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米脂:黄土高原上的窑洞古城
黄土高原特色建筑——陕北窑洞

黄土高原特色建筑——陕北窑洞
七谈君 2017-12-20
人们说起我国的陕北,定要提提那独特的建筑物——窑洞。
陕北窑洞是黄土高原上独有的居所,是那里居住的一代代人的建筑文化传承,从古自今,依然保留着那最初时候的建筑特色,于此,便来简要说说这陕北窑洞。
陕北窑洞常分为三种,分别是靠崖式、下沉式和独立式。
最基本的样式,便是这下沉式了。
人们依地而建,门式通常是圆拱形的,平顶而立。
在有些地方,由于可建地较少,经常会有叠层而建的。
这种样式较之一层的窑洞就显得壮观了些,远远望着,不免会生出几分赞叹之情。
还有的窑洞会依山而建,即窑洞的背面来着山,前院以示人。
在窑洞的平顶上还会盖一层很厚的黄土,上面偶尔还会看到几棵稀疏的草木。
自古以来,陕北窑洞都是一种神秘的存在。
何以如此说呢?便是因为它那所处的独特位置。
在较为富有的家庭,还会将窑洞稍加装饰,使之更为迷人。
在选择建窑洞的处所时,人们通常会选择建在一起。
在古代,如此便可相互往来,更增添了几分友来之情。
窑洞所所依山而建,看着实为壮观。
依山而建的陕北窑洞,两层已是壮观,而多层而建的已是雄奇之景了。
每户门窗同样装饰,上挂一个灯笼,看着很是喜庆。
陕北窑洞,真为我国一所神奇的建筑,是一代代生活在那的人们智慧的结晶。
七谈君
趁年轻去旅游,好好感受世界。
米脂窑洞古城的千年风华

米脂窑洞古城的千年风华作者:门柱来源:《旅游纵览》2013年第01期米脂,古称“银州”,因“地有流金河,沃壤宜粟,米汁淅之如脂”而得名。
米脂,历史悠久,人才辈出,文风斐然,素有“陕北文乡”之美誉。
米脂是陕北黄土文化的原生区和核心表现区,游客踏上陕北黄土高原,走进米脂走进窑洞古城,品味如画的古城窑洞,寻觅俊美的米脂婆姨,倾听悠长的信天游……窑洞古城千年风华米脂窑洞古城,当地群众称它为“老城”“旧城”,因其“老”“旧”和独特诱人的窑洞形态而备受游客青睐。
资料介绍,全世界共有50余个国家和地区有窑洞建筑,最灿烂辉煌的是中国黄土窑洞。
在中国,窑洞建筑主要分布在黄河中游的陕西、山西、甘肃、河南等地区。
陕北窑洞讲究布局、注重装饰,在全国最具典型性。
米脂具有近千年置县史,拥有全国独一无二的窑洞古城和全国最大的几个窑洞庄园,杨家沟“新院”的设计修造者马醒民先生被誉为中国最早的窑洞革新家。
走进米脂就走进了窑洞的世界,迈入窑洞古城就仿佛迈入了窑洞民居的博物馆。
米脂古城,以下城十字街为中心形成的东大街、西大街、北大街等主要街区。
南关城垣,城墙与窑洞相结合,城防与民用相结合,在中国城池建筑史上绝无仅有。
大顺帝李自成行宫是突出窑洞特色的国保级古建筑群。
毛主席党中央转战陕北指挥全国解放战争的地方——杨家沟,是中西结合的窑洞瑰宝。
米脂古城建筑以窑洞四合院为主格局,稀缺、独特、珍贵,在全国享有盛誉。
它不同于平遥古城、丽江古城、榆林古城以及乔家大院等,这些古城、古村、古院,是以平房四合院为基本建筑特色。
窑洞四合院兴于明盛于清,主要集中分布在陕北地区。
米脂古城拥有元代窑洞遗存,拥有高将军宅(明延绥镇镇边将军)以及高家、杜家、常家、艾家、冯家等百十个“明五·暗四·六厢窑”式窑洞大院、套院,布局奇巧,工艺精湛,装饰考究,沧海桑田,保存完好,是米脂人民心血与智慧的结晶,是米脂人民对中华“居住文化”的重大贡献。
什么是“明五·暗四·六厢窑”式窑洞大院呢?说来长长学问。
航拍榆林(四):黄土地上的建筑杰作,窑洞大院、窑洞村落、窑洞古城!

航拍榆林(四):黄土地上的建筑杰作,窑洞大院、窑洞村
落、窑洞古城!
《航拍榆林》第一集《山水榆林》、第二集《文化遗址》、第三集《军事重镇》(可点击链接观看)推出后,受到了很多榆林朋友的关注。
今天发布了第四集《民居瑰宝》。
榆林是黄土高原核心区域,保存有大量窑洞建筑。
根据不同的规模,可以分为窑洞大院、窑洞村落、窑洞古城。
窑洞大院以米脂、绥德保存最好,如姜氏庄园、党氏庄园、马氏庄园;窑洞村落包括木头峪、赤牛坬、郭家沟等;窑洞古城保存最好为米脂老城。
让我们一起领略黄土高原上的窑洞建筑之美!
点击下面视频链接欣赏第四集
《航拍榆林》。
陕北的窑洞作文600字

陕北窑洞,是中国北方黄土高原上最原始的民居样式,祖先们就是在类似的土窑洞中生存和繁衍的。
主席也曾在陕北窑洞中居住过十三个春秋,在那里运筹帷幄,指挥人民军队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
陕北窑洞虽然质朴无华,不像大城市的楼房那般富丽堂皇,但我还是很喜欢它。
尤其是外婆家的'那排土窑洞,更是令我神往和留恋。
外婆家的窑洞,坐落在陕北米脂县龙镇乡靠近公路的一座大山上,一排四孔,两孔住人,两孔储粮和堆放杂物。
住人的那两孔窑连成一体,分前窑和后窑,前窑的正门向外开着,后窑没有正门,只在侧面居中开了一个洞口,从前窑的正门进去,穿过那个侧门洞才能进到后窑,很是别致。
最具特色的是窑洞的窗户,它不像城市里那些楼房的窗户,全是玻璃的,而在造型别致、煞是好看的木质窗棂上糊了一层薄薄的麻纸,看似弱不禁风,实则环保耐用。
窗棂格子也贴着几朵剪纸窗花,使窑洞顿时有了生活韵味。
进了门,前窑右侧靠墙放置一只很高的大木柜,有四五层,里面放一些农家人织手工常用的物件和生活必备品。
再靠里边是用石材砌成的锃光瓦亮的大锅台,高度只及人腰,与最里面的大土炕连在一起。
炕上面铺了一层芦苇席子和几块羊毛毡,每盘炕能睡四五个人。
窑洞内的设施极其简陋,唯一的电器就是一个挂在窑顶的电灯泡,没有空调,也没有冰箱。
陕北农民的生活就是这么简单纯朴,有一个能照亮全家的电灯就已经很满足了。
它比城里的高楼大厦更低碳环保,更节约能源,不用电梯,不用空调,且冬暖夏凉,更接近自然,更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
在我心中,窑洞是很美的。
(文化局版)米脂窑洞古城一条街申报片解说词

《米脂窑洞古城一条街》申报片解说词撰稿:常天鸣米脂县,古称银州,因“地有流金河,沃壤宜粟,米汁淅之如脂”而得名。
这里历史悠久、文风兴盛、人才辈出。
特别是明清两代,先后考中进士24人、举人105人、贡生517人,因此有“陕北文化县”之称。
米脂窑洞古城是全国唯一以窑洞建筑为主体的古城,始建于北宋,完善于明清,有近千年历史。
这里枕山面水负阴向阳,涧水绕合固若金汤,历史街区古朴雄浑,古城格局风貌犹存,陕北民众称其为宝城,中央美院靳之林教授称之为“中华民族之魂宝”。
米脂窑洞古城一条街由街、巷、院组成,其街道主要是以旧十字街口衔接的东大街、北大街为主的古城一条街为骨架,其它巷道主要分布于大街两侧,形成不规则或潜规则网状,形若凤凰单展翅。
米脂窑洞古城内地面石板和石片随不同地形坡度,或平铺,或竖铺,各具特色,经过数百年的车碾脚踩,每一块石板都光滑如镜,古朴而又富有情趣。
一处处渗透着深厚人文历史底蕴的遗迹,诉说着米脂窑洞古城的历史沧桑。
“马号圪台”、“草场”、“饮马河”等文物遗存,诉说着李自成当年荣归故里的文化记忆。
东街小学操场上的这棵古椿树经历了八百多年风雨依然茂盛。
创建于元代初期的东街小学是陕北地区历史最为悠久的学校,培养出一批又一批杰出人才,共和国领导人刘澜涛、马文瑞以及人民艺术家马健翎、共和国少将高本宗等都在这里接受过启蒙教育。
校园内古朴的文庙大成殿和状元阁保存完好。
东街13号是提出著名的“精兵简政”政策的原陕甘宁边区政府副主席李鼎铭先生曾坐堂行医的“常春医馆”。
东街儒学巷48号宅子是毛泽东一生唯一的一部手抄本《永昌演义》的作者李宝忠的旧居。
东街9号是著名的教育家和政治活动家杜斌丞烈士纪念馆,馆名由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林伯渠题写。
北大街华严寺13号是明朝绥米镇边将军高将军的府宅,北大街市口巷5号是原国民党中将高双成的旅部所在地。
米脂婆姨高佩兰于1919年创建的陕北地区最早的女子学校,开了陕北风气的先河,一大批杰出的女性在这里接受先进的教育,投身革命,走向全国,从而使“米脂婆姨”的美名名扬四海。
民居之本源米脂窑洞古城

民居之本源米脂窑洞古城
吴昊; 李建勇
【期刊名称】《《室内设计与装修》》
【年(卷),期】2009(000)008
【摘要】米脂窑洞古城位于陕西省北部东侧,无定河中游,距西安市580km,距榆林市76km。
米脂城作为县治所在地,历经900多年的历史,至今以古老、簇新参半的面貌屹立在黄土高原上。
米脂窑洞古城民居聚落作为黄土高原上的一个典型民居聚落,传统院落林立,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是人类聚居环境的典型代表,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环境理念,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总页数】4页(P126-129)
【作者】吴昊; 李建勇
【作者单位】西安美术学院建筑环境艺术系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基于民生需求的米脂窑洞古城保护与利用研究 [J], 陈稳亮;季佳慧;周飞
2.历史古城人居环境的解构与案例分析r——以陕西省米脂窑洞古城为例 [J], 郑建栋;陈稳亮
3.窑洞民居陕北恰苑——记米脂刘家峁城堡式窑洞庄园建筑 [J], 黄绥成;
4.民居之本源米脂窑洞古城 [J], 吴昊; 李建勇
5.米脂窑洞古城风景写生作品 [J], 史维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米脂窑洞古城民居聚落形态的价值分析

米脂窑洞古城民居聚落形态的价值分析米脂窑洞古城位于陕西省北部东侧,无定河中游,距西安市580 km,距榆林市76 km。
米脂城作为县治所在地,历经900 多年的历史,至今以古老、簇新参半的面貌屹立在黄土高原上。
米脂窑洞古城民居聚落作为黄土高原上的一个典型民居聚落,传统院落林立,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是人类聚居环境的典型代表,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环境理念,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米脂窑洞古城背依盘龙山、文屏山和东沟,无定河由西北向东南流经县城西侧,银河和饮马河由东向西穿过城内注入无定河。
在无定河东岸与盘龙山和文屏山及东沟之间形成由平地到缓坡的地势,米脂窑洞古城就顺应地形建立在这风水宝地上。
其选址正符合了中国传统聚落选址的风水理念,而且形成了独特的生态环境。
鸟瞰米脂窑洞古城民居聚落所处的自然环境决定了聚落采用怎样的布局形态。
随山就势的布局就是民居聚落的院落随着山势地形的变化而建。
米脂窑洞古城主要背靠盘龙山,民居院落或建在坡地上,或建在沟壑里,或建在土崖上,呈现出各种不同的形态。
整个古城区从盘龙山脚下的缓坡到盘龙山的山腰,聚落的街巷大多平行于山势的等高线,院落分布于街巷的两侧,所以整个聚落呈缓急不等的阶梯状分布,这也带来了从上而下窑洞建筑类型的不同:居上者,依山势多建靠崖式窑洞院落;居下者,多建独立式窑洞院落。
所以造就了不同于一般聚落的独特景观价值。
米脂窑洞古城指的主要是米脂县城的老城区,街道主要包括街、巷两种形式,其街道主要以东大街、北大街、西大街、南门街为主骨架,四条大街与南门街形成十字交叉口,西大街经由杨秃子湾与北大街交汇于老城北门遗址,地面铺装沿用了原有的石板路面,四条大街在长短比较上类似于西安市的东、南、西、北四条大街。
东大街平行于银河,与原有的城墙也平行,北大街、西大街、南门街则与饮马河和银河呈垂直状态。
其他巷道主要分布于四条大街两侧,形成不规则网状,地面石板和碎石随不同的地形坡度,或平铺,或竖铺,各具特色,古朴而又富有情趣。
陕西省文物局关于米脂窑洞古城民国城墙本体保护修缮工程方案的批复

陕西省文物局关于米脂窑洞古城民国城墙本体保护修
缮工程方案的批复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陕西省文物局
•【公布日期】2022.11.09
•【字号】陕文物函〔2022〕561号
•【施行日期】2022.11.09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正文
陕西省文物局关于米脂窑洞古城民国城墙本体保护修缮工程
方案的批复
榆林市文物广电局:
你局《关于米脂窑洞古城城墙顶部、外立面及散水修缮工程设计方案的请示》(榆政文广字〔2022〕133号)收悉。
结合第三方评审专家意见,经我局研究,现批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你局所报米脂窑洞古城民国城墙本体保护修缮工程方案。
二、该方案尚需进行以下修改完善:
1.进一步完善现状勘察,量化统计残损程度、部位及类型。
2.进一步优化工程措施。
加强保护修缮措施的针对性,核实修缮工程量;建议采用传统砂浆进行灰缝修补,并明确材料配比;明确维修材料质量标准,补充木材防腐措施。
3.进一步校核、规范文本表述及图纸标注。
请你局根据上述意见,组织并指导相关设计单位对方案进行修改、完善,经你局核准后实施。
并请将你局核准文件、修改完善后的方案及修改说明报我局备案。
工程开工后,要按照《陕西省文物保护工程管理制度》履行开工报告程序,并建立台账加强监管,确保文物和施工安全。
此复。
陕西省文物局
2022年11月9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陕北米脂:黄土高原上的窑洞古城
作者:影子
来源:《百姓生活》2014年第07期
提起陕北米脂,人们总会想到名扬华夏的闯王李自成,也会想到秀甲天下的“米脂婆姨”。
因为这里是李自成的故乡,而“米脂婆姨”早就是米脂的一张文化名片。
没有到过米脂的人,可能不知道米脂县城,还是一座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窑洞古城。
如今,虽然历经数百年岁月剥蚀,米脂县城规整的窑洞四合院,依然保存着完好的整体格局,向世人诉说着它的历史沧桑。
中国城池建筑史上独一无二的窑洞古城
陕西省榆林市米脂县,地处黄土高原,历史上是中原农耕文化与北方大漠游牧文化结合带,从金末元初即设县,至今已有近千年置县史。
米脂,古称银州,是全国唯一一个以谷物命名的县份。
据康熙年间的《米脂县志》记载,米脂地名是因“地有流金河,沃壤宜粟,米汁淅之如脂”而得名。
据说,米脂小米煮出来的粥,粥面上有一层细密的油脂。
人常说:米脂以小米扬名,小米亦以米脂为佳。
米脂的窑洞古城,有别于以平房四合院为主的平遥古城,而以窑洞四合院为主建筑格局,皆依山就势而筑,庭院布局奇巧,工艺精湛。
古城的城垣,有城墙窑洞的结合,也有城防民用的交融,在中国城池建筑史上属绝无仅有。
米脂古县城不但有元代窑洞遗存,还有百十个“明五、暗四、六厢窑”式窑洞大院、套院,至今保存完好。
“明五”,是指窑洞大院的正面主体建筑,是高大考究华丽的5孔砖石窑洞;“暗四”,是指5孔
窑洞的两侧,分别对置有稍稍藏进去的体量比较小的两孔窑洞;“六厢窑”,是指正面主体窑洞两侧“丁”字对称建筑的6孔窑洞。
这些窑洞大院,都搭配有厢房、耳房、客厅、照壁、垂花门和月亮门,大门口还有一对石雕雄狮守护。
窑洞大院、套院随处可见精美的砖雕石雕木雕,令人叹为观止。
可以说,步入米脂,就是走进窑洞世界;浏览窑洞古城,有如观赏窑洞民居博物馆。
中央美院靳之林教授曾经赞米脂窑洞古城是“中华民族之瑰宝”。
形成现在窑洞遍布格局的米脂古城,据史籍记载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五年(公元1546
年)。
历经400多年,至今历代窑洞比邻而居,街区巷道格局未变,名称没改,风貌依旧,形制基本保存完好。
在米脂古城的窑洞大院内,仅明清两朝就走出了24位文武进士。
在现代,米脂也出了不少名人。
刘澜涛、马文瑞等老一辈革命家,小时候曾就读于古县城东大街小学。
1919年,高
佩兰女士在陕北地区率先创办的米脂女子高级小学校,涌现出了革命烈士杜焕卿和人民教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