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牧草种子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
2023年牧草种子行业市场发展现状

2023年牧草种子行业市场发展现状随着人们对于健康和环保越来越重视,特别是生态保护和畜牧业的发展,牧草种子行业在近年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同时,随着国内畜牧业的不断发展,对于牧草种子的需求也在逐年增加,牧草种子行业市场前景良好。
一、现有行业市场规模中国作为一个畜牧大国,牧草种子行业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市场规模逐步扩大。
据相关研究机构显示,目前我国持有牧草库存量高达30亿吨,并且每年还需要新增一定比例的库存,因此牧草种子行业未来的市场规模依然较为广阔。
二、市场主要问题及趋势1. 品种单一:目前市场上的牧草种子品种相对单一,种植数量多以苜蓿、黑麦草、饲用玉米等传统品种为主,品种多样性需要进一步拓展。
2. 品质参差不齐: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一些不良经营者为追求低成本的缘由,增加了不达标的牧草种子出售。
因此规范管理市场和提升品质是未来市场发展的方向。
3. 技术创新:优质的牧草种子在品种原基础上释放出更高的生产力,发挥更为显著的效益和投资回报,因此要加强研发和技术创新,增加品种的产量、质量和抗病性,提高其市场竞争力。
4. 大型化趋势:随着牧草种子行业的发展,大型化、集约化趋势明显。
为提高生产效率,加强品种的培育,开发出适合各类气候环境下的牧草种子,调整和优化其品种结构,以推动其更健康、稳定的发展。
5. 国际竞争:众多的国际大品牌和国外优质牧草种子也进入了国内市场,国内的牧草种子企业也需要持续提高自身的品质和技术水平,加强与国际企业的合作与交流,从而提高市场竞争力。
三、未来发展趋势随着中国牧草种子行业自身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该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有以下几点:1. 品种丰富多样化:未来市场需求将变得更为多样化,各类优质牧草种子的研究和开发也将更为丰富,满足用户的多元化需求,包括耐旱、抗风、抗病等性能的要求。
同时,未来品种的选育和培植也会更加偏重于优化和升级现有传统品种。
2. 技术更新换代:技术更新换代也是未来牧草种子市场发展的方向。
我国牧草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现状与对策建议

我国牧草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现状与对策建议我国是农业大国,畜牧业在国家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而牧草是畜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为了保护和利用我国的牧草种质资源,许多科学家和机构在长期的努力下,进行了大量的收集与保存工作。
然而,目前,我国牧草种质资源的收集与保存工作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与问题。
本文将围绕我国牧草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现状及对策建议进行探讨。
1.收集情况不尽理想目前,我国的牧草种质资源收集有一定的基础,但是,因为历史原因和地理环境的不同,牧草种质资源的收集存在一些局限性。
此外,由于一些地区生态环境的恶劣,很多牧草资源种类较少,甚至连一些重要的草种都没有得到有效的收集。
2.保存设施不完善目前,我国在牧草种质资源保存方面缺乏专业的科研机构,许多保存设施不够完善,对牧草种质的保存和利用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此外,在保存设施中还存在管理不规范、设备老化等问题。
3.利用率不高目前,我国的牧草种质资源利用率还不够高,人们对牧草种质资源的认识也比较薄弱,一些珍贵的牧草种质资源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
此外,由于各地区的牧业发展现状不同,也限制了牧草种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二、对策建议1.加强对牧草种质资源采集的管理国家应该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完善牧草种质资源采集的管理。
同时,应成立专业的机构,制定规范的采集标准,加强对采集工作的监管和管理,确保采集的牧草种质资源的品质和数量。
国家应该加大对牧草种质资源保存设施的投入力度,完善科研机构的设施,加大管理力度,确保牧草种质资源的保存安全和管理规范。
同时,配备科学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保障设施的运转顺畅,从而保证牧草种质资源的保存效益。
3.提高牧草种质资源的利用价值应加强对我国牧草种质资源研发的投入,提高牧草种质资源的利用价值。
可以通过开发新的牧草种质资源、基于遗传改良的选育方法等多种途径,提高牧草品质,增加种质资源的利用价值。
同时,加强对人才队伍和科技研发的支持和培养,提高我国牧草种质资源的研究和利用水平。
2023年牧草种子行业市场环境分析

2023年牧草种子行业市场环境分析牧草种子行业市场环境分析随着畜牧业的发展,牧草种子行业越来越受到关注。
牧草种子行业的市场环境涉及政策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技术环境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对牧草种子行业市场环境的分析。
一、政策环境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对于牧草种子行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牧草种子行业属于畜牧业的配套产业,因此涉及到畜牧业的相关政策。
政府出台的有关畜牧业发展的政策和规划,加强对畜牧业的支持,对牧草种子行业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例如,2018年《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提出要“完善农牧民生产生活设施,增加农村公共设施投入,加强农村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市场竞争力”,这有利于提升畜牧业生产的水平,推动农牧业产业链的发展和完善,促进牧草种子行业的发展。
二、经济环境当前,我国牧草种子行业的发展面临多方面的挑战,牧草种子价格的高低、牧草需求的变化、牧草品种的改良等都对牧草种子行业的发展产生着影响。
牧草种子行业的发展需要有良好的经济环境支持,牧草产业链的发展离不开资本投入和市场需求。
随着我国畜牧业的快速发展,保障畜牧业生产用地和大量的牧草种植需求,对牧草种子的需求量日益增加。
同时,牧草种子行业的生产技术越来越高,新品种的研发投入也会逐步增大,这都需要大量的资本支持。
三、社会环境畜牧业的发展关系到人们生产生活的品质和水平,它的未来发展与社会文化发展、科技进步、资源环境等密切相关。
社会环境会影响到对牧草种子的认知和需求,社会需求的变化和商品消费者的需求也会对牧草种子行业产生影响。
未来,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对畜牧业的规范化和绿色化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对牧草种子行业提出了新的要求。
而牧草品种的更新换代,则需要有良好的社会媒体传播,加强对新品种的宣传与推广,将新品种传递给庞大的畜牧养殖群体。
四、技术环境在牧草种子行业发展中,技术创新是推动牧草种子行业进步和发展的主要动力。
我国牧草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现状与对策建议

我国牧草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现状与对策建议随着我国畜牧业的不断发展,牧草作为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日益受到重视。
牧草的品种选择和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是牧业发展的基础,它们的质量和数量直接关系到我国牧畜业的发展水平。
目前我国牧草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存在一些问题,下面将从现状和对策两个方面探讨其解决方法。
一、现状:1. 牧草资源种类丰富,但品种的单一性较强,缺乏新、优、特品种。
我国的牧草资源非常丰富,但大部分地区主要采用一两种常见的草种,缺乏新、优、特品种的引进和推广。
2. 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体系不健全。
由于资源收集机构和人员的不足,以及数据的不完善,导致了我国牧草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和利用的不足。
同时,还存在着资源收集重复、资料重复、先后顺序不一致等问题。
3. 种质资源品种鉴定工作不到位。
我国在牧草品种鉴定方面缺乏标准的技术体系和规范化的管理,导致牧草种质资源品种鉴定不到位,资源品质不尽如人意。
二、对策建议:1. 加强资源的收集和保存。
加强资源收集的方式,主要是针对各地方资源的会同,开展资源调查和评估,建立资源数据库,加强对珍贵、稀有、优良牧草资源的收集、保存和利用。
2. 引进和推广新、优、特品种。
加强对于具有良好经济效益和适应力的新、优、特品种的引进和推广。
对于有关的科学实践,要加强研究和试验,验证其实用性。
3. 设立专业的种质资源鉴定机构。
建立一套全面、标准化、规范化并高效的种质资源鉴定机构,加强检测分析等技术传播和指导,努力建成一个统一、科学、成规模的国家牧草种质资源体系。
4. 建立健全的牧草信息网络平台。
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建立和完善牧草品种信息网络平台,建立统一的平台体系和数据标准,为牧草资源管理和利用提供便利。
5. 加强政策优惠。
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对于牧草种质资源的收集与保护,建立有利于种质资源整合利用的机制,增加品种的输出和服务程度。
同时,加强对于种质资源人员队伍的建设,培养和选拔专业人才,为牧草资源的收集验收和利用保驾护航。
牧草种子市场分析报告

牧草种子市场分析报告1.引言1.1 概述牧草种子作为农业种子市场的important 细分领域,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
随着人们对于畜牧业的重视,对于牧草种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在此背景下,本文对牧草种子市场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旨在全面了解市场现状、供应链情况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为企业决策提供参考。
本文首先将对牧草种子市场的规模和发展趋势进行概述,以便读者能够了解市场的整体情况。
同时,我们也将深入分析主要的竞争对手,以及消费者对于牧草种子的需求特点,为相关企业在市场中把握机会和挑战提供信息参考。
在供应链分析部分,本文将对种子生产商的情况进行详细介绍,同时分析牧草种子的分销渠道和流通情况,并探讨政策法规对市场的影响。
这将帮助读者全面了解牧草种子的供应链现状,为相关企业提供决策参考。
最后,我们将对牧草种子市场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包括新技术的应用、潜在的市场机会以及可能面临的挑战。
通过对未来趋势的深入分析,为相关企业未来的发展提供合理建议和引导。
本文拟通过分析牧草种子市场的相关数据和情况,综合判断市场发展机会,为企业在市场中把握机遇提供参考。
同时,我们也将结合市场情况,提出相应的企业发展建议,以期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益帮助。
最后,通过总结对市场进行回顾,以便读者对市场现状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对本报告的整体结构进行简要介绍,以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整个报告的内容。
具体内容可以包括对以下几个方面的介绍:- 简要介绍本报告的章节安排和内容分布,让读者对整个报告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 对每个章节的主要内容和重点进行简要介绍,以便读者能够事先了解各章节的重要性和关联性。
- 对本报告的撰写目的和对读者的价值进行说明,以便读者能够对本报告的阅读有一个明确的期望和目标。
"1.3 目的": {"本篇报告旨在深入分析当前牧草种子市场的现状,包括市场规模及发展趋势、主要竞争对手分析以及消费者需求特点。
农区牧草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

农区牧草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
农区牧草产业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畜牧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保护生
态环境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农区牧草产业发展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种植技术不够先进:农区牧草种植技术相对落后,缺乏有效的科技支持,导致产量低、
品质差。
2. 市场需求不足:由于农区市场较为分散,牧草产品的销售渠道有限,导致供需不平衡。
3. 技术人才缺乏:农区缺乏专业的牧草种植技术人才,难以推进产业发展。
针对以上问题,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1. 推动科技创新:加强科技创新,推广先进的牧草种植技术,提高产量和品质,以满足市
场需求。
2. 加强市场营销:拓展销售渠道,建立健全的市场体系,提高牧草产品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3. 培养人才:加强对农区牧草种植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农民的种植技能和管理水平,促进产业发展。
4. 支持政策:加大对农区牧草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提供财政补贴和技术支持,鼓励农民
积极参与产业发展。
我国牧草种子生产现状分析及产业化发展建议

有 相 当一部 分 是从 非 种 子 田 中产 生 的 ,若 按 种 子 总
产量 与 牧 草种 子 田总面 积 之 比计 算 ,我 国牧 草 种子 的产量 实际要 低一 些 。 1 我 国的牧 草种子 质量 . 3 与 草地 畜 牧业 发 达 国家 相 比 ,我 国牧 草 种 子 的 质量 普 遍 低 劣早 已是无 可争 议 的事 实 。据 农 业 部 牧 草 种子 质 量 监督 检 测 中 心检 查 显 示 ,我 国牧 草 种 子
生 产 的市 场 潜 力 巨 大 。然 而 ,我 国 的草 种 子 生 产 总 形不 成气候 ,形 不 成规模 ,形 不成 专业化 、产业 化 。
1 我 国牧草 种 子生产 现状 及存在 的 问题
1 我 国牧 草种 子 的进 出口情 况 . 1
我 国草 种 进 口国 主要 为 美 国 、澳 大 利 亚 、加 拿
国的 畜牧 业 大 国的地 位 极 不相 适 应 。就 牧 草种 子 的 单 产并 不 比其 它 国家 低 ,如 我 国 的披 碱 草 、紫 花苜 蓿 、红豆 草 等 牧 草 的平 均 种 子 产量 要 比美 国 和加 拿 大 高 。 紫花 苜 蓿 和无 芒 雀 麦 的 产量 比美 国和 加 拿 大 的产量均 要高 约 05 1 。不过 ,由于我 国牧草 种子 . 倍  ̄
贮 条 件较 好 的 单位 ,检 查 牧 草种 子 的质 量 尚如此 低
劣 ,那 么 ,流 散 于个 人 手 中及 经非 正 常 渠 道 流通 的
种 子 质 量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就更 差 了 。造 成 牧 草 种子 质 量 低 劣 的 原 因
牧草行业相关问题及状况

牧草行业相关问题及状况一.我国牧草行业不断兴起发展中存在一些问题(一)农牧民认识不到位。
一是传统的草食畜牧业依靠无偿使用天然草原生存,农牧民对种草养畜的新增成本尚未完全接受;二是“以粮为纲”的思想根深蒂固,加上粮食政策调整,农区种草积极性受到很大影响;三是将饲草给养殖业带来的增值全部归结于养殖效益,没有充分认识到饲草转化效益。
(二)区域布局不合理。
当前全国草产业发展缺乏整体规划,地方发展比较盲目。
一方面,草产品存在北方相对过剩和南方相对紧缺的矛盾,新增运输成本达总成本的20%~30%;另一方面,我国草产品加工总量不足草产量的10%,而加工能力只发挥了42%,主要是加工区与种植区布局不合理。
(三)市场管理薄弱,技术支持滞后。
管理依据不足,缺乏草产品和牧草种子经营市场管理的相关法规和质量标准;草产品和牧草种子经营市场管理力度不够,市场相对混乱;生产技术太落后,草产品和牧草种子无论是质量还是产量都比较低,销售价格上也大打折扣。
二.南方牧草生产的重要问题(一)优质高产、适应性强的豆科牧草少,优质植物蛋白饲料匮乏南方水热资源虽然丰富,但分布不同,同时,在南方广泛推广种植的牧草中,优质高产适应性强的豆科品种,特别是多年生豆科品种很少。
虽然某些白三叶、紫花苜蓿等品种通过农耕技术能在土壤水肥条件好的地上生长,但是难以发挥其高产潜力,其种植范围受到很大的限制;而某些热带豆科品种如圆叶决明,因为一年生,推广面积也不大;截叶胡枝子虽然能越冬越夏,但易老化、产量低,也难以大面积推广。
所以,目前南方广泛种植的牧草品种以热带禾本科牧草为主,辅以菊科、十字花科等科的少数牧草饲料。
(二)野生牧草资源开发利用不足南方自然条件优越,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热资源丰富,虽有一定的自然灾害,但气候和土壤条件从南到北、从丘陵岗地到中高山有显著的变化,天然草地植被主要是草丛和灌草丛,野生牧草资源十分丰富。
野生牧草组成中以禾本科牧草比重最大,其中不乏有较高饲用价值的草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牧草种子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魏文娟,齐秀芳甘肃农业大学信息学院,甘肃省兰州(730070)E-mail:lianghaifeng213@摘要:本文从我国牧草种子生产的区域性、种质资源与利用、市场开拓与生产管理、种子科学与研究等方面阐述了当前我国牧草种子生产的发展状况,认真分析了限制其健康、快速发展的问题及原因,并针对如何健全体系和加强管理等问题提出了发展对策。
关键词:牧草种子,种子产业,质量管理1 引言牧草种子是合理利用草原、改良退化草地、建植人工草地所必须的物质基础,是水土保持工程和城市绿地建设的基础材料,也是市场流通的重要商品,生产优质的牧草种子既可满足社会的需要,又能成为贫困地区农民脱贫的生产手段,可为国家换取可观的外汇,促进种子国际贸易的发展[1]。
随着西部大开发、生态环境治理及退耕还草的实施,国家提出了大力调整和优化农牧业产业结构,实现农牧业可持续发展等重大战略决策,农业结构调整改变过去的“二元种植”为“三元种植”,把草业提到了农业种植结构中,从而拓展了牧草种子市场,使牧草种子需求量连年上升,供求矛盾突出,而且种子质量要求不断提升,牧草种子生产已在国民生产上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国草地生态建设将会掀起一个新的高潮,对于牧草种子的需求也将跨上一个新的台阶。
因此,作为商品的牧草种子,其产量高低和质量优劣,直接关系到生产、使用和经营者的切身利益。
并且牧草种子的生产是促进我国畜牧业现代化和农业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之一,对于我国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的成功与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 我国牧草种子生产现状我国是世界草原大国,草地面积为4亿hm2,居世界第2位。
但由于生态系统脆弱,草原退化、荒漠化、盐渍化严重(据估计,上述三化草原面积约占我国草原总面积的1/3左右,且每年仍在以133.3万hm2的速度扩展),导致草原生产能力低下,单位面积的畜产品产量仅相当于美国的1/27,新西兰的1/82。
发达国家和我国部分草地畜牧业发达地区的经验表明,建立人工草地,改良和合理利用天然草原,是提高草地畜牧业生产水平,改善生态环境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我国牧草种子的生产在80年代初才开始起步,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然而同畜牧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牧草种子的总体生产水平是比较低的。
2.1 牧草种子生产的区域性我国牧草种子生产主要集中在北方地区,南方部分地区主要生产黑麦草和一些热带牧草种子。
西北、西南诸省(自治区)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由于气候、生态条件的多样性,所产牧草种类丰富,其中豆科牧草包括紫花首蓓、红豆草(Qnobrychis viciaefolia),沙打旺(Astragalus adsurgens)、毛苔子(Viciavillosa )、草木犀和三叶草(Trifolium spp.)等。
禾草主要为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燕麦(Avena sativa)、苏丹草(Sorghum sudanense)、多花黑麦草、多年生黑麦草和鸭茅(Dactyli sglomerata)等。
海南省牧草种子生产已初具规模,主要分布在高温、雨量和光照适宜的南部和西部地区。
在南部热带牧草种子生产的三亚市种畜场、三亚市田独畜牧场为主,西南部以乐东县种畜场为主,该场拥有1 000多亩热带牧草种子生产基地,是目前海南省最大的牧草种子生产区。
豆科牧草种子产量占92.6%,禾本科牧草种子产量占7.4%,其中184柱花草(Stylosanthes guianensis CIAT 184 )占豆科牧草种子产量的80%,棕籽雀稗(paspalum plicatulm)、搪蜜草(Melinis minutifora)、卡松古拉狗尾草(Setaria ancops cv. Kazungula)分别占禾本科牧草种子产量的46.2%, 39.3%和8.9%。
2.2 种质资源保护与新品种培育我国牧草种质资源搜集和研究工作始于本世纪50年代初至80年代中期以前,发展缓慢。
“七五”、“八五”列人国家科技攻关研究行列,并使其得到了空前、高速的发展。
在过去的50余年中,有关科研和教学部门的牧草科学工作者有计划、有目的的在温带、亚热带、热带及高寒地带的部分地区,开展了以摸清资源家底和采集标本为主的牧草种质资源的考察和搜集。
从国外引种了一大批栽培牧草品种;逐步重视和加强了本国野生优良牧草资源的搜集、评价和利用的研究;到目前为止共搜集到国内外牧草种质资源约8000份;建立了牧草中期保存基因库,保存种质约3 500余份。
人国家长期库保存的种质约3 500份。
在全国不同气候带建立了5个多年生牧草资源圃,还建立了全国牧草种质资源数据库及信息服务系统等。
[2]在牧草种质资源保存、鉴定方面,特别是在植物形态鉴定、农艺性状、品质鉴定、抗性鉴定以及生态分化方面进行了长期艰辛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宝贵的研究成果。
对一些重要牧草开展了抗性生理、种子生理、细胞遗传等方面的研究,为农业部和国家标准局制定了国家标准,如《全国牧草种子检验规程》、《全国主要栽培牧草种子质量分级》、《豆科、禾本科牧草种子生产技术规程》和丈牧草种子包装、贮藏、运愉标准》等。
在上述研究基础上有一批优良牧草新品种被审定登记,进人市场。
[3]纵观我国牧草种质资源研究工作的历史,其发展趋势为:(1)从以引种国外品种为主转人立足于本国资源,从以搜集栽培品种为主转人了国产野生牧草种质搜集;以摸清资源家底为目的转人以保护和利用为目的;以野外采集标本为主转人以采集有生命力的种子为主;(2)以保护为目的的牧草种质资源保存工作初具体系;(3)以利用为目的的评价、筛选和发掘研究逐年加强;(4)目前,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已建的各类牧草资源数据库很难数据共享,能够从网络上获得的信息是非常有限的。
为了便于利用和保护,牧草种质资源数据库及信息服务系统正在不断地深人和完善,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牧草种质资源信息技术也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导技术,成为较之物质和能量更高级的资源。
(5)研究队伍正在不断地壮大。
2.3 种子生产与市场总体上,我国种子市场尚处于供低于求的水平。
如果再考虑因种子质量低和生产零散等因素限制出口以及草坪草种子几乎全部(年至少1000t)依赖进口等,种子生产和种子市场的发展潜力则更为巨大。
根据《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将草原区作为生态建设的重点区域之一,今后30年内我国平均每年将新建人工草地和改良草地400万~500万hm2,使退化、沙化、盐碱化草地得到恢复。
这将使我国每年牧草种子的需求量达到20万t左右。
此外,在我国环保、园林、体育、旅游事业不断开发的同时,草坪业飞速发展,再加上高速公路、铁路、运动场草坪的建设等,尤其是西部开发大面积的退耕还草将使草坪草和牧草种子的需求量迅速增加。
而我国每年生产的牧草种子数量有限,不能满足国内人工草地建设和城市绿化的需求,每年进口大量的牧草和草坪草种子。
随着自然灾害后生态建设工程、草原“三化”治理工程和“2116工程”等国家大型工程的上马,牧草种子的需求量将猛增,这对于我国的牧草种子生产不仅是一个严峻的挑战,而且也是我国牧草种子业发展的一个良好时机。
[4]纵观国际市场,世界上草业发达的国家都十分重视种子生产,有健全的育种、繁种、繁育以及种子质检体系,草种加工、市场营销体系,产、加、销一体化,草种生产实现了产业化。
如美国、加拿大、丹麦、荷兰、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都有强大的牧草种子产业,成为重要的牧草种子生产和输出国。
美国有27万公顷专业牧草种子田3.5万公顷,每年生产2.5万吨牧草种子,其中60%-70%用于出口。
目前,全世界进入国际种子市场的牧草种子每年有20多万吨,贸易额约4.6亿美元。
[5]由此可见:虽然牧草种子生产的国际市场有极大的发展潜力,但要想进入必须先完善我国牧草种子市场自身的体制,才有可能在当前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足。
2.4 种子科学与技术研究牧草种子业的发展,为种子科学与技术研究不断提出新的课题。
我国广大草业科学工作者不失时机地在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种子生产、加工、贮藏,种子质量检验与管理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研究。
研究领域涉及植物形态学、细胞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和生态学等学科。
一些研究成果已在全国甚至国际范围内得到应用。
如在检验方面,关于我国特有种检验方法,尤其是萌发与破除休眠技术的研究,已应用于我国牧草种子检验规程的制、修订,关于牧草种子活力测定技术的研究,已被ISTA录入其最新版的《活力测定方法手册》[6],建议国际采用。
3问题与原因综上所述,我国牧草种子产业体系已基本形成,已拥有资源、产品、市场、监督管理机制和科研投入等主要内容或子系统。
但由于种种原因,还存在许多问题,限制了我国牧草种业的健康发展。
例如,种子质量总体水平仍很低,主要表现在:(1)监督抽检结果表明,除个别年份、个别地区种样质量较高外,绝大部分种样的历年平均抽检合格率不超过70%[7];(2)种子质量虽有上升趋势,但这部分种样仅代表了生产和流通领域的极少数种批,经统计,平均年受检种批数(约300个)仅占应检种批数(约30000个)的1%左右;(3)多年来影响种子质量低的主要指标即种子混杂、杂草种子含量高,一直未得以控制,以兰州中心提供的监督抽查数据为例,杂草种子的不合格率,沙打旺(Astragalus adsurgens)2002年为40%,而2003年为70%;苏丹草(Sorghum sudanense)2002年为80%,2003年为100%。
总之,种子质量从根本上还未得以控制,种子产量低而不稳,从而限制了种业的发展,其原因可概括如下。
3.1 种子生产不规范、技术落后、总体生产水平低我国种子生产除少数的种子繁殖基地统一生产外。
多数牧草种子以农户为基本生产单位,专业化草籽场少,牧草种子生产主要是群众性自繁自育和人工草场上收获。
无种子生产许可证,不使用合格的原种,没有合格的种子田,并且种子生产技术不规范,没有按照我国牧草种子生产技术规程的要求去做。
多采用大田留种,人工收打,手工清选,造成我国牧草种子生产能力低。
3.2 种子生产、经销和使用者质量意识淡薄3.2.1 种子生产多数生产者无生产许可证,不采用经检验合格的种子,生产过程中不进行科学的田管、不除杂和设隔离带;而且大多数批量种子是农、牧民自非种子田(草地)采收,由不同来源的种子混合而成,并不是科学定义上的“种批”。
另外,种子收获和清选技术落后,缺乏必备的机具,一般为人工收种打碾、手工粗放清选。
所以,生产和经营的种子净度低,其他植物种子含量严重超标。
3.2.2 种子收后质量管理种子未采用统一和规范的包装,几乎所有种袋无标签。
种子贮藏条件简陋,一般在室内或车库自然条件下贮藏,贮藏地缺乏必备的防潮、降温和防鼠等设施,造成收后种子质量迅速下降,例如,红豆草 (Onobrychis viciifolia)和籽粒苋(Ama-ranthus hypochond riacus)等种子贮藏1年后,发芽率下降50%左右,黑麦草(Loliumspp.)种子发芽率可下降2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