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交通管理概述

合集下载

空中交通管理

空中交通管理

9
第四章 空中交通管理
第一节 空中交通管理概述
2.空中交通管理的任务 空中交通管理从时间和空间的分配上可以分为三大部分,分别是空
中交通服务、空域管理和空中流量管理。三者各尽其责,高效、有序地 维护了空中交通秩序,保障了空中交通的畅通与安全。
(1)空中交通服务的任务 (2)空域管理的任务 (3)空中流量管理的任务
时通报有关天气情报、及时发出管制指令、妥善安排飞机间隔、调配飞 行冲突、协助飞行员处置特殊情况,以及协调、通报本区域内飞行动态 等。
19 第 四 章 空 中 交 通 管 理
第二节 空中交通管制
4.移交和协调 空中交通管制各单位之间进行管制移交时,移交单位应当在飞机飞
越管制移交点10分钟之前或者按照管制协议与接收单位进行管制协调, 管制协调的内容应当包括飞机呼号、飞机机型(可省略)、飞行高度、 速度(根据需要)、移交点、预计飞越移交点的时间及管制业务必需的 其他情报等。
8
第四章 空中交通管理
第一节 空中交通管理概述
二、空中交通管理的概念和任务
1.空中交通管理的概念 空中交通管理是为了有效地维护和促进空中交通安全,维护空中交
通秩序,保障空中交通畅通,利用通信、导航、监视、航空情报和气象 服务等运行保障系统对空中交通的航路、航线和机场区域进行的动态、 一体化的管理总和。
11
第四章 空中交通管理
第二节 空中交通管制
空中交通管制是指利用技术手段和设备对飞机在空中飞行的情况进 行监视和管理,以保障其飞行安全和飞行效率。空中交通管制服务根据 飞机运行的不同阶段可细分为机场管制服务、进近管制服务和区域管制 服务。
一、机场管制服务 二、进近管制服务 三、区域管制服务
12 第 四 章 空 中 交 通 管 理

空中交通管理

空中交通管理
气造成的,30%的飞行事故与天气有关。
5、空中交通管理基本知识
3. 气象设备 气象探测设备:气象观测场、自动气象站、自动气象观测 系统、天气雷达、风廓线雷达。 气象资料收集处理设备:机场观测资料处理系统、基本气 象资料接收处理系统、卫星云图接收处理系统、伦敦或华盛 顿世界区域预报产品接收系统资料、存储设施。 气象产品制作设备:机场预报制作系统、区域和航路预报 产品制作系统。 飞行气象情报交换与气象服务设备:气象数据库系统、气 象传真广播系统、航空气象网络服务系统、图文传真设备。
度、代码、特殊编码、紧急编码等信息。
5、空中交通管理基本知识
一、二次雷达
一次雷达
二次雷达
5、空中交通管理基本知识
雷达设备
一/二次合装 雷达天线
5、空中交通管理基本知识
场监雷达
场监雷达设备
场监雷达天线
5、空中交通管理基本知识
多点定位系统
多点定位设备
多点定位天线
5、空中交通管理基本知识
语音通信控制系统
6、空中交通管理基本知识
导航设备
车辆可以沿着道路从一个地方到达另一个地方,在 空中,飞行员只能依靠无线电导航设备的引导从一个机 场飞往另一个机场。常用导航设备包括:
多普勒全向信标机(DVOR) 无方向信标机(NDB)
为航空器提供方位信息, 就好像公路上的指向标
测距仪(DME) 指点信标机(MARK)
Page D
n
121.300
HF
TxM RxM
M
1 2 1 .5 0 0
EMG
TxM RxM
D e ta ils
C o u p le off
Hale Waihona Puke C o u p le on

航空空中交通管理

航空空中交通管理

THANKS
感谢观看
在特殊天气条件下,空中交通管理需要加强对航空器的指挥和监控,采取适当的 飞行高度、速度和航向调整等措施,确保航空器的安全和准时到达目的地。
05
航空空中交通管理面临的 挑战与解决方案
空中交通拥堵问题
总结词
空中交通拥堵是航空空中交通管理面临 的主要挑战之一,需要采取有效的解决 方案来缓解。
VS
详细描述
06
航空空中交通管理未来发 展展望
无人驾驶航空器在空中的交通管理
无人驾驶航空器在空中的交通管理是未来航空交通管理的重要发展方向。随着无人机技术的不断发展 ,无人机的数量和种类将不断增加,对空中交通管理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
无人驾驶航空器的交通管理需要建立完善的法规和标准,规范无人机的飞行活动,确保无人机与其他 航空器的安全运行。同时,需要研发先进的空中交通管理系统,实现对无人机的实时监控和调度,提 高空中交通的效率和安全性。
义务。
02
标准和建议措施(SARPs)
ICAO通过这些措施来确保全球空中交通管理的安全和效率。
03
技术合作项目
ICAO通过这些项目来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其航空运输系统的安全性和
效率。
空中交通管理规则与程序
空中交通规则
规定航空器的飞行规则、航线和高度等。
空中交通程序
包括雷达管制、程序管制等,以确保航空器的安全和有序飞行。
特点
涉及多方面的技术和管理知识,包括 雷达监测、通信导航、气象服务、流 量管理以及应急救援等。
航空空中交通管理的重要性
保障飞行安全
空中交通管理能够确保航空器之 间的安全间隔,防止相撞事故的 发生,是飞行安全的重要保障。
提高运行效率

民航培训 空中交通管理概述

民航培训 空中交通管理概述

十一空中交通管理概述一、空中交通管埋的发展在航空活动开展的初期,由于飞机数量和飞行次数都很少,人们尚未建立空中交通管理的概念;随着商业飞行的开展,航空运输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为了安全和高效起见,要求飞行活动能按照一定的规则来组织进行,这就是空中交通管理。

第1阶段是在20世纪30年代以前,当时飞机的飞行距离最多只有几百千米。

而且只能在白天天气好的情况下飞行,因此只需按照目视的原则制定了目视飞行规则。

在飞行密度大且繁忙的机场,由一个管理人员进行管理,以确保空中交通的安全有序运行。

当时的管制员只是用红旗和绿旗来控制飞机的起飞和降落,但由于这种方式受天气和黑夜的影响,所以很快就由信号灯取代了旗子,处于机场最高位置的塔台也随后建立起来。

第2阶段是l934一l945年期间,在1934年前后,诞生了载客量在20人以上、飞行速度达到300 km/h的飞机,机身和机场都装备了无线电通信和导航设备,管制员通过无线电和驾驶员相互通话,可使驾驶人员在看不到地面的情况下也能确定飞机的位置和姿态,从而增加了飞行的安全性。

但是,由于更加频繁的飞行活动,目视飞行规则已经难以满足需要;因此,各航空发达国家纷纷成立了空中交通主管机构,制定了使用仪表进行安全飞行的规则,并建立起全国规模的航路网和相应的航站、塔台、管制中心或航路交通管制中心。

这些管制中心的任务就是接收各航站发来的飞行计划,再根据驾驶员的位置报告将其填写在飞行进程单上,然后确定飞机间的相互位置关系,发布指令,实施管理,这种管制方法通常称为程序管制。

以程序管制为核心的空中交通管制(ATC)在这一时期形成。

第3阶段出现在1945年至20世纪80年代,二次世界大战带来了航空技术的飞跃性进步,随着飞机航程的加长,载客量的大幅增长,以及速度的增加,迫切需要一个组织能把全世界的航空法规国际标准化。

于是,1945年成立了国际民航组织(ICAO)。

这个时期空中交通管理有两个重要的进展:一个是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把战时发展起来的雷达技术应用于空中交通管制领域,随后出现了二次雷达系统,可以在管制员屏幕上显示出飞机的位置、呼号、高度、速度等参数,再加上陆空通话系统的发展,促使重要的地区用雷达管制取代了传统的程序管制。

空中交通流量管理概述

空中交通流量管理概述
• 那么,我们应当采取怎样的方式解决这一问题呢? • 对此,我们往往通过流量控制的方式解决问题。
一、空中交通流量管理概述
随着国内飞行量的增加,因流量控 制造成的航班延误日益增加,流量控制 和流量管理诱发的其他原因已成为航班 延误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流量控制 常常导致起飞延误、空中等待、使用不 经济的飞行高度层、改变航线或改航、 打乱班机时刻、给航空器经营人带来经 济损失、机场或候机楼的拥挤和旅客不 满意等多种负面影响。因此,空中交通 流量管理成为民航当前空中交通管理中 最为重要的任务之一。
监视系统
卫星监视系统不仅可用于无雷达监视区,也可用于交通高密集 区,做二次雷达的备用与扩充,以保证飞机在整个飞行过程中,无 论是在海洋、沙漠或任何地方的上空,都能处于准确实时的监视中。
知识导入
【创设情境 】
大家都知道,由于地面交通发展迅猛,路面上的车流量增多,导 致交通拥堵不断,于是个别地方政府采取限行限号的方式减少车流量。 随着民航运输业的迅猛发展,航空器的数量不断增多,那么,空中交 通也会出现拥堵,或出现因气象等其他原因,而造成某一空域的区域 管制中心的管制能力无法应付。
知识导入
二、新航行系统
通信 (C)
中国民航新 航行系统
导航 (N核心就是全球卫 星导航系统(GNSS),它包括美 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 斯的格罗纳斯(GLONASS)、国际 海事卫星通信系统以及其他的卫 星导航系统等。
卫星导航仪
卫星通信系统
机载卫星通信系统把 经处理的数字信号发往通 信卫星网中的一颗卫星, 卫星再把信号发给地面站, 地面站接通航空通信寻址 报告系统和地面公共电话 网络。
我们都是知道:空中交通流量管理 的意义在于解决地面和空中的拥堵, 最大限度用好资源。

通用空管知识

通用空管知识

通用空管知识一、引言空中交通管制系统是现代航空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负责控制和管理航空器在空中和地面上的运行,保障航空安全和航班的顺利进行。

空中交通管制系统由空中交通管制与地面交通管制两部分组成,它们共同构成了空中交通管制系统的核心。

本文将从空中交通管制的基本原理、组成和运行方式、技术设备和要求等方面对通用空管知识进行介绍。

二、空中交通管制的基本原理空中交通管制是为了保障航空器在空中和地面上的运行安全和顺利进行,而对航空器进行管理和控制的一种管理系统。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空中交通管制员对航空器的航班计划、航路、高度和速度等进行管理和调度,以确保航空器之间不发生相互干扰和碰撞,保障航空安全。

空中交通管制的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空中交通管理空中交通管理是由空中交通管制员负责的,它主要包括对航空器的航路、高度、速度等进行管理和调度,以确保航空器之间不发生相互干扰和碰撞,保障航空安全。

空中交通管理是通过控制航空器的飞行高度、航路和速度,使航空器在空中有序飞行,避免与其他航空器相撞,确保航空安全。

2. 空中交通控制空中交通控制主要是由空中交通管制员负责,它是在指挥航空器的飞行动作,确保航行计划的实施,监控航空器的位置,提供飞行信息,并协调与其他航空器和地面部门的联系。

空中交通控制通过发给航空器适当的指令,对航空器进行飞行控制,保障航行计划的实施,确保航空器的航行安全。

3. 空中交通监视空中交通监视是通过雷达等设备,对空中航空器的位置、高度和速度等情况进行监视。

它是通过航空器上的雷达设备监视航空器的飞行情况,确保航空器在空中的安全飞行。

4. 空中交通协调空中交通协调是指空中交通管制员通过与其他航空器和地面部门的联系,协调航空器的航行计划和飞行信息,确保航空器之间不发生相互干扰和碰撞。

以上是空中交通管制的基本原理,它是通过空中交通管理、空中交通控制、空中交通监视和空中交通协调等措施,对航空器的航行进行管理和控制,保障航空安全和航班的顺利进行。

空中交通管理

空中交通管理

放行许可
塔台管制室根据批准的飞行计划和机场、航路情况以 及有关空中交通管制单位的情报,对离场航空器发出 放行许可。放行许可包括下列内容:
(一)航空器呼号; (二)管制许可的界限(定位点或目的地); (三)批准的离场程序; (四)飞行航路(航线); (五)飞行高度; (六)应答机编码; (七)其他必要的内容
(一)空中遇到非法干扰时,使用A7500; (二)无线电失效时,使用A7600; (三)紧急和遇险时,使用A7700。
事故征候、严重差错、差错
事故征候
由于某种原因导致正在运行的航空器之间的纵向间隔、
侧向间隔、垂直间隔同时小于下列规定的间隔标准,
为空中航空器危险接近:
(一)在航路飞行阶段(指在区域管制区内的飞行),
六. 间隔标准
垂直间隔标准 目视飞行水平间隔标准 仪表飞行水平间隔标准 雷达间隔标准 尾流间隔标准 避让原则:
(一)在同一高度上对头相遇,应当各自向右避让,并保持500米 以上的间隔; (二)在同一高度上交叉相遇,飞行员从座舱左侧看到另一架航空器 时应当下降高度,从座舱右侧看到另一架航空器时应当上升高度;
二次雷达编码
二次雷达应答机编码只适用于有机载应答机的航空器。 雷达管制员在利用二次雷达实施管制时,应当按照二次 监视雷达应答机编码分配的规定,指定用于该航空器 的应答机编码。通常,在航空器进入本区域前不应要 求其改变应答机编码。航空器驾驶员任何时候应当保 证应答机编码设置正确,除特殊情况外,未经批准不 得改变应答机编码 在下列特殊情况下应当使用下列特殊编码:
空域管理(ASM)
飞行情报区 高空管制区(A类空域,共27个) 中低空管制区(B类空域,共28个) 进近(终端)管制区 (C类空域) 塔台管制区 (D类空域)

空中交通管理规定.pptx

空中交通管理规定.pptx

飞行员资质审核
严格审核飞行员的执照、 等级、经验和培训情况, 确保其具备执行飞行任务 的能力。
航行前检查单制度
制定详细的航行前检查单 ,包括飞机状况、航线规 划、天气预报等,确保各 项准备工作充分落实。
飞行过程中的安全监控与保障
实时飞行监控
通过卫星定位、雷达监控等手段,对飞行过程中的飞机位 置、高度、速度等参数进行实时监控,确保飞库 2024-05-20
contents
目录
• 空中交通管理概述 • 空中交通管理组织架构 • 空中交通运行规则与程序 • 空中交通监控与调度指挥 • 空中交通安全管理措施 • 信息化建设与科技创新应用 • 法规政策遵守与监管责任落实
空中交通管理概述
01
定义与背景
空中交通管理是指对航空器在空中的飞行活动进行规划、组织、指挥和控制的一系列管理活动。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和战略规划
智能化发展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 空管将更加注重智能化建设,实现空 管决策、监控、评估等环节的智能化

协同化发展
加强与其他交通领域的协同合作,实 现空管与其他交通方式的无缝衔接,
提高整体交通运行效率。
绿色发展
在空管发展中注重节能减排和环境保 护,推广绿色空管技术和设备,降低
国内法规政策
深入剖析我国民用航空空中交通管理的法规体系,包括《民 用航空法》、《飞行基本规则》、《民用航空空中交通管理 运行单位安全管理规则》等,明确各方责任和义务。
监管责任明确和追究机制完善
监管责任清单
制定详细的监管责任清单,明确各级 空中交通管理部门的监管职责,确保 各项安全管理工作得到有效落实。
空中交通管理组织
02
架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GIS对空中交通管理的贡献
进近导航方面
面向精密进近着陆引导需求,研制兼容GPS、Galileo和 北斗等多星座卫星导航系统的终端区精密导航系统。
数据组织方面
以三维时空数据结构和索引方法为基础,建立面向民 航全系统的航班对象信息共享数据结构模型。
分析功能方面
三维环境下的:航路规划与优化、航迹推算、障碍物 评估、空域管理、流量分析监控、辅助计算与量算。
2、空中交通管理的任务与组成
2.1 空中交通服务
(3)告警服务:飞行中遇到严重威胁航空器和人员生命安 全的情况时,机场应当立即发出遇险信号并打开识别器的 遇险信号开关。民航局和地区管理局搜寻援救协调中心承 担陆上搜寻援救工作。
紧急情况的等级划分及告警工作程序: UNCERTAINY、ALERTING,DISTRESS
谢谢!
空中交通管理概述
1、空中交通管制技术发展
第四阶段 1988-2003年 第三阶段 1944-1988年
飞行特点:航速 快、航程长、飞 行多 空管技术:雷达 管制系统、空中 交通管制ATC 飞行特点: 航路/ 机场拥塞、机载 设备发达
第一阶段 1929-1934年
飞机特点:飞机 少、航程短、速 度慢 空管技术:目视 飞行规则、无线 电通信
2、空中交通管理的任务与组成
2.1 空中交通服务
空中交通管制服务(Air Traffic Control): 防止航空器与航空器、航空器与障碍物相撞。 飞行情报服务( Flight Information Service ): 向飞行中的航空器提供有助于安全和有效实施飞行的建议的情报, 如危险天气及各种限制性空域。 告警服务( AS: Alerting Service ): 航空器遇险时,向有关组织发出需要搜寻援救航空器的通知。
2、空中交通管理的任务与组成
2.2 空域管理
空域管理(ASM)是指依据既定空域结构条件,实现对空 域的充分利用,尽量满足空域使用各方的需求。 主要内容:包括空域划分、流量平 滑、航路优化设计、飞行程序设计 和飞行管制等。 实现方式:对空域的时分共用,经 常性地按照种种短期需求分空域, 以满足不同类型用户的需要。
3、我国空中交通管理现状
3.1 空管体制
统一管制、分别指挥:国务院、中央军委空管委的领导下, 由空军负责实施全国的飞行管制;军用飞机由空军和海军 航空兵实施指挥,民用飞行和外航飞行由民航实施指挥。 分级管理的方式,不利于集中统一的管制指挥,不利于系 统配套进行空管设施建设。
3、我国空中交通管理现状
3.3 空管设施
基本形成了比较完善的通信、导航、情报、气象保障系统。 大部分管制区配备了二次或一、二次雷达,绝大多数单位仍 采用程序管制。
东部地区基本实现7000米以上的甚高频对空通信和雷达覆盖, 但东西部差异较大。
3、我国空中交通管理现状
3.4 空管系统
我国现尚无专门的流量管理部门和流量管理系统,各管制中 心仅通过流量表进行管理。 应着手建立飞行流量管理系统,主控中心设在民航总局空管 局,分控中心分别设在各航路管制中心。用于对全国民航班 机飞行实施有效管理,使空中航班始终处于有序、适量的状 态。
2、空中交通管理的任务与组成
2.1 空中交通服务
(1)空中交通管制服务:按照管制范围的不同分为三部分: 即区域(航路)管制、进近管制和机场管制;按照管制手 段的不同又分为程序管制和雷达管制。
机场 管制
进近 管制
区域 管制
进近 管制
机场 管制
2、空中交通管理的任务与组成
2.1 空中交通服务
(2)飞行情报服务:为了保证飞行的安全,民航当局要提 供准确的飞行前和飞行中所需要的情报,这个任务称为航 行情报服务,分为航图、航行资料和气象报告3大类。
2、空中交通管理的任务与组成
2.3 空中交通流量管理
航空器在单位时间、空间范围内航空器飞行的数量称为空 中交通流量。随着航空器数量的增多,空域中的航空器的 密度随之增加,这样产生资源竞争,出现交通拥塞时,就 存在空中交通管理问题。
2、空中交通管理的任务与组成
2.3 空中交通流量管理
空中交通拥挤的原因: 恶劣天气、节假日高峰 军民航协调不够 各管制区空管能力差异 流量管理理论缺乏 传统的解决办法: 机场扩建 缩短放行时间/距离间隔 提升飞行情报(气象)服务
3.2 空域划分
我国管制区划分,民航与行政管理区、军航与部队建制范围 相挂钩,管制区划分冲突。 我国航路航线的飞行高度层间距较大,因按照国际标准改革, 可进一步增大航路(航线)的空中流量。 民航线路受到军用空域的限制,转弯多,不够经济。军用空 域没有活动时,应允许民用飞机使用。
3、我国空中交通管理现状
第二阶段 1934-1945年
飞行特点:飞机 增多增快、军事 飞行为主 空管技术:程序 管制,主要依靠 管制员和飞行员 经验
空管技术:计算 机技术、卫星技 术、形成空中交 通管理概念
2、空中交通管理的任务与组成
任务:使航空公司或经营人能够按照原来预定的起飞时间 和到场时间飞行,在实施过程中能以最少(小)程度的限 制,不降低安全系数地有序运行。 组成: 空中交通服务(ATS:Air Traffic Service) 空域管理(ASM:Air Space Management) 空中交通流量管理(ATFM:Air Traffic Flow Management)
2、空中交通管理的任务与组成
2.2 空域管理
空域的概念 空域又称可航空间,是空中交通工具在大气空间中的活动 范围,它具有法律属性、自然属性和技术属性。 我国用于民用航空的空中交通管制空域,分为飞行情报区、 管制区、限制区、危险区、禁区、航路和航线。
2、空中交通管理的任务与组成
2.2 空域管理
飞行情报区是为提供飞行情报服务和告警服务而划定范围 的空间。 管制区是为所划分空域内的航空器飞行提供有效的空中交 通管制服务。(航路、通信、导航、气象、监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