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农业大学有机化学练习题参考答案第十二章油脂和类脂

合集下载

高职高专《有机化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十二章

高职高专《有机化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十二章

259第十二章 萜类和甾族化合物思考与练习12-1简述萜类化合物的结构特征?它是如何分类的?萜类化合物具有异戊二烯的基本单位,其分子结构可以看作是异戊二烯分子结构头尾相连接而成的低聚合体或其衍生物。

根据分子中所含异戊二烯单位的数目,萜类化合物可以分为单萜、倍半萜、二萜、二倍半萜、三萜、四萜和多萜等。

其中单萜又根据其碳架分为开链单萜(如香叶烯)、单环单萜(如苧烯)和二环单萜3类。

12-2维生素A 与胡萝卜素有什么关系?它们各属于哪一类?在动物体中胡萝卜素可以转化为维生素A ,所以胡萝卜素又称为维生素A 原。

维生素A 属于二萜,胡萝卜素属于四萜。

12-3象形字“甾”的含义是什么?什么是角甲基?什么是甾核?什么是正系、别系?什么是α-、β-构型?甾族化合物又称为类固醇,指环戊烷并全氢化菲的衍生物。

这类化合物含有4个环和3个侧链,所以用象形文字“甾” 表示。

“田”代表4个环,“<<<”代表3个侧链。

一般将C 1~C 19部分称为甾核,18、19为角甲基。

若C 5上的氢原子与C 10上的角甲基在环的同侧,称为5β-系(也叫正系),属于β-型;若C 5上的氢原子与C 10上的角甲基在环的异侧,称为5α-系(也叫别系),属于α-型。

12-4简述甾族化合物的结构特征?它是如何分类的?甾族化合物按其基本碳架结构可分为甾烷、雌甾烷、雄甾烷、孕甾烷、胆烷、胆甾烷、麦角甾烷、豆甾烷。

也可以根据其天然来源和生理作用并结合结构分为甾醇类、胆甾酸类、甾族激素类、甾族皂素类、强心苷类与蟾毒等。

12-5 胆甾酸与胆汁酸的含义有什么不同?胆汁酸盐的生理作用是什么?在大部分脊椎动物的胆汁中含有几种结构相似的酸,叫做胆甾酸。

其中最重要的是胆酸,其结构式如下:在胆汁中,胆酸多与甘氨酸或牛磺酸(H 2NCH 2CH 2SO 3H )通过酰胺键结合成甘氨胆酸或牛磺胆酸。

这种结合胆酸称为胆汁酸。

甘氨胆酸 牛磺胆酸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ABCD181920212223242526272829HO COOHOHOH HOCONHCH 2COOHOHOHHHOCONHCH 2CH 2SO 3HOHOHH胆汁酸盐的生理作用是降低小肠液的表面张力,使油脂乳化,促进小肠的消化与吸收。

有机化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完整版

有机化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完整版

有机化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完整版⽬录第⼀章绪论 0第⼆章饱和烃 (1)第三章不饱和烃 (5)第四章环烃 (13)第五章旋光异构 (23)第六章卤代烃 (28)第七章波谱法在有机化学中的应⽤ (33)第⼋章醇酚醚 (43)第九章醛、酮、醌 (52)第⼗章羧酸及其衍⽣物 (63)第⼗⼀章取代酸 (71)第⼗⼆章含氮化合物 (78)第⼗三章含硫和含磷有机化合物 (86)第⼗四章碳⽔化合物 (89)第⼗五章氨基酸、多肽与蛋⽩质 (100)第⼗六章类脂化合物 (105)第⼗七章杂环化合物 (114)Fulin 湛师第⼀章绪论1.1扼要归纳典型的以离⼦键形成的化合物与以共价键形成的化合物的物理性质。

答案:1.2 NaCl 与KBr 各1mol 溶于⽔中所得的溶液与NaBr 及KCl 各1mol 溶于⽔中所得溶液是否相同?如将CH 4及CCl 4各1mol 混在⼀起,与CHCl 3及CH 3Cl 各1mol 的混合物是否相同?为什么?答案:NaCl 与KBr 各1mol 与NaBr 及KCl 各1mol 溶于⽔中所得溶液相同。

因为两者溶液中均为Na +,K +,Br -, Cl -离⼦各1mol 。

由于CH 4与CCl 4及CHCl 3与CH 3Cl 在⽔中是以分⼦状态存在,所以是两组不同的混合物。

1.3碳原⼦核外及氢原⼦核外各有⼏个电⼦?它们是怎样分布的?画出它们的轨道形状。

当四个氢原⼦与⼀个碳原⼦结合成甲烷(CH 4)时,碳原⼦核外有⼏个电⼦是⽤来与氢成键的?画出它们的轨道形状及甲烷分⼦的形状。

答案:C+624H CCH 4中C 中有4个电⼦与氢成键为SP 3杂化轨道,正四⾯体结构CH 4SP 3杂化2p y2p z2p x2sH1.4写出下列化合物的Lewis 电⼦式。

a.C 2H 4b.CH 3Clc.NH 3d.H 2Se.HNO 3f.HCHOg.H 3PO 4h.C 2H 6i.C 2H 2j.H 2SO 4 答案:a.C C H H H HCC HH HH 或b.H C H c.H N Hd.H S H e.H O NOf.OC H Hg.O P O O H H Hh.H C C HHH H HO P O O H HH或i.H C C Hj.O S O HH OS H H或1.5下列各化合物哪个有偶极矩?画出其⽅向。

2021届新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12章 第6节 基本营养物质含解析

2021届新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12章 第6节 基本营养物质含解析

课时作业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6分,共66分)1.下列关于油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各种油脂水解后的产物中都有甘油B.不含其他杂质的天然油脂属于纯净物C.油脂都不能使溴水褪色D.油脂的烃基部分饱和程度越大,熔点越低答案A解析天然油脂都是混合物,B错误;有些油脂含有碳碳双键,可以使溴水褪色,C错误;油脂烃基饱和程度越大熔点越高,D错误。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淀粉和纤维素水解的最终产物都是葡萄糖B.蔗糖及其水解产物均可发生银境反应C.天然油脂的主要成分是高级脂肪酸D.CH≡CH和CH2===CHCH===CH2互为同系物答案A解析淀粉、纤维素水解的最终产物都是葡萄糖,故A正确;蔗糖及其水解产物中的果糖都不能发生银镜反应,故B错误;天然油脂的主要成分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故C错误;CH≡CH和CH2===CHCH===CH2二者所含官能团不同,结构不相似,不互为同系物,故D错误。

3.(2020·河北九校高三联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以淀粉为原料可制取乙酸乙酯B.蛋白质的水解和油脂的皂化都是由高分子生成小分子的过程C.绿色化学是指绝对无污染的化学过程D.油脂的皂化反应属于加成反应答案A解析淀粉水解生成葡萄糖,葡萄糖在酒化酶的作用下反应生成乙醇,乙醇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酸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则以淀粉为原料可制取乙酸乙酯,A正确;油脂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B错误;绿色化学的核心是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绿色化学是没有或尽可能少污染的化学过程,而不是绝对无污染的化学过程,C错误;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称为皂化反应,水解反应也属于取代反应,D错误。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油脂在酸的催化作用下可发生水解,工业上利用该反应生产肥皂B.在水溶液里,乙酸分子中的—CH3可以电离出H+C.一定条件下,氨基酸之间能发生反应,生成更复杂的化合物(多肽)D.向2mL苯中加入1mL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振荡后静置,可观察到液体分层,上层呈紫红色答案C5.下列有关基本营养物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吃馒头时越嚼越甜,是因为淀粉发生了水解反应B.变质的油脂有难闻的哈喇味,是因为油脂发生了加成反应C.人体中没有水解纤维素的酶,所以纤维素在人体中没有任何作用D.牛奶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所以羊毛衫上的奶渍可以用加酶洗衣粉洗涤答案A6.据《自然》杂志报道,在300~400℃的高温下,将砂糖(主要成分为蔗糖)等碳水化合物用加热的方法使其形成焦糖与碳之间的“半成品碳”状态,再放进硫酸中高温加热,生成了一种叫“焦糖烯”的物质,其分子式为C36H50O25。

油脂、糖类和蛋白质(习题及答案)讲解学习

油脂、糖类和蛋白质(习题及答案)讲解学习

油脂、糖类和蛋白质(习题及答案)油脂、糖类和蛋白质(习题)1.下列关于油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油脂是高分子化合物B.各种油脂水解后的产物中都有甘油C.沾有油脂的试管应该用NaOH 溶液洗涤D.植物油脂通常呈液态,能使溴水退色2.油脂的下列性质和用途中,与其含有的碳碳双键有关的是()A.油脂是产生能量最高的营养物质B.植物油通过氢化(加氢)可以变为脂肪C.脂肪是有机体组织里储存能量的重要物质D.利用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可生产甘油和肥皂3.关于糖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糖类是有甜味的物质B.由C、H、O 三种元素组成的有机物属于糖类C.糖类又叫碳水化合物,其分子式都可以用C n(H2O)m 表示D.糖类一般是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以及水解能生成它们的物质4.关于淀粉和纤维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二者都能水解,但水解的最终产物不相同B.二者均可用(C6H10O5)n 表示,且互为同分异构体C.二者均属于糖类,都是高分子化合物D.二者都能发生银镜反应5.把NaOH 溶液和CuSO4 溶液加入某病人的尿液中,微热时如果观察到红色沉淀,说明该病人尿液中含有()A.食醋B.葡萄糖C.食盐D.白酒6.下列营养物质在人体内发生的变化及其对人的生命活动所起的作用叙述不正确的是()A.油甘油和高级脂肪CO2 和H2O(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B.淀葡萄CO2 和H2O(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C.纤维葡萄CO2 和H2O(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D.蛋白氨基人体所需的蛋白质(人体生长发育)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用灼烧的方法可以鉴别毛织物和棉织物B.温度越高,酶的催化活性越强C.在豆浆中加入少量的石膏,能使豆浆凝结为豆腐D.浓硝酸使皮肤呈黄色是由于浓硝酸与蛋白质发生显色反应8.市场上有一种加酶洗衣粉,它是在洗衣粉中加入少量的碱与蛋白酶制成的。

蛋白酶的催化活性很强,衣物上的汗渍、血渍遇到它,都能水解而除去。

有机化学-第五版-第十二章答案

有机化学-第五版-第十二章答案

第十二章羧酸1.命名下列化合物或写出结构式。

(4) CH3(CH2)4CH=CHCH2CH=CH(CH2)7COOH(5) 4-methylhexanoic acid (6) 2-hydroxybutanedioic acid(7) 2-chloro-4-methylbenzoic acid (8) 3,3,5-trimethyloctanoic acid1. 解:(1)3-甲基丁酸(2)3-对氯苯基丁酸(3)间苯二甲酸( 4)9,12-十八二烯酸2.试以方程式表示乙酸与下列试剂的反应。

(1)乙醇 (2)三氯化磷(3)五氯化磷(4)氨(5)碱石灰热熔2.解:(1)CH 3COOH + C 2H 5OH H +CH 3COOC 2H 5 + H 2O(2)CH 3COOH + PCl CH 3COCl + H 3PO 3(3) CH 3COOH + PCl 5CH 3COCl + POCl 3 + HCl(4)(5) CH 3COOH + NH 3CH 3COONH 4CH 3CONH 2 + H 2O Δ3.区别下列各组化合物。

(1) 甲酸、乙酸和乙醛;(2) 乙醇、乙醚和乙酸;(3) 乙酸、草酸、丙二酸;(4) 丙二酸、丁二酸、己二酸3 解:(1) 甲(+)(+)(-)有气体放出Tollens 试剂(+)银镜 (2)(-)(-)(+)有气体放出I 2 + NaOH (+)△(-)(3)草酸 乙酸 丙二酸KMnO 4/H +(+)(-)(-)紫色褪去(-)有气体放出(CO 2)△(+) (4)丁二酸 丙二酸 己二酸(-)(+)(+)(-)△(+)有气体放出(CO 2)4.完成下列转变。

(1) CH 2=CH 2 CH 3CH 2COOH(2) 正丙醇 2-甲基丙酸(3) 丙酸 乳酸(4) 丙酸 丙酐(5) 溴苯 苯甲酸乙酯4. 解:(1)H 2C CH HBr 3CH 21) Mg , Et 2O 2) CO 2 ; 3) H 3+O 3CH 2COOHorH 2C CH HBr 3CH 2Br 3CH 2COOH NaCN CH 3CH 2CN H 3+O(2)CH3CH2CH2OH H2SO4△CHCH3C HBr3)2CHBrMg 2(CH3)21) CO22) H2O(CH3)2CHCOOH(3)CH3CH2Cl2PCH3OH-3CH(OH)COOH(4)CH3CH2COOH SOCl23CH2COCl CH3CH2COONa(CH3CH2CO)2O(5)Mg THF 1) CO22) H3+OPhCOOH EtOHH+PhCOOEt6. 化合物甲、乙、丙的分子式都是C3H6O2,甲与碳酸钠作用放出二氧化碳,乙和丙不能,但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热后可水解,在乙的水解液蒸馏出的液体有碘仿反应,试推测甲、乙、丙的结构。

【7A文】甘肃农业大学普通化学习题册答案

【7A文】甘肃农业大学普通化学习题册答案

第一章气体、溶液和胶体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B2B3B4D5A6D7D8B9D10B二、填空题1、在一定温度下,气液两相达平衡时气体的压力;液体的蒸气压等于外压时的温度。

2、24.4。

3、氢气;二氧化碳气体。

4、分子、离子分散系;胶体分散系;粗分散系。

5、II (C 6H 12O 6)<II(HAc)<II(KCl)<II(K 2SO 4);t f (K 2SO 4)<t f (KCI)<t f (HAc)<t f (C 6H 12O 6)。

6、溶液的蒸气压下降、溶液的沸点升高、凝固点降低和渗透压;溶液的蒸气压下降。

7、33.5g8、2.02×10-59、[(AgI)m·nI -·(n-G)k +]G-·Gk +;正。

10、电荷;弱三、判断题1.√因为温度升高,液体分子能量升高,表面分子进入气相的速度加快,所以,当达到气—液平衡时蒸气压就升高。

2.×液体的沸点是指其蒸气压和外压相等时的温度。

3.×NaCl 和KCl 的摩尔质量不同,虽然质量相同,但物质的量不同,所以溶于相同质量的水中时,摩尔分数也就不同。

4.×若溶剂不同,凝固点就不相同。

5.√这种现象是于由局部渗透压过高造成的。

6.√反离子带电荷越多,对胶粒双电层的破坏能力越强,所以对溶胶的聚沉能力就越大。

7.×因为水分子是由低浓度向高浓度一方渗透。

8.×因为溶剂不同,沸点就不同。

9.×当加入大量高分子时,有保护作用外,而加入少量分子时,有敏化作用。

10.×乳浊液中分散质是以液滴形式与分散剂相互分散,并不是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分散,所以是多相系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是乳化剂在起作用。

四、计算题1.解:△T f =k f b B =1.86×220.0100100019=⨯⨯M M=1.61×103g·mol -1答:该生物碱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1×103g·mol -1;2.解:由于两种溶液的沸点相同,故其沸点升高值相同,则它们的质量摩尔浓度相同。

有机化学B教材第二版课后习题解析第十二章 杂环化合物和生物碱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有机化学B教材第二版课后习题解析第十二章 杂环化合物和生物碱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杂环化合物和生物碱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习题1,各化合物名称或结构式如下:胞嘧啶;α-噻吩磺酸;β-吲哚乙酸;腺嘌啉;8-羟基喹啉;烟碱(N-甲基-α-吡啶四氢吡咯);O NHOBr BrNHCOOHNN OHNH2NNNHNH2OH习题2,碱性强弱:六氢吡啶〉甲胺〉氨〉吡啶〉苯胺〉吡咯习题3,苯苯酚噻吩三氯化铁紫色无紫色苯酚苯噻吩浓硫酸溶解不溶解r.T.苯噻吩吡咯四氢吡咯紫色蓝色紫色石蕊吡咯四氢吡咯蓝色苯甲醛糠醛浓盐酸松木片无色糠醛苯甲醛习题4,各反应产物如下:(1)N BrNBrNO2(2)OOHOOOH+(3)NHN3(4)NHSO3H(5) SBrSBrO2N习题6,O OCH3CHOOH-OCH3CHOAg+NH3OCH3COOHN CH3KM nO4NOOHSOCl2NOClAC l3NO习题7,喹啉硝化发生在苯环,因为吡啶环的氮原子用一个P-电子共轭,相当于硝基的钝化吡啶环;吲哚硝化发生在吡咯环,因为氮原子用一对孤对电子共轭,相当于氨基活化吡咯环。

习题8,各杂环互变异构形式如下;N NH N N HNH NNN H NH 2NN OHN H 2NN HONH 2N NOHOH N N HO OH N NOHOH CH 3N N HOOH习题9,六氢吡啶典型仲胺,N-原子SP 3杂化;而吡啶虽然类似有3个C-C 键的叔胺。

但是N-原子SP 2杂化,孤对电子S 成分多,更靠近原子核。

且环中的C-C 单键都是SP 2杂化,共用电子对向N-原子偏移程度小,故碱性减弱。

习题10,依分子式知道有4个不饱和度,2个氧原子,可能是五元芳杂环。

经氧化成酸后任然为4 个不饱和度,可能换外有醛基,脱羧后成呋喃环,故原物质为呋喃甲醛。

2024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第十二章有机化学基础第4节检测含解析

2024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第十二章有机化学基础第4节检测含解析

有机化学基础一、选择题1. (2024·河北石家庄二模)“一带一路”贸易使国外的特色产品走进百姓日常生话,下列商品的主要成分不属于自然高分子的是( )A.马来西亚橡胶树产橡胶B.德国产不锈钢制品C.泰国产羽绒服中的羽绒D.埃及产粗亚麻地毯【答案】B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硫酸钠溶液和醋酸铅溶液均能使蛋白质变性B.油脂是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均不能发生氢化反应C.H2N—CH2—COOH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D.在蛋白质的渗析、盐析、变性过程中都发生了化学改变【答案】C3.(2024·江西南昌三模改编)化学学问无处不在,从古至今,人们都在不断探究化学世界的奥妙,用化学学问说明、认知和指导我们的生产生活。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诗文“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中的“乌金”是指石油B.汽油、煤油、植物油的主要成分都是烃C.聚乙烯塑料可用来制作食品周转箱D.2024平昌冬奥会,陶氏化学公司将DOWTHERMTMSR­1抑制性乙二醇冷却液用于溜冰场,具有快速结冻和良好的防腐蚀性。

乙二醇熔沸点比乙醇低,更有利于结冻【答案】C4.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全部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运用制度,主要目的是限制塑料制品的运用,削减“白色污染”B.的单体是苯乙烯C.聚氯乙烯塑料强度大,抗腐蚀性强,可以用来包装需长时间保存的食品D.用于食品包装的塑料制品,属于热塑性塑料,可回收再利用【答案】C【解析】聚氯乙烯塑料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不能用来长时间包装食品,C项说法不正确。

5.下列工业生产过程中,属于应用缩聚反应制取高聚物的是( )A .单体CH 2===CH 2制高聚物CH 2—CH 2B .单体与CH 2===CH —CH===CH 2 制高聚物C .单体CH 2===CHCH 3制高聚物D .单体与制高聚物【答案】D 【解析】A 、B 、C 项中均为加聚反应;D 项中因有—OH 、—COOH ,故发生了缩聚反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二章
习题参考答案
1.判断正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
2.解释下列名词:
皂化值:皂化1g 油脂所需的氢氧化钾的毫克数;
碘值:与100g 油脂起反应时所需碘的克数。

酸值:中和1g 油脂中所含的游离脂肪酸所需的氢氧化钾的毫克数。

干性油:碘值在130以上,容易干化的油。

非干性油:碘值在100以下,不会干化的油。

乳化:油在表面活性剂作用下,在水溶液中形成稳定乳浊液的现象。

3.命名下列化合物:
(1)葵酸(羊蜡酸)
(2)十四碳酸(肉豆蔻酸)
(3)(Z ),(Z ),(Z )-8,12,15-十八碳三烯酸(亚麻酸)
(4)α΄-油酸-β΄-硬脂酸-α-软脂酸甘油酯
(5)α-卵磷脂
4.区分下列每组两个词的基本概念:
(1)酯和脂
酯是酸(可以是有机酸也可以是无机含氧酸)与醇反应脱水形成的一类有机化合物;脂是指存在于动植物体内的油脂,由高级脂肪酸和甘油形成的三羧酸甘油酯,是酯类中的一种类型。

(2)油脂和类脂
油脂是高级脂肪酸和甘油形成的三羧酸甘油酯;类脂是指磷脂、蜡和甾醇等化合物,类脂在溶解性方面和油脂相似,但结构相差很大。

(3)菜油和煤油
采油属于油脂的范畴,是油脂的一种;煤油则是C 11~C 16的烷烃。

(4)白蜡和石蜡
白蜡是一种高级脂肪酸和一元高级饱和醇形成的酯;石蜡则是高级烷烃。

5.用化学方法鉴别下列各组物质:
(1)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红棕色褪去的是三油酸甘油酯,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红棕色褪去的是三硬脂酸甘油酯。

(2)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红棕色褪去的是亚麻酸,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红棕色褪去的是软脂酸。

6.解:2g 油脂消耗KOH 的质量是:
0.5mol ·L -1×0.015L×56g ·mol -1=0.42g =420mg
根据定义,该油脂的皂化值为210.
则该油脂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
平均相对分子质量==800210
1000563××7.答:皂化值是指皂化(水解)1g 油脂所需KOH 的质量(以毫克计);酸值是指中和1g 油脂中游离的脂肪酸所需要的KOH 的质量(以毫克计);皂化值包括酸值。

同一油脂新鲜和久贮后,其皂化值不
相同,新鲜油脂的皂化值高,久贮后的油脂皂化值要低一些。

8.该L-型磷脂的皂化值的构造式是:P OH CH
H 2C H 2C -OH(CH 3)3N +CH 2CH 2O 2)16CH 3C O O O C (CH 2)16CH 3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