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碳气溶胶

合集下载

黑碳气溶胶——精选推荐

黑碳气溶胶——精选推荐

⿊碳⽓溶胶⿊碳⽓溶胶⿊碳⽓溶胶是⼤⽓⽓溶胶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由富含碳的物质不完全燃烧产⽣的,⽐如化⽯原料和⽣物质原料燃烧等。

中⽂名:⿊炭⽓溶胶特点:多孔状⾼温:发⽣氧化性质:吸收光波⽬录1简介2来源及分布来源分布3化学性质4相关影响对⼤⽓环境的影响对⼈体健康的影响5控制⽅法1简介⿊碳⽓溶胶具有较为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

⿊碳⽓溶胶具有多孔性,粒径约在(0. 01~1) µm。

在化学成分上⾮常接近于⽯墨,,在温度⾼于400 ℃时才可以发⽣氧化。

⿊碳⽓溶胶对可见光和部分红外光谱有很强的吸收能⼒,它在⼤⽓中的各种化学和光化学反应、⾮均相反应以及⽓粒转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

2来源及分布来源⿊碳⽓溶胶来源可分为⾃然源和⼈为源两种。

⽕⼭爆发、森林⼤⽕等⾃然现象可以造成部分⿊碳⽓溶胶排放,但由于此类⾃然现象的发⽣具有⼀定的区域性和偶然性,在区域或全球范围内,其对⼤⽓中⿊碳⽓溶胶浓度的长期背景值变化贡献不⼤,相反,⼈为源排放具有⼴泛性和持续性。

尤其是⾃⼯业⾰命以来,世界⼈⼝数量快速增长,⼈类⼤量使⽤煤、⽯油等化⽯燃料,出于农业⽬的的⽣物焚烧也⼤⼤增加,进⽽造成⿊碳⽓溶胶排放量的持续增加,另外由汽车尾⽓带来的⿊碳⽓溶胶排放也成为⼤⽓中尤其是城市区域⼤⽓中⿊碳⽓溶胶的重要来源。

分布⿊碳⽓溶胶在⼤⽓中浓度较低,在⼤⽓⽓溶胶成分中所占⽐例也⽐较⼩,⼀般占百分之⼏或⼗⼏,在全球的浓度分布也具有明显的差别,⼀般情况下,⿊碳⽓溶胶浓度城市地区⾼于乡村地区,⼤陆区域⾼于海洋区域,北半球⾼于南半球地区。

3化学性质⿊碳⽓溶胶在光学性质上与⽓溶胶的其他组分有很⼤的差别,对从可见光到红外的波长范围内的太阳辐射都有强烈的吸收作⽤,同⼤⽓温室⽓体如CO2、CH4、CFCs等相⽐,⿊碳⽓溶胶具有更宽的吸收波段,另外,同沙尘等相⽐,其质量吸收系数要⼤两个数量级。

⿊碳⽓溶胶颗粒的粒径尺度范围⼀般在0.01~1µm,其粒径中值为0.1~0.2µm,尺度分布主要呈现积聚模态,因此⿊碳⽓溶胶可以作为云凝结核,改变云滴尺度分布、云光学特性和云中液态⽔含量及云量。

七波段黑碳气溶胶监测仪的设计与实现

七波段黑碳气溶胶监测仪的设计与实现

黑碳气溶胶是大气气溶胶的一种重要组成成分,主要是含碳物质不完全燃烧产生的不定型碳质。

位于热带地区和东亚的发展中国家已成为黑碳最大碳斟“。

黑碳气溶胶在大气气溶胶成分中所占的比例较小,在大气中浓度也较低,但它对气候和大气环境的影响却不容忽视。

黑碳气溶胶能吸收从可见光到红外波段的辐射,部分研究认为其是造成全球变暖的一个潜在因子。

黑碳气溶胶既可以通过直接气候效应改变地一气系统的辐射平衡,又可以作为云凝结成冰核改变云的微物理特性,间接影响区域或全球气候旧。

1。

因此,长期连续监测黑碳气溶胶十分必要,大气中的黑碳气溶胶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已经成为当前国际大气化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1测量原理黑碳气溶胶监测仪除了使用850hill光源外,还配备了6种辅助光源,以便分析黑碳气溶胶的来源分布和理化特性。

监测仪的原理基于光学衰减法,利用黑碳气溶胶对可见到红外波段范围内的强吸光特性。

以恒定韵流速把样气抽进气体监测室,经滤纸过滤后,黑碳颗粒附着在透光均匀的石英纤维滤纸上,每隔1个时问周期,仪器开/关测量各波段光源1次,分别测量透过滤纸的气溶胶采样区和空白参考区的光强,如图l所示。

随着黑碳量的增加,透过气溶胶样品滤纸的光强将减少,对应的光衰减量则增大,如式(1)所示:41:2系统总体设计黑碳监测仪总体设计如图2所示。

系统采用威纶触摸屏为监测仪操作界面,提供远程Pc网络监控功能,历史数据可本地或网络导出。

数据采集采用20位精密、宽动态范围电荷模数转换器DDCl01,检测透过空白滤纸、样品滤纸的光强,以及温度、流量数据。

根据运算、重要数据断电不丢失的需要,系统还扩展了外部RAM和EEPROM。

3系统硬件设计3.1气路相关设计黑碳监测仪的气路是整个系统工作的基础,其结构如图3所示。

系统开机后抽气泵即开始工作,通过质量流量控制器使流量稳定在一定范围内,气体匀速通过石英滤纸并沉积黑碳在滤纸上,以供监测。

质量流量控制器选用D07-7B型5L质量流量控制器,其稳定有一个过程,同时出于节省滤纸的需要,当系统在进行光源校准等不需要黑碳在滤纸上沉积的工作时,打开旁路电磁阀,切换气路。

典型城市和乡村大气黑碳气溶胶的质量吸收截面和吸光增强效应

典型城市和乡村大气黑碳气溶胶的质量吸收截面和吸光增强效应

典型城市和乡村大气黑碳气溶胶的质量吸收截面和吸光增强效应碳质气溶胶是环境和气候变化的驱动因子,其中元素碳(EC),或者称之为黑碳(BC),具有吸光吸热性质,是一种能够造成全球温室效应的空气污染物。

BC有着积极的辐射强迫,其热辐射强迫被认为仅次于CO2,这使得黑碳减排成为一种可以在短期内缓解全球升温的有效途径,但黑碳的排放、浓度水平、来源和光学特征等问题尚无明确的科学定论。

大气中,黑碳与有机碳(OC)、硫酸盐等非吸光气溶胶混合后,非吸光气溶胶可能在BC表面形成涂层(外混或者内混),该包裹体会增加黑碳的质量吸收截面(MAC),从而造成黑碳的吸光增强效应。

国内外对环境黑碳气溶胶的MAC和吸光增强效应的评估存在较大不确定性,研究尚不完善,进一步导致对黑碳的全球辐射强迫以及气候效应的估算产生巨大的误差。

为了进一步准确测定黑碳的质量吸收截面(MAC)及吸光增强因子(EMAC),本研究选择气溶胶污染严重的华北平原的两个站点(城市济南以及乡村禹城),收集其气溶胶样品进行分析。

建立了气溶胶滤膜溶解过滤(AFD)系统,两步去除滤膜样品的黑碳包裹物,分离出样品中“纯黑碳”,并利用OCEC分析仪以及一系列野外在线观测仪器,对黑碳光学性质(MAC和EMAC)进行着重研究。

在济南市和乡村站禹城,观测到黑碳的MAC分别为8.99±2.29 m2/g、9.58±1.83 m2/g,通过与文献数据对比得知:不同地区、不同排放源,表现出不同的MAC数值,并整体呈现出较大的变化范围(3.4~16.8 m2/g)。

同时发现MAC与OC/EC、NO3-/EC、NH4+/EC以及SO42-/EC均有一定的相关性,表明二次气溶胶对黑碳的包裹作用造成了MAC的增强。

为此,本研究建立了AFD系统,用水和有机溶剂两步去除了90%的有机物质和全部的水溶性离子,AFD处理方法使得EC的回收率为~99%。

处理之后,观测到济南市和乡村禹城样品中“纯黑碳”的MAC分别为4.78±1.72 m2/g、4.38±0.79 m2/g,均低于原始样品MAC,对比处理前后的MAC,即可计算包裹物所造成的黑碳吸光增强因子(EMAC)济南市和乡村禹城观测到的EMAC分别为2.07±0.72和2.25±0.55,由于白天光化学反应强烈,白天EMAC (济南2.22±0.74,禹城2.63±0.36)均大于夜晚EMAC(济南1.76±0.60,禹城1.75±0.31)。

北京黑碳气溶胶变化特征及来源分析

北京黑碳气溶胶变化特征及来源分析

北京黑碳气溶胶变化特征及来源分析
郝睿;夏芸洁;孟磊;方冬青;王璐
【期刊名称】《气象水文海洋仪器》
【年(卷),期】2024(41)1
【摘要】为探究北京黑碳气溶胶的变化规律和污染来源,文章利用北京市观象台黑碳仪2018年的观测数据进行研究,并结合气象资料及环境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北京市黑碳质量浓度呈现春、夏季低,秋、冬季高的变化特点,同时黑碳质量浓度的日变化明显,呈现夜间高、日间低的变化趋势。

黑碳气溶胶来源主要为化石燃料的燃烧,受到的偏南方向污染的影响大于偏北方向,主要的潜在源区包括河北南部、山东西北部及北京南部。

【总页数】5页(P45-48)
【作者】郝睿;夏芸洁;孟磊;方冬青;王璐
【作者单位】北京市气象探测中心;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大气化学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513
【相关文献】
1.半干旱地区黑碳气溶胶变化特征及来源分析
2.山东惠民黑碳气溶胶变化特征及来源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黑碳气溶胶的气候效应和拓展的研究领域

黑碳气溶胶的气候效应和拓展的研究领域
2
O3 NOX
!" ()*+
6
! !"#$
!"#$%&' ! !"# !"#$% !"#$%&'()*$+,
!"#$%&'()*+,-
N==
====
!
!"#$%&'()!*+,-./01 !"#$%& !"#$%& ! "#$ !"Chuang et al.
8 7
!"#$%& !"#$% !"#$%& 2 3 !"#$!%&' !"
21
!"#$%&'()*+,-./0 ! OKN== ==== ! !"# !"#$ !"#$ ∆14 C !"#$%& 4% !"#$ 7 3 Tg $% %&'( )*+$
28
!"#$%&'()*+,-./0123 !"#$%&'()*#+,!# !"#$%& !" !"#$ !"#$ !" !"
17
!"#$%&'()*+,-. !
!" 1998 J 1.38 W/m2
! !
!"#$%&'()*!+,!"#$%& 15% !" !" !" !"#$%&'

黑炭气溶胶对中国和印度气候的影响

黑炭气溶胶对中国和印度气候的影响

中国和印度的黑炭气溶胶的气候效应近几十年,中国发生南方夏季洪涝、北方干旱的灾害有增加的趋势,在全球大部分地区变暖的同时,中国和印度却出现中度寒冷的现象。

我们用全球气候模型来研究可能造成这种现象的气溶胶组分,从模型之间的比较中发现,如果模型中的气溶胶很大一部分是可吸收性黑炭,就会引起降水量和温度发生变化。

吸收性气溶胶能使空气升温、改变区域大气稳定性和垂直运动,进而通过有代表性的区域气候影响到大范围的环流和水文循环。

中国经历了严重的沙尘暴,主要是由于过度开垦、过度放牧和对森林的破坏引起的。

从中国北部刮来的沙尘暴中含有毒性污染物质,影响了中国、日本、韩国的公共健康,有些气溶胶甚至能传到美国。

现在的沙尘暴事件已经迫使中国官方在接下来的几十年投资12亿美元来增加森林面积和绿化带以阻挡沙尘暴的出现。

这样的措施可能会起到一定的效果。

但是,我们认为南方的洪涝和北方的干旱(自从公元950年以来出现的在降水量方面的最大变化)可能是其他原因造成的:在僻远的工业密集区产生的人造吸收气溶胶能改变区域大气循环,进而导致气候变化。

如果这种解释正确,减少人为黑炭气溶胶的排放量,不但能保护人体健康,也可以减轻南北地区涝旱和沙尘暴灾害的程度。

这种方法也适用于印度及周边国家,如近期遭遇干旱灾害的阿富汗。

大气气溶胶是有大气中的颗粒物组成,主要包括硫酸盐、硝酸盐、含碳颗粒物、海盐和矿物颗粒等。

黑炭比较特殊,它能吸收阳光,使空气升温,进而使全球变暖,这和大部分的具有反射阳光使全球变冷的气溶胶不同。

黑炭主要是煤、柴油机、生物燃料和其他生物质的不完全燃烧的产物,主要集中在中国和印度,因为要靠燃烧生物质和煤来供暖。

因此很合理的预测到是人为产生的气溶胶促成了中国和印度的气候变化,因为吸收黑炭气溶胶和反射气溶胶(硫酸盐)的作用,反射气溶胶能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能,使当地温度降低。

观察这几年中国和印度的温度,发现其与世界上其他大部分变暖的地方不同,在一些季节它们反而变冷,尤其是在气溶胶反射能力达到最大的夏季。

黑碳气溶胶

黑碳气溶胶

• 因为它涉及的具体问题非常多、涉及面也非 常广, 如大气中的均相、非均相化学和光化
学反应机制它涉及到各种气体包括我们常说
的各种温室气体、以及数以千或万计的挥发
性有机物、水汽、水滴、冰晶、不同类型的 气溶胶粒子之间的各种物理化学过程, 太阳
辐射能量在如此复杂的体系内的利用和分配 规律等。虽然任务相当艰巨, 但对于这些微 观物理化学过程深人细致地了解,无疑将大 大增进我们对自然界的认识能力, 推动我们
虽然目前在黑碳排放的评价上还很不准确,但是, 在相关的评价方法 和测量技术等方面的改进、提高都是非常必要的。同时, 最为关键的 是要通过多方面的努力尽量减少黑碳气溶胶的不确定因素, 包括排放 源、排放量、物理化学特性、辐射效果等。因此, 针对某一地区和全 球而言, 发展比较合理、准确、标准化的黑碳气溶胶测量方法和描述
“ 怎样把黑碳气溶胶考虑进气 候变化的全球协议?”, 这也 是一个关键的问题。
在评价黑碳气溶胶的辐射 强迫效应时, 还有一个重要的问 题有待解决, 即实际大气中黑碳 气溶胶与其它气溶胶是怎样混 合的?混合方式如何?是内部 混合还是外部混合?它们的混 合比是多少?
讨论
燃烧排放的黑碳和有机碳颗粒可以增加环境中细粒子物质 (PM2.5)的浓度, 它们与太阳光的相互作用可以影响气候变化过程。 基于气候强迫和健康方面的考虑, 对于黑碳和有机碳的排放源、排放 清单、影响因子等的准确确定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黑碳气溶胶的排放与全球变暖之间的关系, 黑
碳气溶胶的气候效果等尚需进一步的实验和理 论验证, 但鉴于黑碳气溶胶在大气环境、人类健 康等方面的“ 不良”影响, 采取紧急措施, 减少
并控制其排放是毋庸质疑的。由于黑碳在大气 中的寿命远小于二氧化碳和甲烷, 因此, 假如我 们今天就停止它的排放,那么一、二周之后它将 会从大气中消失。从这一点来讲, 控制黑碳比控 制二氧化碳和甲烷, 见效要快得多。

大气黑碳与气溶胶特性的相关性分析

大气黑碳与气溶胶特性的相关性分析

大气黑碳与气溶胶特性的相关性分析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凸显,对大气污染物的研究变得愈发重要。

其中,大气黑碳和气溶胶两者的相互关系备受科学界的关注。

本文将就大气黑碳与气溶胶特性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大气黑碳和气溶胶的定义及特性。

大气黑碳是指一种细小而具有吸光性质的颗粒物质,主要由燃烧过程中生成的不完全燃烧产物所组成。

而气溶胶则是悬浮在空气中的微小颗粒物,通常由固体或液体颗粒组成。

气溶胶的成分及来源多种多样,包括尘土、海盐、有机物以及气候变化中的影响因素等。

大气黑碳和气溶胶之间的关系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它们在大气中的输送情况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

大气黑碳能够吸附在气溶胶表面,从而影响气溶胶的物理和化学特性。

此外,气溶胶中的一些成分也会在大气黑碳的存在下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到气溶胶的形成和组成。

因此,了解大气黑碳和气溶胶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于准确评估大气污染及气候变化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大气黑碳和气溶胶对气候变化的效应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大气黑碳具有强烈的吸光特性,能够吸收太阳辐射并转化为热能,从而影响地球能量平衡。

而气溶胶则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和散射起到重要作用,影响大气中的辐射传输过程。

因此,大气黑碳和气溶胶的同时存在会增加大气中的吸收和散射作用,从而对气候变化产生一定的影响。

此外,大气黑碳和气溶胶还对空气质量和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

大气黑碳作为一种颗粒物质,能够对空气质量产生直接影响,引发或加剧雾霾等污染现象。

而气溶胶中的一些成分和粒径分布也与空气质量密切相关。

因此,深入了解大气黑碳和气溶胶的相关特性,有助于制定和改进空气质量监测和管理措施,保护人民的健康。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大气黑碳和气溶胶的相关性研究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和不确定性。

首先,气溶胶的来源众多且复杂,其中大气黑碳的贡献相对较小,难以准确把握。

其次,大气黑碳和气溶胶的时空分布存在一定的不均匀性,需要更多的观测数据和模型研究来揭示其分布规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HANKS
“ 怎样把黑碳气溶胶考虑进气 候变化的全球协议?”, 这也 是一个关键的问题。 在评价黑碳气溶胶的辐射 强迫效应时, 还有一个重要的问 题有待解决, 即实际大气中黑碳 气溶胶与其它气溶胶是怎样混 合的?混合方式如何?是内部 混合还是外部混合?它们的混 合比是多少?
讨论 燃烧排放的黑碳和有机碳颗粒可以增加环境中细粒子物质 (PM2.5)的浓度, 它们与太阳光的相互作用可以影响气候变化过程。 基于气候强迫和健康方面的考虑, 对于黑碳和有机碳的排放源、排放 清单、影响因子等的准确确定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虽然目前在黑碳排放的评价上还很不准确,但是, 在相关的评价方法 和测量技术等方面的改进、提高都是非常必要的。同时, 最为关键的 是要通过多方面的努力尽量减少黑碳气溶胶的不确定因素, 包括排放 源、排放量、物理化学特性、辐射效果等。因此, 针对某一地区和全 球而言, 发展比较合理、准确、标准化的黑碳气溶胶测量方法和描述 方法已相当迫切。只有获得各个国家和地区比较准确的黑碳排放量 实测数据, 获得具有区域特点的黑碳气溶胶的各种特性, 才有可能比 较准确地评价黑碳气溶胶的各种影响和效果, 得到对各个国家和地区 乃至全球因黑碳气溶胶引起的全球变暖 黑碳气溶胶的排放与全球 变暖之间的关系, 黑碳气溶胶的气候效果等尚需进一步的实验和理论 验证, 但鉴于黑碳气溶胶在大气环境、人类健康等方面的“ 不良”影 响, 采取紧急措施, 减少并控制其排放是毋庸质疑的。
黑碳气溶胶来源:
北美和欧洲曾经是黑碳气溶胶的主要源区,工业革时期,前苏 • 黑碳来源于何处?它的实际排放量是多少 联也在黑碳气溶胶排放中占有一席之地,随着苏联解体, 放 ?它在大气以及全球的分布状况如何?它 的黑碳气溶胶有所减少,到20世纪后半期,随着发展中国家经 的辐射效果怎样?现在我们只是知道90% 济的发展,亚洲逐渐成为北极黑碳气溶胶的重要源区。目前, 的黑碳主要产生于化石和生物燃料的燃烧 由于黑碳气溶胶排放很难直接测定,化学输送模式存在数据 来源及模式本身的误差,使得精确判别黑碳气溶胶来源具有 ,如柴油、煤、喷气机油、天然气、煤油 一定的难度,特别是源自东亚、南亚的黑碳气溶胶所占比重, 、以及木材和生物燃烧, 其排放量以及在全 仍存在很大的 球的分布仍是非常不确定的。
• 因为它涉及的具体问题非常多、涉及面也非 常广, 如大气中的均相、非均相化学和光化 学反应机制它涉及到各种气体包括我们常说 的各种温室气体、以及数以千或万计的挥发 性有机物、水汽、水滴、冰晶、不同类型的 气溶胶粒子之间的各种物理化学过程, 太阳 辐射能量在如此复杂的体系内的利用和分配 规律等。虽然任务相当艰巨, 但对于这些微 观物理化学过程深人细致地了解,无疑将大 大增进我们对自然界的认识能力, 推动我们 在辐射传输与遥感、大气化学、气候模拟等 多方面的进步。因此, 这是一项具有重要意 义和价值的工作。但是, 这方面的研究进展 还要受到当今实验观测手段一科技发展水平 的制约。
• 由于有机碳的产生来源于燃烧、大气中气 一粒转化等复杂的过程, 其中很多过程目前 仍然不清楚, 只有在清楚、准确地了解了气 溶胶包括黑碳、有机碳、以及其他类型的 气溶胶的各种物理和化学性质、垂直分布 、时空变化等条件下, 对于气溶胶的辐射强 迫、区域气候、全球变暖等所作出的评价 才有可能是对实际大气客观的评价。
• 黑碳对光(包括紫外和可见光波段)有很 强的吸收能力(有机碳则比较适中),因此 它在大气中的各种化学和光化学反应、非 均相反应以及气一粒转化过程中起着重要 作用。 • 黑碳气溶胶还是一种污染物, 它的存在将 严重恶化大气环境、危害人类健康, 如引 发呼吸系统哮喘以及心血管、癌症等疾病 的发生。 • 实际大气中气溶胶粒子包含黑碳粒子, 形 成的深灰色的气溶胶粒子可以吸收太阳能, 并且加热大气, 研究发现黑碳气溶胶的加 热效果有可能抵消掉硫酸盐气溶胶的冷却 效果。IPCC的报告中也指出了黑碳气溶胶 引起了正的辐射强迫
研究的重要性:
近年来研究表明, 黑碳气溶胶对于全 球变暖、区域气候变化有重要贡献, 黑碳气溶胶可能是影响全球变暖的 第二大重要因子, 其作用仅次于。因 此应控制黑碳的排放。考虑到黑碳 气溶胶在全球变暖、区域气候、环 境与健康等方面的作用, 研究和评价 黑碳气溶胶的作用已十分必要和迫 切。
◆全球平均来看, 黑碳在人为源排放气溶胶粒子 中的比例为1.1%~2.5%,在大气中总粒子的比例 为0.2%~1%。虽然它在气溶胶中所占的比例很小, 但是它的作用却不容忽略。因为它的质量衰减 系数比其他透明的气溶胶要高出2到3倍, 而且 它是气溶胶中吸收紫外、可见、近红外辐射的 主要成分, 不同地区气溶胶的光吸收系数可以 相差4个量级。光吸收物质可以使某些地区的能 见度降低一半左右, 城市阴霆大气中的棕色, 以及天空颜色的变色都与光吸收物质有关。
中国是目前黑碳排放量最大的国家。然而, 由于全球大部 分国家和地区目前都缺乏对黑碳长期、系统的观测和研究, 而且黑碳的排放也会随着月份和年份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况且, 即使是同一国家, 其不同地区能源结构及其变化、能 源利用水平的差别也将造成黑碳排放量的显著差别。
面临的问题

由于黑碳气溶胶问题在各个方面的复杂性, 目前在该领域有 大量关键的问题尚需解决。 黑碳能加热大气, 但它有别于温室气体。 黑碳、有机碳等的特性比温室气体要复杂得多, 不仅 要了解其浓度, 而且要了解其各种参数(如单次反照率、折 射指数、黑碳与其他气溶胶的混合方式与混合状态等)及 其时空变化特征。 黑碳是一种类似石墨的颗粒物和光吸收有机物的混合 体, 现代的很多技术还很难将这两种成分完全彻底地区分开。 在黑碳测量方面也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其测量方法主 要有两种。(1)利用热方法确定有机碳和元素碳含量,2) 利用光学技术测量气溶胶的吸收系数, 它也经常用于估计黑 碳的质量吸收效率。
鉴于黑碳在上述各个方面的重要影响, 采取积极措 施, 研究我国城市与乡村黑碳气溶胶的特征和变化规律是 非常迫切和必要的。它将有助于我们解决上述中的关键问 题, 了解黑碳气溶胶的现状、基本特征以及变化规律, 为制 定政策以控制因黑碳气溶胶引起的全球变暖、区域气候、 环境污染等负面影响提供客观、科学的依据。特别是, 目 前在黑碳气溶胶研究中存在着相当大的不确定性, 更为关 键的是, 黑碳气溶胶的辐射特性与其来源、区域特点等密 切相关, 燃料结构燃煤、燃油、生物燃料等以及比例、燃 烧技术决定燃烧是否充分、高效等也将直接影响黑碳气溶 胶的排放量和理化特性, 因此, 准确了解我国黑碳气溶胶的 各种特性以及排放量, 对于科学、客观地了解和评价中国 区域黑碳气溶胶的辐射强迫效果、黑碳气溶胶在区域气候 以及全球变化中的作用,无疑将具有最直接的意义和研究 价值。
Hansen提出减缓全球变暖的策 略
同等重要地强调减 少非温室气体和黑 碳气溶胶的排放
Hansen 通过对 气候强 迫的分 析
未来的年应该集中 于减少非温室气体 和黑碳气溶胶的排 放 在技术上进行改进 以提高能源的利用 效率、发展新的非 化石能源以减少排 放等措施都是必需
Hansen等人的研究结果从另一个方 面说明了黑碳对于全球变暖所起的重 要作用。
化改变了亚洲夏季季风环流, 从而引起中国地区 降水形势的变化。
如果他们的解释是正确的, 减少人为黑碳气溶胶的排放, 则将有助于减轻我国南方洪水、北方干旱及沙尘暴的 强度。有观点认为, 近几十年来快速变暖的原因主要是 因为非温室气体如氟氯碳化合物、等的增长, 而不是因 为化石燃料燃烧的产物、气溶胶等的增长所致。
黑碳气溶胶特点:
• 黑碳气溶胶是大气气溶胶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在环境中无处不在, 如大气气溶胶、沉淀 物、土壤、煤烟、木炭中。 • 黑碳气溶胶颗粒的粒径一般比较小,约在( 0.01—1)µμm, • 黑碳粒子在大气物理、大气化学、大气光 学过程中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例如它对地球 的辐射平衡、气候、云的形成、降水、云 量等有明显影响。 • 黑碳粒子的变化将改变大气浑浊度和能见 度、改变云和地表的反照率。
三种观点
1 Menon
2
Hansen
3
Ackerman
Menon等利用全球气候模式(GISS)模拟中国和 印度地区气溶胶的直接辐射强迫效果, 认为吸收 性气溶胶可以影响区域性气候。研究表明中国 过去几十年的降水趋势南方降雨和洪水的增加 以及北方的干旱可能与黑碳气溶胶的增加有关 。
由于吸收性黑碳气溶胶吸收太阳辐射后加热大气, 因 而改变了大气稳定度和垂直运动, 进而影响了大尺度环 流和水循环,所以黑碳气溶胶具有重要的区域气候效果 。 他们的研究还表明, 黑碳引起大气加热的空间变
测量和模式研究表明,气溶胶浓度的增加, 可以导致雨滴截面积的增加和降水的减少, 因 此增加了云水含量和云量, 进而增加云的反照 率。根据通常认为的机制, 气溶胶污染对于全 球气候来说被认为是施加了一个净冷却影响 。
Ackerman等的研究结果论证了一个 相反的机制
气溶胶可以减小云量, 因而明显地补偿了区 域尺度气溶胶引起的大气层顶的辐射冷却 。
我国各地黑碳气溶胶的污染状况具有明显差别
研究新进展
温室气体如二氧化 碳、甲烷等通过吸收红 外辐射使地球变暖, 而 气溶胶粒子通过将可见 光和紫外辐射反射回太 空而使地球变冷。
根据全球热平衡的 传统观点
黑碳气溶胶对辐射的作用与其它类 型的气溶胶有不同之处,研究表明,来 源于化石燃料和生物燃烧产生的黑 碳会影响气溶胶的反射率, 加深气溶 胶的颜色, 从而吸收更多的太阳辐射, 这将减小气溶胶的冷却效果,黑碳气 溶胶的加热效果甚至可以抵消掉硫 酸盐气溶胶的冷却效果。黑碳的直 接辐射强迫为0.55W〃,位于的 0.47 W〃与的1.56 W〃之间。因此 有人认为黑碳的直接辐射强迫作用 超过了, 是影响全球变暖的仅次于之 后的第二个重要成分。
◆研究还表明, 对于某一时间段而言, 减少黑碳和 有机碳的排放比减少和的排放更能减慢全球变暖。 以前所讲的净全球变暖应主要归于温室气体和黑 碳、有机碳等共同的加热减去人为气溶胶冷却的 综合作用。如果除去黑碳、有机碳等的加热, 则 可以使这种净加热(在3~5年内)减少20%~45%。 因此, 我们对于黑碳和有机碳在全球变暖中的作 用应该重新认识, 并且在考虑黑碳的同时不要忽 略有机碳的存在和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