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哲学王子“王德峰:当代中国企业家的哲学素养
中国智慧与当代人生王德峰观后感

中国智慧与当代人生王德峰观后感王德峰老师的讲座大致看了几场。
主题基本上是和人生智慧或者人生哲学相关。
他讲座的核心问题是人心无限,无法在有限的事物上安顿——具体来说,人总是无时无刻计划着下一步。
今天干了什么,明天要干什么。
总之,人总是在计划。
但是事物却是有限的,今天的目标是赚100元,今天得到了这100元。
明天又想着我要赚200元。
明天得到了200元,后天却又计划着我还要赚300元。
人的欲望是无穷的,但是世界却是有限的。
人始终无法在短暂的事物上停留,而陷入欲望的漩涡里,苦苦挣扎一辈子。
这是人类的通病,不仅东方有,西方有。
既然无限心无法在有限的世界中安放,就要寻找一个超过有限世界的地方——出世。
出世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宗教,一种是哲学。
西方和阿拉伯地区找到的是宗教,无限心在上帝和安拉那得到了安慰。
我们民族找到却不是宗教,而是哲学。
然而,从诸子百家开始,中华民族的哲学大部分都衰弱了,唯有儒释道三家影响至今。
人生来是要做事的,不做事的人生是虚无的。
但却是要先出世,再入世。
如果不出世,那么人就会一直在欲望的漩涡中无法自拔。
只有用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人的无限心才会真正安顿。
对此,儒释道三家都提出了自个的方法。
儒家说,无所谓而为之,也是做事不要想着目的。
那个目的并没有价值,真正的价值在于做本身。
也就是说,当你在做的时候,正是你价值体现的时候。
而不是只有得到某个目标,你才会快乐。
这点,我曾经在哈佛幸福课里看到过,说有个研究,当一个教授获得终身教授后,在快乐一阵后,幸福指数立马就回到原来的水平了。
也就是说,达到目标这件事不会提高你的幸福指数。
真正的重点在于做的本身。
因此,儒家的哲学是没有成败的哲学。
所谓知其不可而为之,明明知道结果不好却还要做,就是因为为之才是价值,至于可还是不可并不重要了。
我们现在教育孩子的方式存在极大的问题,就是没有教孩子如何出世,一方面,可能是父母自己也没出过世。
但是,如果不出世,告诉孩子为什么读书。
优秀企业家应该具备的八种基本素质

优秀企业家应该具备的八种基本素质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经济组织。
一个优秀的企业家应具备哪些基本素质呢?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搜集整理的优秀企业家应该具备的八种基本素质。
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优秀企业家应该具备的八种基本素质1、哲学家的思维“哲学是黄昏后才起飞的猫头鹰”,黑格尔的这一句名言提示了哲学是反思的、回忆的、历史的。
而哲学家就象一个思维清晰的老头,他们饱经沧桑,看透世间万物。
哲学家头脑的动态思维方式表现为三点:1)动态思维——唯一不变的是变化。
2)以“本质”为灵感源泉——寻找不可撼动的“1”。
3)删繁就简——简单的才是最美的。
哲学家头脑侧重于动态思维方式,其特点是思维以动态逻辑为界面,凡事喜欢追本溯源,善于通过把握事物的本质和核心来解决问题。
而哲学家的这种思维模式对一个优秀的企业家而言是不可或缺,至关重要的。
2、经济学家的头脑以经济现象和经济事实为专门研究对象的人士就是我们所说的经济学家。
企业本身就是一种经济组织,是经济学家研究的对象之一。
一个优秀的个企业家就必须象经济学家一样,不仅要清楚经济现象,也要清楚经济环境和经济实体,清楚自己企业所处的环境,只有清楚的认清了自己,认清了环境,才能更清楚的知道如何去做。
3、政治家的眼光一个优秀的政治家,必定是眼光长远的,他不仅能看到过去,现在,更能看到明天,未来。
一个优秀的企业家也理当如此,他不仅需要看清楚现在,更需要看到未来三五年,甚至二十年。
远的不说,就拿这次经济危机来讲,在危机暴发前,马云先生不就是“过冬论”之信吗?并积极做好充分的准备,所以当一大批企业倒闭、亏损、现在才高喊过冬的时候,而早在去年7月底,马云先生就早有先见之明,据说阿里曾存现金高达:60亿之多,并停止一切投资行为。
4、军事家的胆略一个优秀军事家最基础的就是拥有过人的胆略和魄力。
胆、识、才是一个人最大的财富,胆排第一,也有话说:有胆有识,胆在前,德才兼备,德为先,说明的都是同一个问题。
当代中国哲学:哲学观念、主体意识、职业态度

当代中国哲学:哲学观念、主体意识、职业态度
吕嘉
【期刊名称】《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3(015)002
【摘要】当代中国哲学为自己的哲学观所误导,以为哲学既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也是一门科学.世界观与科学却具有不同的性质与功能.当今世界上大多数人都以某种宗教为自己的世界观.知人则哲.真正的哲学是思想范式——规范人的精神世界的原始范型.近代西方哲学发展伴随着理性探索及其后果——对启蒙运动、现代科技及现代性的反思,最终仍要归宿于西方文化的固有思想范式.在历史上,中国哲学始终是中国人的世界观.但在现代化进程中,中国哲学逐渐失去了自我.现在,中国现代化指日可待,中国人要有自己的世界观.当代中国哲学要重新成为世界哲学的重要成员,产生具有原创性的成果,唯有继承先哲创立的思想范式.这也意味着:中国的哲学工作者要在生活中身体力行自己的哲学.
【总页数】7页(P5-11)
【作者】吕嘉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北京 10008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912.1
【相关文献】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当代中国哲学发展(六篇)——十八大文献表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启发当代中国哲学研究新问题 [J], 李鹏程
2.论当代中国哲学观念的变革 [J], 金熙成
3.当代中国哲学的国际化与主体意识的确立 [J], 聂敏里[1]
4.中国哲学的近代化与民族化——从冯友兰的哲学观念说起 [J], 陈来
5.当代中国哲学形态如何可能——关于构建当代中国哲学形态的前提性反思 [J], 贺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现代企业家先要成为哲学家

论现代企业家先要成为哲学家经济信息瞬息万变,企业竞争日趋激烈。
要使企业久盛不衰,企业家不仅要有管理理论和实践经验,更要有胜人的哲学智慧。
特别是现代企业家先要成为哲学家,只有成为哲学家,才能看清事物本质,才能成为伟大的企业家。
一、现代企业家是富有哲学智慧的管理家企业家是善于根据市场变化,对资本、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进行有效组织和管理从而创造利润,富有冒险和创新精神的高级管理人才。
现代企业家是富有哲学智慧,敢于冒险,勇于开拓,善于创新经营的高级管理者。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从根本上认识事物本质规律的科学,是帮助人们认识把握和利用事物本质规律创造财富幸福的“万能工具”。
哲学家是富有哲学理论和哲学智慧的高级专家。
道德是思想意识和行为方法的统一。
道是客观实在或者客观规律,德是人们的思想行为,从这意义上说,咼尚道德就是主观思想行为符合客观实际或者客观规律,即是内心和谐。
哲学与道德密不可分。
哲学是工具,道德是目的,实现道德目的需要依靠哲学工具,哲学工具是实现高尚道德的万能工具。
哲学观念和道德观念形成人的价值观,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灵魂,支配和影响着企业员工的思想行为,是员工的行为准则和企业经营准则。
二、做哲学家才能成为最好的管理家为什么说哲学家才能成为最好的管理家?因为哲学观念影响管理水平,哲学原理是管理理论基础,哲学观念是企业文化灵魂,哲学理念是企业家灵魂,哲学智慧决定企业命运[1](p245~257)。
(一)哲学观念影响管理水平哲学是世界观,世界观决定价值观,价值观决定人生观,归根到底是哲学理念决定人生理念,是哲学观念决定企业家的人生理念和经营理念以及管理策略和经营方法。
因此,哲学观念是企业家人生理念和经营理念的核心灵魂。
哲学是认识论和方法论,是认识和把握事物本质,解决现实根本问题的万能工具,主导和影响着企业家的思想行为和管理水平。
故要提高企业家的管理水平,必须借用哲学工具提高智慧水平。
(二)哲学原理是管理理论核心西方伟大哲学家柏拉图早就指出,只有哲学才能帮助人们彻底洞见政治本质和社会真实,只有以哲学指导政治,哲学家成为政治家或者政治家成为哲学家,城邦才能得到治理。
时代与天道王德峰文稿 -回复

时代与天道王德峰文稿-回复题目:时代与天道王德峰导语:时代是发展的动力源泉,千年来,无数英雄人物在时代大潮中涌现,天道王德峰便是其中一个耀眼的存在。
本文将深入探讨时代对天道王德峰的影响,并追溯他对时代的贡献,以此展示两者之间的密不可分关系。
第一部分:时代的浪潮时代是历史前进的隐形力量,她推动社会的发展、促进人类的进步。
时代的方向是不可阻挡的,决定人们命运的是顺应潮流的智慧和勇气。
在时代的浪潮中,英雄们分秒必争,超越自我,不断成就成就。
第二部分:天道王德峰的贡献天道王德峰是一位为时代做出杰出贡献的伟大人物。
他以创新、实践并超越的精神,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为当代做出了卓越贡献。
下面将从三个方面来详细讨论他的贡献。
1. 政治领域:天道王德峰以其卓越的领导才能,在政治领域表现出色。
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他忠于使命,矢志为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福祉而奋斗努力。
他带领团队,推动了许多政策和改革的顺利实施,为社会的进步创造了良好的政治环境。
2. 经济领域:天道王德峰认识到经济发展是时代进步的重要基石,他勇于探索创新,在经济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他推动了产业升级和创新技术的发展,为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注入了无穷的力量,为人民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与福祉。
3. 社会领域:天道王德峰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并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他推动了教育、医疗等社会事业的发展,提出了具有前瞻性的社会政策,为改善社会治理、推进社会公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三部分:时代与天道王德峰的互动时代是天道王德峰成就的背景,而天道王德峰的卓越贡献也进一步推动了时代的发展。
他触动了年轻一代,激发了无限的激情和创造力。
同时,时代也为天道王德峰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使得他能够施展才华,实现个人价值。
结语:时代潮流浩浩荡荡,涌现了无数历史英雄和伟人。
天道王德峰以其卓越的智慧和贡献,成为时代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他的创新和引领精神会继续影响并推动着下一个时代的发展。
让我们追随他的足迹,肩负起时代的责任,为人类的进步与发展不懈努力。
王德峰老师《中国哲学的人生境界》之五

王德峰老师《中国哲学的人生境界》之五今天的内容有些枯燥、生涩,但却是解除我们生活烦恼的核心思想的表达。
我们看世界是用眼睛去看的,但佛家却说,要用我们的心去观。
我们的心能够观到什么?王老师说,人到了40岁,还不相信命。
此人悟性太差。
您同意吗?如何出世?这条道路如何走?《大藏经》45卷《宝藏论》中有一段话:譬如有人于金器藏(仓库的意思)中,常观于金体不睹众相。
虽睹众相亦是一金。
既不为相所惑。
即离分别。
常观金体无有虚谬。
喻彼真人亦复如是。
常观真一不睹众相。
虽睹众相亦是真一。
远离妄想无有颠倒。
住真实际名曰圣人。
我用这一段说明什么?举一个例子,你背着LV包包向我走来,我一眼望去,噢,世界顶级的包包。
再看自己的包,简直不是包。
可是,它还是包。
我们人生在世,为什么难以超越现实,超越现实的道路被什么阻挡了?就是被“相”的分别所阻挡。
“相”的分别是如此真实,你做了处长,我还是小小的科员,我们就停留在“相”的分别上了。
这客观的差别我们正常的认识能力都知道是真的。
但真人呢,不赌众相。
我们要走超越现实的路,第一步,扬弃“相”的差别。
我们感官看到,项链不同于戒指,但是,我们另外一种“观”的能力,就是看到“金”本身,“金”本身怎么能看到呢?金体不可能脱离“器”而存在,看到“金体”是你的心看到的。
真人能从千差万别的事物中看到本真的东西。
就好像从种种的金器中看到金本身。
“金”不能离开器而存在,我们拿不出“金”,观到金者是我们的心,心所观到的也不是假的,叫“体”,“体”如果离开心去观,也无法存在。
几层意思,第一,“体”是心观到的,第二,“体”不能离开“器”,第三,心能够观到“体”,说明“体”与心是同一个东西。
这有点哲学的思辨在里面,它告诉我们,慧能是对的。
慧能有一句话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
”佛法是佛学的真理,不脱离人世间的,就像金不能脱离金器,你要觉悟不能脱离现实生活,但现实生活种种相的差别,又让你不能觉悟。
看王德峰讲马哲观后感

看王德峰讲马哲观后感最近看了王德峰讲马哲,那可真是像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而且这扇门后面是个超级有趣又充满智慧的大乐园。
首先呢,王德峰老师讲课就像是在跟你唠家常,但是唠着唠着你就发现,哇塞,这哪是普通的家常啊,这都是哲学的大道理啊。
他讲马哲不是那种干巴巴地念课本,什么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之类的概念,在他嘴里就像活了一样。
比如说讲到生产力,他不是单纯地说这是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而是会给你讲好多例子,像古代人怎么种地,怎么慢慢发明工具,就跟讲故事似的,一下子我就明白了生产力这个概念是怎么在人类发展的长河里慢慢变化的。
以前我总觉得马哲是那种高高在上,离我十万八千里的东西,可是听了他讲的,我才知道马哲就在我们身边的每一个角落。
就像马克思说的,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王德峰老师就会用生活中的事情来解释这个。
比如说我们在社会里的角色,既是消费者,又可能是生产者,我们在家庭里、在工作中,各种各样的关系就构成了我们的本质。
我就想到我自己,在公司和同事的关系,在家和家人的关系,这些关系的确塑造了我这个人,我要是换了一群同事或者家人,那我的生活方式、想法啥的肯定也会跟着变。
他讲矛盾论的时候也特别逗。
矛盾这个东西本来听起来就很玄乎,但是老师说矛盾就像我们生活中的麻烦事儿,这事儿解决了又会有下一个事儿冒出来,而且这些事儿之间还互相影响。
就像我想要赚钱买个好房子,可是我又想有很多休闲的时间,这就是一对矛盾啊。
这时候我就得权衡,就像社会在发展的时候也得权衡各种矛盾一样,是先发展经济还是先保护环境,这里面的矛盾不是简单的非黑即白,而是要在不断的斗争和协调中找到一个平衡。
而且王德峰老师讲课的时候还特别有激情,你能感觉到他是真心热爱马哲,这种热情就像会传染一样。
我看着他在屏幕里手舞足蹈地讲,自己也跟着兴奋起来。
我就觉得马哲不是一门用来考试的学科,而是一种可以用来理解世界、理解生活的工具。
总之呢,看了王德峰讲马哲,就像给我的脑子来了一场超级有趣的思想风暴。
王德峰:论道释理,解惑达人

4一个人要和别人交谈,不仅要懂得如何去说,也要懂得如何去聆听。
“生命的过程注定是由激越到安详,由绚烂到平淡。
伟大的梦想家都是孤独的,我和我自己成群结队,我和我自己合唱成团,我和我自己无可自拔地期待,并且无时无刻不在向着这个期待前进,这绝对是人生中最好的时光啊。
”说这话的,就是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王德峰。
他徐徐道来的话语,洒满了智慧的金光,启人深思;又仿佛是心灵的阳光,释理解惑,照耀着人们迎着风雨前行,直达成功的彼岸。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有人问道:“我们该如何理解‘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这句话?”王德峰教授解释道:“打个比喻,就像我们在种一棵树,种树时你在想什么?你想它应该开灿烂的花,应该有茂盛的树叶,应该有很好的枝条,你就带着这样的一个目标去种树了,是吧?殊不知,花也罢、枝也罢、叶也罢,树根只要扎得深,它是自然出来的东西而不是你所求的。
你如果练书法,扎扎实实地练,先把基本功练好了;你如果办企业不图什么跻身五百强,你把这件事认认真真地做了,这叫功夫。
只要树根浇灌得好,只要根扎得深,它还怕什么?当冬天来的时候,这棵树的花叶就要凋零,然后剩下光秃秃的树枝,没关系,当春天到来的时候,它又花繁叶盛起来;如果这棵树扎得不深呢?很浅呢?它冻死了。
”如何谋事是很多人萦绕在心头急需解答的一个问题,对能否成事又无法把握。
针对这个矛盾的想法,王德峰把它类比成种树,生动地告诉人们只管尽力去“扎根”,尽管外界会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变化,但总有一天能够开花。
接着,他还用练书法、办企业的事例进一步强化自己的观点。
他的话语,言近旨远,解人困惑,把一个幽深的道理讲解得深入浅出,通畅明白。
反者道之动在复旦大学讲哲学课时,王德峰讲到道家为人处世的两条通则,他声情并茂地说:“从道家反者道之动里面推,你可以推出为人处世的两条通则。
第一条是,如果你要得到一个事物,你就要从它的反面开始,因为反者道之动嘛,你要强大必须从弱开始,你要高必须从低开始,所以中国人要懂得道家的思想境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旦哲学王子“王德峰:当代中国企业家的哲学素养一、我们无处安放的内心中国人的哲学与中国人的人生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这个是我今天的主要话题。
人生在世,在精神的成长过程中,我们身体老早就长好了,青春期,然后开始旺盛,又开始衰落,但是精神的成长是一辈子的事,对人来说最重要。
现在我们都关注健康,身体的健康,但人跟动物的差别在于哪里?人除了有身体,还有心。
这样就有一个身和心的关系。
人的身体健康要用心灵的健康来引领的。
例子很多,我也不用多举了。
身体好好的,心出了烦恼,身体就出了问题。
比如说因为生气的缘故就没有胃口,除了胃没有病变,因为心理出了问题。
我们的生命跟动物的生命在生物学上是一样的,但是我们跟动物不一样的地方是什么?比如说动物也生病,跟人一样也会生病,它是肉体的病。
肉体的病来了自然会痛苦,动物也会痛苦,那个是肉体的痛苦,但是心却没有烦恼。
但人的身体一旦有痛苦,心马上就烦恼,甚至身体根本没有痛苦,心也一样烦恼,就有一个问题,就是这个心能够感受到的。
人生最麻烦的就是如何安排自己的生命,生命外部的麻烦容易处理,生命内部的麻烦最难对付。
什么是生命外部的麻烦?就是我们要有一个适合人生存的环境,我们尽可能按照积累出来的经验和知识,把环境安排得更适合人的生存,这个是生命外部的麻烦,我们可以容易对付,外部的麻烦都解决好,但是生命内部的麻烦未必可以解决。
所谓征服世界容易,征服自己难。
生命和环境都改善了,我们物质生活提高,但是我们仍然会左也不安,右也不安。
什么是生命内部的麻烦?就是如何安顿我们的这个内心。
孔子在《论语》当中有一句话:“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
什么叫做约?节约的约,就是贫贱的生活处境。
什么叫乐?就是欢乐的乐,就是指富贵的生活处境。
什么是不仁者?我们不要望文生义,不要以为坏人,这个不是指坏人,而是指心中无仁之常体的人。
心中有仁之常体的人是什么样的人?处于贫困的生活环境之中依旧不会动摇信念为非作歹突破做人底线,就是“贫贱不能移”;你给他富贵的生活处境依旧不会心境飘移骄横奢侈胡作非为,就是“富贵不能淫”。
而心中无仁之常体的人是什么样的人?就会是左也不安,右也不安。
倘若拿这个标准来衡量,我相信,包括我在内,大多数人属于无仁者,因为心灵没有安顿好,因为心中无仁之常体。
心之有限VS无限▼我们所说的心为什么要安顿,它是什么?我们要治理,我们可以观察事物,获得经验,作出理性的推理,作出判断,这个不是心,这个是头脑的活动,或者是心的一个方面,做出经验,做出知识,做出判断是心的一个方面,叫做有限一面。
它指向外部事物,是对外部有限事物的认识,以便我们对世界趋利避害,这个是心有限的一面。
但是心还有无限的一面。
所谓心安顿的问题就是心的一面如何安顿的问题。
自然要问什么是心无限的一面,心有无限的一面吗?先回答这个问题,再来回答安顿无限的一面。
假设有?心有无限的一面,这个证据当下就是我们都在实践中存在,人是时间性存在,时间性存在意味着什么?人活在每个当下都是筹划未来。
比方说我此刻讲课,我正在说出这句话来,我说出这句话的同时筹划下一句话,我们在时间每一个时刻都指向未来,筹划未来,我们是对未来的筹划中活在当下的。
这一点无法否认,有人说我未来不去想,但把未来拿掉,你不可能活在当下的。
那么未来是什么?未来是不存在的东西,未来不是事实,但是我们却想筹划它。
我们焦虑、期待、期望、恐惧、失望,这些都指向未来,指向一个存在的东西,指向是事实的东西,未来是超越事实的。
因为它不是事实,我们在筹划它,就表明我们的心有超越现实的一面,这个就叫做心无限的一面。
因为心有无限的一面,所以人心才会提出理想。
动物没有这样的心,所以动物没有理想,人有这样的心,人有理想。
心的无限存在不容怀疑,因为我们总是提出理想,甚至是幻想,甚至现在还有中国梦,我们的心总是在超越事实,这个就是心的无限一面,心的无限一面就来了一个问题,它如何安顿?假定某人经过好几年的努力,积攒了一大笔钱终于买下豪华别墅,当买下豪华别墅的那一刻,他这么想,从今天起我的幸福人生开始了,也就是说从今天起我的人生问题终于解决了。
他的想法荒唐不荒唐?肯定荒唐,因为他买下的豪华别墅从别墅自身的生命周期来看长时间来看肯定是别人住,只不过不知道到底是谁来住,而他自己只不过是暂时地入住,这点要是还不明白我们可以看看上海外滩繁华一条街的著名历史建筑,这些个豪华的房子到底是谁在住,是最初的修建的主人或者曾经购买的主人们吗?我们都是人生匆匆过客,我们在时间中存在。
比方说历史上中国某人在官场上经过多年的奋斗,终于当上了“内阁首辅常委”,从当上“内阁首辅常委”那天他心中想找的幸福人生终于开始了。
这个想法一定荒唐,因为他终得下来。
有两种方式,一个安全着陆,还有一种是被送进“天子监狱”。
中国历史政治的传统模式一天不变,就是“紫禁城”跟“天子监狱”之间也就是一步之遥一墙之隔。
所以无论是豪华别墅也罢,“内阁首辅常委”高官也罢,都是人世间心有限的事物。
我们心无限的一面可以安顿在豪华别墅上吗?能够安顿在“内阁首辅常委”高官任上吗?都是不可能安顿的。
二、最终的路都是哲学路我们看世界上的事物,哪一个不是有限的事物?是有限的的事物。
一个结论,我们心的无限的一面是无法在这个现实世界中安顿的。
因为现实世界的事物都是有限的事物,无一不是有限事物,我们的心有无限一面,但是无法安顿在现实世界中,所以要出世。
出世有三条路,你可以选择其中一条。
第一是哲学的路,第二是宗教的路,第三是艺术的路,三条最终都是哲学的路。
当贝多芬写出d小调第九交响曲时,他在创作中出世了。
如果我们这三条路都不走,我们的心就无法安顿。
我们无法把我们的心安顿在金融学里、安顿在法学里面、安顿在政治学里面、安顿在物理学里面,同理,我们也无法把我们的心安顿在集团公司里、安顿在摩天大楼里、安顿在工业厂房里、安顿在银行证卷里、安顿在存折现金里等所谓的事业追求里。
科学和物质都不解决人生观问题,我们无法在科学学科或者是社会物质中安心立命。
有人说中国哲学是人生哲学,这句话没有错,人生的问题是中国哲学的主题。
第一、中国哲学——儒道佛三家安排了中国人出世的路。
第二、围绕人世间,先出世再入世,然后再统一起来,就是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情,这句话要高度地承认的,是非常了不起的话,这就是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统一。
你不出世你的心无法安顿,但出世之后你还要活在世界上要做事情,这就是入世。
出世和入世的统一是中国的目标,出世是为了再回到世上做事情,这就是极高明的“道中庸”,庸就是日常生活,这个“道”字是做动词用。
因为我们出世而所以能达到极高明的境界,这个道就是行道。
行道在哪里行?就是在人民的生活中,这个时候就入世了。
所以可以概括为“极高明而道中庸”。
如果你从来没有出过,你就是一直在世中。
我们向来是在世中,大多数人没有出过,所以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情,对很多人不适用,他被很多事情牵涉着,从来没有出过。
所以中国人学哲学不是最高的知识,就是把这些当出世来看,哲学是境界,然后入世。
三、“无所为而为”即为儒儒家的出世和入世的统一,可以概括为“无所为而为”!什么叫做“无所为”,它针对的是“有所为”,为就是做事,人生在世总得做事,不做事的人生不算人生,这点可以统一。
比方说,你有两只脚你要走路,你有一个头脑能观察事物,研究事物,理解事物,有资源就可以发挥,不让你走路,不让你发挥就是摧残你的人生,人生就是做事。
我们做事情都有目的,这个叫做有所为。
我们做人生事情,都是把它作为目的和手段,我为什么做这个事情,就是会产生有益我的什么效果,这个叫“有所为”。
但是儒家告诉我们,做事的第一个态度是不为什么?我们不要把自己正在做的事情,总是看作是一个目的和途径,我们之所以做这件事情是因为本该做,不做是不对的,这个事情本身就是自身的意义,它就是它自己的价值,而不是通向另外一个目的的手段,这个认识是“无所为而为”。
图:王德峰教授在哲学课堂上的教学板书我前年到了台湾,我们复旦大学组织了一个考察团,校方派我们去采访几所大学,向他们取经,我是这个采访团的成员。
我们从台湾的北部走到南部,我们在台北采访台湾大学,台湾大学的教授接待我们,给我们开座谈会,又请我们吃饭。
一个台大中文系的教授突然讲这句话:他说你们大陆是没有文化的。
我听了很不高兴,我说我就是搞文化的。
他说不是这个意思,我的意思你们大陆社会生活没有文化,他说这句话来我马上表示同意,我知道他在说什么。
如果您开一家民办医院,在您追求医院本身的持续经营发展壮大之外,你未忘记在门诊书写四个字“生命至上”,这个就是文化来了。
你办这件医院事情就是本身的价值,这个叫“无所为”!您投资办一家民办学校的事情有利润的目标无可非议,但是您没有忘记书写四个字“有教无类”,这个也是文化来了。
这个就是台北教授说大陆社会生活没有文化,这个是对的。
因为现在大陆做事情大部分都是为了达到另外一个目的的手段,好像这个事情本身就没有价值似的,这些都是远离了儒家的境界,所以儒家说人生在世都要做事情,但不是把事情当作手段,而是要把这件事情本身看成就是价值,这个叫做“无所为而为”,这样的人生将永无失败。
四、“无为而无不为”即为道道家也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出世与入世的统一,即“无为而无不为”!这句话千万别跟老外讲,他们听了吓一跳,你什么意思,你的意思难道是什么事情都不做,就等于做了所有的事情,这个算什么话,我们跟他们解释,我们道家说的无为不是不做事情,而是不人为的做事情,他们听不懂,事情不是人在做吗?如何不人为呢?这个没有办法跟他们老外讲的。
大家看,人为这两个汉字合起来又是一个字就是一个“伪”字,无为是什么,就是不人为,什么是不人为?就是不伪,就是道家反对造作,做事情不可造作,伪就是造作。
那么,怎么样做事情,才算是造作,怎么才不是造作呢?道家和儒家是中国哲学,这一点没有疑问,但是中国哲学有一个共同出发点,就是“天人合一”。
这点把我们的哲学跟西方哲学区分开来,西方要论道,要论出事件。
中国的哲学讲“天人合人”,这是儒道的共同点,但是它们又有区别,儒家的重点在于“人”,道家的重点在于“天”。
都主张“天人合一”,但是侧重点不一样。
儒家关心的是什么?如何按照对天道的领会建构社会秩序的基础,让全体中国人民可以安居乐业,这个是儒家的目标,重点在于人。
道家重点在天,它有个基本的认识:人为生活所有的幸福都来自于天,人为生活所有的痛苦和麻烦都来自人自己,这个是道家的基本出发点。
人为生活为什么会出问题?就是人自己。
你把人自己的因素拿掉,你做事情顺应天道,幸福就来了。
天人合一,但是天是人为幸福的根源,人自己的作为是自己痛苦的来源。
所以道家的原则一定是做减法。
减什么?尽可能减少人为的因素,减少伪,减少造作,这个道理非常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