了“甲亢方”,方由黄芪、党参、鳖甲、龟甲、何首乌、生地黄、白芍、夏枯草、制香附、八月札、佛手等组成。该方既有益气养阴,提高机体非特异性免疫机能,调节免疫因子,促进蛋白质合成和能量代谢等扶正作用;又有理气化痰散结和直接抑制甲状腺素的合成等祛邪作用,通过调节植物神经功能而达到治疗效果。经我们多年临床实践证实,对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具有明显疗效。 3 验案举例 例1:张某,女,31岁,2004年3月20日就诊。患者乏力、怕热、多汗、心悸3月余。刻下乏力、心慌,怕热汗出,形体消瘦,消谷善饥,性急易怒,口渴欲饮。双侧甲状腺肿大,测查T3、T4均增高。苔干红,脉细数。证属气阴两虚,阴虚火旺。治以益气养阴、疏气化痰。处方:黄芪30g,党参20g,鳖甲15g,龟甲12g,何首乌15g,生地黄15g,白芍30g,夏枯草30g,制香附12g,八月札15g,佛手9g。服药7剂后,诸症均减。循先生之法初见成效,遂以上方为基础,加竹叶、龙胆草续服7剂,汗出减少,性情渐趋平和。连续服药3个月后病情大有好转,甲状腺肿消退,复查T3、T4示正常。继以上方再服3个月,随访2年未见复发。 按:方中黄芪、党参补中益气升阳,生津养血;鳖

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内蒙古中医药 文献研究 生进行“医—患”检查练习,使学生就能够清楚眼部的体征。通过这种教学方式,除达到增强理解和加深记忆外,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3.3示教练习、 组织有序:项目有视力检查、色觉检查、结膜囊冲洗法、滴眼药水法、涂眼药膏法、泪道冲洗法、外耳道清洁法、外耳道滴药法、鼻腔滴药法等。采用的方法为:①课前准备:讲授适应症、禁忌证、操作前准备、操作过程;②示教练习:教师示教应统一操作程序、统一标准、示教设备要齐全,练习用具数量及完好程度要有保障。根据情况组织全班同学示教练习和分组示教练习。如远视力检查,采取全班示教—分组练习;如滴眼药水法、鼻腔滴药法,全班分4组,每组1位教师先示教,然后2位学生一组互换练习。教师应为学生创设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使学生以愉快的心情投入练习;在分组练习过程中,教师应加强巡回指导,及时了解学生在学习态度、学习纪律、实践操作方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对不规范的操作予以及时纠正。③课堂考核评价。 考核对学生而言是一种既有压力也有动力激励机制,在课堂教学结束之前约15分钟进行,对不同的内容分别随机抽取几对同学采用“真人真做”,先由全班同学进行讨论,然后教师对不足、不规范的操作给予补充和纠正;对表现好、突出的同学给予表扬;教师对课堂教学设计上的不足也应该进行自我评价,充分发挥课堂小结对教学效果的反馈与促进作用。 3.4利用录像、 充实教学:项目有眼科常用检查法、眼科护理管理、眼科常用护理技术操作、耳鼻咽喉科常用检查法、耳鼻咽喉科常用护理技术操作、口腔科常用检查及口腔保健等。通过录像弥补了理论教学的不足,解决了实践教学的困难。今后还要鼓励教师制作必要的操作技能标准录像带和多媒体课件。 3.5肢体语言、 生动课堂:教师适当运用肢体语言来体现所讲授的内容,则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讲授鼻出血的简易 止血方法时(指压止血法)、鼻科病人的护理正确擤鼻法时,若 仅从理论上讲听起来很抽象、乏味。如果教师在讲授理论知识后,再演示指压止血法、正确擤鼻法,并要求学生一起动手练习,由于鼻出血有些同学经历过,却不知道只用两个手指都能止血;擤鼻涕每个人都擤过,却不知道正确的擤鼻方法,这样做,可使学生耳目一新,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同时也展现了肢体语言的独特魅力,使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得到了升华,记忆深刻。 3.6案例讲述、 有助教学:临床学科的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讲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办法。临床学科的教师把临床上典型病例带入课堂讲解就是最好的故事,教师把故事带进课堂,用讲故事的方法去讲理论,可以避免那种陈旧的说教式的讲课风格。幽默的语言,有趣的故事,在谈笑中深入浅出地把道理讲得通俗易懂,让学生在故事天地中受到教育和启发,应该成为职业学校教师必备的素质。 4良好的课堂环境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要把一堂课上好,良好的课堂秩序是前提和保证。在课堂上要求每一位学生必须遵守纪律,养成良好的个人行为习惯;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捕捉学生的优点,并放大他(她)的优点,这样既能有效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同时也通过树立榜样来激励和教育普通学生向优秀的学生学习,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对部分学生中存在的不足则以恰当的方式给予纠正。如:有的同学习惯趴在桌子上读书写字;有的看书写字把书本斜着放;有的女学生喜欢留很长的刘海,甚者低头时整个脸都遮住了。任其发展不仅是影响形象,还会影响视力,在讲授屈光不正病人护理时,通过组织同学进行近视的成因和预防讨论就可以帮助纠正这些不良习惯;另一方面通过给她们介绍护士应有的良好职业形象,帮助她们纠正不良姿态,不断提高其自身素养。 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肖芸* 方肇勤* *上海中医药大学(201203)2008年5月6日收稿 摘要:建立动物模型是医学研究的重要手段,而中医对于疾病的发病、诊断、治疗等一直多以人为观察对象。本文旨在总结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为继续进行中医证候实验研究提供思路与借鉴,建议今后的中医动物实验研究,侧重以下方面:建立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非创伤性辨证论治体系、包括相应的辨证标准;利用分子生物学的快速进展,从基因、蛋白质等微观层次研究中医证本质;开展遗传性病证动物的研究等。关键词:中医;证候;模型 中图分类号:R241.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0979(2008)05-0064-03 1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制备 1.1模型种类: 迄今为止的证候模型,覆盖广泛,包括八纲辨证、脏腑辨证、气血津液辨证、六淫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等[1 ̄9]。其中, 按照脏腑辨证,包括:肾虚证(肾阴虚、肾阳虚证)动物模型、脾虚证动物模型、肝脏证候(肝郁、肝阳上亢)动物模型、心脏证候动物模型(心气虚)、肺脏证候动物模型等。按照气血津液辨证,包括:气虚证动物模型、血虚证动物模型、血瘀证动物模型等。按照六淫辨证,包括:寒证、热证动物模型,按 照卫气营血辨证,包括温病动物模型。另外还有痹证动物模型、厥脱证动物模型等。各种模型以脾虚、肾虚、血瘀证最多。1.2造模方法: 多可分为三种[10]。1.2.1中医病因模型: 在中医病因学说的基础上,利用各种病证模型,如冷水浴制造阳虚模型;温湿箱加高糖高脂饮食制作温病湿温之湿热中阻模型。还有利用中药四气五味特性制成的特色模型,如青皮、枳壳、附子制作的糖尿病气阴两虚证动物模型[11]。 1.2.2西医病理模型: 发现某些药物的毒性反应、或手术后的不良反应所致特异病理改变与中医某些证候中典型的病理改变 64

气阴两虚的朋友,了解一下生脉饮吧!

气阴两虚的朋友,了解一下生脉饮吧! 春天天气变暖,气温不断回升,相对于“猫冬”的冬季,现在大家都增加了活动量,这时候天气变热,大自然的气机也在上升,我们人体的气机也是随着上升外越,毛孔开张,凑理不再密闭,这样我们出的汗就变多了。 而气虚的朋友,本身就元气不足,体表的固摄之力不够,在这个气机上浮、阳气外越的季节里,就更是动辄出汗了。汗出得多了,津液自然受伤,所以,这个季节,气虚之人,很容易变成气阴两虚的情况,会出现汗多神疲,体倦乏力,气短懒言,咽干口渴,舌干红少苔,脉虚数的情况。 中医认为,肺主皮毛,暑伤肺气,卫外失固,津液外泄,故汗多;肺主气,肺气受损,故气短懒言、神疲乏力;阴伤而津液不足以上承,则咽干口渴。舌干红少苔,脉虚数或虚细,乃气阴两伤之象。咳嗽日久伤肺,气阴不足者,亦可见上述征象,治宜益气养阴生津。 那么,这种气阴两虚的朋友,此时该怎么办呢? 我们给大家介绍一个能够帮我们摆脱气阴两虚的中成药,那就是生脉饮。 生脉饮在古代医家的书里叫做生脉散,或者是生脉汤,这个方子的组成是人参、麦冬、五味子三味药,一般认为是出自张元素的《医学启源》一书,后来张元素的学生,金元四大

家之一的李东垣在《内外伤辨惑论》里面记载了此方,这个方子也因此而大大地得以传播,所以也可以说李东垣也是这个方子的创立者之一。这个方子,是治疗气阴两虚证的常用方剂,方中人参补肺气,生津液,为君;麦门冬养阴清肺而生津,为臣;五味子敛肺止渴、止汗,为佐。三药合用,共成补肺益气,养阴生津之功。后世这个方子应用十分广泛,在清宫里面,打乾隆开始,皇帝们是都服用人参的,其中乾隆服用得非常的多,有的年头,乾隆几乎是每天都服用,据乾隆朝《上用人参底簿》记载:“自乾隆六十二年十二月初一始,至乾隆六十四年正月初三止,皇帝共进人参三百五十九次,四等人参三十七两九钱。”这样算来,他每日约进人参三克之多!但是一般人服用人参就上火,为什么乾隆这么服用人参,却不上火呢? 原来,乾隆服用人参是有讲究的,他用的方子就是:生脉散。就是人参、麦冬、五味子三味药,其中麦冬的清凉,克制了人参的热性,所以药性平和,有的时候,就去掉五味子,剩下人参和麦冬两味药,这叫参麦散。这个生脉散的作用,是益气生津,敛阴止汗,治疗温热、暑热,耗气伤阴证;汗多神疲,体倦乏力,气短懒言,咽干口渴,舌干红少苦,脉虚数;久咳伤肺,气阴两虚证;干咳少痰,短气自汗,口干舌燥等气阴两虚之症。 方中人参甘温,益元气,补肺气,生津液,是为君药。麦门

老年功能性便秘(气阴两虚型)的辨证要点及临床治疗

老年功能性便秘(气阴两虚型)的辨证要点及临床治疗 发表时间:2013-04-27T15:00:25.750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8期供稿作者:刘钧宁1 白克运2 王萌3 高善语4 [导读] 老年功能性便秘的日常护理 刘钧宁1 白克运2 王萌3 高善语4 (1济南市中医医院山东济南 250014; 2山东省中医院山东济南 250014) (3山东省中医药研究院山东济南 250014; 4山东省中医院山东济南 250014) 【摘要】老年功能性便秘为常见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病程较长且缠绵难愈,本文从中医临床治疗的角度,主要对气阴两虚型的老年功能性便秘的临床辩证依据及特点以及所用方药的随症加减变化规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气阴两虚老年功能性便秘补中益气汤 【中图分类号】R256.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8-0125-01 便秘一病,最早在《伤寒论》中就有论述,分别被称为“阳结”、“阴结”、“脾约”、“大便难”、“不更衣”等。其病属大肠传导失常 ,与脾、胃、肾关系密切。老年气虚便秘 ,从脏责之肺、脾、肾。《素问?经脉别论》云: “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近几十年以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日常饮食结构逐渐发生变化,高脂高蛋白饮饮食越来越普遍,再加上老年人自身的生理特点导致老年性便秘的患者有逐年上升的趋势[1]。 老年性便秘有其自身的特点,不同于年轻患者中常见的腑实性便秘,使用单纯的泻下法疗效并不好,甚至对于一些年老体弱的患者,还有可能加重其病情。《景岳全书?秘结》曰:“元气薄弱之人......有便不行者,若绝无胀实痞塞,急坠欲解等患,此其中本无实邪......切不可因其不便,强为疏导,若......强为通利,以泄胃气,遂至主不胜客者有之,邪固而陷者有之。”《谢映庐医案?便闭门?脾阳不运》也有:“治大便不通......气虚多汗,则有补中益气之法......岂仅大黄、巴霜哉?”从中可见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多因气阴两虚,不能营润脏腑,致其功能虚弱,脾气不升,肺津不散,肾虚精耗,水不化津,则大便难下。因此,治疗老年气阴两虚型便秘的关键是帮助机体补充“正气”,使其脾气可升,肺津可散,肾精充盈。人体升降机能恢复正常,则便秘问题也可迎刃而解。此时,补益之法往往能收到较佳的疗效。切不可如治疗腑实便秘一味使用泻下药,这样短期可解便秘之苦,但长期看来只会损伤身体正气,使病症加重,得不偿失。 1、老年功能性便秘(气阴两虚型)的辨证要点 在实际的临床治疗中,既使是同一症型,不同患者所表述的自觉症状也可能千差万别。因此这就要求在进行中医辩证时要抓主症,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 不论患者自述症状有多么纷繁复杂,只要满足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或两点,就可对其进行辩证分型,从而确定理法方药。具体到对气阴两虚型的老年功能性便秘的辩证要点,根据笔者的临床经验以及查阅的文献资料,认为满足以下几点即可诊断:(1)大便干结,如羊粪状;大便软细,排便费力。(2)舌红或淡,少苔,脉细弱。此外,气阴两虚便秘的老年患者的常见症状还有:(1)心烦口渴,潮热盗汗,眠差(一般老年女性患者多见。)(2)肢倦懒言,腰膝酸软,便后乏力。在临床上,气阴两虚型的老年性便秘患者比较多见,西医对此病的治疗方法比较单一,多使用开塞露等药物促进大便的排出,此法虽短时间内有效,但难治根本。若根据以上的辩证标准辨明为气阴两虚型便秘,那么首选应为补益之法的经典代表方剂-补中益气汤。补中益气汤为李东垣《脾胃论》中之方剂,为补益之法的代表方剂,每每用于气阴两虚型老年便秘的治疗中,均能起到较佳疗效。方中黄芪、党参甘温;补气健脾以治气虚之本;生白术其用有二:合炙甘草以健脾益气,合枳实则理气导滞,荡涤肠道积滞;升麻、柴胡升举脾胃之清阳,与参、芪等甘温之品相须,使补而不滞,所谓“补中之剂,得发表之品则中自安,益气之剂,赖清气之品而气倍。” 2、老年功能性便秘(气阴两虚型)的组方用药 临床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的过程中,在确定症型、主方之后,根据从症添加或减少某些药味的使用也十分重要,这直接关系到临床疗效的好坏。如血虚不能营润肠道致肠燥便秘(面色恍白,形体消瘦,大便燥干结),可加当归和血调营兼顾血虚之本。或兼阴虚明显者(心烦口渴,潮热盗汗且多见于中老年妇女患者),酌加生地黄、石斛以养阴血、清烦热;或肠燥积滞明显者(大便燥结难下,舌红少苔),酌加火麻仁、川厚朴滋肠润燥、下气导滞[2]。根据患者不同症状,随症进行加减,是中医辨证治疗的一大特色,也是临床取得明显疗效的基础。 总之,老年功能性便秘多见病程较长者,首先疾病本身可以耗伤正气,且大便长期阻滞,影响脾胃受纳运化,摄入不足,加上滥用泻下药物损伤正气,导致患者多正气虚,各脏腑功能均较为虚弱。因此,在治疗上以“鼓风扬帆”寓之,用培补元气的方法来治疗因气虚而肌肉迟缓无力推送大便而致的便秘[3]。同时,建议患者尽量不选用或少选用大黄、番泻叶等蒽醌类泻物,因为长期应用这类药物不但会引起泻药性肠病,加重排便困难,导致泻药依赖,而且可出现大肠黑变病,存在潜在的大肠肿瘤发生率增高的可能。因此,选用补中益气汤治疗老年便秘不失为一种标本兼治的好方法。 3、老年功能性便秘的日常护理 此外,对于老年功能性便秘的患者除了接受积极合理的临床治疗之外,在生活起居方面也应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如在饮食方面,患者可多食用熟软粗纤维较为丰富的蔬果,如芹菜、韭菜、油菜、苹果、香蕉等,而且有条件者可尽量养成少食多餐的就餐习惯。此外,在日常的保健锻炼中,也可加强对胃肠的护理,如可早晚进行揉腹,将手放在以肚脐为中心的腹壁上,顺时针作环形按摩,每次 10min,每日两次[4]。还可晚间40度左右温水泡脚,同时按摩脚底5min。通过对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准确的辨证及合理用药再配合上日常良好的生活起居习惯,大多数患者的病情都能得到治愈或明显的缓解,从而大大提高老年便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汪红兵.陈剑明.张声生.老年功能性便秘中医病机规律临床流行病学调查[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1, 18(12):21-23. [2] 郭一多.补中益气汤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35 例疗效观察[J].中医学报,2010,25(6):1190-1192. [3] 王悦振.马恒军.浅谈老年功能性便秘的中医辩证治疗[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34(5):708. [4]李锦绣.廖伯年.王惠君.老年性便秘的护理[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4,16(6):602-603. 课题来源:山东省卫生厅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补中益气汤加味饮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气阴两虚型)的临床研究(课题编号2011061)

气阴两虚型糖尿病的中医辨证施护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7a7086637.html, 气阴两虚型糖尿病的中医辨证施护 作者:丘新妹董薇周玉兰 来源:《中国医药科学》2015年第01期 [摘要]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中医称为消渴,而气阴两虚型糖尿病是临床常见证型,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对糖尿病患者除一般护理外,还应根据不同的中医证型辨证施护,给予不同的个性化护理,并促进中医护理科学化、规范化,提高中医护理质量。 [关键词] 糖尿病;气阴两虚型;中医;辩证施护 [中图分类号] R25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5)01-158-03 [Abstract] Diabetes is a common endocrine-metabolic disease,is mainly characterized by high blood sugar,chinese medicine called diabetes,while diabetes with deficiency of both Qi and Yin is a common clinical syndrome in clinical work in addition to diabetic patients in the clinical general care,should be based on a different type of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care given personalized care and promote chinese medicine nursing scientific,standardized,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hinese medicine nursing. [Key words] Diabetes;Deficiency of both qi and yin;Chinese medicine;Dialectical nursing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引起胰岛素分泌或作用的缺陷,或者两者同时存在而引起除碳水化合物外,尚有蛋白质、脂肪代谢紊乱和继发性水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典型病例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糖尿病中医称为消渴,是由于阴亏燥热,五脏虚弱所致。此病病程长,而中医久病则虚,所以气阴两虚型是本病临床上常见证型。 1 病因病机 本病多由饮食失节、情志不调、劳欲过度、禀赋虚弱等引起,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临证指南》亦有云:“三消一证,虽有上中下之分,其实不越阴亏阳亢,津涸热淫而已。”气阴两虚,阴阳互根互用,病情迁延,阴伤及气。多见:口渴欲饮,能食易饥,尿频量多,神疲乏力,面色无华,或口干而不欲饮,或头晕多梦,手足心热,或纳差腹胀,大便溏薄,或腰酸膝软,肢体麻木,或自汗盗汗,舌质红或淡红,苔白,脉沉细。 2 病情观察

糖尿病的中医疗法之气阴两虚型

糖尿病的中医疗法之气阴两虚型 *导读:主证为多饮多尿,消瘦倦怠,头晕耳鸣,动辄气急汗出,形寒怕冷,面容憔悴,阳痿早泄,妇女月经失调,舌淡苔白,脉沉细 无力。本型又可根据病位证候不同,分为以下五型辨证施治。…… 糖尿病的中医疗法之气阴两虚型 主证为多饮多尿,消瘦倦怠,头晕耳鸣,动辄气急汗出,形寒怕冷,面容憔悴,阳痿早泄,妇女月经失调,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本型又可根据病位证候不同,分为以下五型辨证施治。 1.心肺两虚型 有气阴两虚型主证,突出神疲乏力、汗出气短、五心烦热、健忘 心悸,舌红苔薄,脉细数。治法:益气养阴,宁心敛肺。方药:生脉 散合补肺汤加减。太子参、黄芪各15g,麦冬、五味子、知母、 远志各10g,酸枣仁、柏子仁、生地各12g。加减:口渴多饮明显 者加石斛、元参各15g,天花粉10g,以养阴生津止渴。 2.心脾两虚型 有气阴两虚型主证,加心悸健忘,失眠多梦,面色萎黄,腹胀便溏, 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治法:补益心脾。方药:归脾汤加减:黄芪 20g,党参15g,云苓、生地、圆肉、炒枣仁各12g,白术、麦冬各10g,木香5g。加减:心阴不足、心火偏旺而口舌生疮者加竹叶10g、黄连6g,以清泄心火;脾虚食欲不振者加砂仁6g、鸡内金10g,以理气和中;大便溏泄者加大腹皮15g、炒薏仁20g,以健脾利湿;

腹胀者加厚朴10g,以理气宽中。 3.心肾两虚型 有气阴两虚型主证而突出虚烦不眠,心悸健忘,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夜尿频多,遗精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治法:滋阴降火、交通心肾。方药:黄连阿胶汤合交泰丸加减。黄连6g,肉桂3g,阿胶(烊化)、黄芩各9g,白芍、炒枣仁、柏子仁各12g,鸡子黄2枚。加减:心火上炎,口舌生疮者加竹叶10g、连翘12g,以清泄心火;肾阴亏虚,精关不固,遗精早泄者加金樱子15g、覆盆子10g,以收涩固精;肾阴不足,虚阳上越而头晕目眩者加生龙骨、生牡蛎各15g,以重镇潜阳;虚烦懊者加焦栀子10g,以清虚热。 4.心肝两虚型 有气阴两虚型主证,突出头晕目眩,心悸怔忡,心烦易怒,视物模糊,肢体麻木或筋脉拘急,舌红苔薄,脉弦数。治法:养心安神、滋补肝血。方药:补肝汤加减。当归、白芍、川芎、茯神、麦冬各10g,熟地、鸡血藤、炒枣仁、柏子仁、木瓜各15g。加减:偏于心血虚、心悸怔忡、失眠健忘显著者,加阿胶(烊化)10g、黄连6g、鸡子黄(冲服)2枚以加强养血安神之力;若肝血不足,肝阳偏亢表现急躁易怒,头晕目眩甚者,加生龙骨、生牡蛎、钩藤各15g,以重镇平肝潜阳;若心血、心气不足而心悸气短甚者加人参、五味子各10g以补益心气,加丹参15g以养心血。 5.肺气阴两虚型 有气阴两虚型主证,加干咳短气,面色恍白,口咽干燥,五心烦热,

中医消渴饮治疗2型糖尿病气阴两虚证的临床效果

中医消渴饮治疗2型糖尿病气阴两虚证的临床效果 发表时间:2020-03-10T17:35:09.327Z 来源:《健康世界》2019年21期作者:张亚平 [导读] 目的:以中医消渴饮为药方,对该药方在2型糖尿病气阴两虚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探讨。 张亚平 望奎县中医院黑龙江绥化 152100 摘要:目的:以中医消渴饮为药方,对该药方在2型糖尿病气阴两虚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此次一共纳入我院收治的72例2型糖尿病患者,纳入时间为2018年1月—2019年1月,以随机的方式分成两个不同的组别;其中,对照组36例采取常规西医方法医治,观察组36例则实施中医消渴饮方医治,然后对两组医治效果进行比较。结果:(1)观察组医治总有效率为94.44%,与对照组的75.00%比较显著要高(P<0.05)。(2)两组在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三项血糖指标水平方面均无显著差异性(P>0.05);医治后,观察组则显著要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中医消渴饮方的应用,能够确保2型汤编气阴两虚证患者的血糖水平得到有效控制,并提高临床疗效;所以,值得采纳及使用。 关键词:2型糖尿病;气阴两虚证;中医消渴饮;治疗效果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the effect of xiaokeyin in the treatment of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Methods:a total of 72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were enroll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8 to January 2019.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Among them,36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western medicine,36 cas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Xiaoke decoction,and then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1)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4.44%,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75.00%)(P < 0.05).(2)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FBG,2hPG and HbA1c between the two groups(P > 0.05);after treatment,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Conclusion:the application of xiaokeyin recipe in TCM can ensure the blood glucose level of the patients with deficiency of both qi and Yin in type 2 Decoction to be effectively controlled and improve the clinical effect,so it is worth adopting and using. [Key words] type 2 diabetes;deficiency of Qi and Yin;Xiaoke Decoc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herapeutic effect 糖尿病,作为内分泌科常见的一种疾病,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构成严重威胁,尤其是在长期高血糖影响的情况下,威胁更严重,所以需积极医治[1]。本次重点分析探讨中医消渴饮在其中的应用效果,具体的研究成果为: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此次一共纳入我院收治的72例2型糖尿病患者,纳入时间为2018年1月—2019年1月,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有关“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2],且均知情签署相关治疗同意书;此外,排除合并其他严重脏器疾病及严重精神障碍者。按随机的方式分为两组,观察组36例中,男性20例、女性16例;年龄分布在39-76岁,年龄均值为(52.8±1.2)岁;病程分布在6个月-9年,平均病程为(4.3±0.2)年。对照组36例中,男性21例、女性15例;年龄分布在39-76岁,年龄均值为(52.9±1.1)岁;病程分布在6个月-9年,平均病程为(4.2±0.3)年。两组上述一般资料比较均没有显著差异性(P>0.05),代表后续数据有可比的价值。 1.2方法 (1)对照组:实施常规西医药物医治,即采取二甲双胍片(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3370),每次0.25g,3 次/d,口服;然后根据患者病情,酌情增加剂量,但需控制在2g/d范围内;同时,采取甘精胰岛素(赛诺菲(北京)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40052)每次的给药剂量为0.2IU/kg,每天1次,皮下注射,于睡前给药。 (2)观察组:此次观察组患者采取中医消渴饮方治疗,取田七花1.5g,枸杞、麦冬、花粉、酸枣仁、熟地、西洋参、石斛各2g,甘草3g;1剂/d,约200ml,2次/d,早、晚各1次,温服。 两组均持续进行3个月治疗,治疗后对两医治效果进行比较。 1.3评价标准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的相关血糖指标水平进行比较,涉及:①空腹血糖(FBG);②餐后2h血糖(2hPG);③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临床疗效标准为:若患者治疗后的FBG及2hPG下降45%及以上,则为显效[2];下降20%但不足45%,则为有效;下降低于20%则为无效;总有效率为前两项有效率之和。 1.4统计学分析 此次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21.0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涉及的计量数据采取(+S)代表,然后采取t进行验证;计数数据用百分率(%)表示,并用x2检验;P<0.05,代表2组之间的数据存在显著差异性,具备统计学研究的价值。 2 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36例,在临床疗效方面:显效22例、有效1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36例,显效9例、有效18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75.00%。在医治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和对照组对比明显更高,两组之间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性(x2=10.287,P<0.05)。 2.2两组医治前后血糖水平比较 两组在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三项血糖指标水平方面均无显著差异性(P>0.05);医治后,观察组则显著要比对照组低(P<0.05)。 3 讨论 在临床中,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需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以期达到控制患者血糖水平,进一步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的目的。 此次研究提到采取常规西医方法治疗2型糖尿病气阴两虚证患者,虽然能够起到一定效果,但在整体控血糖效果方面疗效不佳,因此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