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射频技术
通信电子所涉及的无线射频技术

通信电子所涉及的无线射频技术通信电子领域的无线射频技术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是许多现代化通信设备和技术的关键。
无线通信技术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技术的创新迅猛地发展,无线射频技术也经历了从简单、传统的无线电技术到复杂、高效、智能的发展历程。
一、什么是无线射频技术无线射频技术是指在不用任何导线或电缆连接的情况下,实现信息的传输和接收的技术。
无线射频技术广泛应用于通信系统中,包括移动通信、卫星通信、广播电视、家庭无线网络、无线局域网、航空航天和军事通信等领域。
无线射频技术的核心在于频谱技术,其主要思路是通过无线电频率的调制和解调实现信号的传输和接收。
无线射频技术不仅涉及到模拟信号的处理,同时也涉及到数字信号的处理。
随着数字技术的进步和集成电路的发展,无线射频技术越来越智能化和高效化。
二、无线射频技术的发展从无线电技术到无线通信技术,各种无线射频技术的发展历程充满了惊人的变化和创新。
今天的无线射频技术已经非常简单和智能,而且在可靠性、效率、安全性和灵活性方面都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和进步。
1. 传统无线电技术传统的无线电技术是指利用无线电波进行通信的技术。
这种技术主要是依靠电离层的反射和散射实现信号的传输和接收。
但是,由于电离层的不稳定性和天气等因素的影响,这种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2. 数字无线电技术数字无线电技术是指利用数字信号进行通信的技术。
这种技术主要是利用数字信号处理和压缩技术,实现对信号的编码和解码。
数字无线电技术具有很高的效率和可靠性,同时还可以通过数字信号处理实现信号的优化和降噪,提高信号质量。
3. 载波通信技术载波通信技术是一种利用无线电波作为媒介,使高频振荡器产生的电磁波通过天线向空间发射,然后被接收机接收并转换成原有的信号的传输技术。
这种技术可以克服传统无线电技术的电离层干扰的问题,能够实现更高质量的信号传输和接收。
4. 多信道通信技术多信道通信技术是指同时利用多个信道来传输不同的信息的技术。
无线射频技术工作原理

无线射频技术工作原理1.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无线射频技术是基于电磁波的传播和接收原理工作的。
它使用一个无线设备作为信号发射器,通过射频发射天线将电信号转换成电磁波信号,并以无线传播的形式传输到接收端。
接收端通过无线接收天线将接收到的电磁波信号转化为电信号进行处理。
2.调制和解调:无线射频技术在信号传输的过程中需要对信号进行调制和解调。
调制是指将要传输的信息信号与指定的高频信号进行线性或非线性的运算,以改变信息信号的一些特征参数,然后将调制后的信号传输出去。
接收端通过解调过程将接收到的信号还原为原始的信息信号。
3.信道选择和频谱利用:无线射频技术需要选用合适的频段和信道进行通信,以避免频谱重叠和干扰。
频谱是有限的资源,不同的无线设备需要合理选择频段和信道,以充分利用频谱资源。
通常,频段的选择是由相关的标准和法规来指定的。
4.调制方式和编解码技术:无线射频技术使用不同的调制方式来传输信息信号,常见的调制方式包括调频(FM)、调幅(AM)、相移键控(PSK)等。
这些调制方式可以根据信号特点和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的调制方案。
编解码技术则是将要传输的信息进行编码,通过解码将接收到的信号还原为原始的信息。
5.抗干扰和安全保护:无线射频技术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提高抗干扰能力和保障信息的安全性。
抗干扰技术包括选择合适的调制方式和频段,使用差错编码和纠错码等技术。
安全保护措施包括加密技术和身份验证等,以防止信息被非法获取和篡改。
总之,无线射频技术的工作原理涉及到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调制和解调、信道选择和频谱利用、调制方式和编解码技术、抗干扰和安全保护等多个方面。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应用,无线射频技术可以实现高效的无线通信和数据传输。
《无线射频技术》课件

工业自动化
城市智能化
无线射频技术在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应用将 逐渐普及,实现设备的远程监控和管理。
无线射频技术将助力城市智能化建设,为 智慧交通、智慧安防等领域提供技术支持 。
2023
PART 04
无线射频技术的实际应用 案例
REPORTING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总结词
无线射频技术在物流和供应链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提高了物流效率,降低了 成本。
详细描述
无线射频技术通过识别特定标签的信息,实现了快速、准确的身份验证和门禁控制。在门禁系统中,无线射频技 术可以自动识别持有特定标签的人员或车辆,控制门的开关和通行权限。在身份识别领域,无线射频技术可以用 于电子护照、信用卡等身份证明的快速验证,提高了安全性和便利性。
自动收费系统
总结词
无线射频技术应用于自动收费系统,提高了收费效率和便利性。
2023
《无线射频技术》 ppt课件
REPORTING
2023
目录
• 无线射频技术简介 • 无线射频技术的组件与设备 • 无线射频技术的优势与限制 • 无线射频技术的实际应用案例 • 安全与隐私问题 • 如何选择与使用无线射频技术
2023
PART 01
无线射频技术简介
REPORTING
定义与特性
相关法规与标准
相关法规
针对无线射频技术的安全与隐私问题,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 制定了相关的法规和标准,如欧盟的GDPR、美国的CCPA等 。
标准组织
一些标准组织也制定了相关的标准,如IEEE、ISO等,旨在规 范和促进无线射频技术的安全与隐私保护。
2023
PART 06
如何选择与使用无线射频 技术
定义
无线射频技术的3大应用场景

无线射频技术的3大应用场景一、什么是无线射频技术●RFID是一种无线通讯技术,它使用无线射频在阅读器和射频卡之间进行非接触双向数据传输。
无线信号是由无线射频调谐到的电磁场能够从附着在物品上的标签条发送数据,并且自动识别和跟踪物品。
这种通信方式避免了系统与飙之间的机械或者光学接触。
但也能实现目标识别和数据交换目的。
●与以往的条形查询密码和磁性卡片集成电路卡相比,无线射频技术具有非接触,读取速度快,无磨损,不受环境影响,寿命长,使用方便,有防碰撞功能等功能。
二、无线射频系统的三大组成部分●标签条(标签条,即无线电卡):由耦合器件和芯片组成。
标签包含用于与无线射频天线通讯的内置天线。
●阅读器复制读取标签中的信息数据。
●天线在标签和阅读器间传送无线射频信号。
三、无线射频的作用1、不仅像条形码那样查询识别一类物品,还可以识别具体到某一个物品,做到更细化识别。
2、利用无线射频技术可以从用外部材料就能读取数据,而不需要激光读取。
3、不仅可以同时识别多个物体,而且可以存储的数据量很大。
四、无线射频技术的应用●物流行业目前物流业的应用,物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电子标签系统核心技术在物流和供应链领域的应用不仅可以突破物流领域基础数据采集的“瓶颈”问题,而且提高了物流活动各个环节的自动化处理水平,提高了物流效率和精准性,降低了物流成本。
解决零售市场库存不足、失窃、供应链丢失等问题。
物流供应链已成为电子标签系统技术发展的主要应用行业,每年快速增长,推动着电子标签系统行业的发展。
●自动收费系统高速公路电子收费系统高速公路电子收费系统是电子标签系统技术最成功的应用之一。
高速公路的过路费一直存在一些问题。
一个是交通拥挤,很多车辆必须与收费站汽车停车并列,成为交通的瓶颈。
另一个是少数非法收费者挪用了过路费,使那个国家失去了大量的财政收入。
电子标签系统技术在高速公路自动收费中的应用,不仅体现了非接触身份识别的优点,还可以在自动完成收费后,让车辆能够快速通过收费站,从而减少拥堵。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名词解释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名词解释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简称RFID)是一种利用无线电波进行非接触式自动识别的技术。
通过内置或粘贴电子标签,物品能够被自动识别,无需人工干预。
RFID技术广泛应用于物流、供应链管理、零售、制造、医疗、交通等众多领域,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在RFID系统中,电子标签附着在待识别的物品上,包含有存储信息的芯片和天线。
电子标签通过与RFID读写器之间的无线通信进行信息交换。
当RFID读写器发出的无线电波覆盖范围内,电子标签能够接收信号并从中获取能量,从而实现非接触式通信。
RFID读写器负责发送无线电波并接收来自电子标签的信号。
根据应用需求,RFID读写器可以是固定式或手持式,可以同时读取多个电子标签,大大提高了识别速度和效率。
RFID技术的优势在于非接触式识别、快速批量识别、环境适应性强等特点。
同时,RFID技术能够实现物品的实时跟踪和追溯,提高了供应链的透明度和可控性。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RFID技术将在更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无线射频技术

谢谢!
宝马和丰田汽车应用RFID
宝马和丰田等大型汽车公司和NYK等远 洋运输公司,已经使用RFID实现资产管理 ,他们在汽车上和货物集装箱中使用 WhereNet的主动式RFID芯片,通过在资产 管理系统中监视RFID标签,可以确保汽车 和集装箱按照规定的日程准时出库,货物 可以正确地放到集装箱中。
奥运会门票
无线 射频技术
概念
• 无线射频译自英文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简称为RFID,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一种非接触 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射频技术(RFID) 相对于传 统的磁卡及IC卡技术具有非接触、阅读速度快、 无磨损等特点。 无线射频技术在阅读器和射频卡 之间进行非接触双向数据传输,以达到目标识别 和数据交换的目的。与传统的条型码、磁卡及IC 卡相比,射频卡具有非接触、阅读速度快、无磨 损、不受环境影响、寿命长、便于使用的特点和 具有防冲突功能,能同时处理多张卡片。
PK传统条码识别技术
• 1.快速扫描 条形码一次只能有一个条形码受到扫描; RFID辨识器可同时辨识 读取数个 RFID标签。 • 2.体积小型化、形状多样化 RFID在读取上并不受尺寸大小与形状限制,不需为了读取精确度 而配合纸张的固定尺寸和印刷品质。此外, RFID标签更可往小型化 与多样形态发展,以应用于不同产品。 • 3.抗污染能力和耐久性 传统条形码的载体是纸张,因此容易受到污染,但 RFID对水、油 和化学药品等物质具有很强抵抗性。此外,由于条形码是附于塑料袋 或外包装纸箱上,所以特别容易受到折损; RFID卷标是将数据存在 芯片中,因此可以免受污损。 4.可重复使用 现今的条形码印刷上去之后就无法更改, RFID标签则可以重复地新 增、修改、删除RFID卷标内储存的数据,方便信息的更新。
无线射频技术及应用

无线射频技术及应用无线射频技术是一种重要的通讯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探讨无线射频技术及其应用领域。
一、无线射频技术的概念无线射频技术是一种无线通信技术,主要使用微弱的无线电信号进行信息传输和接收。
它是通过将数据转换成射频信号来实现信息传输的一种技术手段。
这种技术广泛应用于无线电、卫星通信、移动通信、无线电视、雷达等领域。
二、无线射频技术的原理无线射频技术的主要工作原理是将电信号转换成无线电波。
无线电波是指一种电磁波,它的频率在300赫兹到300吉赫兹之间,并传播在空气中。
在传输中, 会受到传输距离、障碍物的影响。
这时,接收器要接收信号并将其转换成可读的数据,从而保证信息传输的可靠性。
三、无线射频技术的应用1. 无线电无线电是无线射频技术的最早应用之一。
它主要是通过利用无线电波来进行通讯。
以电报和无线电话为代表的无线电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有线通信,成为了20世纪的重要通讯方式。
此外,电视、广播等媒体的传播也用到了无线电技术。
2. 卫星通信卫星通信是无线射频技术的一种重要应用。
在卫星通信系统中,地面站通过无线电信号将信息传输到卫星上,再由卫星将信息传输给接收端。
卫星通信具有广泛的覆盖范围和高度的可靠性,已经成为现代通讯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3. 移动通信移动通信是目前无线射频技术最广泛应用的领域之一。
移动通信主要使用了移动电话和无线宽带技术,并得到了蓬勃发展。
移动通信技术使得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进行通讯,改变了人们的沟通方式和生活习惯。
4. 无线电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的娱乐方式也在不断变化。
现在,无线电视已成为人们的主要娱乐方式之一。
基于无线射频技术,无线电视可以将视频信号通过无线电波传输到收视者的电视机上,为人们提供了方便快捷的视听体验。
5. 雷达雷达也是无线射频技术的一种应用。
雷达通过发射短脉冲的无线电波,将它们反射回来的信号接收下来,从而探测出物体的位置和速度等信息。
雷达的应用涉及到国防、天气预报、交通指挥等领域。
无线射频技术

二、RFID系统的组成
(2)射频标签的分类 按内部使用存储器类型的不同,可分为:只读标签 和 可 读可写标签。 只读标签内部只有只读存储器和随机存储器。 可读可写标签内部的存储器除了ROM、RAM和缓冲 存储器之外,还有非活动可编程记忆存储器。
二、RFID系统的组成
(2)射频标签的分类 按标签中存储器数据存储能力的不同,可分为:标识标 签与便携式数据文件。 标识标签中存储的只是标识号码,用于对特定的标识 项目,如人、物、地点进行标识,关于被标识项目的 详细的特定信息,只能在与系统相连接的数据库中进 行查找。
时钟发生器 供电 主机系统 电压调节器 存储单元
(1)射频接口模块主要任务和功能: ①产生高频发射能量,激活电子标签并为其提供能量。 ②对发射信号进行调制,将数据传输给电子标签。 ③接收并调制来自电子标签的射频信号。 注意,在射频接口中有两个分隔开的信号通道,分别来 往于电子标签和阅读器两个方向的数据传输。 (2)逻辑控制单元也称读写模块,主要任务和功能: ①与应用系统软件进行通信,并执行从应用系统软件发 送来的指令。 ②控制阅读器与电子标签的通信过程。 ③信号的编码与解码。 ④对阅读器和标签之间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和解密。 ⑤执行防碰撞算法。 ⑥对阅读器和标签的身份进行验证。
四种识别技术的优缺点比较
比较因素 信息载体 信息量 读/写性 读取方式 安全性 智能化 抗干扰性 寿命 成本 四种技术 条码技术 纸、塑料、 金属表面 磁卡技术 IC卡技术 RFID技术 磁性介质 EEPROM EEPROM
小 一般 大 大
只读 读 /写 读 /写 读 /写
激光束扫 描 电磁转换 电擦除、 写入 无线通信
差 一般 好 好
无智能 无智能 智能 智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差 一般 好 好
无智能 无智能 智能 智能
差 较差 好 很好
较短 最低 短 长 低 较高
最长 较高
二、RFID系统的组成
二、RFID系统的组成
RFID系统主要由两部分组成:读写器和射频标签,如下 图所示。
读 写 器
射 频 标 签
计算机 网络 系统
二、RFID系统的组成
1.读写器 RFID系统的读写器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 射频模块 -用于发送和接收数据 读写模块 -接收射频模块传输的信号,译码后获得标 签内信息,或将要写入标签的信息译码后传给射频模 块,完成写标签操作。 天线 -是标签与读写器之间发射和接收射频载波信号 的设备 射频读写器应具有如下功能: 读写器与标签通信的功能 读写器与计算机通信的功能
五、RFID技术的应用
3. RFID技术的发展前景
(1)安全防护领域 门禁保安,未来的门禁保安系统均可应用射频卡,且可一卡多用。 汽车防盗。 电子物品监视系统,目的是防止商品被盗。
五、RFID技术的应用
(2)商品生产销售领域 1)生产线自动化 2)仓储管理 3)产品防伪 4)RFID卡收费 (3)管理与数据统计领域 1) 畜牧管理 2) 运动计时
三、RFID的工作原理及过程
RFID的工作原理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是一种非接触的自动识别技术,其 基本原理是利用射频信号和空间耦合(电感或电磁耦合)或雷 达反射的传输特性,实现对被识别物体的自动识别。 RFID系统至少包含电子标签和阅读器两部分。RFID阅读器 (读写器)通过天线与RFID电子标签进行无线通信,可以实现 对标签识别码和内存数据的读出或写入操作。
五、RFID技术的应用
2. RFID技术在我国的应用 一些城市的公交、医疗等收费系统都开始采用,高校的学生校 园卡系统、第二代身份证系统
在物流、交通方面,我国RFID技术的应用也已经开始,锦山的 一条高速公路已应用了非接触射频卡自动收费;我国的铁路系 统使用RFID技术记录货车车厢编号的试点已运行了一段时间; 北京的机场高速公路、深圳的皇岗口岸也使用了RFID系统收费; 一些物流企业已经将RFID技术用于物流管理中。
(6)国防和军事应用领域
RFID技术的应用案例
一. 景区智能门票系统 RFID电子标签可以封装于PVC、PET、 PP、不干胶纸等多种介质内,凭借其优异的 物理特性及强大的信息管理和防伪功能,为 各大风景区提供功能完善全面的多种解决方 案,如门票、年票、套票等;同时可以现场 发卡,为客户提供更灵活的个性化服务。 本系统已应用于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之 一的广东肇庆风景区等。
五、RFID技术的应用
(4)交通运输领域
1)高速公路自动收费及交通管理 2)火车和货运集装箱的识别
(5)供应链管理领域
供应链包括从原材料到最终用户的所有实物的移动过程,包括供货商选择、采购、 产品计划、材料加工、订单处理、存货管理、包装、运输、仓储与客户服务;也包 括供应链中的产品、货主、位置和时间,以便供货商和客户之间更好地沟通。 1)供应商先给产品加上RFID标签 2)货物运到配送中心进行入库作业 3)送货车抵达零售商
1. 2.
3.
射频技术与条码技术的根本性区别? 射频标签与读写器的内部构件中,相互对 应关系? 射频技术的工作原理和过程是?
一、射频识别技术
一、射频识别技术 射频识别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
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来获取相关数据
利用无线电波进行双向通信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完成 识别工作时无需人工干预,适于实现自动化且不易损坏, 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射频卡,操作快 捷方便。 射频卡不怕油渍、灰尘污染等,短距离的射频卡可以在 这样的环境中替代条码,长距离的产品多用于交通中, 距离可达几十米。
二、RFID系统的组成
2.射频标签
射频标签相当于条码技术中的条码符号,用来存储需要 识别传输的信息。 与条码不同的是标签必须能够自动或在外力的作用下, 把存储的信息主动发射出去。
二、RFID系统的组成
2.射频标签 (1)射频标签的构成 RFID系统的射频标签由射频模块、存储器、控制模块及天 线四个主要部分构成。
五、RFID技术的应用
1. RFID技术在国际上的应用
发展得很快,种类也很多,像德州仪表 Motorola、Philips等世界著名厂家都生产RFID产品,并且各有特点、自成系 列。 RFID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商业自动化、交通运输控制管理等众 多领域:汽车、火车等交通监控;高速公路自动收费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 物品管理; 流水线生产自动化;安全出入检查;仓储管理;动物管理;车 辆防盗等。 RFID技术的应用仍层出不穷,如澳大利亚将它的RFID产品用于机场旅客行 李管理中;瑞士国家铁路局在瑞士的全部旅客列车E安装RFID自动识别系统, 调度员可以实时掌握火车运行情况,不仅利于管理,还大大减少了发生事故 的可能性。
二、RFID系统的组成
(2)射频标签的分类 按标签获取电能的方式不同,可分为: 有源射频标签(主动式标签)和无源射频标签(被动式标签) 有源射频标签内部自带电池进行供电,电能充足、工 作可靠性高、信号传送的距离远。 无源射频标签内部不带电池,要靠外界提供能量。无 源射频标签具有永久的使用期,支持长时间的数据传 输和永久性的数据存储。 缺点:数据传输的距离要比有源射频标签小
二、RFID系统的组成
(2)射频标签的分类 按标签中存储器数据存储能力的不同,可分为: 标识标签与便携式数据文件。 标识标签中存储的只是标识号码,用于对特定的标识 项目,如人、物、地点进行标识,关于被标识项目的 详细的特定信息,只能在与系统相连接的数据库中进 行查找。
便携式数据文件是指标签中存储的数据非常大,可以 看作是一个数据文件。这种标签一般都是用户可编程 的,如包装说明、工艺过程说明等。
典型的EAS系统一般由三部分组成: ① 附着在商品上的电子标签,电子传感器。 ② 电子标签灭活装置,以便授权商品能正常出入。 ③ 监视器,在出口形成一定区域的监视空间。
四、RFID的种类
2.便携式数据采集系统 便携式数据采集系统是使用带有RFID阅读器的手持式数 据采集器采集RFID标签上的数据。
主要性能特点:
采用了先进的RFID识别技术,防伪性能良好。每个电子门 票拥有一个全球唯一序列号,且该序列号无法更改。采用 计算机控制和数据处理技术,自动化程度高,控制准确。 发行电子门票时无机械接触动作,感应通讯,反应迅速, 方便用户使用。 识别过程由入口验票处的识别主机完成,景区各入口的控 制主机负责查找、鉴别,整个过程不需人工干预,失误率 趋于零。 系统管理软件WINDOWS环境下编写,中文菜单操作显示, 界面友好。每个操作步骤都有详细的提示说明,操作简单, 使用方便。 安装、调试、维护简单方便,易于检修。 系统性能稳定,使用可靠。
无线射频技术
Radio Frequency Idenfication
【总体说明】
射频技术和条形码技术相似,目的都是快速准确地确认追 踪目标物体。 主要的区别是有无写入信息或更新内存的能力,条形码的内 存能否更改。 射频标签特有的辨识器不能被复制,标签的作用不仅 仅局限于视野之内,因为信息是由无线电波传输,而 条形码必须在视野之内。 由于条形码成本较低,有完善的标准体系,已在全球 广泛使用,而射频技术由于成本相对较高,只被局限 在有限的市场上使用,但它具有广阔的前景。
这种系统具有比较大的灵活性,适用于不宜安装固定 式RFID系统的应用环境。 手持式阅读器(数据输入终端)可以在读取数据的同时, 通过无线电波数据传输方式实时地向主计算机系统传 输数据,也可以暂时将数据存储在阅读器中,成批地 向主计算机系统传输数据。
四、RFID的种类
3.物流控制系统
在物流控制系统中,RFID阅读器分散布置在给定的区域,并且 阅读器直接与数据管理信息系统相连,信号发射机是移动的, 一般安装在移动的物体、人上面。
二、RFID系统的组成
(2)射频标签的分类 按内部使用存储器类型的不同,可分为: 只读标签 和 可读可写标签。
只读标签内部只有只读存储器(Read Only:Memory, ROM)和随机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 可读可写标签内部的存储器除了ROM、RAM和缓冲 存储器之外,还有非活动可编程记忆存储器。
四、RFID的种类
根据RFID系统完成的功能不同,可以把RFID系统分成四种类型: EAS系统、便携式数据采集系统、物流控制系统和定位系统。
1.EAS系统
EAS(Electronic Article Surveillance)是一种设置在需要控制物品出入门口的 RFID技术。这种技术的典型应用场合是商店、图书馆和数据中心等地方, 当未被授权的人从这些地方非法取走物品时,EAS系统会发出警告。
Hale Waihona Puke 三、RFID的工作原理及过程
RFID的工作过程
标签与阅读器之间的数据传输是通过空气介质以无线电波的形式 进行的。
① 读写器将设定数据的无线电载波信号经过发射天线向外发射。 ② 当射频标签进入发射天线的工作区时,射频标签被激活后即将自身信息代码经天 线发 射出去。 ③ 系统的接收天线接收到射频标签发出的载波信号,经天线的调制器传给读写器。 读写器对接到的信号进行解调解码,送后台电脑控制器。 ④ 计算机控制器根据逻辑运算判断该射频标签的合法性,针对不同的设定做出相应 的处理和控制,发出指令信号控制执行机构的动作。 ⑤ 执行机构按计算机的指令动作。 ⑥ 通过计算机通信网络将各个监控点连接起来,构成总控信息平台,根据不同的项 目设计不同的软件来完成要达到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