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静脉滴注红霉素不良反应的护理应对

合集下载

小儿静脉滴注阿奇霉素的不良反应与护理措施

小儿静脉滴注阿奇霉素的不良反应与护理措施

小儿静脉滴注阿奇霉素的不良反应与护理措施摘要:目的:围绕小儿静脉滴注阿奇霉素常见的不良反应展开分析研究,同时对相关的临床护理措施进行分析与总结。

方法:选择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期间在我院儿科接受静脉滴注阿奇霉素治疗的56例患儿,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将56例研究对象均分为两组,每组28例患儿。

28例对照组研究对象接受儿科常规护理干预,28例观察组研究对象在接受儿科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开展了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的不良反应率及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结果:两组研究对象在接受相应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研究对象出现不良反应者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57%,对照组研究对象出现不良反应者1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9.29%,p<0.05;观察组研究对象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在临床护理中,小儿静脉滴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用药不良反应,护理人员通过实施针对性护理措施来进行护理干预,显著降低了患儿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概率,患儿静脉输液的安全系数显著提升,同时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也得到了显著提升,值得在临床范围内进行广泛推广。

关键词:针对性护理干预;儿科;阿奇霉素;药物不良反应;护理措施引言:阿奇霉素是新一代半合成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药物,属于红霉素的衍生物,是临床常用药之一,主要用于微生物感染疾病的临床治疗,是常见的广谱抗菌药,使用方便,且疗效确切,在临床上得到了大范围的应用。

阿奇霉素在用药前不用进行药敏试验,不良反应相对较少,用药过程中的安全性和耐受性相对较好,在临床抗感染治疗过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对于儿科患儿来说,其机体与成人存在一定差异,尤其在机体免疫能力、机体抵抗能力方面存在发育不成熟的问题,同时患儿的代谢能力、排泄能力也弱于成人。

因此,在静脉注射阿奇霉素的过程中,患儿易于出现用药不良反应,主要不良反应为过敏反应、胃肠道反应、局部反应等。

儿泻康贴预防小儿静脉滴注红霉素致胃肠道反应的临床观察

儿泻康贴预防小儿静脉滴注红霉素致胃肠道反应的临床观察

儿泻康贴预防小儿静脉滴注红霉素致胃肠道反应的临床观察摘要〗探讨外用儿泻康贴预防小儿静脉滴注红霉素致胃肠道反应的临床疗效。

将120例需采用红霉素静脉滴注治疗的住院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实验组例,两组均采取减慢输液速度和输液前适当进食,均根据患儿的反应,逐渐调节滴速为20~30滴/min,实验组20分钟前脐部贴儿泻康贴,观察两组胃肠道反应的发生率。

实验组胃肠道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儿泻康贴的使用可以预防小儿静脉滴注红霉素所致的胃肠道反应,值得推广。

关键词:儿科;儿泻康贴;静脉滴注;胃肠道反应;预防肺炎支原体感染是儿科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因,其临床表现多样,可引起包括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等临床疾病。

支原体肺炎占小儿肺炎的10%~20%,流行年份可达30%[1],目前红霉素仍然是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的常用药物,如何防治或减轻红霉素静脉滴注引起的胃肠道反应,备受临床关注,目前临床常选用消化道黏膜保护剂、抗胆碱药、止吐药等同时口服或静脉滴注,但受婴幼儿口服依从性和本身药物的副作用等影响,一些患儿胃肠道反应严重,不得不终止红霉素输液治疗。

我科自2018年以来采用输注红霉素前于儿泻康贴贴肚脐,操作简单,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南京江北人民医院儿科住院部2018年1月至6月接受红霉素静脉滴注治疗的患儿120例,其中男63例,女例57例,年龄1~3岁。

随机法分为实验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

两组婴幼儿比例为实验组41例,对照组40例,两组婴幼儿比例:0.68/0.66,分成两组,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情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1)否认红霉素药物过敏者(2)符合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毛细支气管炎的诊断标准(3)年龄1岁至3岁的患儿(4)静脉滴注红霉素治疗(5)监护人知情同意。

医院输液不良反应应急预案及处置流程

医院输液不良反应应急预案及处置流程

医院输液不良反应应急预案及处置流

输液患者发生可疑或确定的输液不良反应时:
1、护士应及时报告值班医师,积极配合医师对患者进行对症治疗。

如寒战者给予保暖、饮热水,高热者给予冰敷等措施进行相应处理,必要时吸氧,并按医嘱给予药物治疗,同时做好以下工作:
1.1立即停止输液,更换液体和输液器,保持静脉输液通道畅通,并通知值班医师。

1.2准备好抢救药品及物品,配合值班医师对患者进行对症治疗、抢救。

1.3留取输液标本送微生物室做培养。

1.4详细准确地做好护理记录,包括患者生命体征、一般情况和抢救过程、病情变化及处理措施等。

1.5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做好患者安抚工作,消除患者紧张情绪。

1.6再次检查输液液体质量:输液瓶是否有裂缝、瓶盖是否有松脱。

详细记录输注的液体、药品剂量,输液器、头皮针及所用注射器的名称、厂家、批号等。

1.7用消毒巾、胶袋把输液器和剩余药液、针头封好,。

红霉素静滴治疗儿童MPP疗效及预防胃肠道不良反应的探讨

红霉素静滴治疗儿童MPP疗效及预防胃肠道不良反应的探讨

红霉素静滴治疗儿童MPP疗效及预防胃肠道不良反应的探讨作者:李立来源:《中国医学创新》2013年第05期【摘要】目的:探讨红霉素静滴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及预防其所引起的胃肠道不良反应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经血清MP-IgM检测而确诊的93例MPP患儿分为观察组53例和对照组40例,均予红霉素采用相同方法静滴治疗,观察组在静滴红霉素前30 min先予磷酸铝凝胶口服预防胃肠道不良反应,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7.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字2=0.1184,P>0.05);观察组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7%、严重反应发生率为3.7%,对照组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5.0%、严重反应发生率为60.0%,观察组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和严重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字2=20.913、35.780,P【关键词】肺炎支原体肺炎;红霉素;胃肠道不良反应;预防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3.05.029肺炎支原体(MP)是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超滤过性病原微生物,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1];近年来,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逐年增多,已成为儿科的常见病、多发病。

目前临床上治疗儿童MPP首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在儿科则多采用红霉素静脉滴注,然而,红霉素导致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常影响患儿的有效治疗,因此,在应用红霉素时,防治其所致胃肠道不良反应也成为治疗儿童MPP的重要内容之一[2]。

近年来,笔者所在医院在应用红霉素静滴治疗儿童MPP时采用磷酸铝凝胶预防红霉素所致胃肠道不良反应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10年2月-2012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MPP患儿93例,男54例、女39例,年龄3个月~14岁、平均年龄(6.7±2.5)岁,均根据临床表现和在实验室行肺炎支原体分离及血清肺炎支原体特异性IgM抗体(MP-IgM)检测而明确诊断[3]。

静点乳糖酸红霉素引起肿痛反应的护理体会

静点乳糖酸红霉素引起肿痛反应的护理体会

静点乳糖酸红霉素引起肿痛反应的护理体会摘要】目的:研究出有效的静点乳糖酸红霉素引起肿痛反应的护理方法。

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9月就诊于我院的结核性胸膜炎、猩红热、白喉及李斯特菌、肺炎链球菌所致的下呼吸道感染,不良反应有耳鸣、听觉减退等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遵医嘱给予5%葡萄糖注射液500ml+乳糖酸红霉素0.9g静点,患者自由体位,当输入该药约25分钟时,局部微痛、自感胀,肉眼观察局部无明显改变,判定头皮针在血管内,有回血,输液无外溢现象。

方法:对患者采取优化护理方法,观察护理效果。

结果:采用优化护理后再经过简单的物理治疗,约5天患者肿痛症状消失,预后佳。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8-066-01乳糖酸红霉素属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为水溶性的红霉素乳糖醛酸酯,对葡萄球菌属、各组链球菌和革兰阳性杆菌均具抗菌活性。

是一种临床上常用的抗生素,其质量标准收载于中国药典。

相关资料报道,红霉素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 5%。

阿奇霉素同为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抗菌谱与红霉素相近,且作用较强,常用于敏感菌所致的呼吸道、皮肤和软组织感染,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消化道反应( 包括呕吐、腹泻、腹痛等) 约为9. 6%,神经系统反应( 包括头痛) 约为1.3。

阿奇霉素还有引发四肢肌肉剧痛的不良反应的报道。

1.资料与方法1.1患者一般资料100例患者中男45例,女55例,年龄54岁到70岁不等,患者不同程度患有结核性胸膜炎、猩红热、白喉及李斯特菌、肺炎链球菌所致的下呼吸道感染,不良反应有耳鸣或听觉减退等病症经治疗后效果不佳,采血化验回报支原体抗体(+)。

遵医嘱给予5%葡萄糖注射液500ml+乳糖酸红霉素0.9g静点,患者自由体位,当输入该药约25分钟时,局部微痛、自感胀,肉眼观察局部无明显改变,判定头皮针在血管内,有回血,输液无外溢现象,给予观察。

思密达对红霉素静脉滴注所致副作用的预防

思密达对红霉素静脉滴注所致副作用的预防

尚无特 效药物治疗 。西咪替 丁联合 山莨 菪碱 治疗 小 儿秋 季腹 泻 的机制可能 与如下因素有关 : ①秋季腹 泻主要病 原为轮状病 毒… , 主要侵袭小肠 牯膜 , 致粘 膜充 血水 肿 , 毛脱 落 , 导 绒 水钠 吸收障碍, 引起 渗透性腹 泻 , 西咪 替丁 阻断 H 受体 , 制组胺 . 抑 等炎性介 质释放 , 减轻肠 粘膜炎 症水 肿 , 促进 绒毛恢 复 其吸 收 功能 , 具有止泻作 用 ; 山莨菪 碱能 解 除 胃肠痉挛 , 少肠蠕 动 , 减 解除毛细血管痉挛 , 促进 胃肠 血管 对肠 腔 内水 分 吸收 , 大 便 使
疗纽恶心 、 呕吐伴腹痛 者 3 , 纯恶心者 9 , 例 单 例 单纯腹 痛者 2倒 ; 对照组恶心 、 呕吐伴腹 痛者 1 倒 , 5 恶心伴 腹痛者 5侧 ,
单纯 恶心 者 1 例 :两组 比较 差异 有极显著性 ( <0 0 ) 0 P 1。结论 : 思密达作为 小儿静 脉 滴注红霉 素前的辅助 用药 , 预防
消化 道 剖 作 用 效 果 明 显 。
[ 关键词 】 思密迭 ; 红霉素 ; 粘膜保护
[ 中图分类号 】 Iq ; 98 1 L 5R 7 . C 5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 编号 ] 10-712 0 )40 ̄ 0 0408 (0 Z0-Z 2 性别不限 , 随机 分为两组 :治疗组 3 , 脉滴注前 1 r n口 5例 静 5a i 服思密达粉剂( 法国益普 生制药公司 ) 3阱对照 组 3 例 , 3 不另给 任何 药物:两组输液 中均 同时添加维 生素 R 针 剂。在 静脉滴 注过 程中, 观察 、 询问井记 录患儿 出现 的消化道症状。
杂志 .93 84 :9 19 ,( ) 15

静脉输液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

静脉输液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

静脉输液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静脉输液治疗是一种高度专业技术,其治疗层面涵盖肠道外输液、营养支持、用药与输液的治疗,回顾其历史,始于17世纪,但巨大进步主要发生于20世纪,那么你知道静脉输液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吗?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静脉输液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用!静脉输液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1.发热反应:发热反应是输液常见的一种反应,常因输入致热物质引起。

多由于输液器和药品质量不合格、环境不洁、无菌操作不严格使致热物质进入体内而引起。

护理:(1)减慢滴注速度或停止输液,及时与医生联系求采纳谢谢楼主(2)立即测生命体征,并且每半小时测量体温一次,至病情平稳(3)对症处理,寒战时适当增加盖被或用热水袋保暖,高热时给予物理降温(4)按医嘱给抗过敏药或激素治疗(5)保留余液和输液器,必要时送检验室作细菌培养(6)预防:输液前严格检查药液质量、输液用具的包装及灭菌有效期等,防止致热物质进入体内2.循环负荷过重(肺水肿)肺水肿常与输液速度过快,输入量过多有关护理:(1)立即停止输液,及时与医生联系,配合抢救,安慰病人(2)协助病人取端坐位,两腿下垂,以减少回心血流,减轻心脏负担(3)加压给氧,可使肺泡内压力增高,减少肺泡内毛细血管渗出液的产生;同时给予20%--30%乙醇湿化吸氧,因乙醇能降低肺泡内泡沫的表面张力,是泡沫破裂消散,从而改善肺部气体交换,迅速缓解缺氧症状(4)按医嘱给予镇静剂、扩血管药物和强心剂、利尿剂等(5)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通畅,并指导病人进行有效呼吸(6)必要时用止血带进行四肢论扎(7)预防: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和输液量,对有心肺疾病的病人及老年人、儿童尤应慎重3.静脉炎:常与长期输入高浓度和刺激性较强的药物,输液导管长期留置,输液过程中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有关护理:(1)患肢抬高制动,局部用95%乙醇或50%硫酸镁进行湿热敷(2)超短波理疗(3)合并感染时遵医嘱给予全身或局部抗生素治疗(4)预防: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对血管壁有刺激性的药物应充分稀释后应用,并防止药物溢出血管外。

运用孙氏敷脐散治疗小儿静滴红霉素所致胃肠道反应的临厌观察和护理体会

运用孙氏敷脐散治疗小儿静滴红霉素所致胃肠道反应的临厌观察和护理体会
繁呕吐,严重的不良反应给治疗依从性带来了很大的挑
战.笔 者 2014 年 1 月—2015 年 6 月 采 用 孙 浩 老 中 医
创制的敷脐散外敷肚 脐(神 阙 穴)治 疗 156 例 患 儿 静 滴
红霉素引起的胃肠道反应,收效良好,现总结如下.
一般资料
156 例 均 为 我 院 儿 科 住 院 患 者 ,随 机 分 为 两 组 .
儿 疾 患 [3]. 尤 其 在 脐 疗 法 治 疗 小 儿 腹 泻 、汗 证 、便 秘
李 婷 通讯作者:朱向东
等 诸 证 上 ,收 效 甚 佳 [4]. 孙 浩 认 为 ,神 阙 穴 属 任 脉 ,任
脉 与 督 脉 互 为 表 里 ,故 能 总 理 人 体 诸 经 百 脉 ;又 为 冲
脉 循 行 之 地 ,而 冲 脉 为 十 二 经 脉 之 海 ,且 任 、督 、冲 皆
(江苏省仪征市中医院,
211400)
近 年 来,随 着 儿 童 感 染 肺 炎 支 原 体 数 量 的 日 益 增
加,在小儿支气管炎、肺炎的抗菌药物选用中,红霉素作
为治疗支原体感染的首选药物在儿科得到了广泛应用.
但由于其不良反应中胃肠道反应非常多见,儿童在输注
红霉素时,恶心、呕吐、腹 痛、腹 泻,严 重 者 腹 痛 难 忍,频
为 奇 经 ,贯 穿 于 十 二 正 经 之 间 ,具 有 调 节 各 经 脉 气 血
的 作 用 ,故 神 阙 能 通 周 身 之 经 气 . 脐 部 皮 肤 比 较 薄
腹部不适等胃肠道反应来判定疗效.0 级:无 胃 肠 道 反
应;Ⅰ 级:有轻度的胃 肠 道 反 应,患 儿 表 现 为 有 恶 心 感,
出现间歇 肠 道 反 应,患 儿 表 现 为 恶 心 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静脉滴注红霉素不良反应的护理应对
【关键词】红霉素;不良反应;护理
红霉素是从链丝菌培养液中分离出来的一种具有14元环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临床上常作为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首选药,但在静脉滴注过程中,胃肠道反应及血管局部反应严重。

我科对静脉滴注红霉素的患儿给予适时的护理,降低了不良反应发生的程度,减轻了患儿的痛苦,缩短了病程,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6年8月至2008年8月,因肺炎支原体感染住院患儿652例,静脉滴注红霉素645例,男336例,女309例,年龄8 个月~16岁,平均7.6岁。

在静脉滴注红霉素的过程中,出现胃肠反应612例,局部刺激性疼痛589例,两种反应均发生587例。

1.2 方法在静脉滴注红霉素的过程中,根据不同患儿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的症状,采取饮食指导、口服蒙脱石散或静脉滴注甲氰咪呱药物配合、局部皮肤护理及关怀护理等措施。

2 不良反应及护理
2.1 胃肠道反应红霉素静脉滴注可使血浆中胃动素水平升高,其与胃肠道平滑肌上的胃动力受体结合产生强烈收缩引起胃肠道反应,也可能是通过刺激胃肠神经丛致乙酰胆碱释放从而使胃肠道平滑肌产生强烈收缩,引起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使患儿难以耐受。

所以静脉滴注前鼓励患儿多进食,指导家长给予清淡、易消化、富含营养饮食,如牛奶、蒸蛋、瘦肉、红枣猪肚汤、鸡汤等,饮食品种多样化,尽量适合其口味,少量多餐,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忌食生冷及辛辣刺激食品。

红霉素胃肠反应大,所以输液时速度不宜太快,宜缓慢滴入,幼儿以10~15滴/min为宜,年长儿以20~30滴/min为宜,尤其是治疗的前3 d,一定要控制输液速度,以减轻胃肠反应。

若反应严重,采取配合药物治疗,如西咪替丁可抑制组胺等炎症介质释放,阻止红霉素引起的肠壁变态反应,抑制腺体分泌,减轻红霉素的促胃肠动力作用,思密达对消化道黏膜有很强的覆盖能力,与黏膜糖蛋白结合,可提高黏膜屏障攻击因子的防御功能,并作用于阿片受体阻止乙酰胆碱及前列腺素的释放,抑制胃肠蠕动,解除内脏平滑肌的痉挛以缓解红霉素的胃肠道反应。

可在静脉滴注红霉素前半小时,根据患儿年龄及体重口服思密达或静脉滴注西咪替丁,可使胃肠反应明显减轻或消失。

2.2 局部刺激性疼痛、局部静脉炎红霉素静脉滴注时可出现局部刺激性疼痛、局部静脉炎的不良反应,因此在静脉滴注时应做到“两不”“一定”,即静脉滴注药物浓度不大于1 mg/ml,以防因红霉素浓度过高刺激血管发生疼痛与静脉炎;滴速不宜过快,控制在10~15滴/min,不超过30滴/min。

一定要使红霉素充分溶解后再加入到5%葡萄糖氯化钠溶液中静脉滴注。

临床观察发现,若直接抽取5%葡萄糖氯化钠溶液溶解红霉素,红霉素易结晶成乳状,再加至葡萄糖氯化钠溶液中后,虽溶液外表看不见未溶解的药物颗粒,但在实际静脉滴注过程中,易出现输液外渗、局部静脉炎等情况,且患儿局部刺激性疼痛症状明显。

现在,笔者改用注射用水先溶解红霉素,充分摇匀,待红霉素完全溶解后再加入至5%葡萄糖氯化钠溶液或0.9%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结果,输液外渗及静脉炎的发生
明显减少,患儿自我感觉局部刺激性疼痛现象明显减轻。

同时在输液的过程中,要严密观察用药过程中的反应,注意保护血管,每次滴注后用生理盐水冲针头,降低药物浓度以减少刺激。

对局部刺激性疼痛者,可采取局部热毛巾湿敷的方法,一旦出现血管红肿,立即给予30%的硫酸镁或95%酒精湿敷,以防静脉炎的发生。

2.3 关怀护理合理安排病房,静脉滴注红霉素的患儿多是支原体感染的患儿,MP感染患儿需规范地治疗及较长时间的休养,因此应为患儿提供安静、整洁、舒适的环境。

我科病房墙面布满各种动物装饰画,走廊墙体的健康宣教板也以画报的形似展示,天棚布满彩球、生动活泼的挂件、风铃等物,同时走廊配有幼儿摇摆机,带静脉滴注架的幼儿手推车,病房配有电视机、DVD等设施。

进入病区有如进入儿童乐园,那里有美丽的彩画及游乐设施供孩子们玩耍,给患儿以轻松愉快的感觉;护士身着粉色着装,精神饱满,热情微笑,迎接患儿的到来,轻声的入院介绍,给患儿家一样的感觉;患儿恐惧、害怕医院的各种治疗、抽血、注射、服药等,我们尽量保证同病室患儿年龄相仿,并采用多种方法鼓励患儿,如评选病房最勇敢标兵、病房班长、真正男子汉等称号,并给予适当奖励,还组织大家共同讲笑话、讲故事等多种游乐活动。

以上多种方式均可分散患儿的注意力,使其将注意力从静脉滴注转移到游戏当中,使患儿在最佳心理状态下,接受治疗及护理,并充分保证休息,利于疾病的恢复。

肺炎支原体(MP)感染是儿科较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切有逐年增多的趋势,而红霉素是治疗MP的首选药,因胃肠及血管局部反应大、静脉滴注时间长、总疗程长,常不易被患儿及家长所接受,从而造成病情延误或反复。

而我们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在静脉滴注红霉素前,对有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首先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将不良反应的发生降低至最低、最轻。

对静脉滴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通过饮食指导、药物辅助、局部热敷、心里护理等措施,降低了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程度,保证临床规范、系统的治疗,缩短了病程,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促进了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顺利康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