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音乐《谁说女子享清闲》教案

合集下载

唱歌 《谁说女子享清闲》-沪教版九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唱歌 《谁说女子享清闲》-沪教版九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唱歌《谁说女子享清闲》-沪教版九年级音乐上册教案前言《谁说女子享清闲》是一首流传甚广的民歌,它表达了女性在传统社会中的困境和无奈。

这首歌曲旋律简单、易学易唱,是适合于初中学生进行音乐学习的优秀曲目。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不仅能够领略民歌的韵味,还能够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1.了解《谁说女子享清闲》的歌词和意义;2.学习歌曲旋律并能够准确地演唱歌曲;3.学生能够通过唱歌表达情感。

教学准备教师需要准备以下教材和工具:•教材:沪教版九年级音乐上册;•播放器:用于播放歌曲;•PPT:用于呈现歌曲歌词及简要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教师可以使用PPT呈现部分歌词,让学生自主猜测这首歌曲的主题。

然后,教师简单介绍一下这首歌曲的由来,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内容。

步骤二:学习歌曲旋律教师可以通过播放歌曲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旋律和节奏。

然后,教师可以进行如下步骤的教学:1.先唱一遍全曲,并让学生注意寻找歌曲中的高潮和波动点等;2.教师用简单的分解唱法,教学歌曲的每段旋律;3.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逐渐熟悉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步骤三:学习歌曲歌词教师可以通过PPT呈现部分歌词,让学生感受歌词的意义。

教师可以解释一些生僻词汇,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词内容。

步骤四:合唱练习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合唱练习。

可以先分小组进行练习,然后再进行合唱。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练习时间和形式。

步骤五:表演和欣赏当学生已经掌握了歌曲的内容和技巧后,可以考虑进行表演。

教师可以预先安排好演唱顺序和形式,让学生有充分的准备时间。

可以通过班级评比、教师点评、同学互评等方式来提高学生表演的积极性和热情。

教学总结通过学习《谁说女子享清闲》,学生不仅提高了自身的音乐素养和表达能力,还能够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

教师可以通过评估学生的掌握情况,来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谁说女子享清闲》《我家有个小九妹》

《谁说女子享清闲》《我家有个小九妹》

平罗七中教案
第___1__课时
二、欣赏与分析
(一)传统戏曲
1、起源与表现内容
(1)介绍戏曲起源与形成
人类原始歌舞→南北朝“歌舞戏”→唐朝“参军戏”→宋代“杂剧”→元代“元杂剧”。

(戏曲起源于原始歌舞。

南北朝时期,民间出现了歌舞与表演相结合的“歌舞戏”, 唐代,出现了以滑稽表演为特点的“参军戏” ,宋代,民间歌舞、说唱、滑稽戏有了综合的趋势,出现了“宋杂剧”,元代,戏曲形成。


(二)表现内容
a、播放视频:视频河南豫剧《谁说女子享清闲》
设问:剧中人物是谁?表现内容是什么?
引出表现内容之一:花木兰历史故事《花木兰》
b、越剧《我家有个小九妹》
设问:剧中人物是谁?表现的内容是什么?
引出表现内容之一:祝英台民间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

八年级音乐上册 第五单元 谁说女子享清闲教学设计3 湘艺版

八年级音乐上册 第五单元 谁说女子享清闲教学设计3 湘艺版

谁说女子享清闲教学目标模仿河南韵味演唱豫剧《花木兰》选段《谁说女子享清闲》了解豫剧是河南的地方戏曲,学习豫剧大师常香玉。

感受豫剧的魅力。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能有韵味地边表演边演唱《谁说女子享清闲》片段。

教学难点:唱出豫剧韵味。

教学过程导入用河南方言向同学们打招呼。

师(用河南方言):同学们,今天的天气咋样?你们今天开心不开心?师:今天上课老师跟你们打招呼与平时有什么不同啊?(生回答)。

引出河南方言。

师:河南方言特别有意思,咱们来学生几句如:好的、没问题:中;不行、不好:不中;惊讶的语气词:乖乖;女孩:小妞;男孩:孩儿等等。

小结:同学们学得很像,学习的积极性很大,兴趣浓厚。

新课导入师继续模仿河南方言,引出新课内容师:河南人说别人说话没道理就是“理太偏”;说女孩啥事不干,在家享清福,就是“享清闲”。

可女孩不同意啦,就反驳道:“谁说女子享清闲”?女孩子一天可忙了!“白天去种地,夜晚来纺棉,不分昼夜是辛勤把活干。

”(边说边带学生模仿)师:河南方言咬字的特点:偏、闲、棉。

(口型:咬字要咧开,往an上靠;语调:起伏较大,抑扬顿挫,四声音比较多。

比如:享清闲、白天、纺棉:语气重,北方人的豪爽。

)听赏豫剧《谁说女子享清闲》片段初听选段:师师范演唱。

师:同学们学了这么多河南方言,现在我们来唱上一段河南的地方戏。

唱之前,我想问一个问题,你们知道河南的地方戏曲叫什么吗?生:河南梆子简介豫剧。

豫剧,又叫河南梆子,是河南省的主要剧种之一。

它来源于民间。

生活气息浓厚。

非常受河南人民的喜爱。

目前已发展成为一个具有全国影响的举重。

(课件出示)交流:咬字和方言、唱腔音调和方言音调的关系。

师:豫剧的唱腔和咬字跟河南人说话的强调很像,让人感觉河南人说着说着就唱起来了,唱着唱着就唱出豫剧了!复听选段。

小结。

师:我们很多的民间音乐都和当地的语言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都是从它的语言音调逐渐发展出来的。

讲述选段背景并揭示课题。

师介绍花木兰及从军背景,军营里争执过程再次复听。

高中音乐教学课例《谁说女子享清闲》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高中音乐教学课例《谁说女子享清闲》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腔。细腻大方、性格鲜明的表演特点。 介绍豫剧代表人物常香玉 朝鲜战争时期,向志愿军捐献了“香玉剧社号”战
斗机一部,被誉为“爱国艺人”。常香玉始终保持着满 腔的爱国情操,并积极为国家做贡献。在抗日战争时期, 她举办义演,设置粥棚.抗美援朝时,常香玉又带领豫 剧团奔赴朝鲜战场,为志愿军慰问演出,当她看到艰苦 卓绝的战场实况,内心的爱国热情再次喷薄而出,回到 家中她就跟丈夫商量,要为国家捐献一架飞机,一个爱 国主义题材的剧本《花木兰》横空出世,响遍大江南北, 感动国人无数。
识表演艺术家塑造的典型艺术形象,唱出豫剧的韵味
1、了解豫剧的相关知识,初步感受豫剧的演唱风
格。2、能简单哼唱《谁说女子享清闲》,要求唱出韵 教学目标
味。3、知道豫剧是河南的地方戏曲,认识常香玉表演
艺术家。
学生经过七年级一年的发声练习和节奏练习,简
学生学习能 谱、五线谱的试读,在音高、音准、节奏感等方面有显
术家---常香玉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贯穿于本课教学的
课例研究综 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

格,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
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中。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
闲》引出豫剧
(激发学生兴趣来学唱)
2、展示并读课本什么是豫剧
师:用方言带大家读歌词
《谁说女子享清闲》
——豫剧《花木兰》选段
刘大哥讲(啊)话理太偏,谁说女子享清闲?
男子打仗到边关,女子纺织在家园白天去种地,夜 晚来纺棉,
不分昼夜辛勤把活干,将士们才能有这吃和穿。 你要不相信哪,请往这身上看。 咱们的鞋和袜,还有衣和衫,千针万线可都是她们 连呐! 教师范唱一段,学生讨论并回答: 1.豫剧的唱腔和河南方言之间有什么联系? 2.戏中说了什么事,唱的人是谁? 豫剧的特点:豫剧,因其音乐伴奏用枣木梆子打拍, 得名“河南梆子”,起源于中原(河南),是中国五大 戏曲剧种之一,中国第一大地方剧种。是河南省的主要 剧种之一。被西方人称赞是“东方咏叹调”。它的表演 风格朴实清新,深为广大人民喜闻乐见,代表作有《花 木兰》、《李双双》、《朝阳沟》等。目前已发展成为 一个具有全国影响的剧种。豫剧是在河南梆子的基础上 不断继承、改革和创新发展起来的。建国后因河南简称 “豫”,故称豫剧。豫剧以唱腔铿锵大气、抑扬有度、 行腔酣畅、吐字清晰、韵味醇美、生动活泼、有血有肉、 善于表达人物内心情感著称,凭借其高度的艺术性而广 受各界人士欢迎。 模仿常香玉大师字正腔圆、韵味醇厚的“常派”唱

八年级音乐上册 第五单元《谁说女子享清闲》教案 湘艺版

八年级音乐上册 第五单元《谁说女子享清闲》教案 湘艺版

《谁说女子享清闲》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和演唱实践活动,体验豫剧风格并认识和了解常香玉这位豫剧表演艺术家。

2、能随音乐跟唱豫剧《谁说女子享清闲》,并结合演唱辅以简单的身段动作。

教学重点:能有韵味地跟伴奏演唱豫剧《谁说女子享清闲》。

教学难点:结合唱腔辅以简单的身段动作。

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说唱脸谱》1、这首歌是什么艺术的表现形式?大家知道哪些戏曲剧种?2、教师播放《花木兰》选段。

教师:“这一唱段属于哪一剧种?表演艺术家是谁?有哪些代表剧目?唱腔有何特点?”学生:“河南豫剧,常香玉,代表剧目《花木兰》、《烤红》、《断桥》。

唱腔字正腔圆,韵味淳厚。

”(二)、新课教学:1、教师引出河南方言教师:“同学们,今天中午你们请老师吃大餐,中不中?”(学生回答中或不中)“大家说的还真像那么回事儿,跟老师再来学两句怎么样?”(出示幻灯片戏词)教师:“河南人说话没道理就是‘理太偏’;说女孩儿没事干,在家享清福,就是‘想清闲’;女孩子不同意这种说法,就反驳道‘谁说女子享清闲,白天去种地,夜晚来纺棉,不分昼夜辛勤把活儿干’。

”2、河南的方言有什么特点?比如:偏、闲、白天、纺棉。

(发音多点an的感觉)语调:起伏较大,抑扬顿挫,有很多的四声。

3、再次欣赏、感受豫剧音乐中河南方言的音调和韵味。

4、讲述故事背景学生:讲述花木兰从军的故事。

教师:总结花木兰是保国杀敌的巾帼英雄,她也像男人一样身穿铠甲,手持宝剑,因此,做出来的动作很威武。

5、欣赏河南戏曲金奖擂主----孔莹,看她是怎么演绎花木兰的?6、全曲表演教师提示:看了小孔莹的表演,结合我们对故事情节的理解,下面我们一边演唱一边加上简单的身段动作。

(三)、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豫剧剧种的唱腔,了解了表演艺术家常香玉,通过听、唱、做,使我们对戏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戏曲是中国的国粹,希望通过这节课我们更加热爱戏曲音乐,让它走进我们的生活,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绚丽多姿。

【配套K12】八年级音乐上册 第五单元 谁说女子享清闲教学设计1 湘艺版

【配套K12】八年级音乐上册 第五单元 谁说女子享清闲教学设计1 湘艺版

谁说女子享清闲1教学目标1、能有韵味地跟唱豫剧《花木兰》选段《谁说女子不如男》,并辅以简单的身段动作。

2、知道豫剧是河南的地方戏曲,认识豫剧大师常香玉。

3、感受豫剧魅力,积极地参加课堂实践活动。

2教材分析豫剧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在一节课根本无法全部讲完。

因此,本课结合学唱豫剧经典名段《谁说女子不如男》,同时选取了最为重要的豫剧形成和发展,等内容做浅近的介绍,使学生对豫剧的相关知识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让学生欣赏、模仿在富有创造性的音乐活动中感受体验豫剧这一古老剧种的艺术魅力。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能有韵味地边表演边唱《谁说女子不如男》片段。

教学难点:唱出韵味4教学过程一、激趣:用河南方言与学生交流1、师:同学们,今天的天气咋样?你今天开心不开心?(师用河南方言与生打招呼)师:今天上课我跟你们打招呼与平常有什么不同?生:。

(引出河南方言)师:河南方言特别有意思,咱们来学上几句?(如:好的、行、没问题:中;不行、不好:不中;惊讶的语气词:乖乖;女孩:小妞;男孩:孩儿等等。

)2、小结:嘿!同学们学得还真像那么回事。

再来几句怎么样?二、新课导入(一)继续模仿河南方言,引出新课内容。

师:河南人说别人说话没道理就是理太偏;说女孩啥事不干,啥心不操,在家享清福,就是享清闲。

可女孩子不同意啦,就反驳道:谁说女子享清闲?女孩子一天可忙了!白天去种地,夜晚来纺棉,不分昼夜辛勤把活干。

(边说边带学生模仿)师:河南方言咬字有什么特点?比如:偏、闲、棉。

(口型:咬字要“咧开”,多点an的感觉;语调:语调起伏较大,抑扬顿挫、有很多的第四声。

比如:享清闲、白天、纺棉;语气:重,北方人的豪爽。

)(二)听赏豫剧《谁说女子不如男》片段1、初听选段:师范唱师:同学们一下子就学会了这么多句河南方言。

现在我来唱上一段河南的地方戏,唱之前,我想问一个问题:你们知道河南的地方戏曲叫什么吗?生:。

2、简介豫剧:豫剧,又叫“河南梆子”,是河南省的主要剧种之一。

豫剧 花木兰选段《谁说女子享清闲》教学设计

豫剧 花木兰选段《谁说女子享清闲》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梨园百花豫剧花木兰选段《谁说女子享清闲》教学设计青铜峡市第六中学设计思路《谁说女子享清闲》是豫剧的优秀传统剧目,体现了豫剧激昂奔放的特点。

本课通过分析音乐要素及方言为切点,让学生快速掌握河南方言咬字的行腔特点,使学生获得对豫剧生动感性的认识,通过师生互动环节,精彩演绎环节加深了对豫剧的更深一步认识,感受到豫剧的独特魅力。

课件中视频的加入,增强了学生的直观感受,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豫剧。

在授课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体验,发挥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兴趣。

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聆听、感悟、欣赏音乐的氛围。

以欣赏、模唱、表演为主线,引导学生掌握豫剧的唱腔特点,感受豫剧的魅力。

授课课型:综合课教学内容:豫剧《谁说女子享清闲》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豫剧是河南地方戏曲,了解豫剧的咬字和唱腔特点,了解豫剧大师常香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听、赏、唱、表演等实践活动,能有韵味的演唱《谁说女子享清闲》的前一个乐段,并辅以简单的身段动作进行感受、体验、表演“花木兰”的人格魅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学唱,表演地方戏曲片段,加深对戏曲艺术的影响,激发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1、有韵味的演唱《谁说女子享清闲》,准确把握豫剧的发音特点以及行腔韵味。

2、能够正确演唱豫剧唱段中的滑音和甩腔,感受“花木兰”的人格魅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1、播放《花木兰》动画视频,师朗诵《木兰辞》。

师:同学们好!我是青铜峡的一名音乐老师,我姓潘,大家可以叫我老潘,也可以叫我潘老师!能给大家上一堂音乐课,我非常的荣幸也非常激动,我特意给大家准备了一段朗诵,大家想不想听听?2、提问:这是关于谁的故事?(花木兰),用一句话来形容她是一位怎样的人?(巾帼女英雄)3、师总结:同学们对花木兰故事非常了解,自古以来许多的艺术家通过不同的形式来赞颂花木兰,使她成为家喻户晓的巾帼女英雄。

湘艺版八年级上册音乐第五单元谁说女子享清闲教案教案1000字

湘艺版八年级上册音乐第五单元谁说女子享清闲教案教案1000字
教学反思与改进
在教学《谁说女子享清闲》这一章节后,我进行了深刻的教学反思,以便在教学后评估教学效果并识别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我发现学生在学习歌曲《谁说女子不如男》时,对演唱技巧和情感表达的掌握存在一定的困难。部分学生无法准确地把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同时在情感表达上也显得较为生硬。为了改善这一问题,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增加更多的实践环节,如分组练习、个人展示等,以提高学生的演唱技巧和情感表达能力。
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布置作业:
根据本节课学习的歌曲的演唱技巧和情感表达以及作品的欣赏和理解的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提醒学生注意作业要求和时间安排,确保作业质量。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1)歌曲《谁说女子不如男》的创作背景和演唱技巧: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如作词作曲家的生平、创作意图等,以及歌曲的演唱技巧和情感表达。
准备教学用具和多媒体资源,确保歌曲的演唱技巧和情感表达以及作品的欣赏和理解的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设计课堂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学习歌曲的演唱技巧和情感表达以及作品的欣赏和理解的热情和主动性。
(二)课堂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激发兴趣:
提出问题或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进入歌曲的演唱技巧和情感表达以及作品的欣赏和理解的学习状态。
(2)作品《天女散花》的舞蹈版本:展示不同版本的《天女散花》舞蹈视频,让学生了解舞蹈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
(3)女性在音乐历史上的地位和贡献:介绍历史上著名女性音乐家及其作品,如古琴家顾梅羹、小提琴家陈怡等。
(4)性别平等主题的音乐作品:推荐性别平等主题的音乐作品,如《平等之路》、《女性力量》等,让学生了解性别平等的重要性。
(2)音乐软件:使用音乐软件,让学生通过软件学习和练习歌曲的旋律和节奏,提高学习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谁说女子享清闲》
教学内容:
欣赏并学唱豫剧《谁说女子享清闲》。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听赏、学唱、表演地方戏曲片段,加深对中国戏曲艺术的印象,激发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在听、看、唱、做、比的综合实践活动中体验戏曲唱腔的韵味,感受中国地方戏曲的艺术魅力,从而提高学生鉴赏戏曲的能力。

3、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豫剧,加深对中国戏曲中唱腔、行当等相关的基本知识,感受中国戏曲的博大精深。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多种审美实践活动中初步感受豫剧的特点,了解中国地方戏曲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对中国戏曲的兴趣。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多种体验活动感受中国地方戏曲的独特韵味,体验南北地方戏曲的风格及其差异。

教学过程:
(一)、豫剧欣赏
1、教师演唱豫剧《谁说女子享清闲》选段,学生分辨剧种。

2、教师提问:“我刚才的唱段中唱到的是哪一个历史人物?”
3、学生回答并讲述花木兰的故事。

4、教师播放常香玉表演的《谁说女子享清闲》唱段(视频),学生感受与刚才老师唱的有何不同?
5、教师简介豫剧大师常香玉(结合投影中的图片)。

6、学生模仿学唱一句。

(1)跟随教师用河南方言练习念白,引导学生感受其中的韵味。

(2)学生随演唱视频学唱一句。

(二)、戏曲百花园
1、教师播放一组戏曲联唱视频片段,学生分组抢答剧种及其流传地区。

越剧《梁祝》;
黄梅戏《打猪草》;
粤剧《荔枝颂》;
豫剧《白蛇传》;
昆曲《牡丹亭》;
沪剧《罗汉钱》;
京剧《苏三起解》。

2、总结:我国现有300多种民族民间戏曲,戏曲是我国的国粹。

(三)、课堂小结
1、教师小结:“我国戏曲根据地域的不同大致可分成南、北两大风格流派。

今天这节课里我们初步感受了南北地方戏曲的演唱风格,同学们你们能谈谈南、北地方戏曲各有何特点吗?”
2、学生小结
3、教师总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