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对中国环境的影响培训讲学

合集下载

经济发展对环境的影响

经济发展对环境的影响

经济发展对环境的影响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问题成为了全球普遍关注的话题。

越来越多的人们意识到,经济发展与环境问题之间密切相关,环境保护应该成为一个长期的目标。

本文将探讨经济发展对环境的影响、污染治理措施以及环保产业的发展。

一、经济发展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但是与此同时,其对环境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经济发展带来的工业化、城市化、交通运输等活动都会产生废气、废水、固体废物等污染物,对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例如,大量的燃煤、燃油等能源的使用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造成全球气候变暖和海平面上升等问题。

同时,空气质量也随之下降,造成各种呼吸系统疾病。

另外,城市化、人口增长等也导致城市垃圾大量增加,垃圾处理问题变得越来越困难。

经济发展还会对自然资源造成破坏,例如大量的采矿、砍伐森林等行为会破坏生态平衡,引发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等问题。

同时,过度捕捞、非法捕捞等也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部分鱼类面临灭绝的危险。

二、污染治理措施为了缓解环境危机,全球各国都采取了一系列的污染治理措施。

例如,采用清洁能源技术,如太阳能、风能等来代替传统的煤炭、石油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此外,加强大气污染治理、水污染治理等也是现代化城市建设的重要任务。

同时,政府还对一些重要社会公共事业实行严格的环保标准和培训指导,如能源系统环境保护、交通运输环境保护等等。

这些措施可以减少污染物排放、促进环保意识的提高,有效保护环境。

三、环保产业的发展环保产业是随着环境问题的持续加剧而产生的一种新兴产业。

在这一领域内,各国都在积极投入资金和人力资源,以推动环保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环保产业的发展可以提高环保效益,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

环保产业可以有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排污成本,推动环保科技的进步,同时也为社会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总之,环境保护是全球各国共同的责任。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不是对立的关系,我们应该通过科学的措施来维护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平衡。

经济发展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经济发展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经济发展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及对策研究随着经济不断发展,环境污染成为了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问题。

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一直是一个难以平衡的问题,如何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保护好环境,成为了一个必须要思考和解决的难题。

本文将探讨经济发展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一、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然而,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却不可忽视。

经济发展带来的工业化进程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剧了环境污染问题。

例如,工业排放的废气、废水、废渣等,以及城市产生的噪声污染、空气污染等,都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环境污染不仅会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还会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的破坏。

例如,空气污染引起的雾霾天气会威胁到人们的呼吸系统,土壤污染会导致土地不育,水污染则会对鱼类等生物造成不可逆的影响。

二、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虽然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不容忽视,但也不能因此否定经济发展带来的好处。

适当的经济发展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因此,对于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协调。

一方面,要防止过度开发和过度消耗资源,同时加强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避免环境污染对人类造成更大的影响。

例如,可以加强对排污企业的监管和管理,建立相应的污染排放标准和惩罚机制,确保企业合法排放。

另一方面,要借助科技手段和技术创新,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经济和环境之间的合理平衡。

例如,可以加强环境保护科技的研发,推广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从而减少碳排放和节约能源,建立绿色低碳发展的经济模式。

三、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对策要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三方共同参与。

政府应该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建立科学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和监管体系;企业要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加强污染防治和节能减排,不断推进节能环保技术的升级;公众应该积极参与环保行动,倡导低碳环保生活方式,改变不良的环境习惯。

形势与政策中国经济与环境发展的关系

形势与政策中国经济与环境发展的关系

形势与政策:我国经济与环境发展的关系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猛,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然而,随之而来的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环境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环保政策和措施,旨在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我国经济与环境发展的关系,分析政府的政策与措施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环境问题对经济发展的挑战和影响。

一、我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1.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是紧密相连的。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我国家之一,在经济高速增长的环境问题也逐渐凸显。

水、土壤、空气污染等环境问题不容忽视,严重影响了人民生活质量和健康。

2.环境问题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环境问题不仅对人民健康构成威胁,还影响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环境污染导致土地荒漠化、水资源短缺、粮食安全等问题,直接影响了国家的资源供给,限制了经济的健康发展。

3.环境保护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只有通过环境保护,才能确保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科学合理利用资源,减少污染排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维护生态平衡,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

二、政府政策与措施对环境的影响1.《环境保护法》的实施。

《环境保护法》作为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法律,是保护环境的重要法律基础。

这部法律明确了对环境污染行为的处罚和责任,为环境保护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2.环境税法的推行。

2018年1月1日,我国正式实施环境税法,这是我国首部以税收方式治理环境污染的法律。

这一法律通过对排污单位征收环境保护税,实现了“谁污染、谁付费”的原则,有效地激励企业减少排污,推动了清洁生产和节能减排。

3.节能减排政策的实施。

我国政府出台了多项节能减排政策,推动工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提高了产业的能源利用效率,减少了污染排放,为经济发展创造了相对清洁的生产环境。

三、环境问题对经济发展的挑战和影响1.水资源短缺。

我国是世界上水资源较为匮乏的国家之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愈发尖锐,水资源短缺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

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及其对中国(zhōnɡɡuó)的影响2012-02-21 16:03今天跟大家共同探讨经济形势的问题,我首先声明今天我讲的只是一个学者的观察和思考,主要讲三个问题:第一,面对金融危机,我国为什么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第二,近期国际经济形势对我国的影响(yǐngxiǎng);第三,这三大经济体的危机对我国经济有什么(shén me)影响。

今天跟大家共同探讨经济形势的问题,我首先声明今天我讲的只是一个学者的观察和思考,主要(zhǔyào)讲三个问题:第一,面对金融危机,我国为什么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第二,近期国际经济形势对我国的影响;第三,2012年我国经济面临的挑战。

我国为什么要转变经济发展(fāzhǎn)方式自2008年开始的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危机是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危机。

这次危机的发展是从次贷危机发展到债务危机,再发展到流动性危机,然后发展到信用危机。

从范围上讲是从美国向世界各国扩散,从虚拟经济领域向实体经济领域蔓延,造成了一次严重的全球性的经济危机。

面对金融危机,世界各国都采取经济刺激的办法,我国也不例外,大家(dàjiā)还记得2008年11月我们启动了4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

根据我的研究,如果没有4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的话,2009年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可能只有2.4%。

由于(yóuyú)有了这个经济刺激计划,我们达到了9.2%的经济增长速度。

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经济刺激计划的负面效应开始在2010年和2011年逐步显现。

造成负面效应的第一个原因是投资(tóu zī)过高增长。

2009年投资增长了30.1%,总量达到了22.5万亿元,几乎占GDP的70%。

2009年9.2%的增长里面(lǐmiàn)8.7%是投资拉动的,消费的贡献是4%。

净出口简单(jiǎndān)说就是外贸的贡献是负的3.5%。

生态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相互影响

生态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相互影响

生态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相互影响在当今时代,生态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日益紧密,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决定着人类社会的未来走向。

生态环境保护对于社会经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首先,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清新的空气、干净的水源、肥沃的土地等自然资源,为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等各个领域的生产活动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如果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这些资源的质量和数量都会下降,从而直接影响到经济的发展。

比如,水源被污染会导致农业灌溉和工业用水受到限制,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工业生产的效率。

其次,生态环境的优劣也会影响到一个地区的投资吸引力和旅游业的发展。

投资者往往更倾向于选择生态环境良好的地区进行投资,因为这不仅有利于员工的身心健康,也有助于提升企业的形象。

而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生态资源则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依托。

一个生态环境优美的地区能够吸引大量游客,带动餐饮、住宿、交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为当地创造可观的经济收入。

再者,生态环境保护还能够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

随着人们对环保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环保产业逐渐兴起。

包括可再生能源开发、资源回收利用、污染治理等领域都蕴含着巨大的商机。

这些环保产业的发展不仅能够解决环境问题,还能够创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的增长。

社会经济发展反过来也会对生态环境产生深刻的影响。

在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由于技术水平相对较低,人们往往更加注重经济增长的速度,而忽视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大规模的资源开发、工业生产和城市化进程,导致了森林砍伐、水土流失、大气污染、水污染等一系列环境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存,也制约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然而,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渐增强,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经济发展方式也会发生转变。

更加注重资源的节约和高效利用,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同时,经济的发展也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必要的资金和技术支持。

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

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

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汇报人:2023-12-01•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的关系目录•经济发展与环境问题的历史演变•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的现状及问题目录•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的治理措施•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的未来展望01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的关系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利用不断增加,导致资源消耗和环境破坏。

资源消耗污染排放生态破坏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等污染物的排放不断增加,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经济发展过程中,森林砍伐、湿地占用、生物多样性丧失等生态破坏问题日益严重。

030201经济发展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环境污染导致企业生产成本上升,影响企业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生产成本上升环境污染导致空气、水、土壤等环境质量恶化,引发各种健康问题,影响社会福祉。

健康问题环境污染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影响社会稳定和和谐。

可持续发展受限环境污染对经济发展的制约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鼓励企业采用环保技术和措施,促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政策引导企业应加大环保技术创新投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排放。

技术创新公众应积极参与环保活动,监督企业和政府的环境行为,促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平衡发展。

公众参与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的平衡发展02经济发展与环境问题的历史演变经济发展以采集、狩猎为主,对环境影响较小。

原始文明阶段开始出现耕种、畜牧等活动,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开始显现。

农业文明阶段手工业和制造业发展,城市开始兴起,环境问题初现端倪。

工业革命前工业革命前的发展与环境问题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石油、化工等产业迅速发展,汽车开始普及,交通尾气排放加剧。

二战后至20世纪末全球经济高速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环境问题愈发突出。

工业革命时期工业化进程加速,煤炭、钢铁等产业得到大力发展,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工业革命后的经济发展与环境问题03可持续发展各国开始寻求可持续发展道路,推动经济绿色转型,努力解决环境问题。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ppt课件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ppt课件
目录页
保护环境要算长远帐 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 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建设美丽
1 环境保护要算长远帐
一、环境保护要算长远帐
过去有一些违法排污
——环境保企护业不,大会幅制压约缩环经保济成发本,展
劣币驱逐良币,严重破坏
环境保护会
市场竞争秩序,阻碍了产
影响经济发展吗?
业结构优化升级。
产品价格的变化,主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 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 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最公平的公共产品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 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紧迫性和艰巨性
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 千秋的事业。要清醒认识保护生 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的紧迫性 和艰巨性。
——全面认识生态文明建设
二、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
——国外经验告诉我们环境治污成本巨大
伦敦毒 雾事件
莱茵河污 染事件
洛杉矶光
化学烟雾
事件
五大湖
污染事

水俣病
众所周知,发达国家都经历了 “先污染后治理”的过程,在发展中 把生态环境破坏了,搞了一堆没有价 值甚至是破坏性的东西。再补回去, 成本比当初创造的财富还要多。特别 是有些地方,像重金属污染区,水被 污染了,土壤被污染了,到了积重难 返的地步,至今没有恢复。
加强矿产资源勘查、保 护、合理开发。发展循 环经济,促进生产、流 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 再利用、资源化。
3 改善环境就是发展 生产力
三、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过去 “盼温饱” “盼环保” 现在
过去 “求生存” “求生态” 现在

中国经济与环境分析报告

中国经济与环境分析报告

中国经济与环境分析报告引言本报告旨在对中国经济与环境的关系进行分析。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给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机遇和挑战。

通过对相关数据和研究的综合分析,我们将探讨中国经济增长对环境的影响,并提出一些建议以促进可持续发展。

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1. 工业化进程与环境污染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大规模的工业生产和能源消耗导致了大气污染、水土流失、水质恶化等问题。

尤其是重工业和煤炭消耗对环境的影响最为显著。

这种环境压力对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2. 能源消耗与碳排放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之一,其能源结构主要依赖于煤炭。

煤炭的燃烧不仅导致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还会释放出其他有害物质。

这对气候变化和全球环境都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中国需要加大对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3. 城市化对土地利用的压力中国的快速城市化进程对土地利用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大量农田被转变为城市用地,这不仅减少了农业生产能力,还导致了土地的退化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此外,城市化还带来了交通拥堵、能源浪费等问题,对环境的影响不容忽视。

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建议1. 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和法律法规的落实中国需要加强公众对环境保护的意识,提高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

政府应该加大对环境保护工作的投入,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确保企业和个人按照规定进行环境保护,减少污染排放。

2. 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和利用中国应当加大对清洁能源的研发和利用力度,减少对煤炭和其他高污染能源的依赖。

政府可以通过提供财政补贴、建立绿色能源标准等措施,鼓励企业和个人使用清洁能源,推动可持续发展。

3. 倡导绿色生产和消费政府和企业应当倡导绿色生产和消费,减少资源消耗和废弃物产生。

通过提供绿色产品和服务,鼓励消费者选择环境友好的产品,推动绿色供应链的建立和发展。

4. 加强国际合作,应对全球环境挑战中国应当积极参与国际环境合作,与其他国家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等全球环境挑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对中国环境的影响论题:“经济对环境的影响”单位:九江学院商务英语五百论中国经济对环境的影响姓名:吴佰宁班级:A1113 学号:39序论:自从世界这两百年的工业时代以来中国从闭关锁国到列强强行用火力到开国门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再到新中国成立和当今的经济飞速腾飞,这些表面上看起来是进步的、跨时代的。

但是,当我们从一个更高的视角去俯视这个问题时,我会听到一种熟悉的声音——那是环境在默默地哭泣的声音啊!诚然,中国的经济在近些年来的发展步伐让世界都为之震撼。

但是生态环境却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究其原因,中国仍是发展中国家。

关键词:经济基本国情资源可持续性发展观和谐本论:一、中国的现状我们应该清楚的认识到中国的科学技术并不发达,很多先进技术都是依靠于发达国家,主要是生产一些劳动密集型产品。

中国是一个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占有量少的一个国家,这是基本国情!中国在某些资源方面还是名列前茅的,但由于技术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这样就导致我们国家在资源分配和利用上会造成浪费和利用不充分,最终还得由环境来买单。

随着科技产业的快速发展,中国的经济呈现高速发展的态事,令世人为止瞩目。

但随之而来的问题却让中国人感到了无比苦楚,那就是能源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在日益加深。

近些年来,工业的发展,为中国带来无穷无尽的物质财富的同时,对环境的破坏也日益加剧。

目前,资源的极度浪费和疯狂利用使得地球上的资源已经剩余不多,而那些不可再生资源更是如此。

地球上的资源是所有生物共有的,而就我们人类来说,对资源的利用不仅要考虑当代人的共有问题,还要考虑下一代以及以后的千千万万代子孙的资源利用问题。

“资源短缺、环境恶劣”已成为当今中国最为棘手的问题之一。

电、煤、水全面告急,节约能源迫在眉睫。

有人说中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我不否认这种说法,但是,如果用人均值来比较,我想,没有谁还敢说这席话,因为这样的中国可以说是贫瘠的,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去浪费,去破坏。

从建国之日起,中国就走入了一个怪圈,即“先发展,后治理”。

通过对自然资源的无节制的掠夺,来实现自身的快速增长。

这是一种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这种方式依赖资源的高投入,使资源不足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环境破坏的局面越来越严峻。

据经济学家统计,若将中国发展时对环境得破坏换算成金钱则远远超过获得的经济总量!事实证明,这种粗放式的发展模式是完全错误的,是完全不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

这样的发展经济方式,只能让中国更加贫困,更加落后,我们永远也无法成为世界上的强国,永远无法用事实证明自己的强大,永远都是被人耻笑的一条虫!二、两者之间的关系1、浅析中国经济的发展建国初期,我国经济结构不尽合理,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主,所有制结构单一,分配绝对平均主义,城镇化水平很低,地区发展不协调。

伴随着经济的增长和经济规模的扩大,经济结构在逐步改善中趋向合理和优化。

(1)产业结构基本实现由农业为主,向一、二、三次产业协同发展的转变。

(2)工业结构实现了从门类简单到齐全,从以轻工业为主到轻、重工业共同发展,从以劳动密集型工业为主导,向劳动、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共同发展的转变。

(3)所有制结构经历了由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到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历史性转变。

(4)分配结构实现从绝对平均主义到以按劳分配为主、资本和技术等收入为辅的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转变。

(5)城乡结构经历了以城乡分割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转变。

(6)区域结构实现了由低水平不协调到各具优势、协调发展的转变。

诚然,经济的表象是如此。

但是,我国长期实行的是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传统煤炭资源开采方式既浪费了资源,又造成了环境污染,还降低了企业经济效益,给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中国能源问题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问题,从国家安全角度看,能源资源的稳定供应始终是一个国家特别是依赖进口的国家关注的重点,是国家安全的核心内容。

2、分析中国环境的变化能源污染。

中国经济发展主要是以重发展为核心进行的,而重工业为追求生产数量与规模,多数采取低能源成本的生产方式,对能源的使用不彻底,也没有配套的除污设施,企业的生产行为就象是在进行一次次的能源浪费,使得能源资源本不富饶的中国面临更多资源保护与环境控制方面的问题。

大气污染。

中国的主要能源供应资源仍然是煤,中国是世界煤消费最大国,同时还是世界原油消费第二大国。

我国目前的空气污染相当于发达国家五六十年代污染最严重时的水平。

大气污染以煤烟性污染为主,主要污染物为烟尘和二氧化硫,其中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约占70%。

全国600多个城市中,大气环境质量符合国家一级标准的城市不到1%;全国大、中城市的总悬浮微粒和降尘基本都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给中国人民的健康带来破坏性影响。

水污染。

中国城镇供水面临很多的问题,据统计,在660个大中型城市中,约有400个已存的各种各样的水问题;有1/4已达到警界标准。

地下水资源已被渐渐污染,还有20%的水资源已无法再生为清洁水。

而这所有的水问题都与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排污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劳动力污染。

企业大规模的生产必然需要更多的劳动力,这种对劳动力的需要似乎与环境保护没有关系,但事实并非如此。

我国重工业生产的产品多为非技术型产品,其生产岗位对劳动力没有技术上的要求,因而生产过程中对能源、资源的浪费较大。

但是由于这些劳动力密集的工业还可以减少国家的就业压力,因而其环境污染问题更易被忽视,使得环境污染问题退居经济发展之后,使中国的环境保护问题面临更多来自经济发展需求的压力。

此外,在改革进程中。

由于政府已经逐步消除人口移动的限制,使更多的农民工涌入城市工业企业,中国的城镇人口增加,到2004年。

中国城镇人口近总人口的42%。

这使得中国城市人口进一步集中。

这种人口城镇化的趋势,其代价是中国可耕种地面积的大量减少。

同时还会产生粮食生产力的危机。

城镇化的发展还会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企业劳动力为适应企业的发展,必须选择一种更为高质而快捷的生活方式。

这促使粮食生产部门使用更多的化肥和农药来满足这种生活方式,这会使更多的江河湖海受到污染。

土地污染也会更为严重。

垃圾污染。

我国废弃物排放量大,工业废渣和城市垃圾大都堆积在城市的郊区和河流荒滩上,已成为严重的污染源,由于综合利用和处置率低。

累计堆存量达65亿吨,占地5万余公顷,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仅为1.2%。

全国有2/3的城市陷于垃圾围城。

此外,随着中国化学工业的发展,有毒有害废弃物也有所增长。

有毒有害固体废弃物都未经过严格的无害化和的安全处置,成为中国亟待解决并具有严重潜在性危害的环境问题。

三、如何协调1、分析客观原因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中国之前是一个相当落后的一个国家尤其指的是科学技术。

教育的落后,国民素质未得到普遍提高。

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忽略了环境问题甚至不惜以环境为代价。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整体处于中后期,环保工作的形势依然严峻。

环保体制与队伍建设不够完善。

形式主义和金钱利益坑害了环境泯灭了良心。

在管理体制上,根据规定我国地方环保由各级政府负责,基层环保的人事权和财务权都在地方政府手中,而环保总局对各地环保部门只有业务上的指导关系。

这样常常使基层环保部门在地方经济与环境保护发生利益冲突时,处于尴尬、被动的局面。

在环保队伍建设上,基层环保人员数量及业务素质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要求,缺乏必备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在经济发达地区,基层环保管辖范围不断扩大,但在行政村还未设立专门的环保机构,配备环保专管员,使得基层环保直接监管污染显得力不从心。

环境规划落实不到位。

环境规划落实不到位在经济发展中时有出现。

环境规划是环境管理的中心,通过规划可以把各部门、各行业、各区域的环境管理有机的联系起来,全面落实环境目标和决定。

2、提出解决方案发展经济必须保护环境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

我们生活的环境,我们的子孙后代也要在这里生活。

我们发展经济破坏了环境,有些破坏是无法弥补的,是对子孙后代的犯罪。

现在世界各国都已高度重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研究,大力发展绿色工业,无公害产业。

我国是具有悠久历史和文明的大国,在发展经济过程中更应该重视环境保护,为子孙后代留下美好的生活空间。

发展经济必须保护环境是自然规律的要求。

经济发展过程中,如果自然环境受到了严重损害,那么我们将受到自然的严厉惩罚。

重大的洪涝灾害都是破坏环境造成的必然结果。

自然规律是无情的,谁侵犯了它谁将受到它的报复。

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发展经济过程中保护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可持续发展的提出,为经济发展与环境的保护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战略。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以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

换句话说,就是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有两个最基本的方面,即:发展与持续性,发展是前提,是基础,持续性是关键,没有发展,也就没有可持续性;没有持续性,发展就行将终止。

发展应理解为两方面:首先,它至少应含有人类社会物质财富的增长,因此经济增长是发展的基础。

其次,它以所有人的利益增进为标准,以追求社会全面进步为最终目标。

持续性也有两方面意思:首先,自然资源的存量和环境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

其次,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当代人不仅要考虑自身的利益,而且应该重视后代的人的利益。

可持续发展是一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期战略。

其主要包括资源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

首先可持续发展以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基础。

其次,可持续发展以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前提。

再次,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中心是人,以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为目标。

中国已经把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一项国策来实行,只有在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的同时,与保护环境联系起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才能保证中国的不断崛起与不断强大。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十分丰富。

它要求我们抓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求我们毫不放松地抓好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做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推动经济与生态的统筹协调发展,也就是要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过程中发展,在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可承载能力的基础上发展,在不牺牲后代人利益为代价的基础上发展。

全面认识生态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生态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只能建立在环境承载能力许可的范围之内。

以生态建设为支撑来推动经济发展是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到现阶段的必然选择。

运用生态、经济融合理念,推动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实现经济生态的统筹协调发展结论:学会以史为镜并从全局考虑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