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基础知识试题答案

计量基础知识试题答案
计量基础知识试题答案

n 计量基础知识

一、名词解释

1、测量准确度: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真值之间的一致程度。

2、(测量结果的)重复性:在相同测量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连续多次测量所得结果之间的一致性。

3、计量器具:所有(工作)测量仪器、计量标准、标准物质、以及进行测量所需要的辅助设备和规范。

4、(测量结果的)复现性:在改变了的测量条件下,同一被测量的测量结果之间的一致性

5、真值:与给定的特定量的定义一致的值。

①、量的真值只有通过完善的测量才有可能获得

②、真值按其本性是不确定的

③、与给定的特定量定义一致的值不一定只有一个

6、测量误差:误差是指测量结果减去被测量的真值

7、修正值:用代数方法与未修正测量结果相加,以补偿其系统误差的值

8、量值:一般由一个数乘以测量单位所表示的特定量的大小

9、校准:校准是在规定条件下,为确定测量仪器或测量系统所指示的量值,或实物量具或参考物质所代表的量值,与对应的由标

准所复现的量值之间的一组操作

10、计量单位:计量单位是指为定量表示同种量的大小而约定的定义和采用的特定量。计量单位应具有明确的名称、定义和符号。

二、填空题

1、计量的特点取决于计量所从事的工作,即为实现单位统一、量值准确可靠而进行的科技、法制和管理活动,概括地说,可归纳

为准确性、一致性、溯源性及法制性4个方面

2、计量的一致性是指在统一计量单位的基础上,无论在何时、何地,采用何种方法,使用何种计量器具,以及由何人测量,只要

符合有关的要求,其测量结果就应在给定的区间内一致

3、溯源性是指任何一个测量结果或计量标准的值,都能通过一条具有规定不确定度的连续比较链,与计量基准联系起来。

4、量制是指彼此间存在确定关系的一组量,单位制是为给定的量制,按照给定的规则确定的基本量的单位(称为基本单位)和导出

量的单位(称为导出单位)的总和。

5、数值的大小决定于单位,只有在给定单位的前提下,才能给出数值,一个特定量的量值,与所选择的单位无关,而其数值则与

所选择的单位的大小成反比。

6、校准或检定测量仪器时,主要的工作就是给仪器赋值或确定它们的示值误差;使用测量仪器时,主要关心的也是其示值误差对

测量结果的影响。

7、测量不确定度是指“表征合理地赋予被测量之值的分散性,与测量结果相联系的参数。

8、测量不确定度从词义上理解,意味着对测量结果可信性、有效性的怀疑程度或不肯定程度,是定量说明测量结果的质量的一个

参数。

9、测量标称值为10.2mm的甲棒长度时得到实际值为10.0mm,其示值误差Δ=0.2mm;而测量标称值为100.2mm的乙棒长度时得

到实际值为100.0mm,其示值误差Δ′=0.2mm,甲棒的相对误差δ=2%,乙棒的相对误差δ′=0.2%。

10、用户需要一个准确值为1kg的砝码,并将此应有的值标示在砝码上;工厂加工时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所得的实际值为

1.002kg,此时的偏差为+0.002kg。如果按照标称值1kg来使用,砝码就有-0.002kg的示值误差。

11、实物量具是指“使用时以固定形态复现或提供给定量的一个或多个已知值的器具。

12 、测量传感器是指“提供与输入量有确定关系的输出量的器件。

13、敏感器通常称为敏感元件,它是指“测量仪器或测量链中直接受被测量作用的元件。

14、检测器是指“用于指示某个现象的存在而不必提供有关量值的器件或物质。

15、标尺间隔(即分度值)是测量仪器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参数。在我国习惯上称为“分度值”。它是指“对应两相邻标尺标记的两个

值之差”。

16、标尺分度是指“标尺上任何两相邻标尺标记之间的部分”,标尺分度主要说明标尺分成了多少个可以分辨的区间。

17、示值范围是指“极限示值界限内的一组值”(6.20条)。即指测量仪器在显示装置上其最大与最小示值的范围。

d o 18、一台万用表,把操纵器件调到×10V 一档,其标尺上下限数码为0~10,则其标称范围为0V ~100V 。一支玻璃温度计,其标尺下限示值为-30℃,其上限值为+80℃,则此温度计的标称范围为-30℃~+80℃。

19、准确度等级是指“符合一定的计量要求,使误差保持在规定极限以内的测量仪器的等别、级别”。 20、测量仪器的偏移是指“测量仪器示值的系统误差。

21、测量仪器的最大允许误差 是指“对给定的测量仪器,规范、规程等所允许的误差极限值。

22、 稳定性是指“测量仪器保持其计量特性随时间恒定的能力,通常可以用以下两种方式:用计量特性变化某个规定的量所需经过的时间,或用计量特性经过规定的时间所发生的变化量来进行定量表示

23、 显示装置的分辨力是指“显示装置能有效辨别的最小的示值差”。是显示装置中对其最小示值差的辨别能力。通常模拟式显示装置的分辨力为标尺分度值的一半。

24、漂移是指“测量仪器计量特性的慢变化”,测量仪器计量特性随时间的慢变化,如在几分钟、几十分钟或多少小时内保持其计量特性恒定能力的一个术语。三、简答题

1、测量与计量有什么区别?

答:测量是以确定量值为目的的一组操作。 计量是实现单位统一,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

计量是特殊的测量。

2、写出真值、测量结果、修正值、误差之间的表达计算公式

真值=测量结果+修正值=测量结果-误差

2、什么样的计量器具为不合格的计量器具?

答、不合格计量器具是指计量器具已经被损坏、过载或误操作,工作不正常,功能出现可疑,超过了规定的检定周期,封缄已

被破坏等

4、什么是计量器具确认?

①、为确保计量器具处于满足预期使用要求的状态所需要的一组操作。②、确认一般包括检定、校准、必要的调整或修理、

随后再检定、校准,以及必要的封印和标记。③、在一定条件下,比对或测试的结果,可以作为判断计量器具是否满足预期使

用要求的确认依据。四、

综合题

1、论述计量器具使用的管理要求及方法?

①、计量器具的使用操作人员,必须掌握相关测量点对测量的要求,测量介质、测量范围等与测量有关的测量参数,对关键测量点要掌握计量器具的测量原理及影响测量的相关因素。②、计量器具的使用,必须保证其在确认合格的间隔内,各种计量器具的操作使用,都要按操作规程或设备操作使用说明进行。③、在用的计量器具,不得擅自拆除、开闭、和改变计量器具检测参数,不得损坏计量器具的封缄、运行记录和确认标记。④、在计量器具的使用过程中,如发现计量器具异常或怀疑计量器具有缺陷时,岗位操作人员应立即通知计量器具专业维护人员进行处理、确认,并做好记录。岗位操作人员有义务向

设备维护人员提供计量器具异常或怀疑计量器具有缺陷的依据、相关运行记录。

2、论述计量器具确认中确认依据采用的来源?公司确认程序的编写要求?

1、①、国家技术监督局颁布的计量检定规程。②、经国家技术监督局批准认可的部门、地方计量检定规程。③、公司编制的确认规程。④、设备生产厂提供的技术说明书。⑤、公司及各部门临时组织编制的校准、测试、检验和比对方法。

2、公司通用确认规程由设备工程部负责编写。

①、各部门临时编制的校准、测试、检验和比对方法在设备工程部分管付部长组织下进行编制。②、所有的确认文件均应采用最新版本,废止的文件由编写发文部门负责统一收回销毁。③、公司内部编制的校准规范和校准、测试、检验和比对方法在批准使用前,到GMP 办公室备案。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