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情刊物介绍
国内图情期刊关于网络舆情研究的现状及特点_罗昊

序号
篇名
被引
作者
刊名
频次
1 网络舆情管控机制研究
113 曾润喜
图书情报工作
国内网络舆情研究的回顾与展
许鑫、章成志、 情报理论与实
2
74
望
李雯静
践
文本挖掘在网络舆情信息分析
3
63 黄晓斌、赵超
中的应用
情报科学
4 网络舆情信息资源共享研究
62 曾润喜
情Hale Waihona Puke 杂志网络舆 情 突 发 事 件 预 警 系 统、
表 5 关键词排序
序号 中文关键词 文献篇数 序号
1
网络舆情
132
7
2
突发事件
19
8
3
预警
13
8
4
指标体系
12
9
5 网络舆情热点事件 11
9
6
舆情
9
9
中文关键词 舆情分析 危机预警
互联网舆情 信息分析 安全评估 政府
文献篇数 8 6 6 5 5 5
1. 6 从论文被引频次看 被引频次是评价论文学 术价值的重要手段之一。表 6 统计的是被引频次达
表 4 文献出版来源排序
序号 1 2 3 4 5 6 7 7 8 9
刊名 情报杂志 现代情报 情报科学 图书情报工作 情报理论与实践 情报探索 图书情报知识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情报资料工作 图书馆学刊
发文量 60 21 18 15 14 11 8 8 6 5
备注 核心期刊
核心期刊 核心期刊 核心期刊
表 3 重要作者发文量排序
序号 姓名 1 曾润喜 2 兰月新 3 曹树金 3 许鑫 3 丁菊玲 3 张一文 3 张玉亮 4 张义庭 4 史波 4 宗利永
略论网络舆情的概念、特点、表达与传播

略论网络舆情的概念、特点、表达与传播一、本文概述在当今社会,网络舆情的影响力日益显著,它不仅是公众意见的重要表达方式,也是政府和企业决策的重要参考。
本文旨在全面探讨网络舆情的概念、特点、表达与传播,以期为相关研究和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
我们将对网络舆情的概念进行界定,明确其内涵和外延。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分析网络舆情的特点,包括其形成的背景、传播的方式、影响的范围等。
通过对网络舆情特点的深入剖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和影响。
本文将探讨网络舆情的表达方式。
网络舆情的表达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
我们将分析这些表达方式的优缺点,并探讨如何更有效地进行网络舆情表达。
本文将研究网络舆情的传播方式。
网络舆情的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对公众的影响力巨大。
我们将分析网络舆情传播的主要渠道和机制,探讨如何有效地进行网络舆情引导和管理。
本文将对网络舆情的概念、特点、表达与传播进行全面而深入的研究。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希望能够为网络舆情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为社会的和谐发展贡献力量。
二、网络舆情的概念界定网络舆情,是指在互联网上公众对于某一事件、现象或问题所表达的观点、情感、态度和意见的总和。
它是社会舆情在网络空间中的映射,反映了公众对于社会热点、公共事务、突发事件等的关注和态度。
网络舆情的概念界定涵盖了其产生的环境、主体、客体以及表现形式等多个方面。
从产生的环境来看,网络舆情形成于互联网这一特定的信息传播平台。
互联网具有开放性、匿名性、交互性等特点,使得公众可以方便地获取信息、表达观点、交流意见。
这种特殊的环境为网络舆情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土壤。
从主体来看,网络舆情的主体是广大网民。
网民通过互联网平台表达自己对各种社会现象和问题的看法和态度,形成网络舆情。
由于网民群体庞大、构成复杂,因此网络舆情具有多元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
再次,从客体来看,网络舆情的客体是各种社会事件、现象或问题。
国内网络舆论文献研究综述

国内网络舆论文献研究综述管理学院2011级行政管2班姓名艾尼瓦尔·吾斯曼学号20112555摘要:互联网的发展为公众参与社会事务提供了开放、互动、自由的环境,公众可以随时在这个公开的环境中表达意见和看法。
而公民在网络上表达观点和看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可避免的负面影响,严重影响了社会和谐,因此近几年以来政府部门和社会看重对网络舆论和网络舆论监督管理,同时对网络舆论进行监督和管理。
作者通过收集整理大量的文献,就现在网络所拥有的表象分析,对于舆论所表达的概念,还有出现的问题及其必要性展开梳理,期望能为网络舆论的治理提供全面的总结资料。
关键字:网络舆论、网络论舆监管、文献综述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for the public to participate in community affairs offers an open, interactive, free environment, the public can express their views and opinions at any time in the open environment. While citizens to express their views and opinions in the network also had a negative impact of some of the inevitable, seriously affected the social harmony, so in recent ye ars since the government and the social value of online public opinion and public opinion manag ement network, while the network of public opinion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The authors col lected a lot of literature, the concept of a network of public opinion, necessity, status, and its im pact on the conduct of the system comb, hoping to provide a comprehensive summary of inform ation management for the network of public opinion.目录国内网络舆论文献研究综述 (1)一、网络舆论与网络舆论监管的概念界定 (3)(一)网络舆论的概念 (3)(二)网络舆论的特征 (3)(三)网络舆论形成和传播的主要原因 (4)(四)网络舆论监督和管理的必要性 (4)(五)网络舆论监督和管理的内涵 (4)(六)网络舆论监督和管理的基本原则 (5)二、国内外网络舆论监督和管理的研究现状 (6)(一)国外网络舆论监督管理的研究现状 (6)(二)国外对于网络舆情引导监督和管理的主要特点有 (7)(三)国内网络舆情监管的研究现状 (8)三、我国网络舆情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 (9)(一)应对网络舆情的态度被动,行动速度迟缓 (9)(二)网络舆情监管部门执行网络法规刚性不强 (9)四、网络舆情有效监管的路径选择 (10)(一)政府信息公开 (10)(二)加强对网络舆情的引导 (10)(三)完善对网络舆情预防和处理 (11)(四)完善网络立法 (11)(五)提高全民的综合素养 (12)参考文献 (12)一、网络舆论与网络舆论监管的概念界定(一)网络舆论的概念书面上所描述的是一种特有情况,即公众对于互联网问题的关注焦点,还有互联网表象出的热点对公众的影响力,这些现象所具有的针对、倾向的特性。
网络舆情的载体分析和规范引导

网络舆情的载体分析和规范引导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舆情已成为一个极为重要的社会传播领域。
由于网络的交互性、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等特点,网络舆情对社会舆论形成和政治决策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对网络舆情的载体进行分析和规范引导具有重要的意义。
网络舆情的载体主要包括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两种类型。
1. 传统媒体传统媒体包括电视、报纸、杂志等传统的媒体形式。
传统媒体具有突出的权威性、认知效应和媒介效应,能够在时间较短的时间内把某种信息传递给大众。
同时,传统媒体受到行业监管和虚假报道的处罚,提高了其报道的可信度和公正性。
新媒体是指基于互联网技术发展起来的媒体形式,包括微博、微信、博客、论坛、贴吧等网络平台。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具有传播速度快,互动性强的特点。
同时,新媒体由于技术门槛较低,内容更新快,但受到监管不严和假信息的混杂,存在一定的因素和黑色产业链。
在网络舆情的传播过程中,要实现良性传递,需要严格规范舆情的载体。
为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规范引导网络舆情的载体。
1. 加强网络舆情治理网络舆情在传播过程中,可能会存在虚假信息、恶意攻击等不良现象。
对此,需要在相应的平台加强监管,严把内容审查关,对违规者进行处罚,提高网络舆情的正负面评价的可信度和公正性。
2. 建立激励机制建立激励机制,鼓励优秀内容创造者,引导传播良性信息。
比如,开展优秀内容和信息创新评选等活动,通过赞助等方式,激励优秀内容的创作和传播。
3. 加强用户教育加强网络教育,提高公众对不良信息的识别和防范能力。
推进网络素养教育,引导公众科学、理性地从事信息传播,避免不良信息的流传。
4. 强化社会监督社会各界应加强对网络舆情的关注和监督,对不良的媒体行为和行业黑产进行揭露和曝光,促进媒体更加透明、公正、负责任。
综上所述,网络舆情的载体分析和规范引导,对于促进良性舆论环境和维护社会稳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在各方努力下,才能构建良好的网络舆论环境,有助于网络舆情传播的稳健发展。
舆情刊物中风险提示

舆情刊物中风险提示一、网络舆情风险的识别与预警网络舆论对政府的工作有监督和促进的作用,但如果放任舆情不断发展,甚至走向反政府、反社会的方向,不仅会使政府的公信力下降,而且也会加重民众的心理恐慌,对于疫情的防治是十分不利的。
因此相关部门应当把舆情风险管理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做,构建风险评估体系及时识别网络舆情风险等级,并不断完善风险预警机制,健全国家应急管理体系。
(一)网络舆情风险的等级划分面对突发公共事件时,网络舆情风险治理显得十分重要。
此次疫情防控工作的重心和目标是成功防治病毒,舆情治理工作也应围绕这一中心。
为了提高网络舆情风险治理的效能,必须准确识别风险,从而实现精准施策。
按照舆情风险等级的高低,可以划分为四类风险。
一是蓝色舆情风险。
属于敏感舆情级别,表示相关舆情信息量和负面网络舆情处在敏感舆情的范围之内,舆情监管部门应对此风险进行监测,一般不需要进行干预,如监测过程中发现风险等级上升,就要采取措施。
二是黄色舆情风险。
属于轻度危险舆情级别,表示相关舆情信息中有较小范围的负面舆情产生,舆情监管部门在监控的同时可进行干预和引导,主要以引导为主、干预为辅。
在肺炎疫情期间,网络上经常会关注各地比较出格的疫情防控做法,一些基层过激的做法通过网络被曝光,很快引起舆论的关注和评论。
这些舆情带有负面信息和负面情绪,需要进行干预和引导。
三是橙色舆情风险。
属于中度危险预警级别,表示舆情的影响范围较大,相关的负面信息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在一定范围内引发负面网络舆情事件,舆情监管部门需要进行一定行政级别的干预。
在抗击肺炎疫情期间,湖北红十字会的工作失误被网络曝光,引发了舆论的广泛关注,此后湖北省启动问责机制,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了问责处理,这次舆情风险才得以化解。
四是红色舆情风险。
属于重度危险预警级别,各种负面信息和负面情绪在网络上传播和宣泄,形成网络舆情事件,甚至出现网上网下联动现象,对网络秩序和社会稳定构成极大挑战,舆情监管部门必须联合其他有关机构积极应对,全面进行网络舆情的疏导,保障社会稳定。
《网络舆情》内参

人民日报社人民网《网络舆情》内参征订启事一、本刊概况主管:人民日报社主办:人民网内刊号:CN11-5803/D总编辑:罗华执行总编:祝华新办刊宗旨:帮领导干部读网二、创办背景2008年6月20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指出:“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我们要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社会影响力。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
通过互联网反映民意、汇集民情、阐述民智,“网络问政”已成为党和政府治国理政的一个重要渠道。
“从互联网获取民言民声”,已成为地方政府的工作常态。
从“上访”到“上网”,互联网日益成为百姓反映民生的新途径。
《网络舆情》内参由我国创办最早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人民网主办,是国内惟一一份具有国家正式内参号的、以互联网为主要信息来源、反映社情民意和舆情动向的内参读物。
它旨在帮助领导干部“读网”,梳理和客观呈现互联网上的热点舆情以及多种意见构成,包括网民对党和政府方针政策的反馈,对地方施政和行业发展的评价,互联网上的社会思潮,专家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的见解。
同时,介绍境外媒体网站上对中国事务的评论,关注国际重大事件特别是对中国的国家安全和发展有影响的事件,帮助领导干部拓展视野。
本刊还特别关注各类突发事件的网络舆论形成路径,总结政府危机管理、媒体关系的得失,在问责制年代为领导干部提供应对参考。
三、主要内容时事版,每周四出刊,栏目包括:一周舆情综述:关注热点事件,充分利用微博等新媒体工具深入研究社情民意,对舆情事件进行澄清、解析,引导舆论;政务微博观察:总结各级政府微博对舆情事件应对的得失和微博网友的整体反馈,从舆情分析师专业角度对政府表现提出建议;时事聚焦:突出热点事件中自媒体反应,全面展示官员、专家、学者、网络意见“领袖”微博评论,内容涉及政府公信力、草根民生等;微博调色板、人民舆评、干部人事解读、舆情会商室、排行榜、有话网上说、图片内参、舆情回应、外媒看点、网言网语&短信无忌等。
申论公文网络舆情报告范文

申论公文网络舆情报告范文【中英文实用版】English:Title: Model Sample of a Propaganda Report on Online Public OpinionIn recent years, the rise of social media platforms has given birth to a new phenomenon - the network public opinion.This new form of public opinion has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society, shaping people"s views and even influencing policy-making.As a result, it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important for government agencies to monitor and analyze online public opinion.This report aims to provide a propaganda model for government agencies to understand and manage online public opinion.中文:标题:网络舆情宣传报告范文近年来,社交媒体平台的兴起催生了一种新现象——网络公众舆论。
这种新形式的公众舆论对社会产生重大影响,塑造人们的观点,甚至影响政策制定。
因此,监测和分析网络公众舆论对政府机构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报告旨在为政府机构提供理解和管理网络公众舆论的宣传模型。
English:The first step in monitoring online public opinion is to gather data.This can be done through various means such as web scraping, APIintegration, and manual collection.Once the data is collected, the next step is to analyze the data to identify trends and patterns.This can be done using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techniques and machine learning algorithms.中文:监测网络公众舆论的第一步是收集数据。
舆情报告模板范文

舆情报告模板范文一、事件概述。
[简要描述事件是什么。
就像讲故事一样,把事情的大概情况说一说,比如是哪个明星又出了啥八卦,还是哪家公司搞出了个大新闻之类的。
]比如说,最近[具体公司或人物]发生了一件事,那就是[具体事件内容]。
这件事在[某个范围,像网络上啊,某个地区啊或者某个特定群体里]一下子就炸开了锅。
二、舆情传播情况。
# (一)传播渠道。
1. 社交媒体平台。
微博那可是热闹得很,相关话题# [事件话题] #阅读量蹭蹭往上涨,都达到了[X]亿呢。
而且很多大V也参与了讨论,他们发的微博点赞、评论和转发量都超多。
就像[某个大V名字]发了条微博说[微博内容],一下子就有[具体点赞数]个赞,评论区里大家也是吵得不可开交。
抖音上也有不少相关视频,有个视频播放量都超过了[X]万。
那些视频创作者从各种角度解读这个事件,有的在视频里一本正经地分析,有的就纯粹是为了蹭热度搞笑一下。
2. 新闻网站。
像腾讯新闻、网易新闻这些大的新闻网站都报道了这件事。
腾讯新闻的那篇报道[大概说下报道的主要内容],下面的评论数有[X]条,大家在评论里的态度也是五花八门的。
# (二)传播趋势。
1. 起始阶段。
最开始的时候,这件事就像小火苗刚被点着一样,只有少数人知道。
可能是[最初传播源,比如某个内部人士爆料或者某个小网站先报道],然后慢慢有一些关注这个领域的人开始注意到了。
2. 发展阶段。
过了一阵子,这小火苗就变成大火了。
随着[列举一些推动事件发酵的因素,比如更多媒体跟进、当事人回应等],知道的人越来越多,讨论的热度也越来越高。
在这个阶段,每天关于这个事件的新消息不断,舆论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3. 高潮阶段。
在[具体时间点],这件事达到了高潮。
那时候不管是打开手机刷新闻,还是看社交媒体,满眼都是这个事儿。
各种相关的话题和文章铺天盖地,感觉全世界都在讨论这个事。
4. 消退阶段(如果有的话)现在呢,这件事的热度有点开始慢慢降下来了,就像火慢慢熄灭一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舆情》
本刊概况
主管:人民日报
主办:人民网内参刊号:CN11-5803/D
社
总编辑:罗华执行总编:祝华新
出版周期:每周一企业版,每周一、周四政务版
参阅范围:司局级,扩大到县处级、企事业单位领导
办刊宗旨:帮领导干部读网
创办背景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3年1月数据,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64亿,上网普及率达到42.1%。
从微博、微信、新闻客户端,到传统的论坛/BBS,网络日益成为热点事件曝光的主要平台和舆论的独立源头,近年的热点事件中网络舆情影响话题走向的比重已然超过传统媒体。
在互联网影响力日益增大的今天,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学术机构都越来越重视互联网舆情的监测、研究和引导,互联网业已成为了党和政府治国理政的重要新平台之一。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
通过互联网反映民意、汇集民情、阐述民智。
“网络问政”已成为党和政府治国理政的一个重要渠道。
显然,互联网已成为社会观念和思想的显示器和晴雨表,已成为各阶层利益表达、情感宣泄、思想碰撞的舆论主渠道,已成为社会舆论的发源地。
在这种条件下,无论是舆情监测、分析、预判,还是舆情的应对、处置或修补都不再是件简单的事情。
《网络舆情》内参由我国创办最早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人民网主办,是国内惟一一份具有国家正式内参号的、以互联网为主要信息来源、反映社情民意和舆情动向的内参读物。
它旨在帮助领导干部“读网”,梳理和客观呈现互联网上的热点舆情以及多种意见构成,包括网民对党和政府方针政策的反馈,对地方施政和行业发展的评价,互联网上的社会思潮,专家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的见解。
同时,介绍境外媒体网站上对中国事务的评论,关注国际重大事件特别是对中国的国家安全和发展有影响的事件,帮助领导干部拓展视野。
本刊还特别关注各类突发事件的网络舆论形成路径,总结政府危机管理、媒体关系的得失,在问责制年代为领导干部提供应对参考。
主要内容
·每周一、周四出刊,栏目包括:
一周舆情综述:关注热点事件,充分利用微博等新媒体工具深入研究社情民意,对舆情事件进行澄清、解析,引导舆论;
危机管理案例:选取最受网民关注的社会议题、政治议题、舆情热点,对网民言论以及媒体观点进行倾向性分析;
政务微博观察:总结各级政府微博对舆情事件应对的得失和微博网友的整体反馈,从舆情分析师专业角度对政府表现提出建议;
舆情素养:从危机应对角度,梳理国内外重大、突发、特色舆情事件,帮助读者全面认识舆情、处理舆情,最终把控舆情;
媒体观察:展示传统媒体在新媒体环境下角色转换及发展经验,为新闻宣传管理部门提供管理决策建议;
舆情素养、吏治舆情、政策舆情、民生舆情、舆情焦点、微博调色板、政务微
博运营、人民舆评、突发事件案底、干部人事解读、舆情会商室、排行榜、图
片内参、舆情回音壁、外媒看点、网络名家、网文趣读、网言网语&短信无忌等。
·《网络舆情》移动终端版:
《网络舆情》移动终端版原汁原味呈现杂志纸制版的内容和样式,具有易操作、易管理、易携带的优点,用户可直接点击下载当期或往期《网络舆情》杂志,
实现“零时间投递”,随时随地、方便快捷地阅读杂志内容。
结合平板电脑上
固有的办公操作系统平台,真正做到移动互联舆情、无线网上办公。
服务对象
中央党政军领导,各级党委、政府、人大、政协、公检法单位领导,以及各民主党派、社团组织,开发区管委会,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领导、管理者等,以司局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参阅对象,经批准现扩大到县处级领导干部。
增值服务
(一)纸质订户赠送网络账号,在线阅览,及时便捷;
(二)订阅拾份赠送“突发公共事件舆情案例库”网络账号;
(三)订阅贰拾份,免费参加舆情培训班1人次;
(四)订阅叁拾份以上单位,免费参加舆情培训班2人次。
人民日报社人民网编辑政策委员会
订购指南
纸质版:3800元/年
终端版:12800元/部(终端产品为三星、苹果等手机或者笔记本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