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空中交通管理(全套)
空中交通管理

5、空中交通管理基本知识
3. 气象设备 气象探测设备:气象观测场、自动气象站、自动气象观测 系统、天气雷达、风廓线雷达。 气象资料收集处理设备:机场观测资料处理系统、基本气 象资料接收处理系统、卫星云图接收处理系统、伦敦或华盛 顿世界区域预报产品接收系统资料、存储设施。 气象产品制作设备:机场预报制作系统、区域和航路预报 产品制作系统。 飞行气象情报交换与气象服务设备:气象数据库系统、气 象传真广播系统、航空气象网络服务系统、图文传真设备。
度、代码、特殊编码、紧急编码等信息。
5、空中交通管理基本知识
一、二次雷达
一次雷达
二次雷达
5、空中交通管理基本知识
雷达设备
一/二次合装 雷达天线
5、空中交通管理基本知识
场监雷达
场监雷达设备
场监雷达天线
5、空中交通管理基本知识
多点定位系统
多点定位设备
多点定位天线
5、空中交通管理基本知识
语音通信控制系统
6、空中交通管理基本知识
导航设备
车辆可以沿着道路从一个地方到达另一个地方,在 空中,飞行员只能依靠无线电导航设备的引导从一个机 场飞往另一个机场。常用导航设备包括:
多普勒全向信标机(DVOR) 无方向信标机(NDB)
为航空器提供方位信息, 就好像公路上的指向标
测距仪(DME) 指点信标机(MARK)
Page D
n
121.300
HF
TxM RxM
M
1 2 1 .5 0 0
EMG
TxM RxM
D e ta ils
C o u p le off
Hale Waihona Puke C o u p le on
空中交通管理

空中交通管理1. 简介空中交通管理(Air Traffic Management,简称ATM),是指对空中交通活动进行监控、协调和管理的系统和程序。
随着航空业的迅速发展,空中交通管理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凸显。
本文将介绍空中交通管理的基本概念、组成以及运作原理。
2. 空中交通管理的组成2.1 空中交通管制中心(ACC)空中交通管制中心是空中交通管理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
它负责监控和指导特定区域内的所有飞机。
空中交通管制中心的职责包括: - 监控飞机的飞行路径和高度 - 确保飞机之间的安全间隔 - 协调飞机的起降和航线 - 提供天气和导航信息给飞机和机组人员 - 处理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2.2 空中交通服务单元(ATS)空中交通服务单元是空中交通管理中的一部分,负责向飞机提供导航和通信服务。
它的职责包括: - 提供飞行计划和航行资料 - 监控飞机的位置和高度 - 提供导航和通信设备 - 支持空中交通管理中心的工作 - 处理飞机的通信需求和请求2.3 飞行管理系统(FMS)飞行管理系统是安装在飞机上的计算机系统,用于管理和控制飞机的飞行。
它的主要功能包括: - 管理飞机的航路和航线 - 计算飞机的速度和高度 - 提供自动导航和自动驾驶功能 - 监控飞机的性能和燃料消耗 - 提供飞行员与空中交通管理系统的通信接口3. 空中交通管理的运作原理3.1 飞行计划飞行计划是飞机起飞前提交给空中交通管理系统的计划。
它包括起飞和降落的时间、飞行的航线和高度等信息。
飞行计划将被空中交通管理系统用于飞机的监控和指导。
3.2 飞行监控空中交通管理系统通过雷达和卫星定位系统等技术来监控飞机的位置、高度和速度等信息。
飞行监控系统将飞机的实时信息传输给空中交通管制中心,以便管制中心能够做出相应的调度和指导。
3.3 空中通信飞机与空中交通管理系统之间通过无线电通信进行联系。
飞机上安装了与空中交通管理系统的通信设备,飞行员可以通过无线电与管制中心和服务单元进行沟通。
现代空中交通管理(全套)

航空电信网 (ATN)
新航行系统中通信系统的主体,融地面与空 地数据通信为一体。 多子网、多优先级、区分安全通信和非安全 通信。
航空运输各个单位的互联,计算机系统中进 行端到端的连接和高速数据交换。
管制员飞行员数据链通信(CPDLC),利用数 据通信代替话音通信的ATC通信方式。
精品课件
通信系统
数据链通信 (DataLink)
航空移动卫星业务 (AMSS)
航空电信网 (ATN)
包括话音/数据通信两种方式,它使空中飞 机在任何地方都能与地面进行实时有效的通 信,且在空管中心的实时监视之中。 与机载卫星导航接收机相结合,可提供对飞 机的自动相关监视。
精品课件
通信系统
数据链通信 (DataLink)
精品课件
思考题
① 简述空中交通管制的概念。 ② 简述空中交通管制的分类,并列举各分类的主要功能。 ③ 新航行系统中(CNS/ATM)中,C代表什么意思,与传统系
统相比,它有那些特点? ④ 新航行系统中,导航系统主要涉及哪几个方面,每个方面
都有哪些突出特点? ⑤ 与现行的空管系统相比,新航行系统在技术、安全和经济
飞行在航路上的航空器由区域管制中心负责提供 空中交通管制服务。主要是飞行高度6000米以上 的在大范围内运行的航空器。 任务是根据飞行计划,批准飞机在其管制区内的 飞行,保证飞行的间隔,然后把飞机移交到相邻 空域,或把到达目的地的飞机移交给进近管制。 依靠空地通信、地面通信和远程雷达设备来确定 飞机的位置,按照规定的程序调度飞机,保持飞 行的间隔和顺序。
精品课件
1.3 新航行系统概述
空中交通管理(ATM) 通信(C) 导航(N) 监视(S)
《现代空中交通管理》VDL模式2

VDL模式2
链路层协议与服务
3. 如果经过计时器TM2时间帧仍未被传送,则 MAC子层将检测出拥塞,并通告VME子层。
4. P坚持CSMA算法允许在达到系统吞吐量最佳、 传输延迟最小和冲突最少的时候,所有的基 站都有机会进行传输。具体时间如下:
MAC子层参数
VDL模式2
链路层协议与服务
2、DLS:
《现代空中交通管理》
VDL模式2
概述
VDL模式2是ATN地空移动通信的主要方式,以面 向比特的方式传输,传输速率达到31.5kbit。采用 ISO8208面向连接的方式与机载子网、地面子网 一起构成了地空统一网络
VDL模式2作为ATN的一种移动子网,承载着地空 移动通信中的网络层数据包。规定了地空移动通 信的物理层、链路层和子网层协议。链路层协议 由MAC子层、DLS和链路管理子层组成。其中采 用的是HDLC协议的子集AVLC。
e. 数据传送:数据将在VDL信息帧(INFO)、用户接口 帧(UI)、标识交换帧(XID)的信息域中被传送。
VDL模式2
链路层协议与服务① Fra bibliotekDL模式2帧结构:
模式2帧结构按照ISO3309帧结构,如图:
VDL模式2帧结构
VDL模式2
链路层协议与服务
VDL模式2帧结构分析:
地址结构:地址域包括8个字节,每个字节的 最小有效比特(LSB)为扩展保留位。
3、LME: DLE存在于数据链路子层中,提供面向连接的点
VDL模式2
链路层协议与服务
1、MAC子层:
MAC子层对共享信道提供对DLS子层透明 的获取功能。MAC子层的服务主要包括两 个部分:利用P坚持CSMA算法进行多路接 入,以及信道拥塞通告服务 ,具体包括:
空中交通管理

放行许可
塔台管制室根据批准的飞行计划和机场、航路情况以 及有关空中交通管制单位的情报,对离场航空器发出 放行许可。放行许可包括下列内容:
(一)航空器呼号; (二)管制许可的界限(定位点或目的地); (三)批准的离场程序; (四)飞行航路(航线); (五)飞行高度; (六)应答机编码; (七)其他必要的内容
(一)空中遇到非法干扰时,使用A7500; (二)无线电失效时,使用A7600; (三)紧急和遇险时,使用A7700。
事故征候、严重差错、差错
事故征候
由于某种原因导致正在运行的航空器之间的纵向间隔、
侧向间隔、垂直间隔同时小于下列规定的间隔标准,
为空中航空器危险接近:
(一)在航路飞行阶段(指在区域管制区内的飞行),
六. 间隔标准
垂直间隔标准 目视飞行水平间隔标准 仪表飞行水平间隔标准 雷达间隔标准 尾流间隔标准 避让原则:
(一)在同一高度上对头相遇,应当各自向右避让,并保持500米 以上的间隔; (二)在同一高度上交叉相遇,飞行员从座舱左侧看到另一架航空器 时应当下降高度,从座舱右侧看到另一架航空器时应当上升高度;
二次雷达编码
二次雷达应答机编码只适用于有机载应答机的航空器。 雷达管制员在利用二次雷达实施管制时,应当按照二次 监视雷达应答机编码分配的规定,指定用于该航空器 的应答机编码。通常,在航空器进入本区域前不应要 求其改变应答机编码。航空器驾驶员任何时候应当保 证应答机编码设置正确,除特殊情况外,未经批准不 得改变应答机编码 在下列特殊情况下应当使用下列特殊编码:
空域管理(ASM)
飞行情报区 高空管制区(A类空域,共27个) 中低空管制区(B类空域,共28个) 进近(终端)管制区 (C类空域) 塔台管制区 (D类空域)
《现代空中交通管理》VDL模式2

VDL模式2
仿真分析
网络拓扑
VDL模式2
仿真分析
3、节点模型 :
节点代表了实际的通信实体,如固定节点地面站 和移动节点飞机,每个节点运行一定的网络协议 以便能够进行通信
按照ISO的标准层次设计和OPNET的建模需要各 层简化为应用层、子网层、链路层、物理层。
应用层作用产生包并最终接收包; 链路层又包括DLS子层、MAC子层; 物理层主要采用了信道设计 ,收发信机设计的方法
VDL模式2
物理层协议与服务
4、物理层与链路层的接口:
物理层与链路层的接口由数据原语、频率 改变原语、信道侦听原语、信号质量原语、 对等地址原语、信道占用原语组成
5、物理层与物理设备接口:
物理层与物理设备接口由发射原语、接收 原语组成
注:以上原语见网络总结图:
VDL模式2
链路层协议与服务
VDL模式2
链路层协议与服务
3. 如果经过计时器TM2时间帧仍未被传送,则 MAC子层将检测出拥塞,并通告VME子层。
4. P坚持CSMA算法允许在达到系统吞吐量最佳、 传输延迟最小和冲突最少的时候,所有的基 站都有机会进行传输。具体时间如下:
MAC子层参数
VDL模式2
链路层协议与服务
2、DLS:
VDL模式2
仿真分析
1、目的: ① 系统可靠性验证,确保系统的正确运行; ② 分析系统固有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情况 2、网络拓扑 : 飞机节点都包含自己的应用设置,互相独立和
向地面进行数据通讯。如:飞机与地面站发送 和接收消息消息 理想情况下,飞机数量最多设置为140架,仿 真时间周期设置为24小时。 仿真结果如下:
逻辑链路 控制子层
现代空中交管理通(精)

FAA 空管的具体形式:
FAA负责管理国家空域,但无所有权,作为国 家空域资源管理者,必须与国防部(DOD)密切联 系与合作,时刻保持良好的协调关系。 FAA要保持适当的应变能力,在战时由国防部 接管,成为国防部的一个职能部门,利用现有的空 管手段,全力支持国防部和指定的军事部门。
第二章 国外空管发展现状
2.1典型国家的空管体制
国际民用航空组织(简称ICAO)是根据1944年《国际 民用航空公约》(简称《芝加哥公约》)建立的国际组织, 是联合国系统中负责处理国际民航事务的专门机构,是世 界民用航空界唯一的官方权威机构。总部设在加拿大蒙特 利尔,现有186个缔约国。 中国是国际民航组织创始国之一。国际民航组织的最 高权力机构为大会,每三年召开一次,所有缔约国均可派 代表参加,每国拥有一票表决权。大会由理事会负责召集。 国际民用航空组织的宗旨和目的在于发展国际航行的原则 和技术,并促进国际航空运输的规划和发展。
航空安全调查局:负责独立调查飞机事故和严重的空难 事件。
澳大利亚
空域管理
“澳大利亚航空服务”负责为大约56,000, 000平方公里即地球表面11%的空域提供管制服务。 澳大利亚飞行情报区分为北部和南部两个区,分别 受布里斯班和墨尔本两个航路管制中心管辖。在整 个澳大利亚,“澳大利亚航空服务”有23个塔台和 16个航空救援与消防单位。目前全国共设2(6)个飞 行情报区、2(5)个航路中心、4(3)个终端管制中心 和29(31)个塔台。
FAA 空管的具体形式:
美国空管系统和防空系统的关系:两个独立的 系统,但关系密切。
交通运输中的空中交通管理与管制

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的标准和规范
国际民航组织(ICAO)制定的标准和规范 欧洲航空安全局(EASA)制定的标准和规范 美 国 联 邦 航 空 局 ( FA A ) 制 定 的 标 准 和 规 范 中国民航局(CAAC)制定的标准和规范
YOUR LOGO
空中交通管理与管 制
,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
时间:20XX-XX-XX
目录
01
添加标题
02
03
04
05
06
空中交通管理 概述
空中交通管制 服务
空中交通流量 管理
空中交通安全 与风险管理
未来空中交通 管理的发展趋 势和挑战
PART 1
环境保护要求提高: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空中交通 管理需要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减少航空器排放对环境的影响。
空域资源有限:空域资源的有限性是空中交通管理面临的另一 个挑战,如何合理分配和利用空域资源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国际化合作需求增加:随着国际航空运输的不断发展,空中交 通管理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挑战和解决问题。
PART 5
空中交通安全与风险管理
空中交通安全与风险管理的定义和目标
定义:空中交通安全与风险管理是指通过一系列措施和手段,对空中 交通系统中的安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控制和监控,以确保航空器 的安全运行和乘客的生命财产安全。
目标:空中交通安全与风险管理的目标是预防和减少航空事故和事件 的发生,提高航空运输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和航空运输的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 新航行系统概述
空中交通管理(ATM) 通信(C) 导航(N) 监视(S)
新航行系统主要是“卫星技术+数据链技术+计算机网 络技术”的应用。系统在采用新技术方面有如下特点:
一是利用卫星技术,从陆基通信、导航、监视系统逐步 向星基通信、导航、监视系统过渡,逐步以星基系统为主;
二是数据链技术的开发利用,实现空-地、地-地可靠 的数据交换、并进一步实现空-空数据交换;
航空中交通管制方面的关系 。
2、1958年以后,设立了联邦航空局(FAA),国 会指令该局经营和维持空中交通管理系统,制定各
种规章制度和法律,并管理国家空域 。
FAA 空管的具体形式:
FAA设有空管系统指挥中心1个,航路管制中心 21个,终端进近管制中心242个,塔台管制中心463 个,飞行服务站175个。
交通与地区服务部:负责为政府在航空政策,调整国家 航路及航空安全方面提供建议;
航空安全调查局:负责独立调查飞机事故和严重的空难 事件。
澳大利亚
空域管理
“澳大利亚航空服务”负责为大约56,000,000 平方公里即地球表面11%的空域提供管制服务。澳 大利亚飞行情报区分为北部和南部两个区,分别受 布里斯班和墨尔本两个航路管制中心管辖。在整个 澳大利亚,“澳大利亚航空服务”有23个塔台和16个航 空救援与消防单位。目前全国共设2(6)个飞行情报 区、2(5)个航路中心、4(3)个终端管制中心和 29(31)个塔台。
通信系统
数据链通信 (DataLink)
航空移动卫星业务 (AMSS)
航空电信网 (ATN)
高频数据链通信(HF) 甚高频数据链通信(VHF) 二次监视雷达(SSR)的S模式
自动相关监视(ADS) 飞机状态监控 情报服务等
通信系统
数据链通信 (DataLink)
航空移动卫星业务 (AMSS)
航空电信网 (ATN)
美国:空域等级的划分
澳大利亚
1995年,设立了由国家运输与通信部长直接负责四个实 体,即“澳大利亚航空服务”、民航安全局(CASA)、交通与 地区服务部和航空安全调查局(ATSB)。他们主要的职责是 :
“澳大利亚航空服务”:负责空域管理、航空情报、通信、 无线电导航服务、机场救援和消防服务;
CASA:负责航空安全标准制定、飞行员和航空工程师的 执照颁发以及飞机与运营者的认证;
1.3 新航行系统概述
空中交通管理(ATM) 通信(C) 导航(N) 监视(S)
新航行系统,由通信(C)、导航(N)、监视(S)和 空中交通管理(ATM)四部分组成,其中通信、导航和监视 系统是基础设施,空中交通管理是管理体制、配套设施及其 引用软件的组合。
新航行系统主要新在“星基”上,即系统是以空中卫星 为基本特征的。导航是系统的核心,通信是系统的必要条件 ,监视可以说是系统安全保障的手段,三者缺一不可。
现代空中交通管理
第一章 概论
1.1 空中交通管理的发展
随着商业飞行的开始,航空运输涉及的范围越 来越多为了安全和效率起见,要求飞行活动能按照 一定的规则来组织进行,这就是空中交通管理。
1.1 空中交通管理的发展
第一阶段是在20世纪30年代以前 第二阶段是在1934-1945年期间 第三阶段出现在1945年至20世纪80年代 第四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
1.2 空中交通管制系统的分类
按照管制范围的不同 区域管制 进近管制 机场管制
主要负责飞机的离场进入航线和进近着陆。进近 管制是塔台管制和航路管制的中间环节。进近管 制要向航空器提供进近管制服务、飞行情报服务 和防撞告警。依靠无线电通信和雷达设备来监控 飞机的。 下接机场管制区,上接航路管制区。部分重叠的 ,一般范围大约在机场90公里半径之内,高度 5000米以下。
三是系统的数字化、计算机处理及联网。
1.3 新航行系统概述
同现行系统相比,主要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1)具有充分的覆盖性,不受山区、沙漠和海洋的限 制,能随时准确掌握空情,从而大大提高飞行安全和空域利 用率,飞机可以灵活选择最佳的航线飞行,节约飞行时间和 油料消耗。 (2)能够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实现一定程度上的集中 管理,发挥流量管理中心和管制中心计算机的自动数据处理 能力,也有利于航行系统实现全球统一协调运行,提高飞机 的自治飞行能力。 (3)大大减少地面空管设施的数量,大幅度降低建设 和维护费用。
FAA 空管的具体形式:
FAA负责管理国家空域,但无所有权,作为国 家空域资源管理者,必须与国防部(DOD)密切联 系与合作,时刻保持良好的协调关系。
FAA要保持适当的应变能力,在战时由国防部 接管,成为国防部的一个职能部门,利用现有的空 管手段,全力支持国防部和指定的军事部门。
FAA 空管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体形式:
雷达管制
B-52
波音 367-80,波音 707 的原型
1.1 空中交通管理的发展
四、第四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
先进航电系统 卫星导航应用
空地协同 空管系统
1.2 空中交通管制系统的分类
按照管制范围的不同 区域管制 进近管制 机场管制
飞行在航路上的航空器由区域管制中心负责提供 空中交通管制服务。主要是飞行高度6000米以上 的在大范围内运行的航空器。 任务是根据飞行计划,批准飞机在其管制区内的 飞行,保证飞行的间隔,然后把飞机移交到相邻 空域,或把到达目的地的飞机移交给进近管制。 依靠空地通信、地面通信和远程雷达设备来确定 飞机的位置,按照规定的程序调度飞机,保持飞 行的间隔和顺序。
1.2 空中交通管制系统的分类
按照管制手段的不同 程序管制 雷达管制
雷达管制员根据雷达显示,可以了解本管制空域 雷达波覆盖范围内所有航空器的精确位置,因此 能够大大减小航空器之间的间隔,使管制工作变 得主动,管制人员由被动指挥转变为主动指挥, 提高了空中交通管制的安全性、有序性、高效性 。 目前在民航管制中使用的雷达种类为一次监视雷 达和二次监视雷达。
广域增强系统 (WAAS) 本地增强系统 (LAAS)
导航系统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 (GNSS)
所需导航性能 (RNP)
广域增强系统 (WAAS) 本地增强系统 (LAAS)
精度尚未达到II/III类精密进近着陆的要求。
在GPS的监测和增强方面广泛采用差分技术 来提高精度,使系统成为“增强系统”。当 前航空界正在部署LAAS和WAAS。
1.2 空中交通管制系统的分类
按照管制范围的不同 区域管制 进近管制 机场管制
由机场管制塔台提供。主要靠目视来管理飞机在 机场上空和地面的运动。机场地面监视雷达。 范围:航空器在机场管制区的空中飞行;航空器 的起飞和降落;航空器在机坪上的运动;防止飞 机在运动中与地面车辆和地面障碍物的碰撞。较 大的机场塔台把任务分为两部分,分别由机场地 面交通管制员和空中交通管制员负责。
量的最大利用效率。
空中交通管理系统
空中交通管理的目的是考虑空中及地面系统的运行能力 以及经济上的需要,为用户提供空域利用上的最大效能;考 虑飞机装备的等级和运行目的的不同,灵活地组织不同用户 之间分享空域;保证空中交通管理系统的总效率;空中交通 管制向用户提供从起飞到着陆的连续协调、有效服务和管制 ,确保安全;保持国际上的协调一致,保证飞越国境时能顺 利运行。
空中交通管理系统
空中交通 管理系统
空域管理 (ASM)
空中交通服务 (ATS)
流量管理 (ATFM)
飞行情报服务 (FIS)
空中交通管制 (ATC)
航空气象服务 (AWS)
告警服务 (AL)
空中交通管理系统
空域管理(ASM) 在既定的空域条件下,实现对空域资源的充分利用。 它以时分共享空域的方式,按短期需求划分空域以便满足
中国是国际民航组织创始国之一。国际民航组织的最 高权力机构为大会,每三年召开一次,所有缔约国均可派 代表参加,每国拥有一票表决权。大会由理事会负责召集 。国际民用航空组织的宗旨和目的在于发展国际航行的原 则和技术,并促进国际航空运输的规划和发展。
美国
美国空管体制改革大体分为两个阶段 :
1、1958年以前,全国分为民航和军航两个系统, 分别管制,并设立了空协调委员会,负责协调军民
包括话音/数据通信两种方式,它使空中飞 机在任何地方都能与地面进行实时有效的通 信,且在空管中心的实时监视之中。
与机载卫星导航接收机相结合,可提供对飞 机的自动相关监视。
通信系统
数据链通信 (DataLink)
航空移动卫星业务 (AMSS)
航空电信网 (ATN)
新航行系统中通信系统的主体,融地面与空 地数据通信为一体。 多子网、多优先级、区分安全通信和非安全 通信。
美国空管系统和防空系统的关系:两个独立的 系统,但关系密切。
联邦航空局航管中心必须按规定的程序将所有 国际飞行计划,传送给北美防空司令部。
防空部门设有防空识别区,对没有飞行计划且 无法识别的飞机,立即派飞机拦截查明情况。
另外,美国总统规定,FAA要保持适当的应变 能力,在战时由国防部接管,成为国防部的一个职 能部门,利用现有的空管手段,全力支持国防部和 指定的军事部门。
LAAS主要用在机场周围。
WAAS它可以解决海洋及边远荒漠地区的导 航性能。
监视系统
A/C模式 二次监视雷达
S模式 二次监视雷达
在民航中逐步淘汰,主要用于防空 主用系统,带有数据链功能,视距监视
自动相关监视 (ADS-A/C)
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 (ADS-B)
未来的主用系统 依靠卫星导航和数据通信
1.1 空中交通管理的发展
一、第一阶段是在20世纪30年代以前
小飞机 目视飞行
信号灯 红旗和绿旗
1.1 空中交通管理的发展
二、第二阶段是在1934-1945年期间
波音247 10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