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糖酸红霉素在临床静脉滴注中的合理应用分析

合集下载

临床静脉输液配置常见问题及分析

临床静脉输液配置常见问题及分析

临床静脉输液配置常见问题及分析摘要为分析临床静脉输液配置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为临床合理配置静脉输液提供参考。

通过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搜索相关关键字,查询有关静脉输液配置的相关文章。

同时查阅相关门/急诊处方审核记录、住院药房医嘱审核记录、临床药师查房记录、药品不良反应报表等,对其中不合理的静脉输液配置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得到如下结论:静脉注射药物在配置过程中,主要存在溶媒选择不当、药物配伍禁忌、药物配置浓度过高、药物配置后放置时间过长、输液配置器具选择不当、输液配置操作不规范等问题。

结论:临床静脉输液配置应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范,严格遵照药品说明书、药物手册等法定文件的要求去做,现配现用,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

关键词静脉输液;配置;配伍;问题;分析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手段,可显著提高血药浓度,进而提高疗效,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如果输液配置不当就可能导致药物理化性质发生改变,如溶液微粒超标、热原超标、pH值改变、药物发生沉淀和变色、生成新的化学物质等,从而导致过敏、休克等一系列不良反应,不仅达不到治疗效果,反而会危及患者生命。

本文收集了国内文献报道及临床输液配置中常见的问题,进行归纳和分析,以期对临床合理配置静脉输液提供参考。

1 资料来源与方法以“输液”、“配伍”、“溶媒”、“配置”及各种药品的通用名称等为关键词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相关文献,收集静脉输液配置的相关文章,同时查阅相关门/急诊处方审核记录、住院药房医嘱审核记录、临床药师查房记录、药品不良反应报表等,对其中不合理的静脉输液配置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存在问题归纳如下:2.1 溶媒选择不当静脉注射用药物溶媒选择不当是临床输液配置较易出现的问题,笔者将注射用抗菌药物、其它常用化学药注射剂、中药注射剂在此方面出现的问题分别了进行归纳总结,结果见表1、表2、表3。

2.2 药物配伍禁忌临床上因治疗方便经常将2种或2种以上药物混在同一溶媒中使用,有些药物虽然分在不同溶媒中但输液时同经一条输液管,结果使混合后的药物发生理化变化,导致输液出现微粒增加、热原增加、变色、浑浊、沉淀等现象,本文总结我院临床曾出现及文献报道的药物配伍禁忌,结果见表4。

注射用乳糖酸红霉素的合理使用

注射用乳糖酸红霉素的合理使用

注射用乳糖酸红霉素的合理使用
牟新春;柳丽红
【期刊名称】《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年(卷),期】2003(019)018
【摘要】@@ 注射用红霉素是由乳糖酸红霉素制成的静脉注射用制剂.由于乳糖酸红霉素抗菌谱广,过敏反应少见,因此临床应用较广.但在使用配制红霉素时还存在一些问题,2001年2月~2002年12月我们就3所三级甲等医院的72个科室,注射用红霉素的使用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总页数】1页(P49)
【作者】牟新春;柳丽红
【作者单位】解放军第二一○医院,消化内科,辽宁,大连,116021;解放军第二一○医院,消化内科,辽宁,大连,11602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52
【相关文献】
1.注射用乳糖酸红霉素+维生素B6治疗喘憋性肺炎的疗效观察 [J], 袁跃飞
2.乳糖酸红霉素在临床静脉滴注中的合理使用 [J], 黄铁荣
3.微生物检定法测定注射用乳糖酸红霉素含量的不确定度评价 [J], 郭芯岐;张敏
4.注射用乳糖酸红霉素致全身疼痛1例 [J], 王继宏
5.注射用乳糖酸红霉素的合理使用 [J], 牟新春;柳丽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乳糖酸红霉素的临床应用

乳糖酸红霉素的临床应用

乳糖酸红霉素的临床应用乳糖酸红霉素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常用于治疗多种感染性疾病。

其临床应用广泛,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以下将从不同角度探讨乳糖酸红霉素在临床中的应用。

一、适应症乳糖酸红霉素适用于呼吸道、皮肤软组织、泌尿生殖道、骨骼关节、腹腔内脏器等感染性疾病的治疗。

常见的适应症包括:肺炎、支气管炎、皮肤感染、尿路感染、骨关节感染等。

乳糖酸红霉素在治疗这些感染性疾病中表现出色,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线抗生素之一。

二、作用机制乳糖酸红霉素通过抑制细菌蛋白合成,阻碍细菌的生长和繁殖,从而起到抗菌作用。

其广谱抗菌特性使其对多种细菌具有杀灭作用,包括革兰氏阳性菌和部分革兰氏阴性菌。

乳糖酸红霉素还具有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可帮助机体清除感染源,提高免疫力。

三、给药途径乳糖酸红霉素可通过口服、静脉注射、肌肉注射等多种途径给药。

根据感染部位和疾病严重程度选择不同的给药途径,以提高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在临床实践中,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给药途径,并严格遵医嘱使用。

四、用药注意事项在使用乳糖酸红霉素时,需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遵医嘱使用,严格按照剂量和给药途径服用,避免过量或错误给药。

其次,注意药物相互作用,避免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产生不良反应。

再者,注意药物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肝肾功能异常等,及时就医处理。

最后,尽量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定期监测疗效和不良反应,以保证治疗效果。

五、疗效评估在使用乳糖酸红霉素治疗感染性疾病时,应及时评估疗效。

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来判断疗效,如体温下降、症状减轻、病原体清除等。

如果疗效不佳,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或考虑是否存在耐药菌株。

疗程结束后,需复查相关指标,确保疾病得到控制和治愈。

总之,乳糖酸红霉素作为一种常用的抗生素,在临床应用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合理正确地使用乳糖酸红霉素,既可以有效治疗感染性疾病,又可以减少不良反应和药物耐药性的发生,对维护人类健康具有积极的意义。

静脉输液的正确配置与合理使用

静脉输液的正确配置与合理使用

内容提示
影响药物稳定的因素 配伍禁忌 举例
输液速度 临床防治
影响药物稳定的因素
药物本身因素:溶解度、氧化、聚合
不 稳 定 因 素
介质因素:溶媒、pH、光线、电解质 剂型因素:脂肪乳、脂质体 操作因素:加药方式、顺序 储运因素:温度、时间
1、溶媒的影响
常用溶液:
葡萄糖 液
1.非电 解质 (一)、晶体 溶液:
(3)纳米粒
稳定性较好;聚集问题 —— 用生理盐水稀释至5mg/ml, 30min滴完 ——稀释液不立即用,25℃存放,不超过8小时 •已上市的纳米粒: 紫杉醇
5、电解质的影响
胶体溶液型注射剂
• 若与含有强电解质的注射剂,如生理盐水、 氯化钾、乳酸钠和葡萄糖酸钙等注射剂混合 时,因盐类的离子效应,中和了胶粒中的双 电层,使胶体凝聚而析出沉淀。
※以专用溶媒(35~45%乙醇水溶液)先溶解
例 1:
• 双黄连与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氧 氟沙星、硫酸卡那霉素配伍后,溶 液pH值升高,药物的溶解度降低, 有沉淀生成。 • 含有双黄连粉剂的0.9%氯化钠注射 液中加入氨苄青霉素,结果颜色即 刻变深。采用庆大霉素、阿米卡星 分别加到含有双黄连注射液的5%葡 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中, 颜色变为棕黑色。
氨苄西林
现配现用
其他抗菌 限定时间 药物
原因
替考拉宁
现配现用
替考拉宁溶液的pH 及含量变化较大,结 构中异构体发生转化, 使得溶液颜色逐渐加 深。 水溶液中β-内酰胺环 易裂解 易发生光解反应,使 抗菌活性下降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 依诺沙星
室温下 4h内使用 现配现用
抗肿瘤药物 限定时间
门冬酰胺酶 8h内使用
备注

(完整版)静脉输液配伍讲解

(完整版)静脉输液配伍讲解

静脉输液配置中理化配伍禁忌溶剂选择不当而引起不溶在配药过程中会遇到如乳糖酸红霉素针在0。

9% 氯化钠液中溶解不良,直接用生理盐水溶解药物会生成胶状物不溶解的情况,实际上红霉素乳糖酸盐本身可溶于水,在 0.9 %氯化钠溶液中相当稳定,如果将粉针溶于注射用水中,再加到0。

9%氯化钠中则顺利溶解.又如阿奇霉素的配制按说明书要求为:将本药用适量注射用水充分溶解后,配制成 100mg/ml 的溶液,再加入到250ml 或500ml 氯化钠注射液或5% 葡萄糖注射液中,最终配制成 1~2mg/ml 的静脉滴注液。

有的注射用粉针都在配制时需要用特殊的溶剂溶解,配制时应用所附的专用溶剂溶解后再加入到输液中。

盐酸阿霉素配置时,应先加注射用水溶解,再加入5 %葡萄糖或生理盐水中使用.立止血也需要用配备的溶剂溶解,溶解后进一步稀释。

因此对这些药物中配备的专用溶剂不要随便丢弃,或擅自用其他溶剂替代.析盐喹诺酮类药物,是一种在分子化合物,遇强电解质如氯化钠、氯化钾会发生同离子效应析出沉淀,因而禁与含氯离子的溶液配伍,应用葡萄糖注射液配制.甘露醇注射液为过饱和溶液,应单独滴注,如加入电解质如氯化钾,地塞米松等,可加速甘露醇盐析产生结晶,并易引起电解质紊乱导致低血钾。

酸碱度改变而引起药物破坏,沉淀或变色每种输液都有规定的ph 值范围,对所有加入的药物的稳定性都有一定影响。

常用的溶媒有5%或10%葡萄糖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等、其ph 值依次为3.2~5.5、3。

5~5。

5、4.5~7。

0 。

青霉素水溶液稳定的ph 值为6.0 ~6。

5 用葡萄糖注射液配伍青霉素的β-内酰胺环水解而而使效价降低。

青霉素类及其酶抑制剂中除苯唑西林等有耐酸性质,在葡萄糖液中稳定外,其余药物不耐酸,在葡萄糖注射液中可有一定程度的分解.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在葡萄糖注射液中不仅被葡萄糖催化水解,还能产生聚合物,增加过敏反应.因此此类药物宜选用0。

注射用乳糖酸红霉素

注射用乳糖酸红霉素

注射用乳糖酸红霉素
注射用乳糖酸红霉素为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或疏松块状物,本药物可以
作为青霉素过敏患者治疗下列感染的替代用药,主要用于治疗肺炎支
原体肺炎、肺炎衣原体肺炎、沙眼衣原体结膜炎、淋球菌感染、空肠
弯曲菌肠炎、百日咳等。

注射用乳糖酸红霉素用法用量比较特殊,根据治疗不同的病症,采用
的计量以及方式都有很大的区别。

最常规的静脉滴注,成人一次0.5~1.0g,每日2~3次。

治疗军团菌病剂量需增加至一日3~4g,分4次。

成人一日不超过4g。

小儿每日按体重20~30mg/kg,分2~3次。

使用注射用乳糖酸红霉素出现的布料反应比较多,胃肠道反应最多见,主要表现为:腹泻、恶心、呕吐、中上腹痛、口舌疼痛、胃纳减退等,反应的严重程度与使用计量的大小有直接关系。

过敏反应表现为药物热、皮疹、嗜酸粒细胞增多等,发生率约0.5%~1%。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使用注射用乳糖酸红霉素注意事项
1.本品可通过胎盘而进入胎儿循环,浓度一般不高,文献中也无对胎
儿影响方面的报道,但孕妇应用时仍宜权衡利弊。

2.红霉素有相当量进入母乳中,哺乳期妇女应用时应暂停哺乳。

乳糖酸红霉素在临床静脉滴注中的合理使用

乳糖酸红霉素在临床静脉滴注中的合理使用

乳糖酸红霉素在临床静脉滴注中的合理使用
黄铁荣
【期刊名称】《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年(卷),期】2009(015)019
【摘要】目的探讨乳糖酸红霉素在临床静脉滴注中须注意的问题.方法查阅相关文献结合日常观察,从乳糖酸红霉素的溶媒选择、配制方法、药物浓度、滴注速度、总量次数、机体因素、辅助用药以及忌配伍药等方面分析总结.结果乳糖酸红霉素选用中性、弱碱性的溶媒,先加灭菌注射用水溶解,再加入生理盐水、电解质溶液或含葡萄糖的溶液中静滴;药物浓度小于0.1%(g/ml)、滴注速度30~40滴/分(儿童20~30滴/分)、避免空腹使用或静脉滴注前口服胃粘膜保护剂可有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总量次数控制在成人1日1~2g,分3~4次滴注(小儿每日30~
50mg/kg,分3~4次)可更好地发挥药物疗效;与盐酸头孢吡肟等药物有配伍禁忌.结论正确、合理使用乳糖酸红霉素,才能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另外从药物的经济学角度来考虑,其仍然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总页数】3页(P68-70)
【作者】黄铁荣
【作者单位】528000,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药剂科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利巴韦林在临床静脉滴注中的合理使用 [J], 黄铁荣
2.盐酸万古霉素在临床静脉滴注中的合理使用 [J], 黄铁荣
3.空腹静脉滴注乳糖酸红霉素致过敏性休克1例 [J], 肖丽;张国宁;潘静
4.乳糖酸红霉素在临床静脉滴注中的合理应用分析 [J], 蔺建云
5.乳糖酸红霉素静脉滴注给药的几个问题 [J], 秦立忠;胡晓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静脉注射乳糖酸红霉素联合人免疫球蛋白治疗婴幼儿重症毛细支气管炎临床分析

静脉注射乳糖酸红霉素联合人免疫球蛋白治疗婴幼儿重症毛细支气管炎临床分析

静脉注射乳糖酸红霉素联合人免疫球蛋白治疗婴幼儿重症毛细支气管炎临床分析王建忠;李学超【摘要】目的:观察注射用乳糖酸红霉素联合人免疫球蛋白治疗婴幼儿重症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78例重症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 n =40)和对照组( n =38),2组均采用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入院当日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注射用乳糖酸红霉素和人免疫球蛋白,对2组患儿治疗前后热退、症状、体征恢复正常时间等参数方面予统计学分析。

结果治疗组在热退、呼吸促恢复、嗽喘缓解、肺部罗音消失以及需住院时间等方面均小于对照组( P <0.01)。

治疗组显效30例(75.0%),有效9例(22.5%),无效1例(2.5%);对照组显效17例(44.7%)、有效14例(36.8%)和无效7例(18.4%)。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P <0.05)。

结论静脉注射乳糖酸红霉素联合人免疫球蛋白治疗婴幼儿重症毛细支气管炎疗效显著,治疗中所有患儿均未出现肝功损害、心律失常、过敏性休克等严重不良反应,尤其是对6个月以内的小婴儿用药亦安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期刊名称】《河北医药》【年(卷),期】2014(000)007【总页数】3页(P1038-1040)【关键词】注射用乳糖酸红霉素;人免疫球蛋白;重症;毛细支气管炎;婴儿;幼儿【作者】王建忠;李学超【作者单位】066000 河北省秦皇岛市妇幼保健院儿科;066000 河北省秦皇岛市妇幼保健院儿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25.622毛细支气管炎是由多种病原体感染后引起的婴幼儿常见的下呼吸道疾病,以2岁下的婴幼儿多见,重症者以1~6个月的小婴儿为主,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喘憋型肺炎,其发病原因主要与该年龄段患儿的支气管解剖特点相关[1]。

临床上最常见病原体是呼吸道合胞病毒(RSV)。

此种疾病的患儿临床表现为发作性阵发性咳喘伴咳后发憋,容易并发酸中毒、脱水、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痰堵窒息等并发症,部分患儿可合并脓毒血症,重者甚至危及生命,目前国内外对该种疾患无特异的治疗方法,临床以对症治疗为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乳糖酸红霉素在临床静脉滴注中的合理应用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静脉滴注乳糖酸红霉素的合理应用。

方法在溶媒选择、配制方法、药物浓度、静脉滴注速度、给药总量、个体差异、辅助用药,以及配伍禁忌等方面,对乳糖酸红霉素的临床应用,进行分析和总结。

结果中性、弱碱性溶媒,灭菌注射用水溶解,再加入生理盐水或者电解质溶液,稀释后静脉滴注,药物浓度<0.1%,滴速控制在30~40滴/min,儿童酌情降低,避免空腹静脉滴注,静脉滴注前口服胃黏膜保护剂,给药量控制在1~2 g/d,儿童酌情减量,分3~4次/min滴注,与盐酸头孢吡肟等存在配伍禁忌。

结论合理应用乳糖酸红霉素,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

【关键词】乳糖酸红霉素;静脉滴注;合理应用;安全用药
乳糖酸红霉素作为红霉素的乳糖醛酸盐,通过阻断转肽作用,以及mRNA 的位移,抑制蛋白质的合成,该抗生素抗菌谱相对较窄,通常浓度为抑菌剂,高浓度为杀菌剂[1]。

本研究中,在溶媒选择、配制方法、药物浓度、静脉滴注速度、给药总量、个体差异、辅助用药,以及配伍禁忌等方面,对乳糖酸红霉素的临床应用,进行分析和总结,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乳糖酸红霉素临床应用过程中,存在输液配伍浑浊、用药后疼痛或胃肠不适、疗效不显著,以及不合理用药等现象,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应用。

1.2 研究方法在溶媒选择、配制方法、药物浓度、静脉滴注速度、给药总量、个体差异、辅助用药,以及配伍禁忌等方面,对乳糖酸红霉素的临床应用,进行分析和总结。

2 结果
2.1 溶媒选择根据美国《药品注射剂手册》,乳糖酸红霉素可以与生理盐水配伍,与5%葡萄糖溶液、5%葡萄糖溶液及生理盐水,以及乳酸盐林格注射液等配伍时,存在可变性因素,与10%葡萄糖溶液、林格注射液配伍时,存在配伍禁忌。

2.2 配制方法由于乳糖酸红霉素与生理盐水及其含无机离子溶液配伍时,容易产生沉淀,所以,配置时不要选用其进行配制,应该将灭菌注射用水,加至乳糖酸红霉素粉针剂瓶,摇匀溶解后,加入生理盐水或者其他电解质溶液,进行稀释。

2.3 药物浓度一般情况下,静脉滴注乳糖酸红霉素的时间相对较长,如果药物浓度过高,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所以,最终稀释浓度应<0.1%。

2.4 静脉滴注速度静脉滴注过快容易导致血栓性静脉炎,所以,建议滴速控制在30~40滴/min,儿童用量酌情降低,滴速控制在20~30滴/min。

2.5 给药总量成人静脉滴注总量为1~2 g/d,分3~4次滴注,儿童用药量为30~50 mg/(kg·d),分3~4次静脉滴注。

2.6 个体差异由于个体存在较大差异,部分患者静脉滴注乳糖酸红霉素时,出现胃肠道不适、皮疹、发热等现象,甚至空腹静脉滴注时出现过敏性休克症状,所以,避免空腹静脉滴注。

2.7 辅助用药胃肠道不适是静脉滴注乳糖酸红霉素最常见的不良反应,静脉滴注前口服蒙脱石散、麦滋林等胃黏膜保护剂,能够有效降低胃肠道不适症状
的发生率。

2.8 配伍禁忌乳糖酸红霉素与盐酸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呋塞米、多粘菌素E甲磺酸钠、氯唑西林钠、利奈唑胺,以及盐酸甲氧氯普胺等,存在配伍禁忌。

3 讨论
乳糖酸红霉素的临床应用过程中,溶媒选择是一个关键环节,它与药物稳定性、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息息相关[2]。

由于药效降低的快慢与溶媒PH相关,所以,参考相关文献,并结合我们的临床经验,建议选择中性、弱碱性溶液作为乳糖酸红霉素的溶媒,不选择酸性溶液作为其溶媒。

临床常用的溶媒葡萄糖溶液的PH为3.5~4.5,当与乳糖酸红霉素混合后,混合溶液PH为4.2~4.8,当混合溶液PH值<5~6时,室温放置会大幅降低其药效,而静脉滴注乳糖酸红霉素往往需要24 h左右,势必会降低药效,所以,与含葡萄糖溶液配伍时,在500 ml 5%葡萄糖溶液中加入1 g维生素C注射液或者0.5 ml 5%碳酸氢钠注射液,使混合溶液PH升高至6左右,然后再将灭菌注射用水配制好的乳糖酸红霉素加至其中。

事先使用灭菌注射用水配制乳糖酸红霉素,然后再加入氯化钠溶液,这样混合液就不会发生盐析现象,避免浑浊、沉淀的发生。

根据PH值结果分析,与乳糖酸红霉素水溶液PH值最接近的是生理盐水,所以,在药物稳定性、配制过程的简易程度分析,生理盐水是当前最理想的溶媒[3]。

理论上静脉滴注乳糖酸红霉素过程中,需要通过多次给药方式,完成整个滴注过程,但实际临床应用中,很难按照理论方法完成,尤其是对于耐受性相对较差的患儿,多次给药更是不现实,所以,临床医师采用一次性静脉滴注一日的给药总量,此给药方式虽然克服了给药次数多的不利因素,但是同样相应带来一些缺陷,例如药物稳定性和药效降低。

所以,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合适的给药方式,一般情况下,对于依从性相对较好的患者,采用常规性多次给药方式,而对于依从性相对较差的患儿,则采用静脉滴注加口服用药的联合给药方式,以此确保药物的稳定性及药效[4]。

总而言之,在溶媒选择、配制方法、药物浓度、静脉滴注速度、给药总量、个体差异、辅助用药,以及配伍禁忌等方面,做到合理应用乳糖酸红霉素,才能确保药物稳态时的有效血药浓度,发挥最大药效,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性,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贾心红,张美英,李秀华.阿沙吉尔对减轻乳糖酸红霉素胃肠道反应的观察与分析.山东医药,2007,42(2):57—58.
[2] 李学兰,姜隆梅,张红,等. 乳糖酸红霉素药物浓度和给药次数对血管刺激性的影响. 泰山医学院学报,2008,23(3):227—228.
[3] 秦立忠,胡晓红. 乳糖酸红霉素静脉滴注给药的几个问题. 儿科药学杂志,2007,9(5):62—63.
[4] 黄铁荣. 乳糖酸红霉素在临床静脉滴注中的合理使用.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9,19(15):68—6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