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城市地质信息系统建设—以厦门为例

合集下载

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信息系统探索与建设

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信息系统探索与建设

———————————————————————作者简介:黄华东(1988-),男,山东菏泽人,注册测绘师/中级工程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数据处理及系统应用。

0引言近年来,各地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以“山、水、林、田、湖、草、海、城”构成空间为对象,整合规划、土地、地质、矿产、测绘等各类空间信息数据,形成全国覆盖、动态更新的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服务于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审批、实施、监督等全流程。

北京[1]、珠海[2]、广东[3]、黑龙江、广西、南京、青岛、厦门、大连、常州、南宁、连云港、柳州、赣州、泸州、上饶等地区[4-5]建设了省级、市级或县级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

本文以县级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探索与建设为例,对现有数据进行收集、整理、转换、融合、叠加,形成各级各类国土空间规划成果,通过各类空间要素管理与管控,形成标准统一、全域覆盖、动态更新的“一张图”,为国土空间规划各类规划、管理工作提供法定依据。

1系统架构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架构如图1所示,本系统采用分层式体系架构设计,分为基础层、资源层、服务层、应用层等。

基础层包含系统建设所需的硬件基础设施、软件运行环境、各类网络以及相关机房保障措施,为系统建设提供基础支撑;资源层包含信息资源目录、数据资源维护、数据资源管理,通过数据库的建立、分类、管理、维护来确保基础数据的增、删、改、查等操作;服务层包含空间规划服务总线、接口管理、运维管理,通过基础服务、数据服务、模型服务衔接应用层及资源层的交互;应用层为建设平台及使用用户,为自然资源、交通、住建、公众等用户提供各种相关门户及平台。

2数据标准依据国家规范、现状数据及地方建设要求,可将县级国土空间数据资源目录分为空间规划、专项规划、详细规划、现状数据、管理数据、社会经济数据六大类,该分类可在满足管理需求的基础上依据规则自动转换至国家、省、市要求数据。

三维地质模型建设及专题评价部分

三维地质模型建设及专题评价部分

[标题]深度探讨:三维地质模型建设及专题评价部分[导言]在地质领域,三维地质模型的建设和评价是一项重要而复杂的工作。

它不仅涉及到地质学和地球物理学的知识,还需要结合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数据处理方法。

本文将从综合角度分析三维地质模型的建设流程、方法和应用,并对专题评价部分进行深入探讨。

[正文]一、三维地质模型的建设流程1. 数据采集:三维地质模型建设的第一步是数据采集。

这包括地质勘探数据、地球物理数据、遥感数据等。

这些数据来源于不同的渠道和评台,需要经过整合和清洗。

2. 数据处理:经过数据采集后,需要对数据进行处理和转换,以适应建模软件的要求。

这涉及到数据格式转换、坐标系统一、精度校正等工作。

3. 地质建模:在数据处理完成后,地质建模成为关键的一步。

地质建模需要根据地质学理论进行,结合地质体系进行分析和划分,例如构造单元、岩性类型、地层特征等。

4. 模型重建:地质建模完成后,需要进行模型重建和优化。

这包括地质模型的三维网格生成、建模参数的调整、地质体积的体积估算等。

5. 模型验证:建立的三维地质模型需要进行验证,验证结果将影响模型的精度和可靠性。

通过对比实际勘探数据和模型数据,可以判断模型的准确性和适用性。

二、三维地质模型的评价方法1. 定量评价:三维地质模型的定量评价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

这包括岩性体积的估算、构造单元的面积分布、断层的几何特征等。

通过定量评价可以得出各种地质参数,为后续的地质资源评价和勘探工作提供依据。

2. 空间分布分析:在评价过程中,需要进行地质模型的空间分布分析,包括不同岩性、不同构造单元的空间分布特征。

这有利于发现地质体积的变化规律和地质资源的分布情况。

3. 精度评价:三维地质模型的精度评价是专题评价的一个重点。

通过与实际勘探数据对比,采用相关系数、平均方差等统计指标,对模型的精度进行评价。

这需要综合考虑数据的质量、建模的理论和方法等因素。

4. 可视化评价:通过三维地质模型的可视化效果进行评价。

基于MapGIS-K9软件的城市三维地质建模方法探讨——以武汉市为例

基于MapGIS-K9软件的城市三维地质建模方法探讨——以武汉市为例

基于MapGIS-K9软件的城市三维地质建模方法探讨——以武汉市为例许珂;徐亚杏【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地上地下一体化规划和建设的需求逐渐增大,城市三维地质建模的作用日益重要.以武汉市为例,针对该城市地质条件复杂的情况,运用一种分区交互式建模方法.该方法通过地层剖面数据与水平方向的中断面或地质图所形成的网格作为最小单位,结合断层等特殊地质情况,手动构建地质体,并最终完成整个区域的三维地质模型建立.论文罗列了在模型建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给出了具体建议.所建三维地质模型已通过野外验证,表明本方法能够很好地应用于城市三维地质建模.【期刊名称】《华南地质与矿产》【年(卷),期】2018(034)003【总页数】9页(P244-252)【关键词】三维模型;城市地质;分区交互式建模;MapGIS-K9【作者】许珂;徐亚杏【作者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武汉430205;武汉工程大学,武汉4302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285随着GIS 技术的大力发展,国内外越来越多地将三维建模技术用于城市地质、矿产、油气、水利水电工程、城市规划等领域。

三维模型的建立带给人们的不仅是直观的视觉感受,更重要的三维建模软件强大的三维分析功能可以直击模型内部,可为国土、规划等行业提供直观、便捷的决策工具[1]。

2010年以来,北京、天津、广州、济南、杭州、厦门、重庆等大城市也陆陆续续建立城市三维模型并将其服务于城市规划、地铁隧道选线施工、新城建设、重点工程选址、资源开发等方面[2-8]。

目前国内外已有的建模方法按照建模所使用的数据源大体可分为基于钻孔数据建模、基于剖面数据建模、基于三维地震资料建模以及基于多源数据建模四类[9]。

钻孔数据建模是将标准化后的钻孔数据入库,建立钻孔模型,继而通过分层信息计算机自动建立模型的过程。

该方法自动化程度较高,但是建模精度较低,只适用于地质现象非常简单的地区。

改革背景下自然资源业务重构探索与实践--以厦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为例

改革背景下自然资源业务重构探索与实践--以厦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为例

改革背景下自然资源业务重构探索与实践—以厦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为例□ 唐巧珍,袁 星[摘 要]伴随自然资源部的成立,自然资源管理改革成为新形势下自然资源领域的关注点。

文章对机构改革前原规划部门和原国土部门传统业务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梳理自然资源部的设立对业务管理的新要求的基础上,结合厦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的业务融合实践,从业务管理视角出发,剖析自然资源业务融合的发展与变化,并对自然资源业务重构提出建议。

[关键词]机构改革;业务重构;厦门[文章编号]1006-0022(2020)04-0072-06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B[引文格式]唐巧珍,袁星.改革背景下自然资源业务重构探索与实践—以厦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为例[J].规划师,2020(4):72-77.Restructuring of Natural Resource Business Under Reform: Xiamen Case/T ang Qiaozhen, Y uan Xing[Abstract] Natural resource management reform has become a focus issue with the establishment of Ministry of NaturalResource. The paper analyzes problems of former planning department and business before reform, studies the new requirements of business by natural resource ministry, puts forwards restructuring suggestions based on Xiamen natural resource bureau practice.[Key words]Institutional reform, Business restructuring, Xiamen0引言2013年12月,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要建立统一的空间规划体系、限定城市发展边界、划定城市生态红线、“一张蓝图”干到底;2014年9月,《关于开展市县多规合一试点工作的通知》提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多规合一”;2015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发布《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明确提出建立空间规划体系,支持市县推进“多规合一”;2016年2月,《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改革完善城市规划管理体制,加强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接,推进两图合一;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印发《省级空间规划试点方案》;2018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批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成立自然资源部;2019年3月27日,厦门市正式成立自然资源和规划局;2019年5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中发〔2019〕18号)提出改进规划审批,精简规划审批内容,大幅缩减审批时间。

三维仿真地理信息方案

三维仿真地理信息方案

三维仿真地理信息方案目录1系统概述 (3)2系统架构 (3)3系统功能 (4)3.1三维仿真展示 (4)3.2数据整合 (5)3.3联动管理 (5)4系统组成 (6)1系统概述在XXX部署GIS系统,建设三维仿真地理信息平台,支持三维图层的设置、编辑和显示,为XXX开展应急指挥及日常管理工作提供直观易用的基础平台。

在应急演练、应对突发事件时,能够快速定位对象,并根据应急需要显示、漫游事发地三维虚拟仿真场景,同时可直接点取安防设备、人员发布指令,动态显示应急联动效果。

三维仿真地理信息平台支持三维图层的设置、编辑和显示,支持根据XXX实际情况制作三维模型,展现多个图层,详细显示XXX 范围内的立体空间信息。

平台支持将各层的视频监控、门禁、报警等安防系统相关设施在图层上展现,直观显示相关设备的分布情况;并支持与视频监控、门禁等安防系统的管理控制软件进行集成整合,可以通过三维空间信息平台操作相应的设备,实现集中管控。

平台支持与其他业务应用系统进行集成整合,将来自各职能部门、各监管区的信息数据进行整合、注册编目,在三维平台上进行统一的展现和分析。

2系统架构以空间地理信息数据库为数据源,基于GIS软件,开发XXX或XXX 的三维模型。

在此基础上,通过开发基本功能组件以及与应用系统和安防管理系统的接口,可以实现仿真展示、数据整合、联动管理等功能,支撑XXX内的各项业务工作的开展。

通过建设XXX三维仿真地理信息平台,可以实现包括XXX室内外二、三维浏览,定位等功能,一些典型的应用效果。

在此基础上,通过建设相应的应用系统,可以实现应急预案管理、建设规划、布线规划、实时监控等功能。

3系统功能3.1三维仿真展示三维仿真功能是三维仿真地理信息平台的基础功能,实现以直观、身临其境的三维仿真效果显示场所全景、内部建筑、楼层结构、管线、设施、设备、人员的三维虚拟图像的功能。

三维仿真展示有如下功能:观察点功能:支持根据实际情况对需要观察的区域设置观察点,可以通过观察点快速切换摄像机位置。

三维地质建模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应用——以盛京金融广场项目为例

三维地质建模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应用——以盛京金融广场项目为例

2020年4月第1期城㊀市㊀勘㊀测UrbanGeotechnicalInvestigation&SurveyingApr.2020No.1引文格式:刘欣ꎬ岳玉梅ꎬ郭甲腾.三维地质建模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应用 以盛京金融广场项目为例[J].城市勘测ꎬ2020(1):203-208.文章编号:1672-8262(2020)01-203-06中图分类号:P628+ 3文献标识码:A三维地质建模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应用以盛京金融广场项目为例刘欣1∗ꎬ岳玉梅2ꎬ郭甲腾3∗㊀收稿日期:2019 06 11作者简介:刘欣(1982 )ꎬ男ꎬ高级工程师ꎬ主要从事岩土工程勘察及信息化技术研究ꎮ通讯作者:郭甲腾(1980 )ꎬ男ꎬ博士ꎬ副教授ꎬ主要从事数字矿山㊁数字岩土㊁数字城市领域的三维地学建模㊁实体空间关系㊁并行地理计算等GIS理论与方法研究ꎮ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671404)ꎻ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DD20190416)ꎮ(1 沈阳市勘察测绘研究院有限公司ꎬ辽宁沈阳㊀110004ꎻ㊀2 中冶沈勘工程技术有限公司ꎬ辽宁沈阳㊀110015ꎻ3 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ꎬ辽宁沈阳㊀110819)摘㊀要:通过建立建筑工程所在区域的三维地质模型ꎬ建筑设计和施工人员可对复杂地质条件进行分析和研究ꎬ为城市建设提供技术支撑ꎮ基于盛京金融广场项目勘探钻孔数据及地层分层资料ꎬ采用GTP建模方法ꎬ根据钻孔数据中岩层接触关系ꎬ从新到老㊁自上而下逐层自动创建三维地层模型ꎮ经交叉剖切分析检验ꎬ建立的三维地质模型与实际勘探数据拟合度较好ꎬ准确客观地反映了研究区域内的地层地质条件ꎮ本文通过对三维地质模型进行研究ꎬ分析了研究区域工程地质条件及施工过程的潜在风险ꎬ提出了风险管控措施ꎬ可为建筑物设计㊁施工和风险防控提供科学决策依据ꎬ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ꎮ关键词:三维地质建模ꎻ岩土工程勘察ꎻ剖面分析ꎻ开挖分析ꎻ工程地质1㊀引㊀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ꎬ城市建筑规模也越来越大ꎬ越来越多的城市进行了大量超限高层和大型桥梁隧道的建设ꎮ然而ꎬ这些工程的科学建设和安全施工会受到地下水㊁地质结构㊁施工技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ꎬ具有灾害事故后果严重㊁施工难度大㊁地质结构模糊度高㊁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复杂㊁安全风险突出等特点[1]ꎮ在国内外城市岩土工程勘察和建设过程中ꎬ由于对待施工区(研究区)工程地质或水文地质问题处理不当引起的沉陷㊁基坑突水㊁地下工程坍塌㊁爆炸等事故时有发生ꎬ且常常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重大直接经济损失ꎬ严重影响了人们生活和城市建设[2]ꎮ因此ꎬ在城市岩土工程建设前ꎬ需要通过三维地质建模技术ꎬ对工程场地及周边的区域ꎬ在地形㊁变形特征㊁水动力条件㊁空间地质结构和工程地质条件方面进行详细勘察㊁建模㊁分析与评价ꎬ从而为工程建设提供技术指导和风险管控ꎬ以此减少建设过程中工程风险ꎮ自1994年学者将三维地质模拟应用到工程建设领域[3]ꎬ众多学者开始对三维地质模拟在岩土工程中的运用做了研究[4ꎬ5]ꎬ并开发出了众多的三维地质建模软件ꎬ如Micromine㊁Geomodeller㊁GSI3D㊁Surpac㊁Arc ̄GIS㊁Gocad等[6ꎬ7]ꎮ其中包括伦敦中东部地区的大型隧道工程依托GSI3D进行了三维地质建模应用[8]㊁长春市第四系地层层序三维模型及其在ArcGIS平台的可视化[9]㊁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应用于矿山成矿预测领域[10]㊁引入边界虚拟钻孔优化模拟结果[11]㊁用三维多尺度地质建模方法评估隧道工程风险[12]ꎮ本文以盛京金融广场项目勘探钻孔数据为基础ꎬ利用GTP建模方法ꎬ建立起该项目地下空间三维地质模型ꎬ进而分析工程地质条件㊁存在的地质问题ꎬ并对建筑施工区域做出工程地质评价ꎬ为盛京金融广场项目的设计㊁施工建设㊁风险管控提供技术支撑ꎮ2㊀研究区概况2 1㊀研究区位置研究区位于沈阳市和平区西塔地区ꎮ研究区地形较平坦ꎬ地面标高介于45.14m~46.22mꎮ研究区地处东经123ʎ38ᶄ㊁北纬41ʎ8ᶄꎬ南北方向长约298mꎬ东西方向宽约247mꎬ面积为73000m2ꎮ拟建物为12栋超限高层ꎬ高度184m~195mꎮ研究区的地质钻探开孔及终孔孔径为110mmꎬ各钻孔间距15m~20mꎮ获得钻孔123个ꎬ钻孔深度40.0m~55.0mꎮ由于受场地拆迁条件影响ꎬ个别钻孔位置有所偏移ꎬ具体位置详见勘探孔平面布置图ꎮ城㊀市㊀勘㊀测2020年4月本研究主要采用盛京金融广场项目地质勘探钻孔数据ꎬ研究区位置如图1所示ꎮ图1㊀研究区位置2 2㊀研究区地基土构成根据钻探揭示ꎬ研究区勘察深度范围内的地层结构由杂填土㊁粉质黏土㊁中粗砂㊁砾砂㊁圆砾㊁黏土质砾组成ꎬ现将研究区地层描述如下:①杂填土:分布连续ꎬ层厚1.50m~8.90mꎬ层底埋深1.5m~8.90mꎮ②粉质黏土:黄褐色㊁灰褐色ꎮ分布不连续ꎬ最大可见层厚3.8mꎬ最大可见层底埋深6.5mꎮ③中粗砂:黄褐色ꎮ局部夹细砂及粉质黏土薄层ꎬ局部地段上部为松散状态ꎮ分布不连续ꎬ最大可见层厚6.9mꎬ最大可见层底埋深10.5mꎮ③-1中粗砂:黄褐色ꎮ局部夹粉质黏土薄层ꎮ分布不连续ꎬ最大可见层厚5.6mꎬ最大可见层底埋深14.4mꎮ③-2黏土:灰褐色㊁灰ꎬ局部可塑ꎮ④砾砂:黄褐色ꎮ局部夹粉质黏土薄层ꎮ分布不连续ꎬ最大可见层厚10.0mꎬ最大可见层底埋深18.7mꎮ④-1圆砾:由结晶岩组成ꎮ分布不连续ꎬ为④层砾砂中的透镜体ꎮ④-2中粗砂:黄褐色ꎮ分布不连续ꎬ为④层砾砂中的透镜体ꎮ⑤粉质黏土:黄褐色ꎬ可塑ꎮ分布连续ꎬ层厚0.7m~4.9mꎬ层底埋深16.4m~22.8mꎮ⑥砾砂:黄褐色ꎮ局部夹薄层粉质黏土ꎬ底部含土量大ꎮ本次勘察未全部穿透ꎬ最大可见层厚21.90mꎬ最大可见层底深度43.00mꎮ⑥-1中粗砂:黄褐色ꎮ该层分布不连续ꎮ⑥-2黏土:褐色㊁黄褐色ꎬ可塑ꎬ硬塑ꎮ⑥-3圆砾:由结晶岩组成ꎮ分布不连续ꎬ为⑥层砾砂中的透镜体ꎮ⑦黏土质砂:由结晶岩组成ꎮ分布连续ꎬ本次勘察未全部穿透该层ꎬ最大可见层厚14.00mꎬ最大可见层底埋深55.00mꎮ⑦-1黏土质砾:由结晶岩组成ꎮ分布不连续ꎬ为⑦黏土质砂中的透镜体ꎮ上述地层的分布规律㊁埋藏深度及厚度详见工程地质剖面图(图6a)和三维地质模型剖面图(图6b)ꎮ3㊀三维地质建模方法本文以盛京金融广场项目勘探钻孔数据为基础ꎬ利用GTP建模方法ꎬ自主开发软件ꎬ自上而下逐层创建三维地质模型ꎬ建立起该项目地下空间三维地质模型ꎬ进而分析工程地质条件㊁存在的地质问题ꎮ三维地质建模工作流程如图2所示ꎮ图2㊀三维地质建模工作流程本文以盛京金融广场项目勘探钻孔数据为基础ꎬ进行三维地质建模工作ꎬ主要可分为三个步骤:Step1:钻孔数据预处理ꎮ针对钻孔数据往往存在地层数据的丢失的异常情况ꎬ建模前ꎬ需要对其进行预处理ꎬ即补充或者修正缺失的地层信息ꎻStep2:构建数字高程模型ꎮ由研究区高程数据生成数字高程模型ꎻStep3:构建三维地质模型ꎮ通过不同土层类型ꎬ利用GTP建模方法进行三维地质体建模ꎻ钻孔采用多棱柱拟合圆柱建模ꎮ4㊀三维地质模型建立与可视化4 1㊀GTPGTP模型是一种精确描述和表达地质体表面结构的非规则体元(三棱柱体)ꎬ由上下面不一定平行的三角形和三个侧面空间四边形组成ꎬ主要几何要素包括:结点㊁棱边㊁顶㊁底㊁三角形㊁空间四边形[13]ꎮ在本文中ꎬ以所有钻孔的孔口坐标为基础ꎬ自动生成Delaunay三角网构成上表面TIN模型ꎮ相邻地层间三棱柱体的侧面四边形由TIN中三角形的三顶点组合后沿钻孔向下扩展而成ꎮ下表面的三角形由同一层的钻孔坐标点构建的Delaunay三角网构成ꎮ4 2㊀钻孔数据处理钻孔数据是三维地质建模中最常用㊁最详尽的数据来源ꎬ能够准确㊁直观和细致地反映地质体状态及相互关系[14~16]ꎮ一般情况下ꎬ研究区钻孔布置越多ꎬ钻孔就402第1期刘欣等 三维地质建模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应用 以盛京金融广场项目为例越密集ꎬ从而建立的三维地质体模型也更准确[17]ꎮ以盛京金融广场项目勘探钻孔数据为基础ꎬ建立三维地质模型ꎮ整个区域地质数据包括123个勘探钻孔ꎬ其分布情况和地层岩性特征如图3所示ꎮ图3㊀钻孔数据中可能包含多种异常情况ꎬ建模前需进行数据质量检查与自动预处理ꎮ常见现象为地层的丢失或缺失ꎬ会造成自动构模生成GTP体元时的逻辑错误ꎬ因此需要标准地层中主层所包含的亚层情况ꎬ对部分钻孔缺失的亚层信息进行虚拟补充ꎮ处理流程如图4所示ꎬ其主要步骤如下:Step1:获取主层数ꎮStep2:搜索每个主层包含的亚层最大数及其包含的信息ꎮStep3:对主层中其他钻孔信息进行判断ꎬ同Step2搜索得到的信息进行对比ꎬ对钻孔缺失信息进行补充ꎬ保持钻孔信息完整性ꎻ重复步骤Step2㊁Step3ꎮStep4:保存处理后的钻孔信息ꎮ图4㊀地层缺失异常处理流程4 3㊀建立三维地层模型地层是一切成层岩石的总称ꎬ是在一定地质时期所形成的一层或一组具有某种统一的特征和属性的并和上下层有着明显区别的松散堆积物或岩石[18]ꎮ本文通过GTP建模方法ꎬ构建盛京金融广场项目三维地质模型ꎬ先由钻孔分层数据从新到老确定各个地层的相互沉积关系ꎬ再依次生成地层模型ꎮ首先ꎬ生成地层间的岩性接触面ꎮ通过钻孔揭露的地层数与岩性特征分析获取的地层分层规律ꎬ提取地层间采样点信息ꎬ自动生成Delaunay三角网ꎬ形成地层间的岩性接触面模型ꎬ为地质体模型提供GTP体元的顶底面ꎮ其中ꎬ地层划分是否正确将直接影响三维地质体模型的准确性ꎮ其次ꎬ通过GTP建模方法进行地层模型构建ꎮ三维地层实体模型是由地层上表面㊁下表面㊁侧面构成的ꎮ本文将某一地层与相邻地层的岩性接触面作为该层的上下表面ꎬ根据区域内地层分布规律和地层间的岩性接触面ꎬ生成三维地层实体模型ꎬ其三维地质模型和空间三角网格如图5所示ꎮ图5㊀5㊀可视化分析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中的剖面等资料ꎬ其实就是各个钻孔资料的推测和连线以用来反应场区的工程地质条件ꎮ传统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是由钻探资料汇总生成ꎬ其只能在固定位置上反映该工程地质条件ꎬ不能有效反映整个场区的工程地质条件ꎮ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ꎬ理解比较困难ꎬ影响设计单位对项目基础类型的选择和造价的测算ꎬ对于个别不利地质条件显示不明显ꎬ易在未来的施工过程中存在潜在隐患ꎮ本系统提供了属性查询㊁基于钻孔数据的剖面图可视化㊁剖切㊁基坑502城㊀市㊀勘㊀测2020年4月开挖和土方量计算等功能ꎬ在基于传统的钻探资料基础上ꎬ生成可视化三维剖面模型ꎬ可以对场区任意方向和不同视角进行剖切ꎬ使得整个场区地质条件清晰明了ꎬ有助于将不良地质作用清晰显示ꎬ有助于设计单位对项目基础类型的选择和造价的测算ꎬ有助于建设单位等非专业人士更清晰明了的了解场区工程地质条件ꎬ增强对项目基础投资控制的依据ꎮ5 1㊀信息查询信息查询是检验建筑物等城市岩土工程设计和施工合理性的重要途径ꎮ工程勘察钻孔采样信息通常以表格或文字等资料显示ꎬ而通过三维可视化技术显示这些资料会使视觉效果更加直观生动ꎮ为了方便岩土工程师直观的查询土样信息ꎬ本文对土样标记信息㊁土层标准贯入实验的信息进行了可视化显示ꎬ如图6所示ꎮ图6㊀土样标记信息、标贯信息可视化查询5 2㊀典型剖面分析笔者在场区西北-东南方向划一条剖面线ꎬ此剖面线贯穿N01㊁N02㊁N03㊁N04㊁N05㊁N06㊁N07㊁N08㊁N09㊁N10十个钻孔ꎬ如图7所示ꎮ从剖面图可以看出研究区的总体地势变化平缓ꎬ地形较平坦㊁局部略有起伏ꎮ通过对比系统自动生成的剖面图(图7(a))与原始手绘剖面图(图7(b))的土层内部结构信息ꎬ可以发现ꎬ系统生成的剖面图与手绘的剖面图吻合度较高ꎬ系统自动生成的剖面图还可以更加生动㊁直观地显示手绘剖面图的土层内部情况ꎮ5 3㊀栅栏剖切分析三维地质体模型建立后ꎬ通过不同角度和位置的剖切ꎬ可以实现研究区任意位置地下发育情况的三维可视化ꎬ如图8所示为栅栏剖切图ꎮ图7㊀自动生成和手绘的剖面图对比图8㊀栅栏面剖切图研究区地层分布均匀ꎬ无不良地质作用ꎬ场地稳定ꎮ场地范围内不存在埋藏的古河道㊁沟滨及孤石ꎮ杂填土分布较广ꎬ含有较多的混凝土㊁碎石ꎬ块径巨大ꎬ成分不均匀ꎬ对降水井的施工㊁边坡支护及基坑开挖等会造成一定影响ꎮ建筑物工程施工时ꎬ基础地基底板将处于⑥砾砂㊁⑥-1中粗砂㊁⑥-3圆砾层等同一深度的不同层位上ꎬ可能引起差异沉降ꎮ5 4㊀基坑开挖模拟和土方量计算本文通过基坑开挖体和地质体之间进行布尔运算ꎬ实现基坑开挖后开挖体和基坑体(基坑开挖出的地质体部分)的模型计算和可视化ꎬ如图9(a)所示ꎮ基坑开挖功能可以实现实验区建筑物基底开挖和剖切ꎬ为建筑物的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依据和分析ꎮ在此基础上ꎬ基于基坑体和开挖后的地质体部分ꎬ可以进一步602第1期刘欣等 三维地质建模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应用 以盛京金融广场项目为例进行岩土工程可视分析ꎮ在进行工程开挖体岩土工程分析时ꎬ将三维基坑体的侧面展开到平面上(图9(b)㊁图9(c)㊁图9(d)㊁图9(e))ꎬ可以研究基坑壁的土层揭露情况㊁基坑壁一周的土层变化趋势等ꎮ图9㊀三维基坑体侧面展开图土方开挖作为高层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中的重要工序ꎬ因建筑基础埋深较大ꎬ施工面积广ꎬ开挖工程量大等特点ꎬ从而给建筑基础土方开挖作业增加了不少难度[19]ꎮ在建筑物设计㊁施工前进行土方量计算和分析ꎬ如表1所示ꎬ充分了解现场地下土层分布情况ꎬ并结合项目的特点和施工现场情况ꎬ选择土方开挖的方案和方式ꎬ可确保工程施工质量ꎮ开挖土方量结果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表1编号层号地层类型土方量/1000m311-0杂填土131.22022-0粉质黏土21.20733-0中粗砂87.08243-1黏土84.43153-2中粗砂11.31163-3黏土1.98873-4中粗砂0.13384-0砾砂181.76494-1粉质黏土35.345104-2砾砂14.536114-3中粗砂1.326124-4砾砂0.663135-0粉质黏土54.167146-0中粗砂58.585156-1圆砾6.495166-2中粗砂0.088总量----690.3415 5㊀地下水建模依据实际采集的钻孔水位数据ꎬ采用GTP方法构建了地下水三维模型ꎬ包括潜水和承压水ꎬ如图10所示ꎮ研究区共有五个地下水层(图10(a))ꎬ其中三个隔水层厚度分别为13m㊁2.5m㊁3mꎬ潜水层和承压水层厚度分别为2m㊁2.5mꎮ图10(b)显示了潜水层和其他地层的位置和接触关系ꎬ图10(c)显示了承压水层和其他地层的位置和接触关系ꎮ图中可见ꎬ潜水层位置主要位于地层4-0砾砂层ꎬ小部分与地层4-1粉质黏土层接触ꎬ承压水层位置主要位于地层6砾砂中ꎬ隔水顶板为地层5粉质黏土ꎮ因此ꎬ在工程设计和施工中应充分考虑地下水层与地层位置关系ꎬ合理规划工程方案ꎬ严禁停水开挖和超深开挖ꎬ防止基坑突涌问题出现ꎮ图10㊀地下水建模6㊀结论与展望(1)基于勘探钻孔数据ꎬ采用GTP建模方法ꎬ建立了盛京金融广场项目三维地质模型ꎬ实现了交叉剖面分析㊁基坑开挖模拟㊁土方量计算ꎮ通过原始手绘剖面图与系统自动生成的剖面图比较ꎬ验证所建立的三维地质模型与原始数据有较高的吻合度ꎬ且能够准确㊁客观地反映研究区域内的地下地层地质条件和发育情况ꎮ(2)基于系统所建立的盛京金融广场项目三维地质模型ꎬ本文对研究区域的地质结构和工程地质条件进行分析得出ꎬ在项目设计和施工过程中ꎬ须防止出现基坑突涌问题ꎮ(3)利用建筑物勘探数据资料ꎬ不断补充钻孔数据ꎬ进一步结合工程应用的实际需求ꎬ提高地质模型精度ꎬ并深入研究三维地质建模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设计㊁分析和评价方法ꎬ为城市岩土工程的设计㊁施工和702城㊀市㊀勘㊀测2020年4月灾害预防提供科学决策依据ꎮ参考文献[1]㊀周念清ꎬ李翔宇ꎬ黄钟晖等.南宁地铁线路三维地质建模与潜在风险分析[J].勘察科学技术ꎬ2018(6):28~33. [2]㊀胡志平ꎬ彭建兵ꎬ张飞等.浅谈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中的关键科学问题与创新思路[J].地学前缘ꎬ2019ꎬ26(3):76~84. [3]㊀ChristianJT.3DGeoscienceModeling:ComputerTech ̄niquesforGeologicalCharacterization[M].SpringerVerlagꎬ1996.[4]㊀CHseinJꎬWenpingGꎬJamesRMꎬetal.ModelSelectioninGeologicalandGeotechnicalEngineeringintheFaceofUn ̄certainty-DoesaComplexModelAlwaysOutperformaSim ̄pleModelꎬEngineeringGeologyꎬ2018ꎬ242:184~196. [5]㊀GretaBꎬTizianaAꎬGiovanniPB.Hydro-geotechnicalModel ̄lingofSubsidenceintheComoUrbanArea[J].EngineeringGeologyꎬ2019:105~144.[6]㊀张洋洋ꎬ周万蓬ꎬ吴志春等.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发展现状及建模实例[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ꎬ2013ꎬ32(3):403~409.[7]㊀Guan-MaoWUꎬHuangMꎬGangLIꎬetal.ResearchSum ̄maryof3DGeologicalModelandVisualization[J].Engi ̄neeringofSurveying&Mappingꎬ2008.[8]㊀AldissDTꎬBlackMGꎬEntwisleDC.Benefitsofa3DGeo ̄logicalModelforMajorTunnellingWorks:anExamplefromFarringdonꎬEast-centralLondonꎬUK[J].QuarterlyJournalofEngineeringGeology&Hydrogeologyꎬ2012ꎬ45(4):405~414.[9]㊀王淼ꎬ陈晨ꎬ张丽玲.基于钻孔数据和GMS的地层三维建模与可视化的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ꎬ2007(11):72~74.[10]㊀XiangZLꎬBaiWBꎬWangYꎬetal.Studyon3DGeologicalModelingandVisualizationProcessofMinesBasedonSur ̄pac[J].JournalofHenanPolytechnicUniversityꎬ2009. [11]㊀王润怀ꎬ李永树.边界虚拟钻孔在复杂地质体3维建模中的引入与确定[J].测绘学报ꎬ2007ꎬ36(4):468~475. [12]㊀ZimingXꎬJiatengGꎬYuanpuXꎬetal.A3DMulti-scaleGeologyModelingMethodforTunnelEngineeringRiskAs ̄sessment[J].TunnellingandUndergroundSpaceTechnolo ̄gyꎬ2018ꎬ73:71~81.[13]㊀车德福ꎬ吴立新ꎬ殷作如等.基于GTP的断层三维交互建模方法[J].东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ꎬ2008(3):395~398.[14]㊀王家伟ꎬ郭甲腾ꎬ张荣兵.含尖灭地层的地质剖面图自动生成与2D/3D绘制[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ꎬ2012ꎬ28(3):405~410.[15]㊀罗智勇ꎬ杨武年.基于钻孔数据的三维地质建模与可视化研究[J].测绘科学ꎬ2008ꎬ33(2):130~132.[16]㊀向中林ꎬ王妍ꎬ王润怀等.基于钻孔数据的矿山三维地质建模及可视化过程研究.地质与勘探ꎬ2009ꎬ45(1):75~81.[17]㊀刘乐ꎬ杨智.基于钻孔数据的三维地质建模空间插值方法的对比研究[J].能源技术与管理ꎬ2019ꎬ44(3):162~164.[18]㊀MuzikJꎬVondraKTꎬSitanyiovaDꎬetal.Creationof3DGe ̄ologicalModelsUsingInterpolationMethodsforNumericalModelling[J].ProcediaEarth&PlanetaryScienceꎬ2015ꎬ15:25~30.[19]㊀姜毅成.土方开挖技术在建筑基础施工中的应用[J].住宅与房地产ꎬ2017(30):208+215.Applicationof3DGeologicalModelinginGeotechnicalInvestigation TakingShengjingFinancialPlazaProjectasanExampleLiuXin1ꎬYueYumei2ꎬGuoJiateng3(1 ShenyangGeotechnicalInvestigation&SurveyingResearchInstituteꎬShenyang110004ꎬChinaꎻ2 ShenkanEngineeringandTechnologyCorporationꎬMCCꎬShenyangꎬChinaꎬ110015ꎻ3 SchoolofResourcesofCivilEngineeringꎬNortheasternUniversityꎬShenyangChinaꎬ110819)Abstract:Throughtheestablishmentofathree-dimensionalgeologicalmodeloftheareawheretheconstructionprojectislocatedꎬthearchitecturaldesignandconstructionpersonnelcananalyzeandstudythecomplicatedgeologicalconditionsꎬwhichcouldprovidetechnicalsupportforurbanconstruction.Basedontheexplorationdrillingdataandstratigraphicstratifi ̄cationdataofShengjingFinancialPlazaProjectꎬthispaperusesGTPmodelingmethodtocreateathree-dimensionalstrati ̄graphicmodelfromnewtooldandtoptobottomaccordingtothecontactrelationshipofrockformationinboreholedata.Throughthecross-sectionanalysisꎬitisverifiedthattheestablished3Dgeologicalmodelhasagoodfittotheactualexplora ̄tiondata.Theexperimentalresultsaccuratelyandobjectivelyreflectthecomplexstratigraphicgeologicalconditionswithinthestudyarea.Thispaperstudiesthe3Dgeologicalmodelꎬanalyzestheengineeringgeologicalconditionsofstudyareaandpotentialrisksofconstructionprocessꎬandproposesriskmanagementandcontrolmeasuresꎬwhichcanprovidescientificde ̄cision-makingbasisforbuildingdesignꎬconstructionandriskpreventionandcontrolꎬandhasahighpromotionvalue.Keywords:3Dgeologicalmodelingꎻgeotechnicalengineeringsurveyꎻprofileanalysisꎻevocationanalysisꎻengineer ̄inggeology802。

海绵城市lid设施模型属地化参数研究--以厦门为例

海绵城市lid设施模型属地化参数研究--以厦门为例
Keywords:Sponge c ity ;Local p a ra m e te rs;L ID ;InfoW orks IC M ;SW M M
〇 引言 随 着 3 年 海 绵 试 点 的 建 设 ,厦门市在此过程中
认识到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模型评估体系,对海绵 城市的建设项目从规划、方 案 、设计阶段进行有效的 管控[W4],其 核 心 是 模 型 的 厦 门 本 地 化 参 数 确 定 。 本 文 以 厦 门 海 沧 及 翔 安 海 绵 城 市 试 点 区 为 例 ,通过 对 典 型 L ID 单体设施和项目进行建模,并采用实测 的 监 测 数 据 率 定 分 析 ,提 出 适 用 于 厦 门 的 海 绵 城 市
ofvariousijldfacilitymodelparameters参数所在层参数生物滞留池透水铺装绿色屋顶植草沟表面层植物容积低低低中粗糙率中高中髙土壤渗透率高高高土壤层土壤孔隙度低低低田间持水力低低中纵向参数导水率坡度低低低凋萎系数中低低排水层吸水头低低低排水垫层排放指数排水垫孔隙率中低低排水垫糙率低横向参数初始土壤饱和度中低高低1
用于厦门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的建模分析评估。
关 键 词 海 绵 城 市 属 地 化 参 数 LID InfoW orks ICM SW M M
中 图 分 类 号 :T U 992
文献标识码:A
文 章 编 号 :1002—8471(2019) —0052—07
DOI :10.13789/ki.w w el964.2019.12.010
Study on local parameters of LID model in sponge city :
a case of Xiamen
Wang Zeyang1, Zhao Hui2, Wang Lianjie1, Wu Lianfeng1, Dai Zhenghui2

自然资源信息化总体框架下的城市地质信息系统建设

自然资源信息化总体框架下的城市地质信息系统建设

第34期2021年12月No.34December ,2021自然资源信息化总体框架下的城市地质信息系统建设摘要:城市地质调查是城市规划、建设和发展的先导性、基础性工作。

在城市人口迅速增长、土地资源紧缺等因素影响下,城市地上地下协同规划、同步开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探明城市地下三维地质结构、地质环境条件、地下空间资源情况,将有效推动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利用与城市规划布局优化。

基于MapGIS 10.5平台搭建成都市城市地质信息系统,借助云计算、数据挖掘等技术,面向自然资源国土空间规划业务领域,提供地质调查数据管理、查询、共享、预测评价及全空间应用分析服务,实现将多要素城市地质调查成果融入成都市城市规划布局、建设管理的流程。

文章从系统架构、功能体系、平台应用等方面探讨了成都市城市地质信息系统平台的建设思路,为城市地质信息化建设支撑城市发展布局、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城市地质信息系统;国土空间规划;MapGIS ;成都中图分类号:P628文献标志码:A江苏科技信息Jiangsu Science &Technology Information杨其菠,李泓儒,潘声勇,周炜,陶海江(武汉中地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湖北武汉430074)基金项目:成都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项目;项目编号:5101012018002703。

作者简介:杨其菠(1990—),男,河南宜阳人,工程师,学士;研究方向:城市地质信息化研究。

引言城市土地资源紧缺、人口不断扩张、城市周围地质灾害频发等,已严重制约了城市的规划与发展,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

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利用对于推动城市由外延扩张式向内涵提升式转变以及快速、健康、生态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3]。

成都市在全国率先启动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地质调查,具有先导性、示范性、引领性,调查成果将为推动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城市、美丽宜居公园城市[4],打造“智慧成都”提供决策性支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rontier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June 2014, Volume 3, Issue 2, PP.52-59 3D Urban Geology Information System--A Case Study XiamenGuizhong ChenXiamen Geological Engineering Investigation Institute, Xiamen 361008, ChinaEmail: 905068217@AbstractThe 3D urban geology information system of Xiamen including massive data management, analysis and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function, is a basic and comprehensive platform which geological work of Xiamen city can dynamic service in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long term. 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background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3D urban geology information system of Xiamen and the overall design plan. The key technologies of the system and innovations, the application results were discussed in detail.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current system were also analyzed.Keywords: Urban Geology; 3D Geology; Digital City; Social Service三维城市地质信息系统建设—以厦门为例陈桂忠厦门地质工程勘察院,厦门361008摘要:三维城市地质信息系统融海量数据管理、分析评价和信息发布功能为一体,是地质工作长期动态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综合性的平台。

本文以厦门市为例,解析了三维城市地质信息系统建立的背景及其总体设计方案,对系统的关键技术及创新、应用成果进行了详细的探讨与展望。

关键词:城市地质;三维城市;数字城市;社会服务0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和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一方面,城市建设的加快导致了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地下水资源紧缺、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等各种城市地质问题,成为制约和影响城市可持续与安全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另一方面,当城市建筑越来越多,位置要求越来越精确,地下地质信息的完备和准确,对于城市规划、设计、施工以及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等至关重要。

而相对于地上资料,当前地下资料在系统性、现时性和表现性方面都较差。

传统二维GIS在城市规划、地下空间开发等领域的缺陷日渐突出,三维建模与可视化技术因在三维数据管理,可视化分析、工程设计直观三维视觉效果等优势[1,2],引起了广大学者浓厚的兴趣。

为了合理规划城市建设、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并且搞好城市地质灾害预防,迫切需要借助地质信息系统技术和三维可视化建模技术[4,5],建立起一个地下数字城市。

在这样虚拟的地下数字城市中,人们可以自由地对地下地质结构空间信息进行浏览、查询检索、分析和综合。

三维城市地质信息系统便是在这个背景下诞生并迅速发展,成为近些年来的研究热点[6]。

1 厦门三维城市地质研究的背景厦门自建国以来开展几十年的区域地质调查,完成了1:20万、1:5万区域地质调查、水文地质调查和工程地质调查。

城市快速发展,建筑越来越多,开展过大量的城建工程、地下工程勘查,积累了海量的地下地质结构的资源数据。

这些数据具有多来源、多类别、多数量、多维数和多主题的显著特征,大部分数据资料都堆在档案室。

虽然近年来,也分别根据各自的工作需要建立了点源数据库,但由于未作统一的系统分析也缺乏整体规划和标准化,所建立的点源数据库通常只适应于某一特定服务项目。

其数据的产生、整理、归档和建库是按某项目要求进行的,运行环境大多数为单机,数据库的整合性差,利用率低,照此发展下去这些数据库系统将会成为一系列的信息孤岛,信息既不完整又冗余,许多数据资料被重复存贮和加工,无法实现交叉访问,也不能支持未来的再开发和再提高,难以满足迅速增长的信息处理要求,更难以被纳入到城域网络中去[7]。

2008年国土资源部与厦门市人民政府合作开展的“厦门市三维城市地质调查”项目,其目标是全面调查城市地质情况,建立一个集基础地质、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和环境地质等多源、多尺度、多参数的厦门城市地质数据库和厦门城市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为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提供基础资料,为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提供城市地质信息服务。

2 厦门三维城市地质信息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依托三维地质信息平台构建的地质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是一个集成的面向地质工作的数字化工作环境,可满足厦门市不同层次用户的地质信息服务需求。

根据系统建设目标和功能特点可将整个系统划分为三个体系,如图1所示,即基础数据获取体系、数据分析评价体系、信息共享与服务体系:图 1 厦门地质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软件架构2.1 地质基础数据获取体系从厦门城市地质工作的实际需求出发,充分收集原始数据和资料,对数据进行规范化和归一化,利用现代数据库技术、GIS技术、三维可视化技术及计算机网络技术开发出一个集基础地理空间数据、基础地质、岩土工程地质调查、海岸带地质调查、应急地下水源地调查、水土环境地球化学调查、地质灾害、矿产地质、地热地质等专题数据库以及数据维护与管理子系统的系统软件,该系统运行于数据中心局域网环境。

2.2 地质数据分析评价体系基于基础数据获取体系构建,由位于地质数据中心的综合地质数据库及地质分析评价子系统构成,该系统运行于数据中心局域网环境;2.3 地质信息共享服务体系基于地质基础数据获取体系和地质分析评价体系构建,面向政府有关部门(规划、交通、建设、水务、市政、土地管理、环保、农业等)、企事业单位、地质领域科研院所、社会公众提供地质信息共享和服务,该系统运行于广域网环境。

整个体系采用层次化、模块化的体系结构,高层可调用底层模块功能,如Web发布与服务系统业务层核心功能均通过复用C/S系统业务模块实现。

作为系统核心的C/S系统,则采用框架+插件的体系结构,其中框架主要用来整合资源,进行消息分派,是一个专门为插件提供的运行时容器,其本身不具备任何面向用户的业务功能,面向用户的核心业务功能均实现为插件,使用时用户可根据需要自行决定加载哪些已有功能插件和配置相应的菜单、工具箱等资源,甚至还可以根据插件接口编程扩展自己的插件,采用这种体系结构大大增强了系统的可运行性、可测试性和可维护性。

3 系统功能实现3.1 实现了对各种二维图件的统一查询和管理系统以图层和目录树方式实现地理底图、遥感影像、交通图、卫星影像、基岩地质、第四纪地质、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矿床地质、地质灾害、主要断裂等多源、多期次、多比例尺、异构综合地质数据的一体化存储与管理,实现了数据查询,统计,分析等多项基本功能,解决了各种图件零散存放问题,如图2。

图2 二维图件管理与查询3.2 实现了对钻孔的统一查询和管理,为建筑基础设施选址及可行性论证提供依据。

对于工程项目来说,建设工程选址,除了受社会经济条件和地形、气象、水文等自然地理条件的影响外,也受工程地质条件的影响。

工程地质对建设工程选址的影响,主要是各种地质缺陷对工程安全和工程技术经济的影响。

工程选址的正确与否决定工程建设的技术经济效果乃至工程建设的成败,是工程建设在工程技术方面较为关键的工作。

厦门市某房地产开发商将厦门市第一栋高楼的地盘选在古流沙体之上,地基开挖后因遇暴雨而发生沙基液化,花费了数千万元进行治理,仍因危及旁侧大楼而被迫停止。

本项目的开展,收集了近七万多个钻孔,并开展了野外地质调查工作、钻探工作,编制了全市范围的1:5万地质图、基岩地质图等,编绘全市、重点区域的、不同详细程度的工程地质地层分布图,建立了数据库,可以实现基础地质资料方便、快捷获取,为土地利用规划、城市规划建设、政府管理决策等提供强有力的地质支撑。

通过对岩土层分布、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断裂构造、软土震陷、砂土液化等方面综合调查分析和补充勘探,为城市规划建设及重大工程选址提供基础性工程地质资料,避免重大工程建设的决策失误。

如现在厦门轻轨的建设,可根据周边的钻孔进行查询,可行性分析,如图3。

(a)(b)图3 轻轨周边孔具体查询情况3.3 基于多源数据耦合的三维地层结构建模复杂地质体多源数据建模方法有多种[3,8]。

在城市三维地质结构调查中,由钻探获取的钻孔信息可提供直观的地质信息,然而由于钻孔的数量有限且空间分布是离散的,要想获取钻孔之间连续的三维地质结构信息,就必须在已知钻孔处地层信息基础上,依据区域地学规律建立地层结构模型,其关键建模步骤包括:(A)基于钻孔的地层划分;(B)基于钻孔的每一层分区图制作;C)基于钻孔和每一层分区图信息的三维构模。

系统采用“钻孔-地层分区图-地层实体”的建模方法,可根据建模区域内钻孔、地层分区图等数据建立三维地层结构模型,如图4。

其中基于空间三角网切割算法TriCut开发的地质模型任意切割基坑开挖、隧道模拟等功能是三维空间分析的一大亮点[9]。

图4 三维建模的过程 4 系统应用4.1 厦门城市三维地质综合信息系统的建立将有效回避城市地质灾害地面沉降会造成建筑物下陷或者开裂,崩塌滑坡泥石流会造成人畜伤亡和危及农田、水库和道路。

又如地下深度范围内存在软土层,如果隧道非得从这儿过,那么就需要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城市的三维数据和信息的管理系统和平台就能解决政府在决策规划过程中非常直观形象的得到可靠信息,避免引发新的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

地质灾害、台风暴雨是厦门地区最重要的灾种。

厦门城市三维地质综合信息系统有效收集历年来的地灾点,并详细记录每一个点的地灾情况,可根据信息库地质灾害图、综合地质图、工程地质图、水文地质图和地层面模拟支持大规模散乱数据多层B 样条插值支持选择全部地层或部分地层进行模拟支持逐层选择约束线、约束点和插值选项一个层面模拟结果 所有层面模拟结果最终的地层实体模型(自动处理透镜体、尖灭、地层缺失等情况) 约束约束地形图进行分析,能够及早发现这些问题,帮助城市决策者有效避免城市灾害,科学合理进行城市规划,如图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