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类文本论证分析

合集下载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论述类文本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教案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论述类文本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教案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论述类文本阅读的基本技巧和方法,能够准确分析论点、找到论据,并进行论证。

教学重难点:1.辨别论点和论据2.理解论点的含义和作用3.分析论据的有效性和可信度4.运用合理的方法进行论证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一些典型的论述类文本,如社论、评论、议论文等2.学生准备纸笔,用于记录要点和思考问题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一些例子引出论述类文本,并提出让学生思考的问题:这些文本有什么共同点?它们的特点是什么?二、讲解(15分钟)1.论述类文本的定义:论述类文本是以论述为目的的一种写作形式,通过提出论点并给出论据进行说明和论证。

4.论证方法的分类和特点:比较分析法、因果推理法、举例论证法等。

三、示范(15分钟)1.选择一篇社论或评论,带领学生一起分析论点和论据。

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a.这篇文章的论点是什么?它在文章中的位置和作用是什么?b.文章用了哪些论据来支持这个论点?c.这些论据合理吗?有哪些不足之处?d.这篇文章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来支持论点?2.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他们进行进一步的讨论和思考,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论述类文本的分析方法。

四、练习(25分钟)1.给学生发放一篇论述类文本,要求他们独立分析论点和论据,并做出论证方法的判断。

2.学生分组讨论并互相交流,比较归纳各自的分析结果和判断依据。

3.部分学生代表展示自己的分析和判断结果,并进行讨论。

五、总结(10分钟)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总结论述类文本阅读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强调学生要善于区分论点和论据,并进行准确的分析和判断。

鼓励学生多阅读各类论述类文本,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和文本分析能力。

六、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独立选择一篇论述类文本,并按照今天讲解的方法进行分析和判断。

要求他们在下节课前准备好自己的分析结果和思考成果。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之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课件35张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之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课件35张
(5)就所涉及的现象或问题发问,进而引出中心论点。作用可概括 为“论点的提出更加有力,引发读者的思考”。
(6)结尾总结出论点。作用可概括为“卒章显志,顺理成章,让人 信服”。
• (二)把握论证思路
• 1.从文章各段内容入手,弄清每一段的意思。面对非完整、摘编类论 述类文本阅读材料,我们首先要通读全文,圈出每段的关键句,尤其是每 段的中心句;然后逐段概括段意,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 和态度,概括时要概括准确,不能笼统;各段段意我们知道了,全文内容 我们就把握了,文章思路也就理清了。
• 反映抗疫的作品,题材主要集中在武汉主战场,但各地的写作 也有不少值得关注。何建明的《上海表情》《第一时间》等作品, 其价值既在抗疫之中,也在题材之外。作品以一个作家的观察与 体验,叙写面对重大疫情,上海人民抗疫的灵敏度、精准度和从 中显示的人性的温度,同时又是一份真实生动地展示疫情大考中 上海现代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成就的现场报告。
• (2)关键句子。主要是论点句、论据句,以及揭示脉络层次的 过渡句等。
• 二、答题模板 • 思路1:从(由)…写到(引出)…,然后…,最后…,从而揭示(体现)… • 思路2:引题——事例——拓展——反思。 • 具体要点: • (1)首先,由×××(谈起)[概述××;指出××],引出×××(观点,或论题); • (2)其次,从×××方面阐述[论述,分析]××(观点,或论题); • [再次,联系现实,用××(方法)指出(强调)××;(用××方法指出××结果)] • (3)最后,总结上文,提出(突出,阐明)××(结论,观点,做法,希望)[照应开篇 论点或论题]
• 还有一种写作或许更具特质医院呼吸科查琼芳医生,她 将自己特殊的经历以日记的方式记录下来。作品没有宏大叙事,有的只是 与抗疫一线相关者具体而细微的叙事。“无数人都在发一份光,然后萤火 汇成星河”。 •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大疫迎面,人心可鉴。抗疫战斗中涌现出许 多令人感动、感奋的闪光人物,在他们自带光源的抗疫故事中流溢出人性 美好的粲然。熊育群的《守护苍生》,主人公是战“疫”中的钟南山。抗 击“非典”时67岁的他临危受命,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时已是84岁高龄的他 再度披挂上阵,“他劝别人不要去武汉,他却去了。明知道老年人最易感 染”。作品通过“天下救人事最大”“仁心乃本心”“敢医敢言是天性” 多侧面典型情节的描写,垒筑起钟南山这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老而弥 坚的精神丰碑。李春雷的《铁人张定宇》,深情记写作品主人公大山一样 的坚守,钢铁一般的意志。张定宇是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同时又是一名 行动受限的渐冻症患者。作品用一系列独具人物个性的语言和细节,真实 生动地再现了这位“人民英雄”的鲜明形象,唤起读者内心庄严的崇高感。

考点03 论述类文本阅读—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讲义)(解析版)

考点03  论述类文本阅读—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讲义)(解析版)

考点03 论述类文本阅读—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讲)一、必备知识(一)论述类文本的三要素1.论点论点是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或主张。

论点有如下特点——第一,论点一般表述为一句话,所表达的意思要准确、鲜明。

第二,论点出现的位置多变。

①有的直接出现在开头,开门见山;②有的放在文章结尾,大多以“所以”“总而言之”“总之”“归根结底”等总结性的词语为标志,收束全篇;③有的出现在文章中间,勾连首尾;④有的标题就是全文的论点,直观醒目。

当然,也有少数文章并没有明确表明论点的语句,而是要考生自己概括。

第三,一篇文本只能有一个中心论点。

中规中矩的论述类文本一篇只能有一个中心论点。

为了使论述得更深刻,更有条理,中心论点之下可以有若干分论点。

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是统率和被统率的关系,而各分论点之间不能互相矛盾、交叉或包含。

2.论据论据是用来论证论点的材料,它包括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

事实论据,指有代表性的事例、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实等。

理论论据,指经过实践检验的格言、原理、定律及人们公认的道理等。

运用事实论据要详略得当,引用理论论据要准确恰当。

当列举多个论据论证一个论点时,论据的排列要有一定的顺序,同时,也要注意详略。

3.论证论证是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一般来说,论点是解决“证明什么”的问题,论据是解决“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而论证(包括论证的过程和方法)是解决“怎样证明”的问题。

论据的展开要围绕论点进行,论据的运用要典型、新颖、有说理性。

(二)论述类文本的常见种类1.政论文是政治性论文的简称,是指从政治角度阐述和评论当前重大事件和社会问题的议论性文章。

它主要包括社论、政治评论、思想评论、国际时事评论、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要文章和报告等;而广义上的政论文,也指一般人书写的关于重大事件、社会问题的评论文章。

政论文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要用具有说服力的事例和事理以及逻辑推理的方法来证明作者的观点或看法、辨明是非曲直,做到以理服人。

高考语文复习:论述类文本选项比对及分析论证

高考语文复习:论述类文本选项比对及分析论证

论述类文本——选项比对及分析论证一、认识选项的转述(表述)方式(一)选项常用的转述方式有三:概括式转述、具体式转述、同义变式转述。

[全国新课标卷Ⅰ第1题A项]殷墟甲骨文是商代后期王公贵族占卜吉凶时写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它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原文第1段“殷墟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商王室及其他贵族利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时写刻的卜辞和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1.概括式转述概括式转述,就是将原文具体的表述加以抽象化,提炼其本质,上升到一般认识的转述方式。

表现在语言形式上,是从一大段文字或一个较长句子中抽取关键词语,重新组织成一个相对短小的句子。

判断这一转述是否切合原文语意,一要注意这种从具体到一般的提升是否符合作者的观点,也就是这种一般性的结论是否可靠;二要看由抽取的关键词重新组织的句子是否符合原句的整体大意,是否符合原句中的词句之间的组合关系。

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具有“净化”作用。

他所说的“净化”,不是指受众在生理上的发泄,如呼喊、哭泣等,而是指他们道德、精神和情感的提升。

原文: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指出,悲剧描写了比现实中更美好同时又是“与我们相似的”人物,通过他们的毁灭“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感情得到陶冶”,即产生净化的作用。

选项第二句是对“净化”的具体阐释,通过具体例子阐释“净化”是指心理的净化而非生理的净化。

这一具体式转述与原文语意一致。

2.具体式转述具体式转述,就是将原文中抽象概括的内容用具体的事例加以表述的转述方式。

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是对原文某一个概括性观点和结论的例证,在很多选项的表述中,具有阐释的性质。

判断具体式转述是否恰当,主要从观点和材料是否统一,材料是否切合原文表达意图的角度去思考。

[全国新课标卷Ⅰ第2题B项]在罗丹的《马身人首》雕塑中,人首和人臂是人、灵和人性的象征,马身和马足则是兽、肉和兽性的象征,兽性和人性的矛盾构成了人间的悲剧。

原文第2段中“罗丹的大理石雕塑《马身人首》中,人臂绝望地扑向一个它所抓不到的目标,而马足则陷于尘土不能自拔,表现出人性与兽性的冲突,象征着灵与肉的斗争,具有强烈的悲剧性”3.同义变式转述同义变式转述,就是采用不同的语言形式,对原文语句内容不作变更的转述方式。

《拿来主义》论述类文本之论证分析(原卷版)高一语文对接高考之教材中的考点(统编版必修上册)

《拿来主义》论述类文本之论证分析(原卷版)高一语文对接高考之教材中的考点(统编版必修上册)

12.《拿来主义》论述类文本之论证分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20年12月,亚奥理事会全体大会正式批准电子竞技作为正式项目入选2022年杭州亚运会,标志着电竞项目正式登上大型洲际综合性运动会舞台,这是电子竞技在制度化过程中迈出的重要一步。

相对欧美电子竞技职业化的发展路径而言,电子竞技进入大型综合性运动会即把电子竞技体育化,则是一个亚洲现象。

2022杭州亚运会电子竞技正式比赛项目包括《王者荣耀亚运会版本》《DOTA2》《梦三国2》《FIFAOnline4》《炉石传说》《英雄联盟》《和平精英亚运版本》《街头霸王5》8个小项。

此外,《机甲大师》、VR虚拟科技体育作为表演项目。

最终选定的电竞项目中,与腾讯直接相关的占据了4个,其中2个为腾讯自研的首次进入电竞亚洲的“手游”项目。

网易和完美世界作为国内仅次于腾讯的两大游戏企业,分别有1个中国区代理运营项目入选。

这也与目前国内游戏市场份额占有率基本吻合。

考虑到《DOTA2》在全球电竞市场的地位,某种程度上也是对2018雅加达亚运会电竞项目遴选失衡的一次纠编。

在模拟体育游戏市场,《FIFA》系列不管是销售表现还是合作生态都远远强于《实况足球》系列。

考虑到2026年亚运会将在日本名古屋举行,《街头霸王5》作为日系游戏的“独苗”入选对于志在团结亚洲电竞力量就是一种必要的利益平衡。

相对于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老牌电竞项目《星际争霸2》《魔兽争霸3》纷纷落选,最大的黑马就是杭州电魂的《梦三国2》,这样一款知名度与普及度都达不到进入亚运会标准的项目最终入选,除了因为电魂是杭州本地企业外,三国题材有利于在亚运会上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也是重要因素。

这应是回报杭州的“东道主福利”,另外一个隐性的东道主福利就是金牌,雅加达亚运会电竞比赛项目没有被换掉的3个项目正好是中国队和中国香港选手获得金牌,这种妥协就不难理解了。

国际奥委会主席托马斯·巴赫2018年在接受美联社采访时曾表示:“我们不能允许某些提倡暴力和歧视的游戏进入奥运会,也就是所谓的‘杀人’游戏,它们与奥林匹克价值观是矛盾的。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之论证思路分析++课件25张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之论证思路分析++课件25张

现在一些年轻人,和戏曲有心理距离。这种心理距离的形成,有历史原 因也有现实原因。近百年来,社会上一度存在轻视民族戏曲的现象,影响过 几代人,现在这种心态淡化多了,但仍未彻底消失。现实的原因有很多,其 中之一是外来的与内生的新文娱形式实在太多,挤压了戏曲的生存空间。
戏曲曾经是我们民族的时尚艺术,远的不说,近的如京剧,曾被称为 “时尚黄腔”。到了当代,戏曲界仍然在努力。其实,越是传统装的,就越 是时尚的。令大家折服的一个好例子,就是历来很边缘、被誉为“古南戏活 化石”的梨园戏,因为创作出《董生与李氏》这部佳作,不少远方的年轻人 乘飞机去观赏,竟成一种时尚。
论证思路
专题练习
1.请(简要)梳理材料x的论证思路。 2.请指出材料x的论点并简要分析其论证过程。 3.材料x是如何逐步展开论述的?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4.请简要概括材料x的论证思路和主要论证方法。 5.请简要概括两则材料在论证方面的共同特点。
(一)行文脉络或论证思路。 实际上就是列出文本的结构提纲。包括:提出什么观点, 分几段,每一段都论证了些什么内容等。
换句话说,画只宜于描写静物,诗只宜于叙述动作。静物各 部分在空间中同时并存,这种静物不宜于诗,因为诗的媒介是在 时间上相承续的语言。比如说一张桌子,画家只需用寥寥数笔, 使人一眼看到就明白它是桌子。如果用语言来描写,你须从某一 点说起,说它有多长多宽等等,说了一大篇,读者还不一定马上 就明白它是桌子。
第一自然段提出莱辛的观点“诗画并不同质”(论点);
接着第二至三自然段叙述“特洛伊木马”的故事,引出诗画异质说的背景;
第四到八自然段从诗画并不同质的原因的角度进行探讨;
最后两个自然段补充说明“诗画虽不同质但可以互补”。这样通过各个自 然段的关系分析,层次自然就分明,条理自然就清楚。

专题05论述类文本阅读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专题05论述类文本阅读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专题05论述类文本阅读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考点精讲】“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是2023年高考大纲修订版新增加的考点,2023年和2023年高考课标卷均有考查,预测2023年高考课标卷依然考查。

论点的位置有五个:文题、开头、文章段落开头,文章中间、结尾。

但较多情况是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段落论点也是如此。

当开始与结尾出现类似的语句时,开头的为论点,结尾处的是呼应论点。

有的论述文的论点在文章中用明确的语句表达出来,我们只要把它们找出来即可;有的则没有用明确的语句直接表述出来,需要读者自己去提取、概括。

概括出的句子不应含有修辞等手法。

值得注意的是,反问句与比喻句不能作为论点,必须是陈述句。

三、论证。

论证(怎样来证明)是用严密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

论证的目的在于揭示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第二,论证的基本结构层次:三段论式的结构。

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常见的论证结构:a、总分式结构b、对照式结构c、层进式结构d、并列式结构。

第三,论证方法有以下几种:(1)举例论证(例证法):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作用:具体有力地论证了观点(中心论点或分论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2)引用论证:用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和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作用:有力地论证了观点(中心论点或分论点),增强文章的权威性和说服力)(3)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作用:全面地突出论证观点(中心论点或分论点),让人印象深刻)。

(4)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

作用:生动形象地论证了观点(中心论点或分论点),使文章浅显易懂,易于理解和接受。

此外,在驳论中,往往还采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批驳方法和“归谬法”。

在多数议论文中往往是综合运用的。

(5)引用论证(引证法):引用论证比较复杂,这与具体的引用材料有关,有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名人佚事、笑话趣闻等各种情况。

永州三中二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之论证分析

永州三中二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之论证分析
论述类文本阅读之论证分析
一、(2018年高考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诸子之学,兴起于先秦,当时一大批富有创见的思想家喷涌
而出,蔚为思想史之奇观。在狭义上,诸子之学与先秦时代相联 系;在广义上,诸子之学则不限于先秦而绵延于此后中国思想发 展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至今仍没有终结。 诸子之学的内在品格是历史的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性。
(摘编自杨国荣《历史视域中的诸子学》)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采用了对比的论证手法,以突出“新子学”与历史上诸子 之学的差异。
B. 文章指出理解“新子学”的品格可从两方面入手,并就二者的 关系进行论证。
C. 文章以中西思想交融互动为前提,论证“新子学”“接着讲” 的必要和可能。
一、论点。
论点(需要证明什么)是正确、鲜明阐述作者观点的陈述句, 是一篇文章的灵魂、统率。任何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论点,一般 可以有分论点。论点应该正确、鲜明、概括,是一个完整的判断句, 绝不可模棱两可,论点的特点有三个:①正确性,这是议论文的最 起码的要求;②鲜明性:赞成什么、反对什么,非常鲜明;③新颖 性:论点应该尽可能新颖、深刻,能超出他人的见解,不是重复他 人的老生常谈,也不是无关痛痒、流于一般的泛泛而谈,应该尽可 能独特、新颖。
“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这个新考点在2017年全国新课 标三套语文试卷以及其他省市的高考语文试卷中均有考查,2018 年全国新课标三套语文试卷以及其他省市的高考语文试卷中继续 考查。要求考生基于文本内容,对文本的论证前提、论证手法、 论证逻辑和论证内容的关系形成认识。解答此类题目首要的就是 整体阅读,把握中心论点或论题,找出文中所用论据,分析论证 方法,明辨论据与论点之间的关系,不仅要明辨中心论点与论据 之间的关系,更要明辨各个分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最后进行 提炼整合。同时还要注意论述类试题设题常见陷阱:以偏概全、 混淆时态、因果混乱、主次颠倒、混淆是非、无中生有、张冠李 戴,等等。对于试题选项内容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对应信息,然 后进行判断即可。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 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 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项 文段运用日本刊刻并从事中国古代文章评点的事例,旨在证 明中国古文评点对日本影响巨大。( ) 答案 错误。旨在证明“中国古文评点的流传十分广泛”。
2.原文 “意”是相对于“法”而言的。后者主要是指人工的因素,人 为的约束与规范。在崇尚精神意趣、推重性情的宋代,人们所追 求的是个人思想感情适意畅神的表达,“与其师于物者,未若师 诸心”。这样自然就会对某些传统的矩式或成法有所逾越与突破, “以立意为先,布置缘饰为次”,从而为个人意趣情性的抒发争取 到较为充分的空间。
精准分析文本论证
——明析结构,明辨关系
核心内容 导图概览
理解必备知识 论点·结 构·论据·论证
掌握关键能力 答好论证分 析题
理解必备知识
论点·结构·论据·论证
一、分析论点 论点(证明什么)是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或主张,是一篇论述 类文本的灵魂和统率。 规范的论述类文本,一篇只能有一个中心论点。但为了使论述更为深刻, 更有条理,更加全面,还要恰当地将中心论点分解成两至三个分论点。中心 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是统率和被统率的关系,而各分论点之间不能互相矛盾、 交叉或包含。如果说中心论点是议论文的灵魂、脊柱的话,那么,分论点则 是议论文的骨架、躯体。它直接影响到文章的思路是否清晰,内容是否深刻, 说理是否透彻,结构是否合理,是决定文章最终成败的关键。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论点在文中出现的位置较为灵活。有的标题就是全文的 论点,直观醒目;有的直接出现在文章开头,开门见山;有 的 放 在 文 章 结 尾 , 大 多 以 “ 所 以 ”“ 总 而 言 之 ”“ 总 之”“归根结底”等总结性的词语为标志,收束全篇;还有 的出现在文章中间,勾连首尾。大多数情况下,中心论点出 现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段落分论点出现在段首或段尾。当 开头与结尾出现类似的语句时,开头的为论点,结尾处的是 呼应论点。
把握论述类文本的论点,首先应通读全文,明确文本论述的话题;在此基 础上,边读边勾画,特别要注意论点经常出现的各种位置,如标题、开头、 结尾等,看能不能在文中找到直接表述论点的关键语句;如果文中实在没有 表述中心论点的语句,我们也可以先勾画出各个段落或各个层次的总领句、 总括句(有时称之为“分论点”),并分析各个段落或层次之间的思路结构和 逻辑联系,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中心论点;甚至,有些论述类文本每段 也没有自己的关键句,那就需要我们先抓住各段的论据材料,以及作者评价 分析论据材料的语句,从中把握作者的态度倾向,在此基础上提炼出各段的 观点,进而将各段的观点组合起来把握整个文本的中心论点。
选项 文段论述了“意”与“法”的不同,而“法”有助于“意”的抒发。 答案 错误。“而‘法’有助于‘意’的抒发”错。“法”一定程度上阻碍 了“意”的抒发。
3.原文 意象虽然通常用在艺术创作中,其实,在现实的审美活动中也有, 而且只有首先在现实的审美活动中产生了意象才有可能将其表现为作品中 的意象。陆游《咏梅》云:“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 更著风和雨。”这梅就不是自然物象,也不只是情象,而是意象了,因为 这中间寄寓着陆游对自身经历的独特思考。 选项 文章引用陆游的诗句是为了论述陆游的人生,以及解说意象与自然 物象、情象的区别。( ) 答案 错误。引用陆游咏梅诗句,是为了论说“只有首先在现实的审美活 动中产生了意象才有可能将其表现为作品中的意象”这一观点。
答案 错误。论证城墙修筑对城市的安全防护和繁荣发展有重要意义。
精准分析文本论证
——明析结构,明辨关系
分析论据 论据(用什么来证明)是支撑论点的材料,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 的理由和根据,分为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种。事实论据,指有代 表性的事例、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实等,事实作议论文中论据的 作用十分明显,通过典型事实阐述证明道理,事实论据必须与文章 的论点在逻辑上保持一致。理论论据,指经过实践检验的格言、原 理、定律及人们公认的道理等,作为论据的理论一般是读者比较熟 悉的,或者是为社会所普遍承认的,它们是对大量事实抽象、概括 的结果。运用事实论据要详略得当,引用理论论据要准确恰当。
4.原文 中国最早的边疆,是在陆地疆域内划定的。在整个王朝国家时代, 边疆基本上就是不同于华夏族的其他民族群体生活的区域。有的学者指出: “在中国历史上,‘边疆’是一个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形成的概念。它最初 只是泛指相对于中原地区的‘四夷’,其地域并不确定。”边疆治理尽管 内容复杂且因时因地而有所不同,但总体上是围绕处理族际关系而展开的, 基本上是实行“内诸夏而外夷狄”的内外有别政策。
选项 “有的学者”的言论论证了王朝国家时代边疆治理内容复杂的观点。 () 答案 错误。论证了王朝国家时代边疆基本上就是非华夏族的其他民族生 活的区域的观点。
5.原文 中国古代儒家对道德情感的培养有很多深刻的论述,孟 子便对道德情感,尤其是恻隐之心做了细致的阐述。他认为人皆 有恻隐之心,并以“孺子将入于井”为例,说明任何一个路遇此 事的人都会对将要掉入井里的孩子产生同情,这种同情并非为了 结交孩子父母,也不是为了邀誉于乡党朋友。由此看来,恻隐之 心是纯然的善,是无条件地具有道德价值的。 选项 孟子以“孺子将入于井”为例,证明恻隐是纯粹的善,无 条件地具有道德价值。( ) 答案 错误。孟子举例是为了证明人人皆有恻隐之心。
6.原文 隋唐五代时期,江南城墙的修筑是渐进的过程。许多城市城墙 的修筑和不断加固,最直接的意义是使城市少遭或免遭战火的破坏, 保存了江南城市的发展基础,这也是江南城市得以繁荣发展的重要推 动力。如五代时,钱镠驻扎杭州后,修筑城墙七十里,建城门十座, 使杭州几乎没有受到战争的影响,所以当时的杭州“邑屋之繁会,江 山之雕丽,实江南之胜概也”。 选项 文段引用钱镠修筑城墙的例子,意在论证城墙修筑是杭州得以 繁荣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
请根据原文信息,判断选项表述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说明理由。 1.原文 宋代以来,尤其是在明清时期,一些治经史之学的文人,十分轻视文章评点,甚
至对它进行严厉批评。这种偏见影响十分深远,直到今天依然还有很多人认为,古代文 章评点的主观随意性很大,缺乏科学性、严谨性、体系性等等。尽管如此,文章评点自 宋代以后就一直十分兴盛,流传十分广泛,深为广大读者所喜闻乐见,甚至传播到日本、 韩国等。尤其是日本,不仅刊刻了许多中国文章评点之作,而且日本人自己也从事中国 古文的评点,产生了一些著名的评点家,如赖山阳、竹添光鸿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