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敏电阻的工作原理

热敏电阻的工作原理
热敏电阻的工作原理

热敏电阻的工作原理

可以说热敏电阻是热电阻的一种

所以说,原理都是温度引起电阻变化

但是现在热电阻一般都被工业化了,基本是指PT100,CU50等常用热电阻

他两的区别是:一般热电阻都是指金属热电阻(PT100)等,热敏电阻都是指半导体热电阻

由于半导体热电阻温度系数要比金属大10~100倍以上,能检测出10-6℃的温度变化,而且电阻值可在0.1~100kΩ间任意选择。所以称为热敏电阻

但是热敏电阻阻值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呈非线性,而且每个相同型号的线性度也不一样,并且测温范围比较小。所以工业上一般用金属热电阻~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热电阻

而热敏电阻一般用在电路板里,比如像你所说的可以类似于一个保险丝。由于其阻值随温度变化大,可以作为保护器使用。当然这只是一方面,它的用途也很多,如热电偶的冷端温度补偿就是靠热敏电阻来补偿

另外,由于其阻值与温度的关系非线性严重。。。所以元件的一致性很差,并不能像热电阻一样有标准信号

热敏电阻器是指阻值随温度的改变而发生显著变化的敏感元件,它可以将热(温度)直接转换为电量。在工作温度范围内,其阻值随温度升高而増加的热敏电阻器,称为正溫度系数热敏电阻器;反之称为负

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

热敏电阻器早在三十年代就出现了,但因稳定性差,工艺繁杂,产品未能广泛应用。1940年以后,发现某些过渡金属氧化物按一定比例混合,经过成型、烧结以后,能获得具有很大负温度系数的半导休。用这种半导体制成的热敏电阻器,性能相当稳定,可在空气中直接使用。目前各国生产的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绝大部分是用这种合成氧化物半导体制成的。

金属材料具有正电阻温度系数,被用来制作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如铂电阻器。1954年以后出现了以钛酸钡为主要材料做成的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在有限的温度区间。

六十年代初研制了在某个温区内电阻值急剧减小的负温特性热敏电阻(CTR)^同时以氧化钒为主体的玻璃热敏电阻及锗和硅热敏电阻在一些国家也进行了生产。自1967年以后,国外又幵始硏制薄嗅热敏电阻器。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