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鉴赏《文人情致---高山流水志家园》教案2篇
2024年《高山流水志家国》说课稿及教案

2024年《高山流水志家国》说课稿及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音乐》教材第七章《古韵华章》第二节《高山流水志家国》。
内容主要包括:了解《高山流水》的背景故事,学习古琴的基本演奏技巧,欣赏并学唱《高山流水》曲子,探索音乐与家国情怀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高山流水》的历史背景,感受音乐与家国情怀的紧密联系。
2. 学习古琴演奏技巧,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 通过欣赏和学唱《高山流水》,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古琴演奏技巧的掌握,对《高山流水》曲子的理解和表现。
教学重点:了解《高山流水》的背景故事,感受音乐与家国情怀的关系,学唱《高山流水》。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古琴、音响、PPT、黑板。
学具:古琴、乐谱、笔、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讲述《高山流水》的背景故事,引发学生对音乐与家国情怀的思考。
2. 新课内容:(1)介绍古琴的基本演奏技巧,示范并指导学生练习。
(2)欣赏《高山流水》曲子,引导学生关注音乐中的家国情怀。
(3)学唱《高山流水》,分组练习,相互指导,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 随堂练习:学生自主练习古琴演奏技巧,教师巡回指导。
4. 例题讲解:分析《高山流水》曲子的结构,讲解音乐表现手法。
六、板书设计1. 《高山流水志家国》2. 内容:(1)背景故事(2)古琴演奏技巧(3)音乐与家国情怀(4)曲子结构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学唱《高山流水》并录制视频,结合背景故事,谈谈你对音乐与家国情怀的理解。
2. 答案:学生根据课堂所学,结合自身感悟完成作业。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古琴演奏技巧的掌握程度,以及对《高山流水》曲子的理解和表现。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了解其他具有家国情怀的音乐作品,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分享。
组织学生参加音乐实践活动,提高音乐素养,培养家国情怀。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古琴演奏技巧的掌握。
《高山流水志家国》说课稿及教案

《高山流水志家国》说课稿及教案《高山流水志家国》说课稿一、说课标本课是高中音乐鉴赏第十四单元文人情志之高山流水志家国,本单元的内容旨在引导学生认识、了解中国古代音乐文化以及中国民乐之首的古琴,根据课标要求我国民族音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世界音乐文化种独具特色的瑰宝。
通过欣赏激发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产生兴趣,进而培养他们热爱民族音乐、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思想感情。
因此本节课我将围绕古琴曲和古琴文化适当扩展到其他中国古代乐曲和古代乐器的学习,激发学生对古代音乐的兴趣二、说教材本节课主要通过两首古琴曲来了解中国古琴的相关知识点。
其中两首古琴曲都是我国古代经典名曲,这两首古琴曲中,可将《流水》作为欣赏的重点。
《流水》只要是通过古琴的各种技巧来生动的表现各种流水的形态。
三、教学目标1、通过聆听了解、体验古琴音乐的风格2、初步了解古琴的相关知识点3、教学重点、难点《大纲》指出:“欣赏教学要培养学生感受音乐、欣赏音乐的能力,初步感受速度、力度、节奏等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根据速度、力度、节奏等要素去欣赏乐曲《流水》,理解乐曲表现的内容是本课的难点。
四、说教法1、情景创设法: 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经常到山间海边观赏风光,清泉与波涛会使他产生许多灵感和创作欲望。
这就是情景发挥的作用。
乐曲《流水》顾名思义,乐曲表现的是各种流水的情景,如果让学生只是去聆听,容易产生隔膜,难以调动学习的主动性。
针对这样的存在问题,我为学生创设情景。
具体的做法在下文有详细的说明。
2、故事引导法:通过作品相关故事的讲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问题预设法:在欣赏时提前提出问题,让学生有目的的进行欣赏,掌握学习的自主权。
五、教学过程课标要求:音乐鉴赏要让学生在第一时间听到音乐。
引入:欣赏古琴片段的表演,采用问题预设法设置了两个问题1、片中的乐器叫什么,2、其音色有何特点,引出古琴。
内容一、古琴相关知识点1、问题:古琴形制如何,有哪些演奏方式,带着以上问题学生阅读课本。
2024年高山流水志家国教案

2024年高山流水志家国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音乐鉴赏》教材第七章《民族音乐的魅力》第二节“高山流水志家国”。
详细内容包括古琴曲《高山流水》的历史背景、音乐结构、演奏技巧以及乐曲所蕴含的家国情怀。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古琴曲《高山流水》的历史背景,感受其音乐魅力。
2.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热爱,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理解乐曲中所蕴含的家国情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古琴曲《高山流水》的音乐结构和演奏技巧。
教学重点:乐曲的历史背景、音乐鉴赏方法以及家国情怀的传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古琴模型。
学具:音乐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古琴曲《高山流水》,让学生初步感受乐曲的美妙。
(2)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曲子的名字吗?它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吗?”2. 讲解新课(1)介绍古琴曲《高山流水》的历史背景。
(2)分析乐曲的音乐结构和演奏技巧。
(3)讲解乐曲所蕴含的家国情怀。
3. 实践情景引入(1)邀请一位擅长古琴的同学现场演奏《高山流水》。
(2)让学生跟随音乐,体验乐曲的情感变化。
4. 例题讲解(1)出示例题:“分析《高山流水》中的主题旋律,并说明其表现意义。
”(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乐谱,分析主题旋律的特点。
(3)讲解主题旋律所表现的家国情怀。
5. 随堂练习(1)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请用音乐术语描述《高山流水》中的情感变化。
”(2)邀请部分同学分享自己的答案,并进行点评。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强调音乐鉴赏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高山流水志家国》2. 内容:(1)古琴曲《高山流水》历史背景(2)音乐结构:主题、变奏、尾声(3)演奏技巧:滑音、泛音、揉音(4)家国情怀:友谊、忠诚、奉献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所学内容,以《高山流水志家国》为题,写一篇音乐鉴赏文章。
高中音乐鉴赏《高山流水志家国》教学设计

第二十四节《高山流水志家国》教学设计教学理念:音乐欣赏和分析是为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感知和表现能力,引导学生用审美的眼光来欣赏音乐作品。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当中,我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高中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重要领域,其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在音乐教学中,有机的融入人文元素,有利于引导学生对人文精神的思考和理解。
2、在新课改过程中,应注重师生合作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形成“边听边看边讲”的学习方式。
教学目标:1、欣赏古琴曲让学生了解古琴文化,并初步知道我国古代音乐概况。
2、通过欣赏和体验,理解古代音乐的独特魅力。
3、培养学生以正确的态度理解我国古代音乐。
教学重点:对两首作品的了解与欣赏。
教学难点:对中国古乐丰富内涵的理解。
教具准备:课件及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一、导入欣赏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画卷》片段提问:请同学们说出主奏乐器是什么?答:古琴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个古老神秘的乐器。
(设计意图:以学生感兴趣的音乐作品营造氛围,一下子拉近了这个古老的乐器和学生们的距离。
提问式的导入,与文学、历史、影视知识相关,所以,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有着各种爱好的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二、新授内容1、古琴简介古琴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无人知晓它产生的确切年代,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已有三千多年,像《诗经》中“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古琴的尊贵:古琴是中华民族文明的象征之一,是中国最古老、深邃、最具生命力的艺术形式,被视为“八音之首“,有着“贯众乐之长,统大雅之尊”的地位。
古琴的神奇:古琴由狭长条的一块桐木面板和一块梓木底板胶合而成,周身饰以生漆。
琴历百年,始有短纹,根据断纹的形状,古琴便有了“梅花断”,“牛毛断”等等各种名字。
它的神奇之处在于制作工艺的特殊,可历千年而不朽,这显示出了古人的智慧和技艺。
(这时候,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会油然而生。
)师:有了古琴,便有了许多和古琴相关的琴坛轶事,像“文姬寄情十八拍”、“司马相如凤求凰”等等。
高中音乐人音社必修教案第二十四节:高山流水志家国

人民音乐出版社音乐鉴赏第十四单元文人情致第二十四节《高山流水志家国》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在本单元的地位。
教材第十四单元中有两节课来介绍中国民族音乐。
《高山流水志家国》是第一节。
让学生从古琴了解中国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了解我国从古至今的音乐发展简史,激发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产生兴趣,进而培养他们热爱民族音乐、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思想感情。
反映我国古代音乐中的一种品质——曲风文雅,意境高远。
本课主要通过欣赏古琴曲《流水》,引导学生感受、体验古琴曲的风格特征,初步了解我国古代音乐概况和古琴的知识。
通过学生亲身经历的过程,使其主动地感受古代音乐,挖掘其特点和身后的历史底蕴,在交流中共同提高和进步。
作品分析:古琴曲《流水》是我国十大古乐器曲之一。
作品通过对涓涓山泉的描绘和对奔腾江河的刻画,表达了人们对富于生命力的大自然的热爱,同时寄寓了人类一种百折不回、开拓进取的精神。
《流水》这部作品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引子,段落节拍较为自由,旋律不甚明显。
几个八度大跳,隐约奏出乐曲的主题,这部分展示了水的整体图像。
第二部分运用语音和同音装饰的手法,让音乐跳跃的个性创作出流水自由流转的场面。
第三部分则是全曲高潮,演奏者精湛的演技可让听众明显感受到切分节奏和模进带来的水的生气,滚拂疏落有序,使音色华丽而层次清晰,出色描绘了水石相撞、漩涡急转的景象。
不协和音响更是增添了水的冲击力,而短小的泛音则让人联想到流水一路碰撞,继而汇流成河,最终自由流淌的那份不同寻常的欢跃和释然。
本部分与第一节形成呼应,音调沉着自信,加深了歌唱旋律,滚拂的再度使用,强调了流水的特征。
收尾处富有透明色彩的泛音,生动描绘了流水由动转静,从穿越急流险滩到自由流淌,气氛由紧张过渡到安稳,人的神情也随之放松下来,油然生出春光明媚、风和日丽、山清水秀的惬意。
学情分析:这些孩子是文科班的学生,有一定的文学基础,但要把自身的文学修养和音乐知识结合起来恐怕就不是那么容易。
高中音乐《文人情致---高山流水志家园》教案

高中音乐《文人情致---高山流水志家园》教案教案:高中音乐《文人情致——高山流水志家园》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该曲目,了解中国古典音乐中的传统曲式和演奏方式。
2. 能够分析该曲目的乐理结构和表现手法。
3. 提高学生欣赏古典音乐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曲目介绍:《高山流水志家园》是中国古典音乐中的经典作品,以其唯美的旋律和精妙的演奏技巧而闻名。
该曲以高山流水的意象来表达对家园的思念和向往,展示了中国文人的情怀和志向。
2. 曲目分析:- 乐器编配:《高山流水志家园》通常由古琴和箫组成。
古琴代表高山的雄浑和慷慨,箫则代表流水的柔和和悠远。
两者相互呼应,构成和谐的音乐画面。
- 曲式结构:该曲采用自由曲式,没有明确的乐曲结构。
古琴和箫在演奏中互相呼应,形成一种自由而流动的音乐风格。
- 表现手法:曲目采用了大量的重复、变奏和模仿的手法,既展示了音乐的连续性,又增加了曲目的变化和丰富度。
3. 听音乐欣赏:- 让学生在安静的环境下仔细听一遍《高山流水志家园》。
- 然后,让学生谈谈他们对音乐的感受,以及曲目所表达的情感和形象。
- 引导学生分析曲目的结构和表现手法,帮助他们提高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4. 演奏学习:- 介绍古琴和箫的基本演奏技巧。
- 分别引导学生学习古琴和箫的基本指法和吹奏方法。
- 以简单的乐段为例,让学生模仿演奏。
- 鼓励学生通过不断的练习,掌握基本的演奏技巧,并能够演奏出自己的音乐表达。
5. 创作乐曲:- 鼓励学生通过学习《高山流水志家园》,尝试创作自己的乐曲。
- 可以让学生选取自己所熟悉的乐器,根据自己对家园的思考和感受,编写属于自己的音乐作品。
- 学生可以选择使用传统乐器或现代乐器进行创作,并且可以加入自己喜欢的曲式和风格。
6. 演出展示:- 组织学生进行小型演出,让他们展示自己创作的乐曲。
- 同时,可以邀请一些专业音乐人士或老师担任评委,给予学生的作品评价和建议。
- 鼓励学生通过演出和展示,提升自己的音乐表演能力,并且增加对音乐的自信和热爱。
高山流水志家国教案

高山流水志家国教案高山流水志家国一、教学目标(一)通过聆听古琴曲《流水》,感受古琴的音色、古琴的文雅深邃等风格特征。
(二)通过自学探究,使学生了解古琴的历史、有关古琴的典故等古琴方面的知识。
拓展学生对中华传统音乐文化知识的了解。
二、教学重点、难点(一)通过《流水》的欣赏,通过伯牙、钟子期的感人故事,使学生感受到古琴的魅力,同时激发学生对中华瑰宝——古琴的热爱。
(二)古琴深邃的历史文化。
三、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动设计意图(一)导入.山高水远,琴声袅袅,叙述着一个动人的故事学生配乐讲述伯牙钟子期的动人故事。
学生的讲述更能感染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
2.欣赏音乐故事《流水》(课件资料),同时第一次欣赏到《流水》在琴声中感受故事。
音乐故事气氛的升华。
情景中感受音乐更加深刻、更加难忘。
3.一曲《高山流水》、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今天让我们走进中国古代音乐、走近古琴,来感受中华文人情致、感受——高山流水志家国。
(出示课题)在这种气氛中进入课题。
让学生被这种气氛所感染,进入到主题就不会感到枯燥,而是追求一种意境!(二)正.欣赏由演奏家演奏的《流水》全曲。
(视频课件资料)。
其实是第二次欣赏《流水》。
学生在这种气氛中直接进入音乐。
这一时刻从意境中过渡到直观的看演奏家演奏古琴,从而从故事中过渡到知识——古琴上来。
2.古琴(视频课件资料)顺其自然的了解古琴不产生任何枯燥感觉。
3.在《流水》的音乐中让学生展示他们搜集到的关于古琴的知识与图片。
畅谈古琴文化用《流水》音乐作陪衬,了解古琴文化始终音乐不断,气氛不变,既加深了《流水》的印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象,又使了解古琴文化不显枯燥乏味,反而增加了这种文人情致的气氛。
4.古琴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是中国最古老、深邃、最具生命力的艺术形式。
在中国传统乐坛乐坛上,琴被视为“八音之首”,“贯众乐之长,统大雅之尊”。
千百年来,琴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深邃的哲学意境和丰富厚重的文史底蕴,诠释着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成为中国古典音乐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9.17高山流水志家国流水教学设计-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音乐鉴赏

第九单元文人情致第十七节《高山流水志家国》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音色技法《流水》琴文化【教学目标】审美感知:1.初步了解古琴的基本音色和技法。
2.赏析《流水》,感受、体验乐曲的意境以及古琴的文化内涵。
艺术表现:学生通过弹奏、模唱、对比、讨论等多种参与形式总结古琴基本音色和技法等特点,在此基础之上更好的感受琴曲带给我们的美好意境和古琴独特的艺术魅力。
文化理解:充分发挥音乐“以德树人”的教化功能,通过唱奏和赏析,使学生将爱国情感、道德情感、励志情感、友善情感融入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教学重点】琴曲《流水》的赏析【教学难点】古琴的基本音色和技法的感受和体验,以及它们和音乐意境表现的关系。
【教学设计思路】由于中学生对于古琴的认知甚少,有陌生感和神秘感,这样的课堂气氛往往会很冷、很难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所以课堂需要适度的“动”。
因此课前我选择用亲自弹奏乐曲《关山月》导入,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在欣赏之后让学生感知、试奏古琴,了解古琴的音色、技法,为后面的欣赏打下坚实的基础,让学生在玩中学、玩中思、玩中探究,整个课堂气氛从“闹”到“静”,最后升华至古琴的文化内涵,这样的设计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收获快乐。
【教学策略】体现以审美(聆听)为核心,注重艺术实践,通过聆听、讨论,比较,参与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的参与。
本节课我将以“琴”为主线,根据识琴—奏琴—听琴—弦外之音四个环节,从培养兴趣入手,进而充分调动学习热情、最终收获快乐,层层递进,由浅入深,引导学生感受古风雅韵,加深学生理解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独特魅力。
【教学方法】聆听与感受,模仿与体验,比较与鉴别拓展与合作,分析与实践。
【教学准备】古琴、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教师古琴弹奏《关山月》听琴,赏琴揭示课题——走进古琴【设计意图】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弹奏古琴曲,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来感受古琴带来的不同韵味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鉴赏《文人情致---高山流水志家园》教案2篇High school appreciation of the teaching plan of "literati's senti ment: hometown of mountains and rivers"高中鉴赏《文人情致---高山流水志家园》教案2篇前言: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本教案根据教学设计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高中鉴赏《文人情致---高山流水志家园》教案2、篇章2:高中鉴赏《文人情致---高山流水志家园》教案篇章1:高中鉴赏《文人情致---高山流水志家园》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对古琴曲《流水》的欣赏,感受、体验其音乐中的绘景抒情。
2、初步了解古琴音色特点及古琴文化的悠久历史,让学生了解古琴音乐在一个很大的层面上反映了我国古代音乐中的一种品质——曲风文雅,意境高远的审美意识。
3、通过对我国古代音乐《流水》的欣赏,激发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的学习兴趣,进而培养他们热爱民族音乐,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聆听、感受、体验音乐。
教学难点:了解音乐中绘景抒情的审美特征。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导入音乐用《广陵散》片断。
一、欣赏与体验1、聆听音乐《流水》思考(学生讨论、回答):a、聆听作品的同时,请你用给音乐命题。
(点题)b、作曲家是通过哪些手法来描绘景象的?c、这是什么乐器演奏的曲子。
(古筝与古琴对比)2、师生合作归纳音乐具有绘景写意的审美功能。
作曲家借助音色模拟、节奏模拟等手法,模拟、表现自然界音响,以此引发人们想象和联想,达到绘景写意的目的。
3、介绍古琴文化的悠久历史及部分古代乐器4、介绍音乐故事:《高山流水遇知音》5、作品分段欣赏与分析(音色三种,即散音、泛音、按音。
散音浑厚如钟;泛音玲珑剔透;按音或虚或实,或清越明净、或沉浑洪亮,变化异常。
琴音韵独特,空灵苍远,古朴幽深,极具沧桑感。
乐曲充分运用“泛音、滚、拂、绰、注、上、下”等指法,描绘了流水的各种动态。
)6、完整欣赏作品,感受、体验音乐中的绘景抒情的特征。
(它以抒情性的曲调为主,模拟性的描写为辅,通过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形象描写了涓涓流动的山泉和小溪,刻画了洋洋流水奔腾入海的壮观景象。
把富有无限生命力的自然现象人格化了,实际上是人们崇高感情的升华,表现了一种胸襟开阔、百折不回的思想境界。
)二、讨论与探索学生分组讨论、回答:音乐能否表现出具体的情景?三、总结与拓展1、总结:音乐是以旋律、节奏、音色等来表达作曲家及演奏人的思想情感。
音乐能够把诸如快乐、安详、激动、悲伤、活泼、庄严等的情感传达给听者,这是没有疑问的。
但是,音乐能不能表达具体的事物?像高山、流水。
应该说也是可以的,不过没有文字那么确切。
音乐表达的手段是“声”,所以,凡是描写有声的事物,比较能够写得像。
(《百鸟朝凤》、《赛龙夺锦》)这些音乐称“描写音乐”。
音乐还能够描写比“高山流水”更为复杂的事物。
《十面埋伏》《图画展览会》等。
但这些作品,听者都需要先知道内容,才能够把内容体会得具体。
当你已经知道那些音乐的内容,又多少习惯音乐的表现方法,就能够听得出那些音乐中生动的形象了。
2、“《流水》遨游太空”的故事:音乐是没有国界的,这是否可以作为与地球以外的人勾通的一种语言呢?3、结束语:我国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音乐文化中独具特色的瑰宝。
古琴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是中国最古老、深邃、最具生命力的艺术形式。
琴被视为“八音之首”。
古琴是我国传统人文精神的化身。
早在春秋时代,古琴就成为文人的必修乐器。
古琴音量不大,非常含蓄,颇具君子谦和之风。
曲风文雅,意境高远。
篇章2:高中鉴赏《文人情致---高山流水志家园》教案【按住Ctrl键点此返回目录】教学设计思路:本课是“文人情致”单元第一课时,选用的是中国古代音乐中代表性的器乐作品:古琴曲《流水》和《广陵散》,这两首作品反映了古代音乐中的一种品质—曲风文雅,意境高远。
本课旨在引导学生感受,体验古琴曲的音乐“清、微、淡、远”风格特点,通过欣赏,学生可以了解古琴曲中各种不同音色特点以及多种指法的运用特色,赋予音乐丰富的表现力,意境幽远而有古朴性。
课前选用古琴主奏的音乐《阳关三叠》入手,教师用声情并茂的歌声,创设音乐情境,高一学生对唐诗----《阳关三叠》中的歌词并不陌生,可以激起学生已有的认知,引出课题----文人情致。
聆听《流水》的部分音乐,结合课本和课件文字相关提示,初步感知古琴的韵味。
重点欣赏《流水》,通过引导学生用唱一唱主题音乐,对比不同风格的音乐等方式参与欣赏,进一步从感性到理性,加深对古琴曲的音乐风格特点的印象。
最后的环节主要拓展学生对中国十大古乐和古代乐器的知识面,告诉到学生正确聆听音乐的方式方法,做到学有所获。
教学内容:1、古琴曲《阳关三叠》2、古琴曲《流水》3、筝曲《高山流水》4、琵琶与乐队《十面埋伏》5、编钟与乐队《梅花三弄》教学目标:1、课前欣赏古琴《阳光三叠》音乐片段,营造良好的音乐课堂氛围,听辩乐器,导入课题。
2、浏览性欣赏《流水》部分音乐,初步了解古琴音乐风格特征,了解作品表现的内容。
3、重点欣赏古琴曲《流水》,进一步知道古琴中泛音,按音等音色特点及滚拂指法的运用,体验并感受音乐的表现意境。
4、对比欣赏筝曲《高山流水》,简单说说两首作品不同风格特点。
5、拓展性欣赏《梅花三弄》及《十面埋伏》等音乐片断,了解中国十大古曲以代表性的古代乐器。
教学重点:欣赏古琴曲《流水》,对古琴曲音色特点的分辨。
教学难点:理解乐曲表现的意境,对古琴曲的音乐“清、微、淡、远”风格特点的把握。
教学过程:一、导入部分:1.课前播放古琴曲《阳关三叠》,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提问:说出主奏乐器是什么?导入语:古琴是中华民族文明的象征之一,琴被视为“八音之首”,贯众乐之长,统大雅之尊,古琴是文人必修的乐器,也是中国人文精神的化身。
千百年来以独特的艺术魅力,诠释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
2.首先聆听《流水》音乐,简单说一说你对古琴音乐的印象。
课件提供关键词:古琴音乐意境特点:清:清晰,清纯;微:细腻,精致。
谈:自然,空灵;远:意境悠远,意外有意。
3.课件打出:古琴图片,文字简介:古琴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又称“七弦琴”,音量不大,非常含蓄,颇具君子谦和之风,音色有三种:散音,浑厚如钟;泛音,玲珑剔透;按音,或实或虚,清越明亮。
(琴音韵极佳,空灵苍远,古朴幽深,极具沧桑感)(设计意图:因学生对古琴曲的音色特点很陌生,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聆听《流水》音乐片断,大致了解内容,初步了解古琴音色特点)二、第二部分导入语:接下来我们将重点欣赏古琴曲《流水》,进一步了解古琴是通过那些手段来表现这一独特韵味的。
请同学们讲一讲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师补充: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巍巍乎,若泰山”,伯牙志在流水,钟子期曰:“洋洋乎,若江河”,伯牙曰:“善哉,子之心而与吾心同”,子期既死,伯牙绝弦,隐身不复鼓)1、聆听全曲,问题设计:全曲速度、力度发生怎样的变化?2、分段聆听:(1)唱主题音乐,见课本谱例(2)聆听并分辨音色特点介绍主要指法:右手:挑、勾、剔、抹、滚、拂等左手:吟、揉、绰,注、进、退等(3)简单了解古乐谱从文字谱到减字谱,进而发展到简谱的过程。
(3)聆听第三部分,思考:主要的演奏指法是什么?讨论音乐所表现的是实景、实情?3、复听音乐,体验音乐意境:问题设计:讨论音乐所表现的是实景、实情?导入语:1977年8月20日,美国发射了“航天者”宇宙飞船,携带了一张特别的名为“地球之音”的镀金唱片,其中录《流水》,科学家希望这首琴曲能在漂渺无限的太空中为地球上的人类找到天外的知音。
4、对比欣赏筝《高山流水》,体验并讨论两者之前的异同点,你喜欢哪个版本,说说理由。
多媒体出示:古筝图:文字简介:(设计意图:本环节以老师引导为主,学生将以唱、想、议、思等学习方式,让学生逐步走进古琴曲的意境中,在分段欣赏的基础上,了解古琴的音色特点及不同指法演奏特色,加深对琴曲的印象。
)第三部分:拓展欣赏,了解:中国十大古乐和古代乐器音色特点多媒体展示:中国十大古乐曲:《高山流山》、《广陵散》、《平沙落雁》、《梅花三弄》、★《十面埋伏》、★《夕阳箫鼓》、《渔樵问答》、《胡笳十八拍》、★《汉宫秋月》、《阳春白雪》,打★除外,其余均为琴曲。
1、听《十面埋伏》片断,说说主奏乐器,音色特点。
2、听《梅花三弄》片断,说说主奏乐器,了解编钟。
多媒体展示:编钟图:简介:我国古代的打击乐器,被称为“歌钟”,音色清脆、悠扬、穿透力强。
最后小结:中国的古代音乐,曲风文雅,意境高远,值得大家一听,聆听、聆听、再聆听,你会从中获得许多,不信,你可以试试,让这些音乐能够相伴你左右,为你的生活、学习添加色彩,如果你愿意,你可以到GOOGLE或百度网站,输入你想听的作品的曲名,你就可以享受音乐,当然,MP3也非常适用你聆听。
(设计意图: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高中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欣赏能力,告诉他们正确的方法和聆听音乐的习惯,帮助他们建立终生学习的观念,为其终生喜欢音乐奠定基础。
)第四部分:教学后记1.学生对本节内容虽然不太熟悉,充分运用多媒体图文及录象的相关内容介绍,学生对古琴文化产生了相应的兴趣,特别是对于古琴的指法特点和音色的了解,学生基本能够听辩出音色特点。
如果现场能够有古琴的话,或许效果会更好。
2.在欣赏乐曲的过程中,将古筝曲和古琴的音色加以对比,使学生了解到古琴的古朴、空灵和深邃,对古筝优雅婉转的音色更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可以了解到二首作品不同的风格特点。
3.值得反思的是要在“师生互动”上下足功夫,问题的设计要更明确,更有指向性。
真诚希望各同仁提出宝贵建议!-------- Designed By JinTai Colle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